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2000000007

第7章 转战延安“鲁艺”深造(3)

我也问了毛主席一个严肃的问题,我说我参加抗日,要我去打仗,我敢冲上去,但是如果被敌人抓住,对我用酷刑我怎么办,毛主席说你要想到为人民。我记得我们向主席告别时,他送我们到院门口,又对我重复了这句话。

这次与主席见面,并聆听主席的教诲,使华君武一生难忘,并受益终生。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后来在“文革”期间,这却成了华君武的罪状,因为造反派说华君武不听毛主席的话,早在延安期间毛主席就批评过他。华君武听了,也只有在心里冷笑了。

5.

贯穿华君武一生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批判精神,他早年长于政治时事漫画,用中国传统绘画方式勾勒出富有战斗性的图画,在革命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宣传作用,后期则以讽刺画为主。华君武说过:“不平则鸣,看见世界上这些不平等的,我就可以画漫画。”在鲁艺的这个时期,华君武创作了不少内部讽刺画,他曾画了一幅《等鸡下蛋再去》的漫画,是批评资产阶级散漫作风的。还有一幅叫《首长路线》的漫画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当时的延安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因为早年参加革命,一些长征过来的红军干部和战士经历了长期的战争生活,没有时间和条件处理个人问题,造成了很多的“剩男”。到了延安,他们才有了解决个人问题的机遇和条件,但这些大龄“剩男”有些甚至已经近40岁了。解放区来的一些女青年大多在20岁左右,“剩男”和这些妙龄女青年们谈恋爱也就成了当时的延安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这本来是特殊环境下造就的特殊情况,也在情理之中,但在鲁艺却引发了不小的议论,说女青年岁数小,找大龄红军,无非是图其“官职”。当时曾流传这样的一个笑话,说红军与女青年在延河边约会,两人半天没开口,最后还是女青年开口打破沉默,说:“你看月亮多好看!”红军回话说:“有什么好看的,像个大烧饼。”华君武曾就这个现象画过一幅漫画,画面上两个女青年在对话,其中一个说:“才找个科长啊?!”华君武对延安的这种特别的婚姻现象毫不客气地给予了讽刺。当然,华君武后来意识到这画其实画错了。华君武发起的“漫画墙报”从1940年到1941年,共出版了十多期。上文提及的那幅《抢面条》就发表在其中的一个漫画墙报《路》上。那时,华君武算是个多产的漫画家,每期的墙报上基本都有他的作品发表,内容大多是针对延安学生和干部身上的缺点进行讽刺的。这个时期的华君武还很稚嫩,对很多问题的做法和看待方式有很多的不足,多年以后,华君武在回顾自己这段历史的时候,也深深地为当时自己的一些表现而不安。他说,自己身上有许多弱点,特别是刚进革命队伍,自由主义表现很严重。不过,后来随着在革命队伍中的磨炼,他逐渐成长起来,很多毛病也慢慢克服了。在延安的最初几年,华君武的漫画并不受当地百姓的欢迎。当时他们在墙报上面画连环画、宣传画,老百姓还会看,但一看漫画看不懂,扭着头就走了。华君武就琢磨,要能够使农民看得懂,就得改掉以往已经成形的创作方式,去表现新的生活,为新的受众服务,这一过程对华君武来说,是很艰难的,但是他必须改,因为革命的漫画决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创作,对于这种改变,华君武是发自内心的。

在鲁艺,华君武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为《解放日报》提供漫画稿件。华君武当时主要配合政治形势创作漫画,其中反***和抗日是作品的重要内容,当然,反蒋介石内战也是一个重要题材。他的好友漫画家张谔因为喜欢漫画创作,由鲁艺调到《解放日报》当了美术编辑。每次供稿华君武都是与张谔联系的,当时的联络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华君武住处离报社有八里路,他每次都是走着去,交完稿子再问张谔下一步需要怎样的稿子,回来再进行新的创作。那时对漫画稿件审查很严,报社的负责人对每一幅画都要亲自把关,如果需要修改,就让张谔通知华君武。漫画稿件受政治的影响很大,华君武记得他画过一张讽刺蒋介石的漫画,但当时正赶上两党要会谈,这张漫画就只好暂时搁下,待蒋介石撕破脸皮时再发表。

此时,华君武的漫画还没有脱离上海的影子,所以一开始为《解放日报》供稿时,画法上仍然有模仿“洋老师”的痕迹,就连漫画选材上也显得主题不鲜明。但在革命队伍中的学习和成长使得华君武观察事物的角度和立场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参加完毛主席在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会后,他的思想成熟了很多,也真正开始懂得时事了,他的漫画主题集中了,追求民族化、大众化,他把“侵略者、剥削者、压迫者”作为自己漫画暴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匕首所指,直刺敌人的心脏。华老说:“这都是后来我追求的一个方面,假如没这些东西,我的漫画也不会这样,所以现在我说真话,没共产党对我的培养,我就没今天华君武的漫画。”1939年,华君武画了一幅《一只魔怪的脚》,画面上一只写着“意大利”的大脚踏在突尼斯和科西加的土地上,他用整幅画面突出意大利***肆意践踏别国领土的罪行,让人看了后一目了然。1942年发表的《诱降》的画面上一个是别着太阳旗标志、留着小胡子的日本侵略者坐在河边钓“鱼”,“鱼饵”是早已投降日寇的国民党将领方先宪,而所钓的“鱼”呢,其实是泛着波纹的国民党党旗,它代表蒋介石反动派,日蒋勾结、狼狈为奸的丑态跃然纸上。1945年5月,华君武创作了他在延安时期的代表作《榜样》,画面上,东条英机和蒋介石面对被绞死的墨索里尼如丧考妣,蒋介石露出后半拉脸,但那秃脑勺和黑大氅让人一眼就能认出那是蒋介石——可能与当时的形势有关,所以画得很含蓄,没露“脸”。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意、德、日***即将倒台,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已被游击队和人民绞死。华君武想,墨索里尼的今天预示了希特勒、东条英机和蒋介石的明天。这幅画发表后三个月,即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榜样》的原稿也一直被华君武保存在身边。

因为给《解放日报》供稿,所以华君武常常能得到一些稿费,这在当时已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上文提及过,他把这些稿费几乎都用于买酒和菜,请大家一起饕餮。这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显然是别有情趣的。

6.

1942年至1943年,党中央在延安开展了整风运动,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了关于《整顿党的作风》的重要讲话,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是一次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马列主义教育运动,为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好了思想理论准备。

但这场整风运动到了后期,转入审查干部阶段后,曾一度出现夸大敌情的现象,搞逼、供、信,造成了很多冤假错案,而华君武就是其中的一个受害者。1943年春天,华君武随鲁艺到绥德县深入生活,一天,他们突然被召集在一起开会。会议上大家陆续上台发言,所谓发言大多是揭发问题的。一位鲁艺文学系的学生上台说,华君武曾和伪军官有联系,是“特嫌”(当时,将白区来的同志都视为“特嫌”)。当时,在台下的华君武脑子“嗡”的一声,后面人家说什么就完全记不得了。回到驻地,他党支部委员的职务就被解除了,还要求集中考虑交代问题。华君武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怎么就成了“特嫌”?他一再向组织保证他不是特务。那是段人人自危的时期,人家见到华君武便躲得远远的。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一个人来看他了,这个人正是田方!田方态度既严肃又平和,他让华君武将自己的经历讲述一遍,他耐心地听,之后又让他将经历写下来交给他,临走时,又郑重地对他说:“你要是特务就交代,你要没问题就相信党。”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华君武记了一辈子。这话现在听起来似乎没什么了不起,可在当时那种环境下,田方能去看华君武,并对他说这样的话绝对是冒很大风险的,因为很可能殃及自身。华君武佩服田方的为人,正派坦诚,不跟风、不虚伪,对上不卑不亢、对下知冷知热,话语不多,却颇让人回味。没过几天,周扬同志亲自过问了这件事,并认为这件事搞错了,就立即“释放”了华君武。

这段短暂的经历给华君武打下了一生的烙印,懂得了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光明磊落,实事求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绝不能人云亦云,趋炎附势。在此后的人生中,他无论经历怎样的磨难都会尽自己的力量去保护周围的同志。

1944年到1945年,在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任美术系书记的华君武与任美术系系主任的蔡若虹一起参加对那些受迫害同志的甄别工作,就在开展“抢救运动”的同时,华君武结识了自己的终身伴侣——宋琦。1944年中秋节,一场简单的婚礼,29岁的华君武终于解决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宋琦是天津人,在北京念的书,比华君武小6岁。1938年,17岁的宋琦在西安参加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演出话剧。同年到延安进入抗大,后来到晋察冀敌后区工作,还打过游击,1944年又回到延安鲁艺。华君武和宋琦是在鲁艺周末的一次舞会上相识的,宋琦内向,华君武开朗、幽默,二人性格互补,相得益彰。

转眼,华君武来到延安已经八年了,抗战也胜利了。就在那个难忘的8月下旬,他被分配到东北“鲁艺”文工团,离开延安奔赴新的战场……

同类推荐
  • 向胡雪岩借智慧

    向胡雪岩借智慧

    本书融故事和论述于一体,生动讲述了一代奇商胡雪岩的创业史,从经商智慧、处世手腕等方面,集中解读了他独特的人生阅历与高瞻远瞩的商业眼光,展示了大商人所特有的人格魅力。《向胡雪岩借智慧》内容丰富,论述细致,颇具启发意义,有助于读者对自己人生中各种人际关系、各种选择与得失作出新的审视和判断。
  •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智慧卓著的思想家(1)》本书分为泰勒斯、老子、孔子等部分。
  • 陆孝彭传

    陆孝彭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陆孝彭传》以大量的历史资料、回忆和采访记录为基础,展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孝彭立志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航空工业,壮国胆,扬国威而奋斗的一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陆孝彭传》内容丰富,史料翔实。适合于航空从业人员和广大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和发展社会公众阅读。
  •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全6册)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全6册)

    讲透一代商圣胡雪岩的天才与宿命,影响中国一代企业家的经典!马云读了两遍!胡雪岩传记小说至高经典,其他版本大多是这套书的删减版或改编版。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出版40年来无可逾越,是商人必备的生存手册。胡雪岩从店伙计到大清巨富花了30年,倾家荡产只花了9天!“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武侠小说有金庸,历史小说有高阳!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又擅长讲故事,读起来轻松畅快,有读者评为“华语历史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翻开本书,看当代历史小说巨匠高阳,重现一代商圣胡雪岩的辉煌与宿命。
  • 中国历史名人之五

    中国历史名人之五

    隋朝大官僚李渊父子,乘农民起义之机起兵,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他们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夺取了隋末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重新统一中国。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后,唐朝在经济上逐步得到了恢复,军事上也逐步强大起来。唐朝和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征收繁苛,迫使广大农民失去土地,纷纷破产。874年王仙芝在河南发动起义,同年七月黄巢在山东起义响应。黄巢的农民起义军,在公元880年底打进长安,建立大齐农民政权。农民军在唐军与沙陀军队的联合进攻之下,退出长安。黄巢战败自杀,而唐朝的统治也因之而瓦解。
热门推荐
  • 麦子长出来了

    麦子长出来了

    本书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言情伦理系列之一。本书囊括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言情伦理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言情伦理类中篇故事资源,这些故事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已成经典之作。故事表现了人性的复杂、理智与情感的碰撞,让热爱言情伦理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 体育传播学导论

    体育传播学导论

    《体育传播学导论》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强调了体育传播的实际应用,案例和数据比较丰富,其中关于手机媒体和户外媒体的体育传播,在我国体育传播学同类著作和教材中尚属首次出现。《体育传播学导论》对各类传媒中的体育新闻传播工作者、官方和民间体育组织中的体育传播工作者、体育相关企业如俱乐部和经纪公司中的体育传播工作者、社会体育工作中的体育传播工作者等相关人士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 木叶之次元聊天群

    木叶之次元聊天群

    来到火影世界的木叶隐村,没有红眼病、没有白内障、没有骨质增生、不姓千手、不是大筒木。就在柳生有些慌的时候,脑海忽然多出一个聊天群。叮!“爱德华·纽盖特”,已加入次元聊天群!叮!“永远的十七岁少女”,已加入次元聊天群!叮!“辉夜大小姐”,已加入次元聊天群!叮!“流浪的小破球”,已加入次元聊天群!……
  • 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育需求演变模式研究

    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育需求演变模式研究

    本书从体育需求的视角,试图探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育需求演变中的相关规律及特点,为促进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参与提供参考。具体内容包括:国外青少年学生体育需求研究、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育需求影响因素、天津市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个案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育需求发展变化等。
  • 转世琉璃脆

    转世琉璃脆

    第一世她是唐府小姐与他青梅竹马二月初二一身红装只为等郎来,等来的确是他上兰若寺一身袈裟,第二世转世为妖,苦苦纠缠他却一刀杀死了她消散在三界,第三世他为救她散尽修为,苦跪百年,愿她转世,转世琉璃青丘帝姬,躲她千年,不曾想阴差阳错拜入自己门下。
  • 炮灰修仙当自强

    炮灰修仙当自强

    车祸身亡胎穿到修仙世界,居然这个世界还是看过的一本女强文小说。冷血特工女主就算了,这个重生恶毒女配是怎么回事?!我特么穿成个炮灰,谁说炮灰一定要翻身?我只是想好好活下去避开所有的死亡flag有这么难吗?!看她这个炮灰如何在修仙界立足。本书又名【身为炮灰的我该何去何从】
  • 莲本清雅

    莲本清雅

    公司白领秦清看了一篇热点报道盯着报道上的图片看的时候,突然那图片隔着电脑屏幕散发出了金黄色的光芒,秦清昏迷中梦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是梦中的事情都是她的前世经历,待她清醒过来后发现自己的手中心多了一个莲花印记,那印记中有个名字......
  • A Spy at the Heart of the Third Reich

    A Spy at the Heart of the Third Reich

    In 1943 a young official from the German foreign ministry contacted Allen Dulles, an OSS officer in Switzerland who would later head the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That man was Fritz Kolbe, who had decided to betray his country after years of opposing Nazism. While Dulles was skeptical, Kolbe's information was such that he eventually admitted, "No single diplomat abroad, of whatever rank, could have got his hands on so much information as did this man; he was one of my most valuable agents during World War II." Using recently declassified materials at the U.S. National Archives and Kolbe's personal papers, Lucas Delattre has produced a work of remarkable scholarship that moves with the swift pace of a Le Carra thriller.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傅先生难辞其咎

    傅先生难辞其咎

    一见钟情,不是恩赐就是教训。*她是苏乔依,是南城里所有人唾弃而厌恶的女人。只因为她是傅南淮的妻子,也是后来傅南淮身边不入流的情人。*初见傅南淮时,苏乔依从没想过会嫁给这个凉薄至极的男人,只是后来被他的宠爱感动了自己,以为他爱她。婚后不到一个月,那个男人领着他的白月光将她赶出了家门。可即便是这样,她还是爱惨了他,成了众人口中被他圈养的情人。*可让苏乔依怎么也想不到的是――那个曾经将她宠成小朋友的男人,神情狠戾低睨着她微微隆起的小腹,一字一顿:“苏乔依,把孩子打掉!”她以为,她祈求会有用,可他却是比她更心狠,亲手将她压上手术台转身便娶了他心中的白月光。那一天的南城,有人欢喜,有人再也没能走下手术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