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9500000005

第5章 没有一成不变的处世原则,要靠自己去摸索和体昧(4)

哥哥一看,砍柴刀当然是越锋利越好,于是拿走了那块坑坑洼洼的铁,虽然早就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但是既然它可以砍柴,也就索性不去磨它了,结果越用越钝,三天下来,只砍了一担柴。

哥哥拿走了锋利的那块铁,弟弟就把鹅卵石似的铁拿走了,反复琢磨父亲的话,终于想明白了:父亲是让他把铁磨成刀,然后去砍柴。所以,他第一天一点柴也没砍,只是把刀子磨锋利了,但在第二天、第三天,他每天都砍了两担柴,结果获得了奖励。

感悟:

“磨刀不误砍柴工”,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但真正做到的人却很少。先前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做起事来自然会又快又好。实践告诉我们:不要不做事,也不要只做事,要注意做事的方式和方法。

以取笑别人为乐,其实是在玩弄自己

从前,有个相貌俊秀、文思敏捷、出口成章的才子,本应有所成就,只因生性玩世不恭,经常做诗取笑别人,落得个充军发配的下场。

一日,才子来到大街,看见前面来了一位衣着华丽、如花似玉的姑娘,一时诗兴大发,遂吟道:“远见一姑娘,金莲三寸长,为何这般小……”

古时女子美不美,家世好不好,用脚的大小来衡量。这时,姑娘听到有人称赞自己“脚小”内心暗自高兴,随即停下脚步想听听接下的赞美,才子见状,顽性又起,接口说“横量”。

姑娘闻言,深深觉得自己被羞辱,一状告到衙门。

县太爷即将才子抓来审问始末。基于惜才,县太爷给才子一次机会,说若能在七步内作成好诗,且向姑娘赔罪,即无罪释放,否则便判狱收押。

才子闻言,觉得这实在太容易了!于是当堂走了三步随即吟道:“古人号东坡,今人号西坡(县太爷名叫苏西坡),这坡比那坡……”

县太爷一生崇拜苏东坡,故取名苏西坡,而今有人将他与苏东坡相比,真是大喜过望,遂催促才子说:“下一句呢?”才子见状,顽性又起,答曰:“差多!”

县太爷闻言,自己比东坡差多,这等羞辱,怎能容忍!于是怒判:“充军襄阳!”这下子才子真是自食恶果了。

在充军押解当天,他舅舅前来送行。因为才子自幼父母双亡,由舅父抚养成人。舅父一见,心有不忍,悲从心来,落着泪对才子说:“平日告诉你讲话要讲该讲的话,勿贪玩!你偏不听,这下可好了,充军去襄阳!叫舅舅如何跟你死去的娘交代呢?”

这时,才子也后悔不已,声泪俱下,接着吟道:“充军到襄阳,见舅如见娘,两人双流泪……”

舅父闻言更是心疼地说:“瞧你这么优秀的人才,真是……唉!”

结果才子续接:“三行。”原来他舅舅是个独眼,一生最忌讳有人说他“独眼”。舅父一听,当场气晕。

感悟:

有的人以取笑别人为乐,这样的人即使是才华横溢,也不会受人欢迎,不但很容易得罪别人,还会惹祸上身。取笑别人,其实就是在玩弄自己。

过程和手段再重要,也不要忘记目的

有一次,某个寺庙要扩建殿堂,需要把院子里一棵珍贵的大树搬到别的地方去,于是方丈就命令两个徒弟去搬树。

两个和尚来到树边,就开始挖土移树。可是刚挖了一会儿,一个小和尚就对师兄说:“师兄啊,我这把铁镐坏了,你等着,我去修一下再回来挖。”于是小和尚去找木匠借斧头,木匠说:“太不巧了,我的斧头昨天砍东西弄坏了,让我用菜刀给你修一下吧?”小和尚说:“菜刀怎么能行呢?我去找铁匠把你的斧头修一下吧?”于是就拿着斧头去找铁匠。

铁匠说:“你看我的木炭刚烧完,没办法加热?”于是小和尚放下斧头,就去找山里烧炭的人。烧炭的说:“我已经好几天没炭了,因为找不到牛车拉木头?”于是小和尚就又去找牛车。找到了赶车的车把式,车把式说:“前天我的牛生病了,现在拉不了车?”

就这样过了两天,师兄把树移走了,小和尚还没回来。他跑到山下一看,小和尚正提着几包草药往车把式家跑。他问小和尚:“你买草药做什么?”“给牛治病啊!”“为什么给牛治病?”“用牛车拉木头啊!”至于移树的事儿,小和尚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

感悟:

有的人在做一件事情时,由于让方法、技巧、程序等问题占据了所有的心思,最后反而忘记了做这件事情的初衷。要知道,过程与手段再重要,也不要忘记目的。所以,对于目标,我们一定要牢记在心。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在人生路上迷失方向。

某些习惯一旦养成,再去改变它就会很难

有一位女子,出身于一个平常的家庭。做着一份平常的工作,嫁了一个平常的丈夫,有一个平常的家。总之,她十分的平常。

忽然有一天,报纸大张旗鼓地招聘一名特型演员,演王妃。她的一位好心朋友替她寄去一张应聘照片,没想到,这个平常女子从此开始了她的“王妃”生涯。

她阅读了许多有关王妃的书,她细心揣摩王妃的每一缕心事,她一再重复王妃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

不像,不像,这不像,那也不像。导演、摄影师无比挑剔,一次又一次让她重来……

后来,这位平常女子已能驾轻就熟地扮演“王妃”了,进入角色已无需费多少时间。糟糕的是,她要想恢复到那个平常的自己却非常困难,有时要整整折腾一个晚上。每天早晨醒来,她必须一再提醒自己“我是谁”,以防止毫无来由地对人颐指气使;在与善良的丈夫和活泼的女儿相处时,她必须一再告诫自己“我是谁”,以避免莫名其妙地对他们喜怒无常。

平常女子深有感触地对别人说:“一个享受过优厚待遇和至高尊崇的人,恢复平常实在是太难了。”说这话时,她仍然像个“王妃”。

感悟:

好的习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益的,好习惯可能还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坏的习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没有益处的,有时一个坏习惯可能会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习惯一旦养成,想改变起来会变得很难。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养成好的习惯,而且不要让某些不得已养成的不好的习惯影响我们。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旁观者的评价,是修正自身的一面镜子

很久以前,在一个不太出名的小山村,住着一户姓杨的人家,靠在村旁种一片山地过日子。这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杨朱,小儿子叫杨布,两兄弟一边在家帮父母耕地、担水,一边勤读诗书。这兄弟二人都写得一手好字,交了一批诗文朋友。

有一天,弟弟杨布穿着一身白色的衣服兴致勃勃地出门访友。在快到朋友家的路上,不料天空突然下起雨来,雨越下越大,杨布正走在前不着村、后不落店的山间小道上,只好硬着头皮顶着大雨,被淋得落汤鸡似的跑到了朋友家。杨布在朋友家脱掉了被雨水淋湿了的白色外衣,穿上了朋友的一身黑色外套。朋友家里招待杨布吃过饭,两人又谈论了许多关于诗词书画方面的话题。他们越谈越投机,越谈越开心,不觉天快黑下来了,杨布就把自己被雨水淋湿了的白色外衣晾在朋友家里,而自己就穿着朋友的一身黑色衣服辞了朋友回家。

走着走着,不觉走到自家门口了,他还沉浸在白天与朋友畅谈的兴致里。这时,杨布家的狗却不知道是自家主人回来了,从黑地里猛冲出来对他汪汪直叫。忽然,那狗又后腿站起、前腿向上,似乎要朝杨布扑过来。杨布被自家的狗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十分恼火,他马上停住脚向旁边闪了一下,愤怒地向狗大声吼道:“瞎了眼,连我都不认识了!”于是顺手在门边抄起一根木棒要打那条狗。这时,哥哥杨朱听到了声音,立即从屋里出来,一边阻止杨布用木棒打狗,一边唤住了正在狂叫的狗并说:“你不要打它啊!应该想想看,你白天穿着一身白色衣服出去,这么晚了,又换了一身黑色衣服回家,假若是你自己,一下子能辨得清吗?这能怪狗吗?”

杨布冷静地思考了一会儿,觉得哥哥杨朱说得很有道理。狗这时也不汪汪地叫了。

感悟:

在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有了不同于寻常的改变,但却不一定会知道。每个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也不一定都知道得清清楚楚。有一句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很多事情上,别人的看法和态度,其实就是我们修正自身的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会使我们做得更好。

同类推荐
  • 中国人你为什么爱生气

    中国人你为什么爱生气

    中国人现在很爱生气!为什么这么说?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我们听惯了谩骂之声;在车水马龙的公路上,我们看多了两车追尾司机吵架,甚至大打出手……中国人的情绪似乎发展到了一动就怒、一点就着的程度。然而,人的一生都和情绪有关系,一生都要同它打交道。情绪这么糟糕,怎么办?其实,情绪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有情绪,并不一定是坏事,关键看我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管理情绪只有一条规则:观念正确,情绪稳定。管理的最高境界要做到“恰到好处”;管理情绪的最高境界是“自由自在”。
  • 阳光总在风雨后

    阳光总在风雨后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存在着许多让人难以预料的困难或挫折,这些麻烦会挫伤我们的自信,扰乱我们的心灵。本书用一个个充满坚强与智慧的故事,在滋养人们心灵、启发人们智慧的同时,也为生活中充满挫折感的心灵注入更多的鼓励和勇气,帮助人们重新振作,再次扬起生命的风帆。本书共分为6个章节,围绕“风雨后的阳光”这个主题,通过朴实的叙述,真人故事的再现,向读者传达着“风雨后的阳光”这样积极的人生信条。在这本书里,你能体验到生活的感悟、心灵的历练、战胜挫折的勇气、发人深思的人生智慧,让你的心灵在故事的洗礼中,品味着意想不到的智慧与快乐。"
  • 翻新你的大脑

    翻新你的大脑

    思考力、分析力是长于逻辑思考的左脑的两项最核心思维模式。考虑到 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翻新你的大脑(跟李教授学左脑思维养成法)》由李 夏所著,在结构上便以此分为两部分来分开论述。书中先是指出了人们在思 考分析问题时存在的常见误区以及不良,进而,从根本上对于思考、分析这 两种思维方式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告诉人们究竟什么样的“思考”、“分析 ”才是真正有效的,并告诉了人们一些具体的方法去提升这两项能力。另外 ,作者还对思考分析能力与知识的关系、思考分析能力与直觉的关系等进行 了论述。总体上,作者既在对思考分析能力进行了一个全面的阐述,又在实 践上为人们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提升方法。
  • 男人“出人头地”一定要有的心眼与“手腕”

    男人“出人头地”一定要有的心眼与“手腕”

    《男人“出人头地”一定要有的心眼与“手腕”》讲述了:做人多一点“心眼”是搞好关系的基础;做事多一点“手腕”是左右成功的关键。一个人能不能在人际关系上随机应变,重要的是看他做人有没有活“心眼”;一个能不能在社会上尢右逢源,重要的是看他办事时有没有活“手腕”。男人多一点“心眼”与“手腕”,并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不择手段背后出手,而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在人生中立于不败之地。此书告诉我们,掌握了做人的“心眼”、做事的“手腕”,就会做人轻松,做事有成。
  • 求知与奋进(漫漫求知路)

    求知与奋进(漫漫求知路)

    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本选题献给想把孩子培养成才的父母们,献给看不懂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按成人的想法生活和学习的父母们,献给不想让孩子变成冤家的父母们,本丛书是帮助父母从本质上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成长规律,把握系统爱育方法的通俗读物。
热门推荐
  • 铁肩集:“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优秀演讲稿和新闻作品选编

    铁肩集:“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优秀演讲稿和新闻作品选编

    2014年8月,中宣部、全国“三教办”在新闻战线组织开展了“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活动。这一活动对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弘扬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加强新闻队伍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省精心组织,积极参与,以东北新闻网记者李理、大连广播电视台记者卢建伟为代表的一大批新闻工作者深情讲述了他们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好故事,充分展示了他们以导向为灵魂、以真实为生命、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担当和良好形象。
  • 白鸟重生成就剑仙

    白鸟重生成就剑仙

    一花一世界,一生为一人。我可以吗?华丽炫酷的纳米装甲,白鸟重生成就剑仙。身为人类修炼出魔帝心、人核、白鸟帝核。陈亦寒为了自己的宿命,最后能否成神呢?已知的帝级强者有圣剑帝国的南宫剑仙。圣枪帝国的令狐枪仙。圣弓帝国的彦亦弓仙。圣盾帝国的星空盾仙。圣刀帝国的子渊刀仙。丰富的情感故事线,为了守护而变强!
  • 乡野村民

    乡野村民

    英雄救美,剧情反转,被一脚踹入河中,偶得神器。从此之后,乡村中任我逍遥!偷偷告诉你们我现在的生活:“发家致富也不用愁,跟着哥走,肉多的很。”不要羡慕哥,哥只是个小小村民。
  • 万年求真路

    万年求真路

    无穷天地,万灵皆为沧海一粟。天地无改,而万灵终为冢中枯骨。无尽岁月,有灵众生无时不为长生漫漫求索,而那条通往永恒的道路,究竟在何方?
  • 痞子王爷

    痞子王爷

    一朝穿越,她竟然捡到一个孩子,意外的成为了他的娘亲。为了他,她应征做了丫鬟,却遇到一个明明有着婚约却只嚷嚷着要自己嫁给他的痞子王爷——洛天逸。谁知一向不愿意留下的儿子竟然认了这个痞子王爷做爹?要毒药,斗青莲,意外学的一门功夫,待再次回城时,痞子王爷婚期已定,前世的渊源今世的结,撇开喜欢上这个痞子王爷的情愫,她毅然决定嫁给痞子王爷的大舅子。只是当一切都朝着美好的一面发展的时候,交自己功夫爷爷失踪了,给自己毒药的阿峰死了,整个洛王府更是被诬陷谋反,随着事情的不断变化,几年前的皇宫旧案被翻了出来,一切的一切似乎都由这桩旧案而起……
  • 魔兽世界之魔帝传说

    魔兽世界之魔帝传说

    上古战争三部曲后,进入混乱之治,巫妖王联合死灵法师欲要控制整个魔兽世界从而施行暴政。为了世界的和平,先知法里奥联合各部落族长取得不朽之守卫复活上古魔帝,奈文摩尔。可,复活时限只有短短七天。为了近卫,为了和平……
  • 民国的农村2:农产考

    民国的农村2:农产考

    齐如山先生在本书中介绍了华北地区土地出产的农产品的情况。华北地区出产的弄产品可以说是甲于天下,地球上任何地区出产的谷类,远不及华北多,所以华北历来号称百谷。华北地区的出产农产品的类别已经很复杂了,而每类之中又有许多种,例如高粱之中就又分几十种,谷子也有几十种,本书对其每一种的来历、生长季节甚至销售情况都有记录,这是另一种“舌尖上的中国”。
  • 真语杂言

    真语杂言

    本书收录了《田园绿歌》、《难忘》、《说茶》、《母亲的皱纹》、《儿子脱奶》、《感悟石城》、《向往逝去的童话》、《“六一”以外的“儿童节”》等作品。
  • 我们没有在一起

    我们没有在一起

    将吴忠全自出道以来,创作的爱情短篇小说《悠远的天空》《变换的年代》《若北方吹起时我会想起你》等,重读并修订之后收录。更有新近创作的关于爱情的短篇小说《那些白水一样的日子》《在寒冬时候回忆你温柔》《月光与荒草》《更好的人》等,书中的爱情故事或大胆写实、或审慎白描,不动声色地将作者本人经历过的感情和情感以及对于爱的执着、看淡等领悟都磨碎揉进每一个故事里,增添了最丰沛的佐味。
  • Back Home

    Back Hom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