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2800000005

第5章 爱恨贪嗔痴皆牢笼——佛说烦恼(1)

【颂】虚堂雨滴声,作者难酬对。若谓曾入流,依前还不会。会不会?南山北山转滂霈。

【评】人们习惯用自己的见闻进行判断的做法常使自己在不自觉中陷入爱恨贪嗔痴的牢笼无法自拔。当我们守住了自己的心灵宝藏,冲破自身的身心束缚,远离这一牢笼的愿望才变得切实可行。

佛说,人生有三毒,贪、嗔、痴,它们是每个人一生所有烦恼的来源。实际上,无论是对于某事或某物的过分执著,还是对于生死的无法释怀,归根结底都是贪、嗔、痴的结果。它们不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会让人们在抱怨和烦恼中迷失自己。因此,远离爱恨贪嗔痴的牢笼也就远离了烦恼的根源,远离了可能浑浑噩噩的一生。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有一天,无德禅师接待了三位向他求教的信徒。宾主落座之后,三人向禅师道出了心中的疑惑:“大师,请问礼佛真的可以解除心中的痛苦吗?如果这是实情,那为什么我们虔诚地做了多年的佛家信徒还没有得到快乐的眷顾呢?”

无德禅师听后,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反问:“你们为什么要活着呢?”

沉默片刻之后,甲首先打破僵局,答道:“我活着是为了不死。一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变成毫无生机的尸体,我就感到非常害怕。我要好好地活着,我还不想死。”

乙回答说:“只有活着,我现在的一切努力劳动才有意义,我才能在晚年的时候过上富裕的生活。”

丙回答说:“我是一家的顶梁柱,负责养活全家人。如果我死了,他们就会冻饿而死。”

听了三人的回答,禅师道:“你们整日都在为死亡、年老和辛劳这些事担惊受怕,哪里还会想到快乐呢?如果能用理想、信念和责任来替换它们,相信你们就会逐渐地快乐起来了。”

三人听后,脸上露出半信半疑的神情:“您说的是真的吗?光靠这些就能得到快乐的眷顾呢?”

禅师说:“那你们心目中的答案是什么呢?”

甲说:“我相信名誉可以带来快乐,因为有了名誉就有了一切。”

乙说:“我认为爱情是快乐的使者,因为爱情能为我带来最甜蜜的享受。”

丙说:“我想金钱应该是我最大的快乐,因为金钱是最有用的。”

无德禅师听后,摇了摇头,说道:“如果真是这样,你们永远都只会与快乐擦肩而过。当你们真正拥有了自己所说的名誉、爱情和金钱之后,烦恼和忧虑还会像影子一样跟在你们身边。”

三人一听傻了眼:“大师,那我们该怎么办才好呢?”

无德禅师答道:“你们如果想与快乐结伴而行,就要先改变自己固有的观念。名誉要用来服务大众,爱情需要向爱人奉献,金钱要用来布施大众,唯有如此,你们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快乐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故事中的三人所追求的,也是快乐。他们将快乐视为自己的人生大事,希望可以通过它从对死亡、年老和辛苦的担忧中解脱出来。然而金钱、爱情和名誉带来的快乐非常有限,并很容易引发人的私欲膨胀,带来无数的烦恼和痴嗔怨怒。正如无德禅师所言,只有先改变固有的观念,真正的快乐才会到来。

世间万物并不会恒常存在,而是时时处于无穷的变化当中。因此,过分执著于自己所求并不能让你享受真正的快乐,相反地只会烦恼丛生。另外,当个人私欲不断膨胀之时,由声色带来的快乐持续的时间就会越来越短,烦恼将如雨后春笋一般长满人们心中的每个角落。所以,当心灵中堆满各种各样的欲望时,我们是无法寻到快乐的影踪的。

说到寻得快乐的踪迹,放空堆满欲望的心灵是题中应有之义。这便是佛家常讲的因果。在佛家看来,我们若是没有制造出地狱产生的缘由,自然就不会招来下地狱的惩罚;如果没有制造出上天堂的缘由,自然就不会承受上天堂的结果。正是不断增长的贪欲为我们找来了烦恼这个心障。

贪欲若在心中不断增长堆积,我们的身心最终会到达崩溃的边缘。此刻,放空心灵是唯一的选择。只有放空心灵,我们才能成为自我心灵的主宰,才能自由自在地塑造自己的心境,快乐才会真正到来。与此同时,我们若能开始布施之旅,就迈出了远离贪嗔痴牢笼的第一步,心也会在这一刻开始回归澄明。一颗澄明清净之心是与快乐携手同行的重要保证。

【莲心慧语】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海市蜃楼并不是人间的实相。欲望就如同海市蜃楼,我们如果过分执著于自己的欲望,就会生出烦恼的因由,使自己为烦恼所扰。如能放空心灵,开始布施之旅,快乐就会常伴我们身边。

一心一用是最难得的品行

佛说,心无杂念,才能万物皆空。一心一用是世间最难得的品行。可惜,世人常常很难做到这一点,他们总是在生命的表面徜徉,迷失在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中。一个人只有做到一心一用,才能穿越百般浮华、千般宠辱,看透毁誉得失、功名利禄与成败胜负,达成自身的完满。龙牙山居禅师就是这样一个心无杂念之人。

有一天,龙牙山居禅师去向翠微无学禅师请教问题。

龙牙禅师问道:“大师,请问祖师西来意是什么意思?”

翠微禅师答:“请你把香板拿过来。”

龙牙禅师将香板递给了翠微禅师,没想到翠微禅师一接过香板马上就打了他几下。龙牙禅师并没有躲闪,只是说:“我任由你打,可是你并没有讲出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后来,龙牙禅师又去请教临济义玄禅师:“大师,祖师西来意是什么意思?”

临济禅师说:“请你替我把蒲团拿过来。”

龙牙禅师将蒲团递给了临济禅师,可是,接过蒲团的临济禅师竟然像之前的翠微禅师一样用蒲团打他。

龙牙禅师这次还是没有躲闪,只是说:“我任由你打,可是你并没有告诉我祖师西来意是什么意思。”

“祖师西来意”是佛家最重要的偈语之一。无数参禅者都想参透达摩祖师当年来到中土的深意,龙牙禅师也不例外,他还专门为此去请教翠微、临济两位禅师。尽管两位禅师都没有明确地给出答案,还用香板和蒲团打他,龙牙禅师却不为所动,只是念着自己请教佛法的初衷。

同世人对奢华生活的企图心相比,龙牙禅师心无杂念地追求佛法的行为是如此弥足珍贵。当奢华成为一个人生活的主旋律时,贪欲和烦恼就会像影子一样时时跟随在身边。如此一来,我们的身心就会从早到晚都被层出不穷的痴嗔包围,没有安顿的地点。而若能做到心无杂念、恬淡自然,我们就可以集中全副精力做事,不被痴嗔所扰。

每个人都是大千世界中的一员,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幸福的到来其实并不会因角色的不同而有所延迟,之所以有那么多不幸福的人,是因为他们并不确信心无杂念是幸福到来的使者,况且他们也绝少意识到自己已经掉进了嗔痴的牢笼。心存疑惑的人常常生活在人群中却无法与感情的世界结缘,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却不明白如何去爱别人,腰缠万贯却不知道快乐就是要不断给予。他们并不清楚心无杂念、恬淡自然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不清楚真正的幸福就源于我们的内心。

当心中的杂念被清除一空时,我们才会发现一直在寻找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其实就在自己身边。生命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置身其间,我们不必过于看重自己拥有多少私产,不必过于纠缠于种种偏离自我梦想的杂念,只要保持一颗恬淡自然之心即可。

【莲心慧语】

《阿含经》中说:“积聚终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要当离,有生无不死。”世间万物无常,既有积聚、崇高、统一、勃发的一面,也有消散、堕落、分裂、毁灭的一面,勘破其中的真谛也便体悟到了世间的真相。由此,我们也可以远离心中杂念带来的烦恼,回归恬淡自然的天性。

不要指着月亮发誓

古人总结的人生四大赏心乐事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其中“洞房花烛夜”又被人们称为“小登科”。古往今来,无数痴情男女都在月下盟誓定情,期盼“小登科”的到来。可是,很多人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却还在守着月下之盟的执念,不肯醒悟。爱情如此,世事亦如此。即便在今天,耽于执念的人也是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更令人惊讶的是,执念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现代工业的新科技革命带来的不仅是水涨船高的生活水平,还有紧张忙碌的社会节奏。种种无以言表的恐慌心理渐渐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并最终会聚成一种混杂着多种欲望情感的执念,正是这种执念打破了原本宁静淡然的生活状态。如今,全方位开足马力已成为生活的常态。身处其中的人们也变得愈发急躁不安,整日忧心忡忡,既无法摆脱无边的忙碌和沉重,也无法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时间好像总是不够用,生活也好像总是疲于奔命。如何应对这些执念带来的危机,守住自己心灵的宝藏呢?

佛说,放下执著,就成为阿罗汉;放下分别,成为菩萨;放下妄念,成为佛。在佛家看来,只有破除我、法二执,并从闻、思、修三个方面做好修行的功夫,才能解除一切烦恼和恶行的根源。这便是自我教育、自我修行的法门。为执念所困的人们同样可以通过放开执念、安守本心的方式来渡过危机。

有一天,玄沙师备禅师对他的弟子们说:“各地有名望的禅师纷纷表示自己一定要做好宣扬佛法、普度众生的工作,那么当遇到下面这三种情形的病人时,该怎么做呢?第一,当你举起香板和拂尘的时候,他虽然看见了,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就像盲人看不到东西一样。第二,当你跟他讲话,他听不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就像聋人听不到任何声音一样。第三,当你教他讲话,他却说不出来,就好像哑巴一样。请你们来谈一谈,如何才能使这三种人得到接引呢?你如果说这件事根本无法做到,那么佛法岂不是不灵验了?”

当时,没有一个弟子可以回答玄沙禅师的问题。后来,有一名弟子向云门文偃禅师请教这个问题。云门禅师听后,说道:“你应该向我行礼!”可是,当这名弟子行完礼起身之时,云门禅师却突然用手中的拄杖子打向提问的弟子。弟子不由得倒退了几步。云门禅师说:“我看你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接着又叫弟子上前,弟子听了禅师的话就向前走去。云门禅师接着说:“你的耳朵也不是听不到。”随后,云门禅师又问他:“你懂了吗?”弟子回答道:“我不懂。”云门禅师说:“你也不是不能说话。”这时,弟子恍然大悟。

由这则公案,我们不难看出,当不再执著于玄沙禅师所讲三种病症的具体情形时,提问的弟子才领悟了其中的真谛。由于佛法是不着文字、直指心性的法理,所以弟子越是执著于玄沙禅师的描述,就越无法拨开眼前的迷雾,离开执念的泥潭。而云门禅师用身体力行的方法帮助提问的弟子打破了心中的执念,领悟了玄沙禅师的深意。

生活中有无数繁花似锦的风景,也有许多难以实现的月下之盟。月有阴晴圆缺,所以千万不要指着月亮发誓。因为就在发誓那一刻,你将一种执念种在了心中。唯有放开执念,守住本心,理想和幸福才会常伴你我左右。

【莲心慧语】

黄龙禅师说:“昔人去时是今日,今日依前人不来。今既不来昔不往,白云流水空徘徊。”恪守无法实现的执念不仅会扰乱自我的身心,还会阻断与他人的正常交往。唯有破除执念,守住自己的本心,我们才能拥有逍遥自在的生活。

澄明内心是我们修习的关键

古人说,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凡事皆有两面。一棵不成材大树,能在旷野中独活;一头鼻子高高翘起的猪不会被用作祭祀的牺牲,才会安全终老。当某件事需要做出明确的判断时,我们总是喜欢根据自己的爱憎来发表见解。于是,偏见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偏见虽然看起来只是个人的一种见解,却将无穷的烦恼带到了我们身边。我们不仅会一直沉迷于自己编织的幻梦中无法自拔,还将失去辨别事物真伪的慧眼走向见解的极端。更可怕的是,澄澈的真心将在偏见的迷雾中隐去,爱憎之心将会成为生命的主宰。此时,若想从烦恼中挣脱,就要驱散偏见的迷雾,找回澄明之心。而大随法真禅师便是个中高手。

有一天,一位僧人向大随法真禅师请教问题。

这位僧人问道:“禅师,如果劫难的火烧起来了,整个世界都在大火中化为灰烬,诸如须弥山、四大海和三千大千世界都不存在了,不知道‘这个’会不会被损坏?”

大随禅师回答说:“会损坏的。”

僧人接着又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随它去吧。”

大随禅师说:“对!就随它去。”

故事中提到的“这个”就是“真如或者自性”的代称,也就是人们的天性所在。开始的时候,提问的僧人一直担心自己的天性会损坏,在听到大随禅师“会损坏”的回答之后又随即释然。实际上,就在心中释然之际,他的见解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天性在请教之初还被当做十分重要的前提,而释然之时他已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正因为先在心中存了损坏与否的观念,自己才会对天性的存在有所误解。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 和谐理性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新话语

    和谐理性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新话语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对和谐理性做了较全面的阐释,以和谐与理件为双重视角,借鉴并吸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有益思想资源,对人类社会的一些发展困境进行了哲学审视与反思。本书提炼出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新话语,促使人们对当代社会做新的哲学思考,进一步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诠释学的特质,也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反思和新的哲学论证,呈献具有宏观性和价值指导意义的新思路。
  • 生命哲学书

    生命哲学书

    生死离别便是一种尤为明显的无常现象,只是世间众多男女尚被执着所缠,心中烦恼丛生,无法堪破这本属平常的无常现象。可是,如果我们契入法性,生起觉悟之心,以觉悟的心去谛观世间的生死离别,那么我们便会发现,曾经心中执着的一切,不过都在缘生缘灭中变化而已,这种变化的过程,也可以是生命的另一种新生。
  • 浩劫之书

    浩劫之书

    《浩劫之书:马雷沙尔无神论著作选择》的读者对象主要为哲学、历史学、宗教学研究者和爱好者,以及对欧洲近代哲学和法国大革命史、法国大革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以及有一定文化程度,希望整束精神的读者。马雷沙尔,法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哲学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投入巴贝夫阵营,也是雅各宾派党人,是《平等派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的著作以揭露专制主义,批判社会不公平现象为主,用唯物主义观点反驳上帝和教会。
  •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适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学问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与陈独秀、鲁迅等并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其思想和学说在中国现代思想界、文化界都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中国大陆,公众对胡适的思想观点及其在中国现代史上的意义缺乏了解。随着改革开放,思想界、学术界对胡适思想的介绍和研究日益深入,对他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有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热门推荐
  • 超负荷的力量

    超负荷的力量

    身为从小丧母的我,(也就是我莫言),在修真的世界里,只有我的父亲,一个亲人。当至亲的人死了,我该何去何从?
  • 双面谍妃(合集)

    双面谍妃(合集)

    洞房花烛夜,新郎幡然变脸,羞辱她是破鞋----东宸国白清幽被送到凤秦国和亲,新郎是凤秦国“战神”凤绝。洞房花烛夜,风绝幡然变脸,言语刻薄歹毒,羞辱她是破鞋。白清幽怒火难平,当即找稳婆验身,发现身子被破,战神凤绝对她的辱骂竟然全是事实。失忆前究竟发生了什么?谁破了她的身子?凤绝为何对她如此憎恨?白清幽潜伏凤秦国探取情报之时,念念不忘地是找回自己失去的记忆。
  • 抓住机遇指导(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抓住机遇指导(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成就事业、追求幸福应该是人生的目标,它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拥有健康,获得爱情,具备高超的能力,掌握命运之神,牢牢抓住每一次难得的机遇,才能步入幸福的殿堂,实现事业的辉煌。懂得把握机遇,你才会成功,如果不懂你将一辈子低人一等,《抓住机遇指导》内容不错,值得一读。
  • 易惠莉论招商局(招商局文库·研究丛刊)

    易惠莉论招商局(招商局文库·研究丛刊)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分别对招商局的筹建与改组、并购旗昌轮船公司及其困境、香山买办与同治中兴的关系、洋务运动中中枢大臣的意见分歧进行了论述,比较全面反映了后期洋务运动的面貌以及洋务运动不可能取得富国强兵目的的必然结局。下篇中心在通过论述洋务末期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中国民族工业的两个组成元素——官办与商办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下的挣扎。
  • 我在娱乐圈修仙

    我在娱乐圈修仙

    新书《八零空间:反派福妻有点甜》火热连载中【女强+绝宠+修仙】暴发户之女林芮。最后出了意外,一缕异世香魂在这个身体里面苏醒了过来。最强女仙林芮看了看镜子里面画着烟熏妆,染着五颜六色头发的模样,嘴角抽了抽。这……什么玩意儿?!“云先生,林影后的威亚断了,就剩下一根,她还在上面飞!”“没事。”云泽语气自豪。“云先生,林影后去原始森林参加真人秀,竟然带回来一群野兽!”“随她。”云泽语气宠溺。“云先生,林影后的绯闻上热搜了,据说林影后跟一个神秘男人……咦,云先生呢?”(推荐酒哥火文《我,异能女主,超凶的》)
  • 农业经济法学

    农业经济法学

    本书主要内容和结构是:全书垠据当下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去律体系和内容编排,主要包括:农业和农村经济民事关系(或称农业和农村民事经济关系)、农业和农村经济行政关系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关系。全书共十章,各章分别是:第一章,农业经济法概述;第二章,农业基本法研究;第三章,农业科技、教育与农业技术推广法研究;第四章,土地管理法研究;第五章,农村土地承包法研究;第六章,农村企业法研究;第七章,农村税收以及农民负担问题法律研究;第八章,农业产业法律研究;第九章,农业环境资源法研究;第十章,食品卫生和农业生产安全的法律研究。此外,另设,“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为附录。
  • 招思暮

    招思暮

    她从小就喜欢江沉壁,喜欢到骨子里幸好他们彼此之间没有错过
  • 重生之再踏仙路

    重生之再踏仙路

    她修真千年不过是想重回地球,无奈用尽手段也不知地球在何方,心魔缠身殒命天劫之下。本该魂飞魄散,在睁眼时,熟悉的环境,熟悉的语言,我回来了。
  • 实相之壤

    实相之壤

    欧塞芭伸出柔软的枝蔓,插入土壤。土壤厚实,潮湿而又温暖。她将根尖探入土堆,品尝营养穿过茎干时的甘甜。她满足地哼唱着,用整片叶子把土一勺勺舀到大花瓣里,再把花瓣裹起来,以便这些土壤能够被分配到飞船各处。她的导师简德塞哼出送别曲和欢迎曲。沙沙沙的声音摩挲着欧塞芭顶端的树叶。她放好最后一小包土,站起身,根部稳稳迈过地上缠绕交错的藤蔓,步入光线昏暗的内室。一群萤火虫在简德塞的身边飞舞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