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1500000027

第27章 丰富多彩的吃穿用物品(1)

人们的印象中,石油只是为汽车、拖拉机、飞机、动力机械提供能源和润滑剂的原料,其实,它也是人们吃穿住行离不开的原料。北京品种众多的塑料行业,丰富多彩的服装纺织行业,以及药品、化妆品的制作,建筑材料的生产等,都离不开石油化学原料。燕山石化公司提供和生产的各种石油产品、原油、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以及数千种石化产品,满足着北京市民衣食住行的需求。

一、糠菜半年粮的困境一去不复返

在历史上,北京曾长期处于糠菜半年粮的处境。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按照党中央“把衣食住行安排好”的指示,在努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积极探索通过发展石油化工的途径,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问题,打破了50年代初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中国历代政府都没有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共产党也将因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而垮台”的预言。

(一)北京化学肥料的生产与供应

植物生长除从空气、土壤中摄取碳、氢、氧等营养外,还需要补充大量氮、磷、钾等化学肥料。北京化学肥料从无到有,从液体化肥、颗粒化肥到高效化肥,经历了一条漫长发展之路。粮食产量也因化肥供应数量、质量和品种的提高、改善,而不断翻番。人们的温饱不仅得到了彻底解决,食品和副食品的花样也不断出新,现在北京人的餐桌不仅是美味佳肴,还广泛追求绿色、健康食品。

新中国成立前,北京丰台、朝阳、石景山等地的粮食亩产平均只有128斤。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开始发展生产,扩大粮棉种植,粮食开始实现自给有余。但因缺乏科学种田技术和肥料,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粮食供不应求,北京市民不得不靠定量供应维持生活。

北京的化学肥料和农药生产起步于1958年。当时,化工部根据中国富产煤炭的国情,组织各方面力量,在侯德榜同志的指导下,发明了以煤炭为原料生产碳酸氢铵的新工艺技术,从此揭开了化肥工业崭新的一页。北京市第二地方工业局在北京东郊垡头建设年产仅有5万吨的硫酸铵厂,根本满足不了京郊农民的需要。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进一步扩大化肥生产,增加自给量,便积极发挥各区县小化肥厂的作用,以碳酸氢铵技术生产合成氨,还和中央有关部门积极筹建大型化肥厂。到1966年,北京市化肥生产逐渐形成规模。北京化肥实验厂的年产量由1962年投产时的2万吨,增加到6万吨以上,主要品种为碳酸氢铵和氨水,产量超过了国家分配给北京市的化肥指标。北京焦化厂、红旗化肥厂的化肥生产陆续投产后,全市耕地平均每亩施用化肥量上升到15.5公斤。氨水经过实验推广,价格便宜,农民争先恐后购买。1972年,全市供应量由1966年的1.1万吨,迅速增加到7.4万吨。为了便于储存、运输,还由国家出资,先后在北京化工实验厂、首钢化肥厂、焦化厂、东风化工厂建起了容量为200吨-500吨的储存罐,还帮助各生产队建起了10吨-20吨的储存罐,生产队可直接到工厂购运氨水。1976年,全市氨水生产量达到25万吨,北京市化工实验厂的碳酸氢铵产量也从1971年的11万吨,增长到16万吨,约占全市供应总量的1/3。1973年后,北京市部分郊区县开始建设小氮肥厂。1976年,密云、昌平、顺义、大兴、通县均建了化肥厂,年生产氮肥7.6万吨。

当时,北京市还不能生产高效化肥尿素。在低效化肥不能满足供应又缺乏高效化肥的情况下,社会上出现了走后门、拉关系套购化肥的风气,公社、供销社、生产队都组织专门人员到各地“采购”化肥。

1972年,经周恩来总理提议扩大引进的以石油为原料的26套化纤、化肥生产项目中,有13套化肥项目是解决人们吃饭问题的,其中包括北京化工二厂的氧氯化法氯乙烯生产。1976年以后,北京市碳酸氢铵和氨水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到1979年,有北京化工实验厂、北京市农药一厂、北京市农药二厂、红旗化肥厂、北京炼焦化学厂硫铵车间、首钢化肥厂、东风化工厂和4个郊区县办的小化肥厂生产化肥。为了满足农民使用化肥的强烈要求,北京增加了碳酸氢铵产量,当年达到55778吨,同时各县办的化肥厂碳酸氢铵产量也达到了34438吨,基本满足了农村的需求。到1980年,县办小化肥厂由1974年的4个增加到8个,碳酸氢铵年产量达到了22万吨,其中化工实验厂的碳酸氢铵产量超过20万吨,首钢、焦化厂、东风化工厂氨水产量也达到高峰。加上从外埠调进的硫酸铵、硝酸铵,基本转变了北京市氮肥供应不足情况。1984年,北京市化肥销售量达到了22.6万吨,北京市郊区各县基本使用上了固体化肥,平均每亩施肥量达到了78公斤。到1989年,北京市化肥供应量达到了43万标准吨,高含量的尿素和磷酸二铵已占到化肥供应量的60%以上,品种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二)高效化肥——尿素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的化肥品种是单一的氮肥,农药以有机磷类杀虫剂为主。北京化工实验厂以焦炭为原料生产的合成氨除用于生产化肥外,还可以用于有机合成以制造各种氨基化合物,是医药、染料等产品的中间体,原设计生产能力只有1万吨。后经改革、扩建,到1998年合成氨生产能力突破13万吨,各县化肥厂以煤炭为原料生产的合成氨也都用于生产碳酸氢铵类肥料。生产品种也从单一到多种,从液体到固体,从硫酸铵、碳酸氢铵到高效的尿素。

尿素不仅是高效化肥,还是制药和染料生产的重要原料。1964年,北京化工实验厂采取半循环法生产,产量只有几千吨。1981年后,改用全循环法生产,年生产能力也只有6000吨。1989年10月,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引进意大利年产13.2万吨尿素的全套生产装置,北京化工实验厂的化肥生产全部改为生产尿素,1992年投产。1995年,实产尿素33716吨(折纯,下同);1998年,实产68889吨。与此同时,通县化肥厂也于1992年扩建改产尿素,当年生产尿素16396吨,1995年生产20296吨。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社会上采取各种形式兴办的化工厂迅速增多,运用各种方式和多种化工原料生产化肥。

到2004年末,北京地区各类生产化肥的工厂共23家,有工人近2300人。除原来的北京化工实验厂、首钢化肥厂、东风化工厂外,又陆续增加了北京长城高效有机肥料有限公司、北京大宝双绿色肥料开发有限公司、北京谷田生物肥有限公司、北京佳联复合肥厂、北京金绿洲生物工程公司、北京金山生态动力素制造有限公司、北京巨源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凯茵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有机肥料生产分公司、北京雷力农用化学有限公司、北京市北三鑫复合肥厂、北京市腐殖酸实验厂、北京市黄土岗化工厂有机颗粒肥分厂、北京市兴平化肥厂、北京市兴顺生化复合肥厂、北京市永乐店磷肥厂、北京稳得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雪黎佳运化工有限公司、大兴磷肥厂和中国神农集团北京农丰收公司等20余家。

二、从捉襟见肘到多彩霓裳

北京在改革开放以前,市民不仅吃饭要定量,穿戴用布也要凭票购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燕山石化公司产品的增加,北京市民捉襟见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据资料显示,现实生活中,每人一生穿戴用去290千克石油,吃饭用去551千克石油,住房用去3790千克石油,出行用去3838千克石油,另外,玩耍也要用掉4210千克石油。

(一)丰富多彩的服装原料来自石油产品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朝阳区东八里庄一带被北京市人民政府确定为纺织工业区,新型现代化的大型纺织厂陆续在这里建成投产,不仅有京棉一、二、三大型纺织厂,还有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化纤机械厂、北京印染厂也在此地大放异彩。后来,又有纺织供销公司、纺织机械总厂、纺织科学研究所、纺织职工大学等30余家纺织系统单位在此陆续落户。加上住宅、商场、学校、娱乐健身场所,这里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北京纺织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曾多次到这里视察、参观。那时,纺织用品主要以棉麻毛蚕织品为主。

随着我国粮食紧缺,国家为了发展粮食生产限制棉花种植量,以棉为原材料的纺织品越来越紧缺,人们穿衣缺乏基本保障。毛、麻、丝纺织品短缺,价格昂贵,普通居民买不起,化纤类服装成为人们的追求对象。北京市场从50年代末期始见化纤布料出售,随着北京石化总厂投产,更多的的确良和人造棉进入了普通百姓家,也渐渐地告别了那个补丁摞补丁的年代。而随着化纤面料的不断开发,的确良衬衫、“的卡”中山装、“的卡”裤子成了年轻人经典的着装标准。到了20世纪80年代,各种涤纶和各种印花、提花、烂花的确良层出不穷,人们的穿着也随之千变万化,城市的色彩变得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不再是当年蓝、灰、白的单一色调,五颜六色的化纤服装完全可以和毛麻丝制品媲美。1983年,国务院发布通告,废除了使用30年的布票。如今,人们对穿着越来越讲究,强调舒适,更多的人纷纷改穿全棉,不过,当年的的确良还遗留在很多人美好的记忆里。的确良和人造棉都是合成纤维纺织物,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热、表面光滑、耐磨、耐光、耐腐蚀等特性。的确良是英文dacron的音译,通常被称作“涤纶”,当它在香港市场上出现时,人们用广东话把它译为“的确良”,这一家喻户晓的名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北京比较流行。

(二)的确良和人造棉的故事

的确良曾风靡一时。有人为了得到一件的确良衣服,就顶着天空的星星,到商店门前排队等候。但由于商品紧俏,货源严重不足,往往是排了几个小时也买不到,有人便编出了一段“内有的确良”的故事:

有一位青年排了几次队买的确良都没有买到。一天,他听说某大商场又要卖“的确良”,便起了个大早,排了两个多小时的队。可是轮到他的时候,只剩下了2尺多的确良布头,售货员问他要不要,他犹豫了一下,心想,排了半天队,不买怪冤的,还是买了吧。他把这块2尺多的确良买回家后,反复比画也不成材,最后只好做一条短裤,穿在长裤里面,别人看不到,怎么办?他写了一个“内有的确良”的牌子,挂在外裤上。有一次他在大街上上厕所时,把“内有的确良”的牌子挂在厕所大门上,招来好多人闹出了一场笑话……可见,当时“的确良”是多么走俏。

20世纪60年代末,北京市场出现了人造棉,70年代最为盛行。有一位老先生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60年代初,他从农村考进了大学。他娘亲手将生产队分给他家的3斤棉花纺成线、织成布,给他做了一身粗布衣服穿上。他进城入校后,看到有不少城里考来的同学穿着人造棉制作的裤子、裙子和上衣,给人一种飘逸和潇洒的感觉。而他那身中式粗布裤褂,显得土里土气,他总以为有很多同学在他背后指指点点。第二学期,他就跟家里要钱把衣服“现代化”了。后来,他在城里安家立业,每年用短暂时间回农村看望父母。20世纪末,她母亲离世之前交给他一包整整齐齐的东西,他以为是老人留给他的纪念物。回京打开看时,没想到是母亲当年用千针万线给他缝制的那套粗布衣服!

同类推荐
  • The Rejuven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浴火重生

    The Rejuven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浴火重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中国的东北地区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有鉴于此,国家提出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本书作者历时一年的采访,走遍城郭、海港、煤都、钢城中的大型国有企业。以数个普通工人、几家工厂、一座城市和整个时代的沉浮为命运纵线,穿越六十年的历史时空。再现老东北工业基地如何创造诸多工业神话、奇迹与辉煌,如何在沉寂和黯然岁月里经历生命劫难,最终如何找回东山再起的自信和骄傲。
  • 人民币改变世界:中国国家金融战略路线图解读

    人民币改变世界:中国国家金融战略路线图解读

    那人民币靠什么改变世界?要回答人民币靠什么改变世界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那句话,要看长远,看本质。具体靠什么?我认为靠的是当前国家的人民币战略,或曰国家金融战略,以及支撑这一战略的,来自高层的指导思想体系和实战效果。《人民币改变世界:中国国家金融战略路线图解读》就是一本通过论证,尤其是实战分析揭示人民币战略或曰人民币改变世界路径的书,也是一本解读人民币战略思想的书。
  • 自主创业开餐馆

    自主创业开餐馆

    在众多的行业之中,餐饮业被国家列为未来蓬勃发展的热门行业之一,并且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不用发愁找不到顾客。由此可见,自主开家餐馆,在饮食业领域开辟一条理想的致富乏路,是显而易见的首选途径。那么,如何开设一家餐馆,如何经营才能在餐饮业的竞技场上脱颖而出,独树一帜,立于不败之地呢?这就需要创业者懂得开餐馆的流程,具备一定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技巧。本书从以往的许多餐馆的起步、发展、兴衰的实践经验教训中,选择了影响餐馆经营成败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细节,详细地阐述了成功开设餐馆的必备知识和重要技巧,为准备创业开餐馆的朋友和正在从事餐饮经营的老板们提供了良好的指南。
  •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本书系高校经济学教材。本书首先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发展历史及其研究方法进行介绍,然后分七章从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消费者行为分析、生产者行为分析、市场结构分析、生产要素市场与分配理论、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方面对微观经济学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开放型经济新阶段(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开放型经济新阶段(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国家战略,是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重大创新,对于中国开发型经济的发展导向、路径选择和“政治-经济”互动形态的对外合作政策安排都带来重要影响。
热门推荐
  • 先唐文

    先唐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一个在读者心目中代表着乐观积极、永不放弃形象的伟大的名字,她的人生经历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她的自传和散文在国内有诸多译介,传播广泛,但相比之下对凯勒的信件翻译较少。本书除了凯勒的自传、散文之外,还保留了她写给朋友、家人的信。本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自传《我生活的故事》,凯勒用细腻动人的文笔回顾了自己的生活,讲述了她患病之后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克服生命中的种种困难并取得卓越成就的过程;第二部分是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凯勒想象自己拥有三天光明的日子,设想自己该如何利用这宝贵的三天;第三部分是凯勒在1887年至1907年之间写给亲友的百余封信件,她交友十分广泛,信中记录了不少与社会各界著名人士交往沟通的轶事,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兴趣爱好广泛、内心世界丰富、对很多事情有自己独立见解与思考的凯勒,为读者了解这位传奇女性的一生做了真实而全面的补充。
  • 牧烟

    牧烟

    白牧休只知道林烟一个高傲,一个不高傲。喜欢就读吧
  • 限界之丧王传说

    限界之丧王传说

    身为丧尸一族的王者,我来到了这样一个神奇的世界,当我以为自己可以尽情享受这个有趣的世界时,意外出现了……“那个,能给我省点限界点吗?我想买点装备。”“哇!这个衣服好好看!”“那个……”“哇!这个衣柜好实用的样子!”(????????????)?--------------------------------(930475792)书友群已建立,感谢各位看客前来催更(我不会同意就是了,嘿嘿嘿……)——————新书《平凡中的异事》已发布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鲁滨逊漂流记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本书是一部家喻户晓、富有传奇色彩的冒险小说,以自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让人至今读来都颇为震撼的故事。主人公鲁滨逊因航行中的一次意外,流落荒岛之上,但是他凭借顽强的意志、惊人的勇气、过人的智慧,改变了自己的苦难命运,在险象环生的荒岛上生活了二十余年。无论在哪个时代,鲁滨逊积极乐观、顽强不息、充满斗志的精神,都会给人以强大的力量,去直面困难,勇敢前行,这也许就是这本书被广泛地阅读、成为世界名著的原因吧。
  • 太上与明月

    太上与明月

    “生儿,昨夜娘做了一个梦,梦里你穿一件绣了阳春的袍子,长的很高很大,骑着白马去了很远的地方。”
  •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散文诗,可以说是诗的散文或散文式的诗。它有着诗的灵魂及散文的外衣。它经过思想与艺术的多维嫁接,根植生活之壤,成为文苑一枝受作者珍玩读者喜爱的奇葩。读它,我们能从它的语言中感知灵魂的光芒,感知色彩、气味、声音的美妙。读它,犹如一次大享受,全身的神经感官都处在愉悦之中,想象张开彩色的翅膀,每一句语言都释放出无数个枝杈。本书精选了2009年度的优秀散文诗作品,尽显年度散文诗写作之盛景与实绩。
  • 洪荒之命运至高

    洪荒之命运至高

    梅青身返混沌成为命运神魔,伴生灵宝为三十六枚命运金钱,可以篡改命格、夺取气运、演算天机.....时间为尊,空间为王,力量至上,命运至高。
  • 花弦恋之歌

    花弦恋之歌

    花子优是人和妖的混血儿,拥有超强的听力;而千弦音是一只被关在象牙塔里的俊美妖精,因为查询连环凶杀案,反而成为了嫌疑人,被人和妖联手关押起来。开学第一天,花子优误入象牙塔,和千弦音宿命的相遇。当他们携手解决一个一个的谜团,当彼此的心一点一点的靠近,命运的齿轮,会带着他们走向何方?爱上你,是我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事。生而为人,生而为妖,在这精彩纷呈的人世间遇见你,爱上你,真是太好了。
  • 穹平纪事

    穹平纪事

    穹平门是一个传奇,自千年前镇压十万英魂而始,自此而续。穿越而来的闻意,感受到了修真世界的奥妙和穹平的辉煌。她以为这是一场美梦,梦里有要好的姐妹和弹指间倾覆天地的神通。然而现实给了她一巴掌。要好的姐妹为了进入穹平门,将她当做诱饵,遗弃在了贪婪的荒兽群中。她挣扎着逃离,却看见那人成了穹平门长老最宠爱的弟子。如果无知是罪,弱小是罪,那么当我真正强大以后,是不是可以让你知道,贪婪是一重最重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