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7200000005

第5章 道(1)

君子务本。[1] ——《论语》学而1:2

如果本着“绿皮书”的精神进行教育,必将导致接受这种教育的社会走向毁灭。但这并不一定能证明,对价值问题的主观主义观点作为一种理论是错误的。真理也许是这样的:如果我们接受它,就会面对死亡。没有一个藉着“道”说话的人会因此排斥“道”,正如《伊利亚特》中所说的,“如果你想杀死我们,也请在阳光下。”[2]但是“绿皮书”的问题还未达到这个境界,盖尔斯和提图斯的哲学观中存在理论上的困难。

无论这两个作者对于某些传统价值观的判断有多么主观,撰写“绿皮书”这一行为也已经告诉了读者,肯定有一些其他的价值观在他们眼中毫无主观成分。他们为了将新生代的心智培养成某种状态而写作,这如若不是因为他们认为那样的心智状态本身是好且公正的,则必然是因为他们认为对这种心智的培养可以使社会达成某种理想状态。要从“绿皮书”中把他们心中的完美典型整理出来并非难事,但我们无需这样做。重要的不是辨别他们的确切目标,而是他们怀有目标这一事实。他们一定心怀某种目标,否则这本(纯粹实用性的)书就写得漫无目的。而且这个目标在他们看来,一定有其真正的价值。刻意避免把这个目标称为“好的”,而用“必要的”“进步的”或“有效的”这样的表述取而代之,只能算是一种诡计。他们终将被迫回答如下质疑:“对什么来说是必要的?”“朝着什么方向进步?”“有效的什么?”不得已之下,他们只能承认,在他们看来,事物的某些状态本身就是好的。这一次,他们将无法继续主张“好的”一词仅仅描述了他们自己对此事的情感。事实上,“绿皮书”的整体目标正是要训练年轻读者接受他们对某些事物的认可。然而,除非他们自己认为这种认可在某种意义上是有效或正确的,否则这就是傻子或恶棍的行径。

人们会发现,盖尔斯和提图斯其实是以完全不加批判的教条主义态度抱持着他们的整个价值观体系的。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这种价值观体系碰巧流行于接受过适当教育的职业阶层青年人中。[3]他们对于价值观的怀疑流于表面,他们将这种怀疑论加之于别人的价值观,却没有对自己的价值观持以足够的怀疑态度。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许多人去“揭穿”传统的或(他们所谓的)“多愁善感”的价值观,其实在他们心底有着自己的价值观,却相信它们不需要被如此评判和审视。他们宣称自己正在将寄生的情感、宗教的制约和传统禁忌剥除,以使“真实的”或“基本的”价值观显现。接下来我会尝试说明,以上想法若被严格执行将会产生什么结果。

让我们沿用之前那个为国牺牲的例子,这当然并非因为美德是唯一的价值或者殉道是唯一的美德,而是因为这个“判决实验”[4]最为清楚地展示了不同的思想体系。让我们假设有这样一个价值观的创新者,他认为应该把“甜蜜而且理所应当”[5]以及“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6]作为完全非理性的情感加以剥除,这样我们就可以考量为国牺牲这一价值观的“现实”或“基本”的根源了。他会在哪里找到这根源呢?

首先,他可能会说,真正的价值在于为集体牺牲这一行为的实用性。他可能会说“善,意味着对集体有用。”但是全体成员之死对集体本身肯定并无益处,只有部分成员的死亡才是有利于集体的。那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一些人的死亡,是对另一些人有利的。的确如此。但是,凭什么要求一些人为另一些人的利益而献出生命?根据之前的假设,任何关于骄傲、荣誉、羞耻,或是爱的诉求都已经被排除了。要使用这些概念做出解答就相当于要回归感性;而创新者已经把情感剔除了,他的任务是从纯理性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为什么他们最好去死,以便别人可以活下来。他可能会说“除非我们中的一些人冒着丧命的风险,不然所有的人都必死无疑。”但是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这样的事。即使这种情况的确发生了,也会惹来一种合情合理的反诘:“为什么该由我来承受这风险?”

这时创新者可能会问,那么,自私自利又为什么比利他主义更“理性”或者更“聪明”呢?我欢迎他提出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把盖尔斯和提图斯在“揭露”时实际所采用的方法(即用推论来连接源于感性资料的命题与更深层的命题)称为“理性”,那么这一问题的答案必然是:拒绝自我牺牲并不比同意自我牺牲更为理性。同样地,同意自我牺牲也不比拒绝自我牺牲更为理性。这两种选择中,根本没有哪一种是理性的,也没有哪一种是非理性的。单单根据描述事实的命题,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得出实践性的结论。从“这将维护社会”这一命题中并不能推论出“应该这样做”的结论,除非经过这样一个命题的中介:“社会应该受到维护”。从“这将使你失去生命”的命题中并不能推出“不要这样做”,只有在一个人想要进行自我保护或认为有责任自保时才能得出这个结论。创新者企图以陈述语气作为前提得出祈使语气的结论,这本身就是不可能实现的,就算他永远尝试下去也不可能成功。因此我们应当做的是:要么扩展“理性”一词使其包含前人所说的“实践理性”[7],并且承认“社会应当受到维护”之类的判断(尽管这样的判断不需要盖尔斯和提图斯的那种理性也可以自圆其说)并不仅仅是基于某种情感,而且也来自理性本身,要么就立刻彻底放弃挖掘我们所“揭穿”的、所有感性背后“理性的”价值核心。创新者不会选择采取第一种行为,因为基于理性且广为人知的实践原则其实就是“道”,而“道”正是他打算取而代之的。他更有可能放弃追寻“理性的”核心,而去寻找其他更“基本”、更“现实”的根源。

他可能会感到这种根源就在本能之中。维护社会以及保护物种本身的愿望并不依附于岌岌可危的理性,它们是由本能决定的,因此没有必要和不承认它们的人进行争论。我们都有一种出于本能的动力要保护自己的种族。这就是为什么人类应当为了子孙后代而工作。而在信守承诺或是尊重个体生命方面,我们并没有出于本能的动力。这就是为什么,当对于正义与人性(事实上也就是“道”)的顾虑同保护人类物种这一最终目标产生冲突的时候,这种顾虑就会被抛弃。这也是为什么现代的情境允许并且需要一种新的性道德。古老的禁忌确实起到过帮助人类保护种族的作用,但是避孕用品已经改变了局面,我们现在可以抛弃诸多相关禁忌了。因为,对性的本能渴望只要同物种保护并不冲突,就应该得到满足。这看上去就好像,一种基于本能的伦理观将会给创新者带来他想要的一切,不多不少。

事实上,我们一步都未曾前进。我不会纠缠于这一点:本能这个词是用来指称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的(称候鸟通过本能找到方向只能说明我们并不知道它们是怎样找到的)。这是因为,我认为“本能”在这里是作为一个相当限定的意项来使用的,它指的是,某一特定物种的成员普遍感受到的、不假思索或自发的冲动。这种含义下的“本能”究竟以何种方式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价值观?我们是否必须遵从本能,无法违背?但假如的确如此,为什么像“绿皮书”这样的书会被撰写出来呢?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种种劝告,想把我们带到自己忍不住会去的地方呢?为什么要赞扬那些向不可避免之事屈服的人呢?或者说,是否只要我们遵从了本能,就一定会快乐和满足?然而我们正在考虑的问题恰恰是如何面对死亡,(根据创新者的理解)死亡将会带走任何可能的满足;如果我们本能地渴望后代得益,那么就此事的性质而言,这种渴望永远不会得到满足,因为只有当我们死亡,它的目标才会达成(如果能够达成的话)。看来,创新者将不得不宣称:不是我们必须遵从本能,也不是我们遵从本能就会获得满足,而是我们应该遵从本能。[8]

但是为什么我们应该遵从本能?是否有某个高一级的本能指引着我们遵从本能,以及另一个更高级的本能指引我们去遵从这个高级本能?于是形成了一系列无限倒推的本能?可以想见,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别无他法。从“我有一种冲动要做某事”这个关于心理活动的陈述中,我们无论用什么才智都无法推论出“我应该遵从这种冲动”的实践性原则。就算人类确实有一种自发的、不假思索的冲动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从而保全他人,还是存在另外一个问题:他们是否应该控制这个冲动,或者应该听之任之。即便是创新者也承认,(与保护人类物种相冲突的)诸多冲动必须受到控制。对这一点的认可无疑也将我们引向了一个更为本质性的难点。

告诉我们去遵从本能就好像告诉我们去遵从“人”。人总是众口纷纭。本能也是如此,总是相互交战。如果我们坚持认为,保护种族的本能总是应当以忽略其他本能为代价而受到遵从,那么这条优先法则又是从何得来的?听从某种本能为了实现其自身目的所发出的声音,然后做出对它有利的决定,这是一种头脑简单的行为。如果你仔细聆听,每一种本能都会声称自己应该以牺牲其他本能为代价而获得满足。我们倾听某一种本能的声音而无视其他,这种行为本身就已经是未审先判。假如我们在审视本能的时候没有考虑它们之间的相对地位,我们也永远不可能通过审视获知这一点。这种认识本身也绝非出自本能:裁判不可由被裁定的一方来充当;而倘若他是其中之一,那么这种判决将毫无价值,至于将保护人类种族置于自我保护之上或是性欲之上,也是没有依据的。

就算不诉诸比本能更高一级的其他事物,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依据来赋予某个本能高于其他本能的地位,这一想法是根深蒂固的。我们抓住一些苍白无力的词汇不放手,并称其为:“基础的”“基本的”“原始的”“最深层的”本能,这样做毫无用处。这些词汇要么是隐含了自上而下地对这种本能做的某种价值判断,而这一价值判断并非“源于”其本身,要么就是仅仅表现了本能所引起的感受之强度、运作之频率及其存在之广泛。假如是前面一种情况的话,想要以本能为基础建立价值的尝试就是整个被放弃了;假如是后一种情况,这些关于心理活动数量方面的论述并不能带来任何实践性的结论。于是,之前那个进退两难的困境又一次出现了:要么这些前提已经隐含了一种祈使语气,要么这种结论就仅仅是一种陈述语气的命题。[9]

最终是否有任何本能是关心后代利益、或者旨在保护人类种族的,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我并没有在自己身上找到这样的本能,即使我,作为奥拉夫·斯塔普雷顿先生[14]的忠实读者,是一个倾向于思考遥远未来的人。我发现,更加不容易的是去相信在公交车里坐在我对面或排队时站在我旁边的大多数人都有一种不假思索的冲动,要为人类的种族或子孙后代做些事情。只有通过特定方式受过教育的人,心里面才会有“后代”这个概念。如果对于某一事物,只有内省的人才会产生看法,那我们很难将这种看法归因于本能。我们本性中存在着的,是一种保护自己儿孙的冲动。随着我们展望越来越远的未来,这种本能会越发孱弱,最终丧失于“广阔未来的沙漠”之中。而在这种本能指引下的父母,就算是做梦也不会想到要为了假想中的后代向正在房间里蹬腿啼哭的婴儿主张权益。我们中间那些接受了“道”的人也许会说他们应该去主张这种权益,然而那些将本能作为价值根源的人并不会接受这种做法。当我们脱离了母爱,开始为将来进行理性规划的时候,我们就由本能转向了抉择与反思的领域;如果说本能是价值的根源,那么比起对未来的规划,同婴儿用儿语进行交谈、母亲溺爱的拥抱、或是父亲宠溺孩子的那些愚蠢的育儿轶事,才应该更加必要而且令人尊敬。如果我们要以本能作为一切行动的根基,那么上述行为才是实体,对后代的关爱则是它的影子——育儿的快乐投射在未知未来所组成的屏幕之上,形成的硕大的、晃动着的影子。我并没有说这种投影是一件坏事,但是我并不相信本能是价值判断的根源。真正荒谬的是宣称在本能中找到了关爱后代的理由,然后利用一切机会无视这种关爱所依靠的唯一本能——将嗷嗷待哺的孩子匆忙拖到托儿所和幼儿园,并声称是为了进步,为了照顾种族未来的利益。

同类推荐
  • 葛冰动物童话:角斗兽

    葛冰动物童话:角斗兽

    皮皮在一个废弃的小火车站里,遇到一只茶杯狗。它把皮皮领到一节车厢里面,在这里皮皮发现了一头怪兽,而这节车厢竟然是连接另外一个空间……角斗城的时空转换器,那里科技发达,都是猿人。时空转换器启动了。……皮皮都会经历哪些神秘的危险呢………
  • 泽被万世的中国教育

    泽被万世的中国教育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本书从家庭教育说起,因为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摇篮。从而谈到中国当代的素质教育以及为人师的重要性,以德育人,泽被后代。
  • 开启智慧的历史故事全集

    开启智慧的历史故事全集

    本书精心选编了近百个中外历史故事,从九个视角加以阐述:突围困境,扬起永不落的风帆;以德服人,做事先做人;志存高远,有梦就能圆;独辟蹊径,打破常规走向成功;巧舌之簧,四两可拨千斤;可方可圆,胸中自有乾坤;生存有道,掌控人生主动权;谋事有略,条条大路通罗马;当断必断,把握人生机遇。青少年是未来历史的开拓者,也是未来历史的创造者。我们从中外历史故事里总结一些做人做事的经验,并以其点拨开启青少年的思想和智慧,让他们从历史中得到益处。
  • 小时候的秘密:校园里的万圣节

    小时候的秘密:校园里的万圣节

    原本和谐的媚媚村小学突然出现了让人毛骨悚然的吊死鬼,同学们一个个闻“鬼”色变。在这样惊慌不安的情况下,媚媚狗带头成立了“灵灵狗侦探组”,决心要把吊死鬼事件查个水落石出。就在媚媚狗发现真相将要公开的时候,好校长及时制止了他的行为,并和媚媚狗有了个秘密的计划,究竟是怎样的计划让媚媚狗隐瞒吊死鬼的真相?同学们害怕的吊死鬼,会不会再次出现?这一切到底是谁在幕后操控?万圣节那天,一切答案都将揭晓。
  • 人体悬案之谜

    人体悬案之谜

    千百年来,人类在漫长的文明发展历程中,最为关注的一个领域就是挖掘人类自身的奥妙,探索人体未知的领域,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一研究又走到了新的顶峰,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科学热潮。本书根据现代科学的最新发展,以人类自身为中心,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大家展示,发生在人类身上和我们生活中的种种神秘现象,比如人体自燃、特异功能、时空隧道等等。爱吃钉子和煤块的人,可以用眼睛做透视的人,有蓝色血液的人,以及能够预示未来的神秘梦境等等。令大家产生无穷的回味和思索。
热门推荐
  • 慕少的闯祸娇妻

    慕少的闯祸娇妻

    顾然然刚从国外回来,家里的人就已经安排好了她要结婚的对象。不结婚就没有股权,好,就算结婚,那个男人也要她自己找。她一个人漫无目的在大街上闲逛,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直到看见了慕非寒。大叔我们结婚好么?婚后自己被人刻意掩盖的记忆也一点点被她唤醒,面对自己的身世,她该如何选择。有养育之恩的叔叔既然是她最大的仇人,她最尊敬的爷爷既然是帮凶,还好,面对这一切的变故,有你。明明是临时找了人,这个人对她千宠百宠,完全是把她宠上了天,给了她全世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地求生之夜离

    绝地求生之夜离

    以绝地为起点,做一个安静的主播。
  • 原来不只是一点点喜欢

    原来不只是一点点喜欢

    一次手游小白的初体验,开启了一段不一样的其妙旅程。
  • 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鲁迅诗文精选

    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鲁迅诗文精选

    本书是鲁迅的诗文精选集,收录了鲁迅散文、诗歌、小说和杂文、家书。散文收录了《朝花夕拾》《野草》等名篇,并精选了鲁迅的新体诗和旧体诗。鲁迅之于诗,属业余偶作,但他的诗歌恰当而精彩地表达了自我意识,他的价值观和思想趣味。其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等佳句现在依然被人传诵称道。
  • 法句经疏

    法句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最终的网游

    最终的网游

    而立之年,再回网游,江湖依在,风起云涌。
  • 世练之颠

    世练之颠

    神之子李子周,养父母被冥教所杀,拜师于救命之人,并发誓要灭了冥教报仇,殊不知自己乃是神界希望,当他真正开始报仇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 暗黑大陆之英雄无敌

    暗黑大陆之英雄无敌

    一个喜欢玩暗黑破坏神2和英雄无敌3的游戏宅,带着英雄无敌技能穿越到暗黑世界的故事。在游戏背景的暗黑异界里,看孟斐拉摇动轻微金手指,带给您一个不一样的暗黑大陆!
  • 薄情总裁的替身妻

    薄情总裁的替身妻

    他是慕容集团呼风唤雨的神秘东家,却坐了三年的牢;她聪慧美丽,却是世人眼中三高的大龄剩女。出狱当天,兄弟为他接风洗尘,总统套房,他与她翻云覆雨,彻夜享欢——同患难,共缠绵,她是他的妻,她以为他怜她、爱她,为他甘受委屈;却不知从始至终,他爱的只是她肩胛处的一朵百合、眉梢处的一颗痣……替身的悲哀,吃穿都是为别人...***她撕了她的衣服,当场换来他一记耳光…怀孕一月,她接连被逼抽血,孩子流产,她冷笑刺骨,他痛不欲生..大着肚子,她四处躲窜,受惊难产,她命悬一线;一年后,爱子却被他强行带走,冰天雪地,她跪晕在大门口…认清局势,她决意重生,再嫁良人,新婚之夜,他却当着她未婚夫的面,将她绑于床上,强行夫妻之实…***某天,她一把尖刀刺穿肩胛,鲜血淋漓,他仰天痛哭:“不,为什么这么做?”“宁死…我再也不做别人的影子!它,从来就不属于你..”一朵至死不渝的百合,一颗草里藏珠的黑痣,一断错情的露水姻缘,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她要什么,他都可以给,除了婚姻,偏偏,她唯一要的却是他最不能给的!她不知,他的一生,重生的爱恨情仇,全为她——他不知,百合的花语,除了代表纯洁的爱,还有…至死不渝!【求【收藏】O(∩_∩)O】
  • 快穿女配不想狗带

    快穿女配不想狗带

    推荐大家一本书《快穿之反派总想和我谈恋爱》琉璃一直想改变自己悲催的命运,也一直在努力着,哪怕生活不堪如狗屎,她也决心要把它捏出一朵花来!然而努力奋斗了这么久,琉璃都没能摆脱她最终的宿命。三思之后,琉璃决定换个路数。腹黑璃:“以后你只能给姐姐欺负,知道不!”单纯璃:“我不管,我不管,你在我在,你不在,我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