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6000000003

第3章 词语的选用与锤炼(1)

词语的选用

修辞,是研究语言表达效果的。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我们说话,写文章,都是由一系列词语组合成一个个句子,从而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别人。因此,词语的选用与锤炼就显得首当其冲。选择得是否恰当,运用得是否贴切,直接关系到思想感情能否有效地表达。可见,词语的选用与锤炼,乃是说话和写作的基础。

词语的选用是语言的加工活动。是以切合题旨情境(即语境)为原则,受题旨情境制约的。汉语的词汇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是具有极大表现力的。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可供选择使用的词语很多,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有一个是最准确最恰当的。因此,只能选用最为贴切的这一个。也就是说,选用词语除了要切合其语境外,还应努力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是准确性,即在表情达意方面要做到准确无误,恰到好处。

其二,是简洁性,即用词要简洁有力。其三,是鲜明性,即用词要态度明朗。其四,是规范性,即用词要普遍适用,广为接受,合于规范。

要做到准确地选用词语,首先要注意坚持不懈地积累词汇,要学习人民群众的词汇,要继承古汉语中有生气的词语。其次,在阅读报刊文章或文学作品时,要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其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对那些含义相近盼词进行比较和分析,深入地准确地理解其词义。只有这样,在写作的时候,你才能够得心应手地挑选最精确、最贴切的词语表达思想感情。

这就是“质文统一”的修辞。这同先秦儒家思想中的“民无信不立”、“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情欲信,辞欲巧”是完全一致的。虚假的谎言即使说得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被揭穿之后其修辞就是负效应,正所谓“巧言令色,鲜矣仁”。

掌握词汇,最重要的一点是理解词的含义。汉语的词汇非常丰富,有一些词,词义虽然相近,但有明显的不同或细微的差别,使用时,就要注意分析、比较,恰当地选用。比如“局势”和“局面”二词,是近义词,就其感情色彩论,属于中性,无褒贬之分。但放在下面两句中,情况就明显不同了:

1.那时局势很复杂。

2.我们要创造新局面。

例1中“局势”后面有“复杂”,例2中“局面”前面有“创造”、“新”。这样,因为它们各自有不同的语境,从而,其褒贬的含义就显现了。

其实,在词语的选用方面,鲁迅、茅盾、叶圣陶、老舍、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都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范例,他们在语言运用方面,都是非常注意词义的细微差别,从而仔细斟酌,不烦修改。请看下面例举:

例1: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

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灯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这是鲁迅小说《药》中的一段。这段话里,“抢”、“扯”、“塞”、“抓”几个词,选用得尤其好。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刽子手康大叔那种如狼似虎,凶狠、横暴、贪婪的性格和神态。若把

“抢”换成“拿”或“取”,“扯”换成“撕”,“塞”换成“交”或“递”,“抓”换成“拿”,那么,刽子手康大叔的性格,就不但不会得到准确、鲜明的体现,甚至于适得其反,成为败笔。可见,准确地选用词语,对于刻划人物形象有很大的作用。

例2: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这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一段。如果把其中的“阴晦”换“阴了”,“苍黄”换为“昏暗”,“横着”换作“摆着”,“悲凉”换为“凄凉”,就会大为逊色,使原作所创造的气氛及心情受到损害。

例3: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这是鲁迅散文《藤野先生》中的一句。其中若把“鼓励”换成“奖励”就不妥。因为“奖励”是着重在物质方面,而且是在做出成绩之后所得的酬赏;“鼓励”是着重在精神方面,也不一定要在做出成绩之后。况且,文章这样写,不仅符合实际情况,同时也显示出了鲁迅先生伟大的谦虚精神。

例4:

另一位先生听得厌烦,把嘴里的香烟屁股扔到街心,睁大了眼睛说……

这是叶圣陶先生《多收了三五斗》中的一句话。其中“扔”字原文是一个“掷’,字。叶老之所以将它改为一个“扔”字,是因为二者虽然都是指把东西抛掉,但“掷”的动作是适用于较大的物体,而“扔”字是适用于细小物体,所以,对香烟屁股来说,“扔”字更为确当。

例5:

今天我要说的是,从当代中国文艺功能和文艺实践活动的层面上,追求真善美。我们讲“真”,就间要反映真实,表现真情,追求真理;就是要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认识世界发展的规律。真理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这是温家宝总理同文学艺术家谈心(《人民日报》2006-11-29第02版)时讲的一段话,其中“反映真实,表现真情,追求真理”,按其内容表达需要,准确选择动词,合理动宾搭配,强调了当代中国文艺功能和文艺家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目标。

例6:

我独不了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

这是引自鲁迅先生《这个与那个》中的一段话,文中使用了“心

平气和”、“疾首蹙额”、“委曲求全”、“求全责备”几个成语,虽着墨不多,却把旧中国保守势力那种维护旧制度,压制新生事物,反对革新进步的阴暗心理和反动立场描述得格外鲜明生动,显示了很强的表现力。

例7:

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这是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中一句话。其中“进步”一词原来是

褒义词,这里用作了贬义,是褒词贬用,从而使语句产生了辛辣的讽刺力。

例8:

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

这是邓小平同志《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一句话。其中“顽固”一词原本是贬义词,这里却用作了褒义,是贬词褒用,从而把中国人民建设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坚定信念表达得更加突出有力。

例9: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用这手走来的。

这是鲁迅先生小说《孔乙己》中描述孔乙已的一句话。其中“走”字,本来是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的,但是在“原来他用这手走来的”一句中用了它,这就无形中为主人公增添了异常悲凉的意味。因为,对于一般人来说,用脚才是“走”,而孔乙己却是用“手”,显然,此时此刻的孔乙己,已是被折磨到了非人的地步!

例10:

宝儿坐在身边吃茴香豆,瞪着一双小黑眼睛想了一刻,便说:“妈!爹卖馄饨,我长大了也卖馄饨……”

(鲁迅《明天》)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

(鲁迅《故乡》)

“妈”与“母亲”本是同义词。两句中之所以不同使用,是因为不同语境中描述的对象有别。前者是描述单四嫂子回想宝儿生前讲给她听的一段话,直接记述孩子讲的口气,因此称呼

语用“妈”。而后者间接叙述成年人“我”的阅历,故这里用“母亲”。在表达效果上,前者显得亲切活泼,后者显得庄重。

以上所举诸例,无论是从语义,还是从词的感情色彩方

面,均表现出选用词语的重要与必要。它直接关系到思想的表达,感情的抒发,人物的塑造,以及事物的说明等能否真正做到准确、形象、生动。

词语的锤炼

明白了词语的选用,这里再说说词语的锤炼。所谓“词语的选用”,是指同一意义范畴内的词语选择。而“词语的锤炼”,则是指不属于同一意义范畴内的词语的选择。它超越了一般所说的词语选用的范围,是要经过反复推敲琢磨,经过千锤百炼来实现其词语的艺术化境界。所以叫做词语的锤炼。也有人把这种推敲琢磨用字,称这为炼字。例如: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词中的几句。其中写鹰不用“飞”,也不用“翱翔”,而是用了一个“击”字,因为雄鹰展翅有力搏击空气,而用上一个“击”字才能真正写出雄鹰的矫健有力;写鱼,也是不用“游”,而用了一个“翔”字。说明鱼在水中如同鸟飞一样,其游动的神态是既轻快又自如。尽管这些词语的含义十分丰富,很能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但是,其“击”与“飞”,“翔”与“游”绝非同义,不属于同一意义范畴的,故称之为锤炼。不过,要真正做到“锤炼”,使之达到词语的艺术化境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词语的锤炼离不开思想的锤炼。词语用得好,主要

取决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提高,取决于作者思想的不断深化。只有这样,才能使词语的锤炼或称锤炼的词语,能够发人深思,或寓意深长,有弦外之音。那么,具体说来,到底如何锤炼词语,下面不妨举几种例句来谈谈。

例l: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这是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中诗句。长江大桥本是静态事物,用“飞架”这一表动态的词语描写,就不仅写出了长江大桥凌空而起横跨大江南北的雄姿,同时也写出了建造长江大桥工程进度的神速。

例2: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这是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中诗句。坐落在大江南北两岸的龟山、蛇山,也本是静态事物,可是作者仅用了一个表动态的“锁”字一描写,便变静为动地写出了龟、蛇二山夹峙大江的形势。

以上两例,说明用表动态的词语来陈述静态的事物,不失

为锤炼词语的一种手段或方法。

例3: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是毛泽东同志《沁园春·长沙》中诗句。其中一个“染”字用

得极好。好在它把远处那层层山峦经霜后一片火红的层层枫林,写得好比一幅涂染的美丽的图画。显然,诗人是暗中使用了比喻。

例4: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这个句子引自鲁迅先生小说《故乡》。作者巧妙地用“飞出了”

三字,活画出了八岁的宏儿跑出来的那种轻快、敏捷、活泼的神态。显然,作者是暗中把宏儿比作了鸟儿。

这3、4两例,说明暗中使用比喻,也可算作是锤炼词语的

一种手段或方法。

例5: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啊!闰土哥,——你来了?……”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这也是录自鲁迅先生小说《故乡》中的一段。其中“分明的叫道”,写出了小说中“我”的感受。幼年的好友,分隔二十多年后竟然用“老爷”来称呼他,这是大本出乎意外,使“我”十分震惊。所以小说接着写道:“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显然,这“分明”二字,十分传神地道出了“我”的感觉和心情。

例6:

上自王后,下至弄臣,也都恍然大悟,仓皇散开,急得手足无措,各自转了四五个圈子。

这是鲁迅先生小说《铸剑》中的一段描述。其中“仓皇”一词,原作是“即刻”,而“仓皇”是定稿时的修改。因为“即刻”仅表示时间概念,而“仓皇”则还包含有匆忙和面带慌张的意思。这个改动,就带着作者对作品中人物的感受与感情。因为“仓皇”一词,刻划出了从王后到弄臣张皇失措的神态,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含义丰富。

这5、6两例,则说明写作时努力让使用的词语带有对作

品中人物的感受和感情,也是极有效的锤炼词语的手段或方法。除上述诸点外,词语的锤炼还应力求字音组合的和谐优美,使词语的声音谐调,读来自然顺口。请看示例:

例7:

关雎国风·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这首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增强了句子声调的和谐悦耳。

例8:

寸寸微风,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的,酸酸楚楚,只似今宵。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脚,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共)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死死(身身世世),暮暮(夜夜)朝朝?

同类推荐
  • 外国语言文化研究(第1辑)

    外国语言文化研究(第1辑)

    影视翻译语境论——对译制问题的语言学思考、从单性到双性:格·斯泰因的《埃达》解读、国内ESP教学与研究综述、浅析话语实践分析教学法、略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缘起及其三大主要流派、英语语言文化教育对二语教学的作用、英汉翻译中对含义的处理、论“情境演播”的语用意义——对促进快速掌握英语语言能力训练法的语用学理论点分析……
  • 时政谈屑

    时政谈屑

    争取和平环境、集中精力搞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存在的基础、理论界要为宁夏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市场体系 、关于新时期干部理论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等内容组成。
  • 国家传播战略

    国家传播战略

    《国家传播战略》在梳理国际传播和国家战略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国家传播战略概念,并从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角度展开思路,探讨传播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传播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具体问题。为阐释国家传播战略演变的历史逻辑,《国家传播战略》还对大众媒体发展不同时代的国家传播战略模式作出整理;而作为把握全球传播竞争的横向视野,本书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和意识形态性质国家的宏观特征对国家传播战略进行比较研究,进丽阐明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新格局这一命题。
  •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的教材。编者立足于传播全球化的背景,探讨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中国传媒贯彻“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实践中的应用。本书介绍了整合营销传播基本理论,分析了国际传媒品牌内涵与构成要素、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必要性及整合营销传播主客体构成,并从战略、策略、手段、保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国际新闻或国际传播专业教材,也可以为国际传播工作者提供参考,还可以为国内传媒的营销实践提供借鉴。
  • 梦在数学里

    梦在数学里

    本书收录了多篇关于数学课教学研究的文章,分为五辑,内容包括:课标解读、有效教学、教学探索、教学设计、高考频道
热门推荐
  • 寒门宠后

    寒门宠后

    深宫似海,女人如花,摇曳生姿地绽放在寂寞的深宫;尔虞我诈,刀光剑影,都敌不过你倾城一笑的风华!——这脸皮堪比城墙的贱人居然是传说中英明神武的皇上,老天啊,还能不能让人愉快地玩耍了?——这小娘子真是美呆了,美绝了,反正救命之恩,朕无以为报,要不,以身相许?——皇上,臣妾还小,十三虚岁,葵水都没来,您将近而立,三公主都跟臣妾一样大,您真的下得了这个嘴?——啊哈哈,爱妃真是太美了,太坏了,太招人稀罕了,就算装了一肚子坏水阴了这个整那个,朕还是好喜欢好喜欢啊,怎么办?秦瑄:昭昭,我怎么觉得你对朕一直不冷不热的呢?你不爱朕了?容昭:恭喜陛下,您终于认清现实了!秦瑄:容昭你个白眼狼,枉我对你这么好,世上还有比朕更出色的男人吗?你不喜欢朕,还能喜欢谁?容昭:麻烦陛下让一下,臣妾想去吐一吐。秦瑄:啊,怎么了,昭昭,你又有啦?容昭:不是,臣妾是被恶心的。秦瑄:……容昭:陛下,别这么看臣妾行么?请您正视您那高大上的八尺男儿身,您还记得您不是深宫怨妇吗?秦瑄:昭昭你个白眼狼!容昭:乖!——看寒门嫡女从小主登上后宫巅峰的传奇!
  • 灯影戏

    灯影戏

    我答应你的事一定会做到,等我来接你!年少时的承诺让埙桓等了五年,以为再次重逢可以不再分离却造化弄人。他是一位明朝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木匠皇帝,内有伐异党同,外有后金的虎视眈眈。朱由校是否就如表面上的昏庸无能?她是朱由校的妃子,史书上对她只有寥寥数笔。他与她的重逢与结局能否如初见时单纯而美好?撇开历史上的成见,讲述不一样的明朝天启年间。
  • 超脱于诸天

    超脱于诸天

    失意少年古恒偶得永恒道盘穿越到元界下界玄武界,行走混沌诸天,国武世界里追寻极限,巩固道基...在魔改三国世界里屠天建神国,成就仙神....穿梭于诸天万界,成道永恒,超脱而去。(可能世界:国武世界,高武三国,修真世界,万古神帝,红尘九世,大主宰,完美,遮天,......(魔改版!)。)
  • 喜欢颜色女人不会老(女性生活百宝箱)

    喜欢颜色女人不会老(女性生活百宝箱)

    从天真可爱的学生妹向干练得体的职场丽人转型,是每个职场新人的必修课。在告别学生时代开始一段崭新的职场生涯的时候,你想好以怎样的妆容来面对你的老板、同事和客户了吗?恰到好处的妆容,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而且能够帮助自己得到“专业”“干练”的认可。
  • 无限之次元幻想

    无限之次元幻想

    无限的世界,平衡世界的救世者,和破坏世界的灭世者,周而复始的在各个次元世界循环着他们的因果,林潇,在被敌人击杀之后,因为神秘的碎片的力量将他复活,再一次开启了他的新的旅途。
  • 二十年前的一宗强奸案

    二十年前的一宗强奸案

    排级护士李莉太漂亮了,她的光芒遮蔽了医生刘东爱慕的视线。如果不是二十年前的那宗强奸案,李莉也许永远也不会属于他。可是,当李莉终于成为刘东的新娘,他的内心真会如表面一样笑得灿烂吗?这段看似平静的婚姻,其实埋伏着汹涌的波涛。
  • 保持平常心大全集(超值金版)

    保持平常心大全集(超值金版)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有的人常常在成功的掌声中变得目空一切、得意忘形,有的人则在失败的打击中变得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有的人在荣誉的光环下变得患得患失、畏首畏尾,有的人因为一时的屈辱把自己整个人生涂得一片漆黑……尽管各不相同,但是都因为缺少了一颗平常心,他们在贫富得失、福祸悲喜面前,既拿不起,也放不下;既输不起,也赢不起。心境失去平静,生活失去平和,整个人生品尝着绵绵无尽的焦虑与惶恐、无奈与苦涩、疲惫与怨怒、失落与惆怅,总是都郁寡欢,终生不得志,总是患得患失,惶恐不安。
  • 大家小书:《金瓶梅》十二讲

    大家小书:《金瓶梅》十二讲

    成书于明代的《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社会世情小说。它以史书为依托,借小说《水浒传》中描写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故事,把故事引申开来,写的完全是市井平民生活,通过写西门庆的一个家庭来反映社会的黑暗腐败,开创了我国小说史上的先例。本书从美学角度剖析金瓶梅,从破题入手,将一位位书中人物的性情、命运发展详细解说。引领读者认识一个更真实的《金瓶梅》。
  • 泯艮

    泯艮

    天界武神奉命下凡拯救苦难百姓,在此过程中与凡间女子韩依人相爱,生下一女昭玟,武神从此与天界为敌,为保护人间,散尽内力形成一道结界艮。艮将世界分成了两半,一半拥有春夏,一半拥有秋冬。昭玟长大后,被迫寻找泯来打破结界,途中竟遇见儿时被父亲救过的孩子秦雨亘,在另一半世界遇见了豪放不羁的唐无魄,几人便一起踏上了寻找泯之路。
  • 美人绝殇

    美人绝殇

    这是他们的故事,两个人的故事,一个他,一个她,还有这锦绣山河,寂梦空城,新人旧梦,梧桐清秋。无数次的辗转反侧,缠绵相思。他们相爱却不能相守,求而不得,但,不曾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