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3500000059

第59章 附录荀子天人观论析(1)

邵汉明

一、引言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关系的探讨占有十分显要的地位。中国古代先哲从来都是把天人观视为其政治观、伦理观、人生观的前提和基础来看待的,故而在论及政治、论及人生、论及伦理道德各种问题的时候,总要追问一个天人观上的依据和根源。这是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洋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天人关系问题上,战国末期的思想大师荀子的理论无疑是极富特色的。因为在此之前,孔孟和老庄均持“天人合一”说,所不同者,老庄着眼于天和人、天道和人道的内在统一,其落脚点在“天”;孔孟着眼于天和人、天道和人道的直接统一(孔子只是一般地提出天人相通的观念,但未深究;孟子则开始触及天人的内在统一性,但其论证方式与老庄不同。此不赘述),其落脚点在“人”。荀子则既反对老庄的“天人合一”说,他的理由是,这种“天人合一”说造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天论》),抹煞人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宿命论;也不满于孔孟的“天人合一”说,他的理由是,这种“天人合一”说没有铲除天的神秘性,并混淆、模糊了天人的差别及其不同职分(主要是批评孟子)。在批评、审查诸子关于天人关系的学说的基础上,苟子进一步论述了天的规定性,明确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命题;论述了人的规定性,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和“敬其在己”的命题,可谓在天人观上独树~帜。

二、天的规定性

《苟子》有专篇《天论》集中阐发天的规定性。苟子所理解的天,主要有以下三层涵义:

其一,天即自然。众所周知,在春秋战国时代,“天帝”意志、天的至高无上性已经动摇,但并未彻底绝迹,即或在孔孟的学说中,也不时地映射出传统天命观的影子。苟子吸取道家天道自然的思想,旗帜鲜明地反对赋予天以神秘的本质,恢复天的自然品格,明确指出天并不具精神意志属性,天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就是自然。荀子说:“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荀子·天论》)群星往复运行,日月交替照耀,四时更迭进展,明阳造化万物,风雨广泛布施,天就是由此等自然现象综合构成的唯一实在的物质世界,万事万物都是这统一的物质自然世界的有机部分,所谓“万物同宇而异体”(《荀子·富国》)。自然现象背后并没有一个什么东西在主宰着,万物得到相应的条件而发生,得到相应的滋养而成长,这些就是自然的功能与作用。人们看不见自然作用的形迹、行动,却可以看见自然作用的功效、成就。可见,自然的功能与作用又是巨大而神奇的,故苟子谓之“神”。荀子没有把“神”说成是超自然的神秘主宰,而将其视为物质世界的自然功能,表明苟子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立场。苟子指出,人们能够知道自然发生作用、取得成就的道理,却难以知道它发生作用、生成万物的具体过程,这就是天。这所谓天,就是列星、日月、四时、阴阳、风雨等等一切自然现象的总体。

其二,天无意志无目的。实际上,苟子关于天即自然的规定性的阐发,已经蕴涵他所理解的天的另一个规定性,即无意志无目的规定性。

天的这种无意识无目的特征一方面表现为自然界的客观性。在苟子看来,自然界是独立于人的主观意志而客现存在的,“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荀子·天论》)。任何自然现象的出现都与人的主观意志和思想愿望并无必然的联系,自然界本身无意志无目的,它只是“不为而成,不求而得”(《荀子·天论》),荀子称之为“天职”。天的无意识无目的的特征另一方面表现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在于“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荀子·天论》)。苟子在《礼论》篇也指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这是把天地视为万物的本原,把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视为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据。他没有离开客观的物质世界去寻找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而是把天地万物的产生、发展看成自然界本身的自我造化、自我运动。这种朴素而直观的认识本质上是对“上帝意志”、“主宰之天”的反动和否定。在荀子这里,上帝按照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创造万物的有神论观念,完全成了子虚乌有的不可信的虚构(苟子关于天无目的意志、不为而成、不求而得的观念,很显然与道家老子“天道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是相通的,这表明儒道互补的文化融合进程并非秦汉以后才得以展开,在先秦战国时代即已悄悄开始)。

其三,天有常道。总的来看,儒家对规律、法则的认识和把握比道家要晚,孔孟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直接论述,而且他们所谓“天”的涵义也常常含混不清。儒家发展到《易传》和荀子的时代,方始自觉地关注和讨论规律问题。从这一层意义上说,苟子明确提出的“天有常道”的命题,无疑是对儒学内容的丰富发展和高出于孔孟天人观的地方。荀子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荀子·天论》)。“常”、“常道”、“常数”,都是规律、法则、必然性的意思。自然界的运行有它固有的规律性和必然性,它不因为世间有尧这样的贤君而存在,也不因为有桀这样的暴君而消灭。正是基于对规律、法则的客观性的认识,苟子深入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宗教迷信观念,指出:“星坠木鸣,国人皆恐。日:是何也?日: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荀子·天论》)星坠、木鸣等怪异现象也还是自然规律运动变化的结果,只是不常出现罢了。人们见而怪之则可,见而畏之则大可不必。苟子认为,自然界的怪异现象与社会的治乱、人事的吉凶并无关联,“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天论》)。这就不只是对自然现象的合规律性的认定,同时也是对人的地位和作用的高扬和提升。

三、“明于天人之分”

从天即自然、天无意志目的、天有常道的观念出发,苟子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著名命题。所谓“明于天人之分”,意思是说,天和人各有不同的职分,一方面,天不能主宰、干预人事,人不能用自然现象来解释社会现象;另一方面,人不可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自然,人的活动不可违背天道法则。换句话说,人的使命、人的职分即是认识自然,并利用规律改造和控制自然,在制天命、裁万物的活动过程中争得人的自由和人的发展。

从历史的角度看,“天人相分”的观念并非苟子的发明,春秋末期子产所云“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左传·昭公十八年》),可以说是“天人相分”观念的最初萌芽。子产的话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天道人道不相干涉,人类只须关注人道,以尽人事。然“天人相分”的观念在当时既无市场,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荀子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它作了系统的论述和发挥,要求人们将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社会的界限严格地区分开来。于是,中国思想界在天人关系问题上便开始出现“天人合一”论与“天人相分”论的对立、冲突和互补。

当然,“天人合一”论对后世的影响较之“天人相分”论要大得多。

苟子指出:“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荀子·天论》);“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荀子·礼论》);“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荀子·天论》)。天的功能即是无意识无目的地产生万物,成就万物,并为人类提供生存和活动空间;人的功能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治理自然,治理社会,并利用天时地利以造福于人类。苟子对天人之间的统一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他只关心天人之间的差异性。

在他看来,天有其所能者,亦有其所不能者;人亦有其所能者,有其所不能者;天之所能者正是人之所不能者,反过来,人之所能者正是天之所不能者。这无疑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的深化。当然,这种深化是以其理论自身的片面性为前提的。

由于天人之间统一性的忽视和差异性的突出,苟子一方面强调天并无赏善罚恶的功能,并不能主宰和决定人事的祸福和社会的治乱。他说:“治乱天邪?日: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日:繁启藩长于春夏,蓄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地邪?日: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苟(《荀子·天论》)。天、时、地等自然条件在禹的时代和在桀的时代是相同的,然政治、人事却有治乱、祸福的区别,这表明决定政治、人事的治乱、祸福,不是天命和天、地、时等自然条件,而是人类的活动本身,即人类的对象化活动。另一方面,苟子强调“不与天争职”。“不与天争职”的消极涵义即是“知其所不为”,积极涵义即是“知其所当为”。前者说的是,不能以人职代替天职,借用庄子的话来说,也就是“无以人灭天”;后者说的是,人职在于“官人守天而自为守道”,认识、掌握和利用自然规律,从而科学地预测天象的变化,种植好农物,安排好农事,管理好万物,以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二者合而言之,即是苟子所理解的“知天”、“知人”。

苟子“明于天人之分”的命题固然存在夸大天人之差异性、忽略天人之统一性的倾向,但并不意味着他刻意要把天与人绝对对立起来,否定二者之间存在某种天然的关联。事实上,苟子已经自觉不自觉地看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一定的联系,这首先表现在人同宇宙万物一样,都是自然界的产物,从而构成自然界大家族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能违背自然界固有的规律。不过,苟子的意图显然不是为了说明这些浅显的道理,而旨在揭示人在自然界中的特殊地位,揭示人的规定性。

四、人的规定性

相对于天或自然,人具有哪些特征呢?照荀子的意思,人的规定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人是有意识有目的的高级存在,人有精神生活。《苟子·天论》云:“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

自然造就了人的形体,伴随形体的出现,人的精神也跟着产生,好恶、喜怒、哀乐等精神、情感内容就藏在人的形体之中。一般的动物只是无意识目的的低级存在,动物的活动仅出于生命的维持和延续,因而无精神生活可言。人则不同,他的活动有鲜明的指向性和目的性,他不仅要求生命的生存和发展,还要求喜怒、哀乐、好恶诸种情感的抒发,求精神的满足和提升。

同类推荐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古以色列道德律:十诫解读

    古以色列道德律:十诫解读

    大约3500年前,摩西给以色列人颁布了十条诫命作为道德准则;后来,这十条诫命成为了西方的社会道德基础。然而,这十条诫命从内容上看,都是针对大奸大恶之事,似乎与常人无关。那么如今应该怎样看待这些道德准则呢?本书对这些道德律进行了探究,为读者展现了古人的准则背后的精神风貌和价值立场,并由此与当今的生活相结合,为现代人提供了大有裨益的参考。
  • 素书

    素书

    《素书》原文并不长,词句虽不十分难懂,但每句话的内蕴却异常丰富、深邃。本书对原文中比较生僻的字词皆给出了解释,每句都附有现代汉语译文。此外,还用“解读”的办法,尽量挖掘、剖析每一段话的内涵。另外,对《素书》的每个观点,都从处世、职场、管理三个方面,根据各个领域的特点作了解读,并附有颇具趣味和针对性的小故事,故事的末尾多附有解说,为读者增加阅读趣味。
  • 新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新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新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以最新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著作为文本,并在导读与注释中努力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书中精选最有代表意义的篇、章、节,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本书第一编是“现实主义原则的特点”。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章中,著者认为,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是从许多非常相近的文艺创作经验中抽取出来的对于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基本实践原则,这就是客观真实地再现现实。
热门推荐
  • 基地之帝国崛起

    基地之帝国崛起

    优秀军校毕业生唐涵最大的梦想就是叱咤沙场,为国征战。直到有一天,梦想照进了现实,他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一片陌生的世界,并且随时带着游戏中军事基地。唐涵接受了现实,大笑三声,从此一个超级帝国从零开始迅速崛起的传奇故事开始谱写……备注:本书为有限无限流基地流架空历史文,作为蓝本的即时战略游戏有:《要塞2》,《帝国时代3》等。
  • 100美元到620亿美元

    100美元到620亿美元

    沃伦·巴菲特曾说:“恐惧和贪婪这两种传染性极强的灾难的爆发,会一直在投资界出现。这些流行病的发作时间难以预料,由它们引起的市场精神错乱,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传染程度同样难以预料因此,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一种灾难的降临或离开,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其实,“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
  • 十五年异闻录隐花植物

    十五年异闻录隐花植物

    温室效应日趋严重,冰极冰川褪去,死神苏醒。遥远的眠龙山脉,巨大的虚拟世界,一个少年,在危难时刻,肩负起世界的未来
  • 追仙成夫

    追仙成夫

    她从没想到过,这个冰山师傅会因为自己变得不像众仙眼中的勾陈,他冷情冷性,翻手为云。他不管对错,一路护短。天地为媒,日月为证,这一生若有一瞬,我护你一瞬,这一生若有十世,我守你十世安稳。
  • 爱跳舞的女人

    爱跳舞的女人

    丁小孩十五岁那年,父亲出车祸死了。当时丁小孩正准备中考,想考高中,以后顺理成章读大学。吴小爱阻止说,考个什么高中啊,你还是抓紧时间找个饭碗要紧。她让丁小孩报考一所电子中专,三年中专毕业,马上可以就业挣钱。吴小爱是丁小孩的母亲。这个一向无忧无虑的女人,自从丈夫丁大海出车祸死后,看不出她有多深的悲哀,因为丁大海活着时,他们经常吵架,每次吵架时,她就威胁丁大海说要离婚。现在丁大海死了,婚也不用离了,所以吴小爱看上去仍和以前一样,该吃就吃,该玩就玩。吴小爱有两个爱好,一个是打麻将,一个是跳舞。
  • 青梅竹马:呆萌甜心,好美味!

    青梅竹马:呆萌甜心,好美味!

    “你要一直喜欢我,一直守护我哦!”“笨蛋,当然会一直爱你,守护你!”“说好了哦,我们要永远不分离!”“嗯,永不分离!”我爱你的同时,你也爱着我,真好!
  • 画魂师

    画魂师

    画魂师,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职业。传说中,秦朝宰相甘罗遭遇追杀,巧遇女娲,被传授‘画魂术’,进而成为‘画魂师’的祖先。千年前,女娲为了压制天下妖物,以自己生命为代价施出‘禁制之术’,而‘禁制令牌’交给了画魂师一族。自此,天下无数妖物因受于禁制,不敢出没,但另一面也在苦苦寻觅画魂师一族,企图毁掉令牌,使禁制消失,进而控制世界。其中,唐朝初期的天师袁天罡,修行‘夺魂术’,变邪成妖,自诩‘夺魂师’,进而成为‘画魂师’的最大对手。时间来到了秦朝末年,隐居在青阳镇的少年张星凌,不知道自己拥有画魂师血统。镇子中的一次集体中毒事件,将他和他的爷爷推向了极端……
  • 上海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选粹(精神文明建设丛书)

    上海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选粹(精神文明建设丛书)

    《上海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选粹》汇集了上海市全国第二批文明村镇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全国第三批参评村镇的建设经验。《上海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选粹》共汇集了上海市70多个文明村镇的先进事迹和先进经验。每一个文明村镇都介绍了各自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要做法、实施步骤、措施调整、取得成就等一系列相关内容。《上海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选粹》的出版既是上海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总结,又可以为上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是上海市农村精神文明进一步建设的理论基础。
  • 帝心难测:皇后,请出墙(结局ING)

    帝心难测:皇后,请出墙(结局ING)

    “她,我……”雪朝颜染轻叹了口气,“皓夜你要记住,除了自己,谁都不要相信,谁都不能相信,……
  • 败犬女,别来无恙

    败犬女,别来无恙

    古语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是四个女人的故事,四个被贴上剩女标签的女人。婉约荷花般的李慕思、娇艳玫瑰般的严梅、冷傲冬梅般的魏晓燕、清丽百合般的徐莉莉。她们个个光鲜靓丽、出类拔萃,可是为什么就没有爱情?人们说女人是要被滋润的,不然就要枯涸掉……可是有一群人她们说她们不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