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4600000007

第7章 做人与处世(3)

可世界上还偏有郑板桥这样的人,虽然人数极少极少,但毕竟是有的。

他们为天地留了点正气。他已经考中了进士。据清代的一本笔记上说,由于他的书法不是台阁体,没能点上翰林,只能外放当一名知县,七品官耳。他在山东潍县做了一任县太爷,又偏有良心,同情小民疾苦,有在潍县衙斋里所作的诗为证。结果是上官逼,同僚挤,他忍受不了,只好丢掉乌纱帽,到扬州当八怪去了。他一生诗书画中都有一种愤懑不平之气,有如司马迁的《史记》。他倒霉就倒在世人皆醉而他独醒,也就是世人皆真糊涂而他独必须装糊涂,假糊涂。

我的结论是:假糊涂才真难得,假糊涂是痛苦,是灾难。

现在说到我自己。

我初进301医院的时候,始终认为自己患的不过是癣疥之疾。隔壁房间里主治大夫正与北大校长商议发出病危通告,我这里却仍然嬉皮笑脸,大说其笑话。在医院里的四十六天,我始终没有危急感。现在想起来,真正后怕。原因就在,我是真糊涂,极不难得,极为愉快。

我虔心默祷上苍,今后再也不要让真糊涂进入我身,我宁愿一生背负假糊涂这一个十字架。

在301医院于大夫护士嘈杂声中写成,亦一快事也。

做人与处世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人本来也是属于大自然范畴的。但是,人自从变成了“万物之灵”以后,就同大自然闹起独立来,有时竟成了大自然的对立面。人类的衣食住行所有的资料都取自大自然,我们向大自然索取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怎样去索取?索取手段不出两途:一用和平手段,一用强制手段。我个人认为,东西文化之分野,就在这里。西方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或指导思想是“征服自然”,用一句现成的套话来说,就是用处理敌我矛盾的方法来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结果呢,从表面上看上去,西方人是胜利了,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自从西方产业革命以后,西方人屡创奇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大至宇宙飞船,小至原子,无一不出自西方“征服者”之手。

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能报复的,它是能惩罚的。报复或惩罚的结果,人皆见之,比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臭氧层出洞,物种灭绝,人口爆炸,淡水资源匮乏,新疾病产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弊端中哪一项不解决都能影响人类生存的前途。我并非危言耸听,现在全世界人民和政府都高呼环保,并采取措施。古人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犹未为晚。

中国或者东方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或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宋人张载说得最简明扼要:“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与”的意思是伙伴。我们把大自然看作伙伴。可惜我们的行为没能跟上。在某种程度上,也采取了“征服自然”的办法,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前不久南北的大洪水不是很能发人深省吗?

至于人与人的关系,我的想法是: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日子久了,难免有点磕磕碰碰。在这时候,头脑清醒的一方应该能够容忍。如果双方都不冷静,必致因小失大,后果不堪设想。唐朝张公艺的“百忍”是历史上有名的例子。

至于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则多半起于私心杂念。解之之方,唯有消灭私心,学习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庶几近之。

1998年11月17日

牵就与适应

牵就,也作“迁就”和“适应”,是我们说话和行文时常用的两个词儿,含义颇有些类似之处;但是,一仔细琢磨,二者间实有差别,而且是原则性的差别。

根据词典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注“牵就”为“迁就”和“牵强附会”。注“迁就”为“将就别人”,举的例是:“坚持原则,不能迁就。”

注“将就”为“勉强适应不很满意的事物或环境”。举的例是“衣服稍微小一点,你将就着穿吧!”注“适应”为“适合(客观条件或需要)”。举的例子是“适应环境”。“迁就”这个词儿,古书上也有,《辞源》注为“舍此取彼,委曲求合”。

我说,二者含义有类似之处,《现代汉语词典》注“将就”一词时就使用了“适应”一词。

词典的解释,虽然头绪颇有点乱,但是,归纳起来,“牵就(迁就)”

和“适应”这两个词儿的含义还是清楚的。“牵就”的宾语往往是不很令人愉快、令人满意的事情。在平常的情况下,这种事情本来是不能或者不想去做的。极而言之,有些事情甚至是违反原则的,违反做人的道德的,当然完全是不能去做的。但是,迫于自己无法掌握的形势,或者出于利己的私心,或者由于其他的什么原因,非做不行,有时候甚至昧着自己的良心,自己也会感到痛苦的。

根据我个人的语感,我觉得,“牵就”的根本含义就是这样,词典上并没有说清楚。

但是,又是根据我个人的语感,我觉得,“适应”同“牵就”是不相同的。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常使用“适应”这个词儿的。不过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都是习而不察。我手边有一本沈从文先生的《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汪曾祺先生的“代序:沈从文转业之谜”中有一段话说:“一切终得变,沈先生是竭力想适应这种‘变’的。”这种“变”,指的是解放。沈先生写信给人说:“对于过去种种,得决心放弃,从新起始来学习。这个新的起始,并不一定即能配合当前需要,惟必能把握住一个进步原则来肯定,来完成,来促进。”沈从文先生这个“适应”,是以“进步原则”来适应新社会的。这个“适应”是困难的,但是正确的。我们很多人在解放初期都有类似的经验。

再拿来同“牵就”一比较,两个词儿的不同之处立即可见。“适应”的宾语,同“牵就”不一样,它是好的事物,进步的事物;即使开始时有点困难,也必能心悦诚服地予以克服。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会经常不断地遇到必须“适应”的事务,“适应”成功,我们就有了“进步”。

简截说:我们须“适应”,但不能“牵就”。

三思而行

“三思而行”,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后行动,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要数典而不忘祖,也并不难。这个典故就出在《论语·公冶长第五》: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这说明,孔老夫子是持反对意见的。吾家老祖宗文子(季孙行父)的三思而后行的举动,二千六七百年以来,历代都得到了几乎全天下人的赞扬,包括许多大学者在内。查一查《十三经注疏》,就能一目了然。《论语正义》说:“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审慎也。”许多书上还表扬了季文子,说他是“忠而有贤行者”。甚至有人认为三思还不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注》中说:有人劝恪“每事必十思”。可是我们的孔圣人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批评了季文子三思过多,只思二次(再)就够了。

这怎么解释呢?究竟谁是谁非呢?

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什么叫“三思”。总起来说,对此有两个解释。

一个是“言思之多”,这在上面已经引过。一个是“君子之谋也,始、衷(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这话虽为文子自己所说,然而孔子以及上万上亿的众人却不这样理解。他们理解,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多思”。

多思有什么坏处呢?又有什么好处呢?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的体会,除了下围棋、象棋等等以外,多思有时候能使人昏昏,容易误事。平常骂人说是“不肖子孙”,意思是与先人的行动不一样的人。我是季文子的最“肖”

子孙。我平常做事不但三思,而且超过三思,是否达到了人们要求诸葛恪做的“十思”,没做统计,不敢乱说。反正是思过来,思过去,越思越糊涂,终而至于头昏昏然,而仍不见行动,不敢行动。我这样一个过于细心的人,有时会误大事的。我觉得,碰到一件事,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记得当年在德国时,***统治正如火如荼。一些盲目崇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个词儿Darauf-galngertum,意思是“说干就干,不必思考”。这是***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抛弃。遇事必须深思熟虑。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如果你考虑正面,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又再考虑反面,那么,如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所以,我赞成孔子的“再,斯可矣”。

目中无人

中国的成语“目中无人”是一个贬义词,意思是狂妄自大,把谁都不放在眼中,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是心理上的“目中无人”,是一种要不得的恶习。我现在居然也变成了“目中无人”了;但是,我是由于生理上的原因,患了眼疾,看人看不清楚。这同心理上的毛病有天渊之别。

大约在十年前,由于年龄的原因,我的老年性白内障逐渐发作,右眼动了手术。手术是非常成功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年届九旬,右眼又突然出了毛病,失去视力,到了伸手难见五指的程度,仅靠没有动过手术的左眼不到0.1的视力,勉强摸索着活动。形同半个盲人。古人有诗句:“老年花似雾中看”,当年认为这是别人的事,现在却到自己眼前来了。窗前我自己种的那一棵玉兰花,今年是大年,总共开了二百多朵花,那情景应该说是光辉灿烂的,可惜我已无法享受,只看到了白白的几朵花的影子,其余都是模糊一团了。“春风杨柳万千条”,现在正是嫩柳鹅黄的时节,可是我也只能看到风中摇摆着一些零乱的黑丝条而已。即使池塘中的季荷露出了尖尖角的时候,我大概也只能影影绰绰地看到几点绿点罢了。

这痛苦不痛苦呢?谁也会想到,这绝不是愉快的,我本是一个性急固执有棱有角的人,但是将近九十年的坎坷岁月,把我的性子已经磨慢,棱角已经磨得圆了许多;虽还不能就说是一个琉璃球,然而相距已不太远矣。现在,在眼睛出了毛病的情况下,说内心完全平静,那不是真话。但是,只要心里一想急,我就祭起了我的法宝,法宝共有两件:一是儒家的“既来之,则安之”,一是道家的顺其自然。你别说,这法宝还真灵,只要把它一祭起,心中立即微波不兴,我对一切困难都处之泰然了。

同时,我还会想到就摆在眼前的几个老师的例子。陈寅恪先生五十来岁就双目失明,到了广州以后,靠惊人的毅力和记忆力,在黄萱女士的帮助下,写成了一部长达七八十万字的《柳如是别传》,震动了学坛。冯友兰先生耄耋之年失明,也靠惊人的毅力,口述写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编》,摆脱了桎梏,解放了思想,信笔写来,达到了空前的大自在的水平,受到了学术界的瞩目。另一位先生是陈翰笙教授,他身经三个世纪,今年已经是一百零五岁,成为稀有的名副其实的人瑞。他双目失明已近二十年,但从未停止工作,在家里免费教授英文,学者像到医院诊病一样,依次排队听课。前几年,在庆祝他百岁华诞的时候,请他讲话,他讲的第一句话却是:“我要求工作!”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我想,以上三个例子就足以说明,一个人,即使是双目失明了,仍然能够做出极有意义的事情。

再说到我自己,从身体状态来看,从心理状态来瞧,即使眼前眼睛有了点毛病,但同失明是决不会搭界的。一个九旬老人,身体上有点毛病,纯属正常;不这样,反而会成为怪事。因此,我只有听之,任之,安之,决不怨天尤人。古书上说:“否极泰来。”我深信,泰来之日终会来临。到了那时,我既不在心理上“目中无人”,也不在生理上“目中无人”,岂不猗欤休哉!

我现在在这里潜心默祷,愿天下善男、信女、仁人、志士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不“目中无人”,大千世界,礼仪昌明,天下太平,共同努力,把这个小小的地球村整治成地上乐园。

2000年4月8日

记得曾在什么地方听过一个笑话:一个人善忘。一天,他到野外去出恭。任务完成后,却找不到自己的腰带了。出了一身汗,好歹找到了,大喜过望,说道:“今天运气真不错,平白无故地捡了一条腰带!”一转身,不小心,脚踩到了自己刚才拉出来的屎堆上,于是勃然大怒:“这是哪一条混账狗在这里拉了一泡屎?”

这本来是一个笑话,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未必会有的。但是,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涂,却是经常见到的事。

我认识一位着名的画家,本来是并不糊涂的。但是,年过八旬以后,却慢慢地忘事糊涂起来。我们将近半个世纪以前就认识了,颇能谈得来,而且平常也还是有些接触的。然而,最近几年来,每次见面,他把我的尊姓大名完全忘了。从眼镜后面流出来的淳朴宽厚的目光,落到我的脸上,其中饱含着疑惑的神气。我连忙说:“我是季羡林,是北京大学的。”他点头称是。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中华民族自古讲求修身之道。汉代哲学家王修说:“志向高远的人,能够不断地磨炼自己,以成就大业,没有节操的人,懈怠轻忽,只能成为平庸之辈。”老子的《道德经》中虽然重点讲的是哲学观念,但也讲了许多道德修身的问题,他说:“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意思是说,德性浑厚高尚的人,好比初生婴儿一样纯洁。又说:“重修身,则无不克。”再有,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更指明了个人的修养不仅是处世的条件,而且是成就事业的根本。由此可见,人生就是一个通过不断“修道”而达到自我完善的过程。而“为人者必先正其身”这一传统美德,一直被几千年来的有志之士遵循着,也教会无数世人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幸福地生活。
  • 培养青少年思维能力的故事

    培养青少年思维能力的故事

    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成长又是一种幸福,它是人生中的一分财富、一种感悟,让我们在成长中激励自己,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如何适应社会,在复杂的成长环境里生存、发展,让生命既充满阳光和雨露,也承受义务和责任,是每一个未成年人必须面对的课题。《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愿陪同青少年朋友快乐成长,打造成功的健康、理想、阳光的人生。
  • 要貌美如花,也要勤俭持家

    要貌美如花,也要勤俭持家

    作为新时代的职场女性,就得既要貌美如花,也要勤俭持家。本书就就是告诉大家怎样做个新时代女性,新时代女性就是要做到既会“花钱”,也要会“赚钱”,既能让自己享受优雅生活,也要能够勤俭持家。
  • 人性的优点(经典励志文丛)

    人性的优点(经典励志文丛)

    《人性的优点》汇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华和经典励志内容。是改变无数人命运的伟大著作。出版后立即获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成为西方世界最持久的人文畅销书,至今已译成多种语种出版,在全球畅销不衰。无数读者通过阅读和实践书中介绍的各种方法,不仅走出了困境,最终还获得了成功,有的还成为世人仰慕的杰出人士。
  • 幸福是一种心态

    幸福是一种心态

    关于幸福,很多人都觉得那是遥不可及的事情。那么,幸福在哪里?其实,幸福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心里,就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听到别人对自己的一句赞美,来自别人一句关怀的话语,听一首喜欢听的歌曲,吃自己喜欢吃的饭菜,与朋友一起游玩,与心爱的人一起聊天,买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
热门推荐
  • 一见钟情:高冷男神追上门

    一见钟情:高冷男神追上门

    她与他初识,他是光芒万丈的大众男神,她是见义勇为的仗义少女。他被她的特别所俘获,她被他的容貌所吸引,一步步陷于他的温柔、霸道之中,却被他一次次推远。死心的她留下“我走了,愿我们永不再相见。”便离开了。他勾唇邪魅一笑:“你逃不了的。”
  • 凰女逆天:绝世神尊心尖宠

    凰女逆天:绝世神尊心尖宠

    千年之前的能人,千年之后的废物。她与他,生世纠葛,是情债还是孽缘?大陆的兴起,因她重生而起。她雾长河,原是千年前玄舞大陆的雾族族长,无意收获残缺半神器,后被奸人泄密透露行踪,八方势力前来围堵,后她寡不敌众,自爆元神,惨死于北寒冰岛。他追随她的身影七生七世,只因他曾许诺过与她生生世世相伴……我雾长河从未怕过,可现如今我怕了,我怕再次失去你。
  • 杀手玩家

    杀手玩家

    如果肖途去做一套吃鸡教程!等等,肖途是谁?Don'tcareaboutthat!!!这个魔鬼不是重点!瞧瞧这支M416,真正的吃鸡之光!全球每天都会有两亿三千万玩家同时使用它!手感非常的Nice,后坐力非常的稳定,射速非常的匀速,伤害非常的客观~(击杀一人)Oh!Mygod!太舒服了吧~~~我滴个亲娘咧~而且搭配一件帅气的垂直握把的话这两样东西结合在一起,那鼠标根本都不用往下压了简直就是!!!跟着我左右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右慢动作重播~~~真的是好用到爆!而且同系列步枪里面,上手难度为最低,最适合小学生以及菜鸟玩家。接下来,重点来了哦,装逼之风,常伴吾身的最牛武器!!!【AKM】它拥有步枪里面最硬的后坐力,却也拥有步枪里面最高的伤害瞧瞧这枪身令人窒息的死亡棕色,尤其每一颗子弹都能带你望天的强烈手感~简直让人欲罢不能,必须要将鼠标压到裤裆里方能感受它的真谛。(击杀一人)我的妈呀!这伤害,也太舒服了吧。而且这把武器,是真正的男人之光!因为它,不需要握把!!!更重要的是,虽然刷新率超高,但是小学生和菜鸟根本不敢去捡。让身位高手的你,完美体验鹤立鸡群的感觉!总而言之,想装逼,就用它!!!
  • 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大全良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梦回北地

    梦回北地

    她——牧清浅,小说女主,为国为家,重生而来。他——孔辰星,偶像巨星,答应粉丝要演一部甜甜蜜蜜的偶像剧,却发现根本是一部女主冷血复仇文。以idol之名,穿书而来,立誓要改变书中内容,让她拥有甜蜜爱恋。她,重生,竟然不走设定?他,穿越,做她的哆啦A梦?可爱女人,和她的人形哆啦A梦,可甜可咸,可笑可哭,可看一看!
  • 尘埃眠于光年

    尘埃眠于光年

    话题女生秋和接二连三地收到杀人预告信,对她有敌意的女生不断落入校园凶手的魔爪,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所有人都推测她就是幕后黑手,众人的猜疑令她无法安心,无法再故作乐观,也无法置身事外。内心对危险的渴望,天生在逆境中成长,为了对死去的女生们有个交代,为了让无辜的男生得到救赎,即使自己深陷险境,也要寻找背后的真相,赢得这场以命为赌注的惊险博弈。然而,当事实完全揭晓在秋和面前,真正的凶手却另有其人……
  • 神相赊刀人

    神相赊刀人

    以刀立信,以信行道。赊出去的是刀,收回来的是命。
  • 快穿之反派攻略计中计

    快穿之反派攻略计中计

    【推荐作者新书《星际快穿:腹黑男配,撩一撩》】失忆自带系统的尹若安,接到的任务便是用孙子兵法攻略花样美男。没有记忆,没关系,系统告诉你:集齐灵魂碎片,就可以找回记忆。人家是找齐七颗龙珠,召唤神龙;她是找回灵魂碎片召唤……花美男!?所以,当她看到渐渐苏醒,化成实体的反派,她蒙圈了!?说好的集齐灵魂碎片,就可以找回记忆呢?怎么碎片不是她的?【本来也没说是你的】被坑的尹若安想要罢工,可是,身后这花美男,能不能不要跟着她?“不负责?”【宠文1v1,新手作者,求不喷】欢迎加入泠七家族,群号码:117152455
  • 每天读一点世界战争史

    每天读一点世界战争史

    战争的萌芽在原始社会就已产生,远古的人类部族之间为了争夺食物、土地、人口、资源、财物会进行残酷的暴力厮杀。当原始的蛮荒社会走向灭亡,文明时代的曙光照亮全人类后,战争却以更为极端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上古时期、中世纪、近代社会、现代社会,战争并未随着文明进程的扩展而终结,反倒是愈演愈烈,先进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断升级,直至威胁到全世界人类的生存安全。
  • 安娜·卡列宁娜(上)

    安娜·卡列宁娜(上)

    《安娜·卡列宁娜》是俄罗斯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著名的作品之一,通过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的悲剧,以及列文对改革的思考和探索,描绘出19世纪末21世纪初俄罗斯从莫斯科到乡村的社会全景图,是一部经典百科全书式作品。故事通过中心人物安娜·卡列宁娜与其丈夫卡列宁、情夫伏伦斯基的关系,通过其哥哥奥勃隆斯基的关系,把安娜的生活圈子和另一个圈子联系起来,组成一个上百个人物的体系。作家利用这个庞大的体系所反映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动而深刻地写出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时期的社会面貌,提出了这个历史时期俄罗斯所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