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0700000015

第15章 家庭和人生礼仪(1)

家庭,乃是基于血统关系和婚姻关系结成的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群体,即人类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的幸福与和谐,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婚姻和家庭,在伊斯兰教制度体系占有核心的地位。因此,穆斯林的婚姻制度,我们在第五章中还将详加论述,本章穆斯林家庭制度中,我们拟论述家世家风、家庭关系、“人道五典”以及人生礼仪制度等。

家世家风

各个民族的家庭结构、心理素质、伦理道德、生活习俗和历史传统都有既相同而又互有差异的特点,回族穆斯林的家庭也有显着的、迥异于其他民族的特点。

回回民族不是由中国境内原有氏族部落的融合与发展形成的,而是由“外来人”(主要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与本土民族的融合与发展逐渐形成。元代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一个重要的融合时期,“通过移民以及中国向中亚的扩张,穆斯林逐渐成为中国公民中的一员,由于穆斯林村社广布全国并渐趋稳定,穆斯林人口大量增长,不仅通过自然增长,还通过内婚制、收养和偶尔的外族皈依(伊斯兰教)吸收大量中国土着”。表明回回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成分,从而壮大了回回民族共同体。

回族穆斯林的家庭结构与汉族大体一致,农村聚族而居,三世、四世同堂人家不少,祖父或父亲作为一家之长,居于支配地位。教导子孙遵崇教门,遵纪守法,勤俭持家,友好睦邻,保持穆斯林家风。南方某些巨族大姓也仿效汉族人家修撰族谱家谱,以记录族系门阀源流。安徽《怀宁马氏宗谱》记载马氏始祖依泽公自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来华后家族的完整历史,据说“是我国回族中纪录最早的宗谱,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

《怀宁马氏宗谱》还记载依泽的重孙马方伯三弟兄在祖居安庆创立谱系:

今安庆城关马氏回族子孙多系“扬”字辈,为依泽第三十八代之后,证明这个家庭已有一千余年的家族谱系流传,子孙遍及南北各地。

某些回族大家族,也制定家禁族规。明初《郭氏族谱》制定和罗列九项族规,训导子孙,抵制非穆斯林意识形态的侵袭,力图保持祖先传下的宗教信仰:

“一、家禁用道释教。

一、家禁用功果追荐、冥金、冥纸、冥人及一概纸料。

一、家禁用民姑超度神织(只)邪说。

一、家禁用纸料冥银缴库。

一、家禁用神佛医法。

一、家禁用俗术家替身过关。

一、家禁用冥金冥银于祀毕之侯。

一、家禁用火葬瓦葬。

一、家禁用线戏(此乃道释教谢神体系)。”

回族穆斯林家庭传袭宗教信仰,主要通过“祖习相传”的方式来完成。历史事实表明,对于巩固伊斯兰教信仰,起了重大的作用,成为保持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某些封建士大夫不得不承认回回民族“世守其固俗,终不肯变”。

所谓“祖习”,就是伊斯兰教的礼仪制度,以“父传子受”的方式,因袭相承,要求家庭每个成员以“恪守清真,世代继承”为家风,对待“先世遗俗”,奉为规范,亦步亦趋,坚定不移。倘若一旦背离,便是“数典忘祖”,辱及门楣,为乡里舆论所不容。

家庭关系

穆斯林家庭关系,通常都是教规教法规定的权力和义务维系着的。每个家庭成员对这些权力和义务怀有共同的期望,一齐承担某共同承诺,包括饮食起居的方式、遗产的继承、对年幼者的关爱、对年长者尊敬以及夫妻之间互相尊重,尽力确保家庭在平稳安定中繁衍。先知曾说过:最好的穆斯林就是善待自己的家人、热爱自己家庭的人。

夫妻关系夫妻是婚姻关系的结合,是组成家庭的基础。在家庭中丈夫与妻子都负有相互的职责。作为丈夫的要本着道德的原则行事,就是要以仁慈、亲切、诚恳、忍让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妻子,这是丈夫对妻子的义务,也是他对真主应负的庄严职责。作为妻子的也负有同样的职责。同时,男子乃女子的受托付者、维护者、保卫者,所以,丈夫所负职责就比妻子所负的职责更大一些。

《古兰经》和《圣训》多处指出,男子必须善待妇女,以平等和善的态度对待妻子,特别是赡养妻子更是一项重要的责任,而且还必须以喜悦的态度去履行这一职责。同时,丈夫必须对妻子公平,尊重妻子的感情,对妻子表示和蔼亲切与体谅,对妻子不得嫌恶鄙视,不得怀疑和猜忌,更不得有意伤害或限制她的自由,等等,这也是妻子的权力,丈夫的义务。

身为妻子的,在夫妻关系中所应承担的义务,就是她必须经常满足丈夫日常生活的舒适与安泰,她既不可冒犯也不可伤害丈夫的感情和情绪。作妻子的必须具备忠信、可靠与诚实的条件,绝不可做出不忠实于自己丈夫的事情。总括一句话说,作妻子的,必须使自己尽量能够取悦丈夫,不可拒斥自己的丈夫,妻子的这种义务,也就是丈夫的权利。

亲子关系在伊斯兰教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乃是相互依存的。父母与子女也是由相互的义务和互惠的权利结合在一起的。父母对儿子的责任,作为一项重要的宗教义务,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义务。《古兰经》指出,孩子乃是父母生活当中的乐趣和源泉。据说先知就很喜欢孩童,他曾说过善待儿童是穆斯林社会与非穆斯林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区别。一个孩子拥有不可剥夺的生存和生活的权力,保护孩子的生命是重要的宗教戒命(参见(古兰经》6:15;17:23)。照顾孩子的生活,培养教育孩子健康成长,这都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穆斯林高尚的宗教善行。

为人子女者,要处处为父母设想,对父母要容忍、恭敬、孝顺,对他们表示感激,经常为他们向安拉做祈祷。供养父母,保障他们的生活,更是身为子女者的一项重要宗教义务。父母应当受到子女的尊敬和孝顺,获得他们的关怀和照顾,父母有权要求自己的子女服从他们,作为子女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一部分。但如果父母的要求是错误的或是不正当的,则子女拒不服从,就是应当的合理的行为。伊斯兰教认为,每一个穆斯林,不论是做父母的或为人子女者,都是直接面对真主的,各自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忠于父母的意志,服从父母要求,使他就此违背于安拉的道路时,他必须转而站在安拉的一边,坚决地维护安拉的正道,赤诚地忠于安拉的意志。

除此之外,与家庭生活关系密切的事情,就是有关对待家庭仆役佣人、亲戚和邻居的态度。对于那些雇用仆役的人们,先知曾告诫他们说,对待仆人应当就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谁要是善待了仆人,安拉将会使他那个通常都是极其痛苦而且艰难的死亡的时刻,变得轻松而安然。仆人应当获得公平的待遇,仁慈的关怀。

伊斯兰教的观点,善待了亲族,乃是通往“天堂”的一条捷径,这条捷径对那些漠视这项职责的人们是关闭的。所以,一个穆斯林应当尽其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并善待他的家人和亲戚,对他们表示真切的关怀和照顾。这项职责是安拉的诫命,成为穆斯林生活行为当中的一项神圣的恩典,要求每个穆斯林切实遵行。

在伊斯兰教中,邻居具有相当崇高的地位,对各种邻居,都享有伊斯兰教法所规定的种种优惠。先知曾说过,一个人除非他的邻居们都觉得跟他在一起是安全而又可靠的,否则他就不能称得上是一名真正皈信者。同时,无论何人,只要他的邻居在饥饿中度过一个晚上而他却饱食满腹时,亦不能算得上一名真正的皈信者。先知还曾说,在有生之年对邻居极好的人,到最后审判日来临时将获得紧邻安拉近旁的幸福。先知要求邻居之间应当经常互赠礼物,分享欢乐,分担忧伤。

一个穆斯林不仅在家庭生活中,要善待自己的家庭和亲戚,进而在社会生活中,要诚挚地爱自己的同胞,抱持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胸怀。要仁慈地对待幼者,尊敬长者,安慰忧伤的人,探访有疾病的人,协助有痛苦的人减轻痛苦。尊重他人的生命财产与荣誉的权利,尽一切力量去劝人为善,止人作恶。他自己不仅要避恶趋善,也要帮助别人避恶趋善。要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有着相互的责任与义务,一个对自己所处社会表现冷漠的人,就是自私的罪人。《古兰经》:“你们当全体坚持安拉的绳索,不要自己分裂。”(3:103)“你们当有那一部分人,导人于至善,并劝善戒恶;这等人,确实成功的。”先知也曾说过:“谁要是在今世帮助过别人解除了某种痛苦,当最后的审判日来临时,安拉亦将解除他的一切痛苦。”又说:“凡对幼者不慈祥,对长者不敬重的人,都不能算我们穆斯林。”“劝人行善的人,将得到跟那行善者一样的报偿;同时,教唆别人去作恶的人,亦将受到与那作恶者相同的惩罚。”更为穆斯林所了解的先知辞朝演说中说道:

众人哪!……众人哪!因为我实不知道我明年此日是否还能够在此地,跟大家再在此地。

众人哪!你们对自己的妻子有权利,而你们的妻子也同样的对你们有权利。以爱和仁慈对待自己的妻子吧。你们确已将他们当作是安拉的托靠者了。请你们将这份托靠的信念存放在心中,并且避免罪恶之事。

从今以后,在那无知与狂信时代所流行的流血复仇的作法都在禁止之列,而一切属于流血复仇的事件亦都将被革除。

至于你们手下的奴隶,请注意,要他们吃跟你们自己所吃一样的食物,给他们穿跟你们自己所穿的一样质料的衣服;假使他们犯了错误而你又不愿意原谅的话,那就与他们分手,因为他们乃是安拉的仆人,并非生来就是要接受残暴虐待的。

众人哪!请仔细听我说并且了解我所说的,要知道所有的穆斯林彼此之间都是弟兄。大家都等于是一家的兄弟姐妹一样。把持住自己,勿要做出不公正的事情。

人道五典

中国历代封建社会宣扬“三纲五常”的学说,维护封建尊卑等级制度,作为调整人伦关系的基本原则,历来被推崇为“当然不易”之理。明清之际,回族穆斯林学者根据伊斯兰的基本精神,吸收“三纲五常”思想,提出与“天道五功”并重的“人道五典”,即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五种伦理关系准则调节夫妻、亲子、兄弟关系、家庭关系以及亲朋之间的社会关系。维持血缘宗族的家庭,进而维持君主臣仆的尊卑等级。

回族穆斯林学者认为,每个穆斯林都负有双重职责。即奉行“天道”与“人道”。信奉安拉,实践安拉昭示的道路,便是完成了“天道”;严格按照人间伦理道德规范对待“五典”——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关系,便尽到“人道”。据说,人伦五典在阿拉伯社会中称为“五成”;认为有了君王和臣仆,才可能建立国家;有了父子,才可能结成家族;有了夫妇,才可能组织家庭、繁衍宗族;有了弟,才可能互济互助;有了朋友,才可能砥砺情操、品行完美。

但是,回族穆斯林对于“人道五典”的内容排列,与儒家各有侧重。儒家宣扬“君为臣纲”,总揽一切。回族穆斯林则突出夫妇“代天地育入”,居于“五典”最前列,提到“天命”的高度.其理由是“有天地而后万物生,有男女而后人类出”。所谓“有夫妇而后有上下,在家为父子,在国为君臣,有上下而后有比肩。同出为兄弟、别氏为朋友,人伦之要,五者备矣”。显然这种观点与儒家强调君王承天建极,“履至尊而制六合”立论互有发明。

五典之一——夫妇男女结成配偶,组织家庭,维护家庭的正常发展。回族穆斯林提出“夫道”与“妇道”,明确夫妻的职责。要求在平等互助、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分司家庭的内外事物。“夫道”,丈夫的责任是爱护妻子、供养妻子、教育妻子。所谓“教以礼法,以娴其仪”,即教育妻子敬事安拉,奉行天命五功;尊长爱幼,孝敬公婆,抚育下一代。量人为出,勤俭持家。妻子偶有过失,丈夫必须耐心开导。不可轻易提出离异。也不可嫌弃妻家贫寒以及妻子容貌丑陋,爱妻以德不以色,禁止有损害夫妻感情的言行,以使夫妻“欢洽和顺、团结不离”。

“妇道”,要求妻子对丈夫以“敬”,就是顺从丈夫,不违背丈夫的意愿。倘若丈夫有不法行为,必须婉言规劝,避免触蹈法网,毁坏家庭的幸福。而自己洁身自好,与丈夫同甘共苦,“虽居贫困而不违礼,处患难而无怨尤”。

同类推荐
  • 星云大师十句箴言

    星云大师十句箴言

    《星云大师给年轻人的十句箴言》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万千的人和事,即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勘破纷扰表象,指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一如清躁甘霖,人世洞明,让人身心善美。《星云大师给年轻人的十句箴言》从10个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指明了做人做事的关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值得所有的青年学习和思考;而佛家以出世的眼光处理人世的问题,往往会更高明、更彻底、更到位,值得我们所有人参考和借鉴。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热门推荐
  • 世界穿越到我笔下

    世界穿越到我笔下

    刘华星是个业余作家,在工作之余会在网上写写书,直到某一天,他发现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自己书中写下的剧情也会在现实中发生……
  • 异界逆袭之王

    异界逆袭之王

    摊上一堆不靠谱的爹娘,那就得自己靠谱才行啊。
  • 食客天子

    食客天子

    在芝罘府辖下的小小桃远镇居然有桃五爷这样一位“食客”。五爷大号连吉,连连吉利的意思。意思很是不错的。五爷双腿似有些不一般齐,行走时一拐一拐。不恭敬他的人便喊他“连吉歪子”,讥他做人做事有些不正。看,连吉一拐一拐地走来了。
  • 漫威之女神的斗士

    漫威之女神的斗士

    杨宇一名富二代,老爸开了家贸易公司,衣食无忧,他成为了一名混吃等死的纨绔子弟,游戏是他打发时间的方式。本来,他可能就这样平淡的过完一生,却想不到因为一件古雅典工艺品,他穿越了......
  • 天能之眼

    天能之眼

    杨衡,一个没家庭背景没社会阅历的傻小子,意外死亡竟神奇穿越,从此开始了牛逼的人生。
  • 古事记

    古事记

    《古事记》成书于712年,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文字典籍,现存最早的日本文学著作之一。全书分为三卷,上卷所记是日本诸神的由来与神话传说故事,重心落在日本国土的形成和天皇的起始。伊耶那歧命、伊耶那美命两位神,奉天神之命造成国土。他们结为神婚,生产儿女绵延诸神,在“让国”、“天降”等事之后,最终天照大御神的后嗣神倭伊波礼毗古命出生,即日本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奉天命统治苇原之中国。中卷及下卷是从神武天皇至推古天皇的三十三代日本天皇的记事和传说,史实与虚构相混杂,所记主要是日本天皇的征讨与平乱,施政建制,皇室传说等等。
  • 守护甜心之秘密蔷薇

    守护甜心之秘密蔷薇

    『应该算不上是复仇文,全新的守护甜心开启。』
  • 镜中离人

    镜中离人

    刘笙和安子卿的爱情,有过刻骨铭心,也有过始乱终弃。刘笙曾想成全安子卿游园惊梦的梦,然而却将她送给了旁人;回念刘笙的安子卿,回到南京之时,刘笙迫于革命党的压迫,娶了亲。恰逢抗日战争爆发,安子卿跟随队伍做了战场的护士。再见到刘笙的时候,已经是时隔多年,安子卿见到刘笙的时候,是在战场上,一眼瞬间,所有的美好尽在眼前,然而战争以及宋茗的复仇还是将两人分开了。新中国成立,刘笙再见到安子卿的时候,刘笙已经失去了双腿,安子卿不再芳华,在北平落寞的戏台上,安子卿唱着那出游园惊梦,最终重逢。
  • 重刻菩萨戒本疏

    重刻菩萨戒本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木叶密码

    木叶密码

    到底是谁将我送到了这里……生存、死亡、守护、杀戮、孤独、希望、光明……当所有的一切都浮出水面的时候,新的世界之门将被打开。七个人,七种身份。谁都不能暴露自己!火影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生存法则。对不起,阻挡我的人,你们或许都会死。——宇智波佐助(群号:864965731)每天都会更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