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2700000011

第11章 李叔同:一名圆月耀天心的修佛者(8)

这位小和尚便是著名的悟由禅师。从此以后,他牢记奕尚禅师的教诲,事事认真。无论做任何事都保持撞钟的禅心,后来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撞钟的时候想到的只能是撞钟,无论是谁有了这样的认真态度,他的前途都是不可限量的。

细节成就完美

在欧洲有一首流传很广的名谚:

因为丢失一根铁钉,我们失去了一块马蹄铁;

因为失去一块马蹄铁,我们失去了一匹骏马;

因为失去一匹骏马,我们失去了一名骑士;

因为失去一名骑士,我们输掉了一场战争;

因为输掉一场战争,我们失去了整个王国。

与这首名谚相照应的是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

1485年,英王理查三世与亨利伯爵在波斯沃斯展开决战。这场战役将决定英国王位的最终得主。战前,英国国王理查三世让马夫给他心爱的骏马更换新的蹄掌。当装到第四个马蹄铁时少一个钉子,马夫想:“那就将就吧,少一颗钉子没什么关系。”很不幸,关系大了!因为少了这枚不起眼的钉子,理查三世马失前蹄,结果兵败被俘,丢掉了偌大江山,莎士比亚为此痛心地说:“马,马,一马失社稷。”

细节是重要的!有时候,成败的关键恰恰在于细节上。

弘一法师是一位十分注重细节的人!他在念佛的时候总是一丝不苟,一字一音,发音标准,绝无漏字断句的情况。没出家前,他给学生上课,总是在预备铃响起之前做好各种细节。点名簿、讲义、教课笔记簿、粉笔整整齐齐地摆在书桌上。琴盖开着,谱表摆着,黑板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要讲的东西,而他本人则端坐在讲台前,等到上课铃响,便站起身,深深地朝学生鞠一躬,然后开始讲课。

细节是一种智慧,不注重细节的人,必然会受到细节的惩罚。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了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让彼得把它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捡起马蹄铁,用它从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又用这钱买了18颗樱桃。

两人继续前行,经过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稣猜到彼得一定很渴,于是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掉了。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18次腰。耶稣笑了,对他说:“如果当初你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第一次不把小事好,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上操劳。”

“成也细节,败也细节。”世上之事成败常在细节之中。细节,它能让人数次弯腰,垂头丧气,也能让人出类拔萃,成就完美。

有一次,友人拜访米开朗琪罗,看见他正为一个雕像做最后的修饰。然而过了一段日子,友人再度拜访,看见他仍在修饰那尊雕像。

友人责备他说:“我看你的工作一点都没有进展,你动作太慢了。”

米开朗琪罗说:“我花许多时间在整修雕像,例如,让眼睛更有神,肤色更美丽,某部分肌肉更有力,等等。”

友人说:“这些都只是一些小细节啊!”

米开朗琪罗说:“不错!这些都是小细节,不过把所有的小细节都处理妥当,雕像就变得完美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见,任何一次成功都离不开细节。一根链条,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耐度;一个水桶,最低的地方决定它的容量;一个人,最小的细节决定他的人生。要成功,就要从细节做起。

七、耕耘不息,蓝田生玉

有龙泉之利,方可以论决断;有南威之容,方可以论淑媛。人生是凭能力论势的。一个人必须自强不息,要有坚定的意志力。一个人若要有所成,必须有所付出。成功之前,是段艰苦的岁月,只有坚强的人才能找出其中的乐趣,只有坚强的人才能通过考验成就生命的不凡。

朝闻道,夕死可矣

智慧与真理的魅力是无边的。

高尔基曾说:“我扑在书本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亚当和夏娃因为吃了智慧的果子才明白了善恶美丑,脱离了蒙昧。

弘一大师为了佛法真理而抛妻别子,舍弃了世俗的享乐生活。他的这种大彻大悟,在世人眼中是建立在对人生的大毁大弃上。他用自己的后半生来思索生死大事,研究佛教文化。他觉得,这些是值得的。

有所付出才能有所获得。通向智慧和真理的道路,并不是平平坦坦的,而是布满了荆棘。正因为如此,智慧和真理更显得难能可贵,也才会有无数的人不畏艰难而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在弘一大师眼里,智慧和真理在佛法中,佛祖为了佛法情愿舍弃自己的血肉生命,自己的一绝红尘实在算不了什么。

释迦牟尼佛在还没有佛法的时代,曾经做过婆罗门。一次,释迦牟尼产生了访求佛法的想法。那时,正好忉利天王在天宫看到了这一幕,想要试试他是否真心想求得佛法。

于是,忉利天王化为长相极其凶恶的罗刹鬼,找婆罗门说法,但是仅说了半偈(印度古代的习惯以四句为一偈)。婆罗门听了罗刹鬼所说的半偈很喜欢,要求罗刹鬼再说后半偈,罗刹不肯。婆罗门极力恳求。

罗刹鬼便向婆罗门说道:“你要我说后半偈也可以,不过,你要把身上的血给我喝,身上的肉给我吃,我才答应你。”婆罗门为了求得佛法,立刻就答应说:“我甚愿将我身上的血肉给你。”

罗刹鬼见婆罗门诚恳地允许,便把后半偈说给他听。婆罗门听到了后半偈,真心地觉得十分心满意足,不但自己欢喜,并且把这偈书写在各处,遍传到人间。

婆罗门在各处树木山岩上书写此四句偈后,为坚守信用,便想应如何把自己的肉血给罗刹吃。于是他爬上一棵很高很高的树上,跳跃下来,自以为可以丧了性命,便可将血肉给罗刹鬼吃。

罗刹鬼看到婆罗门不惜舍命求法,心中十分感动,当婆罗门在高处舍身跃下未坠地时,罗刹鬼便现了天王的原形把他接住了,这位婆罗门因此而没有死掉。忉利天王看到婆罗门求法如此诚恳,自然是十分欢喜赞叹。

真正的智慧是不易得的,所以释迦牟尼佛愿意为了求得佛法而放弃自己的生命。真理是可贵的,才使得很多人在真理面前发出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叹。

洞悉了人生百态,达到智慧圆融境界的人是不会在乎追求真理之路的艰辛和自身的安危的。对于他们而言,真理和智慧的价值远远高于生命本身。而一个掌握了真理和智慧的人,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并且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弘一大师正是如此,他看破人世间的一切假象,不执著于一切的外在,从而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解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骏马一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成功就在于坚持而不放弃。例如,雕刻,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而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蟹螯,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凡事皆如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就不会取得显著的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的成就。

弘一大师常常闭门一段时间研究经文,这期间,每天用三分之二的时间专门用来念佛诵经,然后用剩余的时间对当天所念的经文进行复习,在整个过程中只是少量配合适当的运动和适量的食物。有时候,他也与师傅一起学习,这样两人相互鼓励、一起探讨、共同进步。他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他用自己的学习经历来告诉大家,凡事如学佛,功到自然成。

一日,一个老道碰到一个拿着木棍的小叫花子,便告诉他怎样画一个方框,勤加练习,他日有缘,再相见时就可不必要饭了。老道走后,小叫花子闲来无事,便用木棍刻画那个方框,极尽方框之变化。

时隔不久,老道又碰到一个放牛的牧童,告诉他用那木棍从上到下拉那么一下,若能勤加练习,日后有缘,也就可以不用放牛了。于是牧童山间放牛闲散之余便用那木棍在地上或宽或窄、或疾或徐拉那一画。

四十年后,老道临终前,把这两个人叫到了一起,合写了一个“中”字。

这个中字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就了书法史上的传奇。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用心去对待,坚持信念一直做下去,那么就会获得成功。“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垒成泰华岑。”宋代陆九渊以此诗句来劝喻人们:涓涓细流汇聚起来,就能形成苍茫大海;拳头大的石头累积起来,就能形成泰山和华山那样的巍巍高山。有了决心,并能为之不断努力,有什么愿望是达不成的呢?

从前,四川有两个和尚,一个很有钱,每天过着舒舒服服的日子;另一个很穷,每天除了念经时间之外,就得到外面去化缘,日子过得非常清苦。有一天,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很想到印度去拜佛,求取佛经,你看如何?”有钱的和尚说:“路途那么遥远,你怎么去啊?”穷和尚说:“我有一个钵、一个水瓶、两条腿就够了。”有钱的和尚听了哈哈大笑,说:“我想去印度也想了好几年了,一直没去的原因是旅费不够。我的条件比你好,我都去不成了,你又怎么去得成呢?”过了一年,穷和尚从印度回来了,还带了一本印度的佛经送给有钱的和尚。有钱的和尚看到他果真达成了愿望,惭愧得面红耳赤,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穷和尚虽然没有钱,坐不起车船,但是他有坚强的毅力,最终跋涉遥远的路途,达成愿望。有钱的和尚条件样样胜过他,也只能空余惭愧。事不在难易,在于人的态度。有条件要去,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去,有了这份决心和毅力,那么天底下便没有到不了的地方、取不来的经书了。

心诚可贵写华年

从古至今,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必然少不了恭敬的态度!这种态度源于一颗虔诚的心!无论是在哪个领域、哪些方面,想要获得成功,常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这是一个过程,一个严酷的考验过程,如果没有一颗虔诚的心,便很难忍受其中的痛苦,便很难获取成功。弘一大师在求佛证道的过程中,便经历了严酷的考验,他破衣烂衫却不接受供奉,过午不食,总是清粥寡水度日,割断尘缘,孑然一身度过几十年。他之所以不以为苦,是因为心诚啊!

虚云老和尚在终南山居住的时候,煮什么东西就吃什么东西。有一次煲马铃薯,煲上之后他去打坐。不料,这一坐就坐定了好多天。旁边的人好几天没有见他,过去一看,他还在那里打坐,就把引磐一敲,替他开静。开静以后,他说:“吃饭啦,吃饭啦。”叫人家吃,他把煲的那个东西打开一看,里面的东西长了毛,计算一下,他入定已六七天了。

虚云和尚为修道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是何等的虔诚啊!唯有这种虔诚和忘我的投入,才能终有所成。世间一切事业的成功都需要怀着一颗虔诚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愚公终于移走了家门口的两座大山;司马迁的《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放牛娃王冕练就了逼真传神、神韵天成的画技。只要怀有一颗虔诚的心,无所保留地付出,还有什么奇迹是不能发生的呢?

有个盲人选择以“种花”作为他一生的职业,因为他的父亲是位相当有名的花匠,他想向父亲看齐。不知情的人认为他很可怜,以为这是“子承父业”,盲花匠别无选择,殊不知,这是盲花匠自己的志向。

当然,这对他来说,的确是件非常残忍的事,因为身为一个盲者,他根本看不见花的模样。于是,每当人们告诉他“这些花真美丽”,花匠就会用手仔细地触摸,因为他要感觉花的美丽,由指尖传送到他的心里,真真切切地体会花朵美丽的意义。

当人们告诉他“这朵花真香”,他便会俯下身子,用鼻小心翼翼地闻着,认真嗅出每一种花的芳香。

几十年过去了,盲花匠一直把花当成亲友般细心照料。无论是玫瑰、牡丹、百合,还是各种名贵的花种,在盲花匠的培育下,都生长得娇艳无比,令其他的花匠羡慕不已。

成功需要时间,更需要一颗能够认真付出的虔诚之心,任何局限或阻碍都不是失败的借口,因为不管什么困难都一定能克服。就像盲花匠种花那样,即使看不见,他仍然可以凭借其他感官感受花朵的美丽,依然可以栽培出娇艳无比的花朵。

最好的演员,是最忘我投入的!投入其中,戏便是人生,自己便是再次复活的角色。最令人感到自豪的成就,不是收获的多少,而是投入的多少。轻而易举得到的,喜悦也如划过湖面的一粒石子,倏忽来去,很快便消失不见。虔诚所收获的,珍贵若陈年的老酒、岁月的记忆,始终占据心灵的一角。我们渴望成功,但要知道,真正的成功是在虔诚的心灵指引下取得的成功,这样的成功才是深沉而有价值的。

不必人人当将军

美国的巴顿将军曾说过:“有一种东西,比才能更罕见、更优美、更珍奇,那就是自知之明。”

弘一大师可算是一位得道高僧了,这样一位禅师最反感别人叫他“大法师”之类的敬称。别人以为这是谦虚,然而,实际上这是得道者一种深层次、高境界的自知之明。我们眼中他对佛法的研究是很高深的,他们在佛法上的成就是巨大的。但对于弘一大师来说,一切都是渺小如芥草。佛的世界深邃如海、浩瀚如星空,他所取得的只是海洋中的一滴海水、璀璨星空中一颗小星星,不足挂齿。正是因为自知之明,才使得他一生不断精进。

同类推荐
  • 思路决定出路

    思路决定出路

    还在偶像剧的泡沫里幻想着灰姑娘的异彩人生吗?你可知道,社会不会等着你成长;陈腐的观念还在蒙蔽你的眼睛吗?你可知道,狭窄的思路会影响你的出路。新思路让女人在社交、职场、婚姻、家庭等各种圈子都能游刃有余,因为思路明晰,便知道属于自己的精彩出路在哪里。你的思路是否该更新了呢?
  • 20岁开始,30岁成功

    20岁开始,30岁成功

    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20岁,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是我们精心设计人生的地方;20岁,我们又站在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起跑若能领先一小步,人生必将领先一大步,甚至在而立之年就开垦出一块属于自己的黄金宝地,戴上成功的光环。那么,在这至关重要的十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清楚些什么呢?我们有没有清楚的目标去为之努力奋斗,有没有设计好人生?我们缺少什么,要学习什么?我们的时间在哪里,要取得的成就在哪里?我们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我们30岁以前,能不能掌握财富的密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又在哪里?我们现在最应该做什么,做什么才对整个人生有价值?
  • 坚持心态的锻炼

    坚持心态的锻炼

    人们对“到底是心灵支配肉体,还是肉体控制心灵”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参加争论的哲学家们,称自己为唯心论者或唯物论者,而各执一辞。他们提出了数以千计的论据,可是这个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个体心理学可能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因为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实际上是在研究肉体和心灵的动态相互关系。
  • 大学该怎么读

    大学该怎么读

    本书值得当今所有大学生及其家长、大学教师,中学生及其家长、中学教师,乃至一切教育工作者、教育官员、关注教育的各界人士阅读、反思和借鉴。作者的视野遍及诸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大学何谓大?非有大楼,乃有大师焉!”科教兴国,刻不容缓!大学生们,你的问题并不是那么严重,你做得也并不是那么糟糕。你只要改变一点点,只要稍作一些努力,就一定是个有价值的、优秀的、出色的好大学生,一定能够有远大的前途,一定能够“畅销”,找到光明的出路,开创美好的事业。
  • 爱自己,心不累

    爱自己,心不累

    当今忙忙碌碌、生活节奏飞快的时代,每个职场中的人都感觉很疲惫,尤其当生活、工作中遇到挫折后更觉得心力交瘁。其实工作和生活就是这样,哪有一帆风顺的时候,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热门推荐
  • 纳尼亚传奇5:马儿与少年(中文朗读版)

    纳尼亚传奇5:马儿与少年(中文朗读版)

    《纳尼亚传奇》系列作品对后世作家影响深远,包括《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J·K·罗琳都曾表示自己深受C·S·刘易斯作品的影响。随着《纳尼亚传奇》系列故事改编成电影,全世界更多观众和读者开始认识这部不朽的作品。穿梭在一个又一个的纳尼亚冒险故事中,这绝对是你一生难忘的神奇旅程……
  • 那年的青春我们错过

    那年的青春我们错过

    上了初中的她,本该是平凡的一生,却因为一群人改变了她。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候在那里,最纯真地爱恋也在那里
  • 谁的十分之一年

    谁的十分之一年

    十年前的那个夜晚,一个女生注定从此对那个男孩情深一生。四年了,一个叫顾奈何的男生消失了四年了,而一个叫洛情深的女生等了他四年了。再次见面,没有了当年的承诺,没有了当年的温柔,有的,是男孩对女孩的一次次伤害。那年在校园里的承诺,那年校园里夕阳倒映的两个影子,那年的一次次路过,那年的那个男孩的专属笑容……明明是两个人的曾经,最后却成了一个人的专属记忆。“我想他在屏幕上看见我时是不是会想起那年的那个女孩。”
  • 我还偷偷爱着你

    我还偷偷爱着你

    杨榕,同芸芸众生一样,在生活的沼泽里嘶吼着挣扎着,希望自己能生活得更好。她不断遇见新的人,但是有些人注定只是过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逾期情不待

    逾期情不待

    那一年,为了逃避把我置身于一场灾难的养母,我孤身来到深圳。我们相遇,从开始的针锋相对到最后爱得死去活来。但是有一天,我收下他的母亲丢过来的十万块支票后,飞快地离开了他。四年后,我们重逢,他在展开惊天动地的报复后,和我的白富美同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为了护他周全,我和他的大学同学斗智斗勇。他终于来找我说,给我三个月,我和她离婚迎娶你。他的母亲却再一次跳出来指着我的鼻子对他说,她不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世子你家爷跑了

    世子你家爷跑了

    她,曾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却被至亲之人背叛,自爆与其同归于尽。却意外重生,成了一个“废物断袖”的小世子。听说齐小世子不能习武不能修灵?是个废物?小世子轻蔑一笑,挥挥手,打倒一片。听说齐小世子有断袖之癖,最爱强抢“民男”她光明正大将某个大佬拐回了家,虐死一片单身狗。听说齐小世子女扮男装,其实是个小郡主?!还貌若天仙?!齐小世子慌了,赶忙跑去安慰某个不满她暴露身份的大醋坛子。
  • 转眸才见他

    转眸才见他

    我试图追逐你眼底的星火,若一次不成功,我还要试一次。我能知道,抵达你眼里那一瞬,终究遇见最美。【苏小王爷x陆小骗子】【古风小甜饼】关联文为《小公主她很甜很软糯》
  • 余光中散文(名家散文珍藏)

    余光中散文(名家散文珍藏)

    左手散文右手诗,一世乡愁两地书。中国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台湾散文领军人物余光中的散文经典。余光中除了广为人知的“乡愁诗人”的身份,也是当代中国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他称自己的的散文为“左手的缪思”,其作品“气势宏大,语言犹如阅兵方阵,排山倒海,万马奔腾,并具有深刻的幽默感”,同时浸淫着一种诗意和古典神韵,将中国的文化底蕴与现代意识有机地融为一体。本书既有余光中过去的经典之作,也有其晚年的新作。书中既能看出其人生轨迹及其对生命、对世界的认识,也能看到其生活的情致,对亲人、友人的大爱,对世界万物的包容,更能看出其幽默风趣,甚至不羁的一面,让你通过这些经典作品,认识一个不一样的余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