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4300000014

第14章 游学南亚访遗览胜(1)

1

饶宗颐研究甲骨的专著《殷代贞卜人物通考》在1959年出版后,他在学术界的就有很高的地位了,当时在世界汉学界上也很有影响。在海外,有十余篇论文介绍饶宗颐的研究,并有各种文字译本。印度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学者叫白春晖(V.V. Paranjpe)。起初饶宗颐和白春晖彼此不相识,是白春晖主动来找饶宗颐的。当时白春晖是印度驻香港领事馆的一等文秘,他在中国留过学,在北京大学听过唐兰的文字学的课,和英国著名汉学家霍克思是同学,尼赫鲁与毛泽东会面时,他曾任翻译。

白春晖与饶宗颐很投契,且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最早是白春晖提出要跟饶宗颐学文字学,作为交换,白春晖教饶宗颐学习梵文。白春晖是正宗的婆罗门,其父是教《吠陀》的教授,所以饶宗颐跟他学梵文很快,一周两次,彼此一个钟头,都有笔记。白春晖把印度学整个做了系统的讲述。饶宗颐学了三年之久,积累的梵文读解能力以及印度学的知识为他此后在南亚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香港时期,白春晖教给饶宗颐的印度学不是佛教典籍,而全是婆罗门教的经典,比如《薄伽梵歌》。《薄伽梵歌》是印度的《论语》,是印度教的、婆罗门教的经典,几乎每个人必念的。因为在印度佛教早已衰落,占主流的是印度教。白春辉鼓励饶宗颐从事印度教、婆罗门教的典籍研究,但饶宗颐还是对佛教典籍比较感兴趣,这当然跟饶宗颐中国文化的本位立场有关系,因为佛教对中国的影响很大,但印度教的影响很小。而且跟饶宗颐幼时家学的传承有关系,饶宗颐的父亲饶锷先生曾研究过法显的佛国记,所以他对于印度的佛教典籍非常感兴趣。

香江鸿儒饶宗颐传第七章游学南亚访遗览胜饶宗颐1963年去印度。他是应印度班达伽研究所之聘去当研究员的。在印度又跟白春晖的父亲学Veda,即《梨俱吠陀》。《梨俱吠陀》,全名《梨俱吠陀本集》,是《吠陀》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是印度最古老的一部诗歌集。它的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与解释,以及与祭祀有关的内容,是印度现存最重要、最古老的诗集,也最有文学价值。白春晖的父亲没有中国知识,却有法国知识,因为他是在法国拿的博士,他的老师以研究《吠陀》而成名。班达伽研究所的文献非常丰富,他们有几十种《大藏书》,手写本就有几十种。《大藏书》的篇幅较大,解读也需要很好的学问,所以要做相关的研究都要几十年,就是他们的民间传说,都相当于故事海。

1963年秋天,饶宗颐接到班达伽研究所的聘请,是与汪德迈结伴同往印度。汪德迈(Léon Vanden meersch)是经戴密微介绍到香港大学来学习的,主要是听饶宗颐的课。汪德迈是巴黎东方语言学院的博士,后来又在法国高等研究院读博士。汪德迈原先是研究韩非子的,他写的博士论文题目是《王道》,是关于三代思想的。汪德迈后来进入高等研究院教书,并且长期生活在亚洲,越南、日本都呆过,日文也相当好。汪德迈曾担任法国远东研究院院长,是法国著名的亚洲通。饶宗颐与汪德迈结伴到天竺古梵文研究中心,从事中印文化交流的研究。

这次与汪德迈一同去印度,对饶宗颐非常有利,是难得的机会。那个时候饶宗颐是冒险去印度的,因为当时中印边境刚刚发生过冲突,关系非常紧张,打过仗。好在那时饶宗颐已经获得法国法兰西学院的汉学儒莲奖,而法国的印度学是受印度人尊敬的。印度聘请饶宗颐作研究员,有专人负责接待,他在印度可以到各地旅行,汪德迈同行,事实上是得到法国驻印度的办事机构的帮助,为旅行提供了很大方便,又加上白春晖的父亲是法国留学的,所以顺利地到达印度的中部、南部、东部,又辗转游历了锡兰、缅甸、柬埔寨、泰国等有佛教古迹的东南亚国家。在历史上,玄奘没有去过印度南部,法显只去了印度西南,饶宗颐比他们走的地方多得多了,恐怕可以算是在印度走的地方最多的中国学人了。

2

饶宗颐在印度期间,得以结识有现代玄奘之称的徐梵澄,那时徐梵澄在印度的一个修道院里做研究。徐梵澄是著名的精神哲学家、翻译家和印度学专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书画家、艺术鉴赏家和评论家。徐梵澄于1945年赴印度任泰戈尔国际大学教授,1951年入南印度室利阿罗频多学院,翻译、著述、讲学27年。1978年底只身回国,经任继愈先生推荐,入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研究员。徐先生精通8种古今语言,会通中西印三大文化,尝试以“精神哲学”的进路重新阐释古典,形成了独特的学术体系。

饶宗颐在印度期间,与徐梵澄交往颇多,并有诗文唱和。在离别时,徐梵澄写了一首诗送给饶宗颐,饶宗颐写了一首古风赠答。其文如下:别徐梵澄·次东坡《送沈达赴岭南》韵

海角何来参寥子,黄帽青袍了生死。

知我明朝将远行,携酒欲为消块垒。

宿昔读君所译书,君名如雷久阗耳。

相逢憔悴在江潭,无屋牵舟烟波里。

罗胸百卷奥义书,下视桓惠蚊虻矣。

嗜欲已尽心涅槃,槁木死灰差相似。

劝我何必事远游,中夏相悬数万里。

我言雪山犹可涉,理胜胸无计忧喜。

赠诗掷地金石声,浮名过实余深耻。

凭君更乞数竿竹,便从寂灭追无始。这首诗中间用了三个典故来写徐梵澄的处境、学识和修养。体现了饶宗颐诗歌上的造诣以对友人真诚的关怀。

文中“相逢憔悴在江潭,无屋牵舟烟波里。”是用《楚辞·渔父》中的典故。“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其时徐梵澄郁郁不得志,饶宗颐后来回忆说:“那时徐梵澄在一个修道院里做书记,非常不得志。那是法国人支持办的一个修道院,相当于难民收容所,是个管吃管住的地方,但没有图书可资研究,所以他很苦闷。”把徐梵澄比作被流放的人,足见那时其处境之差。

另一句是“罗胸百卷奥义书,下视桓惠蚊虻矣。”上句是指徐梵澄精通印度吠陀经典《奥义书》。下句典出《庄子·天下》:“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惠施日以其知,与人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此其柢也……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其于物也何庸!”桓惠是指桓团和惠施,此句是言徐梵澄精通哲理,下视那些辩者之流,真如蚊虻一样不足道也。徐梵澄为研究印度文化,在印度一待就是三十余年,历尽艰辛,可见其向学之心甚笃。是个真正的学人。比起知行脱节的如桓惠一般的空谈家,徐梵澄当然是视之如蚊虻的。

“嗜欲已尽心涅槃,槁木死灰差相似。”一句也是用《庄子》文中的典故。涅槃,亦作“泥洹”,意译为灭度。即脱离一切烦恼,进入自由无碍的境界。“槁木死灰”典出《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这两句写徐梵澄已无嗜欲,心得超脱,有如庄子笔下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得道真人。

饶宗颐这首诗多用佛典和道家典故,这与赠诗的对象徐梵澄的学养和修行是息息相关,哲人相遇,当然离不开谈经论道。而这些典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世外高人徐梵澄的形象。

3

除了在印度游历以外,饶宗颐又辗转游离了锡兰、缅甸、柬埔寨、泰国等有佛教古迹的东南亚国家。在锡兰期间,他看了许多遗迹、壁画,看到了阿育王时期的建筑等等,应该看的都看了。然后去缅甸的蒲甘(Pagan,古国名,今缅甸境内,与大理毗邻)。饶宗颐对蒲甘很有感情,他写过《蒲甘赋》。后来再到缅甸北部的曼德勒。曼德勒是中国人很早就去的,明代就有人去,现在那里还有些中国人住,汉化很早。离开缅甸后,饶宗颐一行坐飞机去柬埔寨,在吴哥窟待了十几天,参观了那里的古迹。然后又到泰国,在泰国居住了一个月,有华侨朋友资助他参观当地的佛教建筑。

同类推荐
  • 方正人生:王选传

    方正人生:王选传

    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 遇见一些人,流泪

    遇见一些人,流泪

    世界上最触动人心的东西,其实是人的命运。可以说,这是一本人物小记,也可以说,它是一本心情手记。翻读它,就像触摸人物柔软的命运。不管是李叔同,还是三毛,还是诗人普拉斯,画家潘玉良,歌手科恩……他们的生命是多么伤感,孤独是多么深刻,情感是多么脆弱。他们的爱与恨,和他们的作品一样,让人爱怜,让人惊叹。爱情会崩溃,寂寞会唱歌,人生会告别。遇见了20个人,遇见了他们的脆弱与眼泪……
  • 管德传

    管德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管德传》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此书,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管德传》记述了管德的成长经历和为航空事业做出的贡献,可以使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更多地了解管德、学习管德。
  •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记述了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复杂多变的一生。1859年,袁世凯出生在河南项城一个官僚大地主家庭。袁家上辈人官运亨通,袁的野心亦不小。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中。郁郁不得志的他即便结了婚,做了父亲,也还像个胡天胡地的恶少。1881年,一事无成的袁决定出走家乡,前往登州投军……1912年,临时参议院以全场一致的17票选举袁继任临时总统,所得票数比之孙中山当选时竟还多了一票。1915年,袁宣布“接受”帝位,准备成立中华帝国,可惜直至83天后帝制取消,他仍未正式行登基之礼。1916年,袁靠着一剂强心针由昏迷状态苏醒过来,留下人生中最后四个字:“他害了我!”
  • 蒙哥马利(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蒙哥马利(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伯纳德·劳·蒙哥马利(Bernard Law Montgomery,1887年11月17日-1976年3月25日),英国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1943年,参加攻占西西里和登陆意大利,1944年统率盟军进入法国,6月6日指挥盟军进攻诺曼底,取得了诺曼底登陆作战的胜利。后晋升陆军元帅,受封子爵,1946-1948年任帝国总参谋长。
热门推荐
  • 三国懒人

    三国懒人

    白仁本想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懒人生活,却不想被乱世卷了进去,到最后无法脱离。挣扎,反抗,还是默默承受?(本书已经完结,新书《宋天子》正在火热连载中!)
  • 乔装俏佳人

    乔装俏佳人

    打赌输了,展怀春男扮女装混进了尼姑庵……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人类的天敌

    人类的天敌

    社会派推理名家森村诚一的珠玉短篇集。与外遇的对象激情过后,妻子却死在了自己的车中,唯一的线索是一张酒店餐会的奖品兑换券,丈夫只能借此寻找案件真相……从企业离职之后,不惑之年的夫妻二人经营着一家小饭馆,可雇来的大堂经理却鸠占鹊巢,逐步蚕食着他们的事业,甚至对女主人起了色心……散步路上的野猫接连失踪,引发了社区居民的警觉,虽然群策群力,却一直抓不到盗猫人,直到一位居民的宠物猫出现在一宗密室命案的现场,复杂而神秘的因果联系才浮出水面……爱拍照片的老人遇到了帮人拍合影的请求,他按下快门的瞬间,定格了一对看似幸福的男女,却不知他们其中的一人即将丧命,而另一人将沦为犯罪嫌疑人……
  • 太白杀星

    太白杀星

    太白铸杀星,杀星破万劫。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剑无尘从北境妖地一路杀出,横压四境,踏破九禁,最终臻至绝巅,铸就太白杀星的真正传奇。这本书亦是讲述一位剑修的生死沉浮,于大世之中超脱自在的故事。本书很热,切勿着迷。
  • 域外生命寄生日志

    域外生命寄生日志

    编号为FY1729的域外生命流浪地球,寄生在可怜的碳基生命体内,一切都是为了离开地球
  • 蛛之缚

    蛛之缚

    古道熙熙童子笑定水城,青州百年古城,衔接大世同东海诸岛商行的海港关卡,与龟泀、绿金并称为青州三大城。这一日定水城三里外的黄土古道上,缓缓行来几人,最前面的是一个长发遮脸的青袍男子,背着一个弯曲的长布包。他每走一步,长布包就随之颠簸一次,青袍男子倏然停下脚步,冷冽的眼神望向雾霭中犹如庞然大物的定水城,轻轻长吁一口气。“终于到了。”
  • 妖姬今天收心了吗

    妖姬今天收心了吗

    “我是妖姬,多情却总似无情,你该要懂得的。”“呵~任你们被虐得多惨,爱得多深,就是杀得再狠,又与我何干?”–妖姬.末晚“你说我是我的太阳,其实不是,是因为你渴望阳光,我才努力绽放光芒。”“不知何时,心下便多了一个你,后又不知何时,心下只有一个你。”——三爷路霆琛第一祸水妖姬,尤擅“剜”心,最好美色,传言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第一阎王路霆琛,诡谲难懂,冷漠绝情,是个心狠手辣的主儿。当多情妖姬撞上绝情大佬,且看碰出怎样的火花。这是一个阎王有心的故事,也是一个妖姬收心的故事。祸水妖姬VS偏执大佬,1V1开局避雷:故事微玄幻。(且看路阎王如何把这一锅祸水给收了。)更新虽慢,请坚持看下去哦。居于黑暗,剑拔指骄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多位面元鳞1

    多位面元鳞1

    无从得知的身世,出生便不凡,我是人?初次的相遇,一生的相伴,同生共死的情义。科技与幻化的碰撞究竟会出现怎样的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