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5400000014

第14章 禅宗与美学(1)

隋唐五代是中国佛教高度繁荣的阶段,禅宗在这个时期极为兴盛,它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也很大。禅宗作为隋唐五代的重要佛教宗派,它不寻求拯救人类苦难的上帝,也不给人升入天堂的成仙承诺,更为关注的是人的心性解脱问题。禅宗的哲理探求大大深化了中国哲学的既有内涵,修正了隋唐以来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路向。同时,隋唐五代禅宗的本土化与世俗化特征也极其明显,这就使得禅宗的人文精神与思想内涵有别于一般的信仰形态的宗教,而具有审美化的气质。那么,隋唐五代禅宗与美学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这是本章需要讨论的问题。

第一节禅与诗

禅与诗,即禅思与诗情关系的简称。诗与禅这个问题涉及禅宗义理与审美活动的关系,已不能限定于诗歌美学的范围。关于隋唐五代禅与诗的关系,应该提升到禅宗哲学与美学的高度加以探讨。因此,必须从隋唐五代繁复的文献材料入手,特别是要熟悉与当时审美活动密切相关的诗文材料,并从中提炼概括出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美学问题,并展开初步的论证。

白居易说:“如来说偈赞,菩萨著论议;是故宗律师,以诗为佛事。一音无差别,四句有诠次;欲使第一流,皆知不二义。精洁沾戒体,闲澹藏禅味;从容恣语言,缥缈离文字。旁延邦国彦,上达王公贵。先以诗句牵,后令入佛智。”([唐]白居易:《题道宗上人十韵》,《白居易集》卷第二十一。)依据白居易的表述,禅思与审美活动存在多方面的联系,主要有五。

其一,参禅与审美是互不相碍的生命活动。这是隋唐五代对于禅与诗关系最基本的看法。白居易显然是认同这一层的。皎然、齐己都描述过禅与诗平等无碍的关系。皎然说:“诗情聊作用,空性惟寂静。”([唐]皎然:《答俞校书冬夜》,《全唐诗》卷八一五。)齐己也说:“一炉薪尽室空然,万象何妨在眼前。时有兴来还觅句,已无心去即安禅。”([唐]齐己:《山中寄凝密大师兄弟》,《全唐诗》卷八四四。)他们是说,人在心境闲静、烦恼无扰之时,适合动用真思安禅;当心有所感,感而未发之时,则适合吟咏。禅思与诗情属于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而在诗僧或文人看来,二者完全可以并行不碍。

其二,参禅与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清净的心性。这方面的表述非常丰富。白居易讲“精洁沾戒体”,即表明审美体验出于清净的心源,这样才有可能生成精洁纯净的艺术境界。刘禹锡说:“梵言沙门,犹华言去欲也。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乎词。词妙而深者,必依于声律。故自近古而降,释子以诗闻于世者相踵焉。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信禅林之葩萼,而诫河之珠玑耳。”([唐]刘禹锡:《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并引》,《刘禹锡集》卷第二十九。)刘禹锡分析诗僧闻名于世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习禅者心境清虚,灵明烛照,慧心开启,自有妙词丽句自心间流出。

参禅需要心境清净,诗情则需要心有所触,二者看似矛盾,其实不然。清净的心境不会妨碍诗情的触发,参禅与审美活动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冲突。喻凫说:“入户道心生,茶间踏叶行。泻风瓶水涩,承露鹤巢轻。阁北长河气,窗东一桧声。诗言与禅味,语默此皆清。”([唐]喻凫:《冬日题无可上人院》,《全唐诗》卷五四三。)夜中香积饭,蔬粒俱精异。境寂灭尘愁,神高得诗思。皎然也说:“市隐何妨道,禅栖不废诗。与君为此说,长破小乘疑。”([唐]皎然:《酬崔侍御见赠》,《全唐诗》卷八一五。)小乘佛教认为,世界变动不居,没有一个定在,所以要破动为静。而在大乘佛教看来,小乘虽然体认到了事物的虚幻性,但是还不够,破动为静也还是一种执著。执于事物之动固然不得入悟,执于事物之静也不是慧心所见。所以,大乘佛教主张动静不二,皎然探讨禅思与诗情的关系,吸收了大乘佛教的空观精神。他认为,禅思与诗情完全可以并行无碍。禅心不是枯寂之心,而是活泼泼的参悟之心。参禅者应以平常之心感受大千世界的物色流转,不为外物所迁,并能将感兴体验以审美意象传达出来。

其三,参禅与审美活动都与性情的闲淡相关。佛教禅宗崇尚闲淡之趣,这妙合于隋唐五代推重的闲适情调,白居易说的“闲淡藏禅味”,其意正在于此。李嘉祐说:“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手持如意高窗里,斜日沿江千万山。”([唐]李嘉祐:《题道虔上人竹房》,《全唐诗》卷二零七。)在这里,“诗思”与“禅心”因为“闲”而得以沟通,得到落实。参禅与审美活动的契合在于性情的闲淡。钱起有诗:“胜景不易遇,入门神顿清。房房占山色,处处分泉声。诗思竹间得,道心松下生。何时来此地,摆落世间情。”([唐]钱起:《题精舍寺》,《全唐诗》卷二三七。)齐己则说:“正堪凝思掩禅扃,又被诗魔恼竺卿。偶凭窗扉从落照,不眠风雪到残更。皎然未必迷前习,支遁宁非悟后生。传写会逢精鉴者,也应知是咏闲情。”([唐]齐己:《爱吟》,《全唐诗》卷八四四。)依据他们的理解,禅悟需要清神凝思,心境虚空,不沾不滞;审美活动也同样需要摆脱世俗妄情的牵系,应以闲适的心境歌咏感怀。这表明,参禅与审美活动在性情的闲淡方面有密切的联系。

其四,参禅与审美活动都需要生命体验的参与。禅宗主张,参禅不是认识活动,不是逻辑活动,而是人的生命体验活动。参禅需要超越语言文字对性灵的桎梏。审美活动也不是认识活动,不是逻辑活动,同样地,它也是人的生命体验活动,是人与世界、人生、历史的精神交流活动。参禅与审美活动都离不开人的生命体验。“诗心何以传,所证自同禅。”([唐]齐己:《寄郑谷郎中》,《全唐诗》卷八四○。)齐己试图将参禅与审美活动联系起来,同时又强调二者在开启生命体验方面的一致性。

其五,参禅与审美感兴都需要觉悟,需要开启生命的智慧。参禅悟道是个人智慧的开启,审美活动也是自家灵思的呈现,二者都要求具备觉者意识,它们都是具有创造性的生命活动。李嘉祐说:“对物虽留兴,观空已悟身。能令折腰客,遥赏竹房春。”([唐]李嘉祐:《同皇甫冉赴官,留别灵一上人》,《全唐诗》卷二零六。)心灵有所觉悟,才有审美感兴出现,或禅悟观空,了一切相。诗情与禅思相互契合,成就着超越的审美心性。钱起有诗:“慧眼沙门真远公,经行宴坐有儒风。香缘不绝簪裾会,禅想宁妨藻思通。”([唐]钱起:《同王錥起居程浩郎中韩翃舍人题安国寺用上人院》,《全唐诗》卷二三九。)齐己也说:“南岸郡钟凉度枕,西斋竹露冷沾莎。还应笑我降心外,惹得诗魔助佛魔。”([唐]齐己:《寄郑谷郎中》,《全唐诗》卷八四五。)正是基于参禅与审美活动的不二关系,不少文人在日常性的参禅用思之外,也将诗歌创造作为重要的生命活动与存在方式,以此体证生命活动的完整性,追求人性的完满与丰富。

以上是对禅与诗相互联系的五点概括。在不少人强调参禅与审美活动的联系时,也有一些文人注意到了参禅与审美活动的主要区别。这里略谈两点。

首先,参禅与审美活动的主旨有别。参禅的主要目的在于护持心性,解除烦恼,开启智慧;审美活动则主要以审美的方式完善人性,释放激情,张扬人的创造精神。李令从说:“心闲清净得禅寂,兴逸纵横问章句。”([唐]皎然:《与李司直令从荻塘联句》,《全唐诗》卷七九四。)齐己有诗:“日日只腾腾,心机何以兴。诗魔苦不利,禅寂颇相应。”([唐]齐己:《静坐》,《全唐诗》卷八四零。)他们都认为,禅寂之时,感兴不生,而感兴触发,则不便安禅。这是参禅与审美活动的区别之一。

其次,虽然参禅与审美活动都离不开人的觉悟与体验,但二者毕竟属于不同形态的活动方式。齐己说:“长忆旧山日,与君同聚沙。未能精贝叶,便学咏杨花。苦甚伤心骨,清还切齿牙。何妨继余习,前世是诗家。”([唐]齐己:《寄怀江西僧达禅翁》,《全唐诗》卷八三九。)齐己认为,参禅悟道要靠平时的涵养工夫,写诗咏叹则是清苦劳心之举。齐己又说:“道性宜如水,诗情合似冰。还同莲社客,联唱绕香灯。”([唐]齐己:《勉诗僧》,《全唐诗》卷八四零。)这里以水与冰喻示道性与诗情的关系,表明二者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所以,参禅与审美活动在人的生命活动结构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隋唐五代关于禅与诗这组审美关系的探讨已经较为深入,关键性的问题都有所触及,某些理解尚不乏深意。学界在讨论禅与诗的关系时,多从严羽的《沧浪诗话》入手,似乎此前的论述近乎空白。通过上述材料的梳理及其美学意蕴的发掘,可见至少从中唐开始,这方面的探讨就陆续受到关注。这些探讨论题较为集中,颇有理论深度,这为更为系统地考察隋唐五代禅宗与美学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觉悟

觉悟是佛教解脱生存烦恼,开启生命智慧的法门。觉悟是隋唐五代禅宗极为重视的问题。本节拟介绍禅宗觉悟的功能、特性、内涵及类别等问题,并讨论隋唐五代禅宗觉悟理论与中国美学的关系。

一、觉悟的功能

在佛教禅宗看来,“觉”有觉察、觉悟两义,因此,它一方面要破除遮蔽,另一方面又要照亮真实。前者可以看做是觉悟的工夫,后者则可理解为觉悟的境界。两者相待而在,不可偏废。唐代青原惟信禅师谈到他的禅悟体验时,有一段著名的“见山见水”的言论,这是最有影响的禅宗觉悟境界理论之一: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宋]普济:《五灯会元》卷第十七。)

青原惟信禅师谈到的觉悟境界,是浮云淡去、杲日当空、世界灿烂之境。此境透彻澄明,人会生成一种洞若观火式的超越体验。这种“见山见水”的觉悟境界的美学意蕴在于,它既试图消解或超越审美体验与世俗体验、知识理性等的二元对立,突出审美体验在人的心性结构中的极高地位,也强调审美态度与审美境界的紧密联系。

在禅宗看来,觉悟之时,宛若身处孤峰顶上,壁立千仞,前无所依,后无可靠,是一种绝对绝缘的心性状态。唐代居士庞蕴说:“未识龙宫莫说珠,识珠言说与君殊。空拳只是婴儿信,岂得将来诳老夫。万法从心起,心生万法生。法生同日了,来去在虚行。寄语修道人,空生慎勿生。如能达此理,不动出深坑。极目观前境,寂寞无一人。回头看后底,影亦不随身。神识苟能无挂碍,廓周法界等虚空。不假坐禅持戒律,超然解脱岂劳功。”([唐]庞蕴:《杂诗》,《全唐诗》卷八一零。)正是这种“超然解脱”,让人真切地体证到世界的虚空,从而不再盲目外求,于是洞察起自家的本来面目。中晚唐以来,一些受到禅宗思想影响的文人也常在诗文里谈及觉悟体验。如:

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唐]皎然:《山居示灵澈上人》,《全唐诗》卷八一五。)

忽忽枕前蝴蝶梦,悠悠觉后利名尘。无穷今日明朝事,有限生来死去人。([唐]齐己:《感时》,《全唐诗》卷八四五。)

证道方离法,安禅不住空。迷途将觉路,语默见西东。([唐]李频:《暮秋宿清源上人院》,《全唐诗》卷五八九。)

觉路明证入,便门通忏悔。悟理言自忘,处《屯》道犹《泰》。([唐]刘禹锡:《谒枉山会禅师》,《刘禹锡集》卷第二十三。)

禅宗认为,在世途歧路之上,由于心有所迷,不能觉悟,导致烦恼不断,兀兀浪海,漂漂三界。一旦觉悟,则如电光顿闪,种种妄念脱落无余。佛教禅理也让文人们领会到,为了使本心不被尘境蒙蔽,不能离开觉悟之心,但是,禅宗以觉悟摆脱生存的困境,获得生命与存在的智慧,却不能执著于觉悟本身。假若那样,也还是偏离了觉悟的宗旨。法界虚廓无边,荡然无物,无净土可参,也无尘埃可拂。当时文人还常以“坐忘”、“忘机”、“得意忘言”等体道语汇来形容禅悟体验。觉悟是使人回归性灵的真源,使心田远离污染的状态,复归本然真实的境界。当然,在禅宗看来,从根本上说,这种复归也只是关于觉悟功能的方便说法而已。

觉悟可以拯救沉沦的生命,开启超绝的人生智慧。这体现出禅宗对生命意义的普遍关注。晚唐僧人慧宣有诗:“妙法诚无比,深经解怨敌。心欢即顶礼,道存仍目击。慧刀幸已逢,疑网于焉析。岂直却烦恼,方期拯沉溺。”([唐]慧宣:《秋日游东山寺寻殊昙二法师》,《全唐诗》卷八零八。)禅宗的觉悟论警示,应该从沉溺于物欲、功名利禄、世事纷争之中解脱出来,敞开遮蔽了的真实性灵。

同类推荐
  • 历史教会我们的爱与痛

    历史教会我们的爱与痛

    这本书是青年学者、百家讲坛最年轻主讲人魏新的第一本文集。第一部分主要讲古代的各种事,有帝王将相的得失,也有才子佳人的爱恨。第二部分是一些神怪笔记,风趣幽默,又对今人有所启示。第三部分是作者对文化现象的追忆和对往事的回忆。第四部分是对社会现象的评判。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个怪咖作者的黑色幽默,如果你是重口味读者,不可错过这本让人捧腹大笑的“恶趣味”合集。
  • 世界简史

    世界简史

    《世界简史》的时间节点是从宇宙中的地球,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和约”,是一部独具韵味的世界史,从人类文明的起源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把人类文明各种滋味的旅程都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这本书中,对于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美国独立战争等,作者都进行了独具特色的描绘,还涉及到了像儒家和道家这样的东方文化。作者没有用枯燥堆砌的文学史料进行陈述,而是用剥离的方式对繁冗的文学史料进行简炼,把这段历史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可以称为世界史的代表作品。
  • 骁龙传奇

    骁龙传奇

    帝国崩颓,外戚专权,诸侯割据,三分鼎鼐。天下大乱,百姓哀苦。天圣下界,投身凡体。化身‘龙敦’,成长、学习,修文、练武,游历江湖,统军帅将,平灭三国,解除外患,平定天下!
  • 罗马的涅槃

    罗马的涅槃

    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堡沦陷,君士坦丁十一世殉城。中世纪由此结束。然而,如果军区制被取消,如果十字军与威尼斯人没有洗劫君堡,如果瓦迪斯瓦夫能取得瓦尔纳的胜利,如果教宗国勒令基督世界回援摇摇欲坠的帝国,如果陛下能再抵挡一日撑到援军赶到……历史没有如果,但周恒,一个小小的现代人,带着无限可能,回到了风雨飘摇的帝国面前,罗马的荣光,能否被重塑?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新帝国元老院:8303八一六二七
  • 东唐我说了算

    东唐我说了算

    东土之上,繁荣大国名唤大唐。偶然回到东唐,竟然醒来就被祭天,大难不死得元灵,从此开启了开挂的人生。皇帝要和我结拜?我考虑考虑吧!什么竟然让我娶公主?我才不要娶公主呢!东唐我罩着,谁敢不服?我有特种兵,有飞机分分钟炸了你。蛮族之人也敢跟我叫嚣?让你尝尝炮弹子弹的味道!!让你知道什么叫血色浪漫!!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动了我的人就让你痛不欲生。别跟我扯什么梦回东唐,就要听话上朝。这地方我说的算,让我上朝,我看是你不想当皇帝了吧!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谁拯救了二次元

    谁拯救了二次元

    曾见过那斗破之巅也曾戴上那恶意编织的王冠心象风景无限,万千世界随心望昔日归来,佳人依旧在怀------萧风
  • 天行者

    天行者

    中国农村的民办教师,将现代文明播撒到最偏僻的角落,付出巨大而所得甚少。《天行者》讲述民办教师艰苦卓绝而充满希望的故事,为这些“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献上感天动地的悲壮之歌。
  • 他从大明来

    他从大明来

    工地上掘出了一座衣冠冢,一块印刻着朱寿二字的小章究竟代表着什么?本以为是一代帝王化身现代软饭男的打开方式,不曾想……
  • 南有花开

    南有花开

    南有花开作品简介:皇朝的建立伴随着百姓的欢庆,欢庆随之而来的是更为残忍的杀戮和绵延不止的战争,像是吃糖的孩子被卡住了喉咙。夏朝的开国君主大禹,因前期治水有功被世人称赞举荐当王。夏朝的开端开始逐步走向繁荣昌盛。大禹死后,夏启继位。从百姓监督有才之人可为王到成为夏家的天下,这个皇帝把人这个生物分为了三六九等,独揽成就了夏家的天下。朝野渐渐腐败,夏少慷(夏安)的父亲被寒朝皇帝杀死,从出生便被母亲灌输复仇的种子。年少遇见此生心爱之人南开笙璃,孤独的他被她救赎,却因权势将她拖入旋涡,给她带来万劫不复。
  • 我替春风亲吻你

    我替春风亲吻你

    宋诗遇上沈俨,是一场蓄谋。沈俨遇上宋诗,是一场意外。这个游戏的碰撞,谁都可以是赢家。宋诗“我困在一个世界里,自己包裹着自己,我的世界像一个无力挣脱的蚕蛹,却偏偏追逐着蝴蝶才能拥抱的阳光。”沈俨“护你。”沈俨×宋诗。
  • 都市至尊奶爸

    都市至尊奶爸

    他是神话时代的最强主宰!却在地球上有了个女儿,美女总裁老婆还是重生的修仙者!“我是兵王入都市,任逍遥你个废物!”某兵王不屑道。任逍遥一掌,兵王下地狱。“我拥有宇宙最强装逼系统,任逍遥你个垃圾!”某系统宿主嚣张道。任逍遥一拳,系统爆炸!“我是转世的九天大帝!任逍遥,你给我去死吧!”某转世仙帝呵斥道。任逍遥一指,转世大帝直接爆炸!……“粑粑,我想看流星!”某世界上最可爱的小女孩甜甜的说道。任逍遥:“好的,宝贝女儿,粑粑这就给你砸碎几颗恒星,来一场流星雨!”“任逍遥,你给我跪搓衣板!”某绝美女总裁冲着任逍遥呵斥道。任逍遥:“来!”
  • 长夜有明

    长夜有明

    杭云素没想到,她无意间救下的男子就是那个传说中永宁朝最年轻的内阁大学士。她更没料到,这个看似温润如玉的青年竟会恩将仇报,让她不得不与他维持着不可言说的关系。然而最让她无法预料,让她终于陷入绝望的,却是她视为至亲的人。兜兜转转,尘封的秘密渐渐水落石出,那个她不顾一切想要忘记的人,竟成了她最无法放下的牵挂... PS:非穿越重生文,娓娓道来的感情线,欢迎品尝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江山一统志

    江山一统志

    五代十国是怎么统一归宋的?主角可不是赵匡胤,是一个修练少年和他的朋友、红颜知己们。打怪、升级、谈恋爱、打仗、除妖、统一天下,一个都不能少。请看神奇少年的成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