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1000000010

第10章 何谓孝道(1)

§§§第1章 人之初,孝为根——孝是人生的第一课

从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到揪着父母的心迈向人生,头痛脑热曾让父母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更是费尽了父母的心血……父母之爱是永远报答不完的,人之初,孝为根,孝是一朵心灵深处无比美丽的花,让我们在孝心贫瘠的土地上种满孝的花朵。孝是你人生的第一课,让我们把这一课不断延续并且发扬光大。

孝顺,人生成长的必修课

“故自天子至于庶入,孝无始终,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孝经》

《现代汉语词典》对“孝顺”一词的解释是这样的:“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孝顺是孝心、孝敬、孝道的综合。孝顺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物,也不是单纯的心里面敬重,更不是体现于送终和祭祀时的规模和规章;孝顺既有报恩的情感成分,也有善己的责任成分。孝顺的情感和道德属性大于物质和礼仪属性。

在美德课本上,青少年常学到做人首先要孝顺父母,但不是每个青少年都清楚应该怎样去孝顺父母。立志给父母提供很好的物质条件,也只能做到“外安其身”,真正的孝道是要“内安其心”。这里的安心,既是安慰父母的心,让他们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重要性,也是安自己的心,不勉为其难,不敷衍塞责,在尽孝的过程中,享受人生的快乐,孝顺不仅是成长的必修课,更是人一生中的道德课。

我国古人甚重孝道,在孩子的启蒙读本中,关于“孝”的有很多,如《孝经》、《论语》等。子女必须孝敬养育自己的父母,家庭中的成年人必须孝敬曾经养育自己的老一辈,一代依赖一代,一代孝敬一代。所以,孔子认为孝道是人生义务,是人成长的必修课,是伦理道德的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灵魂。

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人,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父亲去世后,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所植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到林中赏花游乐。

一年,母亲染病,分外想念家乡。潘岳得知母亲的心愿,马上辞官奉母回乡。虽然同僚再三挽留,劝他趁着现在的时光把握住功名机会,但他毫不动摇说:“贪恋荣华富贵,让母亲的晚年过得不开心,那算什么儿子呢?”同僚们也被他的孝心感动,便准许他辞官。

回到家乡后,母亲的病很快痊愈了。没有了俸禄,潘岳就耕田种菜、卖菜为生,平时只买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羊奶给母亲喝。在这样的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

在潘岳的故事中,值得称赞的不仅仅是他对母亲尽心尽力的照顾,还有他自己全心全意享受孝顺母亲过程的这种品质。孝并不是要我们无私奉献和牺牲,孝顺父母与完成自己的人生愿望并不矛盾,我们在人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既可以孝顺父母,又可以完善自我。

孩提和成长时期,听父母话、好好学习,让父母省心就是孝顺;成家立业了,夫妻和睦、遵纪守信、敬业向上,让父母放心就是孝顺;再后来,父母生病时能得到及时的问候和救治、行动不便时能得到应有的关照和护理、孤独寂寞时能得子女常回家看看陪老人聊聊天……让父母开心就是孝顺;而在父母有生之年能够尽力帮助其实现各自的夙愿,当他们寿终正寝时可以瞑目安心就是孝顺。

幼年时候的健康聪明,上学时期的好学勤奋,工作后的踏实敬业,这些也都是孝顺的方式;在天冷时为父母倒一杯茶,在他们孤独时送上一句暖心的话,父母生日时一句简单的祝福……这些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孝顺。

在这些点点滴滴的行动中,我们付出了感情,便能体会到付出的快乐以及被人信赖的幸福感。当我们可以让父母引以为傲的时候,我们面对困难会更加从容;当我们理解父母的困难时,我们也避免了亲人之间的相互抱怨——孝是一门真正教会我们如何对待亲人、朋友的课,和上学时学习的那些科学知识、人文常识一样重要。

“孝顺”既是人生路上的一门必修课、一道必答题,也是我们人生中必须经历的考验,不论你出生在怎样的家庭,父母是否健在,处于什么年龄、何种职业,你都在学习这门课的路上。

礼仪之邦兴于孝

孝,礼之始也。

——《左传》

我们经常说“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我们赋予动物一种孝心的品格,也以此来教育孩子们要懂得孝敬父母。为什么“孝”是所有品德当中人们最看重的呢?且不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生育之恩,多年来的养育之情,也足以解答这个疑惑。

孔子说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就在于这个人能否对父母尽孝,对兄弟姐妹、亲朋好友乃至陌生之人是否友爱。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人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仁爱之心,“而好犯上者鲜矣”,这种人是不会危害社会的。

“孝”是一种爱的回报。父母对子女总是无私地付出,并且无怨无悔,仿佛儿女成长中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为儿女遮风避雨,为儿女抵挡烈日风霜。父母如同大树,总在无私地奉献着,你的忧伤便是树的忧伤,你的快乐便是树的快乐。儿女在为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家庭忙碌时,总是无暇顾及父母;可当出现变故、陷入困境时,首先想到的则是向父母求救。如果我们都是这样只知道索取,却从不知道感恩和回报,那么人生就变得自私丑恶,社会也会变得冷漠无情。

在自古流传的孝子故事中,有一个非常难得的孝子叫做王祥,可怜他从小无母,被继母嫌弃,但他从来不在意。后来,继母生病,想要吃鱼,但当时在寒冬腊月,无鱼可买。王祥为了让病中的继母吃上活鲤鱼,就解开衣服卧在冰上,想用自己的体温化开坚冰捉鱼。令人惊喜的是,三尺厚的冰突然自行融化,从冰下跃出两条鲤鱼。王祥高兴地回家为继母做鲤鱼,继母朱氏喝完充满孝心的鱼汤,很快就痊愈了。为了给父母养老送终,王祥隐居了二十余年,守完孝之后,才应邀出外做官。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并被封为睢陵侯。后人为了纪念他,还专门写了一首诗: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传统文化中,王祥这样的孝子一直是孝文化教育中的楷模,成为青少年们学习的典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情况的变化,我们正处于独生子女的时代。因为父母只有一个孩子,常常会表现出更多的迁就和放纵,然而越是如此,孩子就越是看不到父母对自己的好,觉得父母所做的事情都是天经地义的,尽孝的传统正从我们的文化中逐渐消失。

我国古代有一首《劝孝歌》,里面有两句话:“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正是因为我们知道感恩和回报,而孝心正是最基本的感恩之心。

我们想要建设祖国、发扬我们的文化、让世界和平,这样远大的目标固然很好,但是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首先就要打稳自己的根基,而孝心正是做人的根基。孝是一切道德和爱心的根源,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孝是爱的根本,也是爱的最初形式,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又会对谁付出真心呢?

年龄不是孝顺的分界线

孝子逢人就劝孝,孝化风俗人品端。

——《百孝经》

有些青少年认为,孝顺父母是将来的事,跟现在没有关系,等以后长大了,我们能独立了再孝顺父母,现在正是享受父母慈爱的时候,不需要考虑孝顺。这种想法看起来很有道理,实则误解了孝的含义。孝顺不仅仅是供养父母的吃穿住行,最重要的是善待父母,理解他们,关心他们。理解和关心不是长大之后才有能力做的事,年龄不是孝顺的分界线。从孩提时代起我们就要形成孝顺的意识,从小事做起,从关心做起,从爱做起。

三国时期的陆绩,是当时著名的科学家、天文学家。陆绩自小爱读书,聪明伶俐,其父陆康十分注意对他进行孝道教育。因此,陆绩不仅通晓天文、历算等方面的知识,还是个十分孝顺的人。

陆绩六岁的时候,随父亲陆康到九江拜见袁术,一见面,陆绩便表现得落落大方,跟袁术谈天说地,不亦乐乎,十分讨袁术的喜欢,袁术在开心之余,还不时惊叹他的才学,于是就像对待成年客人那样给他赐座,还吩咐下人拿来很多橘子让陆绩吃。

陆绩一看这么多橘子,十分开心地吃起来,趁着袁术跟父亲陆康聊得开心的时候,还悄悄地往怀里塞了两个橘子。

等到告别之际,袁术让陆绩再拿些橘子在路上吃,陆绩摇摇头说自己不吃了,但没想到,这时候他藏在怀里的橘子却滚落到地上,袁术一看,不禁大笑:“原来已经拿过了呀,这小孩子真好玩。来我家做客,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啊。”

没想到陆绩神色自若地告诉袁术,他母亲喜欢吃橘子,这是特地给母亲捎回去的。

袁术不禁感到更惊奇了,他没想到陆绩这么小的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真是难得。其实,孝顺不分年龄,不分长幼,自古依然。

有一个父亲,独自抚养一个七岁的小男孩。每当孩子和朋友玩耍受伤回来,他对过世妻子留下的缺憾,便感受尤深,心底不免非常难过。这是他留下孩子出差当天发生的事。因为要赶火车,父亲没时间陪孩子吃早餐,便匆匆离开了家。父亲一路上担心着孩子有没有吃饭,会不会哭,心里老是放不下。即使抵达了出差地点,也不时打电话回家,而孩子总是很懂事,让他不要担心。因为心里牵挂不安,父亲草草处理完事情踏上归途。回到家时孩子已经熟睡了,他这才松了一口气。旅途上的疲惫让他全身无力,正准备就寝时,却发现棉被下面,竟然有一碗打翻了的泡面!

“这孩子!”他在盛怒之下朝熟睡儿子的屁股一阵狠打。

“为什么这么不乖,惹爸爸生气?你这样调皮,把棉被弄湿要给谁洗?”这是妻子过世之后,他第一次责罚孩子。

“我没有……”孩子抽泣着解释,“我没有调皮,这……这是给爸爸吃的晚餐。”

原来孩子为了配合父亲回家的时间,特地泡了两碗泡面,一碗自己吃,另一碗留给父亲。可是因为怕爸爸那碗面凉掉,所以放进了棉被底下保温。

父亲听了,不发一语地紧紧抱住孩子。看着碗里剩下那一半已经泡涨的面,他说道:“啊!孩子,这是世上最最美味的泡面啊!”

故事中的这个孩子才七岁,就知道心疼自己的父亲,为父亲分忧,难怪父亲会被孩子的孝心所感动。孝心是不分年龄的,孩子只有从小培养,长大后才会有真正的孝心。

孝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在孔子看来,孝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常言道“百德,孝先行”,所以,青少年做好基本的孝,是立身的开始。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段文字的意思是,人如果对父母很孝顺、对兄长也很尊敬,则很少有这样的人喜好犯上;不喜好犯上,而喜好作乱的,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君子重视根本,根本的东西建立了,人生才会一帆风顺,而孝敬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为仁道的根本啊。

《论语》是美德的典范,它教导人们孝敬父母,一方面要求人们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培养人们的这种诚意,希望人们真心地尊敬每一个人,用心地对待每一件事情。一个人从小就生活在家庭里,从出生开始,父母就怀抱着,哺育着,儿女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应该是最深的。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能从心底里感恩,发自肺腑地尊敬,那么还能谈别的事情吗?所以古人经常说:“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

茅容是东汉时期河南陈留人,字季伟。在茅容四十岁时,还只是个非常普通的农夫,而让人称道的是,他对自己的母亲特别孝顺,为了增加庄稼的收成,更好地奉养母亲,不管刮风下雨,他都非常辛勤地劳作。

有一次,他又在地里辛勤地耕种,忽然天降大雨。茅容和地里耕种的其他人都跑到一棵大树下避雨。只见其他人都在树下吊儿郎当地或站或坐,谈笑粗俗,只有茅容一个人在那里端正地坐着不说话。这时候,有一个人从此处经过,见到茅容气质不凡,就主动与茅容交谈起来。两个人一直聊到天黑还言犹未尽,于是此人就随茅容回家住宿。

此人正是当时的名士郭林宗,郭林宗学识渊博,有弟子千人,十分喜爱结交有德之人。两人一夜无话不谈,第二天一大早,郭林宗看到茅容在杀鸡炖汤,以为茅容要款待自己,不禁为茅容的好客所感动,但是等到吃饭的时候,茅容端上来的只是山肴野蔬。郭林宗不禁暗自惊讶。

后来,他才知道茅容把炖好的鸡肉一分为二,一份让母亲这顿吃,另一份留着让母亲下顿吃,而自己和客人吃的都是山肴野蔬。郭林宗感动于茅容的孝心,对此大加赞赏,并主动提出教茅容学习圣贤之道。后来在郭林宗的指导下,茅容成为学位品行并重的人,而他孝顺母亲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把好东西让给父母享用,这个看似简单的举动,只有真心惦念父母的人才能做到。茅容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孝顺父母是品德完善的表现,而这种孝心有时候跟成功、学识和名利关系并不大,不管是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还是耕作田间的农夫,只要有孝顺父母的心意和做法,都值得人们尊重与景仰。

同类推荐
  • 菜根谭

    菜根谭

    本书为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每篇文章都有:原文、译文、相关链接。
  • 天下为公:孙中山思想家剪影

    天下为公:孙中山思想家剪影

    本书对孙中山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思想资源、知识构成以及孙中山为实现其思想所进行的学术探索和革命实践,做了全面的论述,勾勒了孙中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的形象,其中的挖掘了海外文献以及档案材料,提出了创新性的学术见解。作者认为,孙中山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充分吸收了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近代以来的思想、科学等资源,形成了以三民主义为核心的“天下为公”思想,彰显了博爱的精神。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本书是尼采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名说出他自己的哲学思想,也可以说是一本查拉图斯特拉的说教集或者说是查拉图斯特拉的行藏录。这部作品是德国哲学家尼采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这本书以散文诗体写就,宣讲“超人的哲学”和“权力意志”,通过主人公查拉图斯特拉阐述出:人类是处于超人和禽兽之间的物种,人类的进步方向是超人;上帝已死,唯有让上帝死才能进化为超人;人类的道德便是超人甘于坠落自己的意志等哲学思想,用诗歌的语言,讲述了尼采对于人生、人类、痛苦、快乐、期待的深刻领悟。这本书是一部哲学书,却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是一部关于“超人”的圣经。
  • 道的气场

    道的气场

    修一颗清净心,心清净了,智慧自然而生。处理一切事务,就不会有错误,不会有偏差;是非、邪正、善恶,都会看得清楚、想得明白。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力量传递到身体,就会让我们在行动上散发出无穷的感召力、影响力,实现悟禅、修心、正行的过程。《禅的气场》将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结合,边读边悟,能使你的心灵从佛的气息中得到洗涤,让自身的气场变得和善、慈爱、博大,无形中拉近与他人的距离,实现和谐、温情的人际关系,迎来超脱的大境界。
  • 美学的改变(京华学术文库)

    美学的改变(京华学术文库)

    本书主要讨论了中国文艺美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难点和问题,强调文艺美学研究应着力关注当代文化变化情势下的艺术生产变迁,在重新理解感性意义的前提下,深入思考大众日常生活的审美现实及其问题。同时,本书还围绕20世纪中国美学理论的历史发生、发展,从宏观角度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提出了有关现代中国美学发展阶段性的问题。
热门推荐
  • 锦绣良缘(上册)

    锦绣良缘(上册)

    一位大家闺秀南宫欣心为了赢得当朝英俊才子冷浩风的倾心,不顾大家闺秀的身份倒追才子,最终虽然嫁给了他,确发现这只是为了一场赌约,南宫欣心一纸休书还自己自由身,终找到了浪漫甜蜜的爱情……
  • 农村实用急救知识

    农村实用急救知识

    本书共8章,具体讲解了心肺脑复苏、休克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急性腹痛、创伤急救、意外伤害及动物咬伤、中毒、出血性疾病、常用急救技术等知识技能。
  • 恶魔的证明

    恶魔的证明

    已经很久没去过议政府了,对于生活在首尔南部奉天洞的我来说,这次去首尔北部的议政府和朋友见面,可以算是一次短途旅行了。这次“旅行”,很想和许久未见的朋友喝个痛快。通常,一提到议政府的美食,人们自然就会想到部队汤。到了晚上,点好一大锅汤,要些烧酒,然后给朋友打电话招呼他过来一起喝酒。这时候朋友就算有再急的事,也都会暂时放一边,因为再没有比见我更着急的了。
  • 陪你迷途

    陪你迷途

    这是一本欢乐的青春言情小说,讲述了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男女主人在一系列矛盾中产生爱情的故事,小说的场景地也遍布世界各地,极具格调。男主角是富三代,坐拥连锁酒店,情商却是负数,霸道中带着可爱,像是长着总裁面孔的小学生,与女主角搞笑互动不断。小说风格与当下流行的韩剧模式相近,男主帅气逼人,却不谙世事,做了许多荒唐又自负的搞笑事,而女主却像是野地中的杂草般,慢慢地改变着男主的生活。
  • 庞华风

    庞华风

    这个逍遥的散人夜忌跑出参选百人争圣,一层层危机一件件奇异事件给合仙门派子弟带来挑战,聪明机灵的夜忌带着各门派子弟完成历练任务,成为五尊之一,紫霄殿主段穆炎赐他金焕珠,号为不归夜圣——夜起天。后来再得知当年真像后,他精炼魔术,化为魔圣,起兵要挟各门的门派宗主,最后各派仙门连合把他的嗜血殿给剿灭,在他剧痛欲绝的时候被段仲秋用寒冰弓一箭射死……九年后,他重生在一个女乞丐上,继续他的逍遥之路
  • 带着系统穿越:全能财迷妃

    带着系统穿越:全能财迷妃

    她姓痕,名雀茜,外号很缺钱,江湖人称雁过拔毛!带着万能系统穿越,抢钱更是刮地三尺!他冷酷无比,却遇上腹黑狡诈,死要钱的她。冰冷与热情的碰撞!“明码标价,童叟无欺!牵手五十金,拥抱一百金,接吻……女友一日……逛街……”这是卖掉自己的节奏么?我给,从此你是我的人!冷酷王爷俊脸一抽,甩出了一万金!“今晚,你……”夺过了一万金:“哇,成交!今晚牵手两百次,一次一秒钟!”惊呼着,还给了一个,你赚了的眼神。心中却尖叫着:哇终于可以升级了……读者群:429294423,进群请验证瘦子书中人物名
  • 七战拾遗

    七战拾遗

    不生不死,怎样的悲凉?幼年有机缘,有天资,获得了太多的荣耀,然而人心难测,面对血海深仇,他变了。离开熟悉的大陆,一步步艰难的行走,跌跌撞撞,却始终不能停下,他有太多的执念。然而。当他接触到更强的层次,一个巨大的疑惑浮现。那些至强着为什么甘愿不生不死的活着?他们不敢生,用尽办法隐藏自己,封印镇压自己。他们不敢死,那样就会变成罪人。到底是怎样的悲楚。五行练体第一步。修灵第二步。修魂第三步。而之后登临道之极境的七境。心中一丝清明,抛却凡尘往事,对吗?心魔?不,那不是阻挡我摒弃执念的理由。打碎它,还我本来面目!
  • 稻花香了

    稻花香了

    她是小竹马收藏心底的一禾稻花,曾想着一度逃课与小竹马听蛙声抓知了守望一田稻花到永远;谁曾想当她守望稻花时,早已也被人守望着成长,最终作为妻子纳入囊中永藏。朦朦胧胧的童年回忆,最是无忧;最忧的是站得比她看得远的守望者。“大大哥,呃……不!大叔!”她真挚的给他意见,并递给他别人让她转交的礼物:“你还是收了吧!你这么大年龄了还不结婚生娃,造嘛?我都不好意思谈恋爱。你要等我们的孩子先喊你叔公吗?”……
  • 诸天万界修仙途

    诸天万界修仙途

    携带一符箓、一玉令、一古籍,穿越未知世界踏上修仙途……(无系统)
  • 太空城+金刚钻

    太空城+金刚钻

    大钢牙的新老板,同时也是邦德的新对手,是雨果·德拉克斯,这位国际商业巨子计划从外太空摧毁所有人类,再用自己零缺点的人种繁殖新的族群。邦德与中央情报局的探员Holly Goodhead一同从威尼斯跑到里约热内卢,尽全力拯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