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9700000007

第7章 游学英伦:为伊消得人憔悴(2)

“除此之外,顶多再讲到历代的城址各有什么改变,最古的北京城到底在什么地方,现在的北京城是什么时候开始建造的,到如今又曾经过什么改变。”侯仁之认为这种思路最大的问题是,了解这些知识对我们了解北京这个大都市的发展有什么帮助?

而在历史地理学的视野中,侯仁之认为了解北京这个大都市的发展,则必须追问几个问题:

北京最初的聚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为什么在这块地方出现?

这块聚落的性质是什么?什么时候才开始获得了它在政治上的重要性?

它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又如何逐步得到发展,以致成为全国的行政中心?

它在成为全国的行政中心之后,它的政治首都的机能又如何得到发展?

这些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却是没有一个能被传统的以行政区划演变为主的“沿革地理”的研究所能回答的。

仍以北京为例,今日之北京,已经和3000年前的原始聚落时期有天壤之别,但3000年前的原始聚落为何会在此植根萌芽?而3000年间,沧海桑田,白云苍狗,如何知晓3000年前的情形?

“研究今天的地理,主要考直接观察,但研究3000年前的地理,就无法直接观察,需要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不仅受到地理学的训练,还要受到历史学的训练,他的工作是属于地理范畴,但是他的主要资料却是从历史上得来的。他工作的目标,不外借助地图和文字把3000年前的地理情况重新构造起来,使今日的地理情况还它原来的面目。”把这种地理上的“复原”工作,在地理学的研究中已经独树一帜,侯仁之把这称之为过去时代的地理研究,或简称为“历史地理”的研究。

(3) 为“历史地理”正名

鉴于“沿革地理”和“历史地理”很容易被混淆,概念混用,甚至让人误以为二者本为一体。侯仁之决定为“历史地理”正名。

正名先从教育开始。他建议大学历史系中所列为选修课的“中国沿革地理”,改为“中国历史地理”。“其内容不以历代疆域的消长与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为主,而以不同时代地理环境的变迁为主,这样应该从史前时期开始,举凡每一时期中自然和人文地理上的重要变迁,如气候的差异、河流的迁移、海岸的伸缩、自然界动植物的生灭移徙以及地方的开发、港口的分布、交通的状况、都市的兴衰等等,凡是可能的都在讨论范围之内。”

同时,由于条件所限,当时开一门“中国历史地理”并非易事,侯仁之开始为此努力准备,开始了一些有关历史地理的研究和探讨,这些工作已经超出了以前的“沿革地理”的范畴,为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开拓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例如他关于“历史自然地理”的研究。历史时期海河三角洲的成长究竟有多快速度,是海河河口治导中需要参考的重要问题,渤海湾西部海岸线的变迁因直接有关华北平原生成的探讨,具有学术意义。侯仁之根据可靠文献撰写了《历史时期渤海湾西部海岸线的变迁》一文,推翻了此前最为流行的错误判断,得出可靠结论:“今日之海河,至晚在三国时代已经见于文字记载,现在天津所在的地方,可以认为大约是两千年前海河开始形成的三角洲,天津以南4米等高线的地方,大约和两千五百年前的海岸线约略相当。至于天津以北,根据近年来发掘的考古资料,战国时代的海岸线应靠近现在宁河镇、南郊一带。到了九百多年前(北宋初),天津以下海河入海之处,约在今军粮城附近,自此以南的海岸线,也可大致推求。”

再如他关于“历史经济地理”的研究。侯仁之的研究中,有一大块是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来研究北京原始部落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若干地理问题,他发表了《北京海淀附近的地形、水道和部落》、《北京都市发展过程中的水源问题》。前者阐述了该地区地理特点的形成,聚落以及园林的分布规律,后者则是针对北京的水源问题,从都市发展过程中,总结了过去开辟水源的经验及其规律,提出今后“北京湾”周边水源综合开发的重要意义。

十多年的集聚之后,1991年侯仁之在《再论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中明确提出申请,在北大扩建原有的“历史地理研究室”为“历史地理研究所”。

针对他的建议,1992年5月8日,北京大学决定在城市与资源学系“历史地理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便于吸收相关学科科研人员参加工作。

(4) 如何研究“历史地理学”

作为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方法论”,侯仁之对此非常注重。

他认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要凭借历史资料,但仅仅这样远远不够。“就整个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工作来看,可以有一部分人集中力量于文献资料的室内分析,但总的来说,野外考察是无论如何也不可或缺的。”

他自己的理解是,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虽然是历史时期的地理,但其若干特点以及变化的诸因素,仍然保留到今天。不注意这些,而一意从文献资料中去探讨过去的情况,是很难求其近的。反之,如果详细加以参考,既能比较真实地复原过去,又能揭示当前地理特点的形成与发展。所以,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中,野外考察仍然十分必要。

当然,历史的文献资料虽然重要,但涉及的范围和数量究竟有限,单凭这些不完全的文字记载,企图复原过去的地理面貌,显然是不够的。

实际的情况是,若干历史地理问题,尽管不见于文字记载,但在实地考察中仍然会被发现,并能求得解决。

因此,侯仁之一直强调,历史地理工作者,应该保持一定的时间,走出书房,在实地的考察中,去开阔自己的科学视野,并运用现代地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实际上,对于侯仁之本人来说,一直是“文献研究”和“野外考察”两条腿走路,知行合一,言传身教。

2.环境变迁:走出小书房,跳出故书堆

(1) “榆林三迁”的辨伪故事

在中国历史上,“榆林三迁”的传说,流传甚广。即便是西方文献,也多有记载。

所谓“榆林三迁”,多指内蒙高原上的大沙漠不断南移,已经迫使榆林城三次向南迁移,以逃避流沙的威胁。

具体地说,就是榆林的流沙都是从西北大漠吹过来的,强烈的西北风和北风吹动流沙滚滚而来,直逼榆林城下。

但侯仁之对此持怀疑态度,来到榆林城。他想知道:为什么在榆林城未建立之前,这里不曾有流沙袭击呢?

随后的考察得出的结论,让他大吃一惊,之前的传说竟然是不靠谱的。

明代初期,榆林不过是个小村子,后来明政府在此修建长城,榆林村因靠近长城,临近榆溪河边,沿河谷是一条南北通道,所以逐步发展成一个军事重镇。明政府沿长城设置了“九边总督”,榆林为其中之一。

由村庄演变为城堡后,榆林曾于1472年、1482年两次向北扩建,1492年、1515年两次向南拓展,1567年又加筑了南面的外罗城。

但,《榆林府志》中只有1472年、1492年、1515年三次拓建,叫做“三拓榆城”。

侯仁之怀疑是后世把“三拓榆城”误叫做“榆林三迁”。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尤其是榆林的风沙危害无法解释。这些沙子从何而来呢?是大漠南移的风沙吗?

侯仁之发现,出榆林城北行不远,有一处地方,遍布汉代瓦片,附近有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还发现有汉墓,墓门石刻非常精细,刻有农业生产的内容。

从当地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到汉代的遗址所反映的情况看,那一带早就有农业发展,可是现在却到处都是积沙。

据侯仁之对当地民众的走访,发现这属于“就地起沙”,也就是说,原先不是沙漠的地方,由于不合理的开垦,破坏了原先的植被,因而沙漠化就地而起。

当时在长城的驻兵,实行就地屯垦的办法以解决军粮问题。大量开垦之后,又加上到处砍伐薪柴,对当地的林木破坏严重。

后来,长城防务逐渐废弃,屯军逃亡,农田荒废,强烈风蚀之下,就地起沙。所谓“就地起沙”,是当地民众的俗语,是说表层薄土之下,本来掩藏着沙子,来源于早期的湖泊沉积,叫做“暗沙”,地面的林木被砍伐后,经强烈风蚀,表层土遭到破坏,随着“暗沙”被翻上来,成为“明沙”。

后来谈起这个故事,侯仁之感叹说:“富有智慧的农民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2) 莫待“沙深三尺,马不能行”

事实上,侯仁之在对西北地区多次野外考察后,深深意识到防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以史为鉴,他指出由于对自然规律认识不足,没有充分吸取历史时期的深刻教训,人为破坏森林、草原的现象十分严重。

通过榆林从一个军事重镇演变为一个控制沙漠的前沿阵地的过程,他提出要在东西之间比万里长城还要长过一倍的地带上,营造防护林体系的计划,正式名称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营造计划,所谓“三北”指的是华北、东北和西北。

当时有人把这一防护林体系叫做“绿色长城”,侯仁之并不认可,他认为可能会引发误会,以为这也是一道像长城一样的林带,其实,这是在各个地段上要因地制宜,作出不同的规划和形式的安排。

关于历史地理学在沙漠考察中的任务是什么,一直是有争议的。

侯仁之在通过对宁夏河东沙区、内蒙古西部乌兰布和沙漠、鄂尔多斯高原南部毛乌素沙带等地进行历史地理学的考察研究后,提出历史地理学作为一个专业,参加沙漠考察不仅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

一般说来,历史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的变化,其目的在于更好地、更全面地认识今日地理的形成和特点。

“其实对于任何事物的研究,如果抛开其发展变化的具体过程不论,单从今日的现状来加以考察,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全面的认识。沙漠作为地理学研究的对象,除去它的现状之外,还必须了解它的过去。它的过去可以上溯到地质时代,那是古地理学应该研究的范畴,至于历史地理学,则是研究沙漠在人类历史时期的变化——特别是由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沙漠的变化。这一时期沙漠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沙漠现状的形成和特点。”侯仁之提出,历史地理学研究者必须勇敢地打破旧传统,坚决地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努力开展野外的考察研究工作。

为此,他分别于1961年和1965年在《光明日报》发表《沙行小记》和《沙行续记》。

在写榆林城的《塌崖畔》中,他不无惆怅地写道:“当我们满载着猎物(考古文物)缓慢走下这黄沙弥漫的山岗时,山脚下如锦似绣的小河谷里正在西斜的阳光下闪烁着一片耀眼夺目的光辉,这时我不由得暗自想道:当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开始住在这里的时候,他们举目四望,从山岗到河谷所能看到的又是怎样一幅景象呢?至少这漫山遍野的黄沙是不存在的吧?”

不再重现历史上的“沙深三尺,马不能行”,或许是侯仁之将历史地理与沙漠考察相结合的最大愿望吧。

同类推荐
  • 洛克菲勒传

    洛克菲勒传

    洛克菲勒和洛克勒菲家族,在中国读者群中似曾相识——它就是美国石油大王和华尔街金融寡头的代名词,是一个多世纪来美国一大资本垄断的王朝标志。美孚石油公司、大通曼哈顿银行、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等,都是有白皆碑的金圆帝国响当当的超级富豪,而福特、基辛格、腊斯克等一度叱吒风云的人物,又何尝不跟洛克菲勒家族有着极深的渊源和千丝万缕的联系……
  •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汇集了从明到清28位皇帝的小传,涵盖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朝廷政务、后宫生活及得位根由、身死原因,截取他们生平中最得意之事、最失意之事、最痛心之事,历数品评他们的千秋功过,层层揭开他们的身后留下的谜团,以史实为依据,兼涉轶闻、生活。因而,具有史料-陛、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明清帝王的贤愚仁暴、国运的兴衰更迭、政治的清浊荣枯、民生的安乐艰辛,都能给后世以镜鉴。今天我们品读历史,钩沉帝王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小而言之,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大而言之,个人的修养成长,家庭的维系安顿,处世的进退取予,行事的韬略谋断,也都可以从中受到启迪!
  • 读佛即是拜佛:地藏菩萨传

    读佛即是拜佛:地藏菩萨传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菩萨金乔觉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还是新罗国17岁的王子,在战场上带兵打仗,抵御倭寇。在登基成为国王之前,意外痛失好友,自此一蹶不振,整日游山玩水,不务正业。幸而在金刚山山顶遇无名老僧点化,浅尝佛门智慧,心有所悟,国王也不当了,转身出家,法名释地藏。
  • 徐树铮(北洋风云人物)

    徐树铮(北洋风云人物)

    少时读书不成,卖布蚀本,又不愿继承父业,人称“曹三傻子”。愤而从戎,结“袁”而上,方成直系首领。成为北方霸主后,曹锟广敛钱财,家资无数,权力欲极盛,总想弄个总统干干。曹锟重金“贿选”,留下千古骂名。本书正是以“贿选”为核心,记述了曹锟“贿选”前后的起起伏伏。
  • 绝世英雄:多尔衮传奇

    绝世英雄:多尔衮传奇

    拥有爱新觉罗皇室血统的睿亲王多尔衮为大清建国创下基业。他是大清朝的实际创立者,辅佐顺治皇帝福临定鼎燕京。他是一位少年英雄,立下了辉煌显赫的战功。从镶白旗旗主到皇父摄政王,在权力的风口浪尖书写着自己传奇的一生。从政七年,为大清的繁荣奠定丕基。薨逝后被顺治帝追尊为义皇帝,庙号成宗,他生前并未称帝,死后却被尊为皇帝,对他来说,可能是上天赐给他的一种奇妙的安慰。可以说没有多尔衮就没有大清朝。本书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位清初权倾一时的摄政王,了解大清创国之初的故事。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与你沉眠

    重生之与你沉眠

    一朝重生,她多了个特别的技能,在形形色色的梦中世界,他们有不同的身份,他们有更多的可能,由始至终,为一人而来。“为你妄想成瘾。”“为你偏执成狂。”————————————————————————本文包罗万象,含许多不同情景不同元素的故事(民国、现代、仙侠、西幻、悬疑、武林、后宫……),男女主换汤不换药,人设永远都在变,小虐怡情,甜虐参半,偶尔会有小剧场。PS:救赎微虐HE,1V1双C,狗血脑洞文,作者水平低、起名废、逻辑废,伪心理学,一切为剧情服务,如有内容与专业知识相悖,没错,是菜鸡作者在瞎扯淡!
  • 半城烟雨祭凉夏

    半城烟雨祭凉夏

    打死季凉夏也不敢相信她居然带了个吸血鬼回去,万恶的圣母心呐,这回可闯大祸了,,
  • 话说三国

    话说三国

    话说三国此书只是更通俗化的表现出刘备的一生。更形象的表达出刘备的管理技巧。大家都知道刘备虽说是汉室宗亲,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市井小民而已。那么为什么一个市井小民最终会成就一番大事业呢?又是如何管理自己的下属。并且让这些下属死心踏地的为他效命。
  • 农门小秀娘

    农门小秀娘

    孤儿林秀意外穿越到贫寒农家,亲爹早逝,亲娘懦弱,幼弟还小,爷奶偏心,连唯一的福报亲事都被抢了,林秀怎么办?先分家再致富,打脸的都给打回去!对!就这样,走起!
  • 明月长明

    明月长明

    在这片古老的大陆上,并存着十二个国家,纵横捭阖,只为争霸。
  • 丑颜倾城:废材二小姐

    丑颜倾城:废材二小姐

    【全文完】推荐新文“爆宠毒妃:皇叔来战!”。她是举国皆知的丞相府丑女,阴阳脸不祥之兆.虽为嫡女,姨娘欺凌,皇帝赐婚,却不想大婚当日被休沦为天下笑柄被伪善的姐妹逼死,扔去乱葬岗再睁眼时,她是来自21世纪的金牌杀手这一世,愿为自己而活,却没想到这具身体带来的却是那么多的意外和麻烦欺她,辱她,污蔑,陷害者,统统见鬼去吧!只是她什么时候惹上了这样一个男人“你为什么老是缠着我?”“娘子,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我们可是指腹为婚哪!”她只想说,特么的什么指腹为婚啊?
  • 叶子青春0a

    叶子青春0a

    祭奠我那逝去的,以永远不可能再来的青春…………
  • 洪荒之平阳道君

    洪荒之平阳道君

    洪荒世界,强者为尊!时间异能觉醒者王成穿越洪荒,从此踏上漫漫仙道!本书免费,不喜勿喷!
  • 十洲神迹

    十洲神迹

    天地有终,自然循环。千古交替,英雄人物更迭不休,自古不变。中洲灵皇宫,坐落中洲城正心。宫墙起地百尺,城绕千里,东依昆仑,北临幽海。内藏山岳,珍禽异兽,林涧奔行,花草奇卉,飘香百里,上及云霄,铺地万顷,人游百日,云雁绕行。山名曰“岱舆”。正宫依山引海,穷极造化,重霄宫门,金漆银制,玉石镶嵌。内入宫邸,九宫围绕,灵皇居中,长廊十里,琉璃玉瓦,庭柱撑天,九九极数。灵皇玉殿,内纳万人而不拥,殿高雁起而不落,青玉铺地,沉香雕彻,文武分列,五洲人杰。殿后鹿台,祭天奉祖,千仞入天,伸手及辰,观银河星象之罗列,算天下盈虚之运数。窥天机宇宙之变,观人世兴衰之易。玉砌雕阑,影羊脂琥珀之流彩,琼楼玉宇,照广寒瑶池之仙境。登高及望,水天一色。晚霞接暮,秋雁踏惊鸿掠影;晨曦日出,春风送朝鹭双飞。灵皇宫,上古十洲神迹之遗留,领五洲而辖三司,统亿兆生灵——
  • 曹锟(北洋风云人物)

    曹锟(北洋风云人物)

    少时读书不成,卖布蚀本,又不愿继承父业,人称“曹三傻子”。愤而从戎,结“袁”而上,方成直系首领。成为北方霸主后,曹锟广敛钱财,家资无数,权力欲极盛,总想弄个总统干干。曹锟重金“贿选”,留下千古骂名。本书正是以“贿选”为核心,记述了曹锟“贿选”前后的起起伏伏。少时读书不成,卖布蚀本,又不愿继承父业,人称“曹三傻子”。愤而从戎,结“袁”而上,方成直系首领。成为北方霸主后,曹锟广敛钱财,家资无数,权力欲极盛,总想弄个总统干干。曹锟重金“贿选”,留下千古骂名。本书正是以“贿选”为核心,记述了曹锟“贿选”前后的起起伏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