登陆注册
3154500000015

第15章 中国民间四大传说(1)

及其历史演变

中国民间传说数量众多,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是著名的《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等四大民间传说。

中国民间传说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时空的广延性、结构的开放性、内涵的多重性、思想的人民性、风骨的民族性五个方面。一般说来,这些特征为民间文学作品所共有,但在“四大传说”中却表现得特别强烈和突出。

首先,“四大传说”如同我国雄浑古老的长江、黄河一样,源远流长。到今天,可以说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无一处无“四大传说”的流传,可谓家喻户晓、老幼皆知。这是其他传说无法比拟的。

其二,“四大传说”的每部作品都有一组比较定型的核心结构,这种核心结构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在传说的历史演进中,情节不断生成,不断扩展,不断追加,逐步由少而多,由简而繁,从而使整个传说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庞大的规模。

其三,由于生成于遥远的年代,又长期广泛地流传着,这就使它不断地接受纵、横多方面的积淀,成为具有多重精神内涵的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其四,“四大传说”在千百年的历史流传中,由于受到人民大众的由衷喜爱和积极哺育,人们不断地把自己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从现实中积蓄起来的爱憎感情,以及对生活的愿望和理想,注入其中,因而其思想内容同人民大众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血肉联系,显示出深刻的人民性。

最后,“四大传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产儿。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它们一直吸吮着母亲的乳汁,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风骨。

总之,“四大传说”具有众多的民间版本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重点介绍。

第一节、牛郎织女传说及其历史演变

一、牛郎织女的传说

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想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织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 第一节、牛郎织女传说及其历史演变

一、牛郎织女的传说

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想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织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称作“天衣”。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牵牛。她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以期博得王母大发慈心,让牵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想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应了她们。她们见织女终日苦闷,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惩后的孙女,便令她们速去速归。

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后来父母下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条老牛,叫牛郎自立门户。

从此,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他们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房屋。一两年后,他们营造成一个小小的家,勉强可以糊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条不会说话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个人,日子过得相当寂寞。牛郎并不知道,那条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这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牛郎,今天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真会说话吗?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莲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

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牛郎便从芦苇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仙女们见有人来了,忙乱纷纷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飞鸟般地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织女。

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要她答应做他妻子,他才能还给她的衣裳。织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牵牛,便含羞答应了他。这样,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们结婚以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日子过得非常美满幸福。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牛郎织女满以为能够终身相守,白头到老。

可是,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织女回天庭问罪。这一天,织女正在做饭,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赶回,眼睛红肿着告诉织女:“牛大哥死了,他临死前说,要我在他死后,将他的牛皮剥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飞上天去。”织女一听,心中纳闷,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贬下凡的牵牛说了几句公道话,也被贬下天庭。它怎么会突然死去呢?织女便让牛郎剥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这时,天空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从天而降,不容分说,押解着织女便飞上了天空。正飞着、飞着,织女听到了牛郎的声音:“织女,等等我!”织女回头一看,只见牛郎用一对箩筐,挑着两个儿女,披着牛皮赶来了。慢慢地,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织女可以看清儿女们可爱的模样子,孩子们了都张开双臂,大声呼叫着“妈妈……”

眼看牛郎和织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这时,王母驾着祥云赶来了,她拔下她头上的金簪,往他们中间一划,霎时间,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了织女和牛郎之间,无法横越了。

织女望着天河对岸的牛郎和儿女们,直哭得声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来。他们的哭声,孩子们一声声“妈妈”的喊声,是那样揪心裂胆,催人泪下,连在旁观望的仙女、天神们都觉得心酸难过,于心不忍。王母见此情此景,也稍稍为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便同意让牛郎和孩子们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让他们相会一次。

从此,牛郎和他的儿女就住在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和织女遥遥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当中,我们至今还可以看见银河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星星,晶莹地闪烁着,那便是织女星和牵牛星。和牵牛星在一起的还有两颗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织女的一儿一女。

牛郎织女相会的七月七日,无数成群的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桥。鹊桥之上,牛郎织女团聚了!织女和牛郎深情相对,搂抱着他们的儿女,有无数的话儿要说,有无尽的情意要倾诉啊!

传说,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们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静静地听,可以隐隐听到仙乐奏鸣,织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谈。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他们日日在盼望着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二、牛郎织女传说的历史演变

“织女”、“牵牛“二词见诸文字,最早出现于《诗经》中的《大东》篇。诗中的织女、牵牛只是天上两个星座的名称,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

西汉时,牛郎织女被描述成两位神人,班固的西都赋中曾有描写。到了东汉时期,无名氏创作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迢迢牵牛星》,从中可以看出,牵牛、织女已是一对相互倾慕的恋人,不过诗中还没有认定他们是夫妻。

在文字记载中,最早称牛郎、织女为夫妇的,应是南北朝时期梁代的肖统编纂的《文选》。这时,“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七夕相会的情节,已经初具规模了,由天上的两颗星宿,发展成为夫妻。但在古人的想像中,天上的夫妇和人间的夫妇基本上是一样的,因此,故事中还没有什么悲剧色彩。

民间认为织女聪明美丽、多才多艺,在七月七日晚间,向织女乞求智巧,可以除去笨拙,变得眼明手巧,故亦称为“乞巧节”;又因为参与乞巧活动的大多为闺阁妇女,因此又叫“女儿节”。是日妇女多在庭院聚会,穿新衣、拜双星、摆香案、供果品,穿针引线、搭接彩缕,进行各项乞巧活动。于是,人们就把牛郎织女故事和民间习俗揉合到在了一起。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故事在继续丰富和发展。在《荆楚岁时记》中,牛郎织女的故事发展就起了较大的变化。由于牛郎织女婚后贪图享乐,因而激怒了天帝,受到惩罚,这便给故事带来了悲剧气氛。

为什么在后一个传说中,要加进老牛这个角色,并使它在故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呢?因为牛是农家宝,农民热爱耕牛,甚至还在耕牛身上寄托着自己的生活理想。生活的理想遭到阻碍时,农民容易产生救助于牛的幻想,希望牛发挥神奇的力量,帮助自己度过难关。同时,把动物人格化,也是各种民间传说经常采用的艺术手法之一。

牛郎织女的传说很早就被用作戏剧的资料,京剧、话剧和各地的地方戏里多半有“牛郎织女”这出戏。现代有《牛郎织女》同名戏曲电影,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与香港大鹏影业公司于1964年联合拍摄,故事与民间传说内容相似。另有香港TVB同名香港电视剧,故事情节较有变化。

第二节孟姜女传说及其历史演变

一、孟姜女的传说

相传,在秦朝的时候,有一户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姜家结了瓜。瓜熟了,一瓜跨两院得分啊!打开一看,里面有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孟姜女。

孟姜女长大成人,方圆十里、八里的老乡亲,谁都知道她是个人好、活好、聪明伶俐,老两口更是把她当成掌上明珠。

这时候,秦始皇开始到处抓夫修长城。有一个叫范喜良的公子,是个书生,吓得从家里跑了出来。他跑得口干舌燥,刚想歇脚,找点水喝,忽听见一阵人喊马叫和咚咚的乱跑声。原来这里也正在抓人哩!他来不及跑了,就跳过了旁边一堵垣墙。原来这垣墙里是孟家的后花园。

这功夫,恰巧赶上孟姜女跟着丫环出来逛花园。孟姜女一看,范喜良是个白面书生模样,长得挺俊秀,就和丫环回去报告员外去了。老员外在后花园盘问范喜良的家乡住处,姓甚名谁,何以跳墙入院。范喜良一五一十地作了口答。员外见他挺老实,知书达礼、就答应把他暂时藏在家中。

范喜良在孟家藏了些日子,老两口见他一表人材,举止大方,就商量着招他为婿。跟女儿一商量,女儿也同意。给范喜良一提,范公子也乐意,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了。

那年月,兵荒马乱,三天两头抓民要夫,定了的亲事,谁家也不总撂着。老两口一商量,择了个吉日良辰,请来了亲戚朋友。摆了两桌酒席,欢欢喜喜地闹了一天,俩人就拜堂成亲了。

常言说:“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小俩口成亲还不到三天,突然闯来了一伙衙役,没容分说,就生拉硬扯地把范公子给抓走了!这一去明明是凶多吉少,孟姜女成天哭啊,盼啊!可是眼巴巴地盼了一年,不光人没有盼到,信儿也没有盼来。盂姜女实实地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她爹妈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

孟姜女打整了行装,辞别了二老,一路艰辛,终于到了修长城的地方。她打问修长城的民工知道范喜良在哪里,打听一个,人家说不知道,再打听一个,人家摇摇头。她不知打听了多少人,才打听到了邻村修长城的民工。但一问到范喜良在哪里,大伙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含着泪花谁也不吭声了。盂姜女一见这情景,“嗡”的一声,头发根一乍。她瞪大眼睛急追问,俺丈夫范喜良呢?大伙见瞒不过,吞吞吐吐地说::范喜良上个月就累饿而死了!”

“尸首呢?”

大伙说:“死的人太多,埋不过来,监工的都叫填到长城里头了!”

大伙话音未落,孟姜女手拍着长城,就失声痛哭起来。她哭啊,哭啊,只哭得成千上万的民工,个个低头掉泪,只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风悲号,海水扬波。正哭着,忽然“哗啦啦”一声巨响,长城像天崩地裂似的一下倒塌了一大段,露出了一堆堆人骨头。

那么多的白骨,哪一个是自己的丈夫呢?孟姜女忽地记起了小时听母亲讲过的故事:亲人的骨头能渗进亲人的鲜血。她咬破中指,滴血认尸。她又仔细辨认破烂的衣扣,认出了丈夫的尸骨。盂姜女守着丈关的尸骨,哭得死去活来。

这时,秦始皇带着大队人马,巡察边墙,从这里路过。听说孟姜女哭倒了城墙,秦始皇立刻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他率领三军来到角山之下,要亲自处置孟姜女。可是他一见孟姜女年轻漂亮,眉清目秀,如花似玉,就要霸占孟姜女。

孟姜女哪里肯依呢!秦始皇派了几个老婆婆去劝说,又派中书令赵高带着凤冠霞帔去劝说,盖姜女死也不从。最后,秦始皇亲自出面。孟姜女一见秦始皇,恨不得一头撞死在这个无道的暴君面前。但她转念一想,丈夫的怨仇未报,黎民的怨仇没伸,怎能白白地死去呢!她强忍着愤怒听秦始皇胡言乱语。秦始皇见她不吭声,以为她是愿意了,就更加眉飞色舞地说上劲了:“你开口吧!只要依从了我,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金山银山都行!”

孟姜女说:“金山银山我不要,要我依从,只要你答应三件事!”

秦始皇说:“莫说三件,就是三十件也依你。你说,这头一件!”

孟姜女说:“头一件,得给我丈夫立碑、修坟,用檀木棺椁装殓。”

同类推荐
  • 科学家的故事

    科学家的故事

    为了捍卫真理、传播科学,许多科学家努力探索、刻苦钻石,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本书搜集整理了古今中外几十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它将带你走进科学的世界,了解科学家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懈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 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

    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

    作为当今中国大众审美文化的一种重要艺术的电视剧,因其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大,在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别的文艺样式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本书尝试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对中国电视剧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史及其标志性作品作出独到的分析,注重探索电视剧艺术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其他文艺发展的关系,注重阐明电视剧艺术发展自身的独特规律,观点鲜明,材料翔实,史识兼备,是研究中国电视剧发展历史和高等学校开设相关课程的合适读本。
  • 美德的种子:青少年美德教育的100个经典故事

    美德的种子:青少年美德教育的100个经典故事

    美德是一杯香茗,是一杯美酒,是一朵芳香四溢的鲜花。美德可以让心灵变得愉悦而坚定,心灵被美德占据,一切污秽和邪恶便失去了生存的空间,生命也永远不会枯萎。让这美德的种子洒向人们的心中。
  • 中国初中生作文年选2017

    中国初中生作文年选2017

    全书分为5部分,“追梦少年,传神写人”、“往事如风,精彩纪事”、“心语驿站,抒发感悟”、“春意正浓,生动写景”、“舞动梦想,展开想象”。章节划分合理,选文新颖,推陈出新,精中求精。所选作文充满了真爱、善良、纯净,具有积极向上的思想。每一篇文章都源于生活,发自内心,它们或承载梦想,或寄托爱意,或书写成长,或描绘美景,或洋溢奇幻。孩子们在此既可以学习到高效的技法,又可以借鉴到好的文章,更为可贵的是和这群心中有爱、眼中有情、骨子里有善的人做朋友,它会让孩子们的成长更健康、更快乐、更精彩。
  • 悲惨世界(下)

    悲惨世界(下)

    《悲惨世界》作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气势宏伟的鸿篇巨制,它以无与伦比的厚重与深沉,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是一座永立的丰碑。雨果用高超的艺术手法,以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满怀激情地讲述了冉阿让坎坷的一生。冉阿让和他周围的普通人芳汀、珂赛特、马吕斯、伽弗洛什等,同不公正的黑暗社会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许多场景催人泪下,还有很多场面催人奋进。雨果的大手笔准确地描述了滑铁卢战役、巴黎大起义,酷烈的场面足以感泣鬼神。雨果还熟练地运用了大悬念笔法,伏线千里,在富有戏剧性的情节中,将历史大事件以及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有机地联系起来。
热门推荐
  • 歧路兄弟

    歧路兄弟

    入秋了,金黄色的杨树叶子纷纷飘落。张中常下班回到家,母亲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看见儿子回来,母亲招呼一声:“二儿回来了!”张中常应着,把包放在茶几上,走过去坐在母亲身边,握住母亲的手尽量平静而缓慢地说:“妈,我哥就在这个城市。”母亲“呀”了一声,差点没从沙发上弹起来,瞪大眼睛喊:“你哥在这儿?”张中常连忙拉紧母亲的手说:“您别激动,这样对心脏不好。我哥是在这个城市。”“他、他、他在干啥?你哥过得怎么样?他还好吧?”母亲紧抓着儿子的手,瞪着他急切地连声问。
  • 狙击安德烈

    狙击安德烈

    1947年3月7日,上午十时许,一支由六辆轿车组成的车队驶至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市警察厅第三看守所前。从警卫室走出几个高级警官,为首的是一个五短身材的胖子,五十来岁,面黄无须,此人是首都警察厅副厅长厉畏程。跟在他后面的,是首都警察厅预审部门的两个处长和看守所长。这几个高级警察迎接的,是当时南京的一个由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发起组建的民间慈善组织“天良慈善济难会”的六位负责成员。这六位均是女性,其丈夫皆为国民党的党、政、军高级官员。
  •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 超时空末世直播

    超时空末世直播

    一次胡乱的瞎想,来到了混乱的末世;一个无节操的系统,造就了一批强者!诸界的平衡终究被打破,无尽的末世终究被瓦解!听,宇宙在哭泣!
  • 春风微凉,你很暖

    春风微凉,你很暖

    闷骚学长vs热情学妹黄兴荣vs苏警他嫌她厚颜无耻,她嫌他不懂变通。他笑她名字男性化,她撩他调戏面红耳赤。他爱她相爱即永远她恨他相离即陌生他怜她相虐却痛心她悯他却远离人世两人经历忐忑,命运颠沛流离,扑朔迷离,殊不知,两人之缘从小便联系在一起。
  • 月神公主之复仇

    月神公主之复仇

    王默最后和谁在一起?王默的真实身份是什么?王默和陈思思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这本书将会揭晓。
  • Island Nights' Entertainments

    Island Nights' Entertainment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豪门绝恋之先生动手不动口

    豪门绝恋之先生动手不动口

    彼岸花开,情牵无涯。赵慕冉,赵家千金,赵氏集团唯一继承人。要颜有颜,要钱有钱,还有一个吊炸天的未婚夫,几乎是俨江市所有女生羡慕嫉妒的对象。他们说,她就像是屹立在云端的女神,看得见却摸不着更追不到。但赵慕冉觉得并不是,毕竟有哪个女神天天被自己的妹妹抢男人?说起后来的那位男人,咳,那位靳先生……赵慕冉第一次见到靳洺的时候,对他的印象只有几个字:浪荡公子。赵慕冉第二次见到靳洺的时候,对他的印象又添了几个字:衣冠禽兽。只是这八个字到最后是怎么变成了一句“可托付终身”,连她自己都不清楚。他为了别的女人刻意接近她,最终赔上了一颗心。而她毫无防备地撞进他的圈套,赔上的是身与心。城堡里的公主终于等到了心仪的王子,从今以后就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吗?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生总是充满跌宕且出人意表。有首歌是怎么唱的来着?——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 抗日狙击手

    抗日狙击手

    1938年,武汉战役时,国军少校营长罗月松率部镇守大别山东麓,被日军猛烈炮火震晕,醒来全营弟兄阵亡,自己独自坚持敌后抗战,无意中缴获日军狙击手狙击步枪,在实战中成为出色的狙击手,偶遇国军执行特殊任务的别动队,协助别动队完成炸毁日军细菌武器库后,被日军狙击手击中,幸运地被新四军侦察连长胡彪营救,伤愈后参加新四军第五师二团的抗日斗争,并在二团组建特战队,担任特战队队长,充分发挥狙击手的长处,依靠各种特殊的作战,营救新四军机要人员,歼灭日军特种作战小队,打击日本侵略者,建立了显赫战功,顺利申请加入新四军,并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最终成长为我军优秀的军官。
  • 日本社会观察(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日本社会观察(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本综合政治、经济、法学、产业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学科领域研究成果的年度报告文集。就日本政治、经济、产业、文化、教育、历史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摸索探讨,回顾了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介绍了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并指出了目前影响日本发展、影响改善中日关系、日本亟待克服的国际国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