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9700000015

第15章 王之涣——黄河入海流

接上回说王昌龄的一篇结束时,把那个故事讲完……话说天寒微雪,三个好朋友去听歌女唱歌,一连三番都没有唱到他的诗,而他自以为得名很久了,不料接连落空,急而窘得大红脸,赶忙站起来指着其中最年轻俊美的一个说:“那位梳着双髻、云鬓像秋水、现在正红得发紫的歌女,你们看到没有?”高适和王昌龄都点了点头,他继续说:

“听她所唱的,一定是我的诗歌。”过了一阵,终于轮到那位他们等待的人了,她轻展歌喉,慢慢起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唉唉,他多自信——没错,正是他如同远赴的征人寄来的一场秋声似的、彪炳千古的《凉州词》。故事不是杜撰,有唐人薛用弱的《集异记》为证。

他这个人让我想到另一个有智慧的人杜撰的逼真故事:在一个寺庙里,有一天,铺路的汉白玉砖石不服气地对佛像说:“我们都是一样的材质,为什么你那样高高在上受万人敬仰,而我却天天被人踩在脚下尝尽屈辱?”佛像对他说:“因为你到今天只经历了一刀,而我却经历了千刀万剐……”

就是这样,别人把目光放在朝廷、田园、山水、科举上、万众狂欢的时候,他却守住方寸,把自己丢在了任何时辰都暮色四起的大漠和荒原,仿佛去了另一个时空,用太阳、天地、山冈、乐声……这些元素煅打自身,融入大化,画地为牢,静心打坐,一直到了蜕化成蝴蝶的样子,怀揣着带去春色的梦想,在惨白着脸庞的太阳或流着蜜脂的月亮下,明眸透彻地飞过关山,长久地瞩望一棵树或一条河,看到了一些别人看不见的风景,一些人间的美和非人间的美,并和它们相互环拥,合二为一,不留一丝的缝隙。在那些时刻,他的心境是那么宁静,没有怀疑与杂念,也没有喧嚣和侵扰,虽则寒苦铺天盖地,时时侵袭着他的肉体和心灵,使得所有想象的褶皱里蓄满了疼痛,但同时也使他孤独地走向了殊俗。没有,哪里有什么捷径?风给谁开门、又给谁关门一定都是有缘由的。

只看那首一片绸似的《凉州词》吧,不是万千琢磨怎能够平白得了?又经历了一次争议、创造了一个词语、产出了一桩典故、引起了一番翻新、发生了一则趣闻——那些争议或趣闻且让我们慢慢道来——而越发清明。那样明亮的章节,好像阳光下焦头烂额却怀抱着落地生根执着理想的蒲公英,好像云朵为返回天空铺成的道路。

一个争议是首句“黄河远上”,一作“黄沙直上(见计有功《唐诗纪事》)”,数百年来聚讼纷纭,难成定案,在欣赏的序列中又产生了苦辩的趣味。赞成前说者认为,他同李白一样都曾站在黄河边,沿河西望。不同的是,李白的目光由远而近,创作出“黄河之水天上来”

的奇句;他的则是目光自近及远,展现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奇景。

“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想象中的景象,并非实际所见。赞成后者的人则认为“黄沙直上”更符合玉门关一带的地形地貌,也与全诗所创设的荒凉旷远的意境更加吻合。我自己更喜欢“黄河远上”这个版本——里面有水,它载着他的人生旨意:坚实而永恒,向着一望无际的远方延伸而去,无可阻挡。他多么喜欢那条河流啊,依恋它,赖着它,老是忍不住要写到它,好像没词了就请求它的援手,像我们小时候写不出作文来时就去抄哥哥的日记……当然,也没什么凭据,说不上为什么,就是直觉觉得它好,似乎墙根下的春天惊人地美丽。诗人马拉美说:“诗里常常有谜。”这谜增加了诗歌的魅力。小说家契诃夫又说:“有大狗叫,也有小狗叫。无论大狗小狗,都各按照上帝所赋予的声音叫好了。”而此之蜜糖,彼之砒霜,这人眼里的好句子和那人眼里的好句子山水遭逢,就让它们相互打量去算了。这样的争吵是人生里多么有意思和可爱的事。

一个词语是“羌笛何须怨杨柳”句中的“杨柳”。柳真是个不得了的东西啊,从它的体态、性情到它所蕴藉的意象和习俗,实在是太多、太说不清了。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唐朝时这一习俗尤为兴盛;乐府中又有《折杨柳》的曲调,其歌辞多诉伤别之怨。诗句中“杨柳”

就是羌笛所奏《折杨柳》曲调。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有云: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这里化用其意,说羌笛中虽然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可玉门关外,春风不到,杨柳不青,离人要想折柳寄情,又哪里有呢?一支“杨柳”曲子,寄托着多么丰富浓郁而又强烈深沉的怨情啊。就这样,遥远年代里的阳光穿过亘古如一的树叶,像一些游鱼,游过了我们的掌心……在时间的大水边,要如何拦阻一场知你知我或你侬我侬的好时光?他开口说:杨柳可以用来一试。

一个典故是班超上疏请归。据《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自幼胸怀大志,愿效张骞立功异域。汉明帝时他出使西域,在西域活动达三十一年,恢复了西域对汉的内属关系,封定远侯。他年迈思乡,曾上奏章给皇帝,请求回到家乡,其中有“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之句。所以,以“玉门关”三字入诗,就十分含蓄而理想地写出了边地苦寒以及征人久戍不得归的乡思离情。我们不止一次地在那时的诗歌里看见“玉门关”这三个字,每每读到,每每惊心。玉门关啊,它是一只我们不小心掉落在唐朝的玉耳环,引得我们时时回头,一次次地寻找,不顾兜头而至的阵阵黄沙。

一个翻新是诗的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本来的意义里有这一层:以玄宗为代表的唐代最高统治阶层不思国业,沉湎于歌舞升平,日夜斗鸡走马,至于民瘼则置于脑后,更谈不上念及玉门关外、守边卫疆的征人了。他在最初下笔时也没想到这一句居然成为了一颗蒲公英,飞过重重岁月的关山而遍开无数:后人为了表达新的时代风貌,反其意而用之,写了很多“春风已度玉门关”之类的诗词,将原句中“不”改为“已”、“又”、“早”等等,其例多多。可全部又似一拨又一拨农家春天的翻地套种,到夏到秋,一茬一茬,也不少,也不糟,就是比不过最初那一茬的嫩细青葱。

最后还有一则趣闻,说的是明代文学家解缙巧改《凉州词》。解缙文思敏捷,且善书法。一次,皇帝命他在折扇上题写《凉州词》。他一时大意,竟将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漏写了。情急之下,他灵机一动,对皇帝说:“陛下,这不是王之涣的《凉州词》,而是我根据他的诗重填的一首词,叫做《凉州》,请允许我念给您听: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皇帝听后,大加赞赏。这则趣闻有好几个版本,都无从考证,显系后人杜撰无疑,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人们对他的诗歌的喜爱。

唉,一个诗人,吃得也不好,可身体究竟有多少能量和悍气,可以供他(她)淌成滔滔江河,泽被四野?他的一首绝句,七言、四句、二十八字,一分一分春,二分二分尘,看起来一片寂静,吟起来一片大音,侧耳听水上粼光斜斜地轻愁,从天空到大地,所有的声音停住,如同一片等待的羊群,如同黄河入海流一样自然,平易,竟然并不寂寥,内里所存贮的信息量是如此之大,有着这么多的说道,这么多叫人着迷的故事和谜面,迷药一样,灌给我们,昏昏睡去,不知今夕何夕。

这个春天,杨柳又青,远走的那些事物一一归来,像那条河流的返头重来,多么神奇!我们竟不能不一再拊掌感叹汉字的美丽了。

[诗人小传]

王之涣(688-742),唐朝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着称。

王之涣出身于太原王家,为当时望族。从曾祖到父亲,王家虽然皆为官,但均为小官。不知什么原因,王之涣未走科举之途,而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不久辞官而去,在家过了十五年闲散自由的生活。后来他的亲朋好友觉得他这样一直沉于下层不是办法,便劝他入仕。后来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仍是一不起眼之小官职。他在职风清白着称,理民以公平着称,颇受当地百姓称道。谁料他竟以五十五岁之壮年,染病卒于官舍,葬于洛阳。

如此才子,可惜终不见用,天也不假其年。他的诗虽只流传下六首,但这寥寥数首,确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

同类推荐
  • 郑板桥的诗与画

    郑板桥的诗与画

    本书是武汉大学教授吴根友在对清代著名文人画家郑板桥的人生与作品进行研究后创作的文化随笔。全书共分为九章,分别从郑板桥的生平、诗词、书法、绘画、篆刻、士人理想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创新性的研究,全面展现了郑板桥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他对文学、艺术的卓越追求,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士人文化与士人风骨的继承与创新,能为后人了解、研究郑板桥提供有益的参考。
  • 我自我的田渠归来

    我自我的田渠归来

    “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张晓风精选散文作品,部分内容首次在大陆出版。本书内容由作者亲自编排,依据宋词词调分类方式,将文章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部分。短文唯美动人,长文气势雄浑,篇篇精致。张晓风将对生活的热爱赋在优美的言辞中,你能读到女子柔情、家国情怀、国学典故与普世仁爱。愿在本书中你能得到向上的力量。
  • 论京派文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论京派文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京派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目前的一个重要流派。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形成了一个百舸争流的话语场。本书试图通过与各种话语的比较分析中,在历史与时代、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立体坐标中,阐述京派文学的叙事立场、叙事策略与叙事方式。京派作家审视历史应当如何实现现代性叙事转换时,对传统和西方始终保持一种文化清醒的态度,故而他们的作品在审美上呈现出一种忧郁的诗性。京派文学的文化反省意识充分汲取了五四文化的积极营养,明显区别与当时流行的实用主义功利观,而有一种深长的袅袅不绝的文化觉醒的意味。
  • 你不需要向世界证明自己

    你不需要向世界证明自己

    陈晓辉、一路开花主编的《你不需要向世界证明自己》精选了时代最为精华的篇章。用心去看,去领悟,或许有的故事会给你以智慧的启迪,有的会让你感动落泪,有的会带给你特别的感受,有的则会让你会心一笑……
  • 写给年轻人

    写给年轻人

    当一个人降生于世时,除了父母给予的生命,一无所有。正因为如此,人生才有了希望与追求,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一张白纸上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颜色你数不过来,但是应该会分辨它们。人生本是个艰辛的历程。我们总是在付出的同时,得到生命开出的灿烂之花。生活并不是笔直通畅的走廊,让我们轻松自在地在其中旅行;生活是一座迷宫,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我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在死胡同中极力搜寻。但如果我们始终深信不疑,总有一扇门会向我们打开,它或许不是我们曾经想到的那扇门,但我们始终会发现,它是一扇有益的门。
热门推荐
  • 我能复制天道

    我能复制天道

    成名多年的托尼老师,意外魂穿异界,成为萧族大少爷。自身携带天道复制系统,复制功法,复制武者之魄,赚天道币,开启天道商城,踏上一条属于他的天道之路。
  • 流落武侠世界

    流落武侠世界

    全球几亿人一同流落武侠世界。水、火、食物、庇护所,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难题。一切的故事,从一座荒岛开始。——————轻松写实向,放心不会有任何阅读障碍。
  • 乱世通天

    乱世通天

    双月同天,天机无限,且看今夜,时空错现。也曾金戈铁马,也曾剑指天下。是真英雄多豪迈,是真名士自风流。他是背负了命运的传承者,无奈的穿越时空,于是豪强碰面。她是默默的奉献者,为了他甘愿奉献。他问她:“你会不会后悔。”她说:“后悔不该和你相遇在那个场面。”神说:“你们都是蝼蚁。”他说:“我们就是你的终结。”吕布,关羽,服部半藏,谁是最强。玉帝,阎王,谁是真王。天下即将大乱,传承将要通天。谁会是这个世界新的主宰?
  • 我可能有毒

    我可能有毒

    祝巧觉得自己好没出息,幼年离家,一走就是十多年,跟她同龄的人都在建功立业了,她才从山嘎达里出来……还差点成了人家建功立业路上的炮灰。差点被炮灰也就算了,为什么总是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找上她?难道在师门里毒吃多了,整个人都变得有毒起来?可她血里不带毒啊,小时候被狗咬了,狗是活蹦乱跳的,她却养伤养了半个多月。但是当她接二连三的遇上一些莫名其妙的人和事时——她确定了,她就是有毒。1v1he,设定都是瞎编胡诌的。
  • 师父,徒儿守护你

    师父,徒儿守护你

    情深似海,爱你,从来都不悔师徒爱情,坎坷,生生世世护你!
  • 快穿之高冷宿主不好惹

    快穿之高冷宿主不好惹

    九歌:螺丝钉子拿在手上,系统快来让我拆掉!系统:不!不要!你别过来!(往后缩)九歌转身拆掉一个位面。系统:老妖婆!你会遭天谴的!天道转身给九歌赔礼道歉。系统:……这是一个系统与宿主互相伤害的故事。论九歌为何总是拆掉系统,且看系统是如何作死。(作者很懒,看见我上线请催我码字更新,群号:627534127小美人,来么/勾引)
  •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卡夫卡,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生前鲜为人知,死后震撼世界。他终身未婚,与父亲关系紧张,他的妹妹奥特拉·卡夫卡或许就是他最为亲近的人。
  • 锻炼

    锻炼

    蒋汉威选的这张桌子在夜市的中部。这样,不管哪个方向有情况都不会离得太远,便于观察。协勤马化龙和陆享彪分坐在他的左右。渐渐地,他就注意到了相隔两张桌子的那个男子。男子桌上摆着好几盘夜市菜肴,几乎没怎么动,一包软中华扔在桌上。一支快喝空的啤酒瓶立在桌子边缘。男子神情百无聊赖,若有所待。喝得有点发瓷的眼珠子一眨不眨地,跟着路过的女人能走出去好远。果然,不久之后,他终于做出了那个动作,把喝空的啤酒瓶口朝下插进了休闲桌中间那个用来插太阳伞的孔洞里。蒋汉威觉得兴奋起来,心脏有力地搏动着,充满了行动前的鼓舞。
  • 逐妃天下:有夫妖且丽

    逐妃天下:有夫妖且丽

    她,出生于二十一世纪的星氏家族,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医药世家,但是,做为第九十九代传人,下一任族长的她竟然死掉了,还穿越了...星卜最怕的是僵尸,有多害怕呢,在七岁那年误闯了她十九姑姑的实验室后,她有整整365个梦魇都是和僵尸打闹的。然而,穿越后,她掉入了一座千年古墓,并成功结识了一位于神祗和恶魔化为一身的男人。这个男人有着与生俱来的矜贵与美貌,和运筹天下的强大睿智,可偏偏抬手间,便是两岸殿浮山下垒堆的万千尸骸,从此,入两岸殿,骷骨铺路。她分不清他是恶魔一般的神祗,还是神祗一般的恶魔,只是,在她梦魇中被古墓男子追杀她吓到呓语时,这个男人会在她身边小声的说着:别害怕,卜儿,别害怕...这时候,她可怜的觉得这是一个魔鬼。
  • 家庭氛围影响孩子的一生

    家庭氛围影响孩子的一生

    为了探知孩子对自己的家庭和父母究竟有哪些最迫切的需求,一位学者走访了二十多个国家,对一万多名肤色不同-、经济条件各异的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调查结果出炉后,所有人都深感意外:孩子对家庭和父母的要求放在首位的不是物质条件——他们对吃的、穿的、用的和玩的东西似乎都不太在意,他们更关注的是家庭精神生活,家庭氛围和父母对他们所采墩的态度。孩子心目中的理想家庭有着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他们最讨厌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