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1400000078

第78章 今日故乡行(9)

男知青杀狗是全村男女老少皆知的大事。那是在1969年的4月份,在那个年代,物质极其匮乏,根本见不到荤腥,也没有蔬菜。乡亲们的饭桌上永恒不变的总是老三样:咸盐、辣椒面和酸菜。有一天俩男知青赶集回村时,一只大黄狗一路尾随着他们,于是他们就把狗带回到村里。本想把这条狗留下来养着,但好几个月没见荤腥,又不会做饭,肚子里早就没油水儿了。经不住狗肉的诱惑,两位男生就把狗杀了。当地人的习俗,从来不杀狗,更不吃狗肉,认为狗是给人看家护院的,是忠臣,是杀不得的,更不能吃了。所以看到知青杀狗,吃狗肉感到很不理解。

杀狗的举动引起了全村的轰动,但是一些年轻人却对此事不那么反感。

至今他们都清楚地记得,杀狗的当天夜里,村里的军娃和另外一个后生(记不清名字了)禁不住狗肉的诱惑,悄悄地到男知青的房里来吃狗肉,每人吃了一大碗,也许在那个恓惶的年月,只要能吃到肉,管它什么肉呢,都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村里的女子娃也对男知青杀狗很好奇。雪子,那时她16岁左右,算村里比较胆大的女子。她对村里男知青的言谈举止即好奇又关注,只是受封建思想束缚,没有勇气同男知青说话,甚至不敢正眼瞅他们。但好奇心促使她想找个机会去弄个究竟,男知青杀狗吃狗肉,那狗肉能吃吗?好奇的她也想尝尝狗肉的滋味,又不敢直接去要。一天看到男知青不在屋里,瞅准机会跑到知青屋里,赶快拿起一块狗肉放到嘴里,刚嚼了一下,觉得味道怪怪的,好难吃啊,立刻吐了出来。这段杀狗的历史也成为老乡们说到知青们时的经久不衰的话题。

我们几个人来到当年女知青住的院子,寻找当年几个女知青插队时的旧居。可惜老房东已经离开了人世。但老房东对我们几个当年的女子娃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使我们至今难忘。房东的儿子乔子仍住在这里。她的姐姐巧凤听说我们回来了,特意从婆家赶回来,送给我和刘来梅每人一双由她女儿手工绣的鞋垫,图案是凤凰牡丹,表示吉祥如意,幸福美满。拿着这双精美的绣花鞋垫,我知道这是用钱买不到的情谊,是淳朴的老乡的心意呀!

巧凤是与我们几个女生相处时间最长的女子,亲如手足。她与刘来梅同龄,那时已是待嫁的女子了。因她是房东女儿,所以她天天来知青窑洞与我们女知青做伴。巧凤稳重大方,话虽不多,但说话很有分量。她总是一边跟我们说着悄悄话儿,一边手里不停地做着针线活,如纳鞋底、绣鞋垫、捻麻绳……我们也会跟她说说心里话,聊聊北京的家。

除此以外,我们还相约着去赶集。那时没有车,不管多远都得步行。记得一次我、巧凤和村里另一女子刷子一块去雷道河赶集,来回要走60里山路。早上我们仨兴奋地从村里出发,一路说笑着从阁楼塬上下到川里,沿着弯弯曲曲的雷道河,行走在群山之中,越走越觉得这30里路好长呀,好像永远走不到头。我们不停地问沿路老乡:离雷道河集还有多远呀,回答总是:

“快了”,“不远了”,可我们仨走了好几个小时,直到中午才走到雷道河集上,几个人都累得不想说话了。为了不白跑这几十里山路,我们三个女子特意在集上的照相馆里留了一张影,至今这张照片我仍珍藏着。看到它,就想起了当年。

老房东家院内格局未变,女知青住过的窑洞保存完好,只是现在堆放着杂物。一切都那么熟悉、亲切。我们两个来到窑门前,激动地张望着里面的一切,高声笑着、说着“这就是我们曾经住过的窑洞啊!”望着窑洞里的情景,我们又沉默了,在这面窑洞里,有老房东父母般的关爱,有乡亲们的呵护,有与女子、婆姨们温情的私语,也有知青生活的枯燥和苦涩,还有思念亲人时流下的泪水……

随后我们又到了男知青住的院子,这里与女知青住的院子仅一墙之隔,陪同我们的三娃说,这个院子多年前被他买下了,后来又新建了几间房,院子已看不到原貌,但男知青住的房子整体框架没变,只是进行了翻修,房东张廷堂在村里另起了座窑院搬走了。

望着眼前熟悉的场景,我们依稀记得院子哪里原来有一棵小树,哪里是堆柴的地方……

出了窑院,遇到专程来寻找我们的男知青的房东张廷堂,当年在村里他是大队的赤脚医生。那年他20多岁,新婚不久,总是穿着一身黑色的土布棉衣棉裤,留着短发,话不多,脸上带着微笑,介天(当地土语“每天”的意思)背着一个小药箱,巡诊在汾川大队的各个村落。那个年代农村几乎谈不上什么医疗条件,只在阁楼公社有一个简陋的卫生所,有两个医生,大病就得步行七八十里山路到县医院诊治,日常村民有个头疼脑热、磕磕碰碰的,就只有靠这些赤脚医生了。

“走,家去!”张廷堂热情地招呼我们。我们相跟着来到他家窑院。院子很大,新建的几孔窑整洁、气派。窑里沙发、茶几,冰箱、彩电一应俱全。

“屋里坐,屋里坐!”张廷堂的婆姨在孩子的搀扶下,站在门口热情地招呼我们。40年前她年轻、漂亮,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现在她虽已年近70岁,仍能看出当年的风韵。只是现在她有了腿疾,行动不方便。她移动着不方便的腿,忙着给我们做饭,我们赶紧说:“不用了,看望一下你们就走。”

但她仍坚持留我们吃饭。一边说着:“走不了,走不了(意为‘不许走’)”,一边艰难地在灶台边挪动着,为我们做着饭菜,怎么劝都不行。

我们和张廷堂聊着,回忆着当年的往事,感慨着;说话间他婆姨已将饭菜准备好,盛情难却,我们只好象征性的吃了一些,老两口脸上流露出欣慰、满意的微笑。

告别了当年的房东,我们又去看望村里年龄最大的张廷云,他已有87岁了,腰已弯了,杵着一支拐,但身体还健康。我们去的时候家里只有张廷云和他的孙子、孙媳妇。张廷云还记得我们,老人亲切地欢迎我们。

当年他40多岁,生了5个女子,村里人都说他有五朵金花,可受旧的传宗接代思想影响,他不甘心,又接连生育了2个男娃才罢休。那个年代,农村的主要劳动力是男子,谁家没有男丁,一是家里无壮劳力,二是女子出嫁后无人养老。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观念在农村还是根深蒂固的,这也是农耕文化的必然产物。

张廷云的孙子和孙媳妇在家照看他。他的孙子20多岁,个子高高的,很精神的一个后生,孙媳妇很漂亮,染着黄发,穿着时髦,看来大山也挡不住年轻人对时尚和美的追求。

离开张廷云家,我们又去看望了负责管理我们知青生活的张廷君,当年去新市河迎接我们知青的就有他。在村里他一直照料我们的生活,我们需要什么生活用品和农具都由他负责解决。

张廷君现在也70多岁了,苍老了许多,但他记性很好,很快就叫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名字,他望着我和刘来梅诙谐地说:“不好看了,不好看了。”“都60岁了,还能多好看啊。”我们哈哈地笑着说。

看望了乡亲们,我们就到一起插队的女知青郭焕荣的墓地,她因病不治最终亡故在这里,永远地留在了东岭村,去世时只有35岁。我们摆放上一些从北京带去的糖果,表达我们的怀念之情。郭焕荣是我们几个女知青中年龄最大的一个,插队那年20岁,个子不高,胖胖圆圆的脸,扎着两根短辫。焕荣喜欢看书,特别是描写爱情的小说和诗歌,还爱吹口琴,性格比较活泼,至今我都能想起她的模样。

昔日一起插队的知青,如今已阴阳两隔,心底不免生起一缕哀思,人虽已西去,但她的音容笑貌却还留在我们的脑海中……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生活的贫困,劳动的艰辛,文化生活的贫乏,以及知青精神生活的苦闷单调,促使她竭力想摆脱那种无奈的状况,去寻求生活中的平静港湾和精神的慰藉。在繁重、艰辛的劳动中,村里的年轻人三娃给予了她帮助,三娃的家人在生活上也给予了她照顾。也许是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他们的关系逐渐密切了,但这种关系在当时很不合时宜,引起了公社的注意,派人来村里调查情况。按照当时的政策,如果女知青不是出于自愿,那么男当事人就要以破坏知青上山下乡政策的罪名承担法律责任。现在看来焕荣当时可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窘境,也许他们在情感的道路上还有着不知的变数,也许他们还没有到谈婚论嫁的程度,但在那种特殊的情况下,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婚姻,过早地结束了她的少女时代。没有花前月下,没有初恋的浪漫和愉悦,没有婚礼,也没有亲人的祝福,各种滋味只有她本人知晓。无论如何,她是个善良的人。愿她的在天之灵永远快乐吧!

中午我们就要离开东岭村了。永红、东茂和一些乡亲们给我们摘了好多苹果放到了汽车后备厢里,一再说让我们带回北京给家人分享一下东岭的苹果。来到村口时,眼前的景象让我们震惊了,全村的人几乎都来了,有老汉、有婆姨,还有年轻的女子带着娃娃,我们赶紧迎过去,乡亲们将我们团团围住,依依不舍地拉住我们的手,热情地说着告别的话:

“再回来啊!”

“明年苹果下来的时候,一定再回来啊!”

“明年一定要带着家人,带着孩子回来啊!”乡亲们热情地叮嘱着。

“我们一定会再来看望乡亲们的!”我们一一答应着。

望着这温馨感人的场面,望着朴实、善良的父老乡亲,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感慨万千,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泪眼迷蒙,和乡亲们洒泪相慰,相拥告别。

临上车前,我们四人站成一排,满怀深情的向全体父老乡亲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那依依惜别的场景至今还在我们眼前回荡,老乡们把轿车围住,坐在车里的我们早已是热泪盈眶,尹砚亭伸手抱着送行的老乡激动得哽咽了……车缓缓地开动了,望着渐渐远去的乡亲们,望着这熟悉的东岭村,望着这曾经留下过我们青春和汗水的黄土地,我们带走的是满足、是兴奋和宽慰,以及乡亲们的祝福。

让我们欣慰的是,东岭的乡亲们在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扶持下,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勤奋,已经走上了幸福、富裕之路。

再见了,淳朴、善良的乡亲们,再见了,曾让我们梦绕魂牵的黄土地!

再见了,我们的第二故乡——东岭村!

(本文由尹砚亭、寇希瑞、刘来梅、付小明集体讨论,付小明执笔。执笔人系北京市玉渊潭中学初六八级毕业生,曾在陕西省宜川县阁楼公社汾川大队东岭村插队,退休前先后在机械部第一设计院、机械工业规划研究院、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工作。)

同类推荐
  • 水样的春愁

    水样的春愁

    浪漫才子郁达夫的作品自成一派,他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本书以郁达夫生前写的“自传”为基础,后加入了他参与创造社,与王映霞的书信和抗战后发表的爱国作品,用郁达夫的作品记录了他的一生,也是喜爱郁达夫的读者不可错过的作品。另外,书中所藏的30幅照片,很多都是不可多得的,一定会让读者认识一个更完整的郁达夫。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阅读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途径,人类80%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青少年的阅读开始得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对智力的发展就越有效。本书收录的数百篇读者喜爱的美文,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它们有的睿智凝练,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本书既是文学爱好者的必备读物,也是忙碌现代人的一片憩息心灵的家园。
  • 鲁彦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彦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彦作品集》讲述了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 听李迪讲中国警察故事

    听李迪讲中国警察故事

    本书是知名作家李迪近些年来扎根公安一线,深入警察生活,潜心创作出的一部优秀纪实文学的代表作品。李迪是中国作家协会2010年在全国选出的第一批定点深入生活的作家,他多次深入辽宁、江苏、浙江等地公安一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作家定点深入生活提供了一个样本。李迪以其质朴生动的语言,真实可读的情节,对派出所、看守所、刑侦、经侦等各警种的民警进行了塑造,展示了当代公安民警忠于职守、勇于担当、服务人民、积极进取的优秀群体形象。书中人物栩栩如生,故事催人泪下,读后令人无不振奋,无不掩卷深思。
  • 现代教育和古典文学:艾略特文集·论文

    现代教育和古典文学:艾略特文集·论文

    本书共收录了艾略特于1919年至1936年期间的20篇评论文章和演讲稿。同样致力于诗剧创作的艾略特在戏剧的黄金时代——伊丽莎白时代进行了仔细爬梳,将莎士比亚、马洛等剧作家置于笔下进行了缜密而谨慎的分析,同时在最后指出了现代教育的危机,并提出古典文学修养于现代教育的意义。
热门推荐
  • 第一丫鬟:绝色美女是我的小姐

    第一丫鬟:绝色美女是我的小姐

    【本情节纯属虚构,请勿模仿】一段穿越时空的爱恨情仇,一个关于爱与离开的故事。是非纠葛,花开花落缘起缘灭十几年,直到故事的结局,也没人能说得清楚。遗落异时空的公主回归变成江湖绝色美女骆清清的丫鬟。并不漂亮的她遇到了放荡不羁武林盟主之子汐云夏之后,会有一段怎样感天动地纠葛十几年的爱情故事?【感谢中国作者素材库免费封面支持!】2011魅力奈瑞儿,第二届网络形象代言人选拔大赛http://m.pgsk.com/m.pgsk.com?mid=245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非欢渡:暴君请温柔

    非欢渡:暴君请温柔

    简介:她,贵为天下人羡慕的公主,却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国家远嫁他国,即便客死他乡。他,齐国皇帝,传闻冷血残酷,苍城一战,万千无辜百姓死在了齐国军队的铁骑下,民间传闻却只是帝王一怒。硝烟四起的九州,人命犹如草芥的天下。想要活下去,便绝对不能有仁慈善良,她拖着似灯枯油尽的身子,在这深似海的皇宫中周璇,步步为营,想得以保住在乎的人。可一场又一场的阴谋接踵而来,一个个真相浮出水面,到最后,国破了,家亡了,那么她最爱的人是否也会离她而去?幼时的誓言是否算数,十七年前定下的约定,是否能保她一命?一生一世一双人在这一刻可否会显得是种遥不可及?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这天地之间的万物不过瞬息,可是啊,即便春秋与天地我眼中不过只有一个你。
  • 每一棵树都很孤独

    每一棵树都很孤独

    每一棵树都很孤独,即使地下的根须暗自交错缠绵。本书以主人公灵香的女友海棠自杀身亡后留下的谜为线索,在解谜的过程中,慢慢展现出两个不同年龄的女人(灵香与彩虹姨妈)各自不同的心路历程,整个故事仿佛一面多棱镜,有时荒唐,有时伤感,有时温柔,有时骇人,有时魔幻,却都无限接近真实,折射出日常生活中平凡人性所可能误陷的种种魔怔与梦魇,不仅使人体会到人性中深刻的孤独,也让人触摸到生命中那种令人震惊的情感。虚实交错的奇谲架构,超一流的文字叙事,动人心魄的深情炙爱,直抵每一位渎者的内心、整部小说充满了梦幻与神秘的气息。
  • 绝望的女人啊

    绝望的女人啊

    但凡认识我的人,或是与我接触过的人,都以为我以一种天真可爱,灿烂浪漫的形式活着。他们甚至羡慕我,我穿好看的衣服,背价格还可以的包,从社会上还可以的学校毕业,在别人眼里认为还可以的公司就职。可我内心深处的阴暗角落却连自己也不可知...
  • 帝族徽章

    帝族徽章

    她是个人类,一场浩劫,拥有了吸血鬼之体“殿下?”“同为大贵族,你只能嫁给我。”说好的高冷禁欲吸血鬼呢,这个死皮赖脸的男人是什么鬼。贵族斗争,百年的阴谋,茯苓的夙愿只有我能完成
  • 诸天我道

    诸天我道

    天下太小,我道之大,诸天游走,得见大道。主角王玄机王玄机之前,惟亡惟奴,唯此二道主角天魔化生,纵横诸多时空,见证王玄机式的无敌,他喜欢横击诸敌,如同霹雳中魔息大帝一般的人物本书无女主或单主,不会无脑吹
  • 重生之上帝请开窗

    重生之上帝请开窗

    上帝在关上你一扇门的同时,总会为你开一扇窗而窗外,是久违了的阳光
  • 少女前线之战争与和平

    少女前线之战争与和平

    战场重伤的女兵,意外来到异世界解救受困人形,失足堕入深渊,奋斗重回巅峰……一切的最后,她将完成母亲的遗志……
  • 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第2版)

    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第2版)

    智商即命运吗?其实智商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重要。《情商》一书不仅打破了长久以来智商的天生决定论,更为心理学界探讨已久的“情绪智慧”问题提出关键性的解释。丹尼尔·戈尔曼认为,由于没有考虑到对人类行为产生重大作用的一系列关键能力,我们对人类智力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局限。《情商》自出版十几年以来,“情商”这一术语现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作者利用大脑与行为科学的突破性研究,说明了高智商的人表现不佳、普通智商的人表现良好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自我意识、自律和同理心,它们不是天生固有的,却能为我们另辟蹊径。情绪智力成形于我们的童年时期,但可在成年时期继续培育和加强——这对我们的健康、人际关系以及工作将会产生直接益处。情商是一种基本生存能力,决定你其他心智能力的表现,也决定你一生的走向与成就。《情商》(10周年纪念版)反映了全新的研究进展以及作者的思考认识,同时作者还在书中对他在世界各地演讲期间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解答。情商研究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新增的附录部分,还为读者提供了情商领域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