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2900000022

第22章 佳节礼俗文化之窗春节的由来(3)

古代的男子一般都是在十五岁至二十岁之间举行冠礼的,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有些人家会在娶妻的前几天举行,而也有些人家并不举行这么繁杂的仪式,不宴请宾客,只在本家或自家范围内小规模进行。

古代女子的成年礼仪古人非常看重成年礼,一直把这种礼节作为年轻人踏入社会的关键。与男子一样,古代女子在成年时也会举行特定的仪式——笄礼。

古时候,男女均留长头发,在幼年时,每个人的头发都是自然披散的,最多也只是扎成两束垂在脑后。成年之后,头发就要精心收拾了,男子加冠,女子加笄。在完成笄礼之后,女子才算成年,有资格参加成年人的活动。古代女子举行成年礼的时间要早于男子,一般是在十五岁举行。

笄是一种盘头发用的簪子。所谓的笄礼,就是将女子的头发挽起来,用簪子绾好。从周代起,国家的礼仪制度就明确规定女子要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比起男子的成年礼,古代女子的笄礼并没有那么隆重。

在举行仪式时,主持笄礼的人是女孩家的女性家长,一般多是自己的母亲。行笄礼要提前三天通知宾客,提前一天登门邀请参加仪式的重要嘉宾。举行仪式的当天,家人要提前到门口迎接客人,并请有德望的女宾为女孩加笄,然后是换衣、祭酒等,最后女孩由父亲带着去祭拜祖先,向长辈们行礼,宴请宾客。较之于冠礼,笄礼的仪式要简单一些,如并不用与地方的长官或乡绅见面。这是与传统社会中人们重男轻女,认为女子的主要职责就是“主内”的思想有关的。

笄礼完成之后,女子就算成年,可以出嫁,也必须担任成年人的责任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的人们已经不会在成年时举办这样的仪式了,然而,礼仪中蕴涵的角色转变、责任心等的内容特质却是应该被现代人铭记的。

古人最常用的见面礼中国是一个崇尚礼仪的国度,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有一些最常用的交往礼仪。我们现代人在交往时最常用的礼仪主要有见面打招呼、握手等,而在古代,人们在见面时最常用的礼仪则是拱手和作揖。

拱手,也叫捧手,是古人最常用的见面礼仪。现在社会,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人们在见面或表达感谢时仍会用到这种礼仪。

拱手礼最初的姿势是双手抱拳,形态就像奴隶带着枷锁一样。古人以这种方式来表示愿意为对方效劳的意思。后来,拱手的姿势有了新的变化。行礼的时候,施礼的人双手合抱于胸前,以示恭敬。如果是男子行拱手礼,就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合抱;如果是女子,就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合抱。拱手礼在我国周朝,也就是孔子生活的那个时候就已经很普遍了。孔子的学生见到他的时候,都要以拱手礼来表示问候。其实,不仅是学生见到老师,在当时,晚辈见到长辈或是见到自己尊敬的人,都要行拱手礼。

除了拱手,古人最常用的见面礼还有作揖。行礼时,施礼人两手抱拳于胸前,轻轻晃动,身体略微弯曲,嘴上说一些谦虚的话或恭敬的话,以此来表示问候、致谢、邀请或请求指教的意思。根据对象的不同,古人在行作揖礼时又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实际上,作揖是以拱手为基本姿势而形成的一种礼节。拱手时双手是不动的,而作揖需要在拱手的基础上加一些动作,它们原本是两种不同的礼仪。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便渐渐将它们合二为一了,所以又常称之为“拱手作揖”。

古人的交往礼仪我们今天在拜访朋友或到别人家去做客时,并没有非常严格的礼仪讲究。如果是在平常日子去朋友家,我们通常会带上一些小礼品,有时甚至什么都不带。可是古时候的人并不是这样,他们在交往时非常讲究烦琐的礼节。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古代士大夫的交往礼仪。

“士”是古代社会中有身份的人,与普通的老百姓“庶人”是不一样的。古代社会中的权贵,有知识、有涵养、德高望重的普通人也可以是士。古代的士人通常会根据对方身份、地位等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交往礼仪。

一般情况下,士人在见面之前要备礼物,冬季用雉,夏季用干雉。雉是古代常见的一种鸟。求见的人要双手横捧雉,雉头向左,请门人通报。而被见的主人要到大门外迎接,双方行礼。

进门时,主人要从门东侧入内,宾客要双手捧礼物从门西侧入内。主人接受礼物之后,宾客要出门,然后如果主人挽留,宾客返回与主人再一次相见,然后告退。这就算是见过面了。主人送宾客至大门外,就告别了。

不久之后,主人要带着宾客所送的礼物到宾客家回礼,表示自己不能接受别人的厚礼,但这只是一种形式,最后还是要在宾客的盛情下拿回礼物的。

如果是下大夫相见,就用雁作为礼物,用布裹着大雁,用绳子捆好雁的双腿。送雁的礼节姿势与送雉是相同的。如果身份是上大夫,就用羊羔作见面礼,其他方面也是一样的。

了解一下古人的这些交往礼仪,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文化,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

古代严谨的座次安排中国人向来有着讲究座次的传统,在出席重要会议或是在庄重的场合用餐时,人们通常都会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次序就座。其实现今人们的这种传统是从古代传承而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人们主要以座位的朝向来显示身份的尊卑和地位的高低。身份和地位高的人坐好的位置,反之就坐差的位置。

我国古代的建筑通常是有前堂和后室的,后室主要用于居住,前堂则相当于现在的客厅,是招待客人的地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古人就座时都朝向四方。在前堂的位置中,最好的位置是朝向南面的,其次是朝向西面的,再次是朝向东面的,最后才是朝向北面的。家里来客人时,主人往往会根据客人的身份、地位等给他们安排位置,如果是非常尊贵的客人,一般都会安排他坐朝向南面的位置。同样,为了显示尊贵,古代皇帝在宫殿中的位置也一定是坐北向南的,臣子的位置与之相对,是朝向北面的,所以古人常有“南面为尊,北面称臣”的说法。

如果是在自家居住的后室,礼仪又有所不同。由于古代的建筑中后室的东西方向长而南北方向窄,所以在室内最尊贵的位置是坐西向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向北,最后才是坐东向西。

随着时代的发展,隋唐以后,能供多人团坐聚餐的圆桌出现了,于是人们在座次安排上又有了新的讲究。通常来说,圆桌中的座次安排往往根据整个屋子的朝向、室内的装饰风格等来确定,一般将朝向门、采光好或是厅中突出的位置设为首位。

直到今天,在重要的场合,这些严谨的座次讲究仍被人们遵守着。

古人写书信时的措辞规范对于相隔两地、不能经常见面的朋友,我们现在往往会以发短信、发邮件的方式来表示问候或交流感情。可在古代,根本就没有手机、电脑等现代科技设备,古人们是怎样联系远方的朋友的呢?最基本和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写信。古人见面的时候要相互问候,不能见面的时候,也时常会通过书信来相互问候。

书信是古代人们交流情感的重要工具,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而且古时人们在写书信时是很讲究的,除了文从字顺,还在书写用词方面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常用固定的称谓来贬低自己、抬高对方,以表达谦卑和尊敬。古人用于表达这种感情的词语主要有以下这些:

1.敬禀者:这是写信人对自己谦虚的称呼,意思是说自己是在恭敬地陈述事情,请对方倾听。这种称呼一般用在写给父母或是长辈的信中,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2.敬启者:这个词一般用于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既可以用在给同辈的信中,也可以用于写给长辈的信中。

3.古人在请求对方回信时也有很多种说法,比如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明教、万望不吝赐教、敬祈不时指正、敢请便示一二等。

4.如果是要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古人一般会说“谨此奉闻,勿烦惠答”、“勿劳赐复”等。

5.如果是想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古人则会在书信中说“诸荷优通,再表谢忱”、“多劳费心,至纫公谊”、“高谊厚爱,铭感不已”等。

讲究书信用词的规范,是古人非常重视的礼仪,理解了这些词语的用法,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

古代的“长跪”礼节有些人喜欢望文生义,一看到“长跪”这个词,立即就将它解释为“长时间地跪”,这其实是不对的。“长跪”在古代并不是表示长时间地下跪,而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坐姿。

古人居住的环境与我们现在有着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汉代以前,由于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古人的家中并没有正式的桌椅。古人如果想坐,通常是在地上铺一条席子,直接坐在席子上。坐的时候,两个膝盖着地,脚面朝下,屁股落在脚跟上,古人将这样的坐姿称为“跪”。如果在坐的时候,臀部不落在脚后跟上,而且直起腰让上身保持直立,古人就把这样的坐姿叫做“长跪”。

那么,古代的“长跪”礼节主要用在什么时候呢?

日常生活中,古人一般都会采用比较安稳舒适的坐姿,而不用“长跪”的姿势。相对来说,“长跪”的姿势显得谦恭有礼,一般都用在比较重要的场合,或是用于表达自己内心强烈的情感和急切的心情等。比如,《论语》中说道,有一次孔子询问他的弟子子路、冉有、曾晳、公西华的志向,当问到曾晳时,曾晳为了表示自己恭敬的态度,就用了“长跪”这一姿势。长跪是当时学生回答老师问题时通常要遵守的一种礼节,就像现在课堂上的起立回答问题一样。除了在与老师闲谈中回答提问时用这一动作,古人在回答长辈、地位高的人的提问或是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尊敬时也常用这一动作。

总体来说,“长跪”的动作虽然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下跪”有些相似,但含义是很不一样的。

古代的“九拜”礼节常看古装片的人往往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古人经常会下跪。其实,并不是因为古人喜欢下跪,而是因为当时社会有着严格的跪拜礼仪,如果不跪,就是不守礼仪。我们就来说说古代社会最重要的“九拜”吧。“九拜”并不是指拜九次,而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九种跪拜礼。

“九拜”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向对方表示尊重和敬意的礼节,行礼时都要先屈膝跪下,但在具体过程中又有所差别,主要表现在:

一为稽首。行礼时,行礼人先要跪下,然后左手按着右手,放在地上,头也要慢慢地趋向地上,停留一段时间。这种礼节是跪拜礼中最隆重的一种,主要用在祭天、拜神、拜祖以及臣子拜见君王等重要场合。

二为顿首。行礼人要先跪下,然后以头碰地,碰到地面后马上又将头抬起来。这种礼仪通常用于地位相等的平辈之间。

三为空首。这是古代男子最常用的跪拜礼,不同身份的人之间都可以通用。行礼时行礼人先要跪下,然后两手拱地,将头慢慢低下,放在两手之上。

四为振动。这是一种两手相互击打合在一起后,向人叩拜的礼节。主要用于表达强烈的情感。

五为吉拜。行礼时,行礼人要先行空首礼,后行顿首礼,拱手时,男子左手在外,女子右手在外。

六为凶拜。它的基本动作与吉拜相似,只是在拱手时男子右手在外,女子左手在外。

七为奇拜。奇拜也就是只拜一次,“奇”表示的是奇数的意思。

八为褒拜。是行礼人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

九为肃拜。这是古代女子见常行的一种拜礼。行礼时,行礼人只下跪,不磕头,微微低头就可以了。

同类推荐
  • 拉封丹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拉封丹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拉封丹的寓言诗虽然大都取材千古代希腊、罗马和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17世纪的民间故事,但是它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等的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描绘了人类的各种思想和情欲,因此是一面生动地反映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镜子。
  • 让生命开出绚烂花(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让生命开出绚烂花(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辛巴达航海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辛巴达航海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爱的冬天不会有寒冷

    爱的冬天不会有寒冷

    《冰心奖获奖作家精品书系》是一套由获奖名家倾情打造的,写给中国少年儿童的小小说文集。所选作品在注重文学性和可读性的同时,更注重作品的价值取向。本丛书既可作为青年一代文学素养训练的读本,又可作为学生作文写作的范文,是通往语文课堂的“直达快车”。《爱的冬天不会有寒冷》是冰心奖获奖作家的获奖作品集,精选了“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新世纪中国小小说风云人物榜”金牌作家蔡楠等作家的作品,谈亲人之爱、友情之爱以及对工作的热爱。书中有放弃大好工作机会,去贫困山区支教的善良女孩;有小小年纪便承担家庭重担,含辛茹苦供弟弟上大学的姐姐;也有为了乡村孩子的教育,默默无私奉献的老师。爱的冬天不会有寒冷,徜徉其中,我们仿佛行走在爱的世界里,四季如春,心生美好和温暖。冰心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亲爱的孩子,愿你心中也有一份真挚的爱。
  • 家庭教育与儿童智商情商开发

    家庭教育与儿童智商情商开发

    本书吸收了近年来心理学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科研成果,以让孩子学会学习、开发儿童的智商和情商为主线,详细地介绍了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热门推荐
  • 三十六计活学活用(1—12计)

    三十六计活学活用(1—12计)

    商场如战场,竞争即战争。在当今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竞争激烈,关系复杂,优胜劣汰的世界,人人者渴望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人生顺遂。但想要在官场、商场、家庭和社会上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进而立于不败之地,没有一套高超的处世哲学与计谋是根本行不通的。三十六计是依据古代阴阳变化之理,以辩证法思想论述了战争中诸如虚实、劳逸、刚柔、攻防等关系,做到“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 大漠情殇

    大漠情殇

    异域荒漠,柔情女子与铁血男儿的旷世奇缘。皇北霜,一个背负着全族人民命运的娜袖,她的倾国容颜,能让沙漠的月亮也藏起踪影,她的坚强淡定,如同大漠的太阳般,温暖着每个族人的心。擎云,大漠的强者,他成就霸业,他冷酷无情,他权倾天下,然而,他照样逃不脱宿命的支配和爱情的折磨。那个有着淡淡笑容的女子,是不是他一生牵挂?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展开,一部大漠儿女的恩怨录,一首如沙海般波谰壮阔的爱情恋曲;刀与剑的磁撞,血与火的交融;铁血男儿,柔情女子,千生百世的纠缠,看那残破的沙枣树下,一片沧山如海,夕阳如歌……
  • 我家法医拽炸了

    我家法医拽炸了

    Y市尚氏集团太子爷尚再御,单身却有一个腹黑天才儿子小初初,两人相依相厌五年。小初初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个亲妈,某天,愿望成真——“儿子给你找了个妈!”“我不要后妈!”“怀你,生你,没有养过你的亲妈!”臭味相投,确认过眼神证明是亲妈,从此开展讨可怜的追妈路。“妈妈,抱抱我!”“好!”“妈妈,亲亲我!”“好!”“妈妈,陪我睡觉觉!”“好!”“妈妈,你再不回家,爸爸就不要我了!”“……!!!”(宠文,宠文,放心入坑)
  • 文学

    文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普希金童话

    普希金童话

    收录的七篇童话是普希金的全部诗体童话作品。《新郎宫》写新娘塔莎在婚宴上逮捕了自己的新郎官;《神甫和长工巴尔达的故事》写长工用聪明才智对神甫的戏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写贪婪的农妇对小金鱼的无理要求;《死公主和七勇士的故事》写美丽的公主遭受继母陷害的悲苦命运;《金公鸡的故事》写国王贪恋美色最终误国……每篇童话都含义隽永,韵昧深长。阅读和欣赏普希金的这些童话诗,不仅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而且能从中得到思想的启迪。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情到深处是无言(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情到深处是无言(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亲情如一首永远唱不倦的老歌,古老的曲调中饱含浓浓的真爱;亲情似一杯淡淡的绿茶,虽不浓郁但却散发着淡雅的醇香;亲情似大海里的一叶小舟,于惊涛骇浪中承载着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誓言。拥有亲情,便拥有了世间一切的美好,让这浓浓的爱、悠悠的情化作一缕春风,吹来桃红柳绿,吹开心底似锦的繁花……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 如若相爱,便携手到老

    如若相爱,便携手到老

    如若相爱,便携手到老;如若错过,便护她安好。咋见之欢,不如处久不厌;处久不厌,不如只如初见!即便爱你只是一场徒劳,我也会在爱情路上渐行渐远!这是一场关于爱,关于生命的沉思;是一本关于你,关于我,关于男人女人的随笔。人生百态,芸芸众生,审视别人,反过来感知自己,怎样的爱情值得一生珍惜,怎样的男人值得携手到老?爱过方知爱可贵,分手方知请难续。这是心灵治愈咨询师写给都市女性的爱情枕边书。60个温暖励志的瞬间,告诉你,成熟不是四大皆空,而是懂得珍惜;相爱不是吵闹,而是携手到老;放下不是拼死不放,而是护她安好。
  • 盛宠第一妃

    盛宠第一妃

    小尘:“娘子,我决定以身相许!”小漓:“阿弥陀佛!”小尘:“娘子,你看为夫多么玉树临风,风流倜傥!”小漓:“色即是空!”小尘:“娘子~”小漓“滚!”
  • 碧眼皇妃

    碧眼皇妃

    红尘世外,半步之遥,尚人妖殊途,况道魔不立。月行中天,鱼跃深渊,怕只怕,痴情空种,有负芳心。难只难,素雪三尺,彼河两岸。只愿今生从未相见,来生不再相恋。任你道行天下,斩妖除魔,扬正义之气,有朝一日羽化升仙,永世长存。凭我游戏人间,踏破红尘,乐一世逍遥,终是香魂一缕成冢,化作轻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