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2800000014

第14章 潜心著述(2)

1977年5月,《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成为研究《中俄尼布楚条约》的重要著作,也是戴逸第二部学术代表作。由于戴逸掌握了大量关于中俄谈判的具体细节,许多生动、具体且鲜为人知的情节得以呈现,这在史书中是罕见的。书中对该条约的八种主要文本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比较,认为各种文本虽然存在着差异,但是拉丁文本是最后的定本,是经过两国代表团签字交换的正式文本,具有充分的法律效力,各种文本中的一切差异都应以正式的拉丁文本为准。书中以大量事实证明,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东,包括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从来就是中国领土,这在《中俄尼布楚条约》中已经作了明确的规定。因此,《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一个平等的条约。有意思的是,由于《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在当时是内部出版物,苏联方面并不知道中国的学者已经对这个条约作了充分的研究。因此在谈判开始时,他们非常自信地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材料,仍说自古以来黑龙江流域等地就是俄国的领土。面对中方递上的研究材料,苏联方面都傻眼了,原来在16世纪前满族早就在黑龙江流域生活居住了,而俄国人是在17世纪才来到这里的。

《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为外交部在中苏谈判与交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历史依据,成为清史研究中开拓研究领域,填补研究空白的重要著作。在忙碌和欣喜中,戴逸夫妇也铸就了银婚之年。

3.领军清史研究

《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的出版,意义重大。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这部书披露了许多史书上所未记载、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澄清了中苏边界上有争议的问题,为中国政府在中苏边界谈判中,提供了翔实、有力的边界谈判依据。同时,随着该书的出版,也使国内的清史研究有了更加明确的研究方向。此后,戴逸把研究领域拓展到清代前期和中期。50岁之前研究中国近代史,当属晚清时期;50岁之后研究鸦片战争之前清史,当属清前期和中期。戴逸的治学可以说是逆向回溯,也就是由近而远,由今而古,一步一步往前推移回溯。

忆及故人往事,戴逸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学者吴晗亲切的面容。早在60年代初,就怎样开展清史研究工作、如何着手编纂清史等重大问题,受中央领导重托,着手宏大规划的吴晗,曾语重心长地跟戴逸作过深入探讨。那天下午的交谈给戴逸留下了至深的印象,光阴荏苒中他依然能感受到前辈眼里鼓励的光芒,穿越岁月为后辈晚生照亮前行之路。也使得年轻的史学家,从此把目光投向清史研究领域,从此清史编纂成了他魂牵梦萦的追求,起起落落终不悔。

还有学者郭影秋,为推动和组织清史研究,一生在为清史编纂创造条件。当年他刚到人民大学主持日常工作,与戴逸便有了一次难忘的会谈。初次见面,郭影秋的一番对人民大学学科的设想,使戴逸顿时豁然开朗。这番话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晰,可见人民大学设立和发展历史专业的发轫点由此而来。其后那年的秋天,人民大学副校长孙泱亲自来到戴逸家中,传达了中宣部的决定及郭影秋副校长的意见,成为清史编纂委员会七成员之一,又奉命筹组清史研究所。但是命运弄人,所有的想法一时间都成泡影。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之下,郭影秋尚在呼吁集中安排人民大学教职员的工作,保留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和科研队伍。接着促使清史研究小组成立,无疑为编修清史保存了有生力量。

戴逸刚从干校回到北京后,跟老领导见面的机会自然多了,两人有说不完的话题,每次谈话都是掏心掏肺的。在摆满书籍的病榻前,郭影秋娓娓而谈,常常一谈就是两三个小时,谈话内容大多有关清史研究,以至于必得秘书过来提醒注意休息才行。郭影秋对明末清初的历史非常熟悉,对诸多历史人物都有独到的看法和见解。他博览群书,过目不忘,经常跟戴逸交流各种古籍善本,有的甚至闻所未闻。在老领导的影响下,戴逸按图索骥,随借随阅,极大地丰富了古本涉猎面,从中受益匪浅。言谈中,郭影秋最关心的是清史研究所的成立,就像园丁浇灌花草树木,时时观察其长势。他跟戴逸谈到探讨清史研究所的方向、规划等等,总是用商量的口吻征求部下的意见,令戴逸非常感怀。如此这样的亲切交谈,不仅指导了工作,也于润物细无声中,令戴逸受到无穷的教益。当时,戴逸正在研究尼布楚条约,他也更加清晰自己的治史方向。戴逸遇到学术上的问题,总是及时跟老领导探讨,也使得郭影秋对戴逸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支持。人民大学复校后,郭影秋考虑再一次选择由戴逸主持清史研究所的工作,草拟清史研究所成立的规划,可谓知人善任。对于戴逸来说,当是接续了早年暂时中断了的一个学术梦想。

经过一段时期的拨乱反正,党中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得以贯彻和执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确立,中国随之进入一个繁荣发展的新时期。1978年,随着中国人民大学的复校,经教育部批准,在原清史研究小组的基础上,正式成立清史研究所。其目标,始终以清史研究、培养清史专门人才和纂修《清史》为工作重心。

阴霾已然扫除,阳光临照简朴的清史研究所。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由衷之喜。简朴的会场里,也迎来了拄着双拐到会的郭影秋。年近70岁的郭老,虽然百病缠身,精神头却很好。他代表校党委宣布研究所的领导班子,勉励全所人员努力钻研,为早日编出大型清史而努力奋斗。作为清史所所长的戴逸,深感任重道远,他想起郭影秋当年提倡的“欀木”精神,肃然起敬。当年郭影秋任南京大学校长时,正值国家自然灾害时期,高校师生的生活和工作、学习面临许多困难。在迎接1962年元旦的讲话中,郭影秋号召大家发扬“欀木”精神:

欀木的伟大在于它贡献出自己的一切,顶着万钧的压力,使无数的矿工得以自由,使广大人民获得丰富的矿产……如果每个共产党员都是像欀木一样,把自己所应当顶住的困难顶起来,每一个支部,每一个党组织都把困难顶起来,那么中央的困难就减轻了。转引自潘忠哲、包仁娟:《郭影秋校长在南京大学》,郭影秋:《往事漫忆》附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05页。

欀木,是支撑屋架的一个部件。清史研究所的建成,正需要大家发扬“欀木”精神。诚然,多少年来每一个有志清史工作者,都朝着这个宏大的目标进军,顶着万钧的压力,像欀木一样,把自己所应当顶住的困难顶起来,那么中央当年的倡议就得以落实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每一个以清史研究为毕生追求者所应担当的责任。

同类推荐
  • 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

    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

    男人的美,是一种意志的展现,一种态度的练达,一种行为的拷问,也是一种绝对的辉煌,绝对的悲壮。是热血,是豪情,是气概,是一段一段,一步一步,形成豪然于世的篇章。
  • 哲学宗师:笛卡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哲学宗师:笛卡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册,介绍了理性哲学家——笛卡尔的生平事迹。
  • 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王士倬

    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王士倬

    王士倬(1905——1991),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作为中国航空发展的标志性人物,他主持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风洞,协助培养了以钱学森为代表的大批航空科研工作者,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创建、起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书以钱学森同志的书信为序,收录了王士倬写的《我的自传》及其家人、同事撰写的文稿、回忆录和书信。以王先生的生活历程为线索,回顾了中国航空事业初建时期的成就和业绩,高度褒扬了中国航空先驱者们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本书为航空领域内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科普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客观、鲜活的审读视角,也为各图书馆藏提供了一份可读的参考资料。
  • 中华女杰(现代卷)

    中华女杰(现代卷)

    妇女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从夏商开始至今,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和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中国妇女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中华女杰(现代卷)》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1949年至今在中华大地上涌现的20位女英雄(女杰)故事,讴歌了她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女性特有的美菜好风范。
  • 马上皇帝:赵匡胤

    马上皇帝:赵匡胤

    《马上皇帝:赵匡胤》介绍马上皇帝——赵匡胤的有关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女王的钦差大人

    女王的钦差大人

    一位远房表舅的意外去世,使得大卫继承了他的勋爵头衔,同时也继承了一份工作——女王陛下的非正式特使。生活波澜不惊的大卫怎能拒绝这份高大上的工作?尽管毫无头绪,大卫依然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平时老拿大卫打趣的妻子、女儿、亲友们似乎也因为这份差事而对他刮目相看。于是,他踏上了冒险的旅程……他能胜任这份美差,同时又能提升自己的家庭地位吗?小说以日记体的形式,虚实结合,松弛有度,将大卫勋爵的真实家庭生活和虚构的历险故事糅合在一起,英式幽默的文风跃然纸上,充满生活气息和无厘头的想象力。
  • 凡尔纳密码: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凡尔纳密码: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这是一部写苏格兰民族精神的小说。故事发生在1864年,“邓肯”号的船主格里那凡爵士偶然得到两年前因海事遇难失踪的苏格兰航海家格兰特发出的求救漂流瓶,他请求英国政府派遣船队去寻找。可英国政府对苏格兰人一向歧视,拒绝了爵士的请求。爵士感到非常气愤,于是他毅然组织了一支小型救援队,亲自带队去完成寻找格兰特船长的任务。他们穿越了南美洲的高山和草原,横贯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环绕了地球一周。由于对文件的错误解释,他们一路上遇到了无数艰险。但他们以无比的毅力和勇气,终于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元代奏议集录

    元代奏议集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焦糊的味道

    焦糊的味道

    于长山一天到晚总被一股焦糊的味道笼罩着,鼻腔里像烟囱一样干燥,打个喷嚏都担心有鼻血喷出来。于长山知道这味道来自哪里,那个地方叫大十字,榆州城的心窝窝,是远近闻名的烧烤一条街。尽管于长山很排斥这种焦糊味,但就像很多被动吸烟者的无奈一样,他除了适应别无选择,因为在县城里他唯一消闲的去处就是大十字上的马二烧烤。于长山吃素,他吃素与信仰无关,就是讨厌烤肉串散发出的那种焦糊味,他每次来都是一碟毛豆、两瓶松林啤酒,不超支不结余满打满算正好两块五。
  • 大楚昭阳

    大楚昭阳

    一场突如其来的宫变让幸福快乐的她一夕间家破人亡,为寻找真相逃离京城却发现身中蛊毒。到底谁是宫乱的真正凶手,又是谁要致自己于死地?就在走投无路之际,一场人为天火让她阴差阳错成为另一个少女,重新踏上回京之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生活的门

    生活的门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布罗茨基诗歌全集(第一卷·上)

    布罗茨基诗歌全集(第一卷·上)

    本套书收录了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布罗茨基用英语写作以及由他本人或在他本人的帮助下由俄语译为英语的全部诗篇,囊括了诗人一生中最重要、最著名的诗歌作品。本次出版这套书的第一卷的上册,主要内容为《佩尔修斯之盾——约瑟夫·布罗茨基的文学传记》及诗集《在旷野扎营》中的大部分诗歌。布罗茨基的文学传记,是洛谢夫结合自己与布罗茨基的交往和对他的研究所做,对布罗茨基的人物生平、文学创作、思想变化都介绍得非常详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在旷野扎营》是布罗茨基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内容均为他的早期作品,本卷中收录了七十首短诗和叙事诗《伊撒和亚伯拉罕》。对于布罗茨基来说,这些作品在其诗歌的道路上则标志着其风格的形成和确立:结构手法、词语的形象体系(象征性词汇)、独创性的诗律。
  • 夕阳景色盛世好

    夕阳景色盛世好

    初遇:小小一只的她,背着身负重伤的他,她懵懵懂懂之下阴差阳错的救了他。然而:好心救了个人,没承想成了植物人,悉心照料了三年;哪知,却是爱护自己多年的面具哥哥。在一次访谈节目中:“司先生,请问您真如传闻所说,因为毁了容才带面具的吗?”司景辰温柔的笑笑:“你也说那是传闻,我只是在等我的小丫头长大呀!”一天:“总裁,夫人搬去学校了。”司景辰:“搬就搬呗!谁怕谁,等等,顺便把我也一块儿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