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9000000020

第20章 百时屯(7)

邻居帮着埋了爷爷,娘家老爹帮着劈柴买水,奶奶接着开茶炉子。天长日久,奶奶学会用小脚劈柴,她用石头压住劈柴一头,再用斧子劈。买水,劈柴,烧水,卖水,两个人的活儿,她一个人干,茶炉子一烧,娘儿仨就不愁吃穿了。

奶奶起早贪黑忙,晚上住在那儿。儿女大了,她让孩子住到家里,茶炉子上再忙,她也不叫孩子干活儿。孩子没了爹,她光怕孩子受委屈,孩子要啥给买啥,想吃啥吃啥。

闺女还好,娇生惯养,长大找婆家走了。儿子不好好上学,就惦记玩,奶奶想给他娶个媳妇,让他收收心。指着茶炉子娶媳妇不容易,奶奶在茶炉子上一个铜钱一个铜钱攒,攒多了,让儿子捎回家放好。

过些日子,奶奶回家取钱,打开抽屉,一个铜钱都没有,逼问儿子,儿子说:“买大烟吸了。”

奶奶坐在院子里放声大哭。知道儿子吸大烟以后,奶奶再不叫他摸钥匙。

奶奶娶的儿媳妇娘家姓张,在巨野城东南。在家的时候,她做针线活儿卖,还帮爹娘在集上卖过包子。娶了媳妇,儿子还吸大烟。奶奶不给他钱,他也不到外面偷,专偷家里的东西卖,洗完的衣服、晾晒的被子挂在林柳疙瘩上,他都给卖了。

俺爹那时候年轻,学着吸大烟,认识了傅家儿子,几个人拜了仁兄弟。傅家儿子最大,俺叫他仁大爷。

有一回,傅家奶奶买了很多破木头和林柳疙瘩,给茶炉子备下烧的。怕大爷偷着卖了,奶奶把东西放进西屋,锁上门。

过了几天,奶奶回家拉烧的。一开门,屋里啥都没有。她再看,房顶上有个窟窿。

这回可把奶奶气坏了。儿子长这么大,她没舍得碰一手指头,现在也舍不得打。自己管不了,就得让别人管管。

奶奶报了官,仁大爷让班房里的人抓走了,奶奶对他们说:“给他留点儿气,别伤着他骨头。”

那时候,俺大哥在县里上学,爹正好也在县里。大哥放学,听说仁大爷叫班房抓走了,哭着跑去找爹。爹到了班房,人已经打完了。看见大爷让人家打成那样,爹问:“哥,谁把你害成这样啊?”

大爷有气无力,啥都不说。

爹去茶炉子打听,奶奶正在屋里抹泪,仁大娘跟爹说了实情。从那以后,爹吸大烟,就带一份给大爷,他不偷了,也到茶炉子上干活儿。奶奶岁数大了,回家待着。

日本人来巨野的时候,很多人以为是中央军,不知道啥人跟大家说:“中央军要来了,咱到城外去迎迎。”

本来就是跟着看热闹,日本人到了,老百姓一看不对劲,赶紧往回跑,都跑到王庄天主教堂。那天夜里,日本人的马在外面扑腾了很长时间,老百姓躲在里面不敢出来。

听说日本人在巨野的时候,看见吸大烟的,一枪就打死。有一个烟鬼,倒在日本人枪下,仁大爷看见,大烟就戒了。时间不长,他从大烟鬼变成酒坛子,一天三顿地喝。

俺家人更喜欢仁大娘,仁大娘也跟俺家亲。七岁那年,俺家搬到城里住,只要俺从傅家茶炉子路过,大娘就喊:“小妮儿,你过来!”

俺过去,第一次看见傅家的茶炉子。土屋不高,屋前有十多个黑漆漆的烧水壶,有灶,没烟囱。大娘一拉风匣,火就往前面的水壶底下跑,烟从灶门出去。大娘头上顶一块自家织的手巾,俩手可黑了,鼻子、眼里都是灰。大爷也在茶炉子上,有人喝茶,他在屋里招呼着。茶炉子北头有点儿空,租给一家卖吊炉烧饼的。

第一回,大娘给俺买了一个麻片烧饼,又甜又脆。第二回,大娘给俺买的是焦枣。这两样东西,俺在百时屯都没吃过。

回家跟俺娘说了,娘说:“别让大娘给你买吃的了,她挣个钱多难啊。”

以后再从傅家茶炉子过,大娘喊俺,俺就快跑。

大娘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死得早,小儿子还小。日本人进巨野那年,二儿子十四五,叫日本人抓到龙堌做饭,大娘的心整天提溜着。二儿子没出过门,也想家。有一回,他白天干了一天活儿,夜里走了四十里路回巨野。走到家门口,一点儿力气都没了,门外有个柴火垛,他往柴火垛一歪就睡过去了,再睁开眼睛,天都亮了。

后来,二儿子又让日本人带到菏泽,还是给他们做饭,有时候也让他回家看看,一做就是八年。八年以后,儿子回家,大娘的心才算落地了。

娘这辈子做过一次媒,就是给仁二哥和仁二嫂。小日本倒台以后,娘给保的是冯庄的闺女,自己的叔伯妹妹。这门亲事辈分上有点儿乱,从娘这边论,俺该叫她姨;从仁大娘那边论,俺得叫她嫂。这个仁二嫂跟仁大娘一样,心眼好使,婆媳俩关系很好。

仁大娘总跟仁大爷生气,身体老不好。儿子回来以后,她就把茶炉子交给二哥二嫂了。傅家茶炉子不再烧林柳疙瘩,改成烧煤。二哥能干,天天早上用地排车到井上拉水,没时间管孩子,孩子常年住姥娘家。

一九五八年以后,啥东西都归公了,茶炉子没归公,人家不要。以后挨饿,饭都吃不上,买水的也少了。到了“文化大革命”,傅家茶炉子不让干了。

一九七六年到一九八二年,二哥和二嫂又开了六年茶炉子,还在小隅首。先是一毛钱七壶水,后来一毛钱五壶。过路的人进屋喝茶,一壶茶五分钱。

到了一九八二年,他们关了茶炉子,开起代销店。开了六年代销店,二哥去世了。

听说二嫂健在,俺去看她。二嫂小脚,八十五岁了,今年刚花眼,去年还自己做鞋呢。她的儿子、闺女过得都好,各有各的买卖。

逃荒

郓城潘渡的仝坝以前没二姓,庄里的人都姓仝。仝坝离黄河近,盖房子得先垒砖垛子。一间房垒四个,两间房垒六个,三间房垒八个。

有钱的人家盖砖房,没钱的人家砖垛子中间是秫秸织的箔,里外都用泥抹上。这样的房子,黄水子来了轻易冲不倒,黄水子下去以后修房子容易些。

仝兆坤跟俺讲——

以前黄河经常开口子。黄河开口子了,离老远能听见水响,家家户户赶紧把东西往房顶上整,人也上房顶。黄水子来得猛的时候,就像一面墙似的倒过来。

黄水子下去以后,爹想下关外。一九四八年正月,爹当出去二亩地,人家给五斗粮食。爹给奶奶一斗,给姥娘一斗,剩下的三斗粮卖了做路费。

临走,娘蒸了一锅黑干粮,带着路上吃。那时候俺两岁,姐姐八岁,妹妹六个月。

大爷推着木头轱辘车送了四十多里路,下大雨不能推了。道干以后,大爷就回去了。

爹用菜刀砍了个柳木棍子,一头挑着两床被,一头用要饭篮子挑着俺。小脚娘抱着妹妹,领着姐姐。一家人要饭走了二百四十里,到了兖州。

当时山东还没解放,很多人想下关外。从兖州去哈尔滨只能坐闷罐车,上车的人多,四下一挤,把爹娘挤散了。俺跟爹上了车,我们有被子,包袱里还有一点儿要来的干粮。娘和姐姐妹妹啥都没有,也不知道上没上来车。

在闷罐车里坐了三天两夜,我跟爹到了哈尔滨火车站。下了车,爷儿俩四下看,还真看见娘了,那娘儿仨从别的闷罐车里出来,一家人总算到一起了。

娘脸色青黄,嘴唇干裂,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掏出来要饭的大粗碗去了卫生间,接了三大碗凉水都喝了。

喝了水,娘才跟爹说,这一路上又饿又渴,奶都没了。

姐姐总说:“娘,俺饿,俺渴。”

妹妹离开奶头不行,娘一滴奶没有,也得用奶头把她嘴堵上。

一块坐车的人可怜她们,有给点儿干粮的,有给点儿水的。有个人给了一个面包,娘揪碎了嚼嚼,喂了妹妹。

这三天两夜,娘一口东西没吃,一口水没喝。

全家人吃了点儿东西,买票去了安达。原打算从安达再去拜泉,拜泉有亲戚,到了安达,一分钱都没有了。正月二十七八,天很冷,白天要饭吃,晚上住票房子①。

有一天,要饭要到北边小窑地,那里山东人很多,都想打听打听家里啥样。

①票房子:车站的候车室。

有个人问爹:“你是山东哪个县的?”

爹说:“郓城县,仝坝的。”

这个人说:“俺打听个人,仝邦俊,你知道不?”

爹说:“那是俺爹。”

这个人哈哈笑了:“你是外甥!俺是你舅!俺跟你娘是一个奶奶的,快到家去!”

这个舅爷是俺亲叔伯舅爷,十八岁闯关东,那时候三十多岁,在安达粮库扛麻袋。到了家,舅爷让舅奶炒了两个菜,烫了一壶酒,两个人边吃边喝。舅爷问:“你咋到这儿来了?”

爹说:“咱山东还打仗呢,又上黄水子,没法过了。”

舅爷说:“正好,俺有个小屋,有家人刚搬走,今天把炕烧热,明天你们就住吧。”

舅奶给了一个锅,又给了几个碗,仝家从那就在安达落脚了。

仝兆坤今年六十九岁,和俺三儿子传祥住邻居,管俺叫姐,经常跟俺拉呱。

以前山东穷,像仝兆坤家这样逃荒的很多。龙堌集有个人,新中国成立以后下关外,没挣着钱,又渴又饿,渴了找水喝,饿了就得想办法。

看见有家卖包子的,他跟人家说:“俺把左手伸直,胳膊不动,俺就能吃上包子,你们信不信?”

有个买包子的好奇,说:“我倒要看看,胳膊不动,你咋能吃上包子。”说完,把一个热腾腾的包子放在他左手上。

他左胳膊不动,右手拿起包子,吃着走了。

他想回老家,买不起车票,也得想办法。外出逃荒的时候,他从家里带出来一个破铜盆,看了半天铜盆,想出办法。

他左摸右摸,从身上摸出点儿钱来,去卖开水的地方买来一根直溜的木棍子,砍出尖,砍成了木橛子。

到了街口,他拿出铜盆来使劲敲。不大会儿,就来了很多人。

他拿着木橛子叫大家看:“老少爷们、婶子大娘、姐姐妹妹,你们也有走南闯北的,看见过坐木橛子的没有?”

大家都摇头。

他说:“俺能把这个木橛子坐进去,让它从嘴里出来。”

他把帽子摘下来收钱,一边收钱一边喊:“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大家都往他帽子里放钱。

他齐了一圈钱,看实在没人再给钱了,就跪在地上四下磕头。磕完头,他再四下抱拳说:“俺从山东来东北,是想挣钱养家。走了好多地方,没找着活儿干,也没钱回家。俺要把这个木橛子坐下去,俺就得死了,请大家放过俺吧!”

他又跪地四下磕头,看热闹的就散了。

仝兆坤和这个龙堌老乡,都算运气好的了。逃荒路上饿死的,走散的,俺都听说过。

刚到东北

一九六零年三月,听说俺跟孩子快饿死了,丈夫从哈尔滨回家了。

五岁的儿子在家。丈夫抱起儿子问:“你娘呢?”

“去地里拉犁子了。”

“你爷爷奶奶呢?”

“不知道。”

俺下了地,刚进庄,有个嫂子说:“他叔从关外回来了。”

俺想,回来就得饿死,他才不能回来找死呢。

到家一看,他真回来了。他问:“咱爹咱娘呢?”

“有你月月邮来的二十块钱,到菏泽能买着吃的,他们去菏泽了。”

“听儿子说,你去拉犁子了?”

俺说:“是。生产队的牲口全饿死了,拉犁子、拉耙都用人。饿得都没劲,拉一个犁子得七八个人。生产队长说:‘再苦再累,咱也得把地种上。种上地,咱还有点儿盼头。’”

第二天,丈夫去菏泽,起大早去的,贪大晚回来,没找着人。

第三天,俺三口去俺娘家百时屯,当天就回来了。

第四天,丈夫吃完饭就走,俺说:“你一年多没回家,不想跟俺说说话呀?”

他说:“有啥说的?”

中午回家,丈夫说:“邻居都让你为下了①,哪个都说你好。爹娘为人不好,俺怕他们以后受欺负,想请生产队干部喝酒。”

俺说:“你想得对。”

丈夫到集上买了一瓶酒,还有点儿下酒菜,晚上请了三个人,在婆婆屋里喝酒。

送走队干部,俺就躺下睡了,睡得正香,听见门响,有人喊“嫂”,俺一激灵醒过来。点上灯,推开门,婆婆他们四口人都在门口站着呢。

丈夫赶紧让他们进屋。

俺那儿有规矩:官不进民宅,父不进子房。公公在门口说了几句话,就回屋了。

本来计划起早就走,丈夫陪他爹娘多住了一天。这一天,婆婆跟她儿子净说俺的不对,这不对,那不对,高声说了低声说,大声哭了老长时间。

她儿子说:“她在家气你,俺把她领走,她就气不着你了呗。”

婆婆哭得更厉害了,说:“你光要你的小娘,老娘你不要了!”

她儿子说:“俺到外面安了家,再来接你们。”

婆婆看她儿子真要带俺走,就说:“让老二跟你出去,俺跟他缠够了,叫俺清净清净。”

俺说:“俺想叫小弟跟俺走。”

①为下了:交下了,处好了关系。

婆婆说:“叫老二走吧,他吃得多。”

那时候,叔伯三哥在铁路上工作,一年给一次免票证,他家小孩用不着免票证,能把俺二弟带出去。俺家四口,两个叔伯嫂子带着孩子,十二口人一起去哈尔滨。

三月份,在老家已经穿夹袄夹裤了。俺都穿着棉袄棉裤,一下火车,还是冷得打哆嗦。六个孩子倒是不冷,穿得都像棉花包,摔倒了头都不着地,走到哪儿人家都看。

在候车室等车,大嫂说:“来顺他娘,你看那里有卖吃的,一块一块的,咱也买几块吃呗。”

俺在济南住过,认得那是冰棍。俺说:“嫂,那是冰,咱都冻这样了,不能再吃。”

等车时间长,俺领着俩嫂子到外边找吃的。刚走出去,大嫂说:“别往外走了,俺害怕找不回来。”

俺说:“没事。实在回不来了,咱问火车站,谁都知道。”

俺仨找到一个煎饼铺,这里卖煎饼,八毛钱一套。一套给一斤煎饼、一大碗水汆丸子汤。俺仨都喝了一大碗汤,掏出小手巾把煎饼包好,放到怀里,回到火车站还热乎呢。

送完煎饼,俺领着俩嫂去厕所。走到厕所,两个嫂子都问:“来顺他娘,你没整错吧?这么好的屋子,能叫咱屙屎吗?”

俺说:“这就是屙屎的地方。”

上完厕所,太阳照着不冷了,俺还想出去溜达,俩嫂都说:“走出这么远,咱都没丢,见好就收吧。”

同类推荐
  • 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超值金版)

    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超值金版)

    宫曙光和张馨编著的《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所选的中国经典神话,在故事的类型上,与世界神话学及中国神话学的体系是相同的,既对应了神话学的学理要求,也对应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以及北欧神话的类型。也就是说,本书的四辑分类从学术的角度上看是科学的,从东西方比较的角度上看也是严谨的。宫曙光和张馨编著的《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在前人的整理基础上,对中国神话重新进行了彻底的梳理,编者将支离破碎、点线分割、散落各地的中国神话彻底地回归到了一个有着基本脉络、基本情节的体系上,以期较完整地献给中国读者。尤其是广大的中国青少年提供一套详实可靠、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的神话故事读本。
  • 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

    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

    看电影有如吃西餐。青春片是前菜,没有情爱就失了焦点;剧情片是主菜,没有情爱就少了高潮……情爱之于电影如盐似糖,时而有形,时而无影,一直被低估,却从未被遗忘。这是一本专门研究情爱电影的专栏随笔集,《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用他锐利的眼光,犀利的口吻,如花的笔触,解构出一个隐秘而独立的情爱电影星球。在这个隐秘的情爱电影时空里,你可以体会到大师们离奇的人设,曲折的想法,以及我们内心艰难的取舍与复杂的欲望。《感官王国》《漂流浴室》《枕边书》……人、性与人性的撕扯之间,渲染出灵魂本真的颜色。红尘里无趣的君子很多,人海中丰饶的妙人很少。我想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
  • 真话实说:实践的感悟

    真话实说:实践的感悟

    本书是作者的一本随笔集。分为人生篇、社会篇、工作篇、党建篇、家庭篇共五辑,是作者近七十年人生经历的真实、真切的感悟。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真实、真诚的吸引力,每一句话,包括党建篇在内,都是一种发自肺腹的言说。他的真有一种感染力,令读者不由得也真起来。
  • 一间自己的房间

    一间自己的房间

    吴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本是基于两篇讲稿。一九二八年十月二十日和二十六日,吴尔夫自伦敦两次来剑桥大学,分别在纽纳姆女子学院手戈廷女子学院,就女性与小说一题发表演讲。此后,一九二九年三月,她将两次演讲合为一文,以《女性与小说》为题,发表在美国杂志《论坛》上。而此时,她的小说《奥兰多》出版,为自己造成了一座小楼,并在这里,将《女性与小说》大加修改和扩充,写出了《一间自己的房间》一书。
  • 世间所有相遇 都是久别重逢

    世间所有相遇 都是久别重逢

    《世间所有相遇 都是久别重逢》是白落梅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散文集。作者精心挑选了中国历史上的高僧慧能、慧远、玄奘、仓央嘉措,诗僧寒山、皎然、拾得以及苏轼、白居易、李商隐、曹雪芹等人所写的充满禅意、深具韵味的诗词作品入篇,将40余首诗歌分为六卷,一一加以品鉴。文字清新秀丽,充满诗意;意境悠长深远,余味无穷。
热门推荐
  • 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走位

    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走位

    钛合金直男也修真,手撕女神,脚踏御姐,怒肛妖孽,小萝莉能吃不,什么口味。话,我只说一遍,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 魔后不为妃

    魔后不为妃

    高冷王爷带娃跑?萌娃竟叫她娘亲?那个啥,小萌娃她带走了,老王爷再见!“怎么?娘子还有拐卖小孩的嗜好?”——既然是她的娃她拐走咋啦!“这也是本王的娃,那把本王也拐走吧!”拐就拐!买一送一求之不得!——墨清月怎么也没想到,这个世界的她,竟然已为人妻,为人母。
  • 镇墓兽Ⅲ·地下城

    镇墓兽Ⅲ·地下城

    镇墓兽,是为帝王将相镇守陵墓地宫、免其灵魂受到侵扰的一种冥器。也曾是造墓工匠架设在地上与地下、人间与冥界的一道坚固屏障。民国十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五四运动风起云涌。秦北洋一行人乘坐飞艇,追击着一千两百岁的四翼天使镇墓兽。从蒙昧的远古渐渐回到文明初期,回到荒原冻土下的维京坟墓,回到末代沙皇的秘密陵园,回到埋葬着猛犸象的西伯利亚,回到渤海国公主的地下宫殿,最后的神兽被遗忘在世界的角落之中。镇墓兽究竟是冰冷的机甲,还是鲜活的生命?失传百年的制兽要诀,即将揭晓!
  • 又见飘雪(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又见飘雪(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职业修真

    职业修真

    正值乱世,魔弓王朝悄悄的崛起,他的主人,有扫平三界的傲气,有泡尽三界美女的勇气,有舍我其谁的霸气。还有一代帝王应有的王者之气!想知道他是谁吗?进来看看,不就什么都知道了吗?
  • 璃王宠妃之绝色倾天下

    璃王宠妃之绝色倾天下

    百姓传言:东璃小王妃乃天神下凡,身怀异术,一人可敌千军万马,实乃东璃之幸。百姓传言:东璃小王妃容貌惊似天人,纤指轻摇,一曲高山流水名震帝都。百姓传言:东璃小王妃乃神医嫡传弟子,凤尾银针一出,活死人肉白骨。一日,尘土飞扬,百万敌军立于阵前;再观东璃,一娇美女子紫衣倾城,魅惑天下,凤眸微睁,剑指千军。突然......女子眼前一黑昏倒阵前,一道墨色身影如流光飞逝接住那娇小的身躯,邪魅的俊脸难掩担忧之色。“娘子,你怎么了?”伸手探脉.....“王妃有喜了......”
  • 情似南之暖阳

    情似南之暖阳

    每一个人生命里都会出现一束光,会温暖一生或会拖你入地狱,一生终不得解脱。她是他行走在黑夜中的灯,美好,温暖。南奕然这个人没什么运气,他所有的运气都用来遇到安晓晓,往后就只剩下实力了。在野营那晚,南奕然把喝醉安晓晓紧紧抱在怀里,轻声地说:“安晓晓,这辈子你别想跑了。”安晓晓笑了笑打着隔说;“好呀。”南奕然难得露出温柔的笑,轻轻地捏着安晓晓的脸说道:“真乖!”
  • 妹夫王爷,别碰我【完结】

    妹夫王爷,别碰我【完结】

    她,本是心淡如水,妹妹大婚之夜,妹夫却摸进了她的闺房从此朝敛眸,夕承欢,过着双面的非人日子推荐好友的文:芊乔幽幽:《危险游戏:撒旦的傀儡新娘》http://m.pgsk.com/a/240355/
  • 光之翼

    光之翼

    数学之美在于公正,对是对,错是错,只要计算精准,结果单一,不模糊,不暧昧,明明白白,不像语言,具有很强欺骗性,矫情得很。小学时,但凡语文课,无论老师说课文如何精彩,还是难以遏制昏昏欲睡。一到数学课,又比谁都精神,讲加法时,已经预习到乘法,等轮到乘法,早将除法自学完成。我是班里第一个熟背九九乘法表的孩子,老师很高兴,在大家面前狠夸,男孩也不如于潇潇聪明,巾帼不让须眉。当时没有听懂数学老师的后半句。之所以想起这句无聊褒奖,是因为,将近二十年后,忽又听见一次。
  • 佛说毗沙门天王经

    佛说毗沙门天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