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1000000005

第5章 孝的经典(5)

与那些有点石成金能力和创造奇迹的神不同,佛是一个普通人,他没有特异功能,也不能来无影去无踪。这一点可能会让很多不了解佛家的人感到迷惑,孙悟空那么神通大,仍是连佛祖的手掌都逃不过,佛祖怎会是普通人呢?这是因小说产生的误导,佛教中真正的佛祖是一个普通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才智,才领会到人生的真理,并且拿出来与众人分享。

佛与众人平等。这也是因为佛是一个普通人,他不是高高在上的主,而是每一个人的朋友。佛相信没有无可救药的人,相信每一个人只要用心体会,都能感受到佛的智慧和道理,那些犯错误的人,也是可以教化和影响的。

简单地说,佛教的精神内涵,与中国很多传统思想是一致的,包括宽容、仁爱、入世、平等、现实,等等,也正因为如此,佛教才能在中国发扬光大。

佛经说“孝名为戒”,即说行孝便是持戒,大戒以孝为先。儒家说:“有使父母坐卧不安、心絮杂乱者,大为不孝也。”而真正的佛家弟子,慈悲为怀,悯爱众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使得父母在家,无忧无虑,没有烦恼,更没痛苦,快乐平静地生活。儒家、佛家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弘一大师每逢母难日,必于佛前虔诵《地藏经》,以此功德回向先母。有一次,他在听静权法师讲《地藏经》时,禁不住痛哭失声,忆及先母生前为他所受的种种折磨,比过着无柴无米的日子还难受。再如明末自成和尚,未出家前待母纯孝,剃度后因逢战乱、颠沛流离,所以肩挑老母,远游四方,托钵化缘之斋饭,先奉母亲食用,时间长达三四年,直至母亲善终。

很多人在出家和尽孝之间犹豫,其实是既想获得佛门的修为,又想常伴亲友,两全其美。佛门也有居士,在家修行。但正是因为在家修行不易,才有众多人想要出家一心持戒。 《修行入门》中讲道:“虽然在行为上弃离亲友,心里却不能舍弃众生,而应当对他们生慈悲心,但必须断绝身体、受用的牵连。否则,修法就会一败涂地。要斩断牵连,若能得到父母的欣然应允最好不过,即便他们百般加以阻挠,大发雷霆、大失所望、怨气冲天,自己也不能退缩。自往昔的释迦佛开始,所有的修行人都是在亲友们的依依不舍、泪雨滂沱中抛下一切的,这是一种特定的缘起规律。”

西域:在汉代,西域指的是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大区域。《汉书·西域传》中记载,汉时已有三十余国分布在西域地区,故有“西域三十六国”之说。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匈奴一直是支配西域各国的势力。至汉代,朝廷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所管辖范围则已不止三十六国。东汉末年,西域各国相互之间不断兼并,至晋朝初年形成了鄯善、车师等几个大国并起的局面。南北朝时期,西域局势再度变化,新兴的高昌国相继击败了西域诸个国家,除少数国家外西域诸国国土西迁,为中亚地区带来了繁荣的文化。

佛家十恩,大孝于天下

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

——《梵网经菩萨戒本》

很多人说,佛家讲求心无挂碍,斩断尘缘,那么出家人如何照顾家庭,尽孝尽忠呢?佛祖其实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生身父母。释迦牟尼十七岁的时候娶妻生子,传宗接代,后来才出家。父亲过世,他回去举丧,将父亲放入棺木中入殓,抬上“灵山”安葬。为了报答母亲怀胎十月之恩,释迦牟尼上升忉利天(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为母说法,为她宣讲了《地藏经》,为因为诋毁三宝和杀生而堕入地狱的母亲“设供修福,志诚念佛,塑画佛像,布施如来”,在佛门中树立了至孝的光辉榜样,又发下“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这里佛门的孝,不仅仅是奉养自己的父母,而是通乎三世,视一切众生皆为生身父母、未来诸佛。《梵网经菩萨戒本》中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地藏菩萨的这种精神,可以说是“大孝于天下”。

儒家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但是出家要剃度,这岂不是损伤了身体发肤了?其实,儒家所说的损伤,是指的为了争强好胜而斗殴,或者是不把生命当成一回事而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出家修行这样的情况下,剃度不能算作损伤,所以并不矛盾。

佛家并不希望弟子在两者之中非此即彼,而是希望天下众生都能孝顺父母及三世父母,又能达到自己的修行。佛家也非常看重父母对子女的恩德,并将之总结为“十恩”。

1.怀胎守护:胎儿在母体内,体量不断增加,慈母觉得身如重山,行动不便,胎儿在母体内动来动去,使慈母痛苦万分,然又惦念慈儿,所以很少打扮自己,漂亮衣服收起来,很少对着镜子化妆。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为慈儿,母亲宁愿放弃。

2.临产受苦:经过十月怀胎,母体一早像得了重病一样,四肢无力,头脑昏沉,心里恐慌,怕伤及慈儿。

3.生子忘忧:母亲生产时用力,五脏像撕裂一样疼痛万分,生产期间可能昏厥好几回,为子女所流的血,泉涌而出,然而母亲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问询爱儿的身体,身心疲劳,还忘记痛苦把爱儿抱在怀里,脸上露出对爱儿的喜爱之情。

4.咽苦吐甘:父母对爱儿关爱守护之情不分昼夜,对子女爱重情深,只要子女吃得饱,自己挨饿也心里情愿,没有一丝的怨恨之心。

5.回干就湿:父母照顾爱儿无微不至,爱儿尿床,赶快将其移到干燥的地方,自己睡在冷冻的地方,并不介意自己吃没吃好睡没睡好,只要爱儿睡得好,父母就安心别无所求。

6.哺乳养肓:父母的恩德如大地持载,润泽万物。不管爱儿长得如何,父母永不嫌弃。

7.洗濯不净:母亲原是花容美貌,还有青春焕发的身姿,但是为爱儿洗濯过多而变得粗糙,青春不再。

8.远行忆念:子女远离故乡,父母早晚思念,祈祷神佛保佑平安,有时儿女几载不归,父母终日以泪洗面,肝肠寸断。

9.体恤子女:儿女受苦受难时,父母祈祷能代受其苦难,慈母心常相随,若儿有苦,夜不能眠。

10.究竟怜子:父母的慈爱如日月的光辉,永照大地,亲心永伴子女,不论在家出家,如果要父母慈爱之心永断,除非生死路中不同途!

佛陀又说:倘若有个人,为了父母忍受千百支刀割仍无法报父母之恩德;又说假若有人为了祈求父母平安长寿,以自己的身体来点燃佛前灯,经过百千劫仍无法报答;又说假若有为了报答父母的劳苦,赴汤蹈火断骨肉出血,经过百千万劫也无法报答父母的恩德;假若有人为了善尽子责,代替父母吞下火热的铁丸仍不能报父母恩德怀万一!

佛家总结的“十思”充分表达父母对子女的爱,这也是我们回报父母的理由。

剃度:出家当和尚的人剃光头发,在佛教中叫做剃度。公元前5世纪,在尼泊尔和印度交界的一个释迦族部落里,王子乔达摩·悉达多离家修行,七年后觉悟成佛,开始在恒河流域布教,广收门徒。佛教认为世界是虚幻的,人生是苦难的,只有断除一切烦恼修行成佛,才能达到永恒的幸福。佛祖释迦牟尼最初对迦叶等五人说法时,亲手为他们剃去了头发,表示接受他们做自己的弟子。按佛教的说法,头发代表着人间的无数烦恼和错误习气,削掉了头发就等于去除了烦恼和错误习气;同时,削掉头发也等于去掉人间的骄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牵挂,一心一意修行。

道家:孝是道德修养之门

孝治一身,一身斯立;孝治一家,一家斯顺;孝治一国,一国斯仁;孝治天下,天下斯升;孝事天地,天地斯成。

——《文昌孝经》

儒家有《孝经》,佛门有《地藏经》而道家有《文昌孝经》。

《文昌孝经》是道家从自身推崇的自然宇宙观出发,指出人的自然生命承载体的可贵,父母生育子女受尽辛苦,养育子女耗尽心血,子女应该体恤孝敬父母,并以此道推己及人,由此则不但可以保全自身天性,还可以获得上天赐福科举成功,乃至证果得道。《文昌孝经》是一部很具有道家特色的弘扬孝道的典籍。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也被称为道家的鼻祖。老子与孔子都是周朝时代的人,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道德的本源及礼乐制度。太上老君有一篇教人改恶行善的《太上感应篇》,其中也包含对孝行的要求。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他教导人要忠孝友悌,正己化人。“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为之,所作必成。”这是要求行善之人起码孝悌都要做到,只有这样,人人才都会尊敬他,上天会保佑他,福禄不求自来,凶事会远避他,神灵会护卫他,他做任何事都能成功。

中国古代著名的帝王舜,就是一个例证。舜为人温和孝顺。他的母亲很早去世,后母对他刻薄,父亲受后母挑拨,也不喜欢舜。舜的弟弟是后母所生,对待舜也极不友善。在这样一个家庭中生活,虽然父母不喜欢他,舜还是孝敬父母,虽然弟弟跟他作对,他还是友爱弟弟。后母无论让他做什么重活,他都能很好地完成,让他去耕田,他就好好地耕田,让他去捕鱼,他就好好地捕鱼,即使让他冒着雷电暴雨,也毫无怨言。后母和弟弟想害死他,在他下井工作时,倒土填井,幸亏他预先在井底挖了一个通道口,才爬了出去。回家之后,他对后母和弟弟,一句怨恨之言也没有,还是那么恭敬友爱。他的善行孝行最终感化了双亲。

吕洞宾在《劝孝文》中说:“我能孝自无逆子。子能孝,子无逆孙,绳绳克继,叶叶永昌,善孰大焉,利孰厚焉。”意思是父母能在孝顺上给孩子做好榜样,自然没有不孝的儿子,儿子能孝顺,自然没有不孝的孙子。一代传一代,这是最大的善事,也是最丰厚的利益。

古代有一个人叫原谷,嫌自己母亲年老多病,就叫他的儿子把奄奄一息的母亲放在破车里,推到山上去,扔弃不管。他的儿子照办之后回到家里,还带回了那辆推车。原谷问他怎么不连着车子一起推上去,他的儿子回答:“等你老的时候还有用。”这个故事极贴切地说明了“我能孝自无逆子”。

道家反对一切矫揉造作的情感,求取功名、患得患失都是因为自己内心的天性被社会扭曲之后产生的情绪。但是孝顺并非后天强加于人的,而是人从出生开始就有的。道家的代表人物吕洞宾常常告诫道士,孝悌忠信为四大支柱,不坚其柱而用心,掾瓦何能成得大厦?

南宋末年,蒙古大汗主持了嵩山少林寺长老福裕和全真教道长张志敬的论战,结果却是道教惨败。按照先前的约定,全真数十部经书烧毁,数百座道观也输给了佛教。从此道教走了下坡路,风光不再。但一百年以后,出现了一个扭转局势的人物,他就是张三丰。张三丰在武当山创立三丰派,成为武当武功的创始人,也让道教重新找到了昔日的辉煌。而张三丰本人就是一个孝子。

据历史记载,张三丰在家里排行老五。五岁那年患了眼病,双目失明。后来遇到一位道长,道长见他仙风道骨,就以治好他的眼病为条件,让张母允许张三丰跟着自己做弟子。调养半年之后,张三丰的眼睛复明。由于母亲年事已高,三丰还俗回家。后来参加了朝廷的官员选拔,得到宰相廉希宪的赏识,任命为县令。上任才一年,因父母亡故,无所牵挂,就离开了官场,潜心修道,遁入玄门。

《文昌孝经》中说:孝治一身,一身斯立;孝治一家,一家斯顺;孝治一国,一国斯仁;孝治天下,天下斯升;孝事天地,天地斯成。经文中还特别对母亲养育子女的辛劳做了歌颂:真诚一片结成慈,全无半点虚饰时,慈中栽养灵根大,生生不已自无涯。道家讲究自然,而孝正是自然万物中的一种情感,乌鸟私情,羊羔跪乳,都体现了孝,孝道是自然之道。

老子:老子是楚国人,在今天算是河南人,他还有一个名字叫“老聃(音单)”,传说中他一生下来就与众不同,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曾担任过藏室史,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专门向老子问礼。

老子的作品名叫《道德经》,又名《老子》。这本书只有五千言,却蕴涵了丰富的哲学内容,及朴素的辩证法。这本书被译成一千多种语言,是世界上少有的广泛传播的古籍。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找不到老子最初写的版本了,所以现在研究起来存在很多问题。

§§§第3章 历史榜样——流芳百世的孝子故事

行孝事亲是中国传统美德,它营造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风尚,把孝敬父母、爱护子女的道德情操推己及人,号召民众尊敬、爱护和关心天下所有的老人和儿童,以推动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

崇尚孝道的义乌文化

知恩者,虽在生死,善根不坏;不知恩者,善根断灭,是故,诸佛称赞知恩报德者。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说到如何报答父母的恩情,不少青少年表示长大后要给父母买大房子、买小汽车,可对于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的认知还比较模糊、零碎,缺乏感恩的具体行动。

对于义乌,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关于它的名字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

同类推荐
  • 大学中庸诠解

    大学中庸诠解

    大学是儒家重要的原典著作,也是古今解说繁复。简介各异的著作。在编著本书的过程中,我们着眼于人的心性及修养这一基本视角,尽可能的多参考有关学说以为之诠释。本书在写作过程中,依据亚久远编委会以及总编所提出的编写意图和体例要求,先由主编刘振佳坐车总体编著框架结构,然后又张言昌承担《大学》一书的诠释,由唐艳承担《中庸》一书的诠释,最后由刘振佳负责统稿。
  • 黄帝思想与先秦诸子百家(下册):轩辕黄帝研究(第二卷)

    黄帝思想与先秦诸子百家(下册):轩辕黄帝研究(第二卷)

    本书为清华大学法学院凯原中国法治与义理研究中心主办的“黄帝思想与先秦诸子百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本书所收集的二十多篇论文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黄帝思想与诸子百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多数论文认为:孔子之前中国古代思想的代表人物就是黄帝,以《黄帝四经》为主的经典所表述的思想可以简称为黄帝思想,就是孔子之前的中国的主流哲学思想。儒学及诸子百家的源头就是黄帝思想。
  • 哲学九讲

    哲学九讲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知识的概括学习和总结从而更好的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哲学通常是研究根本问题的,这就需要对表面的问题进行批判的反思,通过这种反思更清楚的认识世界、了解人生。
  • 庄子

    庄子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自由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是一部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散文集。
  • 科技伦理问题研究:一种论域划界的多维审视

    科技伦理问题研究:一种论域划界的多维审视

    该书从较广泛的意义上理解科技伦理,认为凡是科学技术本身或者科技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引发的所有关涉道德、义务、责任、价值等方面的问题均应属于科技伦理的范畴,在此基础上,考察科学技术的伦理全貌,试图建立一套并列关系的论域分类体系,试图用科学技术本身为参照系,衡量科学技术与各种伦理问题涉及领域的关系为逻辑,尝试对科技伦理的不同研究领域进行了划分,共划分为本体域、主体域、客体域、学科域、工程域和管理域六个部分。希望这种观察能够准确梳理、表达和评价当代科技伦理的研究成果,并呈现创新性的观点和意义,给人以有益启示。
热门推荐
  • 十三日备尝记

    十三日备尝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异界之悲惨世界

    异界之悲惨世界

    不会魔法,不会斗气,不会武技。裹挟在剑与魔法的神魔之战里,沙兰不想死。他只想活下去。这是一部极度灰暗压抑的小说,在神魔横行杀戮的世界,犹如蝼蚁一般的人们,爱、恨、理想、现实。逃离生、奔向死。
  • 恶魔校草0c

    恶魔校草0c

    有一个傲娇的哥哥是什么感觉?顾朵朵叹气一声:“必须当哄小孩似的哄着!”可是当赫连笙真的生气时,顾朵朵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于是她找到万能的百度查,在线等,很急!“与其去求别人还不如来求求我。”她的身后响起赫连笙的声音。“可是你生气了,我不敢去”“现在给你这个机会,来求我!”赫连笙骄傲的扬起下巴。“怎,怎么求?”话语刚落她就被床咚,“昨晚我的第一次都被你抢走了,你说呢?”
  • 逆佛系人生

    逆佛系人生

    一个佛系青年,因感情受挫,愤而激活系统,开饭店、开农场、办公司,踏上了不平凡的道路,走向人生巅峰!
  • 绝境狼王系列:孤独的小狼

    绝境狼王系列:孤独的小狼

    本书是美国“动物奇幻小说女王”凯瑟琳·拉丝基的力作,它以被弃小狼——福狼的传奇故事为线索,将狼族生活与文学想象巧妙融合,编织成一套磨难成就传奇的神奇小说。从狼的生存,到狼的等级,从狼的情感,到狼的战争——狼族生活在本系列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深沉的母爱,到坚定的信念,从温暖的友情,到超常的智慧——福狼与伙伴们不屈不挠的冒险经历被描写得细腻真切。
  • 浪客剑子

    浪客剑子

    北宋末年,朝政腐朽,奸臣当道,大宋王朝北方疆域民不聊生,不断发生各种小规模起义,北宋政府顾此失彼,无力全力清缴,遂发布悬赏令,为各种等级的罪犯明码标价,引得民间出现了一批专门捕捉悬赏犯为职业的悬赏客。
  • 寻秘巫溪

    寻秘巫溪

    《寻秘巫溪》讲述了重庆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对旅游业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应该尽力地加以挖掘。
  • 无公害蛋鸡高效饲养技术

    无公害蛋鸡高效饲养技术

    本系列图书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和服务业,门类齐全,技术方法先进,专业知识权威,既有种植、养殖新技术,又有致富新门路、职业技能训练等方方面面,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可操作性强,图文并茂,让农民朋友们轻轻松松地奔向致富路;同时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引凰令之凤皇归来

    引凰令之凤皇归来

    一场劫难的开始,是那颗闪耀星光的陨落。她是高贵的凰魂,囚于凤族至宝锁魂珠内,一朝梦醒,天地为之震撼。他是污浊的魔凤,陷于无边的痛楚,却再也挽回不了那一抹肆意的背影。假如一个人可以换全天下的命,你会不会换?不会,如果我知道那个人是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