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7400000001

第1章 译者序(1)

王十九

这是我有生以来正经做的第二次文学翻译。

从前翻译过两篇南亚小说打发时间,由于自己懒惰,那之后没再做过任何类似的事情。

直到某一天,因为学习,再次邂逅泰戈尔的作品。

2009年,我听说2011年会是泰戈尔150周年诞辰,而且很可能要大办。

后来我想,其实从小就读到冰心和西谛翻译的泰戈尔诗歌,受惠良多。我自己也可以纪念一下他。

但是,找个什么方式呢?

比如说,再跑印度去一次,专门去加尔各答看他的纪念馆?这主意虽然有趣,却很让我踌躇届时那里必定人多,可我平生就怯人太多的地方,也挤不过别人,上学期间曾经在坐公交车时,被勇猛的北京老太太直接从车门上掀下来,她胜利地取而代之。

或者追随泰戈尔的足迹,去把他走过的地方都看一遍?这也不大现实,此君游踪极广,寻常人没那个时间和心力去覆盖他的旅途。

最后我决定务实一点儿,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自己试着翻译一些泰戈尔的诗歌来纪念他。也许这个工作很多人会做,也许不会,但都不重要。

别人的纪念是别人的,我的纪念是我自己的。

这个方式我觉得也很适合他。要纪念一名酒客,就给他浇奠樽酒;纪念画者,就给他洒一片颜色;纪念泰戈尔这样的诗翁,自然是争取让更多人来念诵他的诗。

迄今为止出版过的泰戈尔中译诗歌版本,但凡能找到的,我都浏览了一遍。到目前为止,冰心、郑西谛和石真的本子仍然公认最好。

所以在翻译这本泰戈尔获得诺奖的作品GITANJIALI(冰心译名为《吉檀迦利》)时,我只琢磨冰心的版本,以这个版本为学习目标。

转眼之间,离当初发愿翻译,4年过去了。

泰戈尔的150诞辰也在2011年过去。现在已是2013年,正好是他获诺奖100周年。

冰心译本和新译考虑

首先,冰心译本是迄今已出版的最优美的中文版本。

这不仅仅体现在意境上,而且看得出来,她在选取词汇的过程中,非常精于炼字。这是对中国古代诗人炼字技巧的某种传承。个别明白如话的句子,被她用精当的字句对译之后,对后来人造成极大压力有些表达几乎是“最佳”的。

冰心的炼字有时候也走得稍远,被一些研究者认为忠实度不高。后者认为,她翻译中个人创作的成分往往在这类地方体现得更多,并且对原文时有增删,反倒是译者本人创作欲望体现较多。

也许可以这样来比喻上述观点:她试图以原稿为底本画一幅美丽的画,但是局部画出了界。

但是冰心的开拓和学界的批评,实际上合力给《吉檀迦利》的新译本指出了一条路:能否在尽量忠实原作的基础上,适当地炼字?

其次,从人物视角来看,冰心译本柔和温婉,偏女性化,比较甜美。

以标志性词语“甜柔”为例,光这个汉语词,她就用了五次。然而sweet和sweeten之类的词汇,除了“甜柔”,当然还存在“芳香”、“和蔼”、“抚慰”等多种选择。冰心的英文很好,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含义,这也许是她主观有意识的选择和剪裁。

也就是说,她在翻译过程中,把泰戈尔《吉檀迦利》中文版打造成了一个过于甜蜜的版本,从而带上了明显的个人烙印。甚至连她给GITANJALI这个题目的中文翻译吉檀迦利在朦胧模糊的美中,也带着一股子檀木的甜香,当然也隐含了一点佛教气息。

这种甜美风格的注入,是她成功之处,也是早年吸引我之处。但是现在,作为成年人,我越来越不偏爱甜食。

我个人认为,这个诗歌,还是以男性视角和男人口吻为宜。

因为作者分明是男子,据英文原作内容来看,男性视角在总体上也比较明显。

虽然泰戈尔号称有自己的宗教或人的宗教,而不是印度教,其实他生长该国,思想的根基终不免受惠于印度教乃至其他宗教。印度教有苦行和冥想的传统,其中自然饱含内敛虚静元素。

试比较王维深得禅趣(禅所依托的佛教,也脱胎于印度教,两人在宗教思想方面因此不免存在某种联系)的三首大众化作品: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男人赋诗,尤其带有宗教底色的,固然不必句句磅礴,尽可以萧疏清淡、悠远闲静或者空灵虚无,但不适合过于温柔或妩媚,这是男性化视角和男人口吻限定的。

当然有人会质疑:为什么其中有写情爱的诗篇,且其中的“我”似乎对应女性角色?

这个问题涉及《吉檀迦利》的宗教因素,后面再说。

第三,在这一部诗集的行文中,宗教感始终是重要的。

冰心译本中温馨的甜柔经常胜过宗教的庄严,世俗化成分更重一些。

泰戈尔《吉檀迦利》据说本意为“献诗”,宗教情绪浓厚。有台湾译者因此翻为“祭坛佳礼”。窃以为这是精彩的对译;此外,若从这个角度看,“祭坛嘉礼”似乎更准确,毕竟“嘉礼”是中国古乐,更对应诗歌古代中国长期是诗乐合一的。

只是冰译在前,隐隐有约定俗成之意,标题仍用《吉檀迦利》,对今日的读者来说也许不至于陌生和疏离得太彻底。这是我沿用冰译标题的原因之一。

连前面提到那些以“我”对应女性角色的诗歌,在宗教情绪下观照,都可以有合理解释。

在这里,实际上是通过男女情人之间的爱恋,来指涉人与神的爱恋,讲究的是人神合一。若从印度教层面来说,叫梵我合一;从伊斯兰教角度来说,叫人主合一。凡人在这种内容的诗歌中,以女性角色自比,是常见的表达方式。

尽管中国古代的诗歌中似乎并不常见这种类型的宗教赞颂,但是在另一种情况下的类比却司空见惯香草美人。

中国古代诗歌有以夫妇喻君臣的传统,自屈原《离骚》(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来,多少失意文人曾自比为弃妇或妾妇,名篇佳作无数。

这还只是臣子面对人间的君王,或曰天之子。在宗教诗歌中,男性作者做小伏低,自比女子,把神比喻为男子,也就很好理解了。泰戈尔《吉檀迦利》中屡次以女性角色出现在诗歌中的“我”,也大抵如此。

第四,冰心译本在具体某些用词上较为典雅精确,但总体风格偏于口语化,这是明显的特点。

其中甚至也体现了新白话初生之际,浓重欧化的痕迹。这种现象受到时代和历史本身的限制,没有作者能够摆脱。

比如冰译有些诗句中会接二连三地出现很多个“的”,在阅读或诵读上,一连串“的的的”响过去,仿佛马蹄声急,阅读者要被迫不停地换气,不能说不难为人。助词用多了,会反客为主,污染语言。

另外有些词语的语义,在现在这个时代看起来显得隔膜。

当然这只是细节问题,重点在于口语化。而我以为,这个不是很贴切。

从题材上看,宗教感强的诗歌或别类文本,都需要翻译得略微古雅一些,口语感觉太强不够庄重。

从泰戈尔英文版本身使用的词汇来看,thou,thee,thine,thy之类的词汇比比皆是,这就是趋于古典的标志;甚至还出现了for aye这种非常古雅的词汇,在我所阅读过的有限的英文著作中,似乎第一位使用英语创作的宫廷作家、以《坎特伯雷故事集》为世人熟知的幽默的乔叟,喜欢在他那些著名的英雄双韵体诗歌中频繁使用这个词。那时候是14世纪末15世纪初的样子。

这两个因素,就是让我认为《吉檀迦利》可以在总体风格上译得偏典雅的重要原因。

同类推荐
  •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之旅中最为显目的景观,历史小说的创作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作成就,凸显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历史小说创作的鼎盛时代的到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成为当代作家创作的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书写资源。历史小说作家在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巨大的艺术审美的创造力,以及历史文本的接受效应和后遗效应等等,都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可多种选择的话语批评空间,和进行多向度审美研究的可能性
  •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喜马拉雅丰碑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喜马拉雅丰碑

    本书共三个部分,上下篇及附文。上篇《极地英雄》主要讲述了人民解放军先遣连进入西藏、解放西藏的一些事件。在严寒、缺氧、食物和水短缺、高山反应等困难面前,先遣连的官兵一次又一次的突破生命的极限,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先遣连的官兵们用生命换来了进藏后续部队的顺利进军;用温情和无私奉献打动了藏胞;用睿智稳定住了西藏的反动势力。《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喜马拉雅丰碑》主要讲述了堆拉雷达站、甘巴拉雷达站、亚东边防派出所的一些感人事迹,显示出了新时期西藏边防工作的重要性,讴歌了新时期边防官兵的英雄主义精神;附文则介绍了地球第三极的绿飘带“一江两河”工程的建设及给西藏地区带来的繁荣和作者在加查采访的纪实,真切朴实。
  • 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德国现代文学精品、波兰现代文学精品、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精品、奥地利现代文学精品、匈牙利现代文学精品、丹麦现代文学精品和瑞典现代文学精品。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普吕多姆诗选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普吕多姆诗选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壶怪

    壶怪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是清代诗人汪文柏在《陶瓷行》里对宜兴紫砂壶的赞美。几百年过去了,人们应该看到,这个赞美并不过分。但是如果古诗所传达的信息是可信的话,宜兴的紫砂陶在北宋时就与龙泉窑的青瓷水注或哥窑的笔架山一起摆在文人墨客的案头了。不过它一开始并没有以艺术的面目出现,而是像其它许多陶瓷器创始时一样,是作为日用品解决生活问题的。直至明代洪武七年,废龙团茶改散茶以后,它才逐步成为文士把玩的茗器或案头清供。
热门推荐
  • 武当一剑

    武当一剑

    本书是梁羽生武侠小说的封笔之作,小说以一宗十五年的悬案为线索展开情节,讲述了明末武当派门下耿玉京的传奇经历。明朝末年,关外后金兴起,虎视关内大明江山。而明廷腐败,两湖大侠何其武为首的武林侠士成为抗击后金的一股重要力量。女儿何玉燕却爱上他的二弟子耿京士而于一年前与耿私奔辽东。这天深夜,离家一年的耿京士、何玉燕准备回家待产,不料变生不测,何其武被人害死,而一切嫌疑均指向耿京士。戈振军收养了耿玉京,并将其交托于朋友蓝靠山夫妇而改名蓝玉京,而后孤身上武当山,被武当掌门无相真人收为关门弟子,道号不歧。同时将玉京收为义子,带在身边学艺。
  • 青春是张单程票

    青春是张单程票

    《青春是张单程票》是一部感动中国千万人的青春怀旧小说,由网络超人气作家亚亚所著。无论岁月怎么变幻,唯有爱与成长永恒生命是一场单程旅行,青春飞沫扬花。王岩,在懵懂的年纪里,邂逅了那个她;原小城,为了一段青春之痛,远走他乡。分离,是相思的开始;相思,是深情的见证。
  • 福尔摩斯探案集3

    福尔摩斯探案集3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是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创作的一部长篇侦探小说,主角名为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又译作歇洛克·福尔摩斯),共有4部长篇及56个短篇。第一部长篇《血字的研究》完成于1888年,隔年与其它作品合集出版于《比顿圣诞年刊》。被多次改编为电影与电视剧。
  • 暮年1

    暮年1

    “最终我还是找到了那个能帮我撕酸奶盖的男人.@乔木v”——余欢歌
  • 银杏的最后一片叶子

    银杏的最后一片叶子

    车祸太突然,还好尹玦晨陪着她。“怎么还是鸡汤啊?就不能换种口味嘛”10岁的安水韵皱着眉头,心烦意乱。“好。”男孩爽快答应。第二天真的说到就到!可是安水韵却想哭。三年了,换个口味竟然是........“满足你了,换个口味,骨头汤!”玦晨轻松一笑,坏坏地看着她。16岁,水?变了,冷漠沉稳。却没想到她只是..........“你不是她,你不是....”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看到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
  • 冷陌凉栀之浅夏微凉

    冷陌凉栀之浅夏微凉

    夏瑶狗血小说集,冷陌凉栀系列言情篇,另外几本也会同步更新,敬请期待。
  • 秘密的森林

    秘密的森林

    别把秘密告诉风,风会带着它穿过整座森林……——韩娱作品,单女主,剧情慢热,不喜勿入。
  • 真诸天无双

    真诸天无双

    在底特律苟延残喘,在生化危机里和爱丽丝并肩作战大开无双,在中世纪化身穿刺公德古拉征服帝国,在美漫里五五开紫薯精……ps.喜欢的收个藏,投张票,囚你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西安事变史略(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

    西安事变史略(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

    本书紧紧围绕西安事变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以时间为线索,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西安事变爆发的背景、经过、处理过程以及其中各方的矛盾和态度、事变的影响等。本书依托详实的历史资料,对西安事变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力图为读者呈现真实、全面的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