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5000000003

第3章 宗教音乐的发展(1)

基督教在公元100年左右传入罗马帝国,信徒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原 罪,而只有虔诚地向基督赎罪才可能使自己得到解脱。信教者在心中向 耶稣请求怜悯和宽恕。通过实践,大家发现持续的祈祷、庄严的歌唱, 能更好地激发这种虽然怯懦却被众人所接受的感受。

这是教堂产生的最直接原因。基督教徒们聚集在这圣洁而庄重的上 帝所在之地,心中回荡着最真诚、纯洁的歌声。一开始,为了更好地引 导教徒认真地聆听上帝的教诲,教堂音乐的曲和词都是非常平和的,这样可以使他们从内心最深处真诚地忏悔。到了中世纪,由于教徒对宗教 的坚定信仰,使得教堂音乐含有了更多强烈而深沉的感情,体现了宗教 的力量。那个年代,各个地方的人们都生活在相类似的社会和经济状况 之下,有着共同的心理感受。这自然而然地使得他们选择了上帝作为倾 诉的对象。他们通过修建教堂、在教堂中歌唱,这些最坦诚的方式来表 达自己的心声,纯洁而又真挚的歌声回响在教堂中。

在本章开头部分提到的纪约姆·德·马萧,他是一个著名家族主人 的秘书。这个姓约翰的家族住在卢森堡,他们在中世纪时代几乎建成了 中欧的一个国家。有意思的是,1350年,人们表达真实感受的重要性被 这个家族的每一个成员所认同。马萧给后人留了一句很有意义的话, 我笨拙地将它翻译成:"只有内心燃起创作之火,才可以进行乐曲的创 作;否则,沉默。"这句话有惊醒世人的功效,我们或许应该把它镌刻 在石头上,或者把它列在所有音乐学校的门口。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 它道出了音乐创作的天机:没有强烈的创作欲望就会缺乏真情实感。而 中世纪的人们尚有强烈的感情,唱歌皆为情感所致,所以不存在勉强创 作的问题。

中世纪的人们演唱并热爱着他们自己的歌,就像巴厘岛上的人们对 家美兰的演奏情有独钟一样。现代人听惯了和声,对中世纪的音乐不以 为意。但正如上文所说的,音乐受到时间和地域的影响极大,这或许是 现代人普遍不能欣赏中世纪歌曲的原因吧。

一、最初的宗教音乐

最开始,人们只能在教堂里唱歌,而且还只能按照基督教最初流行 的格列哥利圣咏这种四平八稳的调子来唱歌-这也是被教堂当局严格 规定的。尽管如此,教堂的歌咏也还是受到了外来因素的影响,一场改 革在偷偷酝酿。起初,就像现在美国爵士乐跻身于交响乐那样,民歌唱法被引进教堂音乐之中。其直接结果就是使原本平淡无奇的格列哥利圣 咏变成了变调版的圣咏。后来,去掉累赘而陈旧名称的记谱法受到了人 们的喜爱,来自阿雷佐的圭多的记谱法迅速流传开。最后,逐渐发展 成能被欧洲人辨别和使用的"洲际普通话"。当时的人们以此为基本 框架,增加了一些看似与音乐无关的改变。此时,圣咏的传播速度就 更快了。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位伟大的教皇-格列哥利一世(540- 604),他的诞生是中世纪宗教音乐的一件大事。因为我们前面提到的 格列哥利圣咏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从此,宗教音乐进入了一个崭新 的时代。当然,还要强调的是,格列哥利和他的前辈圣安普罗休斯一 样,在基督圣咏歌曲改编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虽然看起来就是些删删 减减的工作,事实上不仅十分枯燥,而且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之 前每个环节对应的圣咏进行细化。这样做是为了使宗教礼拜仪式,以及 教会历法在每一首圣咏中都能得到遵守和体现。格列哥利在工作完成之 后将整理过的圣咏唱经本-流传于后世的全体基督教世界参照的圣 咏经典-用一条金链子系好,在圣彼得大教堂的祭坛上供奉着。这 个唱经本的歌词几乎完美,所有其他的异教音乐与它们相比简直就是 小巫见大巫。格列哥利圣咏诞生 之后,好像担任 了唯一能和上帝 沟 通 的音乐这 一角色,或者 说它完全代表 了上帝。未来 几个世纪的教徒 都 沉醉于这 完美的圣咏之中,这也许可以说是由上 帝自己发动的一场有决定 性意义的音乐革命吧。总 之,音乐能够在未来岁月 中发展得更为美好、更为 广阔,是以它为最基础、 最丰富的养料的。

人们认为聆听格列哥 利圣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 音乐、培养歌唱的专业素 质。圣咏有两种分类,一 种是"音符歌曲",即用 同一个音高上的音符演唱 所有的歌词,其简单性体 现在节奏、曲调、音色和 结构上,人们通过这种单 调的重复来进行更为真诚 的祈祷;另一种是"旋律 歌曲",和现在意义上的 歌曲类似,用旋律来表现 内容- 这悦耳的歌曲多 在合唱、赞美诗及弥撒中 得到应用。

此外,促进教会音乐发展的另外一支重要力量就是当时的封建庄园主。他们的庄园为他们积累了大 量的财富,于是这些人便想提高自己家族的影响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 开办歌唱学校,专门为他们的小教堂培养歌手。与此同时,音乐的各种禁锢 逐渐被行吟诗人和游吟歌手所打破,它对普通百姓的吸引力也有所增加。

相反,教会音乐因为过于严肃而远离了百姓生活。 中世纪著名的音乐教师-约翰·登斯特布,对当时的音乐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惜的是,关于他的生平我们了解得不多,仅仅知道 他于1453年逝世,墓地在伦敦。不过,可能是因为1415年的阿让库尔战 役(以法国战胜英国为结果)使法国再一次成为了欧洲的政治中心,约 翰·登斯特布便同英国国王的随从一起来到法国,可是在别人看来,他 还是个英国人。他被当代的音乐史学家称为"作曲家之父"。但是,在 我看来,同一个时代有很多人都在为同一种工作努力着,如果仅仅称某 一位为创始者,往往不甚公平。但总的来说,登斯特布开创了现代的复 调式音乐,同时是公认的新唱法(不再是以单纯的重复或高声叫喊为特 点)的创始人,这种音乐被视为音乐史上的里程碑。

英国人拥有出色的教堂唱诗班却不擅长器乐演奏,此种现象可以 追溯到中世纪。也许,这可以部分归因于当地的气候因素。下面我们 来看一个经典的例子。意大利拥有世界一流的歌手,他们圆润的声音 令北方人不能望其项背。这或许与意大利语自身的特点有一定关系。 此外他们的声带也有着不可否定的优势:他们无论是唱歌还是买一盒 烟,都好像在演唱一首抒情歌曲。不过,出生在寒冷地带的北方人的 声带就要相对差一些。我猜北方人可能比南方人更守纪律吧。有一点 我可以向各位读者保证:如果想听经典的《马太受难曲》,还是选瑞 典、德国以及荷兰的乡下,米兰和罗马就差了一些;还有,意大利当 地绝对是你听《丑角》的好去处。

可以肯定地说,15世纪的意大利人为此深感自豪。早在15世纪初, 意大利人就请来低地国家(对佛兰德和荷兰的称呼)著名的合唱团指挥 纪约姆·迪菲。迪菲是一位法国的合唱班老师,他曾经在法国的康布雷 城大教堂旁边建立了一所十分优秀的音乐学校。当时,迪菲是首批被聘 请来的乐队指挥之一,他来到意大利,在罗马教皇那里从事教授唱诗班 的工作;后来由于极为怀念家乡,他于1437年回到了法国。

后来,罗马教皇又请来另一个低地国家的音乐教师约翰·奥柯哥姆,由他接任迪菲的职位。大约有一个半世纪的时间,荷兰音乐统治着 古欧洲。荷兰的乐师大多有着相类似的经历:在故土学习,却不愿意囿 于小镇,于是到国外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荷兰乐队中早期教 师之一的约翰·奥柯哥姆也是如此。他在安特卫普出生,在巴黎工作, 曾做过王室小教堂唱诗班的指挥。15~16世纪,荷兰乐队的成员们分布 在罗马、那不勒斯、威尼斯、奥格斯堡、尼姆、巴黎以及西班牙等一些 大城市之中。

同类推荐
  •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即使不看文字,只翻阅那一张张由旧至新的节目单,新中国的演出乃至文化的发展也如同电影般幕幕现前——这本书就是一部纪录片,真实、生动、有趣。收藏者,可以按图索骥,作为鉴赏参考。演艺人,可以从观演述评中听到一位懂戏的观众的心声,设计者,可以在一张张节目单和入场券上描摹出角动心灵的下一张海报,史学家,可以从故事里读出北京甚至中国的演艺微观史,我们,最普通不过的你我,可以学着像作者一样,亲近演出艺术,享受多彩人生。
  • 颜真卿与颜体

    颜真卿与颜体

    颜真卿在书法史上被称为“第二书圣”。多少年来,他的名字和他的一系列气势磅礴的碑刻书法一起,声名远播,走进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寻常百姓家。他的书香和风骨传遍了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颜真卿以他正直、坚贞、刚烈的崇高人格和雄强伟岸、端庄肃穆、浑厚壮观的书法风格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颜真卿与颜体》介绍了颜真卿的家世背景、生平事迹、书法创作历程,对颜体也作了概要。
  • 杂剧艺术下(生命百科)

    杂剧艺术下(生命百科)

    有路在青霄内,又被那浮云塞闭。老兄也百忙里寻不见上天梯。(许达云)仲宣,你看那一林红叶,三径黄花。一林红叶傲风霜,如乱落火龙鳞。
  •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本书是对电视艺术何以审美化生存的探讨。作者在梳理电视艺术审美历程的基础上,对电视艺术审美化生存所涉及到的几个层面进行学理上的分析和研究。第一,探寻电视艺术的审美形态、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嬗变的轨迹;第二,对电视艺术审美生成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三,引入电视艺术审美价值的视角,探究其审美化生存的意义;第四,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第五,通过电视艺术的几种主要形态——纪录片、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的现存问题来切实探讨电视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化;第六,从美育与电视艺术的关系角度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 西方音乐史纲与名曲赏析

    西方音乐史纲与名曲赏析

    本书以作者二十余年来的西方音乐史教学和研究为基础写成,其所面向的读者群主要为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学生。
热门推荐
  • 戏说福康安

    戏说福康安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黄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戎马倥偬非本色,纵横捭阖见峥嵘。名扬四海紫光阁,青史留名福康安。本故事纯属虚构穿越文,开心就好,如有雷同,实属意外。
  • 记忆中繁星闪耀

    记忆中繁星闪耀

    听天由命的刘梓星遇上得过且过的黎耀,16岁的他们遇见初识的美好。在你爱谈天我爱笑的年纪,校草叶寒的出现耀眼夺目。成年人的世界,霸道却温暖的总裁邢辰是不一样的烟火,照亮了初心的路。星辰大海,斗转星移。12年间,四个年轻人历经误解、谎言、死亡、重生,他们的命运相互交错。当一切云开雾散,他们在成长中理解爱、包容爱、放逐爱、接受爱。
  • 秋瑾新传

    秋瑾新传

    秋瑾居京是她脱离封建家庭走向社会的开端。阅读新书新报、结交各种社会人士,使她大大开阔了视野,在思想上有了显著的提高。她开始认识到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妇女的解放,必须从兴办女学、启迪女智开始,她的赴日留学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理想。离湘赴京八国联军之役,以中国失败、签订《辛丑条约》而告终。《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又一条锁链,也是他们残酷掠夺中国人民财富的铁的见证。
  • 最强宠婚:老婆大人,求翻牌

    最强宠婚:老婆大人,求翻牌

    初时,他只当她是他放出去厮杀的棋子,眉眼冷漠,话语冰冷,“她本就该死,如今我只不过给她一次活命的机会,所以她将来如何又关我什么事?”后来,他偏执疯狂霸道的把她禁锢在怀里:“阿月,呆在我身边和打断腿呆在我身边你选哪个?”苏吟月:“……”她一个也不想选。(本文架空,有异能,不喜勿喷)
  • 人缘好,就是懂得换位思考

    人缘好,就是懂得换位思考

    本书正是针对这些实际问题给予细致的分析及实用性的解决方案,告诉读者如何成为格局大、情商高、人缘好的人。这个世界的纠纷与不和谐大都是因为很多人遇到问题时只是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不能做到换位思考,由此给人带来了关系紧张、怨恨叠加、问题难以得到解决等很多苦恼。
  • 奇闻笔谈

    奇闻笔谈

    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也是一个冒险故事,看似遥远的鬼神不过是一颗人心的距离,看似眼前的人心却不知其相距何几。所以归根结底,这不过是一本记录着奇闻怪事的见闻录罢了。
  • 佛说八大人觉经

    佛说八大人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是女作者

    我是女作者

    简介:你以为这是一部穿越剧?不,这是一部家庭伦理剧。你以为是一部伦理剧?不,这是一部玄幻剧。你以为是一部玄幻剧?不,这是一部魔幻剧!哈哈哈(主角:作者这么皮,粉丝知道吗?)(我:别瞎说,粉丝是什么?我没有。)
  • 静地乐土

    静地乐土

    这是一方古老的土地,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西汉置县取名汾阳,隋改静乐称用至今。这是一方英雄的土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1000多名烈士为国捐躯。这是一方希望的土地,每一眼不屈的老窑洞,每一块苍凉的梯田,都见证着生生不息的岁月轮回。
  • 无常渡厄

    无常渡厄

    人死为鬼,鬼死为魙,魙死为希,希死为夷......范武意外身亡,死后得知还要再死一次。恋人失踪,踏上漫漫寻她之路。三界动荡,渐渐明了前世今生。地狱颠覆,人间危在旦夕。翻天覆地,外星文明缘是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