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20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哲学”一词最早来源是希腊语philosophia,意思是热爱智慧,哲学一开始就与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哲学”这一名称最早是日本的思想启蒙家西周在翻译西方“philosophy”一词时的表述,直到1896年前后才由维新派的康有为等人从日本将这一译称带到中国。从此“哲学”一词逐渐取代了之前的“玄学”、“形而上学”等不准确的表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通俗用语。

一、中国哲学的三阶段

虽然“哲学”这一名称在清代末期才在中国正式使用,但是哲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发展着,并且一直是世界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朵最美的花朵,散发出馥郁的清香。任继愈先生在《中国哲学的未来》一文中将中国哲学大致划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是导源期。导源时期是指先秦时期,哲学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主要是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代表人物有孔、孟、老、庄等。这一时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人类的责任、人类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主要是探讨了人和天的关系以及人性的问题。

第二阶段是奠定期。主要是指秦汉时期。由分裂的春秋战国时期统一为一个完整的国家——秦。哲学在这一时期也开始有所变化,摆在统治者面前的问题是如何能把国家治理好。这一时期虽然各种思想都有所发展,甚至还有从印度传来的佛教也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但最受人们重视的则是儒家学说。董仲舒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针对汉武帝提出的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跟人是一个整体,人所做的一切事情上天都会有所回应,阴阳五行是基于天人感应说法而构建的一套思想框架体系。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社会上遇到的一些问题,这一做法是当时现实情况的需要,用阴阳五行学说可以解答当时的一些问题,如怎样加强中央集权,如何建立规范的封建文化礼仪制度等。董仲舒建立的一套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的文化发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和长远的影响。这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哲学”,也是人们所广泛认可的哲学。

第三阶段是成熟期。从汉代到明代之前的一千多年时间。这一时期,《四书》成为主要的哲学读本。在《大学》中强调了三个教育的主要原则,一是明德,即提高自身修养,二是新民,即用教育感化他人,三是止于至善,即完善个人人格,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到了宋代,又将《大学》中的思想概括为“忠”和“孝”两个方面,这两个观念在中国产生了深广的影响,可谓家喻户晓。宋代继经学发展衰微之后又出现了理学,代表人物是程颢、程颐、朱熹,他们提出的观点是对人性的一次束缚,从此之后,中国哲学停滞在理学阶段,不再向前发展。直到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引进,才打破了中国哲学固有的沉闷气氛,为中国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做了准备。

二、西方哲学发展概况

1、古希腊哲学家及哲学思想的发展演变

西方哲学的发展可以上溯到公元前6~5世纪,那时的哲学被称为古希腊哲学。

一般研究者认为,西方哲学始于米利都的泰勒斯,他主要活跃于公元前585年前后,泰勒斯是希腊最早的哲学流派——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他还认为万物有灵,他说整个宇宙都是有生命的,而又正是灵魂才使一切生机盎然。

到了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开始将研究对象转移到人自身身上。这一时期最有名的哲学家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主张世界上有客观真理,认识事物是可能的。他用论辩诘难的方法探求万事万物的发展演变,这种方法是辩证法最早的起源。

公元前4世纪时,古希腊哲学开始进入系统化时期,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创造的理念论,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哲学的基础上,既注重理念,又很重视经验事实,亚里士多德第一次使西方哲学得到了系统化。

2、中世纪哲学

公元5~15世纪的哲学,被称为中世纪哲学。在西欧漫长的中世纪封建社会时期,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统治者,支配着中世纪的世俗权力和人们的精神生活。因而神与人、天国与世俗的关系就成了这一时期最主要的问题。

早期中世纪哲学的代表人物是波爱修和爱留根纳。希腊哲学逐渐衰微,宗教哲学,尤其是基督教哲学在日益渗透到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中。

11~14世纪中期的中世纪哲学,经院哲学开始发展壮大,基督教的势力日益强大,基督教思想成为经院哲学的统治思想。代表人物有安瑟尔谟和罗瑟琳。

到了14~15世纪,由于封建教会的衰败和人们对其本质认识的日益清晰,经院哲学日趋没落。个人自由的思想开始抬头。

3、近代哲学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15世纪中期到19世纪40年代的近代哲学。近代哲学是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和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哲学。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斯宾诺莎、洛克以及德国的黑格尔、康德、费尔巴哈等人,马克思正是从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出发,提出了唯物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使哲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近代哲学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

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开始了自我觉醒,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也发现了人自身。这一时期,自然哲学和人文主义哲学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2)中期近代哲学

17~18世纪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中期,这一时期,形而上学宇宙观占了统治地位,形成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两大哲学派别。经验论的代表人物有培根、洛克和休谟等,唯理论的代表人物为笛卡儿、斯宾诺莎。

(3)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以18世纪末的康德哲学为开始,近代哲学进入了它的晚期。康德用感性、知性、理性三个环节构成了他的整个认识体系。黑格尔自觉运用辩证法,创立了一套自己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黑格尔认为最真实的无所不包的整体既是绝对精神,又是对立的统一。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是费尔巴哈,费尔巴哈以灵魂与肉体相统一的人为出发点,建立了形而上学形态的“人本学”。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就,近代哲学已经走到了尽头,时代正在召唤一种新的哲学出现,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的到来。

4、现代哲学发展概况

西方哲学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19世纪40年代到现在的现代哲学,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了人们对自然、人、宇宙的重新认识,许多新的哲学流派应运而生。在这一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有继承,有扬弃,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哲学,并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同时其他哲学流派也开始出现和发展,如实证主义、唯意志论、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等,这些新产生的哲学流派被总称为现代西方哲学。

三、中西方哲学的不同特点

通过对比中西方的哲学,我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主要表现在:西方哲学除唯物辩证法外,几乎都是不实用的,也就是说没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中国的哲学则不同,它从一开始产生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一直在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应用到我们文化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阴阳理论和五行理论就应用到中医、武术、书法、美术、音乐、舞蹈以及中国人生活的许多方面,这些都是西方哲学所不具备的。

王国维曾经说过:“学无新旧,无中西,无有用无用。”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的大格局之下,我们越来越感到地球像一个村庄,日益发现全球化思想文化相互交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张世英在《哲学之美:从西方后现代艺术谈起》中指出:

继承和发扬老庄哲学,借鉴西方后现代艺术所蕴涵的生活哲理,似乎是我们提高人生境界、追求哲学之美的一条可行之道。

中西方哲学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文化精神的不同特点,衣俊卿先生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新向度》一文中指出:

西方理性文化精神的优点是强调人对自然的科学认识和技术把握;突出个体的价值和人的文化创造性,这推动了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而其弱点在于忽略了对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的强调和对群体价值的弘扬。同西方文化相比,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点,并由此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凝聚力。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更多地强调经验,而不是理性;更注重群体的利益,而不是个体的价值,这往往容易导致用群体价值来压抑个性,抑制创新的倾向。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哲学在发展过程中,过分重视经验,而忽略了对理性的思考,这就使中国的哲学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不可能出现新的思想,直到五四运动后,西方的各种哲学思想和哲学流派才相继进入中国,促进了中国思想的再一次发展。

同类推荐
  • 荣誉法则:道德革命是如何发生的

    荣誉法则:道德革命是如何发生的

    道德进步是如何发生的?社会是如何摒弃那些长期沿袭的不道德习俗的?在《荣誉法则》一书里,奎迈·安东尼·阿皮亚探讨了一个长期受到忽视的改革动力。阿皮亚审视了以往道德革命的实例,并且对当代反对残忍习俗的运动作出描述,揭示了一个道理,即理性、道德或者宗教都不足以推进社会的改革。只有在不道德习俗与荣誉发生冲突之后,不道德习俗才会最终消亡。阿皮亚拥有讲述故事的天赋,以及哲学家的严谨态度,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探讨了与道德相关的问题。从满人废止中国古以有之的缠足习俗,到弗里德里克.道格拉斯在伦敦与废奴运动领袖们的会晤,《荣誉法则》一书揭示了道德革命是如何获得成功的。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同时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道德观念、政治主张、伦理思想以及教育原则等。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主要从原文、注释、译文、解说四大方面进行精练的解读。同时适当穿插孔子门人故事,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孔子及孔子所处的时代。"
  •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第二辑的一种,主要描述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时代背景、写作目的及历史影响,分析了本书的主要思想,包括: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内在矛盾及其解体,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及其局限,费尔巴哈哲学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批判;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伟大意义进行了评述。最后论述了《费尔巴哈论》对当代中国的重要现实意义。
  • “否定性辩证法”视域中的“女性”主体性重构

    “否定性辩证法”视域中的“女性”主体性重构

    这是一次女性主义的突围。在克里斯蒂娃与阿多诺的浪漫相遇中,在女性特质和男性特质的相互纠缠中,在意识与肉体的和平交往中,语言的囚牢被攻破,理性主义的皇权被废黜,主体性的定义被改写。前主体的“女性”因素重返主体,破坏了“男性”主体的统一,成就了女性特质的僭越。母性的因素取代了文化的父权(男根)基础,女性特质的书写也成为文艺创新的场所,并且走出自说自话的封闭圈,进入广阔的社会领域,成为政治颠覆的主导力量。打开这部严谨而不失可读性的哲学文本,就可以见证这场邂逅的美丽。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热门推荐
  • 王小波文集(共十卷)

    王小波文集(共十卷)

    王小波是目前中国最富创造性的作家,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兼卡夫卡英,也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其文学创作独特,富于想像力、幻想力之余,却不乏理性精神。他的文字,是透明的也是朦胧的,是本份的也是狡猾的。迷宫一般的文字,可以让你想到博尔赫斯,他兜起圈子来,比出租车司机还要出租车司机……总之,你可以读到无限的可能或者不可能、无限的确定或者不确定。
  • 落墨成殇:盲眼绘佳人

    落墨成殇:盲眼绘佳人

    “子墨,我会等你回来,哪怕是一辈子。”“子墨,怎么办!我不想进宫!”“子墨,我爱的人,只有你...”“尹子墨,为了你,我会好好活着,那么,你也要活下去。”他是名扬天下的画师,却画不出心爱女子的面容;他年纪轻轻,便是一头银丝;他耳聋眼盲,却奉旨入宫作画;他遍寻天下,只为记忆中那个明媚的笑容。“凝绾,我不过是一介小小画师,我能做的,便是尽我所能去爱你,护你!”“凝绾,我此生所负,唯有你了!”“凝绾,我该怎么办!”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马三国

    神马三国

    穿越到这次元三国,却由于黄天组织的实验,致使我得了常人没有的机遇,有幸结识了孙尚香,这位刁蛮可爱的小龙女,也有幸遇上了绝代风华的蔡文姬,然而身怀机遇的我发现爱情与亲情都是那般的不可多得。我来到这里世界,我唯一想做的就是活下去,我曾把青春挥洒,把热血掩埋,将希望深种,却依然改不了我的宿命!
  • 称霸名利场

    称霸名利场

    摇滚巨星想开派对,怎么办?--找清道夫!好莱坞明星拍拖被狗仔追踪,怎么办?--找清道夫!富豪离婚不想分家产,怎么办?--找清道夫!商业对手栽赃陷害,怎么办?
  • 石来美人付白首

    石来美人付白首

    我生来石身,无心亦不知情,却偏偏惹了他,他待我极好,要什么给什么,事事皆依着我,起初,是怕的,这万事万物皆有其命数,一得必定有失,他给我情爱,我无心还不了情爱,那还什么呢?原是命,你这一情,我接不起,还了你这一命可好?“王,石音喜欢你,待到功成那日,王娶了石音可好?”
  • 娇华

    娇华

    荣冠天下的定国公长女替兄死于西北战场,天下恸然。两年后,一个女童在乱世中苏醒。她卧雪而去,踏血归来,除了我自己赴死,这天下谁能杀我?
  • 安妮宝贝经典作品(全6册)

    安妮宝贝经典作品(全6册)

    本书含《八月未央》、《彼岸花》、《告别薇安》、《莲花》、《春宴》、《素年锦时》共六部作品,关于爱情、孤独、成长中的怀念和思省等主题,始终为一代代年轻人所关注,并深深引起共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离歌2

    离歌2

    出生在雅安雨城的女孩马卓,自小父亲死于非命,母亲去向不明。由奶奶抚养长大。九岁那年,马卓失踪许久的母亲林果果忽然出现,带她逃离常年潮湿阴翳的老宅院,来到了繁华的大都市成都。几乎陌生的母亲林果果,有着和姓名一样独特的性格,带给幼年马卓短暂幸福的同时,也带来灾难——林果果忽然神秘去世,连遗言都不曾留下。马卓被一直追随母亲的男子阿南送回老家,面对奄奄一息的奶奶和残忍虐待她的小叔,马卓在艰难的忍受中度日。阿南搭救了马卓,又一次带她离开雅安,去往江南某城,开始了新的生活。几年后,马卓已是婷婷玉立的少女,继承了母亲特立独行的性格,成绩优异,沉默寡言。幼年时的特殊遭遇,使她早熟早慧。可是青春期的成长剧痛,还是不可避免的降临在她身上。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天中后,她结识了副校长的外甥女——倒卖A货的少女颜舒舒,与其成为密友。又是偶然中的偶然,技校问题少年“毒药”,闯入了她的生命,桀骜不驯的“毒药”仿佛生活在一切规则之外,马卓却被他身上神秘的力量深深吸引。冥冥之中,像有一条命运之线,在“乖女生”和“坏男孩”之间贯穿,徘徊,最终,义无反顾地将他们拉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