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1400000008

第8章 行胜于言,知行合一——谈实践(1)

知与行就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有人认为知易行难,懂得理论是容易的,实践是很难的;有人认为知难行易,领悟道理很难,实践很容易。王阳明则提出“知行合一”,认为懂得道理是重要的,但实际运用也是重要的,也就是说,一个人不仅要有崇高伟大的志向,也要掌握符合实际、脚踏实地的方法,并努力实践,才能真正获得圣人的智慧。

知和行并非两件事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在王阳明看来,认识是实践的起点,实践是认识的成果。圣人的学问只是一个功夫,认识和实践不能当做两件事。

王阳明强调知与行的统一。所谓知,便是对事情各方面的思考与了解,只有思考明白、了解清楚了才能开始行动;所谓行,便是将那些思考明白、了解清楚的东西付诸实践,才能有所成就。王阳明指出,圣人之学乃身心之学,其要领在于体悟实行,不可将其当做纯粹的知识,仅仅流于口耳之间。

然而,自古以来大多数人都把知和行看做两件事,比如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意思是思考在前,行动在后,必须经过多番仔细周密的考虑才能有所行动,认为如此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三思而后行,确实是对冲动气盛的年轻人最好的劝谏,因而备受世人推崇。人们相信,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才是最好的,经过反复思量的行动才能顺利地进行。不幸的是,由此而形成了一种重思考而轻行动的风气。或许是过于谨慎,过于追求万无一失,人们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在了无限的沉思之中,结果越想越觉得准备不够充分,越想越觉得存在很大的问题,结果本可以尝试的想法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疾而终。

由于人的四维空间是无限宽广的,不受客观事物与能力的强行束缚,因此,过度的思考很容易偏离正轨,越想越远而找不到重点。当人们在思想的海洋中畅游太久而迟迟不上岸来付诸实践,结果无疑是窒息于其中,彻底失去付诸实践的机会与能力。

唐代中原有一片山脉盛产灵蛇,蛇胆和蛇心都是很好的药材。虽然蛇毒剧烈,见血封喉,可是为了赚钱,仍有很多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捕蛇。一天,有三个从南方来的年轻人来到附近的村子,准备进山捕蛇。

年轻人甲在村里住了一天,第二天清晨便收拾行装上山捕蛇,但是过去好几天了,他还没有回来。原来他不懂得蛇的习性,在山里乱窜,惊扰灵蛇;且他也不懂如何捉蛇,最终因捕蛇而丧命。

年轻人乙见状,心中害怕不已,再三思虑要不要去山里捉蛇,他每天都站在村口,向大山的方向望去,时而向前走几里路,不久又走回来,终日惶惶然行走于村子与大山之间。

年轻人丙则充分考虑了如何找蛇穴、捕蛇、解毒等问题,并向村里人讨教,掌握寻找蛇穴、引蛇出洞等捕蛇的技术,学习制作解毒的药剂。经过半个月的准备,年轻人丙带着工具上山了。七天过去了,大家都以为他已经丧命,可是丙竟然背着沉重的箩筐回到了村里。他捕到了上百只灵蛇,赚了很多钱,之后还做起了药材生意,成为著名的捕蛇之王。

三个年轻人一起捕蛇,一个毫不考虑、鲁莽行动;一个思来想去、迟迟不动;一个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付诸行动。三个人对待思与行的不同态度,注定了他们不同的结果。思考与行动是相辅相成的,无论偏向于哪一方,都难成大事。

思考与行动,是人生至关重要的事,犹如人之生老病死,难以避免。小到处理家庭琐事,大到掌握国家命脉,都要思考与行动。不假思索地行动和多番思虑却不见行动的人,轻则败家,重则亡国。思与行,不可偏其一,这便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下来的沉痛教训,也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基础所在。

天下大乱,只因空谈多而实践少

若不用克己功夫,终日只是说话而已,天理终不自见,私欲亦终不自见。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时,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王阳明认为,如果没有下工夫克制私欲,每天只是说一说,最终就认识不到天理和私欲的区别了。就像人走路,走一段才能看清楚前面一段。到了岔路口,有了疑惑就要问,问明白再走,这样才能渐渐走到目的地。也就是说,光是空谈而不去实践,是无法克制自己的私欲、认识天理的,因此王阳明感叹:“天下大乱,只因空谈多而实践少。”

古来有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世界上有两种人:一是实干家,一是空想家。空想家们善于夸夸其谈、想象丰富、渴望强烈,总是设想做各类大事情;而实干家则是着重于做!空想家往往不管怎样努力,都无法完成那些自己应该完成或是可以完成的事情;而实干家虽然没有空想家那样富丽堂皇的说辞,却往往能获得成功。

实干家比空想家做得成功,是因为实干家总是采取持久的、有目的的行动,而空想家很少去着手行动,或是刚开始行动便很快懈怠。实干家具备有目的地改变生活的能力,能够完成非凡的事业,不论是开一间自己的公司,写作一本书,竞选政府官员,还是参加马拉松比赛等。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空想家大多是站到一边,梦想这些而已。

空想家往往受到人们的嘲笑,因为他们始终把自己的理想挂在嘴边,却从不见他们为之奋斗。他们的谈话言辞激烈,谈到理想时慷慨激昂,然而,他们是行动的矮子。空想家认为以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可以拯救世界,但是世界却不这么认为。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空想家是难以获得成功的。

战国时候,秦国派王龁攻下上党,意欲进攻长平。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命廉颇率二十多万大军驻守长平。廉颇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做好长期抵抗的准备。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只是坚守。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询问。赵括说:“要是换上我,打败王龁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听不进去蔺相如的劝告。

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将军,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便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兵士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他射死了。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军覆没了。

赵括是个空谈家,自以为读过兵书,对兵法之道十分谙熟,但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书本在他头脑中构筑的虚无缥缈的军事楼阁,在真实的刀光剑影中不堪一击,赵括也因“纸上谈兵”而被作为空想家的代表贻笑千古。

良好的理论基础很重要,但是理论基础若不经过实践的检验,就不可能转化为实际应用中有效的力量。无论是空谈者,还是空想者,往往自以为有了知识就有了一切,这是极度错误的想法。掌握知识是为了应用,有了目标要实干才能实现理想,否则,单凭理论异想天开,将会导致重大的失误。因此,我们应少空谈,多实践,将所学灵活运用在实践中。

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做特定的事

爱曰:“如《三坟》之类,亦有传者,孔子何以删之?”

先生曰:“纵有传者,亦于世变渐非所宜。风气益开,文采日盛,至于周末,虽欲变以夏商之俗,已不可挽,况唐虞乎?又况羲黄之世乎?”

弟子徐爱问道:“《三坟》之类的书也有流传下来,但是孔子为什么把它们都删掉了呢?”

王阳明回答说:“社会风气日益开放,文采日渐兴盛,世道沧桑,那些书即使有些流传下来,也会因时代的变化逐渐不合时宜。周朝末年的时候,要恢复夏商时期的淳朴风俗,已经不可能了,何况尧舜时的世风呢?太古时期的伏羲、黄帝的世风就更不可能挽回了。”其实,王阳明是在告诫人们在做事时要根据情况——不同的时间、地点来随机应变,制定相应的、正确的方法。

世界瞬息万变,人只有顺应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和思维来对待生活中的万事万物,才能因地制宜、因时随化,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王阳明在平定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始终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的原则。他没有把起义农民当成打击对象,而是把杀人越货的盗贼和被迫铤而走险的贫苦民众区别开来,把首恶和胁从区别开来,把愿意改恶从善和坚持不改区别开来。具体到个人,王阳明更是谨慎从事,即使犯了罪,也要看认罪的态度来决定处罚。

为了给胁从者、愿意悔改者机会,王阳明在每次采取行动之前,都先发布告,劝谕误入迷途者改恶从善,弃旧图新。在征战过程中,他也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制定制敌政策。在平乱之后,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或者奏请皇帝,批准增设县治,管关隘检查的巡查司,或者改变布局不合理的巡检司治所。

王阳明根据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因地、因事、因时以制宜,并没有死守绳法。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与原有的计划有所不同,面对改变的时候,智慧之人往往能看到直中之曲和曲中之直,并不失时机地把握事物迂回发展的规律,通过迂回应变,达到既定的目标。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10天没有饭吃,有时连野菜汤也喝不上,真是饿极了。学生子路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不知用什么方法弄来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

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子路便问:“先生为什么现在与在陈、蔡受困时不一样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样做是为了生存,今天我这样做是为了讲礼呀!”

孔子处理事情从容淡然,原因就在于他有着因时而化、因地制宜的头脑。所以说,在遇到困难时,应懂得改变自己的思路和行为,因为变则通,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

当今社会,各种事物都在飞速发展变化着,身处其中的人如果不能审时度势,顺势而变,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在生活中如果能做到针对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随机应变、顺势而动,无疑会对我们适应生活,适应现实变化有很大的帮助。正如王阳明所说:“天下事虽万变,吾所以应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各种困难,获得成功。

克服浅尝辄止的毛病

辨既明矣,思既慎矣,问既审矣,学既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

王阳明认为,当人们对世界辨析明白了,思考就会谨慎了,询问也会很仔细,学习也将有长进,却还能坚持用功不懈,这就是笃行。

现如今的社会,人们大多急功近利,对事物的认识也多是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不肯下工夫深入钻研,害怕因此浪费自己的时间。比如,人们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看起来好像对这些问题已经了解了,却没有深入思考、触类旁通和向外拓展,因而题目稍有变化就不知道该如何解答了,这就是浅尝辄止的坏处。

同类推荐
  • 匆匆的路过

    匆匆的路过

    在爱情里,人们常说爱情是一个人的事,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爱情至少是两个人以上的事,你爱的人,你的家人,你的朋友。至于理想,至于爱情;我想说,春天不止有爱情和理想,而秋天也不止有孤寂和流浪。春有春的灿烂,秋有秋的邈远。像春花一样绚丽、像秋空一样高远,都可以是女人追求的极致。看着湛蓝湛蓝的天空,看着飞机飞过留下一条好看的飞机云,而我却在过去上午22载,唯留下2次伤痛。
  • 一样的智慧不一样的人生

    一样的智慧不一样的人生

    我们的生命需要感悟来充盈,才会变得滋润和充满生机,而这些智慧的养料就来自于我们所经历的每件事情,或读过的每个故事之中。
  • 做人的智慧与禁忌

    做人的智慧与禁忌

    在任何时候,做人有智慧和做人犯禁忌带来的结果都有着天壤之别:用智慧的方式做人,领导会器重你,下属会拥戴你,朋友会喜欢你,异性会青睐你,客户会信赖你,而你也会迅速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做人触犯禁忌,领导会忽视你,下属会反对你,朋友会讨厌你,异性会抛弃你,客户会怀疑你,而你也是辛苦一场后才发现徒劳无功。《做人的智慧与禁忌》就是要告诉你,如何远离那些做人的禁忌,用正确的方法获得更大的成功。《做人的智慧与禁忌》由廖康强编著。
  • 时光不会辜负每个努力的好姑娘

    时光不会辜负每个努力的好姑娘

    每个光芒四射的姑娘,定是被生活重击蜕变之后才变得绚烂而夺目,失意、彷徨、郁郁不得志,这些都是人生的必修课。每个优秀的人都会有一段沉寂的时光,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岁月,生活的窘迫、工作的压力、爱情的失意,这些都不能够成为我们惶惶不可终日的理由,挺过来的人生自然豁然开朗,那些为了梦想永远都在努力追逐的姑娘,时光注定会与其握手言和,把曾经亏欠她们的统统还给她们。本书写给那些勇敢而天真的姑娘,每个故事都是一场蜕变,一次成长,去享受这个过程吧,好姑娘修行的道路不会太漫长。
  • 靠谁也不如靠自己

    靠谁也不如靠自己

    这是一本励志读物,人生指南。作者将过去遇到的各式各样的的人物,接触过的形形色色的问题,通过说故事的形式讲记述下来。给广大读者指供一种现实参考和人生点拨。一个人在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风雨,见识了数也数不清的不平现实后,会变得越来越成熟,他会慢慢悟出一个道理——在这个光怪陆离、蝇营狗苟的社会生存发展,靠谁也不如靠自己!靠父母,父母能力有限;靠朋友,朋友还有自己的事;唯有靠自己。
热门推荐
  • 穿越!美男怀里来!

    穿越!美男怀里来!

    在梦里梦到了竟然和我一模一样的女子!“以沫,希望你代替我好好的活下去!”尹以沫,在二十一世纪里是个著名的医士,懂医术,可是却不曾想居然穿越了!纳尼!?在我面前的这位男子不是不是我的男神,儒相影吗?谁想到,他居然是我穿越世界里的大哥!尹相濡。尹以沫第一次邂遇男主,居然是女扮男装的身份?!“以后我就叫你小三啦!”“随你。”男人轻轻的回答。这个世界里居然不知道小三是什么意思,真有趣。朝夕相处,他们定心了,可是穿越之光又出现了!他们将何去何从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造化仙葫

    造化仙葫

    造化仙葫生造化,龟仙狱里养情郎,一路修仙不寂寞,纵横天下任我狂!
  • 淡定:现代人的必修课

    淡定:现代人的必修课

    本书是《国学智慧丛书》中的第二本。本书作者把古代圣贤这种系统缜密的修养大智慧开发出来,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优美温馨的语言,生动具体的例子,奉献给读者。本套丛书风格独特,个性鲜明。
  • 聊斋异版之红莲

    聊斋异版之红莲

    听说那个宅院曾经的主人是一富商,却在二十年前,全家几户人口连带家丁全在一夜之间失踪。在地的知县府还派了大批的捕头进那个宅院里进行搜索查证,离谱的是那些捕头却一个都没出来过,有人不信邪,非要进去探究,最终还是一个结果。
  •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10-2011)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10-2011)

    本书收集了2011年在山西财经大学召开的“全国高等财经教育研究会思想政治教育协作委员会年会”会议论文和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师生的来稿,约40篇,论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党建理论”“思想政治理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有的学术质量还较高。
  • 古音舍

    古音舍

    他们静待了千年,沉浸了回忆,氤氲了往事。推开古音的大门,阅尽千古沧桑,敲开人性的世界……谨以此书纪念我过去桀骜美好的年少青春。(本书为架空历史,勿当做正史阅读)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本书主要为收集林徽因的精选优秀诗歌、文散作品集。林徽因的诗歌玲珑剔透、感情细腻、风格婉丽,颇富美感;她的散文热情洋溢,意蕴悠长。语言深入浅出、审美独特,古典韵味十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