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2800000015

第15章 钱锺书(2)

究竟我父母和钱瑗谈了什么,令她这样开心呢?我不大清楚,但有一个话题可在另一封信中找到线索,就是关于我外祖父母邝富灼和林怜恩的结婚照。1985年1月16日,我父亲致函钱锺书:“上次钱瑗来舍下,文美曾给她看一张历史性的照片,乃彼双亲结婚时所摄,时为1908年,可以说是开新式婚礼之先河,居然有bridesmaids(伴娘)。其父为商务首任英文编辑,茅盾曾在他手下做过短时期,其母则为广州教会办之医学院之首届医科毕业生。结婚时父亲因自美国取得学位归来,经过考试,得洋进士衔,母亲曾在医院做过医生。当时钱瑗看后觉得很有意思,内人允代翻印一张,现附上留念。”

在前章中我曾提及我外祖父母的身世,这里不再复述了。不夸张地说一句,我外祖父母的婚礼中西合璧,当时绝无仅有,堪称百年前的“潮人”,难得还有照片传世。所以连见闻广博的钱锺书在回信中也大表赞叹:“惠寄照相,乃稀世之珍,大开眼界。望向嫂夫人道谢。钱瑗寒假中当收大函中说的一段恭录于Album(相册)中,在照相傍。不仅家宝,亦社会史珍料。铭感之至。”

钱锺书的“呵呵”

1981年,钱先生去听傅聪的音乐会,对于音乐,他又有什么高见呢?先看看傅敏的回忆:“钱锺书先生还听过一次音乐会。那是在80年代北京的红塔礼堂,傅聪也参加了这次演出。’前面是海顿的协奏曲,下半场有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傅敏对当年的演奏曲目记忆犹新。钱先生说:’你们这是对牛弹琴,我听不懂。‘然而音乐会结束后,钱先生说:’领唱的德文唱得不怎么样!‘”(沉冰《听傅敏谈钱锺书先生》)

钱锺书寄给我父亲的信,说的也大同小异,但似乎更幽默:“春节前阿聪音乐会末次,弟已十余年不夜出,为之破例。畜牧学者言:向牛弹琴奏乐,可以增加乳量。自惭乃老公牛,对我弹琴,未见成效耳。”

《记钱锺书与〈围城〉》一文中,杨绛曾说钱先生有股“痴气”。以下所述,大概也是他某种痴气的表现。1980年年底,我父亲寄了一些笔给钱锺书,杨绛回信,竟大爆他有咬笔的习惯,很孩子气:“锺书向来不肯用好笔,他爱咬笔杆,每枝笔--毛笔、铅笔,以至康克令活动笔都有他的齿痕。竹笔管经常咬扁,所以专用铅笔头头恣意咬。近来惯用圆珠笔,咬笔习气已改掉,但仍喜用破笔。”

但父亲为什么要寄笔呢?原来是钱先生字迹太潦草,难以辨认,所以我父亲寄笔时附信说:“兹由平邮寄上小包一件。内有pilot原子笔成双,补充笔芯四枝,空邮信纸两册,信封两扎。因友人中多以先生来函太短,有时原子笔太化,字迹难以确认,而墨宝多数又为人所乐于影印流传。前曾嘱子建(金石家吴子建)代奉笔一对,想已遗失,故特再行奉上,略表心意,正所谓纸短心长也。”

钱锺书收到纸笔和信,便这样回复:“弟性卞急,而来信须答者又夥,每信手拈败笔作书,累兄目力,疚愧之至,以后当力矫此习。”

在其后的一封信中,钱锺书更风趣地写他初用新信纸的感受:“今日即以惠赠佳笺作书,如走惯田间阡陌者,忽得从容雅步于上海滩柏油马路,既喜且慨,因跛腿汗脚不配践踏也!”

前面注释钱锺书的赠诗一节,我已提到他也有“王逢原的烦恼”,即受到络绎不绝的访客打扰。的确,钱锺书晚年的头号烦恼似乎就是复信。1983年11月22日,他致函我父亲大吐苦水:“弟去夏挂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后,不相识人来函求推荐、作序、题词之类,日必五六,虽多搁置不理,而中有年老境困、其情可悯者,不得不稍效棉薄,并作复书。”

我父亲向来足智多谋,居然想出“逐客书”一计,然后向钱锺书建议:“先生写好一封信,对外间一切要求均加婉却,上边的称呼空出待填,最后签名下是否可留一点空白以及盖印以示隆重,其尺寸大小即依函中所附之影印副本,不妨写得较来函字多一点,高一点。寄来后,晚即可去代影印二百份。”

但钱锺书回信谢绝了,倒也不“痴”:“倘以印就form(样式)作’逐客书‘,必召闹挑衅,且流传成为话柄,由话柄而成为把柄。畏首畏尾,兄当笑我为moral coward(满口道理的懦夫)也。”

钱锺书的痴气,其实也有几分周星驰式的“无厘头”。例如在1984年,他听说宋淇身体转佳,竟抓狂得连珠炮发,写了以下一大段话:“方正先生(指香港学者陈方正)曾来书言,兄去秋以还,精力胜昔,治事为学,益复游刃有余,写之雀跃。虽兄荣获诺贝尔奖金,任法兰西学院院士,或加冕为香港独立国王,不如此可喜可贺也。”

宋淇致钱锺书的最后一函,寄于1989年1月9日,共四页纸,内容重点有二:一是报告病况,二是谈及杨绛《洗澡》的读后感。至于钱锺书寄来的最后一封信,日期为1989年1月15日,他写道:

久阙音问,惟心香祝祷兄及美嫂身心康泰,无灾少病。贱恙承远注,并厚惠良药,感刻无已。去夏以来,渐趋平善,除西药外,兼服中药调理,望能免于polypharmacy (治疗一种疾病时的复方用药)之害,而得收synergism (药力协同)之效。然精力大不如前,应酬已全谢绝。客来亦多不见,几欲借Greta Garbo (葛丽泰·嘉宝)“I want to be alone”(我要自个儿待着)为口号,但恐人嗤我何不以尿自照耳。呵呵!

最后那个“呵呵”,用法一如我们在网上常用的表情符号,信中流露的风趣语调、跳跃思想,实在让人难以相信是出自二十多年前一位年近八十、用毛笔写文言文的老人!

文字游戏

钱锺书通晓多种外语,是众所周知的事。如汤晏说:“吾人都知道他精通英、德、法、意及拉丁文,在谈话中讲到法国文豪莫泊桑时,他引用了一句法文,在座中的美国人懂法文者听了就哄而取笑。他在谈话中引录德文、意大利文及拉丁文的地方也很多。”(《钱锺书访哥大侧记》)

李慎之说:“胡乔木则说:’同锺书谈话是一大乐趣,但是他一忽儿法文,一忽儿德文,又是意大利文,又是拉丁文,我实在听不懂。‘其实,我也是一样,可是他还时不时说’你当然知道……‘,愚陋如我,哪里懂得他说的是什么,只好傻笑作理解状。”(《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送别钱锺书先生》)

美国汉学家艾朗诺(Ronald C.Egan)在《谈〈管锥编〉》中也有这样一段记载:“1979年钱锺书先生来哈佛访问……在开会的时候,他的发言那么精彩、幽默,而且好几种语言轮番上阵,用了许多谐音、双关的语言游戏,把大家都看呆了,没有人想到当时的中国还有这样的人物。韩南教授说得好,钱锺书就像是一瓶上好的陈年香槟,喝之前摇一摇,一打开瓶盖就会迸射出来。钱先生当时已经有四十年没有走出国门,所以我觉得他特别有表演欲。”

可惜钱锺书的谈话鲜有影音记录(听说陈道明有他的录像),就连访问稿也寥寥无几,所以他到底如何“又是意大利文,又是拉丁文”地“用了许多谐音、双关的语言游戏”,恐怕大家都难以想象--幸好我们还有书信。

给好友写信,毕竟有别于严肃的学术论著或雕琢的文艺创作,也许最能反映他日常说话的方式。试看1979年5月钱先生寄来的英文信,尾段说:“The publication of my books,slated for spring and then for summer,is long overdue.Lucus a non lucendo;our printing presses are never pressing and go about their business in God’s and their own good time.”

我试译一下,大意是:“拙作原拟春天出版,后又改为夏天,现已都过期多时。Lucus a non lucendo;我们的印刷机永不急迫,总按着上帝和自己的步伐办事。”不过短短几行,就有两处需要解释:第一是英文双关语,printing presses是“印刷机”,pressing是“急迫”,“our printing presses are never pressing”一句,乍看虽有点吊诡,但只要明白一语双关的巧妙,便会觉得文从字顺之余,更闪烁着幽默灵光。

但钱锺书之所以是钱锺书,就在于他永不满足于区区的一句英语俏皮话,他还要告诉你这文字游戏有个拉丁文成语的典故,即另一个要注解的地方:“Lucus a non lucendo.”尽管lucus跟lucendo的写法有点相似,但意思全然不同;lucus是“小树林”,而lucendo是lucere的动名词变格,指“发光、明亮”。全语意思是:小树林之所以叫“小树林”(lucus),正因为它“不明亮”(non lucendo)--西方古人由此而引申出一条释字、造字的原则,就是以一件事物所没有的、甚至相矛盾的特性作为其名字。这是前人的字源学,现在当然不能当真,但钱先生拿这句拉丁文给自己的俏皮话开路,则用得恰到好处。

以下一例,大概可说明钱锺书的联想、记性都很匪夷所思。1981年1月21日,我父亲写了一个原创笑话给钱先生:“前数月曾虚构一笑话,一友人在美结婚,随后回港拜望岳父母,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当场塞了他一封见面钱。泰水:‘意思意思。’婿(推却):‘那怎么好意思呢?’泰水(一定要他收下):‘小小意思。’婿(连忙收下):‘太不好意思了。’友人是电影导演,问他如此对白精彩否?他说广东人未必能体会,洋人一辈子弄不明白。”

我主要想谈谈这句:“Those who can,do;those who can’t,teach;those who can‘t teach,go on lecturing tours &attend learned conferences.”中文意思是:“有能者为之,不能者为师,不能为师者,则四出演讲、参与学术会议。”刻薄起来倒相当精警。尽管不必解释什么,这句的意思也很明白,但知道钱先生暗用了什么典故,又别有一番乐趣--他必然期望我父亲会看出那精心隐藏的一重意思。

钱先生的话,其实出自萧伯纳的《革命者箴言》(Maxims for Revolutionists):“有能者为之,不能者为师。”(He who can,does.He who cannot,teaches.)原来只有两句,后面自然是钱先生杜撰的。我因此想起1977年伍迪·艾伦的经典电影《安妮·霍尔》,片中有几句是这样的:“We had a saying,those who can’t do,teach,and those who can‘t teach,teach gym.And those who couldn’t do anything,I think,were assigned to our school.”翻成中文就是:“我们有句话:没能力做事的,就去教书,没能力教书的,就教健身。而那些什么都做不来的人,我认为都分配到我们这所学校了。”钱先生有没有看过伍迪·艾伦,我不得而知,但他们的口吻和机智都很相似。仅仅就这里的“恶搞”萧伯纳而言,我觉得伍迪·艾伦的话似乎更幽默。

钱锺书的《说笑》里有一段话:“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也许要在几百年后、几万里外,才有另一个人和他隔着时间空间的河岸,莫逆于心,相视而笑。”那么你读了以下这封以“告博一笑”结束的信,又是否会笑,或懂得笑呢?1981年1月19日,钱锺书来信谈戴维·霍克思(David Hawkes)和杨宪益夫妇的《红楼梦》译本:

前日忽得Hawkes函,寄至The Story of the Stone第三册,稍事翻阅,文笔远在杨氏夫妇译本之上,吾兄品题不虚;而中国学人既无sense of style,又偏袒半洋人以排全洋鬼子,不肯说Hawkes之好。公道之难如此!弟复谢信中有云:“All the other translators of the‘Story’-I name no names-found it‘stone’and left it brick”,告博一笑。

钱先生那句英文,字面大意就是:“其他《石头记》的译者--我没指名道姓--总是以‘石头’始,以‘砖头’终。”单看这句已很有意思,但如果你明白钱先生还同时暗用了古罗马奥古斯都皇帝的一句话,也许就更能与他“莫逆于心,相视而笑”了。

原来奥古斯都曾自夸功业:罗马在他接手时只用砖头砌成,但他留给后世时,已全部化作大理石。此语记录在古罗马史家苏维托尼乌斯的《罗马十二帝王传》,原文是拉丁文,英译一般作:“He could justly boast that he had found it (Rome)built of brick and left it in marble.”这里钱锺书反用其语,不但与《石头记》书名贴切,也一针见血地批评了它的众多译者。

同类推荐
  • 推进民族大融合的改革者孝文帝

    推进民族大融合的改革者孝文帝

    本书介绍了孝文帝的生平,内容包括:历史渊源、首个权政、文明冯太后、献文帝的功绩、孝文帝的文韬、改革思想、整顿吏治、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改革姓氏等。
  • 红楼绝唱:曹雪芹

    红楼绝唱:曹雪芹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红楼绝唱:曹雪芹》对曹雪芹这个人物本身进行系统深入探讨,从曹雪芹这个“圆心”出发,不断伸出半径,延伸到他的整个家族和他所处的整个时代背景,浓化对曹雪芹思想、人格和艺术追求的渲染。
  • 名人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名人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托尔斯泰,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 讲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讲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书分为旧学宗师、人文大家、科学巨擘三个部分,试图从宏观的背景、独特的视角、生动的场面,反映他们精彩的人生,表现其鲜明的个性。如辜鸿铭的怪癖、吴宓的浪漫、刘文典的“名士”风度、黄侃的“狂狷”、章太炎的“疯”、胡适的优雅、鲁迅的启发、马寅初的激烈、马约翰的耐心、李叔同的多礼、熊十力的性情、冯友兰的拙扑、沈从文的天真、黎东方的生动、钱钟书的睥睨、雷海宗的磅礴、林语堂的幽默、郁达夫的无奈、华罗庚的谦逊、闻一多的尖锐、老舍的文采……
  • 悲壮刺客:荆轲

    悲壮刺客:荆轲

    《中国古代武将壮士:悲壮刺客荆轲》为丛书之一,写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刺客荆轲的传奇故事。他为了信念和承诺,视生命为浮尘,在刀光剑影中挥洒游侠义气,所体现的,正是“士为知己者死”的牺牲精神。
热门推荐
  • 比尔·盖茨传

    比尔·盖茨传

    比尔·盖茨从小就很个性鲜明,聪明好动,精力旺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并争强好胜。童年时期的小盖茨非常喜欢读书,大部分时间都是和书相伴度过的。他经常一连几个小时都坐在父亲的书房里如痴如醉地阅读。但是他对一般的儿童书籍,例如卡通、童话之类的并不感兴趣,而是非常喜欢阅读各种大人们的书籍。他最喜欢读的就是《世界百科全书》。小盖茨不但对书中的内容从头读到尾,而且还非常喜欢在读完后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思考。比尔·盖茨良好的家庭教育让他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为他日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倾国倾城颜王爷是个妻管严

    倾国倾城颜王爷是个妻管严

    “娘子~为夫需要安慰,为夫昨日被秀了一脸”某男委屈脸,“咱下次也秀回去!比他们更秀的那种”某女安慰道…“那娘子,为夫想要一个爱的香吻”“mua~”某女一不小心捡了个系统君做靠山,又一个不小心抱到了某王的金大腿,从此人生跟开了挂似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童话碎片

    童话碎片

    生活中总有童话的影子,我想用短篇的文字记录下它们,也许是在公交车上,厕所里,花上十几分钟,读完一篇完整的故事
  • 名家经典散文选: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恶魔陷阱,吸血殿下来袭

    恶魔陷阱,吸血殿下来袭

    这是一个充满幻术的神奇世界,这是一个复仇的时代。他,幻界尊贵的殿下王子,并非吸血鬼,却以吸血为生;他的冷酷并非无情,而是无心!她,是月光女神的遗女,却是幻界水族公爵的私生女。她的身上藏着两颗心脏,以至于她可以透过他人的心听到他人的心声。但是她是幻界通缉的对象,躲藏在人类世界,不敢回到幻界……黑暗中,如美玉雕琢般的帅气轮廓若隐若现,南宫延辰纤长的手指擦干嘴角的血渍,冷冷一笑。“这个世界上没有活人看到我吸血过,现在你看到了,你说要怎么办呢?我的食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鲁豫有约:戏骨

    鲁豫有约:戏骨

    此书收录影视界实力戏骨的趣味人生与洒脱态度:不同流,才精彩的濮存昕;这爷们儿是角儿的陈宝国;我的性格是“玩命”的刘威;卡通皇帝张铁林;奶油小生大变脸之唐国强;“两头坏”的王刚等。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些人物如何演好戏,又过好人生?
  • 落雪阁

    落雪阁

    前世一直忌惮的男人出现在眼前,避他,一避再避,再度遇他,却是感动了自己!自宋代穿越而来,从最初的极度不适应,到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现代过得风起、水起、云起,可她那沉睡了千年的爱情,当何去何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末世拯救群

    末世拯救群

    【不一样的末世流!!!】某天,叶辰无意中加入了一个资深中二群,群里的昵称千奇百怪,讨论的话题都是拯救太阳,灭丧尸,除鬼怪,战外星人,搞新科技。起初,叶辰并不在意,认为这只不过是中二病而已。毕竟,谁没有一个大侠梦。直到有一天,叶辰亲眼看到一位仙女移山填海,拳灭星辰,凌空而立。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加的末世拯救群里的人,一个个都是大能者。十八年的世界观,彻底支离破碎,耳边还有着相信科学的声音回荡。少年,一起拯救地球,拯救太阳吧!注:这是一部轻松的末世流,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