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1000000014

第14章 何谓孝道(5)

在李鸿章的印象中,曾国藩一直是一个和蔼可亲、谦虚谨慎的人,但是当他投奔曾国藩的时候情况有些反常。李鸿章到了曾府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得到曾国藩的传唤。好不容易曾国藩的贴身侍从来传唤了,李鸿章走进内室,却发现曾国藩正在洗脚。按照儒家的规矩,洗脚的时候是不能见客的。李鸿章感觉受到羞辱,但又不能跟曾国藩撕破脸,只好硬着头皮寒暄了几句,发现曾国藩总是爱答不理的,实在忍无可忍,连招呼也没打就离开了。

回到客栈,李鸿章发现老板正将他的行李打包。他连忙上前询问是怎么回事,老板说:“曾大人有令,不许本县人收留客官住宿。”李鸿章又气又恼,心想,曾国藩对自己还真是不留情面,枉我把他当成老师那么敬重他。但是已经没有了去处,他只好牵上马匹,想要连夜离开此县城。

到了城门口,李鸿章远远看见一个人站在那里。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曾国藩的贴身侍从,他是专门来带李鸿章面见曾国藩的。

这时的曾府张灯结彩,中门大开,曾国藩站在中间欢迎李鸿章的到来。李鸿章心中十分诧异,曾国藩说:“我听说你当官以后很骄傲,总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你在安徽兵败,跟你的骄傲不无关系。我今天这样做,就是想杀杀你的锐气,灭灭你的威风。你要记住,一个人光有才不行,还要有气量,学会谦虚谨慎,才能成大事啊。”

李鸿章听了,羞愧不已,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恩师的教诲。李鸿章此时就像一个年轻气盛的孩子一样,在父亲的智慧面前终于有所领悟。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会被老师批评,有些相对并反逆的孩子会与老师顶撞,朴实老师如同父母一样,批评孩子是为了让他更好的完善自己,只是很多孩子并不能真正体会长辈的用心。

《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中写道:“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忠臣无境外之交,弟子有柬修之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这段话的意思是学生侍奉老师,应当像对待父亲一样恭敬,要学习老师的文化知识和道德为人,还要学习老师说话的方式和技巧……忠臣不应该有境外的私交,学生应该有主动给老师柬修的好意。哪怕只当了你一天的老师,你也要一生将他作为父亲那样敬重。

我们要像尊敬父母一样尊敬老师,这样我们才会真正学到人生的智慧,福报也会自然降临。

自大是无能的表现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道德经》

《孝经》上说“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这些训诫的意思是身处要职或权位,而不存骄傲自满之心,是因为他们对所处位置、所拥有权力的敬畏和恐惧;懂得克己修德,节制守礼之人,即使富有,也是谨慎、持重的,不会挥霍、奢靡。身处高位却具备忧患思想,并且兢兢业业地工作,所以,能长久地享有大家对他的爱戴;富有却不奢靡浪费,能够长久地享有财富。

中国有句成语叫“虚怀若谷”。意思是说,胸怀要像山谷一样虚空。这是形容谦虚的一种很恰当的说法。只有空,你才能容得下东西;如果自满,那么除了你自己之外,你的心再也容不下任何东西。

有一个自以为是的暴发户去拜访一位大师,请教修身养性的方法,但是从一开始,这人就滔滔不绝地说话,大师在旁边一句话也插不上,只好不断地为他倒茶。当杯中的水已经注满时,大师仍然继续倒水,这人见状急忙说:“大师,杯子的水已经满了,为什么还要继续倒呢?”

这时大师看着他,徐徐说道:“你就像这个杯子,被自我完全充满了,若不先倒空自己,怎么能悟道呢?”

人因自谦而成长,因自满而堕落。成功固然值得自豪,但自傲、自满从根本上说无异于自暴自弃。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又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如果成功之后,只知自我陶醉,而迷失于成果之中停滞不前,那等于是为自己的成就画下了句点。

生活之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变成一个注满水的杯子,容不下其他的东西。学会把自我的意识先放下来,以虚心的态度去倾听和学习,你会发现大师就在眼前。

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随时保持一颗谦逊的心,你才能时刻前进。

骄傲是我们前进中的绊脚石,它就像有色眼镜一样,使我们看不到别人的闪光点,自以为是,止步不前。一个因骄傲而自大的人多半盲目,他对知识、对朋友、对亲人都会用一种盲目的态度去对待,所以他不能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并拒绝改变。

而谦虚则恰恰相反,它能让一个人收获到最大的帮助与知识,使他的内心更为充盈。

青少年朋友,我们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学习中都应戒除骄傲,保持一份谦虚,并养成凡事都谦虚请教的良好习惯,谦虚学习,谦虚做人,谦虚做事。这样我们才能取得不断进步,走向成功。

只有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才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就如同《孝经》上说的一样,以一种谦虚的姿态示人。

§§§第4章 孝亲感恩——世上没有理所当然的事

中国历来倡导的都是子女对父母感恩,晚辈对长辈感恩——其间包括对生我养我的双亲,对“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长,对长者及一切关爱过自己的人,这些都属孝道。数千年来,先辈们不仅留下许多弘扬孝道、感恩父母的经典言论,更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孝子的形象,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诗经》

孔子在跟曾子论孝的时候,告诉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曾子一直牢记着这一点,很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在他重病弥留之际,他叫自己的弟子小心地掀开被子,看看自己的身体可有什么毁伤,然后他引用《诗经》中的话,对弟子说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让父母忧虑,自己可真是特别小心谨慎啊。

古往今来的孝子都特别注意爱惜自己的生命,不仅仅是因为求生的本能,也是因为要以完好的身体向父母交代。这一点上,晚清时期名臣曾国藩就是一个典范。

曾国藩是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被册封为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不但是一代名臣,还是一个孝子,父母在曾国藩的心中非常重要,不论是在外求学,还是在外做官,他都经常给家人写信,不让父母担心。

曾国藩在一封家书中说:“九弟前病时想回家,近来因为找不到好伴,并且听说路上不平安,所以已不准备回家了……儿子在二月初配丸药一料,重三斤,大约花了六千文钱。儿子等在京城谨慎从事,望父母亲大人放心。儿子谨禀。”

他知道父母最担心的莫过于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处境,于是写信说:“我已经吃药了,我做事情会很小心的,请父母不要惦记。”短短的几句话,让父母心里有了着落。

“可怜天下父母心”,年少的你可能并没有深刻的体会;“儿行千里母担忧”,无畏的你也许不以为然。母亲十月怀胎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她给了我们生存的权利,我们是否更应珍惜自己的生命呢?

有个老人一生十分坎坷,年轻时由于战乱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一条腿也在一次空袭中被炸断;中年时,妻子因病去世;不久,和他相依为命的儿子又在车祸中丧生。可在别人的印象之中,老人一直爽朗而随和。有一次,某个人按捺不住好奇,冒昧地问:“您经受了那么多苦难和不幸,可为什么看不出一点伤感?”

老人默默地看了此人很久,然后,将一片树叶举到那个人的眼前。

“你瞧,它像什么?”

那是一片黄中透绿的叶子。那个人想,这也许是白杨树叶,可是,它到底像什么呢?

“你能说它不像一颗心吗?或者说就是一颗心?”

那个人仔细一看,真的十分像心脏的形状,心中不禁轻轻一颤。

“再看看它上面都有些什么?”

老人将树叶更近地向那个人凑去。那个人清楚地看到,那上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孔洞。老人收回树叶,放到了掌中,用厚重的声音缓缓地说:“它曾遭受过狂风的摧残,它也在春风中绽出,它被雨无情地拍打过,但它也在阳光中长大。从冰雪消融到寒冷的深秋,它走过了自己的一生。这期间,它经受了虫咬石击,以致千疮百孔,可是它并没有凋零。因为它要为自己的母亲而活,那就是树。无论世间对它再怎么摧残,它都爱惜自己的生命,因为树给了它生命。我虽然失去了很多,但是我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珍惜父母赐予我的生命。”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父母给予我们的,无论我们是否能与父母一直走下去,父母的愿望就是让自己的孩子健康的成长,我们也需要更加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让父母担惊受怕。

生命是父母赐予我们最好的财富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劝孝歌》

明代的朱柏庐在《劝孝歌》中写道: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这句话的是意思是,母亲怀儿十个月的恩情,就算用三生三世来报答,也偿还不完。

据说古代宋国有个人特别孝顺,在父母生前,他每日都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父母仙逝之后,他因为过于哀伤,导致形销骨立。大家看到他憔悴的模样,纷纷称赞他的孝心。这件事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国君被这个人的孝行感动,于是赏赐了他很多财物银两。

这件事情被传开之后,许多人也想得到国君的赏赐,于是纷纷仿效那位孝子的样子,故意毁伤自己的身体,有很多人竟然因此而死。这些效仿者的行为实在是大错特错:一则皇帝犒赏孝子,是因为他拥有真诚的孝心,如果众人想要模仿,也应该模仿孝子的孝心才是;二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为了财物而毁伤自己的身体,违背了孝的本意,与孝子的行为南辕北辙。自然,他们这样的做法得不偿失。

青少年朋友们,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父母给予我们活着的机会,面对“生”和“死”的选择,只要良心不亏,便要活下去。活着便是一种幸福,一种资本,一种最大的享受。因为只有活人,才有资格谈论将来,谈论梦想,谈论虽然短暂但可以变得充实的人生,才更有机会孝顺父母。

每一天,都有人在毁灭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在自以为得到解脱的时候,他们非常自私地把痛苦留给了年迈的父亲、母亲。他们在学校里学到了知识,却忘却了自己,忘却了父母,忘却了亲人,忘却了感恩。

他们永远不会再体会到做父母的辛苦了,也永远想不到母亲伤痛欲绝的样子,他们只是为自己活着,方式已经并不重要了。不会对亲人感恩的人,幸福将远远地离他而去。

不知为什么,小洛近日情绪低落,学习成绩让她很不顺心,她消极的情绪又直接地影响了她努力的积极性,以至于她甚至丧失了生活的愿望。每一次她拿到成绩单,心情都不好。成绩上不去,给父母丢脸,她只想赶快离开这个让她痛苦的世界。

有一天,小洛在路上碰到好朋友。好朋友见她神情格外沮丧,多次询问缘故,才知道她因学习不好而感到伤心。

“唉!活着真的一点意思都没有,我学习不好,给父母丢脸,我很自卑,我怎么努力也取不了好成绩,我真不想活了……”小洛幽怨地叹息着。

朋友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于是问她:“如果你真的选择自杀,我不拦你。不过,我有一个小小请求,请你答应我先等一个月再自杀。”

小洛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要等这么久……哦,我明白了——你这是‘缓兵之计’,是想让我降下火气,等到心平气和时就会打消自杀的念头。可是,我确实已经过够了,你就不要再劝我了!”

“不,你说错了我不是这个意思。这一个月时间不是留给你的,而是留给我的。我需要用一个月时间给你准备后事!既然你想死,就要为你的父母做些事情,因为是他们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的,我想,从现在开始,我就要四处打听帮你找买家了。”朋友很认真地说。

小洛更加疑惑了:“买家?什么买家?”朋友说:“一定有买家的。你的视力一向很好,可以把眼角膜移植给失明的人;你的皮肤十分细腻,可以卖给那些需要植皮的人;你的身体非常健康,内脏器官都可以卖给那些需要它们的人。既然你一定要寻死,你身上的东西就不要浪费,这些都是父母给你的,但是现在对于你来说似乎没有什么用处了,你无法报答你的父母,那就把你的身体还给他们吧!你把你身上的这些东西卖给别人,就当是给父母造福吧,这样你也可以去得无牵无挂了。”

小洛对朋友的这番话闻所未闻,竟然呆住了。良久,她才恍然大悟,继而痛哭流涕:“是啊!我有这么宝贵的身体,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我的身体是父母给的,我却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我真是不孝啊!谢谢你让我明白这一切。以后,我要努力地学习,不管怎样,我都会好好地活着来回报父母!”

在如今的这个社会中,我们在电视、报纸、网络上经常看到很多人轻生就死的新闻和故事,其中还不乏许多青少年朋友。这些轻生的人,要么因为遭受了失败的打击,要么有着惨痛的经历,要么因为感情、学业、压力而放弃了自己的生命。面对这种可悲的行为和举动,我们感到无限惋惜。

同类推荐
  • 中国伦理思想简史

    中国伦理思想简史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自先秦至近代中国伦理思想的演变,着重对每个人物的经历及其道德思想、实践予以叙述与分析,特别注重对伦理概念的解析。本书体例恰当,观点中道,行文流畅,界定清晰,适合大学生学习参考和伦理学爱好者乃至思想教育工作者阅读。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美的哲学

    美的哲学

    本书并不局囿于美学学科内部的研究范式探讨“美”的本质与现象,而是从哲学的高度进行高屋建瓴地阐发。通过剖析人与世界的关系和人的生存状态,作者将艺术视为一种基本的生活经验和基本的文化形式,一种历史的“见证”,表达了作者在“思”、“史”、“诗”相统一的哲学视角下独特的美学观与艺术观,并且呼吁让生活充满美和诗意。《美的哲学(重订本)》角度新颖,视野宏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新国学(第七卷)

    新国学(第七卷)

    本书是第7卷《新国学》,书中具体收录了:《蔡琰的号啕,美杜莎的笑——蔡琰研究的性别反思》、《“儿女情”与“风云气”——论张华文学及其玄儒思想》、《唐代华亭德诚禅师《拨棹歌》所呈现的意涵》、《林希逸诗学思想的特色及其学术基础简论》等研究文章。
  • 知识分子的背叛

    知识分子的背叛

    《知识分子的背叛》是法国哲学家朱利安·班达的代表作,也是一本专门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世界名著。全书四章,集中讨论了“政治的时代”、“政治激情的本质”和“知识分子的背叛”等三大问题。这本书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因西方知识分子背叛“永恒的原则”去侍奉政治党派那些伪神,从谴责的角度重新估价他们这一倾向。他所谴责的那些背弃永恒真理的人,主要指法西斯分子。班达认为,知识分子首先应当忠于真理,否则知识分子生活的独立自主性便会被毁坏。
热门推荐
  • 意象范畴的流变

    意象范畴的流变

    《意象范畴的流变》是《中国美学范畴丛书》中的一种。本书以“意象”范畴为核心,以本体论为出发点,较为全面地考察了“意象”范畴形成的历史过程,从而对审美意象的建构及其主要特征作出系统的阐释,对与其相邻或相近的审美范畴也进行了界定和辨析,可为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 礼崩乐坏的春秋

    礼崩乐坏的春秋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也日渐回归。迄今为止,大陆尚未有一套完整的融会历史、地理、文学、哲学、旅行等多层面、多角度、贴近生活的历史故事书籍。这套《不一样的中国历史故事》有着填补大陆出版业空白的意义。本套书计划用二十卷左右讲完中国通史,每卷8万字左右,大约历时三年,目前已完成前六卷,作为第一辑先期出版。
  • 戏精的修仙日常

    戏精的修仙日常

    双女主,不喜勿入从小到大形影不离的她们突如其来的丧尸病毒濒临绝望时出现的仙人原来我们的人生剧本不是青春爱情剧也不是末日丧尸剧而是打怪升级修仙?
  • 我成了一棵柳树

    我成了一棵柳树

    新书《我在鬼界的开荒日常》(内投通过)已发,求投资支持!重生成为了一棵柳树。沈易生前赶上了灵气复苏的大时代,还没成为超凡者,就被天上砸下的一根树枝洞穿脑袋,自此一命呜呼!成为柳树的沈易发现自己依旧可以进化,进化的速度甚至要比人类还要迅速,短短时间就……
  • 大唐之盛世承乾

    大唐之盛世承乾

    不一样的盛世大唐!不一样的金科铁马!、大唐,既然我来了,就让后人永远记住我,大唐皇太子李承乾!
  • 玄穿妖妃帝尊别嚣张

    玄穿妖妃帝尊别嚣张

    神秘少女风小九穿越到风家痴呆五小姐身上帮她报仇。之前羞辱她的人,现在让他跪着给她舔鞋。之前打过她的人,现在让她自己扇自己巴掌还喊着我是猪.之前对她不怀好意的人,现在让他们家破人亡。她的虐渣之路走的无比顺畅但……他那已经被取消婚约的未婚夫却拿着一张婚约来找她“殿下,风小姐要宁贵妃的那颗夜明珠”“给她就是”……“殿下,风小姐要开酒楼”“让皇宫最好的大厨去她的酒楼应聘,再让那些钱多的没处花的大臣去她的酒楼”“是”…………宠妻之路一去不复返
  • 盛装舞步

    盛装舞步

    本书为王小波的杂文集,收录数篇杂文,简单的文字撰写人生的道理,三言两语之间,寓意深厚,足以见其写作之精妙,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最美的收获”。
  • 弱妾

    弱妾

    燕王府中侍妾若干,个个如狼似虎,都削尖了脑袋沾着满手血腥踩着他人的肩膀死命往上爬,懦弱得连排行都没有的苏红茶生来就是被人踩遭人戏弄嘲笑的受气包,终遭恶妾算计,被大夫人毒打而死。当苏红茶再次睁开眼,眸中闪过的却是睿智的光。她知道,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要么是奋起杀出一条血路,要么就是无声无息的灭亡。她的选择是——王府里,接二连三的,四夫人中毒,五夫人遭蛇咬,六夫人被人剥光了衣…所有迹象都指向大夫人,结果,大夫人被赐死,她因有功而被提拔。被提拔并不是她的最终目的——赏花宴上,浓妆艳抹的女子正准备东施效颦地跳一曲霓裳舞,谁知一跤摔到了太子脚前,太子看到那张花痴脸,一脸厌恶,“不知死活的白痴,滚!”她痛哭流涕:“太子殿下,妾身仍忘不了你,让妾身再多看一眼…”太子极力忍住狂吐的冲动,吼:“燕王,让她从此消失在我面前…”燕王像赶狗一样轰人。女子伤心欲绝。出了大门,却笑得欢畅,溜得比兔子还快。片段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男子扶着花枝,倨傲的抬起头,“说吧,今晚穿得如此光鲜,是不是你那病殃子夫君不能满足你,又想来勾引我?”女子摘下花枝一折为二,笑嘻嘻道:“别老往自己脸上贴金,种马要让种马来配,人怎么会勾引种马呢……”片段二:一个慵懒而又狂放的男子半眯着双眼听人汇报,忽然挑眉动容,“什么?她又敢与人成亲?”下属惊骇,垂下头身如筛糠。慵懒男子喃声低语:“那个小骗子,胆敢骗我…”他突然笑得不怀好意,“走!大家随本王抢亲去!那贼丫不听话,给我抢回来重打屁股三十大板!”三王争夺,权谋天下,天地为媒,江山为聘,前世今生,只为那红颜一笑。推荐好友新文:《霸权皇后》《七小姐》《囚妻》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弱妾当家》
  • 思维与语言

    思维与语言

    《思维与语言》研究心理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思维和语言的相互关系,并总结了维果茨基在发展心理学、教育学和精神病理学等领域开展的一系列开创性研究。《思维与语言》深刻地展现了具有高度创造性和缜密思考的智力发展理论,为教育心理学和语言学提供了内部语言的最深刻分析,对后来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产生过重大影响。
  • 误入方舟生存进化

    误入方舟生存进化

    一个好好学生——包子,高考刚刚考完,谁知晚上熬夜玩方舟,与众多前辈一样穿越了……但…他进的是方舟,系统默认还是困难……且看他如何在此苟延残喘……Q书友群:756935204(欢迎大家进群分享一点新的恐龙,我好写入小说当中,不然只有80多种太寒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