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2500000010

第10章 融合的特征(1)

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根据多年的研究,笔者认为,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的特征表现在三个“三位一体”:即“真”“善”“美”的三位一体;求学、做人和实践的三位一体;时间、空间和形式上的三位一体。

§§§第一节 “真”“善”“美”的三位一体

一、关于“真”“善”“美”

(一)何谓“真”

1、“真”的本义及引申意义

“真”字是从“贞”变形而来,“贞”从“贝”从“卜”,“卜贝”属于占卜的一种,是古人传统的习俗,是最简单的一种求真过程,从此字可见人们对求真认识的加深与变化。所以旧时称“真”为“仙人”,把修道成功的人称为“真人”、“真君”,像“太乙真人”、“二郎真君”之说,“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 引申出来的“真”有多种含义,以下是摘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责任编辑:卢家彬、程静)里关于“真”的解释:第一,自然的本性。如“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第二,真实。如“使真伪毋相乱”。第三,真正的。如“嗟乎!此真将军矣”。第四,确实的。如“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现在就有关“真”的问题作其它方面的阐述。

2、“真”的哲学定义

哲学上讲的“真”主要通过本原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三大路径,探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及其真存、真相、真知的关系问题,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科学地解答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及其真存、真相、真知的问题,既承认“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是在于它的物质性”的真存问题,又承认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联系和发展的真相问题,同时也承认外部世界可知性的真知问题,并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视为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而这个“基本问题”中的三大内容不仅与哲学之真的真存、真相、真知问题相通,而且均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包纳的基本内容。“真”研究的对象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世界是什么”、“世界怎么样”和“世界可知性”的问题。“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即精神与物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它在于解答精神与物质的真存问题;“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即物质或精神是运动、变化、联系、发展的,还是静止、不变、孤立的?它在于解答物质或精神的真相问题;“世界可知性”的问题,即人们的思维能否或怎样认识现存世界的问题,它在于解答思维对现存世界的真知问题。

3、真假的判断

真假的判断标准,历来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对于真假问题的判断,往往需要人们付出较高的成本,要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手段。真假的问题是最为严肃的问题,在真与假之间没有任何调和的余地。在文物鉴定领域,文物的真假没有调和余地;在法庭上,证据和证词的真假没有调和余地;在基因学中,父子关系的真假也没有任何调和余地。真假的问题纯属客观范畴,对真假的判断只能依赖科学和逻辑的客观标准,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不受人的观察角度、观念、宗教信仰、政治倾向、情绪乃至社会地位的影响,真的就是真的,假不了;假的就是假的,真不了。或真或假,二者必居其一。

从认识论的角度判断一个主观认识是否与客观实在相符合,可以用“真”与“假”来进行衡量;从价值论的角度判断一个主观认识是否有用,可以用“对”与“错”来进行衡量。也就是说“对与错”及“真与假”是基本相同的,有时甚至是完全同一的,即“对”就意味着“真”,“错”就意味着“假”。但在特殊情况下,这两者并不等价,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某些主观认识虽然严重违背事物的事实状态,严重违背现有知识体系的逻辑法则,但它的应用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却是微乎其微的,即认识论上虽然“差之千里”,价值论上却只是“谬以毫厘”。另一些主观认识虽然只在某些细微的环节违背逻辑法则,但它的应用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却是巨大的,即认识论上虽然“差之毫厘”,价值论上却会“谬以千里”。

求真能使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大学生是国家的后备人才,是科学技术的接受者、传授者和创造者,在校学习的首要目的就是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将来推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做知识储备。

(二)何谓“善”

1、“善”的本义及引申意义

“善”是会意字,从“口”从“羊”。口是讲话和吃东西的地方,羊是吉祥的象征,有羊吃就是“善”,羊多、食物多、有饭吃就是“善”,本义为“吉祥”。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善的理解是“可欲之谓善”,这也是我们的先哲最早对“善”的解释和定义。善就是“可欲”,就是人的欲望可以得到满足。那个时候“善”已不再仅仅指羊多、食物多、有饭吃等原始含义,而是已从食物对人的生存的支持,对人的食欲的满足扩展到了一切事物对人的生存、生命的欲望的满足。

“善”古语也通“缮”和“膳”,其引申意义至少有十个:第一,心地仁爱,品质淳厚,如善良、善心、善举、善事、善人、慈善等。第二,好的行为与品质,如行善、惩恶扬善。 第三,明的,良好的,如善策、善本。《论语·述而》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第四,友好,和好,如友善、亲善、和善。第五,熟悉,如面善。第六,办好,弄好,如善后。第七,擅长,长于,如善辞令、多谋善断。第八,赞许,如“使孔子欲表善颜渊”(王充《论衡》),“善善”(赞扬人家的优点和美德)。第九,好好地,如善待、善罢甘休。第十,容易,易于,如善变、善忘、多愁善感等。与“善”相关的成语与很多,如褒善贬恶、不得善终、长袖善舞、慈眉善目、独善其身等。

2、“善”的哲学定义

善是事物的组成部分,是事物的存在、运动、变化和发展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发展具有的正面意义和正价值,是事物具有的有利于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特殊性质和能力。也就是说,凡有利于人或社会发展的就是善,善是讲功利的,是相对的。在古希腊,人们对善的认识同我们的祖先基本上是一致的。“善”不仅有好、可欲、有益的意思,还有幸福的含义。苏格拉底就认为:对于任何人有益的东西对他来说就是善。他甚至将善的知识称为“一种关于人的利益的学问”,而“一切可以达到幸福而没有痛苦的行为都是好的行为,就是善和有益 ”。苏格拉底同欧提德谟斯关于什么是善行进行过一次有趣的讨论。

欧:请问苏格拉底先生,什么是善行?

苏:盗窃、欺骗、买人当奴隶,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欧:是恶行。

苏: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原来敌人占领的城市里的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欧: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没有说敌人。

苏: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如果你的朋友准备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自杀的用具,这是恶行吗?

欧:是善行。

苏:你说对朋友欺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事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来到了。但实际上并没有援军,你说这种欺骗是恶行么?

欧:这是善行。

苏格拉底认为,既然同一件事情,同一种行为,不仅对于不同的人,而且对以同样一种人(如对朋友),可以是善行也可以是恶行,因此,“善”是具体的,是讲功利的,也是相对的。

人们在与具体事物接触、受到具体事物影响和作用的过程中,会判明具体事物的运动、行为和存在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和意向,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否能够产生称心如意的感觉。“善”存在于具体事物和具体主体之中,存在于运动、行为和变化之中,此所谓善行、善事必有善主;恶行、恶事必有恶主。具体事物不仅普遍具有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客体性质和能力,而且还普遍具有自觉、自主、自动、自强的主体性质和能力,具体事物是主体和客体组成的统一体。价值和意识都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都是人脑在感官观察具体事物的基础上,从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普遍性规定。具体事物的运动、行为和存在同人类的生存有密切联系,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和影响。有的运动、行为和存在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正面的意义和价值,符合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意愿和意识。有的运动、行为和存在有害于人类的生存,对社会的发展具有负面意义和负面价值,违背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意愿和意识。具体事物的运动、行为和存在对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所具有的意义、价值和意识,是正面意义和负面意义、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正面意识和负面意识组成的统一体。

3、“善”的形态

“善”可分为三种形态:

第一是小善。何谓小善?就是利于己,满足自己的个人利益。如饿了有饭吃,冷了有衣穿就是小善。利己是一切生物的天性,也是人性,既然是符合人性的东西就是好的、善的。只要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利己没有什么不好。有的人把利己看成是恶,甚至上升到道德的高度,认为是万恶之源,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善,也违背了人性,凡是违背人性的道德就是伪道德。我们所反对的是“利己主义”,“利己”和“利己主义”有天壤之别,在“利己”后面加了“主义”二字就成了一种理论、一种思潮。

第二是大善。何谓大善?就是利己也利他,满足个体利益的同时也满足他人或群体的利益。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互利双赢,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大善并不否定利己,并不违背人性,人作为社会动物,要与他人打交道,就不能仅仅只顾自己,还要照顾他人的利益,这就需要大善,“我好,你好,大家好”,社会才和谐。

第三是至善,就是为他人、集体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孔子说:“仁者爱人”。在《大学第三章释止于至善》里说:“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所以“仁、敬、孝、慈、信”五个字,即为“至善”。这种善是至高无上的善,所以被称为至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至善虽然少但不能说没有,一位深圳歌手丛飞与178个孩子生死绝唱的故事给了我们有力的回答:丛飞,原名张崇,1969年10月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1992年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后到广州,两年后来到深圳,后任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1994年8月,应邀参加重庆举行的一次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义演,开始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资助了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178名贫困儿童。先后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深圳市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首届深圳百名优秀义工”、“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深圳市爱心市民”、“深圳市爱心大使”、“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中国首届中华慈善奖”等称号。他是深圳著名歌手,每场演出费高达万元,家里却一贫如洗。他只有一个女儿,却是178名贫困孩子的“代理爸爸”。他在10年时间里,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捐赠钱物近300万元。他身患晚期胃癌,却连医药费都负担不起。至善是我们大力倡导的。

4、马克思主义的善恶标准及评价

善恶评价的标准是一事物为“善”或“恶”的尺度,属于认识论的范畴。善恶评价的标准作为一种道德标准,是判断道德行为或观念是善或恶的标准,它是在人们处理不同集团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中确立起来的。从评价标准所涉及的领域来看,善恶评价只是在道德生活领域,而社会进步的标准所涉及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律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善恶评价的标准只是社会进步的标准的一个侧面。

“善”与“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归根到底受经济基础的支配,它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一切对于人们有利的事物,就当作“善”,一切对于人们有害的事物,就当成“恶”。但人是具体的人,人的利害也都是具体的,特别在阶级社会中,各阶级的利害关系就常常是相反的,甚至是不可调和的。人们彼此之间这些不同的利害关系,反映在人们的思想中就成了不同的善恶观念。比如剥削阶级认为是“善”的,被剥削阶级就认为“恶”,反之亦然。如果在无阶级的社会中,人们的不同利害关系,可以用部分服从整体,暂时服从长远的办法,把它们调和起来。善恶标准及评价是人类后天才有的,具体来讲,自从有了剩余产品,就有了善恶标准及评价。

善恶有三个尺度:第一,善恶标准是动态的、开放的和发展的。第二,集团的经济基础是各种善恶标准的基本标准,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用以判断行为善恶的标准,都是从各自的阶级利益中直接引申出来的。第三,判断行为善恶的标准,最终应当植根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在道德评价中,判断行为善恶的科学标准,只能是由合乎历史必然性的社会或阶级利益中引申出来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中,善恶的本质就是在实践中调节和反映利益关系所展示的目的性价值。

同类推荐
  • 巴黎烧了吗?

    巴黎烧了吗?

    《巴黎烧了吗?》是新闻史上的一部杰作。非常值得新闻专业的从业者和学生学习借鉴。对宏大事件报道的掌控能力,对涉及众多被访者、拥有海量细节素材的再现、穿插、配制和平衡能力。译者董乐山先生在“译序”中说:两位作者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分别是美国《新闻周刊》和法国《巴黎竞赛》的记者。
  • 地方民主立法的有益尝试:《辽宁省市场中介组织管理条例》立法实践与探讨

    地方民主立法的有益尝试:《辽宁省市场中介组织管理条例》立法实践与探讨

    2011年5月27日,辽宁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辽宁省市场中介组织管理条例》。这是一部在人大代表有关地方立法的议案中选定的立法项目,采用委托起草法规草案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经常委会会议三次审议,比较充分地集中社会智慧和反映人民群众意愿的地方性法规。立法机关在整个立法活动中,比较充分地运用了当前地方立法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民主立法形式,在立法方面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行使,彰显了我省民主立法的进步,在辽宁省地方民主立法的实践和探索上,具有引导和示范的意义。
  • 科学技术哲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科学技术哲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就科技哲学的前沿问题作了梳理和探讨,主要涉及历史认识论、体知认识论、社会本体论、认知科学哲学、技术的社会塑形、技术现象学、信息技术伦理等问题,分析全面、深刻。
  • 谚语荟萃

    谚语荟萃

    集经典谚语于一家,给你不一样的谚语体验。既是增长知识的必备宝典,又是方便的谚语工具书。
  • 中华句典2

    中华句典2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隋末唐初剑侠录

    隋末唐初剑侠录

    段无极出生于隋唐时期,生逢乱世,在那个动荡年代里习武练文,卫家卫国,最终成为一代名侠。
  • 中国城市性格

    中国城市性格

    人是有性格的,没有了性格就没有了魅力。本书分析了中国最具性格魅力的20个城市的性格特征,这些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广州、武汉、西安、苏州、厦门、杭州等。
  • 重生光辉人生

    重生光辉人生

    张昊回到了2003年,这一世他会走出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去领略前世未曾经历过的精彩而缤纷的风景。
  • 章木头

    章木头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活地狱

    活地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时空水之篇——替身娘亲

    时空水之篇——替身娘亲

    穿越时空?她吗?如果这等好事真的轮到她,她是很开心,很高兴,很想大笑三声.可是……要她当人家的后娘没搞错吧为什么差那么多?没有高高在上的地位————呃,其实地位也不低了,据说是个将军夫人。没有帅帅的老公在身边————属于她的那位压根就没个踪影。没有爱她爱到死去活来的一号二号三号情人————嗯,有的是那位无踪无影一号二号三号的爱慕者。好命苦,赶快把人家送回去了,一点都不好玩。什么什么?那位夫君还有个儿子?他的前妻呢?什么什么?她就是他的“前妻”?她就是他儿子的娘?搞虾米啊!这下不只时空错乱,她的神经都快错乱了^^^^^^^^^^^^^^^^^^^^^^^^^^^^^^^^^各位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都可以留言分享或是加群42692833交流………………………………………………………………我,不曾在意逍遥如何去写,不曾留意逍遥如何去发音,更不曾注意有多少人同叫逍遥。在意的,是那一抹逍遥的感觉。挣脱束缚,天很高,风很轻,空气很清新,连首度相识的大海都那么蔚蓝世界,是色彩缤纷的——逍遥的世界没有灰色——首先呢_谢谢亲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城主·闲妾逍遥已经开了有一段时间,换夫新娘近期才开的,现在才来广而告之一下下各位旧雨新知有兴趣可以挪动脚步前去看看哦。奉上文的地址:城主·闲妾:换夫新娘:^^^^^^^^^^^^^^^^^^^^^^^^^如何成为VIP会员以下网址中有详细介绍?userpay/m.pgsk.com
  • 神级武医

    神级武医

    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世界成为神一样的人,这篇小说就让你感受不一样的魅力。
  • 泥步修行

    泥步修行

    《泥步修行》是余秋雨教授系统阐释人生修行的归结性著作,用优雅的哲理散文写成。他把修行分为“破惑”、“问道”、“安顿”三大环节,并由此构成本书的三个部分。“破惑”部分,仔细分析了人人都会遇到的“灾之惑”、“位之惑”、“名之惑”、“财之惑”、“潮之惑”、“仇之惑”的引诱和危险。作者逐一回顾自己在破除这每一个“惑”而达到“不惑”的过程中,如何使艰难的修行变得切实可行。
  • 山川河流尽在眼底

    山川河流尽在眼底

    小时候的沈迟对仙女一样的林姝姝一见钟情。长大后,网吧偶遇,一眼就看见了她。本以为追妻之路十分漫长,却没想林姝姝早已动心。林姝姝抱着他:“快说,你是什么时候喜欢上我的?”沈迟意味深长地说:“我一直都喜欢。”已知世事的林姝姝反应过来,红着脸嗔怪他不正经。……那天看向你,山川河流尽在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