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5300000017

第17章 立意篇:博大精深启后人(5)

毛泽东开宗明义,起笔切题的显旨方法,与他所批评的“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文章相比,简直就是“零距离入题”,突出显示了其文章的战斗风格,似有短兵相接之感。

(二)背景铺垫,适时引旨

毛泽东的文章显旨方法充满艺术性。有些文章很讲究显旨的“火候”。为使读者深刻领会主题,有时他运用了背景铺垫的方法。

《减粗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一文,是毛泽东在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文章开头处,他没有直接交代主题,而以说明时局状况为切入点:国民党在美国的援助下,正在动员一切力量进攻解放区,全国规模的内战已经开始;共产党在当前的任务,就是要动员一切力量粉碎国民党的进攻,保卫解放区,争取和平的局面。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具备丰富的物质条件,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军需供给。

铺垫背景后,毛泽东顺水推舟,亮出本文主题:只有减租和生产两件大事办好了,才能克服困难,援助战争,取得胜利。

这种方法,可以使人们避免陷入减租和生产的偏狭认识中,领会减租和生产两件大事,与粉碎国民党进攻、保卫解放区、争取和平局面的艰巨任务直接相关,从而引起读者的高度重视。

(三)设问引旨,深入人心

毛泽东的文章有的放矢,针对性强。他常常就文章的中心内容或某些相关的现象先行设问,造成一种夺人心魄的强大气势,以便打动读者,然后再引出文章主旨。

《论持久战》一文,是以纪念抗战一周年为话题开头的:伟大抗日战争的一周年纪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全民族的力量团结起来,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同敌人作英勇的战争,快一年了。这个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全世界人民都关心这个战争。身受战争灾难、为着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然而战争的过程究竟会要怎么样?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能速胜还是不能速胜?很多人都说持久战,但是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很多人都说最后胜利,但是为什么会有最后胜利?怎样争取最后胜利?这些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解决了的,甚至是大多数人至今没有解决的。

毛泽东一连用了7个设问,犹如晴天霹雳,一切有良知的、深怀爱国之心的人们,无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既然抗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人们怎能不去关注这些问题呢?我们看到,在连发几个设问之后,毛泽东举出“亡国论”和“速胜论”这两种错误观点为“靶子”,说明了它们的主要影响与危害,然后,才引出了《论持久战》的主题: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这个主题的提出,正当文章的第一部分“问题的提起”的关键之处,为全篇继续深入地展开论述,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整顿党的作风》一文,是毛泽东1942年2月1日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发表的演说,显旨方法也很巧妙。

毛泽东首先从“为什么要有革命党?”发出疑问。他自问自答道:因为世界上有压迫人民的敌人存在,人民要推翻敌人的压迫,所以要有革命党。然后他说明了共产党要领导人民打倒敌人,步调就要一致的道理。这实际上为下文提出文章的主旨埋下了伏笔。接下来毛泽东依次提出了三个密切相关的问题,并且给予了明确的回答:现在我们的党还有什么问题呢?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是没有问题的,党的工作也是有成绩的。党有几十万党员,他们在领导人民,向着敌人做坚苦卓绝的斗争。这是大家看见的,是不能怀疑的。

那末,究竟我们的党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呢?我讲,还是有问题的,而且就某种意义上讲,问题还相当严重。

什么问题呢?就是有几样东西在一些同志的头脑中还显得不大正确,不大正派。

这就是说,我们的学风还有些不正确的地方,我们的党风还有些不正确的地方,我们的文风也有不正确的地方。所谓学风有些不正,就是说有主观主义的毛病。所谓党风有些不正,就是说有宗派主义的毛病。所谓文风有些不正,就是说有党八股的毛病。

毛泽东从人民需要共产党,共产党就要步调一致,到共产党还是有问题的,一些同志的头脑中还存在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毛病,一步一步地引出主旨:“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就是我们的任务。”他的语言斩钉截铁。

这个显旨手法,是利用紧密相关的几个设问,逐步引出主旨。环环紧扣的问题,使读者的视觉与思维被牢牢抓住。在最恰当的时机,毛泽东将文章主旨和盘托出。由于对问题抓得准,看得透,表达得清楚简练,随后引出的主旨就有了水到渠成的感觉,更加深入人心。这样的显旨方法,可谓匠心独运,非经认真设计是难以实现的。

毛泽东“立片言”显旨的方法,可谓多姿多彩。除去上述几种手段外,他还运用了篇中显旨、篇尾显旨的多种手法。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在“结论”部分,毛泽东以深刻的洞察力和高度的概括力,将全部问题归结为一句话: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毛泽东主张文艺要坚持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的政治方向,并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和有说服力的阐述。至今,人们提起《谈话》,总忘不了“为什么人”的重要论断。它鼓舞广大文艺工作者与人民心连心,共命运,心甘情愿地为人民奉献艺术精品,为繁荣文艺事业努力奋斗。

《唯心史观的破产》一文,“立片言”在行文中间。毛泽东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

在这段话的前面,毛泽东驳斥了艾奇逊对中国革命原因的种种污蔑;后边则具体阐述了发生中国革命的真正原因。这样围绕中心思想,前后呼应,批判了艾奇逊的唯心史观,论述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并且取得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毛泽东的这个思想,与他一贯倡导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完全吻合。

《实践论》是毛泽东研究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的一篇哲学论文,旨在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文章的最后,毛泽东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归纳了全文的主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这几十个字,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精髓,准确地概括反映了《实践论》的主旨。语言是人的思想的外衣。毛泽东的语言如此精辟,取决于他的思想的深刻与见解的精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毛泽东采用了篇尾显旨的手法。他将快要到来的革命高潮表达得淋漓尽致,极具浪漫色彩: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今天,人们重温这个精彩的结尾时,内心深处总会情不自禁地涌起一股冲动,对毛泽东描述的革命高潮怀有一种美好的憧憬。

唐代大诗人杜牧在《答庄充书》中,对于主题的功能作了形象的描述:“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苟意不先立,只以文采词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如入圜匮,纷纷然莫知其谁,暮散而已。是以意全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是意能遣辞,辞不能成意。大抵为文之旨如此。”

金代的大学问家王若虚在《滹南遗老集·诗话上》比喻说:“文章以意为之主,字语为之役。主强而役弱,则无使不从。”

毛泽东的文章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凝聚起一个政党的所有成员的思想;它激励着一个民族的力量;它启迪了亿万人民的智慧。产生这般神奇的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乃是毛泽东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他的文章具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在提炼与表现主题方面,体现了高妙超凡、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正因为如此,毛泽东的文章早已经成为人们深入研究的课题和争相效法的典范。

同类推荐
  •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谭慧编著的《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分为基本行政公文、规章制度、通用文书、会议文书、传播文书、专用书信、法律文书、经贸文书、社交文书等九个类别,以“实用”为出版理念,内容涉及各类公文的概述、写作模板和常用语汇。基本涵盖了常用的公文种类,可以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公文写作方面的帮助。本书集实用性、可操作性、规范性、通俗性为一体,内容丰富、文字简明、通俗易懂、体例新颖,一册在手,必能帮助您轻松自如地应对各种文体写作!
  • 环境法治与伦理的生态化转型

    环境法治与伦理的生态化转型

    《环境法治与伦理的生态化转型》将理论性、可读性、实践性结合起来,对生态文明时代的环境法治与伦理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环境法治与伦理的生态化转型》对环境法治的理论基础、运行机制以及伦理支撑的专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拓宽环境法学研究视野和更新环境伦理认识的学术意义,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法学与环境伦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学用书,也可供环境管理学、环境社会学及相关专业研究者和社会读者参考使用。
  • 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研究本土媒介的产业化,推介国际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先进理念,见证中国传媒经济学科建设的历程。本土化:走符合中国传媒学术与传媒实践要求的本土化道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国际化:在广阔的国际视野中,确立自己的历史与时代方位,关注国际潮流,关注世界大事。人文化:将文、史、哲、经、法、教等多学科的理论成果进行充分的吸纳,以此丰富和深化传媒学术的内蕴。专业化: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表达方式上,不断在专业领域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 公共人的衰落

    公共人的衰落

    作为汉娜·阿伦特的学生和于尔根·哈贝马斯的好友,理查德·桑内特和他们两个人鼎足而立,分别代表了西方公共生活理论的三种各不相同的学派。《公共人的衰落》正是桑内特研究公共生活的扛鼎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公共人的衰落》具体展示了现代社会特有的公共生活现状,从城市人口、建筑交通、户外空间、环境失衡等方面揭示出人们的紧张和焦虑,由此证明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自我迷恋是公共生活衰落的结果,而公共生活的衰落,则是入侵公共领域的人格引起的。全书通篇对此观点作了细致精辟的分析和论述。作者追述了18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发展的历史,对宫廷、布尔乔亚阶级、市民阶层的社会存在和交往进行了广泛的涉猎:从文学、宗教、艺术到戏剧、音乐,再到服饰、话语、视觉、人格、角色。其中不乏对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狄德罗、卢梭等人的分析。最后还指出了人们应当积极参与公共活动,在社会中主动积极地追求自身的利益。对于正处在转型期间的中国来说,这本经典的社会著作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中国社会——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界限模糊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借鉴的价值。
热门推荐
  • 佛说转法轮经

    佛说转法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宋元卷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宋元卷

    论述传统伦理思想的定型对道德生活的影响;存天理灭人欲的禁欲主义道德在道德生活中的表现;元朝种族歧视政策、民族矛盾对道德生活的影响;蒙古族的道德生活对中原地区的影响,中原地区的道德生活对蒙古族道德生活的影响,揭示这一历史时期道德生活的发展状态及其特点。
  • 战神无双

    战神无双

    一代星主在即将功成霸业之际陨落。百年后,地球已经没落的姓氏因为他的出现而华丽的转变。这来之不易的一世,他不想留下任何遗憾。(简介无力,前期略微沉闷,请试读30章。)
  • 绘芳录

    绘芳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白人间

    白人间

    生旦净末丑浓妆已上灯光尽启亮粉墨登场一世好容貌唱断愁肠抖前世红尘入戏太深望今生续情奈何情浅戏台众生样至悲至喜这个尘世包裹着太多的悲与喜、爱与恨、悲与喜……我将他们一一经历。我是这些戏码里表演得最淋漓尽致的戏子,因为我爱的、我恨的人都在戏里,我们一起演绎这部绝情的“人间喜剧”。我说,活着就是喜剧,尽管过程惨绝人寰。我说,时间打磨掉一切的妆容,我还是最原本的我。我说,我的故事不长不短,刚好够讲一辈子,在这姑且晃亮的人间。
  • 是谁在等谁

    是谁在等谁

    她认为爱情不是一个人的全部,但是却必定会有一个让你心甘情愿为他付出的人。。。。不敢爱,只是因为怕受伤害,拼命的伪装,却伤害了最爱自己的人。只有在回忆时慢慢积累他对你的好,才发现原来自己陷得多深、、、、、、、、、、
  • 萧红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萧红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天生凑对

    天生凑对

    苏暖暖的人生愿望:第一:当夏牧言的老婆第二:当夏牧言孩子他妈第三:当夏牧言孙子他奶奶为了梦想成真,苏暖暖为之抗战二十年。谁曾想,一次抱错的大腿竟让她与男神永别了。传说计算机系不是都是技术宅吗?为什么偏偏让她遇上个难缠的大神顾天辰?她忍气吞声,他步步紧逼;她张牙舞爪,他若无其事……正在她无路可退准备拼个你死我活的时候,他却对着她理所当然道:“技术男与工科女不是天生一对吗?”苏暖暖炸毛:“技术宅怎么可能会有爱情?我们俩最多算是天生凑对!”咦?这句话是不是哪里意思不对了……
  • Children of the Whirlwind

    Children of the Whirlwi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地的阶梯

    大地的阶梯

    一位法国汉学家认为,在阿来作品中,《大地的阶梯》的文学价值其实超过了他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尘埃落定》。《大地的阶梯》是著名作家阿来在游走西藏的旅途中写的所看、所想、所感、所闻。文章构思独特,笔风流畅,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藏的地理人文、过去与现在。于是全文既有散文的随意与洒脱,又有着小说的生动与感人。在他的笔下,藏族文化不再只是一个神秘、遥远、浪漫的代名词,而是一个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存在。阿来以纯美的语言、超拔的意象表现了追风流云而又辽阔寂静的高原生活。他把从成都平原开始一级级走向青藏高原顶端的一列列山脉看成大地的阶梯,文字与景色一样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