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7600000001

第1章 我与采贝诗人

谢春池

我与你们彼此记住了对方的名字。

不管我与你们认识或不认识,熟悉或不熟悉,深交或仅仅有些往来,都一样有着美好的情谊。

这一切,皆因了诗歌,也因了采贝,更因了爱!

——题记

知道朱碧森去了美国,然而,这么多年了,并没有他的任何消息。碧森兄,前几年,我主政《厦门文学》,推出了一个颇有分量也颇有影响的栏目,“百年福建文学”,其中的一个选题即中国第一个翻译家福州人林琴南。忽地想起他出国之前给我寄来的那本人物传记《林琴南》,找出那书,大喜,交给本市两位作家陈金山苏效明,让他俩从他的书里撷取几个片断,重写一过,遂成一文,登在《厦门文学》,当然,文后注明取材于他的那本传记文学。此事至今未告诉,请见谅,让我在这里对他表示遥远的谢意。

知道碧森兄的名字,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福建文艺》(即今《福建文学》)、《福建日报》副刊《武夷山下》读过他写的诗歌,留下印象,知道他在闽北,也是知青,即有认识他的愿望。后来,知道他1979年入读厦门大学中文系,也从《采贝》读到他的诗作,尽管他生活学习在我的故乡,我都一直未与他相识,有点遗憾。1980年10月,我在福州汤井巷宾馆参加新诗创作问题讨论会(即舒婷诗歌讨论会),认识了与朱碧森在一起编《采贝》诗刊的78级学生周峻翔。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诗歌最为勃兴的岁月,现代诗的狂飙突起,成为中国文学史的一大奇观与壮观。70年代,福建诗坛已经集结了一群颇具才华的中青年诗人,他们中有刘登翰、孙绍振、俞兆平、黄文忠、邱滨玲、朱谷忠等,还有厦门的蒋夷牧、陈志铭、刘瑞光、朱家麟、陈仲义、谢春池、林培堂、林部、卢建瑞等,碧森、峻翔、卓洋等。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朦胧诗被历史推上舞台,影响了中国文坛,开创了一个时代,我们不可避免地都卷入其中,即使不写诗,只要有思想,都得面对这一场文学革命。碧森们进入了大学再造,更得风气之先,堪称幸事,我虽1977年高考落榜,因从插队之地调至华侨大学工作,也自然置于风气之中,也算有幸。

我非常感谢这一场诗歌革命,它使我从极左的假大空的文学羁绊中,完全解放出来,经过十年痛苦的蜕变,我回归真正的文学的同时,回归了人性,这是我一生足堪慰藉的!我还得说,我诗歌艺术的提高,得感谢《采贝》诗刊以及那一代十分年轻的诗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他们皆称我“谢老师”,而实际上他们是我写现代诗的老师。

1980年的舒婷诗歌讨论会,我是朦胧诗的反对者,然而,同时我又无法抗拒地为朦胧诗所吸引。几年之后,我彻底背叛了原来的审美原则,投降了朦胧诗,成为了现代诗阵营的一员,这是我一生的荣幸!

与兆平兄彼此知道多年也未曾谋面。70年代中后期,他还在闽东的霞浦县当中学教师。大约是1979年,我返厦时,市文联听讲座,是省剧协一位要员介绍东欧国家的戏剧,会场人数不多,二三十人。我发现比我迟到的一位年纪略比我大几岁的青年,坐在我后面,此君穿一件蓝灰色中山装,留一刀鲁迅式胡须,一脸严肃,我断定此君非浅薄之人,他给我的第一感觉则似怀才不遇。这引起我注意,我主动回头问其尊姓大名,问其在哪里工作。

“我是俞兆平。”答,脸无表情,普通话带着明显的福州腔,后来才知道,他是福清人。

“哎哟,你是俞兆平!”我惊叫,但小声,因在会场;我立即起身,移至后排和他坐在一起,我告诉他,我是谢春池。他这才露出笑意。兆平告诉我,现已不在霞浦教中学,前年考入厦门大学中文系,读研究生。我真为他高兴……不等报告结束,两人悄悄起身,走出会场。我当即邀他去家中一叙,他爽快地答应。我俩从中山公园南门缓缓走至厦禾路老屋,厦禾路老屋后来成了我和采贝诗人小聚的乐园,此乃后话。

与兆平兄可谓一见如故。在厦禾路老屋前面我父亲那极为昏暗的小房间里,34岁的兆平兄和28岁的我仿佛是结交多年的朋友,促膝谈心,谈文学、谈家庭、谈婚姻、谈人生、谈社会……已近中午,兆平兄告辞,我不让他走,因为,此时,他一个人在厦大读书,单身汉。我让母亲为他单独做了一碗瘦肉汤面,那时,我们家人要吃一碗瘦肉汤面,都不容易。我看着他吃完,问:好吃吗?答:味道很好!我满意了。

送兆平兄走下高高的厦禾路老屋的宽大石阶,从此,我与他结下不浅的情谊,至今还是好朋友。

不久,兆平兄与他们系的几个学生结成一个采贝诗社,编辑出版在福建颇有影响的《采贝》诗刊,让我很倾慕。

在未去福州参加舒婷诗歌讨论会之前的九、十月间,我和泉州诗人陆樯正筹备成立交响诗社,编辑出版《交响》诗刊。在福州开会,兆平兄向我索稿,我则向峻翔索稿。第二期的《交响》发了他的新作《古莲子》,这应是我最早与采贝诗人的交流。

80年代前期,我开始大量写散文,且颇有收获。一批作品在省内外杂志刊登,其中《在外婆的家乡》发于《人民文学》、《晨之诙谐曲》发于《散文》月刊。我也继续写诗,投稿,1983年底至1984年初,我寄诗稿给《人民日报》副刊《大地》,没想收到该刊的复函,拆开信一看,竟是朱碧森的手迹:

春池同志:

无意间阅读到你的来稿。诗有一定质量,可惜平了些。有新作还望寄上。多写些有地方特色、有自己特点的东西,力求精炼。可直接寄我。

我们虽不相识,却相互知名。记得你曾托人向我问好,见面机会我想会有的。大学毕业后,没想到会分到报社,并到文艺部,现在主要看散文稿。我自己亦深感创作之艰难。因是老乡亦算文友,写此信,以求赐教。

朱碧森

1984年2月15日

“曾托人向我问好”一事,即1980年10月,在福州开会我托峻翔兄向碧森兄问好,让他记在心里。

碧森兄的信,让我高兴,于是,我与他有了联系,也是这一年,我的散文《彩色的雨夜》由碧森兄编发于《人民日报》,虽是一篇平淡之作,还是引起一些朋友的注目。

1989年,我从华侨大学调回厦门,在《厦门文学》谋生,碧森兄为我高兴,来信祝贺,此时,他正在撰写传记文学《林琴南》。大约是1990年与1991年之间,他出差来厦门,我为他及同行记者安排住宿,还陪同几次,他行色匆匆,却也与我有过深谈。不久,他就去“洋插队”了。两个月前,忽接厦大中文系79级、原采贝诗社成员、碧森兄同班同学林志民电话,告知决定出一本《采贝》诗刊的选集,约我写一写相关的文章,我因家父重病卧床不敢应承。十几天前,志民兄又来电问及,我应承了,两三天后,家父逝世,拖至今日,才动笔,实是感念碧森兄对当年采贝诗社对诗歌的一片痴情,否则,以我此刻心境,如何写得了这样的文章呢?

关于采贝的往事自然值得回忆,对福建诗坛、厦门诗坛,皆有好处。一切似乎刚刚在昨天才发生,可想起来,则有些渺茫了,毕竟过去了二十多年。什么时候与采贝诗社交往,记不得了;而是谁给我寄来《采贝》诗刊,也记不得了,谨抄录时为采贝诗社负责人、厦大中文系80级学生沈艺奇的来信,即可说明1984年,我和采贝诗社开始亲密接触:

谢春池同志:

我非常荣幸,代表《采贝》给你写这封回信。尽管我们并不认识,但是,从你的来信中,我很高兴地知道……我们是同乡哩!因为我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厦门人。不过,我没有你那么丰富的生活经历(在这一点上,我是非常羡慕你的),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我所过的完全是一种十足的学生生活。这也许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也许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剧!

你对拙作《我为白色的建筑群歌唱》、《在冬天和采石场》的赞赏,坦率地说,我实在感到有些诚惶诚恐!

沈艺奇

1984年1月20日于厦门

艺奇兄,我习惯亲切地称呼其“小沈”,他那时期写的诗歌,我很喜欢,与他一起负责采贝诗社的同班同学丘熊熊的诗歌,也让我喜欢。他俩的作品,让我感到了才气的横溢,生命之喷薄。当然,更吸引我的是他们诗歌的现代元素。至今我依然执着地为他俩遗憾,假如此二君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坚持诗歌创作,肯定是福建诗坛的优秀歌者。

这年5月,厦门籍着名诗人鲁藜返回故乡,时任厦门市文学协会(即今市作协)秘书长林培堂策划组织鹭岛诗会,欢迎鲁藜,也邀返厦的我参加。那天晚上,市工人文化宫三楼大厅聚集了本地数十位作家诗人,还有不少文学青年赴会。迟到的我落座之后,才发现同桌的是几位年轻人,知道他们是厦大采贝诗社的,甚喜,一一问起沈艺奇等的近况,交谈甚欢。诗会结束,回到厦禾路老屋,我漏夜写下鹭岛诗会二题:《致鲁藜》和《致采贝诗社》,两天后,这两首诗由《厦门日报》编辑、诗人王者诚编发于《海燕》副刊,《致采贝》不久又收入《采贝》诗刊:

我说:我是来采撷五月的诗蕾。

你们说:你们是在初夏的海滩拾贝。

我说:鹭岛的风情让诗人们陶醉。

你们说:厦门港的风浪闯出弄潮新一辈!

我说:阔别诗坛的先人与青山同归。

你们说:灯塔永远在大海上闪射金辉!

我说:愿我们在诗苑里时常相会。

你们说:让我们都带上一枚闪光的采贝。

就是此次返厦的某个下午,我去了一趟厦门,寻寻觅觅,终于我到中文系男生宿舍楼沈艺奇的房间,由于事先未约,沈艺奇不在宿舍里,问其舍友:采贝诗社的沈艺奇同学去了哪里?舍友答我:到海边去拾采贝了。众笑。我留下一张字条。大约是第二天,也可能是第三天,傍晚,沈艺奇出现在厦禾路老屋台阶上,初次见面,彼此没有一点陌生感,他和我坐在矮凳上,喝着功夫茶,用厦门话交谈着,艺奇眼眸总闪烁着一种光,脸上始终有笑容。我发觉作为诗人,他并没有激情与冲动,似乎人与诗大异。

这一年,艺奇兄毕业,被分配到厦门市委宣传部工作,与其同事的李洪祥正主编《厦门特色文学报》(即《鹭涛》),邀我出任副主编,我力荐该报推出艺奇兄组诗,未果,心有不甘。二十多年来,我和艺奇兄时有来往,至今我还认为,早已不写诗的他,内心深处仍有一颗诗心在跳动。

如今是所谓的信息时代,电脑横行天下,老朽我顽固不化,至今未与电脑结缘,依然用笔写作。绝大多数人早已用电脑写字,艺奇兄亦然,因而,我更珍惜他当年写给我的那几封信,窃以为是我收到的数万封信里最具个性的。艺奇兄每一封都用的蓝色方格稿纸,以钢笔书写,蓝墨水的笔迹,一笔一划,端端正正,最与众不同在于每个字都写得非常开,把每个小小的方格填得满满的。有一封信,艺奇兄告诉我一个秘密,说他用了好几个笔名,在《采贝》诗刊发作品,我数了一下,竟多达六七个,如:斯思、方行、执云等等。我叹道:此君或许是中国诗坛笔名最多的诗人吧!

沈艺奇诸君离校时,把采贝诗社交给81级的徐德金,此君诗歌写得不错,有能力,很温和,也想把诗社办好,他聘我及陈元麟等任顾问,还多次和我商谈诗社的事务。此时,在华侨大学随我写诗的哥们赵小波,至厦大哲学系专科进修,他年龄较徐德金们大几岁,热衷参与诗刊活动,如此,使我与采贝诗人们的关系密切起来。

2011年4月25日于见山居

写于父亲逝世之后十二天

同类推荐
  • 李白诗歌艺术论

    李白诗歌艺术论

    本书收文章16篇,由分体论、综合论、比较论3部分组成,对李白的诗歌艺术特点进行了探讨,并附录《李诗杂考》等文章6篇。
  • 钏影楼回忆录

    钏影楼回忆录

    《钏影楼回忆录》系我国著名报人、小说家包天笑的回忆录。包天笑幼年家道中落,就读于表姊丈朱静澜处和二姑夫尤巽甫处。可谓之凡人,但他却不流俗,非凡超群。转徙逃难的痛苦使他倍加用功,博览群书,靠自学掌握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为了维持生计,他17岁即开门授徒,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他31岁时正式移居上海,开始主编和编辑了许多有影响的刊物,如《小说时报》、《妇女时报》、《小说大观》、《小说画报》等七七事变”后,积极为《申报》、《南京晚报》撰稿。1947年,包天笑由上海去台湾居住,次年赴香港。1973年,包天笑在香港法国医院病逝,享年98岁。
  • 生存之一种

    生存之一种

    卢一萍,原名周锐,1972年10月出生于四川南江县。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曾就读于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2年开始小说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情王国》,长篇纪实文学《八千湘女上天山》,随笔集《世界屋脊之书》及游记《黄金腹地》、《云南天堂》等,作品曾获天山文艺奖、解放军文艺奖、中国报告文学大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及上海文学奖等。《生存之一种》是作者的一部中篇小说集,书中收录了《笼罩》、《如歌军旅》、《二傻》、《生存之一种》、《远望故乡》等5篇,文章笔端细腻深刻,读起来意境深远,值得品评。
  • 月夜孤舟:庐隐作品精选

    月夜孤舟:庐隐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双重变奏

    20世纪中国文学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双重变奏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与学术背景,重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发展进程中的现代性与民族性问题。本书的方法与特色是:第一,由单薄的个案研究与历史描述模式转向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模式。第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观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第三,贯彻了中外对话的理论生原则和方法原则。本书既有明晰的历史线索,又有厚重的观念辩析,为今后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历史参照和观念指导。
热门推荐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豪门蜜爱

    豪门蜜爱

    倒插门父亲抢公司,继母设计卖女儿,还威逼胁迫要股票?就连男票也被妹妹抢走,光明正大晒幸福!简直不可忍!她迫不及待酒吧买个醉,竟然被陌生男人拐走?宿醉醒来,谁知……她扒上的竟然是新任顶头上司?!完了!这下惨了!
  • 艾泽拉斯的冒牌恶魔领主

    艾泽拉斯的冒牌恶魔领主

    一个AFK的魔兽世界大腿玩家被可爱女术士召唤到艾泽拉斯的冒险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纪念版)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纪念版)

    罗恩老师教过的学生中很多走入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成为社会精英。罗恩从未想过要成为教师,却在一次偶然的代课经历之后,走上三尺讲台,这个改变他人生的决定,也彻底改变了许多孩子的命运。罗恩对学生近乎严苛的课业要求和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学习任务,让父母、同行大呼不可思议,却奇迹般的催生出孩子们的无限可能;那些看似无厘头的教育实践,恰恰是点燃孩子们学习热情、激发他们求知渴望的火种。罗恩老师以一个客观的姿态,为我们呈现了美国基础教育的疲软无力,这对中国千千万万无条件膜拜美式教育的家长无疑是一记警钟。他颠覆性的教育理念,正在引发一场全球教育革命。
  • 无限之天赋掠夺

    无限之天赋掠夺

    当那些传说中,幻想中,神话中的奇异生物,不断出现在秦天面前的时候,他才发现,原来最强的人型怪物,其实就是自己……史莱姆:皮肤防御+1,弹性+1,韧性+1,免疫1点力量以下的攻击。丧尸:对血肉的渴望+2,听力+2,痛觉-5,不良抗性+1,病毒+3。跳虫:手部力量+2,锋利+5,坚硬+5,再生+4,速度+2。…………秦天:你们的天赋都是我的!这是一个获得炼妖系统,穿梭诸天,掠夺万物天赋为己用的故事。
  • 我养了十二生肖

    我养了十二生肖

    地球突然出现的黑洞让灵气复苏时代来临,全球生物掀起了觉醒的热潮。喷着火高空展翅飞翔的公鸡,可以上树摘桃的母猪,喜欢喝酒吃肉的兔子......——这是一个带领十二生肖拯救世界的故事!!!
  • 公主与骑士

    公主与骑士

    十八岁,她是入学典礼上骄傲自信的小学妹,他却在前途大好之际,被家庭变故拖入深渊。二十六岁,她是他的辩护律师,他只能用故作冷淡的表情包藏脆弱的自尊心。一声判令,两人自此便是云泥之别。三十一岁,她愈加优秀耀眼,却依旧容易在小事上掉线,他在她身边,照顾三餐,暗暗保护,用还人情的名义当一个连朋友都算不上的熟人。他很清楚:郑荟是公主,需要的是王子。他做不了王子,只想做她的骑士。三十二岁,他在婚礼上泪流满面,损友笑他新娘都还没哭,他哭什么。“你们懂什么?我娶的可是我十八岁时就喜欢上的姑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朋友完全使用手册

    朋友完全使用手册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交到真朋友,如何在浮躁的今天让交情更稳固,如何运用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自己的工作、事业添砖加瓦。本书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拓展朋友圈、维护关系的方式和方法,同时罗列了无数成功人士利用人际关系走向成功的小故事。阅读本书,你可以了解到经营人际关系的具体策略,以及在经营关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操作细节,通过学习和锤炼,你一定能够成为交际场上的达人以及行业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