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0900000010

第10章 为什么开始重视“食育”(3)

东北大学教授川岛隆太主张用火训练大脑,他根据“使用火后人脑发达”的假说,与大阪煤气公司联合开展了“火育”体验教室的实验。所谓“火育”,是让孩子们体验火的温暖及火的优点,为孩子们提供与火亲密接触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他们期待这项活动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一个环境,通过使用火做饭这一生活文化,了解食育的重要性。比如在仙台市举行的火育体验教室中,他们给用木炭炉烤秋刀鱼的孩子的头上装上近红外线装置,测量孩子脑中的血流。结果表明,使用火时大脑中主管沟通思想的那部分非常活跃。

我们还不知道是人脑发达后学会使用火的,还是因为用火做饭使人脑变得更发达,但无论如何,用火做饭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共食

下面,我们来考察一下人类饮食生活的第三大支柱——“人类是共食动物”。

有一天,保育园里打年糕,有几位家长来帮忙。当年糕打好之后,家长邀请我一起吃。我很喜欢和家长边聊天边吃饭。家长在各种地方从事各种工作,我对和他们聊天中的很多话题都很感兴趣。尤其是边吃饭边聊天,更能融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前馆长石毛直道从吃中发现了“乐趣”。

他在题为《吃这项工作》的讲演中说:“原来,物质文化研究的对象中,有许多都是可以长期保持形态的耐用消费品类的东西。饭做好了以后,马上被送入胃里,变得无影无踪。而做饭的材料这些自然物质中,具有人类作为文化的加工,这就是物质文化。”因此,对膳食不是作为膳食来研究,而是作为思考文化整体中的典型范例而展开。

人类的特征之一就是“人类是共食动物”。石毛直道说:“原则上,动物长大以后,就会以个体获取食物,以个体为单位进行消费。”相反,任何一个社会,人类吃饭都是以共食为原则。当然,在旅行中、过单身生活的时候,可能会一个人吃饭。但是,饭不是一个人吃的,而是和大家一起吃的,这在全世界各民族都是相通的。这个普遍的共食集体就是家族。家族承担着共食集体的责任,同时共食关系形成了家族,组成了家庭。

共食还与“食物分配”有关,家族是食物分配的基本单位。

有关共食和食物分配,石毛直道讲道:“人类的祖先狩猎,始于食物分配以及伴随食物分配的共食。狩猎是男性的工作,这一点在全世界各个民族都一样。人类始为狩猎者时,男性不是将捕获的猎物占为己有,而是在与自己持续保持性关系的特定女性以及他们的孩子之间进行分配,人们普遍认为,这就是家庭的起源。在共食时,不是由强者独占,而是形成了食物分配规则。在这种规则下,形成吃饭的‘行为规范’,之后发展成为餐桌礼仪。餐桌礼仪的起源是食物分配。”

而作为吃饭行为规范的餐桌礼仪,始于大家一起快乐地吃饭,在这个过程中,敬人敬己非常重要。

让吃劝吃

下面,我们再来考察一下共食在人的发育过程中的意义。

家长让孩子吃饭的行为,也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比如黑猩猩给小黑猩猩喂母乳,并不是“让吃”的行为。

家长“让吃”、被“劝吃”的行为是人类特有的行为,大人给孩子吃饭,从孩子的角度看来,就是被“让吃”。虽然对于大人来说,认为吃是一种主动行为,但站在孩子的角度,就是一种被动行为。这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时,出现了不可思议的现象。从吃断奶食品开始的几个月内,基本上是大人喂给婴儿吃,到了孩子2岁时,某一天就会出现孩子喂大人吃饭这样变换角色的行为。孩子从被动转为主动的行为,人们往往认为那是在模仿大人,其实那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模仿,而是一种角色变换,这一点非常重要。这种行为只有在类人猿以上的动物中才有,有的研究人员认为,“那是向人进化的一个过程”。

北海道大学川田学准教授在他的《吃饭时的模仿过程与自他关系的形成》一文中,介绍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案例。一个7个月的婴儿正在用奶瓶喝奶,妈妈说想要那个奶瓶,婴儿就把奶嘴伸到了妈妈的嘴里;8个月,就会自发地给他人食物,把奶嘴放入自己的嘴里,再放入他人的嘴里这样交替的行为。他得出的结论是,1岁以前通过“假装给自己吃”和“假装给别人吃”,进行“被劝吃”“让吃”这样的角色变换,基本能够识别自己的“嘴”和他人的“嘴”是相同形状,分清类似关系。

这项研究表明,“孩子在与他人交流中,通过反复主动和被动的作用交替,交互体验着相反的两种心境。其结果促进了以体验为主体的自他分化,最后进入自我主张的阶段”。

于是,我想到保育园里的情景。

孩子在满2岁时,就开始将大人为他做过的事情做给旁边的人。

比如吃饭前,会给1岁的孩子戴上围嘴,替他擦手;吃饭的时候,看到旁边1岁孩子被噎着了,不停地咳嗽,就会给那个孩子拍背。我一直不理解2岁孩子当时的心境。我认为2岁孩子不具备“支援他人的能力”,或者有帮助遇到困难的人的意识;也不具备关心他人的心情。而且,也不是因为别人为自己做了,自己高兴,就为别人做同样的事情。

这些行为可能是主动和被动行为的一种作用交替。因为2岁孩子为别人做的不一定都是让别人舒服的事情。别人塞给他食物时,他会拒绝,同时还要把东西塞给喂自己的大人吃。这不是一种报复行为,而是一种作用交替的行为。

孩子们在“共食”这种人类饮食行为中,体验食物分配和作用交替,了解自己,理解他人,需要有一个能够实现和他人互相给予的环境。孩子们会通过共食中的各种体验,逐渐培育孩子的社会性。从这点来看,在少子化时代,孩子们在保育园里一起吃饭、一起生活十分重要。

吃饭对发育的影响

我们再来看一下吃饭对发育的影响。

人类通过别人给自己吃饭的作用交替,了解他人,了解自己,走向自我主张。北海道大学川田学准教授介绍的以下事例,可能任何人都体验过。

“给1岁多一点的孩子吃蔬菜时,会拿着西红柿问:‘吃这个吗?’

孩子皱眉头。拿出青菜给孩子看,问:‘那这个吃吗?’孩子还是皱眉头,不高兴地摇手,并发出不满的声音,把头转向一边。于是,大人的语气有些责备的意思,问道:‘怎么了?’然后又拿出西红柿问道:‘红色的怎么样?’孩子还是不高兴,用手把脸蒙起来了。当大人说:‘那你自己吃吧。’这时,孩子的表情变了,伸手去拿西红柿。在下一个阶段,孩子自己用手吃意粉,可是盛不起来。大人看不下去,就用筷子往孩子的嘴里送,被孩子拒绝了。之后,大人再给他,他好像接受了,但就好像是故意做给你看一样,马上吐出来,想要自己吃。‘为什么呀?是一样的东西呀!’可是,孩子拒绝大人给的东西,反而想把那个东西给大人,作用反过来了。”

从大人的角度看,大人喂孩子吃和孩子自己吃是一回事。然而,从孩子的角度看却不是一回事。这有什么不同呢?人们分析,可能孩子对大人的意图或者对在大人意图下的这种“程序”有一种拒绝情感。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是一种心理阻抗,“是在自己的态度或者行动自由受到威胁时为恢复自由而采取的行动”(有斐阁的《心理学辞典》)。发生阻抗,需要理解自身的行为及态度的自由。尽管理解了自由,但还是被强制,就会产生禁止行动。

吃的自由包括用喜欢的方法和喜欢的程序吃喜欢的东西,这些要素齐备才有意义。即使是好吃的东西,别人强迫自己吃,也会产生不愉快的感觉。

最近,小学的午餐比以前好吃了,可还是有些孩子不喜欢吃学校的午餐。可能食物的处理方式、吃饭时的语言交流等都会影响心理状态,也可能是不能按照自己意愿吃饭的不愉快感在起作用。

川田学准教授最后说:“现代日本社会在共食过程中,孩子缺乏一种自然地培育饮食行为及饮食文化、人际关系及理解自他的环境。

共感性反应、作用交替、对自由的认识及自我主张等在婴儿发育过程中的意义(状况)凝缩在吃饭的场景中。一般认为,9至12个月会有一个质的转变,该转变被称为‘交流困难期’,孩子们行为变得复杂,会让家长或者保育人员对他的意图困惑不解。为了保障婴儿的社会性发育,今后应该进一步丰富吃饭的场景。这些有待于今后对饮食及社会性发育的相关研究的进展。”

在保育人员不解其因的婴儿的行为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发育上的意义。但是,在如今这样的少子化社会中,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小家庭化等家庭成员结构的变化,婴儿的发育很难得到充分保障。

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在社会性发育未能打好基础的状态下长大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多。从这个观点出发,保育设施中婴幼儿共食环境的作用,在今后也是十分重要的。

共食中的挑食

在保育园的午餐中,最棘手的就是挑食。对某种食物的味觉是通过嘴摄取食物获得的,也就是说,通过舌头将感受到的食物的味觉传递给大脑,来感觉“好吃”或者“不好吃”的。原来人们认为,胎儿不是靠嘴摄取营养的,因此没有味觉。最近的研究表明,胎儿出生后就能用嘴摄取食物的练习是在胎儿时期通过嘴吸吮羊水开始的。

如果给羊水加些甜味,胎儿会出现幸福的表情;如果是苦味或者酸味,则会皱起眉头;如果是咸味,则没有任何表情。对咸味没有反应是因为羊水本身是咸的,味道没有改变。胎儿对食物中的苦味、酸味,以及有毒和腐烂的东西皱眉头,是本能地察觉到了食物的危险,这是他们本能的感觉和反应。

伴随着成长,味觉会发生改变,逐渐会感受到许多好味道,最后连苦味也会喜欢。为什么会这样呢?据说那是因为看到家里人和小朋友吃得很香而发生了变化。共食可以减少挑食,增加食欲,可以说这也是人类饮食的一个特征。

食育的目的是培育健康生活基础的饮食行为,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通过“吃”,培育孩子的饮食行为。但是“吃”的目的不仅仅如此,因为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很好地摄取食物,才能更好地维系健康的生活,孩子们才能玩得尽兴。

孩子们从玩和生活中学习吃,再从吃中学到许多东西。同时,吃并不是目的,仅仅是吃的目的之一,即摄取营养。

给人生带来乐趣的是“吃”,丰富人生的也是“吃”,促进维系与他人关系的也是“吃”,在保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和炊事员一起重新思考保育园、幼儿园中“食育”的重要性。

同类推荐
  • 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去做

    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去做

    本书从孩子的生活、学习、性格、心态、交际、理财等方面的细节入手,全面地向父母们介绍了哪些事是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做的,并着重指出了怎样让孩子去做的方式方法。书中还设有“自立小故事”、“教子小故事”、“相关小故事”、“延伸阅读”等内容,父母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 初为父母:知道这些就够了

    初为父母:知道这些就够了

    为人父母,任重而道远,既让你疲于奔命,又让你倍感幸福。本书将以很短的篇幅告诉你,如何才能出色地完成抚养子女的使命,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到为人父母的十大金科玉律。如果你初为父母,想找一本能简明扼要地告诉你什么是父母之道的书,那么这本书正适合你。现在就下载这本书吧,让这本书在你的育儿之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 哈佛家训VII: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哈佛家训VII: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本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寂寞,是人生成长阶段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感受寂寞、超脱尘世,是一种人格的独立与完整;耐得住寂寞,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陈景润的寂寞,攻破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堡垒;艾米莉狄金森的寂寞,创造了无数不朽的诗篇当被寂寞包围的时候,请不要沮丧,请接受寂寞的洗礼,也许这正是成功的契机《人生要耐得住寂寞》是《哈佛家训》系列第7本,书中的经典故事寓教于乐,都富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桥梁,也是青年学生学会独立,走向社会的枕边书,让读者在增长智慧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是可以陪伴我们共同成长的必读书目。
  • 新编胎教百科

    新编胎教百科

    从知道自己怀孕的那一刻起,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孕育一个健康、聪明、智慧的宝宝。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新编胎教百科》给年轻的准爸爸妈妈们提供了科学的、全新的、丰富的第一手胎教资料,指导准爸爸妈妈在孕育旅程的每一个阶段与胎宝宝一起做运动、亲情对话、听优美音乐、讲生动故事、做有趣游戏,欣赏名曲名画等,丰富准爸爸妈妈的胎教生活,更有利地促进胎宝宝的脑细胞及神经系统的发育。相信准爸爸妈妈每天充满爱意的抚摸及对胎宝宝所讲述的一切在胎宝宝的脑海中留下美好的记忆。
  • 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

    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

    本书分为“自我调整”、“培养亲情”、“引导而非控制”三大部分,这既是本书的三大特色和基本理念,也是让父母循序渐进的三大阶梯,即父母首先需要解决自身的问题 ,其次建立起理想的亲子关系,然后才可能采用高效的育儿技巧。这本革命性指南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针对学步期到中学阶段的儿童,通过合理的限制、换位思考和清晰的交流,书中提供实用高效实用的应答措辞和教子方案,培养具有自律品质的孩子。
热门推荐
  • 红绳错:倾国公主

    红绳错:倾国公主

    第156和157是重复的,网页一时跳不开,点了两下,亲不要订阅了。向大家道歉……
  • 危机与防范(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危机与防范(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本书对自然灾害危机、人身安全危机、财产安全危机、心理危机、公共卫生安全危机等方面,阐述了常见生存危机的防范与应对方法。本书旨在通过强化生存意识、提高生存技能、强调珍爱生命,从生存教育的角度,突出生存能力的培养,拓展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
  • 怎能不靠近你

    怎能不靠近你

    网络上——触角上的爱情:时轩,我们来谈谈配音。时轩:不!要!现实中——安橙:为毛你在二次元中辣么龟毛话唠,在三次元中却如此高冷?药别停!时轩:橙子小姐,何弃疗?这是一男神随意转化成男神经的犯二史,这是一多功能一体的女神死缠烂打抱得男神归的欢脱爱情故事。
  • 我心如故,爱你如初

    我心如故,爱你如初

    季烟一直抗拒,直到遇见池北琛……
  • 辛夷传

    辛夷传

    这是一本北宋仁宗年间,用不同笔迹书写了二十年的日记。 明道二年,汴梁皇城。天后已死,新皇初立。朝中权臣,后宫闺阁。人心难测,杀机重重。仙韶院女乐张氏,八岁入宫。初为御侍,再成修媛。享尽恩宠正当时,突逢丧子。被贬美人,却又一夜忽为贵妃。看似春风得意,终竟暴毙龙床。仁宗重臣,包拯,苏轼,晏殊,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吕夷简,对其无一不恨。究竟欲海浮沉中的一名小女子,是坏了谁的仕途,毁了谁的权道?
  • 再见,狐狸1:狐狸的烦恼

    再见,狐狸1:狐狸的烦恼

    本书主要描述了一只黄毛狐狸,一只红毛狐狸,一只花鹰,一只麋鹿等动物间的故事。动物们世代繁衍的圣地,遭到了人类的野蛮开发,受此影响,麋鹿率先受害,命丧鳄鱼之口,黄狐为替兄弟报仇,用计歼灭了鳄族,自己也曾一度陷入困境,命悬一线,幸亏红狐拼命相救,黄狐无碍,红狐重伤。人类的破坏程度,日益骤增,当年偌大的湿地野生动物群体,最终,只存活了一只黄毛狐狸,和一只花鹰……
  • 只为你着迷

    只为你着迷

    未来从没想过,自己竟然会和陌生男人住在同一屋檐下。害羞自卑的母胎单身少女撞上毒舌冷漠的高岭之花,逐渐接触后,她发现他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一面。余绫川也没有预想到,自己会慢慢被一个小丫头扰乱了方寸。这世上,两厢情愿的人很少很少,但我却为你着迷。
  • 时空学园联盟

    时空学园联盟

    在时空星系中,一群拥有着特殊能力的人,不约而同的来到了蓝星,随后便被时空学院收录,而我们的故事,要从身为中二少年同时又继承了忍之意志的艾尔开始说起。(PS:此作借鉴了一部分超神学院的剧情以及时空召唤的人物)
  • 带着任务找到你

    带着任务找到你

    为了获得自家男神的大礼包,她每天准时守在直播间,只是没想到,一个大礼包竟让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更让她没想到,她在新世界接下的一个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居然是找到他!
  • 春暖花开的时候

    春暖花开的时候

    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前后,在河南境内大别山下的一座小县城里,一群热血青年办起了救亡工作讲习班。这里有家庭背景、个人经历各不相同的青年男女,他们不论担任教师,还是学员,都怀着同样兴奋的心情,办壁报,搞演出,下乡宣传抗日。他们的中坚人物参加了共产党或党的外围组织,活动实际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着。其时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战的政策,特务组织的魔爪已伸到该县,县城内的封建顽固势力也竭力反对和压制讲习班以及后来的战教团的活动,这样,各派势力、各种人物都无可避免地在抗日救亡的大考验前显出真面,甚至于一个家庭中,各个成员的表现也是泾渭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