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1300000005

第5章 乡下的继母

文/海达

母亲去世后,父亲在老家认识了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女人,并要和她结婚。父亲征求我和两个弟弟的意见。我的态度是比较中立的,毕竟母亲去世才两年,一下子让我们去接受另一个女人,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但父亲年老体弱也确实需要人照顾,既然父亲认为合适,我们做晚辈的也不好说什么。后来,父亲终于娶了她做我们的继母。他们老夫老妻平静地过了几年后,父亲也因病去世了,老家就剩下继母一个人了。继母早年失夫,原来有个儿子,但儿子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因为车祸也早逝了。父亲的去世,使得继母变得无依无靠。

继母住在乡下的老家,过着孤单的日子。她深知没有养育过我们,不可能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可继母很想亲近我们,所以主动提出到我家来帮忙做点儿杂活,我妻子委婉地拒绝了她。她又提出到两个弟弟家里去帮助照顾他们的小孩,两个弟弟也没有答应。据说继母对这次冷遇很伤心,曾掉了不少眼泪,对邻居说她并没有想给我们添任何麻烦的意思,也决不会在我们这里养老,她只是想,父亲不在了,要为我们兄弟仨尽点儿慈母的心意而已。

尽管继母遭到我们兄弟仨的冷遇,可她并不计较,还不时在我们兄弟间走动,每次来都要带一些农村的新鲜猪肉和蔬菜,分别送到我们兄弟仨的家里。我们毕竟是知识分子,虽然对她没什么感情,表面上还是笑脸相迎,家里有一些顾不上吃的快要过期的“豆浆精”、“龟苓膏”之类的也就让继母带回去,彼此之间客客气气的也算过得去。所以继母每次都是高高兴兴地来,又高高兴兴地离去。

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母子生活就这样过了好几年。继母变得越来越老,身体也明显越来越差。

年老的继母得哮喘病的消息,还是别人打电话告诉我们的。我问妻子是否回去看看她老人家?妻子说:“算了吧,那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乡下那么远,又要爬坡走路,我不想去。要去,你自己去吧!”我们回老家看继母的事情就这样搁置了。

不久前,继母打来电话,她没说自己得病的事情,只说自己老了,可能活不久了,很想看看我们兄弟仨,并说有东西要交给我们。说到最后,她哭得说不下去了,我连忙安慰她说:“我们现在工作都很忙,等忙完了这阵子,我们兄弟仨一定会回去看望您老人家的。”

一句不经意的承诺,让继母满心欢喜,也期待了很久。可由于杂事太多和血缘的障碍,我们三兄弟最终都没有回去,只是托人带回去一些钱。继母拿着钱十分失望:“钱,我不缺钱啊!”她伤心地流泪,病倒在床上,连话也不想和别人讲。

我们家住在9楼。当初买房的时候,就是因为担心继母会来,所以选择了最高的没有电梯上下的9楼。然而,继母却从来没有提出到我们这里居住。多年来,她每次从乡下来,都是一步一步爬到9楼,气喘吁吁地看看我们后,又静悄悄地回去。如今,我们每天上下班、上街回家爬9楼,都累得气喘吁吁的,毕竟岁数不饶人,我们也有年老的时候啊!

那天下午,我刚回到家不久,就听见门外有很大的响动。我打开房门一看,只见一个人从我家门口的那级台阶滚到了下面的平台上。我仔细一看,一个老人躺在地上,花白的头发披散在额前,背上还背着一个竹背篓,竹背篓里的东西撒了一地,有蔬菜,有粮食,还有一包草药。天啊,那是继母!

我把继母送到医院时,她已经不行了。

在清理继母的遗物时,我们发现了一个信封里装着的一张10万元存单和一封信,信上说:“这是我儿子的抚恤保险金,我走了,你们兄弟仨就拿去供孩子上大学吧!这也算是我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了。”我捧着存单和信,只觉得眼前一片模糊……继母啊,你的死与我们的薄情寡义有关。为此,我们终身都将要背负着沉重的道德十字架,我们的心灵永远不会得到安宁!继母一直在对我们默默地付出着她的爱,并没有企盼得到我们的任何回报,继母的爱与生母的爱一样无私!继母啊,您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吗?

由于血缘关系继母与三兄弟的关系总有些隔阂,使他们在一堵墙间相处。在父亲去世的几年来,继母从来没有向三个兄弟索取过养老之类的东西,她只奢望也能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继母最终离开了人世,但她完成了做母亲的最后的责任。她把10万元钱的存款留给了三兄弟,而这10万元钱是她亲生儿子的抚恤保险金。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其实并没有想获得什么回报,她也想象千千万万个母亲那样,尽到一位做母亲的责任。

同类推荐
  •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本书将至少涉及两代知识分子,我想尽力全景式地写出这台大戏来,通过序曲至尾声,我们将会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生离死别、升降沉浮,不过是命运经盘上的一次次轮回。这里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好人和坏人,也没有真正的侥幸者和发迹者,有的只是一片历经烟熏火燎、遍布断壁残垣的废墟,以及在这废墟里被理性的血泪渐渐浇灌出的人格的新芽……
  • 我不知道风向哪一个方向吹

    我不知道风向哪一个方向吹

    爱情是残酷的,也是美好的,翻开本书,你将在爱情世界中永不孤独。一部全方位讲述“懵懂初恋”、“疯狂热恋”、“爱情消退”、“分手疗伤”的爱情圣经散文集。
  • 余秋雨的历史散文

    余秋雨的历史散文

    本书为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的历史散文专集。在作者对历史的追溯中体现出心灵的震颤、思考的重量。余秋雨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他的历史散文更是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文化意识的河流,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意义上的文化价值。
  • 英语乐园精品系列:格言篇

    英语乐园精品系列:格言篇

    本书是美国作家、科学家和政治活动家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编著的一部优秀格言集。
  • 沙的建筑者:文集

    沙的建筑者:文集

    陈寅恪、钱锺书之后的第三代兼通中西之大家,译介《尤利西斯》第一人。《沙的建筑者》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吴兴华文集,收录了吴兴华自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创作的散文、书评与论文共二十五篇。1940—1941年,吴兴华向上海《西洋文学》供稿,前卫地介绍并节译了当时刚刚出版的乔伊斯《菲尼根的醒来》。后又在《新诗》杂志、燕京大学《文学年报》等陆续发表中西诗论和文学评论文章,从中可管窥他在中国古代典籍上深厚的学问功底,也可见他自如进出古今中西诗歌渊薮的文学眼界和鉴赏力。
热门推荐
  • 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

    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江湖为啥到处都有你

    我的江湖为啥到处都有你

    天下太平,百姓和乐,王朝繁荣。天下出现了门派,门派造就了江湖,江湖制造了魔人,邪教,邪教又……打住,这些都不是重点,听说皇家那两个熊孩子又跑去闹街了?还被一个箭宗女子追了三条街?听说战将军要回京,那个少丞要返京了,京城五大美男会面终于要举行了!听说魔人和邪教又不老实了,王族中竟然有他们的卧底?少年们会怎样应对?来看看这些少年们的逗比故事吧!
  • 逆天邪弑

    逆天邪弑

    王者世界,变化莫测,天才初现,风云突变。异界少年,一跃成为天下霸主。
  • 时光匆匆我路过你的风风雨雨

    时光匆匆我路过你的风风雨雨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世界。我从你的世界路过,见证你的风风雨雨。
  • 续补明纪编年

    续补明纪编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红嫁衣

    红嫁衣

    你见过鬼脸新娘吗?在四下无人的深夜,一个穿着红嫁衣、用头发遮着脸的女人,在她生前住过的宅子里神出鬼没,她走路轻飘飘的,进门都不用开门,一隐身,就进去了……才华横溢的晚报编辑乐小菲在奶奶讲叙的鬼故事里得到灵感,创作起了名为《鬼脸新娘》的长篇小说。小说在报上连载后,受到众多读者的热捧。只是,乐小菲从此也陷在自己创作的爱情小说里,不可自拔。鬼魅一样的奶奶,深夜的磨刀声,让她爱不释手又诡异莫测的红嫁衣……她惶惶不可终日,当爱情再度被蒙上背叛的阴云,一个神秘的鬼脸新娘也出现在乐小菲身边,控制着她步入万劫不复之地。究竟发生在乐小菲身上的这一切,是源于乐小菲从古董店所购买的那件不吉祥的死人穿过的红嫁衣,还是仅仅是一个传说?
  • 风吹过这世间

    风吹过这世间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不想在千山万水中错过你’本文主要写些小故事
  • 比零界更远的地方

    比零界更远的地方

    主城城墙为何出现大洞?皇宫宝库为何频繁失窃?公会驻地为何出现惊悚巨坑?数百野怪为何半夜惨叫……这一切的背后,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那一天,人们终于想起了被大魔王支配的恐惧……
  • How the Poor Can Save Capitalism

    How the Poor Can Save Capitalism

    John Hope Bryant, successful self-made businessman and founder of the nonprofit Operation Hope, says business and political leaders are ignoring the one force that could truly re-energize the stalled American economy: the po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