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1700000002

第2章 总论(1)

杰佛里·M·霍奇逊

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社会科学中的历史特性问题

How Economics Forgot History:The Problem of Historical Specificity in Social Science①

①[英]杰弗里·M·霍奇逊(Geoffrey M.Hodgson)著高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本书作者英国经济学家杰弗里·M·霍奇逊(Geoffrey M.Hodgson),是欧洲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的最著名代表人物,并被誉为传统制度经济学在当代的学术领袖。霍奇逊是欧洲演化经济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并主编《制度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作为当代制度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复兴了旧制度经济学派的研究方法,并扼要介绍现代与当代五十本西方经济学代表性论著,涉及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转型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六个主要领域,内容包括作者简历、主要思想、学术贡献等。《现代西方经济学:名著导读》突出对这些论著进行导读性说明,使读者概括了解相关写作背景、框架结构及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及基本观点。此外,为便于了解这些名著出版后的相关研究,还列出了重要的中英文扩展性参考文献,从而为经济学理论研究者和研究生提供阅读参考。

一、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英国经济学家杰弗里·M·霍奇逊(Geoffrey M.Hodgson),是欧洲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的最著名代表人物,并被誉为传统制度经济学在当代的学术领袖。霍奇逊是欧洲演化经济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并主编《制度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作为当代制度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复兴了旧制度经济学派的研究方法,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创新,开创了“制度演化经济学”这一经济学的崭新领域。

霍奇逊教授著述颇丰,已经出版12部专著,发表17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社会科学中的历史特性问题》一书完成于2001年,是近期很有影响的制度经济学著作之一。

二、本书精要

本书围绕经济学中的历史特性问题展开论述。作者认为一般化的理论方法是重要的,但是其价值有限。这些一般性方法必须使用对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制度背景和文化背景保持敏感的分析方法加以补充。他讨论了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旧制度主义是如何研究历史特性问题的,描述了历史特性的本质和作用,同时也指出其他经济学派对历史特性问题的态度。在此过程中,尤其强调历史特性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最后,针对如何把历史特性问题重新提上经济学的研究大纲,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可行建议。

三、论著内容

1.一般性理论与历史特性问题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导论中,作者首先指出一般性理论的局限性。他认为一般性理论虽然会达到一定程度的解释性统一,但是这种统一是有局限的。经济学所宣称的解释性统一通常是衍生类型的统一。这意味着从同样的公理集合课题推导出众多的命题集合,或者同样的命题集合可以从越来越小的公理集合中得到。这是一种没有本体论基础的统一。也就是说,经济学对经济问题的解释是从纯粹的强加的假设基础上得到的,并不是从对客观实体的调查和发现中得出的。霍奇逊还指出,即使某些经济理论做到了本体论意义上的解释性统一,这种统一也仍然存在局限性。本体的解释性统一的局限性依赖于被解释的现象之中是否存在潜在的统一。

基于上述认识,作者认为:在社会科学中,需要解释的真实目标之间存在的差别对任何一般性理论的范围施加了限制。因此,将复杂性系统纳入到一个结构丰满的一般性理论之中是极其困难的。这种困难根源于三个问题:第一,分析和计算难于处理;第二,一个可处理的理论必须将自己局限于所有可能结构之中的一个相对微小的子集;第三,过分一般性的成本是可能会遗漏现象子集所共有的关键特征。作者以经济学中的一般性理论构建来说明这种困难的性质和程度。他将易货交易与货币经济两个模型的比较作为例子。从表面上看来,易货经济模型比货币经济模型所使用的限制性假设要少,因而易货经济模型更具一般性。但是,易货经济模型暗含着每个商品都能够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的假设,实际是排斥了货币这种特殊的商品。而在现实的货币经济中,有货币存在,且有一些交换被排斥。所以,易货经济模型实际上不比货币经济模型更为一般。

作者进一步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流经济学引入博弈论工具,他认为这实际是对一般性理论方法的放弃。博弈论工具所构建的是例证理论,而非一般性理论。

作者所分析的一般性理论的局限性,并不是为了否定一般性理论的力量或价值,而是为了探讨某些类型的中层理论的方法论基础与元理论论证。霍奇逊主张回到19世纪关于方法论问题的讨论中,去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他认为当代经济学遗忘了历史特性问题(the problem of historical specificity)。这一问题是指:“首先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在历史时间与地理空间中存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系统类型。历史特性问题致力于研究社会科学中的解释性统一性的局限问题:实质不同的社会—经济现象,可能需要在某些方面不同的理论。”

作者将自己对经济理论和社会理论中的一般性及特定性问题的观点总结为以下8点:

1.科学不能仅仅是对经验细节的分析或描述。描述自身,不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总是依赖于预设的理论或概念。

2.科学不可能在没有一些一般性或普遍性陈述和原理的情况下前进。解释真实因果机制的解释性和一般性是值得科学研究的目标。

3.然而,复杂现象的一般性理论总是被高度简化和存在局限,这主要是由于在试图建立任何真正一般性的理论时所必然包含的复杂性和计算的局限。

4.社会科学中的统一和一般性提供了有力的概念框架,但是它们缺乏辨别能力和充分解释具体细节的能力。

5.只有当作出额外的、限制的和特殊的假设时,社会科学中所谓的一般性理论才具有解释力。

6.在处理复杂(社会—经济)系统时,我们需要将一般性概念陈述、理论与根系统和子系统的特定类型相关的特定的概念、论述和理论结合。

7.社会科学中最为有力和最具信息量的陈述和理论是那些从特定的理论构建中得出的,这些特定的理论构建旨在分析特定领域,并且也受一般性框架和原则的指导。

8.于是,社会科学需要将一般性原则与旨在研究特定领域的理论构建结合起来。这些工作在抽象的不同层面进行。一个哲学渊博的元理论必须解决这些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问题。

2.德国历史学派及其影响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作者对经济思想史上的历史学派们的工作及其影响做了分析式的论述。他所说的历史学派主要包含马克思、德国历史学派和不列颠群岛(英国)的历史学派。其中以德国历史学派为主,他详尽地分析了新旧德国历史学派的观点。有意思的是,作者将马歇尔也视为历史主义者的战友,他认为马歇尔对经济学的历史特性问题有充分的重视和肯定。

作者专门讨论了以门格尔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对德国历史学派的批判以及奥地利学派和德国历史学派之间的方法论论战。他论述了新德国历史学派对方法论问题的反击,驳斥了将历史主义方法视为“反理论”的观点。

作者将以门格尔为代表的反历史主义的观点概括为4点:1.反归纳主义。经济学发展的初始或者全部过程都不能仅仅依靠事实。描述必须依赖于先前的理论概念,而且描述本身不能对经济现象进行解释。2.个人主义。经济分析的恰当起点是有给定目的和偏好的个人,而不是‘国民经济’或者任何其他更高层次的单位。3.经济原理的普遍性。一些经济原理,例如供求规律,与所有的经济系统都相关。经济学必须集中在对原理的阐明上。4.驱逐历史特定性问题。经济学家不需要给予历史特定性问题以优先权。

霍奇逊只认可第一条命题,他认为其他三条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对于第二条命题,作者指出将个人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单位是需要严格论证的,而不是不证自明的。对于第三个命题,他赞同经济理论需要一些普遍的超历史的概念或原理,但他认为这些原理并不完整,更不能想当然地运用。对于第四个命题,则认为即使经济学中的普遍原理已经建立,但没有理由否认使用特定理论来解释特定的社会—经济系统的必要性。

3.美国制度主义到历史研究的终结

作者在本书的第三部分讨论了当代英美主流经济学排斥历史特性问题的历程。结果导致在当代主流的经济思想史体系中,一个非历史的一般性理论体系不断进步,而经济学对于历史特性问题的广泛讨论被极度边缘化或排斥在外。在作者看来,这一结果形成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它既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也有纯粹的偶然因素。

作者对促成这一结果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概括。他说:“我们可以看到外来入侵的影响、重大大学的学术环境的影响、移民的影响、英语成为国际语言的影响和世界力量平衡发生改变的影响。”其中,重点阐述了当时的学术环境变化对美国旧制度学派的兴衰的影响。这主要是:20世纪30年代,逻辑实证主义取代实用主义、行为主义取代本能主义的学术浪潮对旧制度学派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旧制度学派的第二代领袖康芒斯试图调和这一冲击,但却导致了凡勃伦主义的研究主题被削弱。

对于偶然性因素,作者也进行了概述。他说:“我们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揭示的是一个既具戏剧性又具悲剧性的错误,叙述中包括了误解、缺陷、自满、夭折、自尽、个人竞争、道德缺失、事业上的野心和处心积虑的努力,而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一个结果:忽略或重写历史。”作者为马克思·韦伯、罗伯特·霍克西的早逝而哀叹不已。也为伊芙琳·伯恩斯、阿道夫·洛等人的理论未能受到学术界正视而遗憾。作者对塔尔科特·帕森斯、约瑟夫·熊彼特和莱昂纳多·罗宾斯等人反历史主义的串联展开了辛辣的攻击。他还批判了凯恩斯的《通论》,认为凯恩斯并没有实现建立真正的通论,他只不过隐去了其理论所依赖的特定的经济制度基础。

4.新的历史研究

在本书的第四部分,作者试图从经济学所遗忘的历史问题这一起点出发,重新开始历史研究。他首先分析了社会学和经济学理论的一般性规律,认为主流经济学理论所依靠的市场神话、供求规律和稀缺与竞争的前提假设都不具有纯粹的普遍性,而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作者认为:“虽然所有社会学分析和经济学分析都必须利用非历史的和超历史的概念,但是我们必须谨慎地选用它们。”在他看来,新古典主义主流经济学的错误就是将适用于一个系统范畴的概念看作是适用于一切系统的概念。

不过,作者也强调在社会科学领域里普遍性假设的必要性,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花了大量篇幅来构建这样一个概念体系,并希望这些概念既具有一定的超历史性,又能对历史特性问题高度敏感。为此,作者吸纳了凡勃伦、康芒斯、马克思、德国历史学派等历史主义者的理论,同时又借鉴了复杂系统论、一般性演化理论、自我组织理论和人类学分析,以丰富自己的理论和方法。

作者的概念体系起始于“习惯”,这一点继承自凡勃伦。进而,他重新探讨了习惯、文化、制度、法律、财产、企业等问题,建立了一系列具有较强解释力的概念。在这一框架下划分不同类型的社会—经济系统。其划分标准是控制生产领域的财产关系,这一方法继承自马克思。在此基础上,他建立了自己对社会—经济系统的转型和变迁问题进行分析的元理论框架,这一框架其实是对马克思和韦伯观点的改造。

最后,基于上述观点对经济学进行了重新的定义。作者认为:“经济学,如果进行广泛定义的话,应当是研究统治人类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的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学科。换句话说,经济学研究所有的维持性制度。”基于此,为重新构建经济学、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四、简要评述

作为欧洲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的领军人物,霍奇逊一直致力于复兴旧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凡勃伦所提出的作为一门演化科学的经济学。而这本书正是试图在历史特性问题上执行这个任务。其论证是通过作者对经济思想史的独到的分析而进行的。

本书的理论成果十分丰富。无论是对主流经济学还是非主流经济学的批判都是深刻而根本的。所建立的概念框架颇具兼容性,为制度经济学与其他演化经济学流派的融合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有可能成为将来演化经济学共同的基础性理论框架。

同类推荐
  • 人意决定生意

    人意决定生意

    从传统的观念来看,做人与做生意是两回事儿,做人要诚实,做生意则多变,甚至有“奸商”之说。这是对生意的误解。其实,大商不奸,他们做生意的信条是:诚实中不妨有些灵活,多变中不可丢失本分。一个不讲信誉、无德无义的人,充其量只能满足一点小私欲,非真商人所为。“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只有能够满足人需要的行为才能赚钱,能满足人的需要,而不害人,就是行善,行善就有善报,赚钱就是善报之一。读好这本关于做好一个生意人的书,定能给你带来滚滚财源,生意得以大成。
  • 政府与市场: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

    政府与市场: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

    本书从历史、现在、未来三个视角和理论、实践两个方面,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回顾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建设成就和教训,以事实论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论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重要意义;而后分析当前政府和市场关系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2013—2020年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指导方针、目标和主要政策进行阐述。
  • 商人活用孙子兵法

    商人活用孙子兵法

    本书将古代智慧与现代商业经营紧密结合,以全新的解读方式,通过精辟的活用解析与经典的经营案例,多层次、多角度阐述了现代商战的策略与技巧,堪称商界有识之士赢得商战竞争的智慧之源。
  • 财富的真谛

    财富的真谛

    该书研究财富这一重要而又具有神秘色彩的对象物,揭示了财富的存在及本质,财富的类别、形式及演进;对个人、家庭、企业、国家、社会及人类各个主体财富的构成、来源及用途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了财富的双面性,财富与道德、财富异化的内容及其影响;对财富在现实生活中的增加、减少及变动;对财富的困境及未来发展的憧憬进行全面的描述和解释,从经济的分析到伦理的判断多个层面为读者全面地重新认识我们身边的财富开起了一扇徐徐的大门,有助于深化和扩大人们及社会对财富的认识。
  • 改变历史的经济学家

    改变历史的经济学家

    本书的突出特点是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俱佳,历史感和现实感兼备。作者以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笔法,描绘了5克思政治经济学伟大先驱者们栩栩如生的画像,这些人大都是历史上杰出的学者或卓越的社会活动家,他们的著作在5克思主义的形成上起过重要作用。作者以不少篇幅评介了经济学说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批庸俗经济学家,5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同对这些人其学说的批判是分不开的。作者还向读者评介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他们尽管在当时并不出名,但从经济学后来的发展来看却是值得重视的。
热门推荐
  • 快穿朋友你拿错剧本了

    快穿朋友你拿错剧本了

    剧本全凭抓阄,抓到什么是什么某女配N:那你为什么总是女主角?女主:没办法,运气好天生的
  • Memoirs of Napoleon Bonaparte

    Memoirs of Napoleon Bonapart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难经集注

    难经集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在异世界开餐厅

    我在异世界开餐厅

    在举手可崩山岳,抬腿可断长河的玄奇世界中有一家小餐馆。在那里可以吃到提升修为的美食,可以喝到增强悟性的美酒,还可以品尝到至尊玄兽撒上孜然的烤肉。只是,为什么我的系统是和别人家的不一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之魔术师的路人甲

    快穿之魔术师的路人甲

    千星是名魔术师,会点占卜。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她随手“灭”了几个混混,然后就被一只系统绷定。嗯,占卜到会遇见自己以后的男人,千星淡定(迫不及待)地踏上快穿之路。女主千星,男主司夜,系统120
  • 国际经济学国际理论前沿:全球价值链与失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国际经济学国际理论前沿:全球价值链与失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从全球化经济模式出发,借鉴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的分析体系,从基础理论建设出发系统剖析全球化经济的运行机制,以此为条件进行了一次探索与尝试,试图借助成熟的公认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为全球化经济学提供微观基础与宏观证据。
  • 红袍剑士

    红袍剑士

    名为翃莲的少年剑士一系列故事发生的故事。
  • 曾许诺

    曾许诺

    一个是百黎山的兽王,被神农王收为弟子,悉心教导,并最终成为神农的战神和将军,守神农无虞。一个是轩辕族的王姬,行走大荒,四处游历。初初相遇之时,彼此还都不曾历尽世事,未曾意识到自己身上耀眼的光环同样是千钧的重担。赤宸和西陵珩相遇、相识、相爱,并在桃花树下做了约定,不见不散。无奈轩辕和高辛结盟,西陵珩只能和高辛王子少昊以婚约为盟。还有同样身为神农王姬的云桑和高辛将军的诺奈,没有一个人是故事的配角,他们都有血有肉,面临着各自的命运和羁绊。赤宸和阿珩究竟该如何坚守自己的诺言?少昊真的愿意和阿珩只是盟友?三足鼎立的天大大势又该走向什么样的结局?故事仍在继续。
  • 校园实用经典趣味成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校园实用经典趣味成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成语》是一本科普类读物。歇后语、座右铭、格言等无疑都是一种浓缩的语言精华,可能经过千百年来人们的不断提炼和传承,才得以流传至今。《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成语》主要内容包括趣味成语的语言精华。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身,可以作为广大青少年朋友修身养性、努力学习的一个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