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3900000012

第12章 信用为何重要?——信用与经济和社会的关系(2)

——从美国63年的数据分析看,信用总规模高于GDP;信用总规模和GDP强相关;二者均有周期性,并周期性基本同步;经济信用化也呈周期性特征;经济信用化率有一定的规律,当相对增量持续大于零时说明经济信用化在加快;当相对增量超过2%时,说明经济信用化过度,面临信用危机风险;2%是警戒值。

三、信用结构·信用依存度·信用效率现代信用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异彩纷呈。对信用活动的划分标准与分类方法有很多,按授信对象性质的不同,可以把信用活动分为公共信用、商业信用、消费者信用;按授信人不同,可以把信用活动分为银行信用、投资信用、商品信用等等。考虑到与国内外统计方法保持一致,本文按照国际惯例,把信用活动分为金融部门信用与非金融部门信用,其中非金融部门的信用又分为公共部门的信用与非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的信用,非公共部门的信用又分为企业信用与个人信用。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整个宏观微观的信用活动是由公共部门的信用活动、金融部门的信用活动、企业信用活动与个人信用活动共同构成的。

(一)信用结构(CS)

经济学中的信用活动是指与授予信用和接受信用有关的交易活动。每一个部门的信用活动都是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的,但每个部门会有不同的侧重。对信用结构的分析,就是对静态与动态的信用活动均衡发展过程的分析。信用结构的内容与结论都是围绕着各种信用活动的均衡状态与相互关系描述的。信用结构问题的讨论基础是各层次、各类型信用活动的划分与界定。

信用结构(CS,Credit Structure)是在经济运行中信用活动形成的均衡状态。

这种均衡状态是由在信用总规模中各层次、各类型信用活动的规模均衡、相互关系均衡共同构成实现的。它表现的是包括宏观与微观在内的各种信用活动的有机关系,以及已形成的信用活动布局和正在变化的动态布局。

信用是个多侧面、多层次的概念,信用活动涉及社会很多领域。关于信用的内涵与层次划分问题,在前文信用的内涵中已讨论,在此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在对信用结构的讨论中,本书使用的是“信用——是一种有时间间隔的经济交易活动,在交易中形成债权债务关系”这一概念。其中,债权债务关系按债务人主体不同的划分方式分类。一方面,这种分法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便于寻找资料;另一方面,统计数据的基本口径不会有太大出入,有可比性。

由于信用交易都会形成某种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体现在资产一方,债务体现在负债一方,二者金额相等。在量化各层次、各类型信用活动时使用的信用规模,既可以从资产角度考虑,也可以从负债角度考虑,其结果都是一样的。本书选择的是负债角度,用债务余额作为信用规模。

根据上述逻辑,总信用规模将划分成四个层次。

1.在新经济条件下,非金融部门信用行为与经济的关系较以往密切。如果说在传统的经济条件下,金融部门最能反映经济活动,那么在新经济下,最能反映经济活动的就是非金融部门信用活动。

2.在非金融部门信用活动中,企业的信用行为与经济的关系最为密切。和以往相比,公共部门即各级政府的信用行为对经济的影响力减弱,公共部门信用活动没有在经济中被充分地反映出来。

3.新经济以前,金融部门信用规模与GDP关系最稳定,企业信用规模和个人信用规模与GDP关系最不稳定。

4.新经济以后,非金融部门信用规模与GDP关系最稳定;其次是企业信用规模;金融部门信用规模、公共信用规模与GDP的关系较不稳定。

5.美国非金融部门信用规模比金融部门信用规模对GDP的影响大。美国非金融企业和个人信用规模的扩张与GDP都有较强的相关性,可以说,非金融企业和个人信用增长快时,GDP增长也比较快,或者说当GDP快速增长时,非金融企业和个人信用规模也会较快地扩张;而政府信用规模扩张与GDP增长的相关性很弱,GDP增长快时,政府信用规模不一定有相应快速的增长,或者说在政府信用规模增长时,GDP没有相应规模的增长。

6.美国消费者信用对GDP的拉动作用最强,消费者信用多增长1亿美元,平均拉动GDP多增长5796万美元;政府信用多增长1亿美元,会拉动GDP多增长1320万美元;非金融企业信用对GDP的拉动作用最弱,其每多增长1亿美元,将拉动GDP多增长1057万美元。

(二)信用依存度(DDC)

信用依存度(DDC,degree of dependence on credit)是指经济增长对信用交易的依赖程度,信用依存度=信用交易余额/GDP。信用依存度体现了信用活动的发达程度,及信用交易对一国经济的贡献。该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期信用活动的发展状况。该指标越高,说明该国或地区在观察期经济增长对信用交易的依赖程度越高,信用交易越发达。

信用依存度可以分别从经济对各层次信用活动依存度考察,具体地说,就是可以从各层次信用余额与GDP的比率来考察。

美国DDC 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5-1980年,主要特征是经济对金融部门、非金融部门信用规模的依赖程度都比较稳定,没有明显变化;非金融部门信用规模与GDP的关系呈现出微弱的周期性,即在经济增长加快时,下降1~3个百分点,在经济增长减缓时,上升1~3个百分点。经济对公共部门信用的依存度逐年下降,对私人部门信用的依存度则逐年上升,即使在经济衰退(GDP增长减缓)时也没改变。1950年前,经济较依赖于公共信用,1950年后,则是私人信用显得比较重要。当然,这有可能是受到战争因素的影响,二战期间,政府大幅度增加了其债务。经济对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的依赖度也在稳定提高,在1962年以后,经济更加依赖于企业信用。

第二阶段是1981-1990年,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经济对金融部门信用的依存度保持稳定。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经济对非金融部门信用的依赖程度显着提高。

非金融部门信用规模与GDP的比率从1981年的1.46提高到1990年的1.92,提高了31.51%。这一提高是由公共信用占GDP比率的提高导致的。在这个阶段,公共部门信用/GDP和私人部门信用/GDP同方向变化,公共部门信用的比率从1981年的0.48上升到1990年的0.74,上升了54.17%。

第三阶段是1991-2000年,新经济时期,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非金融部门信用规模与GDP的关系重新稳定,但二者比率的均值为1.92,高于第一阶段的1.46。

金融部门信用规模与GDP的比率回升到1.71。在这个阶段,公共部门紧缩了其债务,相应也反映出私人债务的增加,企业和个人都稳定地扩大了其债务比率。

整体看,除公共部门信用之外,各层次信用规模流量与GDP之间都存在着非常强的正相关关系,相比之下,个人信用规模流量和非金融部门信用规模流量与GDP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强,相关系数超过了0.9;其次是私人信用规模流量和企业信用规模流量,他们与GDP之间的相关系数超过了0.8;金融部门信用规模流量与GDP之间的相关关系稍差,相关系数为0.7。公共部门信用规模流量与GDP的相关程度虽然不是很高,相关系数仅为0.35,但是我们发现公共部门信用规模流量与GDP的相关关系显示出明显的滞后性,这说明公共部门信用规模不但影响当期GDP,而且影响未来GDP,在7年后影响最大,再以后则逐渐减小。

在信用结构中,只有政府信用有此特点,即对未来GDP有影响。其他信用层次都只对当期GDP有影响。

吴氏DDC基本结论:

1.经济对金融部门信用活动的依存度一直稳定;经济对非金融部门信用活动的依存度在提高,其中公共部门在紧缩,私人部门在增加,二者存在信用替代;非金融部门信用规模与GDP的关系呈现出微弱的周期性。

2.各层次信用活动与GDP都存在比较稳定的线性关系,而且影响方向一致,即信用规模越大,GDP越高,而且各个信用规模指标对GDP的作用都比较确定。

3.不同层次的信用规模对GDP的影响程度不同。金融部门信用规模对GDP的影响比非金融部门信用规模对GDP影响要大得多,公共信用规模对GDP的作用要远大于私人信用规模对GDP的影响,而且随着公共信用规模的扩大,它对GDP的拉动作用更显着;个人信用规模和企业信用规模对GDP的影响大体一致,个人信用规模对GDP的影响程度略高。

(三)信用效率(CE)

适度的信用总规模与合理的信用结构,是信用在现代经济中发挥作用的基础,是信用产生效率的源泉。本节主要讨论信用效率的内涵与外延,及新经济条件下信用产生效率的条件。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本文将从提出并界定信用效率概念入手,展开分析,其中将提出一些关于信用效率的基本趋势与结论。

效率是一个内涵与外延都极为丰富的概念。人们对效率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效率一般是指单位时间里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效率高就是完成得多。

在宏观经济领域,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

1.信用效率内涵界定

本书认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效率的定义不胜枚举,但最基本的内涵往往是指一种标准、一种程度。换句话说,效率的实质是,在给定的条件下,期望带来的最大可能的满足程度。这种满足程度基本取决于投入与收获的对比。人类的任何活动都会涉及效率问题,只是程度与标准不同。社会活动有社会活动的效率标准,经济活动有经济活动的效率标准。经济活动的效率标准主要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状态,即经济资源的投入产出比。

信用效率(CE,credit efficiency)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信用资本作为资源配置,带来的信用满足程度,表达了信用对社会活动与经济交易需求的满足程度及影响力。

信用效率的实质是信用资本配置的程度。信用效率的功能是可以表现出信用资本配置的状态。信用效率的度量可以用信用资本的投入产出比衡量。信用效率的功能与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是社会环境、经济基础、管理制度与水平。信用效率达到最佳境界的必备条件是信用总规模合理与信用结构达到最优的状态。

信用效率高,就是指信用资本配置的程度比较理想,信用效率的功能得到比较好的实现,信用资本配置的状态良好,信用资本的投入产出比合理。

如果将信用效率放在全社会范围内,信用效率高,则表示全社会信用资本配置得到比较满足的程度,社会因信用资本的投入,实现了信用资本的增值产出,实现了信用效率,使社会福利及财富得到增加。

如果将信用效率放在企业范围内,信用效率高,则表示企业自己和客户的信用资本配置得到比较大满足的程度,企业因自己或自己所管理的客户的信用资本的投入,实现了企业自身信用资本的增值产出,实现了企业的信用效率,使企业社会名声及经济效益得到增加,表明企业信用资源配置处于优的配置状态。

如果将信用效率放在个人身上讨论,信用效率高,则表示个人的信用资本配置得到比较大满足的程度,个人的信用资本已在个人生活和工作中发挥了作用,实现了个人自身信用资本的价值,实现了个人的信用效率,使个人的社会名声及经济收益得到增加。

2.信用效率特征——双重性

正效率、负效率:

信用效率有双重性,可以表现为正负两面。

信用正效率是指信用活动对经济发展有正面的影响力,具体表现为对经济运行有积极的影响,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信用负效率是指信用活动对经济发展有负面的影响力,具体表现为对经济运行有消极影响,对经济增长有制约作用。

直接效率、间接效率:

从整个社会信用活动来看,从宏观信用效率来看,社会各种信用活动有的直接作用于经济运行与增长,有的则间接发挥作用。因此,信用效率可以分为直接信用效率和间接信用效率。

直接信用效率是指各种经济主体的各种授信与受信活动对经济运行及其增长的影响力。

间接信用效率是指各种信用信息服务机构的各种与信用相关的社会性服务活动对经济运行及其增长的影响力。

研究直接信用效率要分开宏观、微观两个层次,但都主要是研究宏观、微观不同的经济主体具体的授信与受信活动对经济的影响,是研究直接信用活动的,更明确地说就是研究实体信用活动。

同类推荐
  • 看见村头:三农创新实践深度报道集稿

    看见村头:三农创新实践深度报道集稿

    在这一篇篇作品背后,我们就看见了两条主线:在三农问题上,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在做些什么、为什么做?我们的父老乡亲在这些政策指引下,又在忙些什么、想些什么?
  • 粮食危机:利用转基因粮食谋取世界霸权(增订版)

    粮食危机:利用转基因粮食谋取世界霸权(增订版)

    转基因食品正在走向人类餐桌,国际粮价跌至近年来最低,这一切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阴谋,粮食与“优生学”有何关系?本书作者以地缘政治的独特视角,无与伦比的超强思辨,无可质疑的详实史料,条分细缕,层层剖析,为我们揭示了围绕粮食正在进行的一场不为多数人所察觉的阴谋。这是一个由少数人策划的阴谋,他们正在图谋控制全世界的粮食供给,控制世界大多数人生存的物质基础,从而让全世界的人们成为他们猎食的对象。这是一个设计巧妙而又隐蔽的阴谋,他们以科学的名义,开展转基因工程研究,获得大批专利,并控制某些重点粮食品种;以援助为名,强迫别国的农民采用由他们控制知识产权的农作物种子,等等。
  • 大格局:变动中的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布局

    大格局:变动中的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布局

    本书贯通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具体阐述了各个区块战略布局,展示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的成果,详细描述了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关于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的思想与实践,以及未来十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书内容系统全面,结构完整科学,观点新颖,见解独到,不仅适合我国区域发展的地方领导,也适合大专院校区域经济学专业的师生,以及区域发展研究者使用。
  •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问题分析:《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问题分析:《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

    本书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基础上,对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城镇化进行了深入思考,对农业人口转移的出路及配套的户籍制度改革、城镇规划布局和发展形态要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大格局相协调、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以及在不瓦解乡土文明的基础上,保持各自特色、延续文化根脉,使人们还能生发出温馨甜美的乡愁记忆等诸多问题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和解读。以期为读者在更大程度上理解和把握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助益,也是抛砖引玉,希望作为国家社会主人翁的中国人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为祖国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极思考积极行动,量己之力各尽其责。
  • 撞城:一位经济学人的乡城心路

    撞城:一位经济学人的乡城心路

    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经济学人,亲历了“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的大转型,这不仅是一个家族城乡生存方式的大碰撞,更是经济学思维和研究方法的大碰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发展经济学家刘守英至情讲述三十年来乡城碰撞的心路历程。本书主要收录了刘守英教授关于中国乡村变迁和哈佛访学的系列随笔文章。作者不仅以其自身及家族成员的亲身经历,感性阐释了改革开放给其家庭带来的翻天覆地的改变,而且凭借其几十年来对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研究积累,更从学理层面分析了改革开放给整个农村和城市带来的改变。更为难得的是,刘教授在哈佛大学访学期间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对大学教育和制度反腐败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充分体现了一位经济学人的问题意识和经邦济世之情怀。
热门推荐
  • 都市之终极医仙

    都市之终极医仙

    他拥有浩瀚宇宙的原始力量,确因家族争斗,背负弃子之名,打断双腿,弃离华海!在濒临死亡之际,他被一名神秘老者,开启那股原始之力,征战沙场!七年后,他成为执掌一切,万人敬仰的高冷少主!他以冰冷无情的姿态,强势归来!
  • 宣生六记之上古遗密

    宣生六记之上古遗密

    宣生六记第2部。她说,“我这一生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希望能和阿淼永远在一起。但它实现不了,所以我有了第二个愿望,惟愿他此生能够长乐无忧。”他送她一坛忘忧,她笑着说,“你就是我所有忧愁的来源,既忘不了你,又如何能够忘忧。”
  • 三毛的流金岁月:三毛扮演者王龙基的精彩人生

    三毛的流金岁月:三毛扮演者王龙基的精彩人生

    《三毛的流金岁月:三毛扮演者王龙基的精彩人生》内容简介:马路上,三毛盖着一张报纸睡觉。一个坐轿车的有钱人,从车窗丢下一个烟蒂。于是,苦命的三毛又遭了一回火灾……差不多和三毛同龄的我,为可怜的三毛担心,也为他不平。
  • 孩子不可以

    孩子不可以

    这是一本有关儿童安全的小百科全书内容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针对现代社会有关儿童安全方面的各种隐患从实际生活入手……
  • 图卷天下

    图卷天下

    一代武林传奇青衫客留下五幅图卷,这里面藏着怎样的秘密?身居五方的封王各自都怀着怎样的心思?初出江湖的温润儒雅的少年,西风烈马的刀客,执鞭独行的少女,放浪不羁的浪子……他们又将在波涛汹涌的武林演绎着怎样的故事?动荡天下,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犯罪心理档案·第五季:追隐者

    犯罪心理档案·第五季:追隐者

    《犯罪心理档案第五季:追隐者》是一部悬疑推理小说。作者刚雪印出版过系列小说《犯罪心理学档案》第一、二、三、四季,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刑侦精英团队形象。在《犯罪心理档案第五季:追隐者》中,由韩印、顾菲菲、杜英雄、艾小美、吴国庆等刑侦专家、公安干警组成的侦破小队,继续穷尽毕生所学,孜孜不倦地与一个又一个犯罪分子展开缠斗。他们不但有着极强的业务能力,更努力掌握新知识、探索新技术,他们通过微表情解读识破犯罪分子的谎言,通过行为证据分析洞悉犯罪分子心理动机;通过犯罪侧写还原犯罪现场,让罪犯无处遁形。全书格调积极向上,主题鲜明深刻,富于知识性和教育性。
  • 人道崛起

    人道崛起

    【新书(我真是族长)已发布】纵然大荒的天穹是血色的,我人族武者愿燃起血骨,铺就白骨路,踏血荆棘,终有一天将这无边的荒野大地,化为我人族生息之地。ps:喜欢本书的书友可以加人道崛起小伙伴群667452666.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叶生活

    叶生活

    这是我的日常生活与幻想,主要写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吧。
  • 先变异后穿越

    先变异后穿越

    一个普普通通的妹子在变异后穿越到2000多年后的生活。一场陨石雨,带来的不是丧尸病毒,而是地球生物进化的引子。人类总能抓住机会,活的更好。男主已准备好,包子也会有的.安童:老公,我们穿了!!!!!(激动的不得了)邢远军:老婆,淡定!你还怀着孩子,小心啊!(在她后面伸手虚扶着)抱歉只是披着科幻的皮而已。还有文笔不咋滴将就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