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8400000002

第2章 译者序(2)

其实,战争史学中“以我为主”的观念和方法并无不妥之处,各国史学家们有意无意几乎都是如此,只是不要过分。然而近来西方的一些朝战研究有意无意地“淡化”中方的“角色”和作用,倒是令人惊异。比如,加拿大学者罗伯特·李2001年的《朝鲜战争》一书中,几乎涵盖了有关朝战的所有问题——历史背景、朝鲜半岛内外时局、美国国内的麦卡锡主义、英联邦态势、斯大林之死、战争对各参战国女性的影响、美军中的种族和性病问题,不一而足——有关中国的文字却凤毛麟角。偌大的一个国家,在三年战争中以极其简陋的装备、36万人伤亡的代价, 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打成平局,居然在这位朝战专家笔下几乎“绝迹”,好像朝鲜战争是16国联军在与“影子”作战,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无独有偶,卡明斯的近作《朝鲜战争:一部历史》,居然也没有一章是关于中国的。 西方史学界对中国“冷处理”的动机仍不得而知,不知在今日主流和非主流人士中,是否有某种“打不赢,难道还写不赢?!”的下意识想法。

在西方的新一轮“回避中国”的著述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2002年斯潘塞·塔克(Spencer Tucker)所编《朝鲜战争政治、社会和军事历史百科全书》。在这部由102位专家共同撰写的851页的“百科全书”中,只有一位作者援引了1995年中国学者张曙光的《毛泽东的军事罗曼蒂克主义:中国和朝鲜战争,1950—1953》一书(第256页),而且还拼错了张的名字。与此同时,此书编者塔克还宣称,志愿军在第一次战役后的突然消失仍然是一个谜,“迄今为止,对于中国志愿军的突然后撤还没有清晰的答案”(第132页)。而张曙光七年以前就详细描述了中方“欲擒故纵”的战略,诱使联军继续北进,终于使其铸成大错(第104-107页)。 不仅如此,该书针对美国的盟军韩国军队的篇幅也是少之又少,对韩国军队的描述绝大多数都是一笔带过,还伴有明显的轻蔑语气;对美国和西方盟国军队和战事的描述却事无巨细。事实上,韩国军队一直是中方打击的主要对象,尤其是在第一次至第五次战役期间。应该指出,在塔克的朝战百科全书出版以前,韩国军事历史研究院的三卷集的《朝鲜战争史》已由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 塔克的所谓“百科”之书,其实满纸都是西方军队在行动。此种有选择地“摘取”历史(cherry picking history),至少不是十分专业的。

其实,艾伦·梅莱2010年关于西方史学界对朝战已经“反思”“过度”的说法,至少有一点难以成立,即西方朝战史学界至今仍未公开翻译出版中国官方的朝战史书,也就是军事科学院1988年出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和2000年出版的《抗美援朝战争史》。 对于一直把中国作为研究重点的美国军界和情报界来说,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战略“忽略”。当然,这一“忽略”是有意还是无意,笔者不得而知,但与西方出版社多年交往的感觉是,要原封不动地翻译出版中国关于朝战的史书和回忆录等,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位中国留美学者于2001年翻译了若干中方高级将领的朝战回忆录的选章,在出版社审稿时遇到种种阻力,书稿一度被出版社打入冷宫。 笔者参与了“拯救”工作,据理力争后“死而复生”, 深感美国出版界内部种种可以意会而又难以言传的意识形态“禁区”。

近期西方朝战研究中无论是“绕着中国走”还是“绕着韩国走”的倾向,其实并不一定是学者的方法论和个人的好恶问题。已故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爱德华·萨义德在1978年出版的《东方主义》(Orientalism)一书中指出,西方对东方的研究,是建立在把东方塑造和歪曲成西方想象中的东方的基础之上。西方的东方学学者之所以这样做不是出于无知,而是为了使西方对东方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压制合理合法,因此西方眼中被歪曲的东方的形象是西方统治东方的工具。应该指出,所谓“东方主义”并非明显地贯穿所有朝战著述,然而,程度不同的“东方主义”又是无处不在。 在政策层面,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而选择不去了解对手,乃兵家之大忌。

四、中国:与时俱进,面向未来

与西方中心主义相比,近年来中国的朝战研究更具开放性,以军事科学院2000年出版的《抗美援朝战争史》为例,它大量借鉴和使用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使整部书比1988版的《战史》更为丰富、更有深度,在相当程度上比起美国同行更为客观。举一个例子,90年代初在丹东落成的朝鲜战争纪念馆中,把朝鲜战争爆发的根源定性为1948年爆发的内战,这与美国朝战修正派(卡明斯)的主要观点基本一致;而美国官方对朝战爆发的定位仍延续冷战的说法,即共产主义制度就意味着侵略。

与中国朝战研究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相呼应的是,中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也在与时俱进。30年来,中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已逐步摆脱了历史的阴影。中朝同盟框架仍在,中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则摒弃意识形态且日渐中立。其实,早在70年代,毛泽东就说服1975年越南统一后头脑再度发热的***不要再挥师南进。

80年代以来中国对朝鲜半岛不偏不倚、与时俱进的政策,建立在对历史深刻反思的基础之上。朝战对中国最深刻的教训,乃是在战略层面。1950年初,斯大林出于对独立于苏共的中共的戒心,最终同意由苏联扶植的***政权南进,维护以至扩展苏联在东北亚的利益;设法通过中苏同盟关系使中方在美国出兵后援助朝方,避免苏美直接对抗。朝方一意孤行和苏方自私自利,使朝鲜内战终于升级为中美历史性对决。尽管中方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使战线稳定在38度线,然而取得的战果和付出的代价都是巨大的。战争期间,中苏、中朝之间同盟关系的上、下限都多受冲击,突显了国家利益层面的矛盾和冲突,为未来中苏分裂埋下了伏笔。

有鉴于此,坚持独立自主、根据事物的是非曲直和国家根本利益制定半岛政策,恐怕是朝战给予中国最宝贵的经验。80年代初,中国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朝鲜问题上,中方反对破坏半岛稳定的任何行为,不管是来自任何一方;与此同时,致力于发展与南北双方的经贸和正常的国家关系。2003年以来,由中方主导的朝核六方会谈早已超越了中国自身的利益,而是把地区稳定和防止核扩散作为更高的追求目标;同时创造条件,以和平协定取代停战协定,促成美朝关系正常化。

21世纪的世界,两极终结,一超称霸,多极隐现,然而半岛时局仍扑朔迷离,险象丛生。着眼现实、面向未来的中国,如何与仍生活在过去时态的美朝韩三方互动,如何在历史、现实和未来中寻求一个既维护中国利益、又兼顾他国光荣与梦想的平衡点,仍是对中国政治和知识精英的智慧和能力的挑战。

五、30年后再看《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30年前,当我们开始翻译约瑟夫·古尔登刚刚出版的《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一书时,国际社会还处在两极体制,冷战不仅仍在继续,更有加剧之势:苏联在70年代的最后一周入侵阿富汗;1983年3月8日,美国总统里根宣称苏联为“邪恶帝国”,3月23日宣布实施旨在争取绝对核优势的“星球大战”计划;同年9月1日,苏联远东国土防空军击落一架进入苏联远东领空的大韩航空公司的波音747客机,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269人全部遇难;同年底,北约决定在欧洲部署中程弹道导弹。苏联的“帝国终结者”戈尔巴乔夫当时还要等待两年才得以进入克宫,而现任俄罗斯总统普京则刚刚进入莫斯科的克格勃学校进修。西方的政要、学者和军情人士中,无人预料到苏联“帝国”会在未来几年陷入危机而迅速崩溃。而在东北亚,刚刚步入改革开放的中国,对朝鲜半岛的态度则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中国致力于保持与平壤的政治和经济关系,但1983年10月9日的仰光爆炸事件后,中方开始与朝鲜在类似“国际”问题上拉开距离。与此同时,中国开始注意韩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中韩转口贸易也在1983年启动。

在对朝鲜半岛问题“向前看”的同时,中国的军事史学界也开始回头审视30年前结束的朝鲜战争。然而在整个80年代,无论是将帅的回忆录,还是其他有关朝鲜战争的著作和译本都少之又少;包括苏联在内的各国朝鲜战争档案仍未公开。这一状况在90年代出现根本改观,大量的回忆录和作品陆续问世。 苏联解体后陆续公布了一些档案,各国学者纷纷前往“淘金”,朝战研究才步入黄金时期。

而古尔登的《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一书在1982年出版,恰是在中国和国际的朝战研究蓄势待发却又青黄不接的时期,这也是我们立即着手翻译的背景和动力。作为西方“修正学派”的早期作品,它向读者提供了一个涵盖政治、战略和战场“互动”的全新视角,而它所运用的大量刚刚解密的美方内部档案,为中国的朝鲜战争史研究提供了一些原始素材。古尔登本人的批评性论述,也有别于西方和美国的“正统”观念。30年后的今天,在美国朝战史学界似又回归“正统派”、对那场赢不了又放不下的战争开始歌功颂德(包括奥巴马本人)的时候,古尔登的书更突显其自身的价值。

古尔登的记述并非完美无缺,其文字时常流露对志愿军的轻蔑以至愤恨,对志愿军的一些善意的做法,如释放战俘等,以美军标准的“口径”斥之为“宣传”。在1990年解放军出版社的第一版(内部出版,名为《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情》)中,古尔登书中很多此类“不良”成分都被删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一处理方法可以理解。23年后的今天,中国稳步崛起已不可逆转;与此同时,中国朝战研究和出版系统也多产多收,一个日渐壮大和成熟的中国读者群,无论对未来还是历史,都更有包容力和自信心。古尔登的美式观念,其实并不奇怪;如果期待古尔登完全按照中方的思路对朝鲜战争加以梳理,那倒是令人不解了。有鉴于此,在23年后再版时,我们尽量保持原著的风格和观点,这也是我们对读者的审视力的相信和尊重。

六、关于本书首次公开出版的一些说明

20多年后,原译者之一的谈锋和笔者都已各自在海外工作、生活多年, 对英文中的一些俚语、专业用语,尤其是军事用语有了更为准确的理解。这次校译,谈锋承担了大部分工作量。他治学严谨,文不厌精。30余年前在社科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班读研时与其合译《李普曼传》, 笔者就受益匪浅;此次与谈兄再度合作,尤感其译文不仅达意更能传神。磨铁图书责任编辑李葚和张庆丽以高度的责任心、过硬的专业素质和特有的细微关注力,为出版界年轻一代之楷模。此书的重新校译,也得益于解放军出版社当年内部版的责任编辑倪齐生先生所提供的种种助力。经过这个团队的通力协作,我们相信,书稿质量有了相当的提升,译文更为精准,表达更为中文化。不仅如此,再译版还增补5万余字,包括李承晚、***等人物的生平,并首次收入了记叙麦克阿瑟解职后回国之行的两章内容。这些著名人物的活动细节,不仅突显了他们的个性,同时为再现朝战历史提供了动态的社会、政治全景。

23年易过,半岛时局却仍变幻莫测,各方话语亦多有差异,为此书的进一步“本土化”带来种种不便。在重新校订过程中,我们力求尊重原书特色。如“朝鲜”(Korea)与“北朝鲜”(North Korea)、“大韩民国/韩国”(ROK)与“南朝鲜”(South Korea)、“苏联”(Soviet Union)与“俄国”(Russia)、“满洲”(Manchuria)等,均依原文译出。另如“汉城”“安东”等地名,均保留了特定历史环境之下的旧称,希望这将有助于读者深度了解这场惨烈的“有限战争”,它不仅在20世纪下半叶主导了东北亚时局,至今仍牵制着中美日俄朝韩的多边互动。

60年前结束的朝鲜战争,毕竟渐行渐远。如今南北分野仍在,物是而人非。然而,那些永远长眠在朝鲜三千里江山和中国白山黑水间的18万志愿军英灵,那些以原始的装备和血肉之躯,使美国强大的战争机器被迫停止在三八线的百万壮士们,以及共和国的所有奠基者们,他们在60年前的那场“有限战争”中的巨大奉献,却是后辈们心中永存的丰碑。

于 滨

美国文博大学政治系教授

上海美国学会资深研究员

美国陆军战争学院战略研究所访问学者

2013年10月29日完稿于宾州卡莱尔市

同类推荐
  • 特种兵之末世狙击手

    特种兵之末世狙击手

    千年冰封,只为醒来一声巨吼。铁血英雄,誓死寻回昔日辉煌。苍穹之下,尽皆废土;天地轮回,气盖山河;万物乾坤,我自逍遥;斗天地,杀丧尸,玩科技,踩高能,且看华国第一狙击手:龙刺,颠覆末世,开创人类新纪元。
  • 锋芒无双

    锋芒无双

    日月不易,永照华夏!
  • 极品特战兵王

    极品特战兵王

    三年前,最爱的女人因为他而死,绝望的他,从此销声匿迹。所有人都以为他死了,可是他却王者回归,将整个都市掀的天翻地覆。身为男人,只能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 绝代战神在都市

    绝代战神在都市

    【热血江湖,王朝争霸】论军功,他封狼居胥,勒石燕然。论权势,他翻云覆雨,权倾朝野。论武道,他登临绝顶,横压天下。有人说他狼子野心,乾刚独断。有人说他天生圣者,国士无双。后来的史官,这么评价他:在朝,可为百代帝王师。在野,一言而为天下法。而他毕生所求,不过是对得起曾喝下的三杯酒。第一杯,不愧天上的英灵。第二杯,不负地下的忠骨。第三杯,对得起这世间的良心。
  • 铠甲勇士之危机降临

    铠甲勇士之危机降临

    因为林枫从小是铠甲迷所以被超级铠甲系统带去到了了一到二的铠甲勇士的世界,林枫却是道“我要回去,我不要呆在这里”(群:1094340869)(想要催更到群里催,我看情况,最近……学业繁忙……)
热门推荐
  • 李可

    李可

    新书《溯怨》已上线!欢迎大家收藏投资!——————————————————一个三十岁普通女人的玄幻生活看李可如何在形形色色的妖怪里找到真爱
  • 归真劫

    归真劫

    给神魔一条生路!将自由还给众生!我有两全法,不负长生和众生!
  • 青鸾乱

    青鸾乱

    商界后起之秀被人下套,聚集所有仇人后携情人玉石俱焚斗转星移,竟然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的古代,可怕的是附身在了一个五岁多的公主身上,而这公主因为母亲生她而死,皇帝从此不再见她,在宫中毫无地位可言,从小就被定下了联姻的命运但是既然我陈万青到了这里,便定要逆天改命,扭转乾坤!
  • 三国之小军师

    三国之小军师

    韩飞,字子聪。辅佐刘备在汉末乱世中挣扎求生,收拢各方贤臣猛将,最终一统汉天下。世人赞他算无遗策,识人无双。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它并非这个时代的人,实乃一个爱玩三国游戏的穿越众而已。强烈推荐《甄帅向往的生活》
  • 麻辣萌师不好惹

    麻辣萌师不好惹

    初为人师的林飒有三宝:套餐歌词数来宝,随便拿出一样都能让学生面皮白一白、浑身抖三抖。明明长相甜美笑容莞尔,偏偏站上讲台就立即化身恶魔天使。事实证明,长得美笑得甜的不一定都是邻家女孩,还有可能是我家巫婆林老师!***“茕茕孑立,沆瀣一气,踽踽独行,醍醐灌顶......”素手点到暂停键,林飒美眸微转,看向听得正带劲儿的学生们:“歌词中出现的成语,弄清楚读音字形含义,明天上课我检查!”啊?!学生们集体趴倒,无助哀嚎:老天爷,求你赐个男人下来,收了她吧!***操场上空,两架直升飞机来回盘旋,撒下漫天的粉红玫瑰花瓣。某人乘坐着由粉玫瑰点缀的热气球翩翩降落,对着操场上正抱胸凝视自己的女人比了个略显生涩的小心心:林飒!我把我的心融进这漫天的粉色玫瑰里,你愿意把你的心交给我跟我一起天长地久吗?在学生们的雀跃起哄中,林飒压下扬起的唇角跳进了热气球里,朝着学生们豪气挥手:今天不上课,全体大扫除!1V1的温馨甜宠文,欢迎跳坑~
  • 非类

    非类

    牧雨门札记:乌托邦之所以美好,正在于它的不能;因为不能,人类就发明了故事……这岛本来无名,很小,与西岛有一水之隔,产权属于西岛农校。因为无名而又被围在大片的芦荻之中,农校的人就为它竖了一块牌子,取了一个似乎典雅的名字,写着“蒹葭岛”三字。可惜得很,因为乡音,竟被叫成了尴尬岛。把布布布送上尴尬岛是我的主意。尴尬岛上只有农校的一个老农和几间平房,只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今天,这大约是这个世界上最适合布布布生活的地方了。但我却没有想到,尴尬岛说变就变——度假村造到了水中央:芦苇被大片伐去,游艇开了进来,灯红酒绿,男人女人抱在一起……
  • 小妖的金色城堡

    小妖的金色城堡

    小说生动描写了妖精七七,暴暴蓝,优诺三个女生在青春路和情感路上的坎坷的曲折,这是饶雪漫最擅长的“少女题材”,她精灵一样的文字将少女内心的寂寞和盼望宣泄得淋漓尽致,铺陈出一幅让你爱之痛之的纯美青春画卷。
  • 梵罗书页

    梵罗书页

    他无物不染无灵不沾,却让万物难能察觉,并甘愿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是谁绘画书写了他?是谁在持续翻看类同却不相同的故事?是道吗?是佛吗?是天神吗?还是万物与生俱来的心神?而他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 穿越者的求救信

    穿越者的求救信

    这是一封穿越者的求救信。首先声明,我是本书主角,同时也是作者,我真的穿越了!我被一个自称“昊”的家伙丢到无限流世界里。并且给了我一个新手任务:让我杀一个人。除此之外,我什么都不知道,连目标是谁都暂时不清楚。但我可以写下这本小说,发到地球“起点中文网”与你们交流。简而言之,你们能帮我完成任务,并且存活下来。我需要你们的帮助。请注意: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 嗜血太妹

    嗜血太妹

    蓝君雀,现世黑社会的大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还十分,人再犯我,斩草除根。因为仇家的报复,蓝君雀死于一场爆炸之中,却穿越到了古代。成为左将军府上歌姬的女儿。因为伤病在身,无力反抗,她受尽欺辱,最后被卖到了妓院。可是在她的伤病痊愈之后,掌管妓院,开设酒楼,仿佛又坐上了现世大佬的宝座。如修罗般的她斩尽铁血盟,殡葬修罗死士,蓝君雀之名令人闻风丧胆,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乱世之中又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与众多男主的感情纠葛,更是带起一段段的刻骨的痴绵。秦问,禁军统领,清洒脱俗,仿佛误落人间的神祗。她与他相识时,她墨发高束,俊朗飘逸。可就是那一瞬间的回眸,桀骜不羁的清冷面容,便已使他失了心神。“纵然你是个男人,为了你,我也将倾覆大燕王朝。”石墨,九岁的石南国质子,数年隐忍,磨砺出锋刀雪刃,一经出鞘,寒气冲天。猛虎终将冲破牢笼,为的不是雄踞山林,而是为姐姐撑起一片天。“姐姐,我会永远站在你的身前,谁也别想再伤害你,神,也不行!”楚心,富甲天下,男生女相,风流不羁,自从见到了她,他狭长的双眸中晃动的总是她。铁一,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尚武成痴,力大无穷,捻铁如泥。痴痴傻傻的他只认定给自己一饭之恩的蓝君雀。燕雄,铁血三子,光阴似水,淘涤人间真情,抛洒一腔热血,望落地的殷红,会化作朵朵雪莲花,围在你的身周,暖在你的心间。本文男主众多,个个出彩,只是逃不过蓝君雀那双清冷似寒潭,却又隐含一丝若烟似水柔情的深眸。有悲有喜,希望亲们喜欢。*********************************素素雪的文《江山如画,红颜堪夸》《云倾天阙》推荐自己的新文《凤枭》《玄月引》《魔界妖娆》《花魁女帝》《极品三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