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2300000033

第33章 生死:云生云灭自在风(1)

印顺法师茶语:生如梦,死如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这一名句传唱千古,其诗于雄健之中包含着对人生短促的无奈。死亡不仅是英雄人物的归宿,也是每个普通人的宿命,是人生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古人曰:死生亦大矣。死和生同样都是人生的大事。然而,人们在对待“死亡”这一自然事件的态度则是不同的。东方人的陵园种满参天松柏,郁郁葱葱的绿色掩映下的是让人觉得庄严的树荫;西方人的墓地基本上没有高树,陵墓散落在绿色的草坪上,迎着阳光。东方人的墓碑多为黑底刻字,庄重阴郁;西方人的墓碑多为白色,刻上有意义的墓志铭……

安妮宝贝在读完童话小说《天蓝色的彼岸》后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其实是他们对待死亡的态度。”他们面对死亡的态度,决定他们对待生命的方式。要知道,死不是绝对的终结和虚无,要珍惜生命,但不必畏惧死亡。

西方哲学家蓝姆·达斯曾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因病而仅剩数周生命的妇人,一直将所有精力都用来思考和谈论死亡有多恐怖。

以安慰垂死之人著称的蓝姆·达斯当时便直截了当地对她说:“你是不是可以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去想死,而把这些时间用来活呢?”

他刚对她这么说时,那妇人觉得非常不快。但当她看到蓝姆·达斯眼中的真诚时,便慢慢地领悟到他话中的诚意。

“说得对!”她说,“我一直忙于考虑死亡,完全忘了该怎么活了。”

一个星期之后,那妇人还是过世了,但她在死前充满感激地蓝姆·达斯说:“过去一个星期,我活要比前一阵子丰富多了。”

不要被死亡遮住生的视线,你就能体验到生命的快乐。妇人不再把死放在心上,她就收获了人生中最丰富的一周。

死亡并非一件坏事,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生活本身是具有某种额外的肯定力量的,即使生活中的不幸无法被其包含的好事所盖过,但生活仍然值得一过。的确,死亡总是我的,谁也替代不了,是和别人毫无关联的,可以说死亡是世界上最私有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只能自己承担自己的死,谁也帮不上忙。

海德格尔在《死亡》最后写道:“拥有生命是好事,但生命的量没有限度,那么也许一种不好的结局真在等待着我们大家。”有死亡的世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死的世界。没有死,生者何以知生?在人存在的意识中,生的意识与死的意识是统一的:死的意识强化生的意识。人,作为存在者而存在的人,其对自身存在事实的认定唯有通过强烈的生的意识来把握。把死的事实及人关于死的意识置于真实的存在之外,人还有什么生的意识可言?

既然死亡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那么,我们不如去接受它。正所谓:“参透为何,定能接受。”

盏茶铭心

印顺法师诗云:“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这是一种豁达。人之生必然相伴于死,我们每个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开始,便步入了走向死亡的过程。那么,我们在生的过程中就应该体验生、沉思生,由对死的叩问而让自我的生命获得更为长足的发展,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价值。

弘一法师茶语:淡看生死,活着就好

人都是轻死贵生的,不少上了年纪的人很怕提到“死”字,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就是这个道理。佛门讲究生死轮回,把一次死亡的结束当成是另一次生命的开始。

有一个人每天都要去医院门口看讣告,看看谁又被贴出来了。然后,他记下逝者的名字,将讣告上的内容抄写在小本子上。医院,是通往死亡的平台,隔三差五,总有人要离开这个世界。有时,一天会送走好几个。

人们看见他抄写讣告,就把他当成一个怪异的人,误以为他有收藏癖,专门收藏讣告。

人们哪里知道,他是个身患绝症的人,死神已经向他招手了,他几乎可以听见黄泉路上潺潺的流水声了。

他不想死,真的不想死。每一个有生命的人,都不想死。他也曾经自暴自弃,想一头撞死……也许是出于胆怯,他没有选择自尽,而是硬撑着活下来了。活一天算一天吧——他这么想。这是个很简单的想法。

忽然,有一天,他在医院门口看见了讣告,讣告磁石般将他吸引了。讣告上是谁,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道闪电划过脑际,燃亮了他心中的那片死海。

于是,他每天都到医院门口看讣告,看谁又被贴出来了。对于上面一个又一个名字,有些是他很熟悉的,熟悉他们的音容笑貌,熟悉他们的家庭子女。于是,他开始一笔一画地抄写讣告。日积月累,他抄写了厚厚的一个本子。有这么多人,在前面走了,自己对死亡,还有什么可惧怕的呢!讣告上那些沉痛的词语感染着他,燃烧着他。燃烧过后,他的内心反倒平静下来了。如果有一天,自己的名字真的被加上了黑框,真的被写到讣告上了,应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闲下来的时候,他开始整理那些讣告了。他将每一条讣告整理成文辞精美的散文。他歌颂死者,超度死亡,心里没有一丝倦怠和杂念。

他有一个朴实的想法,写够99个人,然后,就挂笔,将第100个位置留给自己。虽然,他不知道,有谁会把他当做第100个逝者来写,但他相信,会有人来做这件事情。第100个死亡的人,他希望是自己。

死亡,对他来说,已经无所谓了。只要上帝来召唤,鞋一蹬,说去就去了。可是,上帝一直没有露面。

后来,有一天,他打算给自己写的那些文章编号,排查一下自己的写作数量。让他吃惊的是,他写的文章,已经超过100篇了。也就是说,他早已与死亡擦肩而过,第100个逝者,不是自己!

他泪流满面!

每天,他依然跑到医院门口,抄写讣告,然后,回家整理成文章。

对死亡的惧怕每个人都有,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人就拥有嵇康那样的气魄,他在临刑前还要抚琴弹奏一曲《广陵散》,并无奈地说:“从此之后就无人再懂广陵散了,它要遗失了。”而我们也要明白这样的道理,把大好的光阴用在惧怕死的问题上,还不如真真切切地去想一想怎样好好活着。

弘一法师是1942年在福建逝世的,弘一法师逝世时神智很清楚,提笔在片纸上写“悲欣交集”四个字,便转入涅槃了。弘一看破红尘而达到“悲欣交集”即功德圆满,虽是看破红尘,却绝对不是悲观厌世。他认为,即使是人生最后一件大事,也不可大意。

“生亦何欢,死亦何惧”,弘一法师对于死亡的认识和淡定的心态,实在叫人的魂灵都为之震颤。

对于我们来说,生命终究是要走向终结的,没有人能逃过这一劫,何不把生死看得淡然、坦然呢?死其实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死才有生,宇宙万物就是在这样的生生死死中循环不息的。

盏茶铭心

生死,在一般世人眼里,生之可喜,死之可悲,但在悟道者的眼中,生固非可喜,死亦非可悲。生死是一体两面,生死循环,本是自然之理。不少禅者都说生死两者与他们都不相干。生者寄也,死者归也。生时,好生善待;死时,坦然面对。

普化禅师茶语:生是菩提,死亦涅槃

人们总是问佛陀:“佛死了都到哪里去了呢?”佛陀总是微笑着,保持沉默。

但这个问题一次又一次被提出来,于是佛陀对弟子说:“拿一支小蜡烛来,我会让你们知道佛死了到哪里去了。”

弟子急忙拿来了蜡烛,佛陀说:“把蜡烛点亮,然后拿来靠近我,让我看见蜡烛的光。”弟子把蜡烛拿到佛陀的面前,还用手遮掩着,生怕火被风吹灭,但佛陀训斥弟子说:“为什么要遮掩呢?该灭的自然会灭,遮掩是没有用的。就像死,同样也是不可避免的。”

佛陀吹灭了蜡烛,说:“有谁知道蜡烛的光到哪里去了?它的火焰到哪里去了?”弟子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说不出来。

佛陀说:“佛死就如蜡烛熄灭,蜡烛的光到什么地方去了,佛死了就到什么地方去了,和火焰熄灭一样道理,佛死了,他也消失了。他是整体的一部分,他和整体共存亡。”

对于死亡,佛家讲究一种自如而死,也就是说,自己可以把握自主,要什么时候死即什么时候死。

唐朝普化禅师有一天向人化缘“法衣”,一位施主便发善心用上好的布料做了一件袈裟送给他,但普化说这不是他要的“法衣”而拒收。临济禅师知道了这件事,请人送了一口棺材过去,普化看到棺材,很高兴地到街上喊着:“我的法衣来了!我要穿上它去死了!明天上午我要死在东门。”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道德概论(修订本)

    中国传统道德概论(修订本)

    本书以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目的,以最能概括和反映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内容与丰富实践的理论和规范为展示主体,系统而又有选择地介绍了中国传统道德精华。通过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整合梳理,将传统道德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派、人物、思想观点及行为准则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评价。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历史联系现实的原则,结合当下我国道德发展的热点和问题,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 感知新世界(感知论·第一部)

    感知新世界(感知论·第一部)

    我们已经知道得太多,但我们仍然一无所知,这不是矛盾,这是事实。知道的我们知道了,该知道的我们还不知道。本作是出于对人自身存在的直接追问和根本思考,是多个问题及多种追究的短文合集。这不是纯粹的理论著述,也不是专门的哲学研究,文中这些可能从未有过的观点不出自任何既有理论,更不同于任何现成观念,笔者并非刻意颠覆一切,却又不得不否定太多既有观念。其实,文中使用的论点元素早已存在,只是没有这种说法,也没有这样议论。读者可能对核心观点非常诧异,这些看似别扭的理念怎么没被先前众多大哲圣贤们说个明白?这指示了一个极简单的道理,两者方向不同。
  • 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曹卫东学术文集)

    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曹卫东学术文集)

    《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既是作者对法兰克福学派发展沿革的小记、对哈贝马斯个人及其思想关键词的剖析,也同时阐明了作者自身如何从理论和思想上向哈贝马斯靠近,涵盖作者同哈贝马斯的个人交往、哈贝马斯与中国学界的交往、国人对哈贝马斯思想理论的接受过程,等等;此外作者还专门梳理了著名的“1968”学生运动的历史细节,重点凸显了在此运动中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的各种互动及交锋。
  • 牛津通识读本:尼采(中文版)

    牛津通识读本:尼采(中文版)

    1889年,尼采突然神智失常。此前,他的哲学几乎完全被世人忽视;此后,他逐渐成为各类人争相膜拜的偶像。然而,对尼采思想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尼采当年曾有预见:“最重要的是,不要将我和不属于我的思想混为一体!”本书通过对尼采生平与著作的探究,揭示了尼采思想中固有的模糊与歧义,并对百年来人们对尼采作品的诸多误读进行了梳理。
  • 人生五大问题

    人生五大问题

    《人生五大问题》是法国著名犹太作家莫罗阿的一部代表作,书中探讨了人的一生中不得不面对的五大问题,如婚姻和家庭、友谊和幸福、生命和死亡、道德和艺术、经济和政治。这本书曾风靡全世界,改变过许多人的命运。莫罗阿以其深刻的观察,对人生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鞭辟入里。全书条分缕析,通晓明白,且傅雷先生的译文优美流畅,为本书增添了不少色彩。
热门推荐
  • 谁动她我跟谁急

    谁动她我跟谁急

    那天我好不容易出趟门,目的地——九重天。本以为只是去领个闲差,没想到领了天帝老儿的九公主回来!她爹让我监督她历劫!神王十劫啊!这小丫头也太可怜了!小小年纪就得过好几次奈何桥!不过……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就看看又不插手~七千年后——什么?她又双叒叕挨欺负了?!这不行!我得过去看看!想我堂堂阴司命记仇又护短!连阎罗王都忌惮我!竟敢欺负我的人?告诉你们!这丫头,我罩的!
  • 唯有爱如初

    唯有爱如初

    闪婚生活堪称完美!“你在做什么!?”某人恶人先告状。她一脸委屈:“我没有……”可怜她白天学业忙,回家还要照顾他。“女人,该履行你的义务了!”呜呜,她不要!
  • 武道和系统怎么混在了一起

    武道和系统怎么混在了一起

    萧川是回归的兵王,拥有了最强系统,成为了华夏历史上最强之人!
  • 福尔摩斯探案(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福尔摩斯探案(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分割线

    分割线

    张正山后来最迫切也最惧怕做的一件事就是为女儿张园查寻高考分数,这是因为他已经有过两次相同的经历。对于张正山来说,从等分到查分的过程实在是焦虑万分、备受折磨又心惊肉跳。女儿张园读“高五”,这是第三次参加高考。现在,张正山正等女儿考试回来。他把脖子奋力地伸出阳台,灰白的脑袋像只老葫芦被阳光悬照在空中,有一搭没一搭地两边摆来摆去。整整一个下午,张正山的脖子就这么伸着扭着,仿佛要在流动的街面上找回遗失已久的传家宝。大约五点半的时候,女儿张园手里大红色的文件袋一闪一闪地进入了他的视线。
  • 七星英雄

    七星英雄

    该作品描绘了从晋恭帝10年到晋严帝25年(虚构的皇帝和时间),大晋帝国的荣耀已逐渐逝去,晋恭帝晚期贪图享乐,亲佞远贤,满朝文武无不愤怒,朝野上下奸臣专权,民不聊生,于是中原大地各处爆发起义,最后都建立起一个个国家与朝廷分裂的故事
  • 异世情缘

    异世情缘

    她,本是一具机器,巧合之下穿越在成了工部尚书之“子”,女扮男装,进京赶考,金榜题名。她,拥有各种不同的身份,世界三强?但她也只是一个女子罢了,她也会脆弱。轻佻将军欲许她生生世世一双人,怎奈一纸诏书,让他痛苦放手。邻国王爷,对她痴心一片。还有一个俊美的太子殿下,始终等待她,一次次默默守护她。在几个同样优秀的男人伸出手时,她该如何抉择?面对亲人的背叛,她又该何去何从?面对着在乎的人的误会,她又该如何自处?“如果解救天下百姓和我守护我所在乎的人不矛盾的话,我可能会顺手帮帮忙,但若这与我在乎的人相左时,天下苍生与我何干?我照样与他一起屠尽天下!”
  • 道么

    道么

    转瞬之间,早已随风而去,我不由得后退了。
  • 凤女驾到之皇帝哥哥别太冷

    凤女驾到之皇帝哥哥别太冷

    场景一“奇怪不是说皇上的大腿最粗吗?”某女说完还不摸了一把。某男黑着脸“你在干什么?”“抱大腿啊!”“……”场景二某女被调戏了,某男拿着剑出来了。吓得那人一见之呼:“好剑,好剑!”“他骂你好贱!”某女义正言辞的说。某男“……”后来世人皆知,他们的冷面皇帝在凤女面前,颇有当无赖的潜能……
  • 带着黑洞去冒险

    带着黑洞去冒险

    新书《阴诡见闻录》已签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