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4200000003

第3章 江南慈母怀(1)

一、芳嘉园的童年

王世襄出生之时,推翻清朝帝制才刚刚两年,新的中华民国,根基十分脆弱,手握重兵的各方军阀,都窥伺着希冀从时代的纷乱更迭中抓住机会迅速壮大自己的权势,而刚当上北洋政府总统的袁世凯,更是披着民主革命者的新式外衣,悄悄地在酝酿着未来黄袍加身的皇帝美梦;同时西欧列强入侵中国的脚步,也纷至沓来,虎视眈眈地想瓜分中国这块硕大的肥肉。

此时的北京城,也许,正处在转折突变前一片沉寂压抑气氛下,抑或大家真还不知道这场新的革命,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景象?所以,皇城根下的那方土地,出现一种不寻常的平静。坐落在北京东城芳嘉园的王家,由于新生了一个儿子,且母子平安,所以就显得格外欣欣向荣、安详温馨。父亲,一个很体面的受过国外良好教育的人,正供职外交部政务司,工作之余还爱好收集些宋元瓷器;但因并非富商,在当时外交部任职收入一般,故家中所收古董以伤残的为多。而母亲金章贤惠大方、娴静优雅,把家中操持得妥妥帖帖,闲时多寄情于绘事,画得一手活灵活现、风采翩然的金鱼花鸟中国画。在这家境殷实、温馨开明的环境中,王世襄无忧无虑地一天天成长起来。

文博大家王世襄传第二章江南慈母怀世襄从小机灵有趣,天生一股淘气顽皮的性子,与年长其两岁的胞兄世容相比,更是一动一静。因为世容自小便聪慧懂事,到舅父金城家玩,也彬彬有礼;而世襄则对一切好奇、好动,连到舅父家去作客,也常常会鼓捣着闹个不停。所以,舅父家一见世襄来了,便笑说我们的“捅马蜂窝”的来了。同是大舅金城和母亲金章的好友吴昌绶先生,有一次,还真为王家这两个神气的小少爷,特赋五律诗两首,写出了他们俩各自不同的神态:我爱巴黎好,生从瀛海涯。青春正妍美,朋戏杂飞嬉。梨栗陶通子,筼筜李衮师。乌黄蹔牵拂,谢舅款关时。

我爱长安好,频来道韫庭。采衣儿玉雪,画笔母丹青。柳雀坐相语,萍鱼静可听。学涂休涴壁,日侍砚花馨。诗中点出哥哥世容生于父亲驻法国巴黎使节期间,故又取幼名为“巴黎”以纪念。而世襄因生于北京,所以得小名“长安”。诗中“学涂休涴壁”一句,是形容王世襄小时候,在母亲身旁看着作画时,总喜爱自己涂涂抹抹的,但因其幼小而调皮,得注意防着,以免让他画花了家中的墙壁呢!

3岁时的王世襄与父亲、哥哥王世襄父母对儿女的教育可谓非常着意,家中特别请了私塾的老师,专教孩子们学习中国儒家必读的经、史、子、集的古籍,同时教些古典诗词。可王世襄小时最喜欢的是中国的古典诗词,对老师教的别的科目,兴趣可就不太大了。

日子如流水般平静地流逝,两兄弟本应幸福无忧地长大。岂料天有不测风云,1920年的北京乃至河北地区,一种病毒性感染的猩红热疾病正肆虐着,不少儿童都因感染了此病而丧命,而这病毒也悄然潜入了芳嘉园里。是年,世襄首先感染了猩红热病,不久他的哥哥世容也被传染上了,可他们兄弟俩,世襄反而在医治中慢慢地痊愈了,可谓大难不死,而他哥哥世容,却不幸病故。我们有时可否这样想:也许正是幼年的这次劫难,使他日后的人生之途有了点免疫力,虽然尔后的人生屡面对困境磨难,却依然能幸运地化险为夷呢。

不久,父亲王继曾接到出任驻墨西哥公使兼任驻古巴公使的调令,本来全家都要随他远赴墨西哥。但由于世容刚刚过世,世襄也大病初愈不宜远行,金章只好带着世襄留在国内。也许刚痛失爱子,金章不愿呆在这个伤心之地,也许出嫁离家经年,她太想念那毗邻大上海的江南小镇的老家了。于是,在丈夫远行后,金章便带着世襄,离开北京城南下来到上海,住在二哥绍堂(字仲廉,号东溪)、四弟绍坊(字季贤,号西厓),也就是王世襄的舅父坐落于闸北区的家中。

二、江南金家

在距离上海以南一百多公里处,有一座户户临河、家家枕水的清幽幽的水乡古镇。此镇名为南浔,位于所辖的湖州府之城东,水陆交通便捷,是江浙之孔道,周围有震泽、平望、双林、乌青诸镇拱卫,离苏州、嘉兴都很近,北濒太湖,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南宋前,南浔只是个小村落,到宋淳祐十年(1250)左右建镇。元代曾二次筑城,历经元明发展至清代后,南浔已属江南的雄镇。明末潘尔夔称:“阛阓鳞次,烟火万家;苕水流碧,舟航辐辏。虽吴兴之东鄙,实江浙之雄镇。”转引自《南浔镇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因其物产丰富,特别因其蚕丝业在江南最为发达,故至民国时期,成为全国最具特色、经济最活跃的市镇之一。

就在小镇南浔的东大街上,屹立着一座雄浑秀丽的大宅院,青砖黑瓦,高耸的白墙,倒映在屋前潺潺流淌着的碧河水中,明清建筑,有着古老石雕的壁檐高高翘起。这便是南浔著名的“四象八牛”“四象八牛”,指清代时南浔镇以湖丝起家的富商。“象”、“牛”,以其身躯之大小,象征丝商财产之巨细。中“八牛”之一的金家宅邸——承德堂。承德堂,由金章的祖父金桐所建。金桐(1820—1887)在上海开埠后,就开始与西方客商进行生丝的出口贸易,生意做得兴隆,获利丰厚,发家之后便回到南浔建了故宅“载德堂”,以安顿金氏族人。但原来所建的“载德堂”老宅,在太平天国时期毁于战火;尔后,又在东大街建起了更为恢宏的“承德堂”居住。从此,金家便在大上海、北京闯荡经商,甚至将生意做到了海外,但其家族根基依然深深地植于南浔,当商海沉浮疲倦时,便可退而在这安静清幽的水乡小镇修身养性,过上那恬适淳朴的生活。

王世襄儿时曾居住过的南浔金氏旧宅(陆剑摄)金章带着幼小的王世襄在上海稍作停留,便回到了南浔的老家。这也是王世襄第一次来到母亲长大的地方,印象颇深,以至到他九十多岁的古稀之年,仍能回忆起六岁时随母亲回老家的情景。记得有一次,笔者曾与王老谈及那些童年琐事,他还能清晰地忆及当年情景,似历历在目,还说:“母亲及舅父们,对我的人生轨迹和一生追求之事业,无疑有很深刻的影响,如缺少了这样的家学,我的人生将可能是另一种方向。”

此话很有道理,应该说,王世襄从少年、青年就具有的审美情趣及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都源于他的母亲和舅父们的艺术素养和人文追求,从而日后在他身上得到了一脉相承的沿袭。

王世襄的母亲金章,字陶陶,世称陶陶女史,别号紫君,生于1884年,是金焘的第三个女儿。金章自幼便跟着长兄金城习画,尤善鱼藻,且工于诗词,写得一手秀雅端丽的小楷,俨然颇具晋唐风韵,这得益于其父金焘的一句无心之言。原来金章幼时与兄长、二姐怡怡及幼弟们,在家塾练习书法和《四书五经》,一日父亲来学室中,临走时嘱咐教书先生说:“男孩子读书写字,请务必严加管教;女孩子则不必太认真,学好也无大用,早晚得出嫁。”陶陶听闻父亲此言后,甚为不平,深以为父亲重男轻女。为此她倍加努力,日后特别在书法造诣上,兄弟姐妹中无人能及,连祖父金桐的墓志铭,也是由她一手抄写。王世襄母亲,除了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外,当年还有幸接受西式教育。

1898年金章被父亲金焘送入上海著名的贵族学校——中西女塾就读。原来,金焘本人对西方文明十分好奇,曾两次出国,而且特别热衷于收集西洋玩意和接触西方文化,在家乡曾办电灯厂,投资创办西医医院。同时也积极让儿子和女儿们出国接受西方教育。

王世襄母亲当年就读的中西女塾,由牧师林乐知先生于1880年所创办,是一所美国教会学校。其宗旨是“以通识教育专为中华有力之家而设”,也就是说,学校走的是贵族化的教育路线。确实,当年中西女塾的教学全部用英语,连有关中国历史、地理的课本,都是从美国运来的全英文课本,而学费自然非一般老百姓所能承担。中西女塾中有不少老上海名媛和大家闺秀就读,如宋家三姐妹曾在中西女塾就读过,从入学年份来看,应还是金章的学妹。就这样,金章在中西女墪中,不仅初步掌握了英语,还熟悉了西方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之后,金焘又将女儿送出国门。

1902年,金章跟随兄长漂洋过海,负笈留学英国,习西洋美术,历时三载,在异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也开阔了眼界。而作为中国尚处封建社会末期的20世纪初,一个女子出国留学,这在那个时代确实是极少的事例。

王世襄母亲金章1906年在南浔旧宅画室绘制扇面(王世襄提供)1905年金章归国,回来后她更专心习画。手头有一帧金章1906年摄于南浔承德堂老宅画室的黑白照片。那帧照片中的金章,身着素色的绣花衣衫,头发一丝不乱盘旋成髻,右手则握着一支画工笔的小楷毛笔,面前摊着雪白未画的扇面,身后是绘着各式花鸟的屏风,眼神淡定从容,唇边则浮现优雅的微笑,真不失为大家闺秀的才女风范。那时她游学欧陆归来,芳龄23岁,如海棠花般盛放的时期,待字闺中的她,正无忧无虑地纵情书画。

三年后,也就是1909年,金章远嫁北京,与王继曾成婚。王继曾与金章一样先在上海的西式学堂就读,后留学欧陆,可谓是同样的教育背景,同样对文化与艺术的热爱,令两人婚后生活非常甜蜜。新婚不久,金章便随夫君同赴法国,得以领略欧洲艺术文化之都巴黎的风貌,在巴黎金章也吟诗作画。

两度出洋,西方美术的影响,确使金章的画艺更为精进,其兄金城说她:“自游学欧洲,遍观彼邦文物后,画益进……视古人竟不多让。”确实,金章的画作,特别是让她名闻艺坛的鱼藻类画,往往结合了西洋画的手法,在发扬中国画传统写意的同时,注重绘物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的表现,这使得她的金鱼作品层次丰富、生动自然,在当时画坛别树一帜。金章除了善画,还撰写一本画鱼的专著《濠梁知乐集》,总结了她一生积累的画鱼的经验。在我国美术史上,画鱼技巧之书向无专著,《濠梁知乐集》可以说是独辟蹊径,填补了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大空白。

除了母亲,大舅金城、二舅金绍堂、四舅金绍坊等对王世襄日后之成就,都极具影响。几位在艺术上有成就的舅舅们,对王世襄来说既是长辈,也是师友。时逢前现代与现代转型之际,江南之金家,更成就了他在书画、竹刻以及其他艺术研究上的独特建树。

王世襄大舅金城1910年出洋时留影(陆剑提供)王世襄的大舅金城,又名绍城,字拱北,号北楼,1878年出生,是金焘的长子。金城自幼酷爱绘画,又于1900年负笈英伦,游学五载,1905年回国。金城留洋时正是法国印象派影响欧洲艺术的盛期,这对西方艺术怀有浓厚兴趣的他产生了影响,使其拥有宽广的文化视野,“具有一种保存国粹,提倡东方美术之热心,融合南北两派,并无中外界限,凡夙于此道有志研究者,靡不兼收并蓄,作我观摩之助。”回国后,金城更全心作画,曾自述“日携笔砚坐卧其侧累年,临摹殆遍,画艺大进。”这就使得金城的绘画不但具备元明清文人写意画的根底,又上溯唐宋绘画,掌握传统工笔画的精华,形成他画路宽博,既讲究严谨的法度,又极重视抒发主体情怀的特点。

1920年“中国画学研究会”成立,由北洋政府出资,金城出任首任会长。中国画研究会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招生收徒,研讨传统,期能发扬中国固有的艺术特长。中国画学研究会由会长、副会长、评议、一般会员、学员组成。“评议”是画会中地位最高的,要求有较高的资历。评议多为金城的朋友,定期聚会时一面切磋交流,一面辅导画学研究会的学员习画。最初的评议包括陈师曾、陈汉第、贺良朴、萧谦中、徐宗浩、颜世清、金陶陶等人。

中国画学研究会成立后,金城主持日常会务,他主张的教学方式为,以取法宋元工笔为根本,主张从临摹古画入手学习。他也十分强调写生的重要性,分设人物、山水、花鸟、界画四门,由各自老师分科具体指导。中国画学研究会除了日常活动,还每年举行成绩展览,并分别于1920年、1922年、1924年和1926年举办了四次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使中国画学研究会在国内外画界赢得了较高的声誉,也开了中国现代中外美术交流的先河。

同类推荐
  • 拉丁美洲短篇小说之父:奥拉西奥·基罗加

    拉丁美洲短篇小说之父:奥拉西奥·基罗加

    本书叙述了被誉为“拉丁美洲短篇小说之父”的乌拉圭作家奥拉西奥·基罗加的身世与生平。包括他作为职业作家的诞生和成熟、其作品的死亡主题、他在异国他乡的经历、他和其他作家的关系、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等。此外,还附有录基罗在中国纪事、基罗加的生平创作年表等。总之,这部专著以翔实的资料和客观的评述,比较全面而系统地展示了著名作家基罗加一生的经历、取得的文学成就,展现了这位小说家成长和成功的过程。
  • 改革斗士:商鞅

    改革斗士:商鞅

    《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斗士商鞅》为丛书之一,刻画了商鞅入秦,施行商鞅变法的全过程。《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斗士商鞅》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大刀神将”秦基伟

    “大刀神将”秦基伟

    秦基伟(1914年-1997年),湖北红安人。参加过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大革命时期,历任红31军274团团长、红四方面军总参谋部补充师师长、西路军总部四局局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独立支队司令员、129师新编第11旅副旅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四兵团15军军长等职;建国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回国后,历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第二政委、第一政委、司令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4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一至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常委。1997年2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198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自1959年以来的第一次大阅兵,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隆重的首都大阅兵。
  • 嗜血的皇冠·大结局

    嗜血的皇冠·大结局

    洛阳城中已然危机四伏,刘秀将如何死里逃生?初入河北,刘秀随身仅有二十余人马,他将如何应对前方莫测的凶险,最终将河北据为己有,成为他日后称霸天下的第一桶金?
  • 科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科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科学家成长故事》精心挑选出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成才故事,以简明、流畅的语言展示了他们光辉的一生。他们有勤奋的头脑、不屈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如同历史天空的启明星,永远被人们所追求和敬仰。我们应当以他们为榜样,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教益,提高自身素质,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热门推荐
  • 洪水、跳蚤

    洪水、跳蚤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是你赐我半生荒凉

    是你赐我半生荒凉

    为了救父亲跟哥哥,她放下尊严求小三;小三自演自导的一出好戏,让她彻底沦为男人最恶心的女人!“你说的话,我一句都不信!”“你自己就是小三!”“雪儿没错,错的是你!”……最后,她死心了,想逃,却被硬生生折断一切逃的可能!江恒,是你赐我半生荒凉;余后半生,请你放过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墟上春绿否

    墟上春绿否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沈家庄中一对穷苦无依的少年相携去大城市闯荡。十三四岁的稚嫩年华里,他们懵懵懂懂,一无所知地踏上征程。踏出家乡故土的那一刹那,命运转轮缓缓启动,时代的洪流滚滚而来,推着他们踉跄前进,他们不甘,他们揭竿而起,他们奋勇抗争,他们终于归于沉寂,一步一步与那个年代的所有人一样,缓慢而艰难地熬过漫漫一生。四十年代的北中国,一边是炮火连天,一边是纸醉金迷,见惯了花花世界,尝遍了酸甜苦辣,本已盘算出了种种希望,本已许下了一生之诺,谁知猝不及防间,天地颠倒,就连保住一条性命竟也变为最无望的奢求……
  • 凤回巢

    凤回巢

    新书《一品容华》发布了,欢迎老读者们跳坑。顾莞宁这一生跌宕起伏,尝遍艰辛,也享尽荣华。闭上眼的那一刻,身心俱疲的她终于得以平静。没想到,一睁眼……--------小情建了书友群,群号六九三九二六八四九,欢迎大家加群~(#^.^#)~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道侣总是不消停

    道侣总是不消停

    师尊:千秋啊,你既然无心修炼,那为师就给你定门亲事吧。叶千秋:什么情况?师尊:毕竟,总跟辈分低的弟子动手,为师有点掉面子。叶千秋:......等叶千秋见到自己未来道侣的时候,才知道什么叫惹是生非的实力。师尊,你是嫌我太消停了是吧!
  • 刺槐

    刺槐

    十五年前,一场救援被拐儿童的行动,简桦初遇季城楠。他是为人民服务也为她服务的警员,而她心有困兽不让人靠近。监护人与被监护人的关系,他用他心里仅存的善良关心照顾着这个女孩。她忍受亲如家人的生离死别,他陪她一起面对;她在学校生活里受尽欺凌,他把她推至前面让她学会反抗;她萌生爱意,他却误以为是对另外一个人,把她推向别人。她想要找回亲生父母,他虽不愿意却尽心帮忙。季城楠,我这一辈子,从坏到好,从死到生,都是你给我的。只要想到你的名字,哪怕前面是高山,是深海,是荆棘万里,我也义不容辞奔向你。
  • 万世之光

    万世之光

    看,这有个小哥哥/小姐姐在读我的小说喔~
  • 至瞳之月

    至瞳之月

    前世她陷进深渊,朋友的背叛,爱人的抛弃,从一出生就站在金字塔定顶端的人却被小人所害,人人妒忌。重活一世,她要害她的人加倍奉还,却没想后面还有更大的阴谋。某战战在她耳边轻声道:“媳妇儿~”内容全属虚构,不要较真谢谢。
  • 看谁是小人:五分钟内识破小人

    看谁是小人:五分钟内识破小人

    小人善于隐藏本性,戴着面具出入各种场合,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往往矫揉造作、弄虚作假、奸诈狡猾、不择手段、软硬兼施。然而戴面具是有意识的行为,久了自己也会觉得累,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任何人,包括那些最虚伪、最奸诈的人,他们只能骗人一时,不可能骗人一世;只能欺骗一部分人,不可能欺骗所有人。《看谁是小人:五分钟内识破小人》教你如何观察他人心理的外在流露,从而对其人其事做出正确的判断。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人心的钥匙,教会我们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轻而易举地识别他人的本质,洞察世事人心,让小人暗箭未发,便已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