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2900000031

第31章 教育科举思想传继最好的蒙学书《三字经》(3)

古代的童子试在读书学习阶段,我们要经历的几次较大的考试主要是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初中升高中的考试、高中考大学的考试。可在古代社会,文人最重要的考试就是科举考,就像现在每个阶段的考试都针对一定的考生一样,古代的科举考试也不是人人都能参加的,如果想要获得考科举的资格,首先还要参加很多其他的考试,其中最先要参加的就是“童子试”。

童子试并不是古代儿童参加的考试,而是在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中获得秀才资格的入学考试。只有先获得这一资格,人们才能进行更高一级的考试。在设立科举考试的年代,凡是没有通过这一考试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都称为童生。童生想要获得秀才资格,就要逐级经过县、府、院举行的考试,通过了才可以称为秀才,而这一系列考试就统称为童子试。

童子试一般每三年举行两次,主考官一般由皇帝任命的官员担任。在参加县试时,主持考试的人为当地知县,考试前一个月知县发布考试通知,应考的童生要办理各种报名手续。报考的童生须五人联保,并找一个有身份的人做担保人,以证明考生所填报的资料真实可靠。考试结束后,官府要将考生的资料和试卷上报上级。

县试之后就是府试,府试主要由各府的知府主持,报名方式和考试程序等与县试都是一样的。这一考试结束后,就是院试了。院试是童子试中最为关键的一次考试,通常是由每个省的行政长官主持。

从这些考试规则和程序可以看出,古代的考生要想参加科举考试,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们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比我们现在参加高考还要多。

状元、榜眼和探花的来历现代,在考试后要进行排名时,我们通常会以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这样的顺序来排列,如果是在一些很重大的考试中,我们还会以“状元”、“榜眼”、“探花”来称呼考试的前三名。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说这三个词的来历。

“状元”、“榜眼”和“探花”其实是古代科举考试殿试中的前三名。殿试是古代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如果在这次考试中考了好成绩,也就可以入朝做官了。

在古代的殿试中,考生们在参加考试之前都先将自己的报名材料经过各级官员送到京城,在考试结束后,门下省的官员会根据这些材料写成状子,呈报给皇帝恩准,这些状子中的第一名当时就叫做“状头”,后来有人觉得这个名字不雅,而“元”字同样有第一的意思,于是就将其改称“状元”了。之后,这一名称就一直沿袭下来。

“榜眼”和“探花”的名称出现得比较晚,大约是唐朝以后的事情。据说古代科举考试发布皇榜时,通常是将第一名的姓名写在榜单最上端中间的位置,而将第二名和第三名并列着写在左右,看起来就像是人面部的两只眼睛,所以称为榜眼。后来因为第三名有了专门的名称“探花”,所以就只把第二名称为“榜眼”。

“探花”原本只是人们在平时聚会活动中开玩笑的称呼。相传在唐代科举考试发布结果时,正是百花齐放的春季,榜上有名的考子会相约一起聚会游玩,他们在游玩时会选出其中最年轻的两位来做“探花郎”,骑马在长安的街道旁、花园中摘取鲜花。后来,人们就用这一名称来指代科举考试中的第三名。

古代的学士和硕士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将那些本科毕业生所取得的学位称为“学士”,而将介于学士和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称为“硕士”。随着高校的扩招,这两个等级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已经越来越多,学士和硕士的名称也越来越被大家所熟悉。但实际上,这两个词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的,它们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不过在当时,它们有着与现在不同的意思。

“学士”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周代,主要指的是当时在学校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才逐渐用来泛指有学问的文人和学者。

后来,因为国家的统治者越来越重视教育,他们不仅在选拔朝廷文官时通常会以学问的高低、读书的多少为标准,而且还在朝廷中设置一个名为“学士”的官职。学士职位一般都由读书很多、知识丰富的人来担任。到了唐朝,学士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可以参加讨论朝廷大事,其中的“翰林学士”是朝廷中的大官,主要负责掌管典礼、帮助皇帝起草一些文书,以及解答朝廷官员在文史知识方面的问题,相当于皇帝的亲信和秘书。之后的朝代也多设置有这一官职。

“硕士”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指的是那些德高望重、读书很多、很有才华的人,也称为“硕老”和“硕儒”。除了用来指称知识丰富的人,古代的“硕士”也是一个官职名称,但它远不如学士响亮,而且官位的等级也不如学士高。所以从总体上来看,古代的硕士主要还是用来指代一个人博学多才的。

到了今天,人们虽然仍沿用“学士”和“硕士”这两个词,但赋予了它们新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古代的博士和教授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将拥有最高学位等级的人称为“博士”,而将大学中的一些老师或是学问高深的人称为“教授”。不少人都认为“博士”和“教授”是现今人们的创造,其实,这两个词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博士”的历史非常悠久,它起初是一种学官的名称,主要由拥有渊博学识的人担任。在秦汉时代,博士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图书,广泛阅读历史和其他方面的书籍,并解答皇帝或是朝廷大臣在文史知识方面的疑惑,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图书管理员和咨询师。同时,由于汉代时期统治者确立了以儒家思想治国的方针,并且还希望皇室和朝廷官员的子弟学习儒家著作,所以皇帝又命令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的经典作品。著名汉儒董仲舒就是因为学识渊博而被皇帝任命为博士的。

当然,博士在古代不仅是一种学官名,人们也常将精通某一种职业的人称为博士,如精通医学的人被称为“医学博士”,精通音律的人被称为“太乐博士”,在制茶方面很擅长的人也常被称为“茶博士”。

教授最初的意思为传授学业,后来人们又将朝廷中专门传授学业的称为教授。在早期,教授的主要职责和博士是相同的。到了宋代以后,朝廷在中央和地方的学校中都设置了教授的职位,主要负责讲解古代经、史、子、集方面的知识,并且负责管理学校的事务等。清代以后,教授又有了正教员教授和副教员教授的区别,他们的职务也就相当于现代大学中的正教授和副教授。

尽管古代的博士和教授与现代的有很大的不同,但在学识渊博、学问高深这一点上,古今都是一样的。

古人写字为何要从右往左写现代人写字通常都是按照从上至下、从左往右的顺序来写,但是在古代,人们写字却是从右往左写的,这是为什么呢?

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如下的三点:

首先,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我国古人常将字写在用绳子穿起来的竹片和木片上,写好字后就将它们卷成册。如果想要阅读,就要将这些卷册打开,在打开的时候,一般是右手拿着卷册,左手一片一片地翻开,边翻边看。为了能按照翻开顺序将文字读完,所以,最好的书写方式就是按照从上往下、从右到左的顺序来写了。

其次,从汉字书写的特点和人的生理习惯来看,按照从上至下、从右到左的顺序来书写,比较自然和方便。因为汉字的自然笔画一般都是先上后下的,所以人们在书写时也会根据汉字这样的结构来写。同时又因为古人在打开卷册的时候按照从右往左的顺序,所以写字时也要从右往左。

再次,汉字书写中自上而下、从右到左的顺序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和伦理观念。在中国古代,人们非常强调社会地位的高低和年龄的长幼顺序。“上”代表着君主和父母,“下”代表着臣子和子女,而在同等地位或是同辈的人中,又以右为大,左为小。

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在写字时按照从上至下、从右往左的顺序来写是由当时的书写条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决定的。到了现代社会,人们逐渐认识到按照从右往左的顺序来书写不便于安排字体结构,而且右手在书写时也经常压到已写好的字,将其弄得模糊不清,所以就采用从左往右的顺序来书写了。

唐朝诗人如何发表自己的作品现代社会中,如果我们写出了好的作品,就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进行公开发表,如果质量好的作品有很多,还可以联系出版社,以图书的形式发表。那么在唐代,诗人们写了那么多优秀的诗歌作品,他们是怎样发表自己的作品的呢?

其实在当时,诗人们发表作品的方式有很多,这里只简单地说说其中的几种:

一是写在当时一些建筑的墙壁上,如寺庙、驿站、酒店、茶楼、凉亭等地方的墙壁上,因为这些地方经常有人往来,所以久而久之,大家也就渐渐知道诗人和他的作品了。如唐代诗人杜牧的名诗《题扬州禅智寺》,最初就是发表在禅智寺的墙壁上的,而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也是题写在朋友湖阴先生屋壁上的一首诗。

二是通过将自己的诗歌作品赠送给别人的方式发表作品。这是唐代诗人最常用的一种发表作品的方式。如著名诗人李白写的《赠汪伦》最初就是赠送给汪伦的诗歌,他的《沙丘城下寄杜甫》就是送给杜甫的诗。古人如果收到了别人赠送的作品,不仅会自己阅读,而且还会将其广为传播,这样,越来越多的人也就知道了。

三是通过在公开场合吟诵作品的方式来发表。这些公开场合中最主要的是有很多文人参加的宴会或是文人集会的场所。如果很多文人聚在一起,通常就会朗诵自己的作品,互相附和,这样自己的作品也就慢慢流传开了。

除了这些方式外,古人还经常会将自己的作品给当时社会的名人阅读,让他们评论并引荐自己,有些诗人还会将自己的诗写好后装在葫芦里,放入江河中任它漂流传播,等等。

“红学”研究的是什么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以“红学”来命名的书,如《红学档案》、《官场红学》等,很多人在初看书名的时候都觉得很奇怪,怎么会有这么多书以“红学”为名呢?其中的“红学”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原来,“红学”是研究我国古代名著《红楼梦》及其作者的一门学问。《红楼梦》是清代学者曹雪芹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全书主要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描写了封建大家族的兴衰和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这本书内容博大精深,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所以问世后就受到了很多学者的欢迎和关注,后来还形成了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问,名为“红学”。

关于“红学”这个名称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在清代时期,很多人都喜欢研究“经学”,到了民国初年,松江县有个小有名气的学者,名叫朱子美,他不仅喜欢读儒家的经典著作,也喜欢读小说,尤其喜欢读《红楼梦》。有一天,他正在看《红楼梦》,他的朋友看他那么认真,就问:“你又在研究什么‘经学’?”他说:“不是‘经学’而是‘红学’。”后来,这个故事流传开了,“红学”一词约定俗成,成为研究《红楼梦》这门学问的专称。

红学主要包括对《红楼梦》的作者、版本、书稿的完成情况等方面的内容的研究。由于爱好者和研究者很多,所以人们又根据时间将红学分为新红学派和旧红学派,“五四”以前的红学为旧红学,之后的为新红学。如今,红学研究的主要流派有评点派、评论派、题咏派、索隐派、考证派等。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经典诗词(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世界名人经典诗词(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世界名人经典诗词》无论从题材还是形式、风格上,都比较典型多样,同时贴近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突出了“快乐阅读”和“精品读物”的主题,但是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使读者快乐之余还能够从文字中体验到名家的人生感悟。
  • 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

    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

    作为当今中国大众审美文化的一种重要艺术的电视剧,因其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大,在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别的文艺样式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本书尝试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对中国电视剧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史及其标志性作品作出独到的分析,注重探索电视剧艺术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其他文艺发展的关系,注重阐明电视剧艺术发展自身的独特规律,观点鲜明,材料翔实,史识兼备,是研究中国电视剧发展历史和高等学校开设相关课程的合适读本。
  • 我与百年廊小(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与百年廊小(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书是金山区廊下小学校长朱保良所写的从教经历,以及对小学教育教学的思考。全书不仅展示了百年“廊小”的发展历史,也让人们了解到百年“廊小”近二十年来在教育理念方面的变革。
  • 礼仪教材:中学生礼仪(高中版)

    礼仪教材:中学生礼仪(高中版)

    本套书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对具体礼仪知识的学习做出了明确划分。在阐述礼仪要点的同时,还详细说明了具体行为动作的细节和禁忌。语言通俗,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体内容主要分个人礼仪和公共礼仪两大部分。个人礼仪方面要求理解礼仪的深层意义和实用价值,重点在于仪容仪表礼仪和谈吐礼仪等的学习。公共礼仪的学习重点是面向社会、与人沟通时的一些礼仪规范,如介绍、自我介绍,握手等。还有一些特殊场合、公共场合的礼仪要求,如演讲、辩论,参观、旅游,迎接外宾等。
  • 教你毽球·壁球(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毽球·壁球(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

    球类体育运动的起源很早,中国在2300年前,即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足球运动,当时的足球叫“蹴鞠”,至汉代,蹴鞠运动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有了专业足球队、竞赛规则,还设立了裁判员。汉代,我国的踢毽子运动也十分盛行,至清末,参加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不仅用踢毽子锻炼身体,而且还把它和书画、下棋、放风筝、养花鸟、唱二黄等相提并论,可见对其的宠爱程度。
热门推荐
  • 恃宠而骄:腹黑苏少惹不起

    恃宠而骄:腹黑苏少惹不起

    顾默没有想到,她来这世间二十一年,会有一天为了钱,把自己送上一个陌生男人的床。“做我的女人,给你想要的一切!”男人醉醺醺的,将她抵在医院漆黑的楼道内。“苏少,我们银货两讫,希望以后不要再有瓜葛。”“银货两讫?”男人邪魅的挑挑眉,“你真以为你值一百万?”
  • 青龙传

    青龙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今生缘分太浅

    今生缘分太浅

    桃花树下,倾城一舞,终是惊艳了时光身为一国公主,怎样?身为圣女,又能如何?,你们要的,我都给,只求把他还给我!为了他们,我负了你,又为了我,我害了你,今生缘分太浅,我终是负了你,来生,只愿做一个平凡人,嫁与你为妻,许你一世情深。
  • 姐可是传说

    姐可是传说

    我就那么顾着、盼着,些许复杂的眼眸回荡着时空的轮廓……
  • 娇女不红妆

    娇女不红妆

    云火行大运,一朝醒来就穿越,方知宦官当政,王道不兴,云火扶额:“时运不济啊!”遂苦思:“谁说女子不如男?”从此江湖上就多了一个人见人爱的——鬼见愁!柔时手持玄琴,音律通鬼,一琴一曲,闻者断魂;刚时仗剑天地,豪放不羁,提壶饮酒大口吃包子,邪魅一笑撩妹于无形;不久后,突然有人说:“云火整天出入花楼,夜不归宿。”云火:“……”又有人说:”云火拐跑了当今公主,使得驸马买醉。”云火:“……”更有人说:”这次更离谱,云火拐跑了我们的战神王爷。“云火:”这还差不多。“
  • 一品废后

    一品废后

    为了他的千秋霸业,她抛弃了一切。她助他登上至尊之位,最终,却换来一个妖孽祸国的名号。他给她的,除了满身伤痕,还有无尽的恨。当她心灰意冷,他却来乞求她的原谅。韩初雪凄然一笑,“北潋夜,我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遇见你。”
  • 科技伦理问题研究:一种论域划界的多维审视

    科技伦理问题研究:一种论域划界的多维审视

    该书从较广泛的意义上理解科技伦理,认为凡是科学技术本身或者科技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引发的所有关涉道德、义务、责任、价值等方面的问题均应属于科技伦理的范畴,在此基础上,考察科学技术的伦理全貌,试图建立一套并列关系的论域分类体系,试图用科学技术本身为参照系,衡量科学技术与各种伦理问题涉及领域的关系为逻辑,尝试对科技伦理的不同研究领域进行了划分,共划分为本体域、主体域、客体域、学科域、工程域和管理域六个部分。希望这种观察能够准确梳理、表达和评价当代科技伦理的研究成果,并呈现创新性的观点和意义,给人以有益启示。
  • 这样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这样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良好的记忆力对于孩子来说极其重要,一个孩子若记忆力不佳,他的学习和生活必然会受到影响。古往今来,很多杰出人物都是头脑清晰、记忆力超群的人。有科学家断言,如果没有记忆力,整个智力构架都要坍塌。因此,要想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关键在于对孩子进行科学的记忆方法训练。在《这样提高孩子的记忆力》中,编者根据孩子大脑的特性,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通俗易懂地告诉你怎样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希望这本书能给所有的家长和孩子带来“福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