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2200000020

第20章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的工业布局与结构(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疆工业化建设逐步开展。在中央开发新疆的计划引导下,内地大批人口向新疆迁移,参与新疆的经济建设。据统计,历年内地向新疆迁移的人口中,汉族占91.8%,净迁移281.59万人,新疆的汉族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重1960年为194.45万人,占28.3%,1966年为309.94万人,占40%。这些移民主要是通过国家计划分配、支边以及自流进疆的方式来完成的。移民的主要迁移地集中在北疆地区,形成了密集迁移人口带,主要沿兰新铁路-乌(鲁木齐)伊(宁)公路聚集。1964年,新疆地区人口分布中,北疆地区人口占全疆人口的比重已上升到36.62%,东疆地区是5.58%,南疆地区为57.8%。关内大批汉族人口迁移入疆主要集中在北疆地区,这些移民大部分是高素质的劳动力以及科技工作者,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共同推动了这些地区现代工业的发展,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如克拉玛依、石河子、奎屯等。据统计,1965年,乌鲁木齐、石河子、昌吉地区、伊犁州等北疆地区的工业企业单位数为809个,占全疆工业企业单位数的59%,而南疆地区仅占36.4%。

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屯垦戍边政策的实施,使驻疆人民解放军开始参与地方的经济建设。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大批复员转业军人以及内地移民加入到兵团开发建设新疆的队伍中来。196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达到148.54万人,占全疆人口数的17%,主要分布在北疆地区天山北坡经济带、伊犁河谷、南疆塔里木河流域一带。兵团职工在大力从事农业建设的同时还依托当地的农业资源创办了一批团场工业。在一些生产建设兵团人口较集中的垦区逐渐形成了一些新兴的工业城市,如石河子市和奎屯市,这两座城市分别为农八师和农七师师部所在地。农七、农八师垦区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内,1966年,农七师和农八师人口达到60余万,占兵团人口的近1/2。石河子市原为一个仅为10户人家的小村落,经过农八师十几年的建设,1980年,石河子有工业企业单位141个,工业总产值达到31400万元,占全疆工业总产值的7.7%,已成为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新疆的自然资源

工业部门的发展受自然资源禀赋条件的支配相当大,这也直接影响到某些工业部门的生产布局。具有良好的农业资源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地区往往是工业生产布局的重点地区。以天山北坡经济带为例,这一地区面积仅为12.58万平方公里,占全疆面积的7.6%,它水土条件较好,蕴藏有全疆48.3%的煤炭、65.8%的黄硝和100%的水泥用泥岩,以及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广大军民对北疆地区天山北麓和伊犁河谷地的水土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1964年,北疆地区的粮食产量超过了南疆,耕地面积占全疆的近30%,特别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七、八三个师在乌鲁木齐、石河子、奎屯沿线的土地开发,不仅使天山北坡的绿洲连接成片,而且建成了全疆粮、棉、油基地,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使得天山北坡区成为新疆工业布局的首选地。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也与这一地区属于准噶尔盆地的油气资源聚集地有关。20世纪90年代后,新疆石油开发步伐逐渐加快,塔里木盆地又成为中国石油开发的主要地区之一。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南疆库尔勒至库车、拜城沿线地带,这一地带集中了塔里木油田99%以上的原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产量,该地也是全疆长绒棉、瓜果、粮食的产地,成为近年来新疆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4.新疆的交通区位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一隅,远离内地市场,自治区内各个地区距离内地的距离也远近不同,首府乌鲁木齐距甘肃省省会兰州铁路运距达1894公里,而南疆地区的库尔勒、喀什等城市距兰州的铁路距离分别为2000多公里和3000多公里。从与内地经济交往减少运费的角度来看,工矿企业设立于铁路、公路沿线,并且尽量缩短与内地市场的运距,也是新疆工业布局所要考虑的重要一面。20世纪50年代初,中苏关系正处于友好的时期,由于新疆与苏联接壤,是中国与苏联进行经济交往的重要通道,因此,1954年的新疆铁路修建计划中就预备兰新铁路的修筑经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向西延伸,经阿拉山口与苏联铁路连接。兰新铁路经过首府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麓中部地带,在此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并对内地与苏联开展贸易活动,具有明显的交通便利。虽然后来中苏交恶,兰新铁路仅修至乌鲁木齐,但是1990年,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贯通,天山北坡经济带所具有的地利优势更加明显,通过亚欧大陆桥铁路线,可以实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制定的“外引内联,东进西出”的外贸方针,使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工业发展更为快捷,成为新疆经济的增长极;相反,南疆喀什、和田等地区因交通不便(2000年南疆铁路才通至喀什,和田地区至今还未通铁路),以及缺乏石油等国家急需的战略资源,工业发展缓慢,经济发展落后于其他地区,成为新疆最为贫穷的地区,也是国家级贫困区。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布局经历了重大变化,无论是20世纪50年代初以南疆地区为主的布局,还是之后以北疆地区为主,都表明新疆工业生产力分布的不均衡,造成新疆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因此,缩短新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实现新疆工业的均衡布局,将成为未来新疆工业发展的任务之一。

二、工业结构的转化

(一)新疆轻重工业结构的变化过程

20世纪50年代以来,从新疆工业发展历程来看,其内部轻重工业结构的变化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1957年)是新疆现代工业起步阶段,轻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疆手工业的恢复发展以及创办现代工业,114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变迁研究首要目标是为了满足新疆各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特别是轻工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建设周期短等特点,对于改善人民基本生活以及尽快回笼建设资金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时期新疆轻重工业在基本建设投资中的比重分别为11.16%和19.6%,轻重工业所创造的产值分别为37859万元和7518万元,轻重工业在新疆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84.43%和15.57%。

1953~1957年,新疆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是大力发展农业,整顿和提高现有工业,量力而行地发展自给型工业。新疆工业的建设仍是采取了稳进、慎重的方式。这一时期中央及新疆地方政府没有上马新的大型重工业项目,仅是对原有的一些现代工矿企业的改扩建,轻重工业在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分别为5.11%和22.66%;而重工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石油勘探、电力设施的改扩建工程,这些项目建设周期长,尚未发挥经济效益。因此,这一时期轻工业的发展势头依旧超过了重工业。截至1957年,新疆轻重工业所创造的产值分别为122409万元和62351万元,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66.25%和33.75%。第二阶段(1958~1965年),新疆轻重工业比重经历了剧烈的变化。受“大跃进”形势的影响,新疆地方政府为了尽快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尽快在新疆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基本建设向重工业项目倾斜,在新疆“二五”计划中,仅重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在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就达到30.4%,超过了农业,而轻工业仅有7.5%,使重工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轻工业。1959年,重工业产值达84827万元,比轻工业的产值高出近43.7%。1960年,新疆重工业产值高达120057万元,轻工业的产值仅为62951万元。

同类推荐
  • 经济学的诡计大全集

    经济学的诡计大全集

    本书分为九大编,分别介绍了消费、生产、职场、理财、爱情、婚姻等方面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内容,既新颖有趣,又能启发读者思考,引人入胜。我们力求让读者认识到经济学“诡”计多端的一面,从容看清商家使用的花招,以及经济学到底在我们身边布下了什么迷阵,到底生活中都隐藏了哪些秘密。到底工作中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同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例子,来介绍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并且让读者把经济学的智慧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让你既能在精神上得到知识的愉悦,在诡计、陷阱和谎言背后读懂经济学,更能学会在工作和生活中以经济学家特有的”法眼”识破一切机关,从而避开陷阱,有效地保护自身的利益。
  • 长三角海洋经济整合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长三角海洋经济整合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提出了长三角海洋经济整合思路、整合格局和整合路径,重点对共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优化海洋产业布局、加强海洋科技合作、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及完善海洋区域协调体制机制等路径进行深入分析,为长三角各地方政府加强海洋区域合作提供决策参考。
  •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中国当下经济到底怎么了,大家众说纷纭,官员、企业家和老百姓大多一片迷茫。郎咸平教授在本书中明确告诉各位读者:中国经济萧条已经到来,这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惨状。萧条也意味着希望,如果没有“次货危机”,美国经济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健康。郎咸平教授经过认真研究和分析认为:政府推动的所谓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其实都是伪命题。政府需要做的是管好自己那只好动的“手”,营造好的营商环境,才该是应该做的。今天的萧条,就是政府造成的。要走出萧条,政府也必须束缚自己那只好动的“手”。郎咸平教授在本书总结道:只有砸碎束缚中国经济发展的十大枷锁,中国改革的的新红利才能实现,中国经济才有走出萧条的希望。
  • 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这个时代不懂点经济学要吃亏

    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这个时代不懂点经济学要吃亏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尽力还原经济学的本来面貌,剔除了经济学中那些枯燥、抽象的数学函数和定理法则,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揭示其中的经济学原理,让您在轻松的阅读中,真正掌握这门会使您的人生更加幸福的学问。全书共分12篇,以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骨架,以古今中外的经济学现象为血肉,几乎涵盖了经济学的各个专业和领域,囊括了国内最新、最经典的经济学概念,生动而又严谨地阐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类经济学热门话题,可以说是一部经济学知识的百科全书。
  • 破天荒

    破天荒

    中国如果不是再1978年前后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大门,也就不可能有今天屹立于世界经济大国之林的地位,也不可能有今天方方面面如此繁荣富强的可惜局面。许多人现在并不清楚,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以海洋石油开发为先导的,而且是它擂响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战鼓并影响了之后的中国30年经济发展史及大国地位的确立。
热门推荐
  • 血战九天

    血战九天

    陆锐身遭变故,被众人唾弃,然而意外之中他因祸得福,两灵魂融合,开启了自己新的命运,武魂觉醒,燕都峰修炼大道,修为连续晋升,强者的道路由此展开,神魔无惧,皆斩脚下,踏着神魔尸体步入巅峰。
  • 豪门盛宠:陆少请温柔

    豪门盛宠:陆少请温柔

    婚期将至,张氏遭到陷害而破产,未婚夫和闺蜜结婚,她被逼得走投无路。在生命边缘遇见了手里握着C国所有人生死的刘少。
  • 宇宙制造者

    宇宙制造者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我是家政服务能手

    我是家政服务能手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亿万农民的大事、实事、好事。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培养新农民。农村要小康,科技做大梁;农民要致富,知识来开路。本书的出版发行让农民朋友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用书上的知识指导实践,用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早日把家乡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书主要介绍了家政服务人员所需具备的素质、家政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家政服务人员面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家政服务人员择业的注意事项、如何做好家政服务、家政服务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常见家政技能须知、家政服务涉及的工作范围、如何照顾老年人等知识。
  • 情难自禁:总裁的温柔陷阱

    情难自禁:总裁的温柔陷阱

    雷诺,凡尔斯家族的继承人,向来在商场上无所不利,却没想到有一天,栽到了一个软硬不吃的小丫头手里......然而,他还甘之如饴是怎么回事?
  • 皇朝魔种

    皇朝魔种

    大汉国祚万年之久,盛世呈平,四方来朝,繁华无比。这一切却都被从监狱里走出来的一个魔种所颠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 穿越之知足有幸

    穿越之知足有幸

    (作者泪点低,绝对无虐)一个现代女强人穿越重生成一个被人谋害的女婴,坠下悬崖……18年后,当一袭男装,如翩翩佳公子的她带着她的宠物再次踏出崖底,行走于世,游山玩水,无拘无束,随心所欲,逍遥自在。苏涵原想就这样“逍遥行走人世间,快活一世活神仙”的度过余生,却在无意中捡到一只受伤的“狐狸”。从此身边便多了一条小尾巴,没曾想有一天“狐狸”变成了大灰狼,还要……原子瑜:能与你在最好的年华相识,相伴一起游遍天下,我本已知足;未曾想能与你修成正果,喜结连理,真是在下三生有幸。啪――苏涵合上书籍淡然一笑:“如若我当日未应,你又待如何?”原子瑜闻言立马面色一沉,周身气势外放,神色冷冽……
  • 道友快到锅里来

    道友快到锅里来

    修仙问道从吃饭开始。我叫赵缺,缺德的缺,我为自己带盐……谁说厨道比不过丹道,来尝尝哥的肥宅快乐水,让你快乐无极限。一口突破境界,两口硬渡雷劫,三口白日飞仙,四口法力无边,看修仙就是这么简单
  • 你们二次元真会玩

    你们二次元真会玩

    汤昊:“朋友,听说过二次元聊天室吗?”路人A:“没听过,干什么的?我加入有什么好处吗?”汤昊:“当然,里面的人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还能欣赏到各种才艺表演,比如魔少女大战触手怪,法老王的坟头对撞,超电磁炮对抗五彩大炮,星爆弃疗斩VS三千世界,以及我们群里最年轻的两位紫色老……美少女已经决定正式出道成为偶像。”“另外,如果你喜欢旅行的话,可以乘座我们每周一例行的凯尔特航空,前往从温州到加拿大的旅途,同时还能免费观看大型情景电视连续剧《哈哈哈》,怎么样,是不是有点小激动?”“……我可以喊救命吗?”“晚了,一切都是命运石之门的选择!”书友群:6-1-6-8-0-6-8-2-3
  • 高晓声的鱼水情

    高晓声的鱼水情

    这里所谓的“鱼水情”,是指高晓声对鱼和水的感情。高晓声的家乡是江苏常州武进。这里是典型的水乡。河浜纵横交错。高晓声从小迷恋水和鱼。对家乡的水和水中的鱼有超乎寻常的感情。在新文学作家中,沈从文对水的描写早为人称道。也生长于水乡的汪曾祺,在作品中对水也有独特而精妙的表现。而高晓声对水的表现,绝对不在任何人之下。至于写鱼,在中国作家中,我没有见过可与高晓声媲美者。可以说,高晓声是把水写得最好的中国作家之一,而是把鱼写得最好的中国作家,没有“之一”。高晓声的散文《我最熟悉的地方》,对家乡有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