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2800000021

第21章 清史人生(2)

戴逸从资料、思想、文采、道德这四个方面,对历史学家提出了四项要求,只要从这些方面进行锻炼,加强修养,就可能成为优秀的历史学家。字字珠玑,句句真言,诚然是肺腑之言啊!戴逸还特别告诫青年学子:“一个国家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必然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历史专业的学生一定要牢记历史的意义和功能的所在,才能培养起对历史的感情,对历史的热爱,取得成就。”戴逸:《对人民大学历史学院06级新生入学的讲话》,转引自《我们眼中的戴逸先生》,2007年10月16日,人大新闻网站。

2.难忘师德

师恩难忘,戴逸常常跟人说起故乡的杨毅庵老师。杨老师慧眼识英才,他帮助青少年时代的戴逸奠定了文史基础,成为戴逸人生中第一位伯乐。其后,在漫长的治学道路上,戴逸又被身边那些治学严谨、大家风范的名师身上闪耀的师德光辉所引导,鼓舞着行进在如山之清史中。诚然如此,戴逸在多年的教研工作中,在学生们眼里,则是一位谦和、仁义、真性情的教授,对年轻学子予以热情关注和支持,其师德光芒亦惠及他人之人生。

王俊义是戴逸的高徒,早年的学生,后来又成为同事,在清史研究之路上亦师亦友。王俊义于50年代中期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就读于中国革命史专业。在王俊义的印象中,这位年轻的老师行事低调、从容,不事张扬,在他身上看不出功成名就的感觉。其时,正值风华正茂的戴逸已出版了名著《中国近代史稿》,可以说在史学界已经非常有名气了。听戴逸上课是一种享受,他脸上永远挂着笑意,带着乡音的普通话很糯软,看人的目光很亲切,总有一种鼓励学生提问、交流的感觉。也难怪,他也才30出头,大不了学生几岁的,但是扎实的文史涵养令所有学生佩服。王俊义经常去请教戴老师,两人谈得很投机。毕业后,王俊义留校工作,在哲学系任助教,研读了很多中国哲学史经典原著,为日后研究清代学术打下坚实的基础。“文化大革命”期间,天各一方,此后清史研究小组又把两人联结在一起,在郭影秋的直接领导下一起参与了具体筹建工作。人民大学重新复校后,王俊义成为清史研究所最年轻的研究员,根据自身特点,戴逸指明他研究清代学术思想的道路。在戴逸的指导下,日后王俊义参加了《简明清史》《清史人物传稿》《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卷》等的编写工作,在学术上获得了很大的提升。王俊义在长期从事清代学术思想史研究的过程中,深受戴逸的教益,如今已是著名学者的他每当提起恩师,总是心怀感激之情。

2008年,与82级第一届硕士生返校时合影

另一位学生,则是新中国第一个历史学女博士黄爱平,担任过清史研究所副所长,现任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早年,瑶族女生黄爱平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师从戴逸。面前这位勤学好问的女生,身上有一股子韧劲,做学术靠的就是性格中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劲。根据黄爱平本身的知识架构,戴逸为她确定了清代学术文化史作为研究方向。导师的关怀和良好学术环境中,使得黄爱平如鱼得水。明确了研究方向之后,黄爱平对撰修《明史》发生了强烈的兴趣,但又存诸多疑惑。她去请教导师,戴逸语重心长地说:“学术研究往往从疑问开始,既然发现了问题,就应该自己着手去把它们搞清楚。”一番话语让黄爱平豁然开朗,一时间,她废寝忘食辗转奔波于京城内外各大图书馆。获得硕士学位后,不满30岁的黄爱平又考取了清史所第一届博士研究生,仍师从戴逸。戴逸从严要求这位女弟子,最后商定把“四库全书纂修研究”作为她博士论文的选题。

“四库全书纂修研究”俨然是一座学术高峰,黄爱平知难而上。确定了选题之后,黄爱平开始广泛查找资料,以便拟订提纲再进行撰写。但是说着容易做着难,就说资料的搜集工作,非常浩瀚,又非常难求。《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帝掌控下进行编纂的一项大规模文化工程,因此其档案资料非常丰富。但是除了20世纪30年代初步整理出版的《办理四库全书档案》一书外,更多的资料都尘封于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当时,有确切消息说,档案馆刚刚对这批档案进行了发掘和整理,编出了资料的初稿。征得该馆的同意,黄爱平得以第一个阅读这批珍贵的档案资料,摘抄了大量卡片。黄爱平研读过戴逸的名作《乾隆帝及其时代》,深知当年导师通读了多达1500卷的《高宗实录》,做了几麻袋读书笔记。在请教交流中,黄爱平知道导师对《四库全书》有相当的了解和浓厚的兴趣,戴逸指点黄爱平从哪些方面去查找资料。更让黄爱平没有想到的是,戴逸把多年积累的有关《四库全书》纂修问题的资料卡片,都一并交给了她,以供研究参考。面对这一摞摞沉甸甸的资料,此中凝聚着导师经年的心血,却无私提供给自己,这样的慷慨相助令人感动至极。同时,黄爱平广泛翻阅了起居注、乾隆朝报销册、军机处录副奏折等档案卷宗,还有相关的文集、奏疏、笔记、函札、书目、年谱、传记、方志、实录、政书等等。正是做好了扎实的资料工作,为论文的研究和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给黄爱平创造良好的条件,戴逸为她写信联系学术会议,使她得以更快地进入这个研究领域。当初稿写成后,戴逸逐字逐句地进行审阅,提出了不少具体的修改意见。黄爱平每改一稿,戴逸都细心地审阅和严格地把关,这种无私的精神令黄爱平永远铭记在心。

在戴逸的指导和启发下,黄爱平的博士论文《四库全书纂修研究》终于写好了。面对厚厚的论文文稿,面对来自同行、专家、答辩委员会的高度赞誉,黄爱平深知它凝聚着导师的心血。此后,黄爱平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增补成书的同名专著《四库全书纂修研究》,出版后同样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当时,国内外多家报刊都先后发表书评,称之为“半个多世纪以来《四库全书》研究中不可多得的力作”。同时,该书还先后获得多种奖项,黄爱平本人也因此而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四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直至现在,《四库全书纂修研究》一书仍然广受好评,并被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四库学”领域学风转变和研究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此,多年以后,黄爱平还提到导师戴逸的恩情,不仅把自己领进了学术研究的殿堂,还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铺就了一块块厚重的台阶,并总是鼓励自己去不断追求新的目标。

正如黄爱平在回顾自己的学术历程时,发自内心地把“老师的教诲”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这种无私的教诲,在清史研究所这个大家庭温暖着每一位学子。许多在清史研究所跟戴逸读硕士、博士的学子,都在短短几年中,在学问和人生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的收获。这种收获并非仅仅是学术上的丰收,更多的是一种人生态度的得益,学会更好地珍惜光阴,更深入地体悟人生,更忘我地投入学业。除了必修的公共课程外,学生们更多的时间都是泡在各大图书馆里,为所学专业增添养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为他们深记导师的话语:“‘博’和‘专’是摆在每个研究者面前的一对矛盾。研究者应更多地浏览书籍,尽可能广博些,用各种知识武装自己。……‘博’能够促进‘专’,提高人的研究能力。……在某个窄小的专业范围内,要求研究者的知识和资料越多越好,对资料的占有最好做到‘竭泽而渔’。”戴逸:《资料思想文采道德——对历史学家的四项要求》,《皓首学术随笔·戴逸卷》,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6页。

戴逸从不会按课程表的设计为学生机械地授课,在铁1号他的办公室里,一种放松而有的放矢的谈天说地,深入人心。可能不经意间,灵光一现,成了学生们研究的新的起点。正如有的学生所说,大家更多的是一种感受,感受导师那睿智的谈话,感受那满头的银丝,感受那琳琅满目的书屋,大家最渴望的就是这种感受,让你如沐春风,潜移默化。在清史研究所工作和学习的学子们,一边完成自己的研究,一边参与所里的各种项目,这种经历很锻炼人。有时,学生们在铁1号资料室里苦读苦干,废寝忘食,隔壁房间的导师同样在里面看书著述。忙碌中,鹤发童颜的戴逸会请大家去家里聚餐。当大家兴高采烈地拥进导师家门,师母刘老师在保姆的配合下,已经摆出了一桌大餐。大家围桌而坐,在一片飞舞的筷子中,其乐融融,成了多年以后的经典记忆。

戴逸立身处世的方式和内在的心理结构,是浓重的儒家底色。他对学生宽松、宽忍,“认为宽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美德,人都有优点缺点,就是讨厌的人也有优点”。不少调皮的学生都在他的面前感化。这位令人尊敬的导师,使得学子们毕业以后,无论多忙再忙,只要出差北京就一定去看望他。每次在导师家里,坐在客厅的黑皮沙发上闲聊,学问、工作、生活无所不谈,吃饭、喝水、抽烟无所顾忌。近距离地跟导师面对面,甚至贴着他的耳朵说话,或者干脆拉着他的手说笑,对大家来说都是一种无上的幸福。其实,大家真正想念的,是那一个催人砥砺奋进的环境,那一段使人难以忘怀的时光,那一位让人毕生铭记的导师。

3.读史有味身忘老

粉碎“四人帮”后,重新焕发学术青春的戴逸,在事业上更为忙碌,故乡常常在梦中相会。母亲年事已高,终是离不开常熟,那里扎有她岁月的根。旅居京城多年,偶或借开会南下之际,抽空去看望母亲。那是1979年,戴逸在四川参加会议完后,回了趟常熟,这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之后第一次回到故里。目睹熟悉的景物,耳闻亲切的乡音,踏在故乡的青石板路上,游子的心中激情澎湃。名人辈出、书香飘溢的故土,是戴逸心中永远的挂念。解放前,戴家和瞿家是东门大街的斜对门邻居,解放后两家先后搬到小步道巷,毗邻虞阳小学,仍然是斜对门的邻居。岁月不饶人,瞿良士遗属陶桂芬早已白发苍苍,生活艰苦,以靠卖自来水为生。戴逸看到老人佝偻着背脊,风里雨里地辛劳,心里很不是滋味。

同类推荐
  • 稻盛哲学与阳明心学

    稻盛哲学与阳明心学

    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稻盛哲学的核心是“人生方程式”和“判断基准”,本书将两者结合,讲述两者异曲同工之妙,书中内容包括几大部分,“阳明心学和稻盛哲学的神合”,主要讲述阳明先生和稻盛先生分别在什么情况下感悟出“阳明心学”和“稻盛哲学”;“以心为本”,讲述阳明先生与稻盛先生共有的品质——正义、谦虚、攻心、乐观、忍耐;阳明心学的“致良知”、稻盛哲学的“敬天爱人”,并用企业案例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关于人们对“阳明心学”“稻盛哲学”的几点疑问,在书中做出解答。本书对一些企业家、经营者和管理者,具有实际指导价值。
  • 权力玩家赵匡胤

    权力玩家赵匡胤

    从一个底层小兵到九五至尊的平步青云之路,全面解密“带头大哥”赵匡胤的低调弄权之术。赵匡胤建立的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积弱的王朝,但赵匡胤却是中国历史上被公认的“仁君”。中国的“仁君”不止赵匡胤一个,但是亡国之时能让老百姓全城以死相殉的王朝,只有宋朝一个。中国几千年来,真正达到帝王权术最高境界的,只有赵匡胤一人。
  • 直面人性:弗洛伊德传

    直面人性:弗洛伊德传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主要着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美国心理学家T.H.黧黑认为他与达尔文和马克思是引领20世纪西方思潮的三位先知。他的思想对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等心理学家都产生过影响。他是人性的发现者,也是精神分析的创立者,但在他一生大半的时光里,他的发现给他带来的却是漫天风雨般的攻击与辱骂;他毕生忠于爱情,但被人骂作淫棍;他忠于友谊,但他的朋友却一个个弃他而去;他是医生,但被癌症折磨得死去活来,先后动过数十次手术。《直面人性:弗洛伊德传》一书是北大哲学博士文聘元教授十年心血沉淀,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展现出了弗洛伊德才华横溢、传奇多彩的一生以及伟大的学术历程。
  • 她们灵魂里有香气

    她们灵魂里有香气

    百年前灵魂里有香气的女子,至今还令世人念念不忘,我们怀念的是什么?是她们穿着旗袍,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弄堂里,轻摇慢步地走进西方文明的舞池里翩跹,那样的绝代风华,那样的绰约美好……本书以一个独特的角度描写了民国时期有代表性的16位女性,从她们的成长背景来展现她们一生的历程,她们或孤傲、或世俗、或强势、或柔弱、或欢喜、或悲悯,作者着力展现她们在其各自人生的关键转折点所做出的不同选择,希望能对当下女性读者有所启发。
  • 抗倭土司韦虎臣传奇

    抗倭土司韦虎臣传奇

    本书以文学的笔法,讲述了抗倭英雄韦虎臣非凡传奇的一生。韦虎臣少年便随父韦正宝出征广东惠州、潮州一带抗倭,所向披靡,全歼九连山日本海盗;率东兰“狼兵”跟随王阳明征讨大帽山、大庚岭、横水、左溪诸地,历时3年多,经大小数十战,平定福建武夷山;后在福建、广东大败日本海盗。韦虎臣精通韬略,战功卓著,获明皇帝钦赐“哀孝忠勇”匾额,但被奸臣以“犒师”为名,赐“御酒”毒害。韦虎臣的故事被人们世代传颂。
热门推荐
  • 总裁不懂爱

    总裁不懂爱

    爱情,其实平平淡淡的才是真。已经26岁的欧阳小爱在一家公司干着白领的工作,日子过的平平淡淡,直到遇到了新经理慕容锦雨,两人开始了一段平平淡淡的爱情,欧阳小爱一直以为,自己能一辈子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下去,谁知道,慕容家的反对,竟然让她的人生不再平淡!
  • 傻王弃妃

    傻王弃妃

    上官冰儿,一个无才无德,嫉妒成性,口碑极差的女子。偷梁换柱,替妹妹出嫁,新婚后,璃王发现身边的人不是那个第一才女上官嫣然,而是他最厌恶的上官冰儿,愤怒之下给了休书。她拿起刀要和他同归于尽,做对鬼夫妻,却被他一刀捅进心口。再次醒来,她不再是世人所不耻的上官冰儿七小姐,,而是特工安琪。她受尽世人的唾弃和辱骂,她冷漠,不在乎,非完璧之身,弃妃,这些罪名都扣在她身上,还要忍受锥心之痛。可是却没有人知道,她还是处子之身。她遇到他,段天晟,一个面容受损的傻王。世人都不喜这个傻王,唯独她,见到他那一刻,她陷进去了,却毫不知情。他,痴痴傻傻,却是深藏不露的高手,一心要为母报仇。却无意间遇到了她,将她拉进自己疯癫的生活。喜欢她,他需要这样的女子在身边,可是却在真的学会了爱,他学会了她口口说的爱。她想要离开,他想尽办法,阻碍了她的逃跑计划,做得那么神不知鬼不觉。黑心的傻王,他的腹黑,算尽一切,却最后落入她手中,从此沉沦,从此他拼命追她,想要抓住她,困住她,一辈子。他,璃王,杀了她一刀之后,再次见到她,却发现这个人似乎变了,换了一个人,完全不同的神韵,此刻,他才发现她的美丽,在她那双眼眸里,洞悉人心的眼眸。。。他,冥王,原本是最有机会得到她的人,可是他却因为她是弃妃和不洁之身,止了步。错过了她,他后悔,开始疯狂追逐。她的守宫砂却在一次遇刺中,落在眼角,她还是处子。听闻她逃了,他策马追随,他要告诉她,不管她和傻王之间有过什么,他都不介意,他只要她。。。他,玄墨,喜欢她,爱她,只要见到她,他就能开心,每次看着那个傻王缠着她,抱着她,他恨得牙痒痒,却无可奈何,他助她逃离,逃婚,刺激。。。他们的下一个路程,遇到什么危险,遇到什么人?期待。。。
  • 流淌的丰碑

    流淌的丰碑

    地处太行之巅的晋城市,自古人杰地灵,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有“煤铁之乡”的美称。千年流转,沧海桑田。从昔日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到如今发展成为一座欣欣向荣的现代化都市,特别是1985年改为地级市后的近20年来,晋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建市之初的8平方公里,一举扩大到2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也从10万增加到31万,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晋东南大地。
  • 一只高校的青椒

    一只高校的青椒

    每一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无数的人,经历无数的事。人到中年或成功或失落,然而回首半生沉浮,蓦然身心俱疲的我们依然追求着曾经的纯净,不曾改变!
  • 你在黎明之后赶来

    你在黎明之后赶来

    重生前,她是魔界魔君最宠的妹妹,是魔界最高贵的女子。重生后,她是人界温家千金五小姐,是整个玄武国无人不晓,无人不知的女子。……“不然这样,你跟我走,我保你衣食无忧。”单纯奶狗一句话骗到手,她表示内心不止一点点激动。……“嗯?是吗?”哪知奶狗变狼狗,一朝苏醒,日日榻上宠。
  • 世界末日第3层

    世界末日第3层

    光明与黑暗……它们相互碰撞、融合,亦能世界,亦能毁灭世界。令世人为之向往──光明。令世人为之恐惧──黑暗。相传借助[?容器],光明与黑暗的力量得到了约束与控制,世界井然有序……两者相互碰撞产生的能量十分巨大,为维持两者平衡,需要[?]守护者付出一定的代价。──[?容器]破碎之日,灾难降临之时![?]守护者通过[祭祀],并向[?容器]提供相应标准的[祭品],以维持[?容器]的稳定。[祭品]的要求相当严格:?拥有强大的精神力:强大到能够与[?容器]发生共鸣;?被世界所抛弃:这样,[灵魂宿主]会自愿成为[祭品];[祭品]最好的来源:便是童年遭遇不幸的孩子,为世界所抛弃,常年的孤独造就了他们“万事靠自己”强大的意志力与精神力。孩子,你是拯救世界的英雄,即将拥有世间最为强大的力量……同时也将拥抱令人恐惧的孤独……这!便是[祭品]的下场!PS:业余写作,断更可能是由于工作忙碌引起。
  • 繁星复文立

    繁星复文立

    那……就放肆这一回吧,这是自己心心念念怀念了五年的人啊!国外的每一次思念都会带来揪心般的难受,心口恍若被挖掉了一大块,那种巨大的空洞带来的疼痛让她无数次的落泪。现在,这个人,在亲吻她。恍然就像是梦,就让她放肆一回吧,忘了背叛和曾经的难过。她只想享受这一刻的相拥亲吻。“星满,”付文立压低的嗓音呢喃着她的名字:“在国外的五年,也许是漂泊,也许是停靠,但都不是你的终点,不是你的港湾。星满,回来吧。”星满扶着座椅的手指渐渐收紧,两眼直视着付文立:“也许你还欠我一个解释。”
  • 小寂寞

    小寂寞

    9篇散文,9个故事,9个女人,分别讲述了自己与寂寞相处的日子,有关爱情、亲情、友情,有关职业、未来和梦想。在纷繁杂芜的世界里,用深情流淌的文字刻画出对现世思索,苦楚中另见希望,欢笑中饱含热泪。
  • 秦淮世家

    秦淮世家

    南京。泰淮河边。歌妓唐大嫂有两个女儿,一名二春,一名小春,都长得标致可人。小春歌喉出众,成了歌女,唱得正红。上海钱商杨育权看中小春,多次调戏,遭到拒绝后,便怀恨在心,施毒计绑架并奸污了二春之后,又把二春施舍给保镖魏老八。自己不幸中弹身亡。杨育权变本加厉,对唐大嫂和小春施尽淫威,逼得母女苦不堪言。秦淮河畔下层社会的人们气愤已极,联合起来了……
  • 夫人废柴她还狂

    夫人废柴她还狂

    相府嫡女天生痴傻,备受欺凌,前夫退婚、庶姐阴险,姨娘虐待,爹爹抛弃,最终惨死在族人之手,好惨一女的!一朝归来,竟是惊艳才绝的全能符箓师。跟我打?一白绫送你跪地挺尸!跟我吵?一巴掌扇你满地找牙!跟我阴?一符箓搅你心神崩溃!斗皇族,怼渣男,除白莲、惩小人。吃瓜群众瑟瑟发抖。这是哪个屯的女滴,竟惯的如此膨胀?云宫圣境仙尊无奈扶额:“自己养大的徒弟,能怎么办?继续胖呗!”【宠文爽文,男女主1V1,无毒无玻璃渣,欢迎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