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2800000007

第7章 史学之舟(1)

1.奔向解放区

1948年,不平静的暑假已过,转眼已是秋天。此时,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决战阶段,新中国的曙光即将染红世界东方的天际。戴秉衡一心想冒险回北大,去找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的同学,再找到心向往之的组织。他告别家人,悄悄地从水路经天津回到北大,找到了同学。白色恐怖之中,同学相见分外激动,大家压低嗓音,互相说着离别后发生的事情。据说,有的同学被抓进去了,也有不少同学投奔了解放区。“解放区”犹如一道闪电,使秉衡眼前一亮。由于学校里还有不少特务学生潜伏着,当晚他躲在同学宿舍里,心里默记着找到党组织的方法,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谁知,第二天在吃早餐的时候,秉衡就被人告发了,很快被国民党当局抓走了。

郑天挺先生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焦急,他马上告诉了胡适校长。胡适校长对戴秉衡是很有印象的,当年秉衡刚到北大时,还拿着同乡钱昌照的介绍信去胡适家拜访过他,胡适知道这是个很优秀、很有志向的学生。

后来,因为搞学生运动,要办孑民图书馆,秉衡多次去找胡适校长交涉,还顶撞起来,令校长很不高兴。只听得郑先生说,戴秉衡已经被带到特种刑事法庭。情况迫在眉睫,胡适校长二话没说,赶忙写信出面担保,说戴秉衡是个好学生,跟共产党没有关系。由于胡适的声望,秉衡被关了1998年,

时任中国史学会会长,

在台北胡适公园留影

三个多钟头后就被放了出来,保释在外听候传讯。对此,秉衡对北大师长们的厚爱永存感激之情。

幸运的是,被放出来的秉衡很快找到组织,组织给了他路条、联络暗号,让他去华北石家庄解放区。已是深秋,秉衡风餐露宿,一路乘车来到河北省沧县(今沧州市)。这天,秉衡来到沧县东城门,在桥上跟自己人用暗号接上了头,令他欣喜万分。接上头后,秉衡随人来到一处僻静地。在填表登记时,解放区干部告诉秉衡说:为了通过国民党的封锁线,你必须要改个名字,以免有事连累家人。这些时日东躲西藏的经历,让秉衡感触很深,心想自己是逃出来的,逃就是逸,就叫戴逸吧。

此后,戴逸穿越敌人封锁线,胜利来到了石家庄。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戴逸所见所闻都洋溢着喜悦向上之情。石家庄是解放战争开始后,共产党攻克的第一座关内大城市,是党的第一个城市政权。石家庄的解放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这块党统一领导下的华北解放区,为夺取平津战役的胜利和全国的解放进一步做好了准备。石家庄的人民群众重获新生,摆脱战争带来的饥寒交迫的威胁,终于用自己的双手,安排自己的命运,改善自己的生活。

戴逸与很多国统区的进步青年来到解放区,亲身感受到解放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里,石家庄浓墨重彩地创下了新中国历史上的诸多“第一”:作为中共中央华北局的机关报,《人民日报》在这里创刊,毛泽东亲笔题写报头;中国人民银行在这里建立,中国第一套人民币在这里诞生,标志着新中国金融事业的起步;华北地区第一座水电站在这里兴建,神奇的电流从这里流向西柏坡和周边的兵工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身在这里设立,多座天线塔分别向中国和全世界播发信号;在这里,毛泽东为新创刊的《人民邮电》题词,为新华书店题写店招……同时,石家庄的安定环境为发展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批高等学府在这里成立,中国共产党自己兴办的华北军事政治大学(今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的前身)、华北大学(今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外事学校(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前身)等高等学校,先后在这里开学,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

从此,戴逸与戴秉衡迥然不同,他对党的历史和发展,对马列主义理论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尤其是进入正定华北大学培训学习之后,感觉发现了一个新世界,思想上产生了质的飞跃。

2.学术始航

此前,上海交大严谨踏实的校风及北大民主自由的氛围,这两种学院精神相辅相成,给戴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影响了他以后漫长的治学道路。尤其是北大,戴逸热爱那里浓郁的学术气氛,敬佩那些学识渊博、和蔼可亲的师长们,但两年的学业中,很多时间和精力用于从事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所以自己深感对历史专业学得很不够,感到对历史尚未入门。

1948年,进入解放区华北大学的戴逸,跟无数热血青年一起学习,更加体会到学无止境。成立于1948年8月的华大,前身为华北联大,由吴玉章任校长,当时在校学生达到一万五千余人。它犹如一座革命熔炉,以锻炼、培养青年干部为办学宗旨,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输送党的人才。华大下设四部两院,其中一部是政治部,对进步青年进行短期培训;二部是教育学院,为比较正规的本科学业;三部文艺学院;四部是研究部。两院分别是工学院和农学院。

1948年,华北大学正定校区

当时,无数进步青年积极投奔解放区,到华大上课的学生迅猛增加,没几天就新编一个班。戴逸在华大一部进行政治培训,被编在第十七班。学员们来自五湖四海,共同的信念使大家走进一个全新的大家庭。大家共同生活、学习,彼此建立了友谊。在这片广阔天地里,戴逸感觉自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时时刻刻都有一种激情涌动。这种激情来自课堂,来自老师们的教学之中。上课的情景非常壮观,课堂就设在广场上,上千名青年学员坐在小马扎上,握着自来水笔认真听课。华大的老师们既富有革命经验,又学养深厚,上课激情四溢。教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即中共党史)的老师是胡华,戴着黑框眼镜,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感情充沛地讲解着党的诞生、成长、奋斗以及历经挫折并最终走向胜利的历程。胡华用历史学家的犀利眼光,精辟而深刻地分析史事,既生动且富哲理。同时,他的讲课非常具有感染力,当讲到前赴后继的先烈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时,慷慨激昂,甚至热泪盈眶,戴逸和同学们无不为之动容,心灵被深深撼动。从未听过中共党史的戴逸,听到这些全新的知识,了解当代最重要的历史发展,犹如发现了一个新世界,既新鲜、惊奇,又兴奋、感佩,对党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念。

在短短几个月的学习过程中,戴逸被革命斗争宏伟壮丽的场景所吸引,被先烈们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所感动,被即将诞生的新中国所激动。培训结束时,分配工作需要填写表格,戴逸在志愿这一栏里,毫不犹豫地写下“历史研究”四个字。没想到,他居然幸运地被分配到华大一部政治研究室革命史组,并在组长胡华的领导之下工作,从此,戴逸正式走上专业研究历史的道路。

多年以后,戴逸还清晰地记得向胡华报到的那一天。1948年底,戴逸兴高采烈地走向胡华的办公室。胡华正伏案写作,看到戴逸来了,马上放下笔,亲切地招呼他在炕沿边坐下。环顾四周,小屋光线昏暗,简陋的一桌、一椅,房间里最多的是书籍和报刊,这是胡华的书房、会客室兼卧室。当时胡华正在从事中共党史的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同时开始担任吴玉章的学术助手。胡华在工作中经常教导大家多读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的书籍,勤阅读才能促思考。当时胡华27岁,只大戴逸5岁,听着年轻的领导亲切友好的声音,语重心长的教导,使戴逸感到自己的学术生涯开始了。

作为胡华的助手,戴逸深感幸运,他迫切想多了解那些伟大的、激动人心的著作。胡华珍藏着一套《毛泽东选集》,是解放区出版的,也是当时难得的珍本。戴逸借来阅读,细细翻看,这是他第一次通读毛泽东的著作。从胡华那里,戴逸学到很多革命史知识,阅读了他所收集珍藏的革命史文献、书籍,也帮着他从事教学,收集资料,获益匪浅。

1949年,随华北大学迁入北京

在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战略决战,国民党反动派节节败退。1949年初,北平宣告和平解放。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胜利结束,中国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随即,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迁入北平办公,表明中华民族即将揭开历史的新篇章。华北大学也在这年春天,迁入北平。

进入北平后,政治研究室革命史组的工作更加忙碌了,又有彭明、潘喆、何东、王淇、戴鹿鸣等同志加入。胡华的工作也更加忙碌了,除了教学及主持华大第八区队的行政工作,还经常去校外讲课、作报告,同时还在勤奋写作。作为胡华的助手,戴逸等也都投入忙碌的工作之中。胡华在校外讲课作报告,大都在大礼堂内,台下是成百上千的听众。长期生活在国统区的人们对中共党史相对陌生,尤其是其中的很多人名、事件、词汇,需要有人写在黑板上,以方便听众听讲作笔记。戴逸和彦奇协助老师讲课,担任这项板书工作。每次胡华讲课作报告,总有他们两人跟随着,久而久之被大家戏称为“哼哈二将”。革命史组是一个和谐、温暖的大家庭,胡华非常关心大家的思想、学习及生活,从来不摆领导的架子,平时总是亲切地问寒问暖,乐意听取大家的意见。他总是鼓励大家发表不同见解,即使说错话、做错事也不要紧。有时,胡华一拿到不多的稿费,就给大家买点毛巾、肥皂之类的生活用品。还请大家打牙祭,在小摊上吃一碗馄饨,感受生活的美好。在这样一种友好的氛围之下,大家愉快地学习并生活着。

胡华忘我工作的精神,常常令大家感动。他不停地撰写并编辑书籍、文章,还组织和指导别人写作。当时他正在撰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时常跟戴逸等人谈论写作中的问题。他常说,书不能写假的,文章不能写空的,史料要可靠,观点要正确。而史学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注意不断地发掘新史料,以充实或修正原有的结论,更好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胡华的写作态度极其认真,经常跟大家一起分析资料,写成草稿后又进行反复修改。对于胡华治史的态度和宝贵的经验,戴逸牢记心间。胡华很欣赏戴逸的才华,有一次谈话间,他鼓励戴逸挑选一个研究题目,说可以试着写作。

戴逸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学校,他最喜欢去的地方便是校图书馆。当年,在北大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借阅到进步刊物,曾为孑民图书馆的筹建四处奔走,留在华大当研究生后,戴逸非常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华大创办于陕北,校图书馆里珍藏有许多解放区出版的书籍、报刊,都是戴逸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在师长的指导下,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眼前豁然开朗。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不仅了解了整个党史的发展历程,也知道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常熟沦陷时戴逸年仅11岁,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日寇的刺刀下度过的。通过看书,戴逸对与八年抗战相关的所有事件、战役、人物,以及双方的战略部署、政策措施等等,都了然于胸,日久在头脑中形成了抗日战争史的大体轮廓。当时,刚好有一本叙写解放战争史的读物出版,它容量不大但写得通俗而生动,很受读者欢迎。戴逸看了这本书之后很受启发,于是萌生了创作的冲动。

八年抗战在中国人的心中留下了深沉的伤痛,虽然胜利的喜悦带给中华民族无比的自信与自豪,但是原国统区人民对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八路军的作用并不十分了解,戴逸想用通俗的演义体裁写一本抗日战争的简史。由于戴逸小时候读过很多章回体的演义,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民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说岳全传》等等,他太熟悉这种体裁了,这种讲故事的形式非常适合向大众介绍革命历史。这个课题一经提出,立刻受到胡华和同事们的支持,他们一起商议,给了戴逸很多帮助和指导。1949年冬天,刚满23岁的戴逸开始着手写作。他开始大量收集资料,思考并写作,常常奋战到深夜。过了一个多月,竟然写了八回约四万字,内容从“九一八”写到“七七事变”。戴逸把初稿交给胡华看,胡华认真阅读后提了不少意见,但总体感到满意,他鼓励戴逸坚持写下去。但由于工作繁忙,戴逸曾两次不得不中断写作,可心里时常牵挂着,一有时间便又重新握起笔写作。

夜深人静,戴逸于一方斗室间奋笔疾书,耳畔时常回荡着《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的旋律。少年时代,戴逸兄弟姊妹和同学经常聚集在戴家后院,稚嫩而真切的歌声冲向云霄,宣泄着悲愤的抗日之情。国难与家仇一桩桩、一幕幕,又重新浮现在眼前,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深深铭刻在内心深处。这种深切的情感推动着他、催促着他,不停地书写着,让新中国的人民了解抗战的真相。戴逸大量查阅参考书,主要是第十八集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编印的《抗战八年来的八路军与新四军》,书中记录了抗战各阶段、各地区及各战役的人物、事件的详情。字里行间中,抗日军民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团结战斗的精神鼓舞着戴逸。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谱写好这段气壮山河的抗战史。凭着满腔的创作热情,戴逸终于写完此书。导师胡华一直等着这一天,当他看完书稿,马上推荐给新潮书店,并于1951年3月正式出版。

同类推荐
  • 梁启超传(全集)

    梁启超传(全集)

    《梁启超传》以梁启超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梁启超与康有为、袁世凯、孙中山等人的交往横向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重新评估了梁启超及其思想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并以宽广的视野和宏大的格局,以梁启超为中心展示了晚清民国大变局中一代知识分子的痛苦、彷徨及艰难求索的历程。《梁启超传》堪称梁启超辞世83年来最为详尽、客观的传记。
  • 老舍和他的作品

    老舍和他的作品

    老舍和胡金铨都是老北京人,都爱好书画曲艺、民俗文化。作为同乡,胡金铨喜欢读老舍的小说,创作电影时也曾受其影响。1973年到1975年,胡金铨在《明报月刊》上发表了研究老舍的系列文章,而后集结成书,即为《老舍和他的作品》。本书是胡金铨对老舍生平、作品和文艺活动的梳理,从老舍的出生起笔,详述其求学、写作、异国辗转、回国教书及至抗战时主持“文协”的经历。胡金铨认为老舍具有北京小市民的特点——“安于现状,不做过激的事情”,他称之为“北京(骨泉)人”。这种个性影响了老舍的为人处世,也在其笔下人物的身上得到展现。书中所引资料包括老舍的自述、友人的回忆和其他发表于世界各地报刊上的文章等等,由胡金铨走访英美大学图书馆调查整理而成。擅拍武侠电影的胡金铨,银幕内外都处于行走的旅途中,老舍在其笔下也有了漂泊者的形象。以故乡北京为连接点,“走”成为这两位大师人生轨迹的关键词,其间的艺术影响和气韵传承可以借本书一窥。
  •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是第一次在中国大陆介绍张伯伦将军。张伯伦将军的勇敢精神,尤其是他的宽容精神,无论是对美国内战,还是当今中国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 科学家论语

    科学家论语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文献与研究》编辑部自2007年以来,以“世事评忆”为题,陆续编发了我国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有关论语,引起读者的高度关注。这些科学家人都亲历了中国近现代目前许多重大事件,对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旧与新、落后与进步、曲折与胜利等有切实的感受和对比。因此,他们在评忆、论语中对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知识分子、中国科学家的责任的看法,对人生目的和价值的思考等,有其独到和深刻之处。为此,我们将李四光、华罗庚、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钱伟长、袁隆平等人的评忆内容,以《科学家论语》为名,结集出版。
  • 多彩的人生

    多彩的人生

    本书展示了曹春晓院士成长、成熟、成功、成名的绚丽多彩的一生,重点讲述了其开创和谱写航空钛合金的历史。相信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热门推荐
  • 人间乐诱部

    人间乐诱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奶爸能兑换万物

    奶爸能兑换万物

    阮苍生机缘巧合穿越异界,得到一个“爽翻天系统”,一个可以兑换万物的“爽翻天系统”,只要你能想到的,就没有它兑换不到的,人家修炼吸收灵气,而他却是赚爽气来修炼,简直是妖孽。关键是系统还送了一个三岁女儿,非要叫他爹爹,从此小小的年纪就成了奶爸,他在异界也开启了开挂的人生。“兑换降龙十八掌,升级降龙十八掌,叮,降龙十九掌升级成功。”“升级六脉神剑,叮,七脉神剑升级成功。”“升级六味地黄丸,叮,七味地黄丸升级成功。”……
  • 女人赚钱靠什么

    女人赚钱靠什么

    独立是现代女性的重要标志,女性不仅要在人格上独立,还要从经济上获得真正的独立。女性 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事业。因为事业是基石,是资本,是女性与社会联系并保持自信、自尊的 一个重要纽带。女人赚钱离不开经验,更离不开知识。因为经验往往是从失败中得来的,而知 识却是成功的起点。聪明的女人,如若能运用智慧的头脑辨明真伪,捕得商机,那它的“附属品”——财富,也就 “鱼贯而入”你的”私囊”了。
  • 超负荷的力量

    超负荷的力量

    身为从小丧母的我,(也就是我莫言),在修真的世界里,只有我的父亲,一个亲人。当至亲的人死了,我该何去何从?
  • 总裁的小妖精

    总裁的小妖精

    沈白慕原本只想毕了业找份安稳的工作,平平安安地和男朋友江浩相守一生。却没想到一场贪念,自己被送到恶魔的身边。“沈白慕,你现在应该明白自己永远逃不开我的手掌心!”沈白慕仰着头,满脸的不屑:“可是就算你得到了我的人,也永远得不到我心!”“呵,没关系,能得到你的人就已经足够了……”
  • 我与我的盛世乐章

    我与我的盛世乐章

    我是谁?我是林轻羽,也是月轻灵。我是背对苍生的英雄,也是倾国倾城的红颜。后曾云:常作人羡客,不语世间闻。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群号:1061071780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华阳博议

    华阳博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