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8500000040

第40章 理论自信(1)

2012年11月17日,中共十八大刚闭幕,便召开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课。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学习会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习近平还指出:“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全党要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深入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国内意识形态问题中国共产党有一个著名的表述:不争论。并且,这个表述在相当长时间里成为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原则,同时埋头搞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如今,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不争论”。从一个角度看,“不争论”显示了强大的理论自信,“不争论”可以免除很多不必要的干扰,集中精力,抓住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事实证明,“不争论”是有道理的,虽然面对各种新事物、新现象,要靠“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不争论”显示出相信自己一定能摸到石头。由此取得一系列成就,得到中国民众和国际社会的一致肯定,背后支撑的就是“中国特色”的理论自信。

然而,长期“不争论”也导致一个不良结果,即国内外有些人对于“中国特色”理论的曲解。这一曲解,有的是理解认识上的糊涂,有的是故意歪曲。例如,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同样要求实现民主,只是民主方式与西方不同,有些人则将中国的政治体制故意曲解为“专制、独裁”,与人民为敌。面对这一现象,仍然坚持“不争论”,仿佛成了对别人的曲解的默认。于是,有意无意的歪曲日益发作,一发不可收拾。对理论缺乏深入了解的民众也把“不争论”看成是缺乏自信的怯懦,渐渐被各种曲解俘获,头脑里被灌输了大量似是而非的观念,所谓“正能量”难以看到。面对几十年来已经出现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倾斜,在中共十八大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当成未来目标的关键历史时期,调整“不争论”的政策,在有些关键问题上一定要争论,一定要澄清思想,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

一、话语权也是国家主权

对于国家主权,人们常常只认识到硬性的内容,例如领土、人民等。事实上,话语权也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战争条件下,国家话语权是战争手段之一。和平环境下,话语权的使用超过武力,争夺更为重要。理论是话语权的核心。一个国家构建自己的理论,就是对自己的合法性、必然性、正当性的确认,就是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一个丧失话语权的国家肯定是主权丧失或不完整的国家。和平环境中丧失话语权的国家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无所适从地失去自我判断能力。因此,“理论自信”对于维护国家主权非常重要。

理论自信涉及两个重要方面,一是理论构建,二是理论传播。在理论构建问题上,本书前面章节已多次提到要摆脱西方中心论。按照西方中心论的定位,西方永远是先进正确的,中国永远是落后错误的。这样的定位几乎囊括所有社会领域,理论也不例外。因此,沿着西方中心论的指引,中国不可能建立自己的理论自信,只能在理论和实践上对西方亦步亦趋,尽力做个好学生,还未必受老师表扬。当然,摆脱西方中心论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建立“中国中心论”,而是需要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对西方的、中国的以及其他不同文化的成果加以分析。只要对中国有用,都可以吸收、采纳。摆脱西方中心论就是不再以西方为唯一正确的绝对标准,不再以西方原则为唯一首选。

理论构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经过九十多年的奋斗,包括六十多年的国家建设,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实践结果看,这一理论体系是有效的。但是,社会总在不断发展,理论也需要与时俱进地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就显示了理论构建的长期性和时代性。今天,中国的理论体系依然在创新和发展之中,因为中国的现实一直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理论从根本上说,是对实践的总结和提炼,虽然理论对于实践有指导作用,然而,实践与理论的关系不可倒置。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从僵硬的理论出发,一味要求鲜活的现实符合理论的规定,不仅是错误的,也是危险的。

当今中国在“理论自信”问题上最急迫的不是理论构建,而是理论传播。中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虽然它需要发展和创新,但它在相当程度上还是有效的。然而,在当今中国的现实中,中国自身的理论体系得不到正确的解释和有效传播,常常被曲解为角落里的僵化、过时。相反,以西方中心论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其价值观与中国自身的理论体系有很多相悖之处,却在全社会广泛传播。以各类媒体为代表的舆论领域,已经使得中国的话语主权受到严重伤害。

现代媒体每天都与民众发生联系,如果媒体有倾向性,它对民众潜移默化的影响,长时间后就会集腋成裘,固定成某种偏见。常规观点认为媒体应该独立公正,与此相关的是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从理念上说,这些观点主张都正确,但在具体操作中,上述正确的理念容易被偷换和扭曲。社会民众可以按不同标准划分成不同人群,针对不同人群,媒体如何做到客观公正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客观”可以说是尊重事实,描述事实。然而,事实由细节组成,选择性地掩盖、忽视或放大、突出某个细节,就会导致客观的丧失。大千世界瞬息万变,每天都有无数新闻或事件发生。选择哪些事件做重点报道,哪些不予报道,本身就是一个倾向。“公正”说起来类似一个标准,而事实上,这个标准非常模糊。有人认为,媒体开放,各种各样的媒体都允许存在,各种各样的观点、立场都允许表达,对于受众来说,综合起来的效果就可以实现“客观公正”。但这也是一厢情愿。

我们将它解释得通俗一点。社会上有穷人和富人,穷人多、富人少是必然的。如何让穷人和富人的声音都得到表达、实现平衡,就是所谓“客观公正”问题,偏向哪一头都会出问题。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媒体都是商业机构,从最基本的常识说,数量庞大的穷人不可能掌握媒体,而少数富人可以通过所有权、股权、广告、有偿新闻等方式掌握媒体。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媒体一定偏向于富人,一定偏向于大型商业机构,从而导致“客观公正”的丧失。虽然发达国家对于这个问题提出“中产阶级”的观点,认为“中产阶级”数量庞大后,穷人和富人都是少数,可以避免上述偏差。然而,即便在“中产阶级”社会,穷人的观点依然难以在媒体上表达,媒体依然掌握在少数富人手中,中产阶级即使以股票方式拥有媒体的股权,相对来说依然是无足轻重的一部分,不足以同大股权抗衡。

媒体被少数人借由资本力量而控制的现象,在中国也已经出现。相对来说,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这种现象稍轻一点,网络媒体更为严重。当今中国,网络已经承担了非常重要的媒体功能,网络媒体被资本势力控制的现象十分明显。中国已有几亿网民,虽然每个网民都能在网络上发言,看似体现了“言论自由”,但事实上,网络时代的“言论自由”已从过去人们理解的“发言权”转换为“传播权”。也就是说,众多发言的自由的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但绝大多数发言都淹没在海量信息之中,毫无价值。而网络传播权通过各种手段,只将某一类发言放大,人为地制造强大的舆论环境。网络媒体的商业性质使得这一传播权几乎完全掌握在资本手中。

资本势力对媒体的控制首要目的是保护少数人的资本,保护少数人赚钱的利益。为此,他们也需要引导舆论、引导思想、引导理论。有利于资本的思想理论在媒体资本化的环境中得到充分扩散,这些思想理论毫无疑问具有极大的政治色彩。我们提出的“理论自信”在媒体资本化的狂轰滥炸下,真正能够产生自信的理论被淹没、被嘲讽、被歪曲、被抹黑,反其道而行之的思想理论甚嚣尘上,普通民众丝毫感受不到“理论自信”,相反把颠覆中国“理论自信”的、维护资本利益的西方思想理论当成普遍原则,甚至连中国共产党内部某些人也对自身理论产生怀疑,被似是而非的西方思想理论迷惑。如不加以重视,以网络为核心的舆论媒体领域或成为“理论自信”的重灾区、沦陷区。

以互联网为主的某些媒体在思想理论方面的表现有几种情况。首先是为颜色革命进行舆论准备的近期目标。例如夸大官民矛盾,将一切社会矛盾都归结为官民矛盾和中国体制问题,挑动各类群体性事件;同时传播“无官不贪”的定论,丑化中国政府的一切行为,以形成针对政府的社会矛盾一触即发、民众随时准备揭竿而起的火药桶态势。此外,大肆宣扬国外发生某些街头运动时强力部门听之任之的“感人事迹”,却无视美国警察为镇压街头运动打得人头破血流,英国警察对煽动者判以刑期的事实。不仅如此,某些媒体还渲染警察受到不公正待遇,退伍士兵、伤残士兵处境凄凉等,无非是想劝说强力部门的执行者:你们为这样的政府卖命值得吗?有什么好处?面对某些网络媒体的这种舆论攻势,“理论自信”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其次,某些媒体舆论经常编造西方社会的虚假内容,从社会制度到人性、到民主社会民众的“高素质”等夸大西方社会的好处,反衬中国社会的落后野蛮。在颜色革命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时,利用这些虚假内容强调中国的改革必须改成像西方社会一样,向中国民众传播一个极其简单化的思维模式:只要中国政治体制改成像西方一样,中国的一切社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例如所谓教育、医疗、住房这“新三座大山”问题,在西方社会都解决得那么完美、那么人性化,却不愿追根溯源地探究一下,当今中国社会的“新三座大山”现象其实是过度照搬西方社会市场经济的结果。

最后,有人提出“宁可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这一形象化的提法落实到某些媒体上,就是经常性地歪曲和丑化中国的历史。所针对的对象一方面是中国漫长的五千年历史,将中国历史说成一无是处,甚至对人类文明只有负面价值,因此强调中国只有全盘西化才有出路,鼓吹中国应该被西方殖民三百年,甚至要改变中国的人种。有大学里的学者和领导说愿意再投胎为日本人,还有人说,八国联军如果再来,愿意为他们带路,等等。这些观点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得到广泛传播,是很不正常的现象。另一方面针对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尤其是毛泽东的个人经历,极尽丑化、歪曲之能事。这一行为的目的是否定中国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合法性,甚至以“楚汉相争”的历史影射当今中国就是由刘邦这样的流氓建立的政权,使得项羽这样本来能成为中国华盛顿的英雄未能如愿。历史研究也成为影射历史、歪曲历史、发明历史。所谓“宁可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就是要一点点地挖墙脚,如白蚁筑穴,积少成多,最终达到毁长堤于一旦的目的。

当今中国媒体的舆论战既有战役性的攻坚战、阵地战,也有游击战、阻击战,还有长期性的消耗战,背后都有强大的经济支撑,其经费来源有的明确地来自海外,有的来自国内资本,有的则暧昧不清,有的则是敲诈勒索等黑社会手段。例如揭露官员隐私、贪腐的报道,不论真假,常常都能达到敲诈的目的。此类方式也延伸到对企业的敲诈勒索,甚至将其作为毁掉民族企业,为外国企业、外国品牌造势、宣传的重要手段之一。既反对中国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反对中国现行制度和政府,又能很轻松地赚钱,对于媒体来说何乐而不为?

国内外资本势力发起的这场全方位的媒体舆论战显示出它的利益和价值取向,除了资本手段作为最重要、最有效的常规武器和特种兵器外,背后的强大支撑就是以西方中心论为核心的西方理论体系。它们通过与内外资本的广泛结合,在中国的媒体领域得到长期而广泛的传播,使得中国社会很多人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西方中心论的各种观点。而中国自身的理论体系则被冷却和丑化。对此,我们即便有“理论自信”,但长期采用“不争论”的方针,反倒使颠覆性的观点和价值观占据了媒体主流,除了少数人还能有强大的自信,更多的人受其影响而产生动摇,尤其是原先持中间立场的人。因此,我认为,该争论还得争论,该批判还得批判。否则,中国的“理论自信”将日益受到削弱。最为严重的后果将是再也没有人相信中国自身的理论体系,在完全接受西方理论的状态下,“理论自信”荡然无存。因此,当今中国要牢固树立“理论自信”,首先必须从传播领域着手。

同类推荐
  • 38位著名学者纵论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38位著名学者纵论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十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五卷本《列宁专题文集》的正式出版,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的一个标志性成就。本书以研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宁专题文集》为中心,结合其他马列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文献,并放眼世界,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而不仅仅是就理论谈理论,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而不仅仅是关心理论问题,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与不同领域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新的解读与阐发,并评析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这对于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进一步研究和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升中华民族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做最好的团员

    做最好的团员

    这是一本自身建设手册,再现了中国共青团光荣历程中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和优良传统,饱满热情的诠释了有志青年的光辉形象。
  • 变法:励精图治之道

    变法:励精图治之道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上古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并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各国变法运动风起云涌,涌现出管仲、子产、李悝、吴起、申不害、赵武灵王及商鞅这样的改革家。这些改革先行者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进行了革故鼎新。他们名垂千秋,永载史册。
  • 台湾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论文汇编.2012卷

    台湾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论文汇编.2012卷

    本书系全国台湾研究会2012年度台湾研究优秀论文获奖论文集,共收录叶世明《两岸民调体系建构---兼谈审慎思辨民调理论方法的运用》、王建民《南台湾经济社会结构对岛内政治与两岸关系影响初探》、廖中武《政治社会化:台湾民众国家认同的建构路径》、孙云《新形势下海峡两岸在国际社会的合作析论》、童立群《表象与实质:探析台湾蓝绿矛盾的深层原因》、严泉《中间选民与台湾选举政治发展的新趋势》等优秀论文18篇,从多个角度对台湾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当年度台湾研究成果之集大成者。
  • 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本书在全面总结、系统提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功做法、有效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党的十九大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深入分析了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新的矛盾、问题和挑战,着重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有关部署要求,提出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等突出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措施,对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务工作者更好地推进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工作提供有益导引。
热门推荐
  • 我有无数复制选项

    我有无数复制选项

    穿越到杀伐果断的世界,林凡却成为了宗门小杂役。天降雷劫,滚滚天雷赋予他无敌复制技能。【检测到绝品修炼天赋是否复制?】复制!【检测到高级修炼功法是否复制?】花里胡哨的,复制了!【检测到天之骄女的贴身衣物是否复制?】复……林凡犹豫了。顶级功法、极品丹药、尚品宝器,林凡想有就有,想要多少就来多少。“学习是不可能学习的,秘籍又没有,天赋也不高,只能依靠复制这样子勉强维持生活!”【书友群:578494568,想加的可以加入。】
  • 意外关机

    意外关机

    丹月活到三十七岁,从来没碰上过这么大的难题。这个难题就是儿子七斤要上市重点初中八中。十二岁的七斤已经小学毕业,按天河市有关部门的规定,就近入学要上四十八中。可四十八中老师不好好教,学生不好好学,每年考上重点高中的几乎没有。打架斗殴小偷小摸却时有发生。十三四岁的男生女生就谈恋爱,还出现过两个男孩为争一个女孩打了起来,其中一个被另一个用砖头差点儿把嫩嫩的脑袋瓜开了瓢。儿子死活不愿上四十八中,一心想上离家八华里的八中。八中每年进入重点高中的升学率达到百分之六十。
  • 希腊游记(节选)

    希腊游记(节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没有不该承担的责任,只有不愿承担的责任

    没有不该承担的责任,只有不愿承担的责任

    不论是楔形文字,还是象形文字;不论古今,还是中外;不论家庭,还是职场。历史的变迁、地域的隔阂、工作的转换……却不妨碍我们对责任相同的理解,责任是人生命的一部分,应该承担的任务,应该完成的使命,应该承担的后果。
  • 胡也频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胡也频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1925年5月,一天午后三点钟左右,在北京的马神庙街上,有一个二十六岁光景的男子,在那里走着带点心急的神气,走进北京大学夹道去。他穿着一套不时宜的藏青色西装,而且很旧,旧得好象是从天桥烂货摊上买来的货色,穿在身上不大相称,把裤筒高高地吊在小腿肚上,露出一大节黑色纱袜子。他的身段适中,很健壮。走路是用了许多劲,又快。那一双宽大的黑皮靴便接连地响着,靴底翻起了北京城特有的干土。他走到这狭胡同第三家,便一脚跨进大同公寓的门槛,转身到左边的大院子里去了。
  •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爱的教育》于1886年10月18日首次出版,共100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十个月日记;他的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十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小故事。日记内容描写了小主人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以及同学们的生活琐事。是一部非常富有爱心的作品。
  • 医妃冲天

    医妃冲天

    异世重生,她成为首富千金,倾城之姿,惊才绝艳,却只愿做个隐世医仙,潇洒一生。他,是帝国的战神王爷。高官厚禄?不要!金银美女?也不要!他只愿与她牵手一生,做对快活神仙。那一眼情深缘浅,是谁迷了谁的眼。那一场惊魂之梦,又是谁沦了谁的心。当一切结束归于尽头,他们能否再次执起彼此之手,潇洒自若的笑看人生。冰冷的剑抵在胸膛,刺破皮肤,谁的心在滴血?凤眸紧眯,银牙紧咬:“你到底爱不爱我?!”
  • The Cruise of the Dolphin

    The Cruise of the Dolphi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们说好不哭的

    我们说好不哭的

    【么么哒的小萌文】我和莫凉意高一的时候就认识了,不过,我们可没有早恋,我们只是早早的认识了彼此而已。我不是什么校园女神,不是什么高冷的女汉子,我真的是一个萌萌的妹子,“不信,你去问莫凉意去!”。我的高中时代几乎就是,饿了找刘诗然,想静就找小童睿,想玩就找代星月,想哭就找哥哥仲夏,想八卦就找蒋希瑞,缺爱了就去找莫凉意。“你喜欢我吗?”“我不喜欢你妈,我喜欢你。”“那你喜欢我哪一点啊?”“呃···,我喜欢你每一点。”“么么哒,我也喜欢你。”
  • 做温暖的“老班”

    做温暖的“老班”

    《大夏书系·做温暖的“老班”》共分为三辑——思考篇、实践篇、启示篇,思考篇呈现了作者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的深刻剖析,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实践篇呈现了作者强大的行动力,班主任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不要忘记成就自己;启示篇呈现了作者强大的阅读力和敏锐的反思力,书评和影评都围绕教育展开,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