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2500000003

第3章 农具漫谈(3)

你想想,一个家庭如果有二十只缸,像金坛这样一个十五万农户的小县城,就需三百多万只缸,而一百个县就要三亿多只缸,听丁山镇的领导介绍:丁山的陶器靠运河、长江运出去,要供应大半个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集中起来,丁山陶都怎的不会变成缸的海洋、盆的世界、坛坛罐罐的“金字塔”?当然丁山也靠紫砂茶壶、紫砂茶具闻名世界,但那毕竟是少数人的消费市场,它没法和缸缸盆盆相比。

缸,是我们生命的容器,滋润着我们,还给予我们儿时的阴凉。夏日,大地像起了火,停风歇浪,放学回来,放下书包,先趴在缸边,喝一口缸里的凉水,再用水冲一冲、浇一浇身子,比如今吹空调、吃棒冰都舒服。而晚上回家,竟发现在水缸里泡了只西瓜,剖开,一吃,甜津津的,不由大叫一声“老娘万岁”!这就是缸的温情。

水缸,乡里人闪亮的眼睛,有了它,农民的日子是那样的鲜活、发亮。

农民更是忘不了永远放在厨房中的腌菜缸,一年四季,腌萝卜、腌青菜、腌豇豆、腌黄瓜、腌大蒜、腌莴苣,母亲总能像魔术师那样,从菜缸里取出各种可口的咸菜,把苦日子调理得有滋有味。

而老农更多关心的是安在屋后的那几只粪缸,除了自家的人粪,老人总是夏踩露水、冬踏霜,天不亮就到野外拾狗屎。就是上街,也都是一副空粪桶挑上街,一担粪水挑回来,没事就到粪缸旁抽袋烟,转一转。仿佛他能从一缸缸大粪里看到丰收的希望,从粪臭里嗅到稼禾的芬芳。

水缸是一种陶土烧制的容器,口大底小,内外有釉彩,呈深青色或红褐色的面容。这是农家灶间的三大件之一,锅灶、碗橱和水缸,成为农家厨房永远的景致。锅灶代表着温暖和温饱;碗橱是孩子们心头的秘密,橱门锁着,看得见,也闻得着,但就是捞不到;水缸则是生命的血液。

水缸有大小,分为一担缸、三担缸和五担缸,在大的寺庙里也见到过放十担水的特大号水缸。阿庆嫂让胡司令藏身的怕是五担缸。大户人家,几十口人吃饭,厨房里并排放着两三只五担缸,有专门挑水的伙计,一天要挑两次水,否则要闹水荒。

富裕家庭的水缸,与平常人家的水缸是有区别的,从质地上说,有粗缸和细缸之分,有花纹缸和平光缸之分。从外表上看,富裕人家的水缸,光滑闪亮,缸外绘着牡丹,盘着龙凤,一副富贵相。而小户人家的缸就比较粗糙,光板子,没花没彩,用的是两担缸,一次挑满可吃上几天,但农民的家里还在水缸旁放一个泔水缸,是将淘米水、洗锅水集中起来,供猪宝宝增加营养。

缸,对于佛教信徒,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大和尚在圆寂时,都打坐在荷花缸里,在浴火中升天。

从民俗上讲,水缸有水缸神,米缸有米缸神,粪缸也有粪缸神,过年时都要在缸上贴福字。还有“穷灶头、富水缸”的说法,水缸要挑满水,灶下要理净柴,这是防火的经验之谈。

有了缸,乡村里多了一种补缸的职业,补缸时,老年的补缸师傅,右手拿把小铁榔头,左手拿一把小锤子,沿着缸的裂缝一直“笃、笃、笃、笃”錾下去,缸面上就会出现宽约一厘米、深约半厘米的槽,并在槽内填补铁屑和水泥调成的盐生,还要打上“蚂蝗钉”,这样破缸就成为好缸了。

有了补缸,就有了补缸的文化,如云南花鼓戏的“补缸调”、福州评话“大补缸”、湖南花鼓戏“补缸”、淮剧“王大娘补缸”、黄梅戏“小二补缸”等等。

随着时代的进步,陶器缸、盆退出了历史舞台,有了自来水,水缸没用了,有了抽水马桶,粪缸也不需要了,而铝合金工业、塑料工业的发展,又取代了笨重的陶制的坛坛罐罐、缸缸盆盆,所以就不见了陶都的一座座缸山、盆塔。

时光的流逝,虽然带走了农民家庭那一只只缸,但农民那艰辛的劳作、艰苦的日子所带来的精神财富却会一代一代传下去。

斛桶

斛桶,又叫谷桶,掼稻盆。

斛桶是哪个朝代发明的已经无法考证,是一种传统的脱粒农具,在古农书《齐明要术》和《农政全书》上就有记载。

它适用于水田圩区和高寒山区,在人工脱粒机和电动脱粒机没有发明前,它是水稻脱粒的主要农具。

斛桶,呈四方形,齐大腿高,桶口大于底,像一个敞开的盆子,四围的杉木板上沿略有弧形,四个拐角均有把手便于推拉,桶底内侧光滑平坦,外侧装有H形的很粗的两根平行木条,称“泥拖”,便于在水稻田里拖行。

由于斛桶体积大,显得笨重,要搬上山也不容易,农民就将斛桶倒扣过来,由四个农民抬上山,走路时要十分小心脚下的路,而下水田就方便了,它可以在“水上漂”,也可以在“泥里拖”。

打稻时,四个男人分站四角,接过妇女束好的稻把,用力“嘭”地掼在斛桶的桶壁上,一束稻把子正反两面各打两下子就干净了,积存在斛桶里的稻粒叫“斛桶粒”,水淋淋的,装满大半桶就要用稻箩挑上场晾晒。

掼“斛桶粒”是十分吃力的重活,农民们要将潮湿的稻把子举过头顶,用力在斛桶上甩打,“嘭、嘭、嘭”的声音此起彼落,不绝于耳,金黄的稻粒则“刷啦啦”地落下来,那声音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美妙。

用斛桶脱粒的好处是便于水田和山地作业,省去了长途挑稻把子的繁重劳动,且脱粒干净较少泼洒,能做到“九成熟,十成收,颗粒归仓”。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乡村里大多种籼稻,一种叫“五籽籼”、“银条籼”、“白玉籼”的品种,“又好吃,又好掼,大风一刮要讨饭”,成熟时稍一碰撞就洒粒,用斛桶就成了最好的农具,避免了搬运时的泼洒。

斛桶在冬春季节,又成了农民贮粮最好的用具,在湖南参观毛泽东、***故居时,都见到了斛桶,***、王光美的一张合影就是站在斛桶旁拍摄的。

久违了的斛桶,如今已成为历史文物,陈列在农耕民俗园的博物馆里。

箩筐

箩筐,竹编的容器,农民家到了收获季节,一天也离不开它。

箩和筐,其实是两种不同的器具。

箩有稻箩、米箩、糠箩、面箩等等,形容一个人由穷变富,就说:他从“糠箩”跳进了“米箩”。

关于箩的成语和歇后语还有:“滴水成河,粒米成箩”,“家家有箩皆白米,户户无筐不棉花”,“好话说了一箩筐,不顶实事做一桩”,“说了七稻箩、八笆斗的空话,没有一句中用的”。

在生产队分粮时,农民从场头上挑回了一箩箩粮食,心里是沉甸甸的,这箩里的粮,麦子吃不到知了叫,稻子吃不到雪花飘,夏荒好度,春荒难熬啊。这箩里装的是好大的一个“愁”!

更有那些人多劳力少的超支户,挑着空箩担,在生产队场头上,挨前滞后,忍气吞声,说:“队长,给我们家分两箩吧?”“不行,超支户下次再分”,于是只能挑着空箩回家。

茅山脚下,有位村姑,丈夫卧病在床,家里有老有小,等米下锅,她不忍心挑着空稻箩回家,让老老小小失望,于是含着泪水翻过一个山头,来到娘家,请求帮助,好心的哥哥嫂嫂见了急忙接过空箩,从自家米囤里挖出一箩白米,让小姑挑回家。几个孩子欢呼着、雀跃着:“队里分粮了,有白米饭吃了!”丈夫问道:“队里怎么会给我们这些老超支户分粮?!”妻子强装笑颜回答:“村里乡亲同情我们!”

这箩里装的又何止是稻谷、白米,而是人世间的冷暖和亲情啊!

这箩,又何止是装粮装物,还装小孩。在五六十年代,常见小夫妻回娘家,男的挑副稻箩,一双儿女,都才三四岁,一头挑一个,女的挎只元宝篮,捎上糕点、鸡蛋、米酒,一路走一路唱,那风情,那温馨,并不比如今开着小汽车回丈母娘家拜年差劲。

农民砌房造屋,婚庆寿庆,也常见亲朋好友挑着一箩筐寿桃、寿果、寿面和各式各样的花团子、彩团子,前来庆贺,这稻箩上既有八仙过海,又有五女拜寿,就好像一只只五彩缤纷的花篮。

最后,还要告诉大家,我国已故数学大师华罗庚的名字,也和稻箩有关,华罗庚养下来时,他父亲华祥发急忙找来一只稻箩,将儿子放进箩内,所以华老叫罗庚,小名叫罗罗,是靠“稻箩”“罗住了”罗家这条“根”!

钉钯

农具三大件,钉钯、锄头、镰刀,钉钯排到老大,绕也绕不过去。

《辞海》上对钉钯的解释只有一行小字:齿状的农具,翻土、碎土、整地。

但我翻开记忆的仓储,忽地想起了“钉钯精神”。

那是在五十年代初期,办互助组的时候,金坛山区有九户农民办了一个类似王国藩“穷棒子”那样的互助组。

这九户土改中的翻身户,只有“四条牛腿”,但却有一百多亩粮田,麦子上场后,就该翻土、上肥、灌水、插秧了。但靠一条耕牛,怎么能在半个月内耕翻一百多亩麦田?算来算去,也要缺七十多亩田的牛工。

季节可不等人啊。“犁索一断,错过三莳”,“头莳插秧分上下午,三莳插秧就要分上下趟了”。当然,“栽秧栽倒小暑头,又有劳力又有牛”。

可“穷棒子”们不甘心“插三莳秧”啊!三莳秧就是减产秧。

于是就出现了十二把“大钉钯”披星戴月翻地的奇观:

月光下,十二个劳动力“嗬嗬嗬嗬”地挥汗如雨,赤膊大战,腾空一钉钯一钉钯凿下去,就是一大块一大块麦田土翻开来,这钉钯翻土,比牛耕得都深、都透。

他们渴了,喝一口凉水,饿了,啃一根黄瓜。硬是使劲不停地翻土。“不蒸馒头蒸口气”,“我们要替穷人争光,为互助组争气”,“没有耕牛,我们也要栽头莳秧”。

在十二把大钉钯的旁边,还有二十多把小钉钯,这是“娘子军”和“儿童团”,他们也在用小钉钯翻田边地角。他们说:我们也来麻雀子煽风“小帮忙”。

眼看月牙西沉,晨星眨眼,这一夜“钉钯大战”竟然翻出了二十多亩耕地。

硬是和时间赛跑,他们在三天三夜里用钉钯翻出了七十多亩耕地。

“穷棒子”抢在头莳插完了秧,在全乡第一个吃了“洗泥酒”。

乡政府赠送了他们一面红旗:“可贵的钉钯精神”。有位乡村教师,写了篇“钉钯唱响翻身歌”,寄给《苏南日报》,编辑还给加了个副标题:“穷棒子互助组抢季节栽秧记”。

“钉钯精神”传遍大江南北。

这“钉钯精神”是什么?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

想当年,我们农民搞集体经济时,不都是走的“人拉犁,锹翻土,搓草绳,积农本,卖鸡蛋,换良种”这种奋斗精神吗?

如今,农业实现机械化、电器化了,钉钯早就进了博物馆、农史馆,可“钉钯精神”却永远也不会过时。

连枷

麦收季节,骄阳似火,场头上“噼噼啪啪”的“打连枷”声响,还有几人记得?

连枷,这一老祖宗遗留下的麦收脱粒农具,怕有几千年历史了。

《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上都有记载:“连枷,击禾器”、“连枷响,麦登场。”

连枷柄用细毛竹,枷用竹片铰链构成,操作者持柄使敲杆绕短轴旋转,拍打铺在地上的麦穗,使之脱粒。

我初学打连枷,就老是软塌塌地,是那种有气无力的“噼噼”声,像是给麦穗“挠痒痒”,搞不好还会将连枷打坏。

是老农手把手地教会了我这项农活。

他们说,打连枷使的是腕力和巧劲,关键要掌握好力的平衡,有一点“四两拨千斤”的技巧,你瞧这“噼”的一下较轻,这是重击前的准备动作,这“啪”的一下就是重重的一击。打连枷就是在这样一种轻轻重重、“噼噼啪啪”的过程中进行,一个打连枷的好手,只要“啪啪啪”三下重击,就能使麦穗开花、麦粒落地。连枷飞舞,关键是要能够旋转起来。

打连枷,凭的是一股合力、一股气势。

三十年多前,生产队的打麦场上,一铺就是十几亩、二十几亩小麦,等到火辣辣的太阳晒得麦穗杆起了脆,这时男一队、女一队的连枷手就登场了,一般一队都有二十几人,只见队长一声哨子,连枷手们一字儿排开,伴随着“嗨嗨”、“嗬嗬”的号子,很快响起了如海潮般的打连枷的声浪,飞扬的尘土中,连枷扬起如大雁摆字,连枷击下像追星赶月,“噼噼啪啪”的声浪是那样的火爆、齐崭,一起一落的节奏是那样的协调统一,这一轻一重的敲击又是那样的准确无误。

这时劳动号子好像变成了“丰收丰收”、“加油加油”的呐喊,真让人热血沸腾。

凡参加过打连枷的人在劳动号子的指挥下,都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有一种欢呼雀跃的热腾感,在这种场合下,人的意志是那样的统一,人的行动是那样的和谐,人的奋发图强的精神又是那样集中地体现。

参加过几次打连枷,在那股气势的感染下,我好像参加的不是一场麦收劳动,而是参加了一场“场头大合唱”,又像是骑兵跨上骏马,奔腾在辽阔的田野上。

如果说大机器大生产的出现,培育了产业工人组织性、纪律性的可贵品质,像打连枷这样一种类似“场头乐队”的劳动形式,其实也在培养农民的集体合作意识。

脱粒机代替了打连枷,联合收割机又代替了脱粒机,但麦收打连枷那股气势,那种“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场景却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

扁担

扁担,既有木质的,也有竹制的。

它既是农具,又是工具,还是古代农民造反揭竿而起的武器。

扁担的历史,据古农史记载,已有三千多年,从秦始皇造万里长城到隋炀皇帝开大运河,农民都是使用的扁担。当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实际上就是拿起扁担造反。在陕西商洛李闯王的纪念馆里还保留着一根“李自成的扁担”。

扁担,两端较窄,中间较宽,表面光滑平整,一般长度为一百六十至二百公分。山里人用的扁担,两头还安装了用金属包裹的铁尖。

同类推荐
  • 九八·共和国一号黑社会要案

    九八·共和国一号黑社会要案

    二〇〇〇年九月十九日,吉林省长春市。这一天,也许将永远记录在吉林省和长春市的历史上:轰动全国的梁笑溟(又名梁旭东)黑社会犯罪团伙案,由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完毕后,经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封,立即对黑社会团伙“老大”粱旭东等七名主要案犯执行死刑。由于案情重大,这起附带近千万元的民事赔偿的案件,经过长达一个月的审理,八月二十六日,随着那长达二百五十六页的判决书和审判长六个小时的宣判,终于作出了一审判决,披着刑事警察外衣的“老大”梁旭东和其他六名主要成员,被判处死刑,其他二十九名成员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
  • 石头记索隐

    石头记索隐

    《石头记索隐》虽非鸿篇巨制,但在红学研究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是旧红学中的主要流派索隐派的最后一部重要论著。虽然索隐派随着新红学的兴起而日渐式微,但正是此文引发了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一文的诞生。作者在书中逐条分析了《石头记》中人事物等的影射内容,具有参考价值。
  • 生存与安然

    生存与安然

    从海拉尔起,大约过了整整三天,我才适应了原有生活中的一切。估计一头来自草原上的羊要适应城市,从慌张到安详也需要三天。火车开始向南开,尘世在南,我觉得我又在钻回那个厚闷而熟悉的口袋。过去的半个月里我意外地得到了呼伦贝尔大地的慈爱从容宽厚安逸,我是个享受到了幸福的人。
  • 呐喊·彷徨

    呐喊·彷徨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在《呐喊》序中,鲁迅谈到他弃医从文的经过和目的,并回忆道:“有一回,我竞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彷徨》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像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他在《彷徨》的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名家经典散文选:宏论博天下·议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宏论博天下·议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热门推荐
  • 泾渭流韵:平凉历代诗词选

    泾渭流韵:平凉历代诗词选

    “人文平凉”丛书一套5本(暂定名《平凉诗词》《崆峒诗词》《平凉游踪》《平凉掌故》《平凉金石》),编者姓名:茹坚、李世恩、魏柏树、李业辉等。前两册精选古代至民国历代诗人所写崆峒山及平凉其他地方的各类诗词曲赋,略作简注。第三册精选历代作者所写平凉山川名胜、风土人情的游记。第四册精选有关掌故。第五册精选当地重要金石碑刻。本册为原计划中的第三种,暂定名为《陇上鸿踪——平凉名家游记选》。
  • 竹中刃

    竹中刃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群中流传起一个关于竹林的传说。
  • 楚寇

    楚寇

    我有一剑,可杀天下众生。这是一个小杀手复仇的故事,这是一个亡国公主复国的故事,只是天下所有人的故事。新人作者报到,各位书友如果有兴趣,可以来q群交流,q群号:369750833
  • 末世游戏之陆少神操作

    末世游戏之陆少神操作

    #戏精骚包小少爷,在线带你末世超神#新制度的到来,是末世的降临。一场屠杀游戏,风暴般的席卷了整个世界。帝江小少爷陆嘉舟,纨绔风骚潇洒不羁。当末世的到来已经是尽人皆知的时候,谁都以为小少爷会是冲在前线,靠运气生存的炮灰。陆小少爷:嘤嘤嘤,我不是,我没有,你们又冤枉我!第一批进入末世游戏的大佬,永远在线的游戏榜首神秘玩家,‘X’联盟的幕后boss……当一个个马甲掉线,众人傻眼,这他妈是那个恨不得让人掐死的陆小少爷?#双商极高身手绝佳的孤狼统治者小少爷#
  • 氾论训

    氾论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汐照

    汐照

    大楚国都邑炀,繁华之下暗流涌动皇帝年幼,权臣当道,前朝遗祸,强敌环伺小皇帝要让位,有权势有资格的一概不要,皇帝难当不得逍遥敌国细作为大楚安危兢兢业业,罪臣之女为江山稳固大义灭亲江山富贵全不要,只愿一生一世一双人
  • 如何培养孩子的品格

    如何培养孩子的品格

    品格改变命运!好品格让孩子不惧失败,离成功更近一步!《纽约时报》、亚马逊网排名第一的畅销书《品格的力量》续篇。告诉父母究竟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品格?为什么要这么做?在《品格的力量》一书中,作者从多个方面论证了那些与品格有关的品质才是孩子人生获得成功的主要基础。这些品质包括:坚韧、好奇心、责任心、乐观精神、自控力等。
  • 倾世妖妃很轻狂

    倾世妖妃很轻狂

    【宠+霸道+狂+双洁+无深情男二+很宠】她狂,她护短,她冷漠,霸道,强悍,但也有温柔的一面她就是——叶君清他时而固执,时而戏精,时而冷漠,邪肆,霸道,但他只爱一人他就是——楼君寒他们都是花完一辈子的运气才遇上彼此,挚爱与唯爱。“王,王后被欺负了。”某男人眼底一片阴鹫冷冽:“把人给我带过来!揍成他妈都不认识!”“王,王后被诬陷抄袭,现在还要告上法庭。”“走,抄家伙,撑场子!”“王!告诉你一个残忍的事实,王后她......她.....”“她怎么了?难道又上房揭瓦了?”“不是!王后失忆了!关于您的记忆都没了!”轰!瞬间五雷轰顶。“把她给我抢回来!”失忆的叶君清第一眼看见妖孽众生俊逸如仙的男人时,立刻扑上去,双眼发亮:“帅哥,需要女朋友吗?你看我怎么样?”“你很好!”————————————————————有人说叶君清在楼君寒面前特别怂?叶君清却淡定表示:我的怂是一个人遇到心上人才会“怂”。这一生功成名就,创造属于自己的灿烂辉煌!在华夏她是一名成就不凡的作家!在古城她是那里最厉害的破案侦探!在无田大陆她是一手经商成名!本文纯属虚拟,请勿模仿。
  • 神医女凰

    神医女凰

    三年前,她是林氏家族的一个弃女。为了替母亲治病,毅然用自己一生的幸福作筹码,嫁给一个纨绔大少。在出嫁当天,她惨遭暗算,汽车失控坠落万丈深渊。是悔婚,还是那位纨绔大少的红颜加害?三年后,她再次出现,真凤归来,一身惊人武学与惊天医术,震惊天下。她发誓,除了治好母亲,让她过上好日子,更要让那个薄情大少,一生仰望!
  • 江山策之云谋天下

    江山策之云谋天下

    【潇湘版简介】这是一个你坑我,我坑你,从江湖坑到江山,男女主都不是个东西的故事。当佛系少女撞上腹黑大人!本书又名《少卿大人又双叒叕被我卖了》《我用叶大人的脸换酒喝》《云姑娘天下第一》【装13版简介】以三碗酒剖白心迹,不问来者何人。这是你要的策马江湖——剿匪窝,袭贼船。埋绫罗春,酿离人醉,痛饮一坛陈情酒。月下跑马,知己对歌,泼墨写意,绘江山梦。乌篷船上落黑白子,飞翼亭里听水涧曲。也有你想的平淡生活——“我们就做一对平凡又简单的夫妻,一间小屋,几亩良田,我去砍柴打猎,你在家做烙饼,在你想躲懒时我简单地煮碗菜汤,就着热乎乎的饼儿便是一餐……”但,以天下为棋,抗滔天权势倾轧,只得步步为营。“朕是否要道一句:爱卿,别来无恙?”“臣今日不是为了叙旧,而是来证明弑君如宰牛一般简单。”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竟能跨越楚河汉界针锋相对。运筹帷幄,只待短兵相接之日。决胜千里,不止殚精竭虑布局。【沙雕小剧场】他:我天下第一美!她:看到我这砂锅大的拳头了吗?我这一拳下去你这个嘤嘤怪就没了。……他:假如你有三坛酒,我喝一坛还剩几坛?她:三坛!他:怎么还是三坛呢?她:因为我不想给你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