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0600000002

第2章 倪家老九“非池中物”(2)

这个学校和倪徵的年龄一样大,原本不叫沪江大学,1915年才正式取名。虽然是教会学校,但并不强迫学生上宗教课。宗教课是选读课,但每个星期日早晨的礼拜,学生是必须要参加的。在上海的教会学校中,沪大没有圣约翰大学那样有名,但和大多数教会学校一样,管理相当严格,两个星期才给一天假。学生们多利用这一天假去上海市中心游玩,倪徵却很少去,他一门心思读书。大部分时间,他泡在图书馆里,当然也偶尔去学校的游泳池或体育馆。

当时的沪江大学设有文科、理科、商科和教育科,他选择了文科。因为此时他的心里,已经为自己的将来选定了职业方向。他要从事法律工作。选择文科,是要为将来的职业奠定基础。

很奇怪,倪徵从小就喜欢订章程,订计划,喜欢条条框框的东西。倪乃先说:“父亲一直是个很有计划性的人,他凡事都会先订个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去做。他订的计划,最终总是完成的。”

计划性强的人,为人处世多半严谨。重计划、讲严谨的个性,似乎表明倪徵天生就是为法律而生的。小的时候,他迷恋公案小说,从中体会到分析、探究、层层深入的乐趣,也为包公似的清官主持公道、正义,不偏不倚的中立精神所折服。于是,在进入沪江大学之前,即由澄衷转学沪江附中时,他就为自己的人生制订了一个计划:读法律,做法律人。

按照这个计划,他在沪江读了两年文科后,转学去了东吴大学法科(即东吴法学院)。按照东吴的规定,整个法科是五年,前两年是普通文理本科,也就是打基础,后三年才是专业法科课程。它承认沪江的学历。所以,已经读完两年文科的倪徵,在进入东吴之后,直接升入了法科。

当时,国内大学设法科的不多。立志学法律的人都知道,“南东吴,北朝阳”是法律人才的摇篮。“南东吴”,就是东吴法学院,“北朝阳”,就是北京的朝阳学院。计划要学法律的倪徵细心比较了这两所法律学院:朝阳学院的教师大都是大理院(即相当于现今的最高法院)的法官和著名律师,偏向于国内法的教授;东吴法学院是美国教会办的,课程更多地涉及外国法,所以它又有“中国比较法学院”之名。这对计划出国、学习外国法的倪徵来说,当然更有吸引力。

东吴大学本校在苏州,法科却在上海昆山路,在一个小教堂——景灵堂的对面。东吴法学院教学大楼

这是为什么呢?正如朝阳法学院的教授多是法官和律师一样,东吴法学院的教授也多是上海的法官和律师。他们工作繁忙,不便于上海、苏州来回奔走,学校因此就设在了上海。从地理位置来说,倪徵也自然倾向东吴。他一个南方人,在心理上对南方有一种天生的亲近。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东吴的教授因为都是上海的法官和律师,他们白天有自己的工作,所以将到东吴的教学时间放在工作之后,即傍晚到晚上。因此,东吴法学院的授课时间有些特别:下午4时30分至7时30分。也许这个时间对别的同学是不好的,却对倪徵很有利。当时,倪家早已中落,倪徵的生活很拮据,时常为自己的食宿和学费发愁。傍晚上课,也就意味着他白天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外出打工挣钱。起初,他经沪江的一个同学介绍,在老北门民德中学教授英语,每天上午两小时,所得工薪足以开支学宿费用。后来,他又转去澄衷教授英语,待遇更优,生活也宽裕了些。

在东吴的三年,倪徵学习兼工作,生活得很紧张,但也是最值得回味的一段时期。因为他是有计划的,他计划毕业后出国留学,而且去斯坦福大学,为此他积极地做着准备。按照斯坦福的规定,申请进博士生研究班,必须既具备法学学士学位,也要有文理学士学位,即“双学士”的要求。此时,他还差一年就要毕业了,也就是说,他必须在一年之内,另外还要拿到一个文理学士学位。斯坦福虽有“双学士”的要求,却没有规定两个学位的取得孰前孰后。因此,倪徵决定两个学位同时取得。

倪徵去找他在一年级时的中国刑法教授何世桢。何世桢为纪念其祖父何汝持,在上海开设了一所持志大学,设文理两科。倪徵希望在持志大学,用一年的时间取得文科学士学位。何世桢对倪徵这个学生一直很欣赏,认为他聪敏又专心好学,于是就爽快地答应了。

就这样,在东吴的最后一年里,倪徵每天的生活被排得满满当当:上午他先赶去持志大学上课两小时;10时至12时,他要去澄衷教课;在澄衷午餐和稍稍休息后,下午4时半,他又要赶到东吴上课。三所学校虽然都在上海北部的虹口地区,但持志大学在江湾路,澄衷中学在唐山路,东吴大学在昆山路。从持志到澄衷,路途还不算远,但从澄衷到东吴,就很远了。为此,他雇了一辆黄包车,许以高薪酬。他每天早晨7点就要出门,来回奔波,天黑后,才能回到宿舍。

那段时光虽然劳累,但倪徵却感到充实的快乐,因为他是在为理想一步一步地实施着他的计划。

对倪徵不够了解的人可能会以为他如此读书、生活,一定无暇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其实不然。

五四运动爆发时,倪徵正在家乡黎里上学,他参加了学校为声援北京学生举行的示威游行。他与同学们拿着写上标语的旗帜,站在当时的火金桥畔茶楼的桌子上向群众演讲,随后还组织宣传队到平望等地去,向当地民众宣传和鼓动。

五卅运动发生时,他已在沪江大学。为声援上海市内工人学生的罢工罢课,他作为20名学生代表之一,赶到西门上海市学生会总部,在那里拿到游行计划、分配地区及口号等。在那里,他还见到了共产党的领导人恽代英。不过,他们没有直接接触。当时,他们被分配到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东段游行。下午3时,当他们行至跑马厅附近时,听到一阵枪声,又见人流蜂拥而来,这才知道外国巡捕向游行群众开枪造成血案。游行被迫中断,他和同学们只好绕道步行10余里路返回学校。沪江大学离市区较远,在城区戒严后,不便与其他学校取得联系,因此受运动影响较浅。在其他学校相继停课后,沪江却相对平静,依然正常上课,倪徵重又坐到了书桌前。

就倪徵一生对政治的态度来看,他不是个政治的活跃分子。他参加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非因带有很清晰的政治、阶级和党派意识,而只是出于一个热血青年的爱国热情,也更可能是出于对社会公正、道义的追求。还是在沪江时,他有个叫李春蕃的同学,勤奋好学,但思想左倾;还有个同学,叫陆渊,是个托派。他二人思想相左,常常争论。对于这两个颇有政治思想的同学,大家都敬而远之。倪徵也是其中之一。

在东吴时,倪徵的同学中也有地下共产党员,如李一氓,但他俩几乎不曾有过往来。在李一氓的印象里,教室的前排、老师的眼皮子底下,永远坐着一个戴着黑色大框眼镜的矮矮胖胖的、头发整整齐齐往后梳的好学生。而李一氓已经投身革命,对单纯的读书没有了兴趣。李一氓在解放后曾回忆说:“我当时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挂名在东吴法学院学习,常常迟到坐在后面,一散课就往外跑,知道班上有用功的同学如倪徵、李浩培等,他们总是坐在前面,我和他们从未谋面交谈……”

对政治的不热衷,并不意味着倪徵对时事不关心。在东吴时,英文课教授是一位美国老太太。她的教学方式很简单,用上海的《密勒氏评论》周刊作教材,学生们因此接触到了国际、中国、上海的政治经济情况。她还每周组织一次辩论,让学生们分成意见不一的两组,针对时事进行一些争论。《密勒氏评论》后来改为报纸后,是美国资产阶级在上海的喉舌。倪徵他们通过这份报纸,既学习到了正宗的美国英语,因为它的语言是当时的报刊语言,不是文学语言,又学到了一些政论的现代风格,同时还了解了一些比较系统的国际情况。

倪徵还经常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在持志大学虽然只有短短一年,他参加演出过英国文豪查尔斯·狄更斯的《圣诞赞歌》,演店主斯克鲁奇这个角色;还参加英语演讲比赛,并两次获得首名奖牌。如果说,他在持志大学的活动,更多的是为了兴趣和单纯娱乐的话,那么在东吴的课余活动,则完全是为了提高法律业务水平。东吴因为是所“夜校”,活动很少,只有每逢双周举行的一次模拟法庭演练。法官和律师由三年级同学扮演,其他同学分演书记员、当事人、证人和庭丁等。这是倪徵接触法律实践工作的开始,虽然法庭是模拟的,但他已经找到了当法官、当律师的感觉。为此,他很兴奋。

东吴的学习任务相当繁重,压力也很大。倪徵入校那年,1925年秋,学院授课改用一种新方法,叫“案例制”。这种新的教授法,在中国法律学校还是新尝试。所谓“案例制”,就是用英美法案例讲授法律知识。倪徵一年级时的课程有六七门,但用案例制授课的,却有四门,即契约法、侵权行为法、家庭法和英美刑法。四本原装外文书,仅重量就达数十斤,全部吃透,所要花的功夫,是可以想见的。

东吴大学毕业前夕的倪徵

与其说抗战胜利后,倪徵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精彩辩论和完美诉讼,得益于他在美英的英美法审判实践的考察,不如说他早在东吴法学院读书时打下的坚实基础。东吴的案例制教学模式是倪徵认识英美法诉讼程序的开始,也是他的英美法诉讼技巧积累的开始。相信他在学习时,想到将来会有运用英美法程序的一天,但他不会想到是那样一种意义重大的运用。

因为课业繁重,很多同学都挺不下来,不得不中途辍学。倪徵转入东吴时,班上有40多个同学,以后逐年减少,到他1928年毕业时,只剩下13人,而倪徵是其中优秀的一位。

一切都按照倪徵的计划进行,他从东吴大学和持志大学同时毕业,并且同时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和文科学士学位,他出国了,去了美国斯坦福大学……

同类推荐
  • 夏洛蒂·勃朗特传(下)

    夏洛蒂·勃朗特传(下)

    这部传记早已被公认为是英国最伟大的传记之一,而且也属英国最有成就的小说家之一盖斯凯尔夫人的最佳作品。夏洛蒂·勃朗特以一部《简·爱》轰动文坛,但她从职业和性格上讲都是一个隐者,她对不求闻达的追求近乎疯狂: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人们对其知之甚少。但就在她去世几个星期后,在她父亲的请求下,盖斯凯尔夫人就着手这本“正本”传记的写作了。
  • 中国大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大科学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名人传记丛书:肖邦

    名人传记丛书:肖邦

    名人传记丛书——肖邦——用柔弱纤细的手指诠释了一个民族坚强纯真的灵魂:“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音乐大师:灵魂的演奏者

    音乐大师:灵魂的演奏者

    生活离不开音乐,正如享受音乐的我们离不开创造音乐的人们——那些一生孜孜不倦致力于音乐创作的大师们。本书精选了世界上近50位著名的音乐大师,通过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他们的生活和创作,让大家通过文字了解他们。
  • 思想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思想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在人生的茫茫大海中,谁可以为我们竖起一道不变的航标?在事业的漠漠荒野里,谁可以向我们昭示一条坚实的路径?在心灵的干枯河床上,谁可以帮我们挖开那个堵塞的泉源?当你真切感受过他们的青春激情,细细品味了他们的人生故事后,你会发现,贫穷、危难、冷眼、嘲笑、挫折、失败也曾光顾过他。
热门推荐
  • 8种成功习惯

    8种成功习惯

    8种成功习惯,教你如何获得成功,如何获得完美人生。
  • 千杯不醉之千古罪

    千杯不醉之千古罪

    醉?罪?是醉?还是罪?是醉亦是罪。不是她之过,亦非他之错。这场爱恨纠葛,注定生死相依。
  • 四大名捕会京师(全集)

    四大名捕会京师(全集)

    需要四大名捕联手办理的案件,不多。四大名捕联手也没有多少胜算的案件,更少。这一次,诸葛先生四名弟子尽遣,依旧忧心忡忡……十三元凶个个凶神恶煞……只有冷柳平,似乎不太冷……只要知交都健在,天大的失败,都承担得起!何况,这是一场惨胜?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剑灵仙穹

    剑灵仙穹

    【新书《被穿成筛子后她蹭影帝气运爆红了》求收养~】一朝回到少年时,求仙问道悟乾坤,仗剑当空千里去,遥指天边日月轮。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祖巫

    祖巫

    苍茫洪荒大陆,掀起万丈风云;远古十二祖巫,撼起惊世骇浪!沙尘掩世可遮天,巨木通神可蔽日!在这无尽的洪荒界,演绎着令人向往的传奇;明暗的少年少女,追寻着远古的渊源!非凡的少年,一柄死神之镰,蚩尤之躯,不断诠释着洪荒的传奇……
  • 走在成长的阶梯上:一个故事影响你的一生

    走在成长的阶梯上:一个故事影响你的一生

    本书编入了中外几百个小故事,从积极进取、感恩世界、培养习惯等方面作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来抛砖引玉,以精简准确的心灵点灯作为提示和点拨,帮助您早日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让你的成长岁月中变得五彩斑斓。
  • 世界最具幻想性的童话故事(3)

    世界最具幻想性的童话故事(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超神级加速系统

    超神级加速系统

    “叮~宿主喝了杯水,加速包+1!”“叮~宿主卖了个萌,加速包+1!”“叮~宿主看了本黄皮书,加速包+1!”……李鸿抬起头,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悠悠地说了一句:“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叮~宿主装了个逼,加速包+1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