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8300000010

第10章 台湾“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1)

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巩固和深化阶段后,一方面台湾“国家认同”如何,是事关完成国家和平统一的时机、方法、进程选择的大是大非问题;一方面台湾“国家认同”在变化,“一个中国认同”在下降。面对如此局面,如何影响和引导台湾“国家认同”朝着有利于和平发展巩固和深化、和平统一方向转变的迫切性、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影响和引导台湾“国家认同”转变的关键,是要确定和评估影响台湾“国家认同”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而探讨影响和引导台湾“国家认同”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节台湾“国家认同”的原生基础

考察影响台湾“国家认同”变化的因素,历史、民族、文化和实力要素构成台湾“国家认同”的核心和主体。在历史的进程中,在中华民族前进的过程中,一部台湾地区的开发史,就是中华民族战天斗地的拼搏史,就是中国人民反对侵略、保卫家乡的斗争史,就是两岸同胞建设宝岛、两岸共同繁荣的发展史,这就是台湾“国家认同”的源泉和根基。

一、民族因素

从“国家认同”的内涵出发,一个地区“国家认同”的形成,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拥有民族、历史和文化认同。台湾是中国第一大岛,台湾人是中国人,这是任何政治力量无法改变的事实,也是台湾“国家认同”的内核。

最早定居台湾的是中华民族成员。台湾在海峡还未形成之时,就是大陆人生活、劳动的地方;台湾海峡形成后,在岛上定居的依然是来自大陆的早期居民;4500年至2000多年前,台湾海峡因为海退,水面变狭和变浅,又为大陆人进入台湾定居提供了可能。无论是台湾的史前文化定居者,还是早期居民,都是来自中国大陆。组成台湾早期居民的有两部分,一部分是高山族,主要是在文明社会形成之前来自大陆在高山地区定居者。一部分是平浦族,在闽粤移民到达台湾时就相互进行交流,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已经汉化。平埔族和高山族一样,与闽粤移民一起,在台湾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开发、建设和保卫台湾的主力是大陆移民。大陆移民主要来自闽粤地区,厦门附近成为闽粤移民前往台湾的主要集散地,再经澎湖马公岛和东吉洋等海域前往台湾,海上风浪无常,移民渡海历尽艰辛,多少人被海浪吞没。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关于闽粤移民的记载,直到宋代,关于大陆汉人在台澎地区的活动情况,才正式出现在一些特定的史料上。到明代后期移民开始大量增加。台湾光复时,中国政府派出大批接收官员和专业人士赴台,两岸中国人重新在一起享受接受日本投降的欢乐,加入建设台湾的行列。国民党当局败退台湾时,超过200万的外省人到达台湾,两岸中国人一起开始了“台湾再发展的进程”。

台湾的族群关系产生于移民之初。无论是较早到达台湾的闽南人,还是紧随其后的客家人,到台湾时,大都是以血缘、宗族为纽带,组织亲属、族人赴台进行垦荒,以便于生存、垦荒和打开局面。随着移民活动的增加,血缘、宗族关系已经不能适应,他们通过同乡的关系结伴来台,然后又通过同乡的介绍和指引,来台后在同一地区共同开垦。定居后为了扩大经营范围和保卫生产成果,他们又需要组织和联合起来,祖籍地缘关系替代血缘关系。这种移民社会所特有的祖籍地缘关系,成为台湾族群矛盾的由来,一直在社会演变过程中发生作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社会的演变。

台湾同胞无论是那一族群,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自己的贡献;台湾的建设成就,同样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台湾发展史对台湾“中国认同”的形成、内涵和演变,发挥了根基性、长期性的作用。无论是外国侵占,还是两岸分离,或是错误引导,都不能改变台湾同胞内在的中国属性,当然也不能彻底颠覆台湾的“国家认同”;台湾“国家认同”只能构建在台湾人是中华民族成员、台湾发展是由两岸中国人共同努力结果的基础上。

二、历史因素

“国家认同”作为“集体记忆”之一,包括民族、族群的自然属性,更有中央王朝和台湾的联系。虽然历史没有完整记下台湾历史演变前期的详细情况,但是没有停止记载台湾的人、台湾的事,没有停止记载两岸人民的来往,没有停止记载中原对台湾的关爱。在中国最早的史书之一《尚书·禹贡篇》中,把中国分为九州,其中扬州管辖范围包括被称为“岛夷”的台湾,“岛夷”是台湾的第一个名称。以后在《史记·秦始皇本纪》、《汉书·地理志》、《后汉书·东夷列传》、《三国志》、《临海水土志》等史书都提及台湾,随着中国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东移,台湾在史书中的记载逐渐正常化。

中原封建社会兴盛起来后,中央王朝与台湾之间有着许多来往。公元230年,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水军一万到达被他们称为“夷洲”的台湾,这是历史上有书为证的中国王朝第一次与台湾的联系。公元607年,隋炀帝先后派出羽骑尉朱宽、海师何蛮、武贲郎将陈棱及朝请大夫张镇州等人三次前往当时被称为“流求”的台湾。在台湾中部地区的彰化市,有一条街名叫“陈棱街”,它就是为了纪念这位隋朝将领的。到宋代,开始在台澎地区设立管理机构,澎湖列入福建晋江县版图,这在台湾开发史上是第一次。公元1291年,元朝派出海船副万户杨祥为宣抚使,与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和兵部员外郎阮鉴率兵6000余人进军台湾。公元1335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立“巡检司”,捕捉罪犯,兼办盐课,这是中央政府派驻台澎地区的第一个行政执法机构。中国政府开始正式管理台湾。为保卫台湾,在以后的岁月中,先后进行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皇帝统一台湾等重大军事活动。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在台湾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管辖,已经建立起完整的统治机构、制度,进行有效管理。到1885年10月12日,慈禧在下旨创建海军的同时,同意左宗棠的奏请,福建政务由闽浙总督兼管,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正式下诏在台湾建省。到1888年正式实现“闽台分治”,台湾单独设省,从此台湾社会进入了近代大规模开发时期。

正是历史上两岸的来往,联结起两岸人民的心灵,台湾与大陆不可分离。台湾的开发,包含了多少先行者的勇气、开拓者的艰辛和奋斗者的牺牲;包含着多少台湾对祖国腹地的向往、多少大陆人民对台湾同胞的关怀。在延绵数千年的大陆和台湾的联系中,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建设台湾的过程、牺牲和成就,成为组成台湾“国家认同”的重要元素。因此,即使台湾“国家认同”出现阶段性的变化,或者说是某些人故意篡改,但是这种历史元素是无法改变的。

三、文化因素

在影响“国家认同”的因素中,文化显得分外重要,因为人的民族属性、历史记忆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是只有具备相同的文化要素,即生活在相同的社会文化氛围中才能形成相同的认同。作为中国人的台湾同胞,因为是中国人,在中央政府的安排下,与中原腹地有着密切的联系,更为重要的是,与大陆一样,台湾是中国人的地方,是中华文化的所在地,两岸文化、习俗相同,两岸同胞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因此,台湾“国家认同”具有深刻的中华文化基础和氛围。台湾一些人为了否定台湾文化的中华文化的属性、否定台湾“国家认同”的一个中国属性,编造出台湾文化是“海洋文化、荷兰文化、日本文化、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结合的产物”的神话,就是为误导台湾“国家认同”编造文化依据。

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汉文化进入台湾有两种途径:一是移民的到来,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文化知识、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和民间技艺。来台的男性汉人因为移民女性奇缺,逐渐冲开官方禁婚的限制,与当地平埔族或高山族女性通婚。平埔族和高山族也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移民和睦相处。从友好相处到共同合作,加快了闽粤移民和少数民族的融合,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丰富了中华文化。一是官方所为,以维护统治秩序、宣扬儒学等统治伦理、主办官学和科举考试为主。汉文化有组织、系统地进入台湾是在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政权建设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一些文化教育建设,建孔庙设学校等。完整的教育、科举体系在台湾第一次出现,很快成为当地的主流文化。明末清初一批明朝遗臣也流亡到台湾,致力于“文化拓垦”,促使台湾文风渐开,提高了台湾社会崇尚文化的风气和台湾地区的文化水准,缩短了台湾与大陆在文化上的差距。清朝为巩固、完善统治基础,对台湾的文化教育也十分重视,为宣传、传播汉文化作过很大努力,也取得相当成功,为增强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社会的主导地位,起过历史性的作用。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上,台湾成为全国经济发展先进省区之一,在大陆一些较难实行的洋务首先在台湾得以实现,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台湾的教育和文化较为发达,民众文化素质较高,思想、观念也较为开明,因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两岸文化上的一致表现得十分充分。台湾通行的无论是国语,还是闽南话、客家话都是中国话;两岸使用同种方块字,通行繁简两体汉字和汉语拼音;两岸食谱、茶道、节气、节日、红白喜事和生活习俗相同;相同的文化产生相同的艺术,最为典型的歌仔戏和布袋戏,源自闽粤,演的是中国人,唱的是中国曲,大陆的京剧、沪剧、越剧和黄梅戏等众多戏种在台湾都有流行;影视歌曲美术建筑等方面,两岸也有共通性;共同的文化基础,带来两岸宗教文化相同。两岸在文字语言、衣食住行、时令节气、婚丧嫁娶、科举考试、思想观念、伦理道德、理想人格、行为规范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一致,并非是简单的文明传播、文化流通所致,而是两岸中国人共同的文化基础、共同的伦理道德、共同的生活方式孕育出来的成果,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当然也是形成“国家认同”的源泉。尤其是在“国家认同”出现偏差的时候,千万不要低估中华文化对于“国家认同”正面且持久的影响力。

四、实践因素

“国家认同”是要有实力基础的,历史上台湾的“国家认同”、对祖国的感情、对故乡的盼望,是在同外国侵略者的斗争实践中形成和增强的。

1624年9月,对中国台湾垂涎已久的荷兰武装船队,从两年前侵占的中国澎湖地区出发,侵占台湾。1662年2月1日,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打击下,荷兰总督揆一宣布投降,38年的殖民统治结束,中国人第一次把占领自己领土的外国侵略者赶出去。控制台湾的郑氏集团在郑成功、郑经先后病故后,在幼主郑克塽等人带领下图谋割据,与中央政府对抗。1683年10月,康熙命令施琅将军收复台湾,完成两岸统一。日本对中国台湾的侵略野心由来已久,从16世纪末起多次发动侵略行动。1895年4月17日,侵占中国台湾。日寇在镇压台湾人民的抗日运动的同时,开始在台湾实行残酷统治、疯狂掠夺,同时推行“皇民化”,图谋把台湾从中国永久分裂出去。两岸中国人与反***盟国一起,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台湾历史上反侵略和反分裂战争的胜利,一次又一次地增强了“国家认同”。首先,显示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实力。面对步入近代工业化的外国列强的侵略时,两岸人民英勇奋战,在中国人民反侵略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纪录,当然也成为“国家认同”的实力基础。其次,台湾同胞自己定位为中国人。荷兰、西班牙侵略台湾时,日本早期侵略时都是以台湾是“无主土地”为名出兵。日本威逼中国清朝政府割让台湾后,极力挑拨两岸人民的感情,宣扬台湾已被祖国抛弃,日本是其“新的祖国”。但是,台湾同胞都把台湾当成“天朝”中国的土地,自己是中国人,侵略者是异类旁族,决不与其为伍。特别是针对日寇的“皇民化运动”,台湾民众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抵制。在面临侵略和奴化压力时,台湾人民自我定位为“中国人”,这是“国家认同”的核心精神,早已在台湾民众心中扎根。第三,台湾民众踊跃投入反侵略斗争。早在荷兰殖民统治时期,台湾民众一再举行反荷起义。在日本侵占时期,台湾民众高举抗日义旗,展开多种形式的抗日斗争。抗战爆发后,两岸同胞共同进行反侵略斗争,既是具有共同“祖国认同”的结果,也推动了“祖国认同”的增强。

台湾,是两岸中国人共同开发和建设的,也是两岸中国人共同保卫的。当出现外国侵略势力、内部分裂势力图谋分裂中国时,赶走侵略者、维持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人民的首要任务,是中华民族每一位成员的神圣职责。这就是爱国主义和民族凝聚力所在,这就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原因所在,也成为台湾“国家认同”的基本元素,要说“台湾主体性”和“台湾意识”的真谛和核心应该是在这里。

同类推荐
  • 法治中国(两会必读)

    法治中国(两会必读)

    改革之年谈论法治改革的重磅之作,多角度谈论中国法治问题。 本书是著名法学家季卫东最新文章结集,谈论中国法治问题与司法改革,并就司法改革如何破局给出了权威的意见。作为中国法治秩序构建的理性思考与实验,本书值得所有关心法治中国命运的人们关注。
  • 上海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选粹(精神文明建设丛书)

    上海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选粹(精神文明建设丛书)

    《上海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选粹》汇集了上海市全国第二批文明村镇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全国第三批参评村镇的建设经验。《上海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选粹》共汇集了上海市70多个文明村镇的先进事迹和先进经验。每一个文明村镇都介绍了各自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要做法、实施步骤、措施调整、取得成就等一系列相关内容。《上海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选粹》的出版既是上海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总结,又可以为上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是上海市农村精神文明进一步建设的理论基础。
  • 信仰的力量:国际共运史人物的故事

    信仰的力量:国际共运史人物的故事

    这套红色文化书系,突出红色文化这一主题。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纳人类先进文明成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统一的体现。
  • 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的讲话

    2015年9月26日至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发表了《谋共同永续发展 做合作共赢伙伴》《促进妇女全面发展 共建共享美好世界》《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讲话。该书将期间的讲话结集出版。
  • 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

    本书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作为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相互联结的理论支撑点,旨在展开以人为本的新实践与科学发展观的新体系及其有机统一。本书是作者长期研究与思考之作,具有把握时代精华、突出体系完整、富于理论创新等显著特点,适合专业理论工作者阅读。本书文字简洁、语言生动、通俗易懂,也适合广大干部群众阅读。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石屏传

    石屏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石屏传》以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为背景,记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屏追求不止,奋斗不息的一生,重点介绍了石屏寄情祖国航空事业,立足本职工作,设计了K—8和教8飞机,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外贸出口的神话,改写了中国空军飞行员训练体制等内容,反映了石屏一生浓浓的航空情缘。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追求永生之路

    追求永生之路

    《超能失控》里神秘水晶从何而来?《永无止境》NZT-48升华版有什么效果?《风云》里要不要抱主角大腿?《龙蛇演义》科技和国术齐头并进……………
  • 你是我的专属小奶狗

    你是我的专属小奶狗

    温希被喻为商业上的奇迹,有着良好的家世,不凡的能力,是个女版的钻石王老五。就因为少不更事迎来了人生中唯一的败笔——秦千程。小时候的温希——“程程乖,要什么都给你买!几条gai都行!”秦小盆友羞涩的买了十几条gai上的棉花糖.长大后的温希——“秦千程,你踏马这个月又把劳资新包养的二十三个小白脸给赶走了!”某只秦小盆友单纯的数了数,一本正经道:“希希,应该是二十六个。”【缘更,我随便写,你随便看。喜欢就加上书架,偶尔看眼就好/】
  • 诸天穿越者联盟

    诸天穿越者联盟

    “曹孟德同志,我都说了多少遍,你要在赤壁大败一场,让我们的穿越者同志在赤壁打败你曹操,你这样虐他们还让剧本怎么进展下去?”三国世界,纪云气急败坏的对曹操说道。“不是我想赢,是这个穿越者诸葛亮太笨了点,我都放水到这个地步他还赢不了我,这我也没办法?我再放水我曹孟德的人设就崩了?”曹操无奈道。“……这也没办法了,你这边能怎么放水就怎么放水,我给那一边搞一个‘降智光环’,现在也只能这样了,谁让这货太不成器。”为什么很多穿越者明明智商不正常还能有辉煌的成就?就是纪云这样隶属穿越者联盟的穿越者在暗地里给这些穿越者搭桥铺路,让他们尽早成长起来。
  • 神医小毒妃

    神医小毒妃

    她是医术世家人人唾弃的废物草包,却被未婚夫陷害,神秘狂傲的男人丢下一枚戒指给她:“这是定情信物,放心,本王会娶你为妻。”谁知她左等右等,竟没等来他。她顶着个废物的身份遭受世人的鄙夷,本以为她将陷入泥潭,却绽放风华,变身为天才神医。就在众人都以为她嫁不出去时,那天潢贵胄的男人突然带着金山银山上门提亲:“本王说到做到,前来娶你为妻。”谁知她却冷冷摇头:“不嫁!”
  • 奇术与魔术

    奇术与魔术

    「魔力」——生命降临世间伴生的一种能量,同时也是大自然最高的恩赐!经过严苛的学习和锻炼,可以产生各种让人不可思议的现象。因此也诞生了两个伟大的职业:「奇术师」与「魔术师」……书友交流群:298732986
  • 傲娇男神超甜哒

    傲娇男神超甜哒

    【宠文,高甜ing!!】要问余卿卿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余卿卿一定会毫不动摇的说“傅少寒”。这个男人给了她无尽的宠爱,让她看到了遍地阳光繁花。“这一辈子,我只想过跟你在一起。”
  • 海洋中环环相扣的食物链(认识海洋系列丛书)

    海洋中环环相扣的食物链(认识海洋系列丛书)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从第一个有生命力的细胞诞生至今,仍有20多万种生物生活在海洋中,其中海洋植物约10万种,海洋动物约16万种。从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加上海洋微生物,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海洋生态系统,蕴藏着巨大的生物资源。据估计,全球海洋浮游生物的年生产量(鲜重)为5000亿吨,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每年可向人类提供够300亿人食用的水产品,这是一座极其诱人的人类未来食品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