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3200000009

第9章 利率衍生产品的需求分析(1)

引言

需求决定了一种金融产品的产生与发展。上一章对利率衍生产品功能及作用机理的解析回答了利率衍生产品能够满足何种需求的问题,本章将站在利率衍生产品需求主体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各种类型的需求主体何以产生对利率衍生产品的需求,以及它们对利率衍生产品的需求有何不同之处。

2.1、金融机构对利率衍生产品的需求

2.1.1、久期错配:基本需求的来源

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绝大部分是以各种类型的债务工具的形式存在的。一方面,由于这些债务工具期限上的差异,金融机构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资产与负债之间的久期错配,从而面临着巨大的利率风险。另一方面,受制于业务性质和操作成本等方面的因素,金融机构很难经常性地通过资产负债自身结构的调整来减少或消除久期错配。第一章的分析让我们看到,利率衍生产品能够帮助金融机构解决这个难题,而这也正是金融机构对利率衍生产品的基本需求所在。不过,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对利率衍生产品的具体需求存在差异,需作进一步分析。

2.1.1.1、商业银行

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存款类金融机构,其资金来源以活期存款和1年以内的定期存款等短期负债为主,而资金运用则以中长期贷款为主。虽然商业银行在中长期贷款业务中可以使用浮动利率以规避利率上升带来的风险,但在借款人同样预期未来利率上升并因此希望获得固定利率贷款的情况下,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往往迫使商业银行部分甚至完全满足借款人的要求,尤其是当为了争取一些优质贷款客户的时候。因此,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之间通常存在较为严重的久期错配。另一方面,大量持有中长期的固定利率债券和票据进一步加剧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久期错配的程度。根据第一章的分析,四类利率衍生产品的套期保值功能从理论上讲都可以满足商业银行降低久期错配风险的需求,但结合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和四类利率衍生产品的具体作用机理来看,商业银行会有所偏好。

由于商业银行对利率衍生产品最主要的需求来自于将其短期负债转换成为固定利率的中长期负债,因此利率互换应该是首选。商业银行根据自己所担心的利率上升期间,直接与其他金融机构或者自己的客户签署相应期限的利率互换协议,支付固定利率收取浮动利率,即可达到将短期负债转换成为相应期限的固定利率负债的目的。远期利率协议也能够帮助商业银行锁定未来利息支付,但与利率互换相比更适合用于规避短期内利率的上升。当商业银行需要阶段性地对其持有的债券和票据资产进行套期保值时,利率期货则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当商业银行认为只需避免大幅利率上升带来的成本上升或收益减少,也就是说对一定限度内的成本上升或收益减少可以忍受时,也可以选用利率期权。

Shyu(1999)研究了1995—1997年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共32家大型衍生产品交易商银行的久期错配程度(度量指标为利率调整期限或到期期限在1年以内的资产与负债额之差)与利率衍生产品使用程度(度量指标为利率衍生产品合约价值与总资产之比)之间的关系。

就所有样本银行而言,久期错配程度与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将远期利率协议和利率期货作为同一类利率衍生产品加以统计)和利率互换的使用程度显着正相关,而与利率期权的使用程度则不存在显着相关关系。分地区看,为了降低久期错配程度,美国银行偏好使用利率互换,欧洲银行对利率期权和利率互换都比较青睐,而日本银行在四类利率衍生产品上均未表现出明显偏好。

其他的存款类金融机构同样也会出于降低久期错配程度的目的而大量使用利率衍生产品。Wall和Pringle(1989)对1986年250家美国公司利率互换使用情况的研究发现,储贷机构在利率互换市场中的地位仅次于商业银行,并且都是作为最终需求者(这一点与商业银行在很多时候作为交易商参与利率互换不同)。而我们知道,储贷机构以吸收短期存款和发放中长期贷款为主,因而久期错配是比较严重的。

由于利率衍生产品的运用使商业银行得以在基本不调整资产负债的条件下,或者说,在保持存款、贷款和投资等业务政策平稳的条件下,减少或消除久期错配,从而有效规避利率风险,因此可以推断,当一家商业银行预见到未来货币政策将发生紧缩性变化时,会大大增加对利率衍生产品的需求。同样由于利率衍生产品的运用,商业银行得以摆脱对资产负债久期错配的顾虑而大胆实施对其有利的发展策略和战略,因此还可以推断,一家处于规模快速扩张当中的商业银行对利率衍生产品有着很强的需求。Purnanandam(2007)对1997—2003年间美国银行使用利率衍生产品情况的研究发现,具有较高成长性的银行和流动性资产较少的银行更倾向于使用利率衍生产品,这与Froot,Scharfstein和Stein(1994)从理论上所做的预测是一致的。也许正是因为借助利率衍生产品改善了流动性状况,利率衍生产品的使用者较非使用者受到货币紧缩的影响要小得多。

此外,商业银行经常作为交易商而不是最终需求者参与利率衍生产品交易,对于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并不为自身所需的衍生产品头寸,商业银行必须加以对冲,否则就会承担额外的风险。对冲一种利率衍生产品头寸的方法通常是利用其他种类的利率衍生产品或者相应的原生产品,这又导致商业银行对各类利率衍生产品产生极大需求。例如,商业银行作为交易商与其客户签署了一份收取固定利率支付浮动利率的利率互换协议,在与另一客户签署一份方向相反(支付固定利率收取浮动利率)的利率互换协议之前,它必须利用其他工具,比如利率期货,进行阶段性的对冲,否则一旦利率上升,持有的利率互换敞口就会带来损失。除了利率互换,商业银行还大量出售利率期权和远期利率协议等,当这些头寸相互之间不能完全对冲时,都需要利用相应的利率衍生产品来加以对冲,从而导致对利率衍生产品的需求。

2.1.1.2、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中的两大类——寿险公司和非寿险公司(包括财产险公司、短期健康险公司和意外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有很大差异,因而对利率衍生产品的需求也有明显不同。寿险公司的负债多为分期支付收益的长期固定利率工具,资产则主要是中短期的债券和票据以及银行定期存款。由于负债久期远大于资产久期,因此如果利率出现持续性下降,寿险公司就可能因资产收益不能满足负债支付义务而发生支付危机。寿险公司的这种资产负债结构非常适合通过利率互换来进行套期保值,尤其是当寿险公司担心未来可能会步入一个较长(比如2年甚至更长)的降息周期的时候,因为通过利率互换可以一次性地将寿险公司未来较长时期内的固定利率支付转换成为浮动利率支付,操作简便易行且成本较低。更有利的一点是,由于大多数利率互换使用者都是支付固定利率,因此寿险公司签署支付浮动利率的互换协议将容易找到交易对手而不会面临流动性风险。当寿险公司致力于对其持有的债券和票据组合进行阶段性的套期保值时,远期利率协议和利率期货则是较好的选择。此外,寿险公司所面临的一个特殊问题也会导致对利率衍生产品的需求,那就是其长期保险产品中期交类产品占了很大比例。

所谓期交,是指投保人分期支付保费。与期交相对应的是趸交,即投保人一次性付清保费。对于趸交产品,寿险公司一次性收取全额保费后即可根据该产品的保险责任和收益支付进行相应的资产配置;而对于期交产品,保险责任和收益支付是在第一次保费流入时确立的,但保费收入分期到账却使得寿险公司无法即刻使用对应于该笔负债的资金进行相应的资产配置,而推迟配置又可能面临配置成本上升的风险(由于利率下降导致债券、票据等资产的市场价格上升),因此寿险公司必须利用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或基于利率期货的利率期权来锁定当前配置成本,避免损失。DeCeuster,Flanagan,Hodgson和Tahir(2003)通过对1997—1999年澳大利亚保险公司对衍生产品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在寿险公司中,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程度与利率衍生产品的使用正相关。Shiu(2007)通过对1994—2002年英国的360家保险公司使用衍生产品的情况研究也发现,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越高,越倾向于使用利率衍生产品。

非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具有明显的负债特性,因为保险公司收取保费的同时就承担了相应的保险责任,而在责任期内一旦保险事故发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支付(赔付)。实际上,保费收入构成了非寿险公司负债的主要部分。由于非寿险公司大部分保险产品的责任期限不超过一年,即与保费收入对应的可能支出将在一年内完全明确,因此非寿险公司的负债具有明显的短期特征。从资产方面来看,由于负债支付时点和金额的不确定性迫使非寿险公司高度重视资产的流动性,因而其资产主要以银行存款和流动性较好的中短期债券、票据构成。这样的资产负债特性决定了非寿险公司通常不会存在像商业银行和寿险公司那样明显的久期错配问题,因而总体而言对利率衍生产品的需求动因比较弱。DeCeuster,Flanagan,Hodgson和Tahir(2003)的研究发现,寿险公司对衍生产品的使用程度明显超过非寿险公司,这与Cummins,Phillips和Smith(1997)对美国保险公司使用衍生产品情况的研究是一致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非寿险公司不需要利率衍生产品。为了提高资产收益,非寿险公司也会在资产组合中配置适当比例的流动性较好的中长期债券,这有可能带来一定程度的久期错配,从而需要利用某些利率衍生产品加以对冲。比较几类利率衍生产品的作用机理,可以推断,非寿险公司倾向于选择诸如利率期货这样的容易随时平仓的品种,以便在需要将持有的中长期债券变现的同时了结用作套期保值的衍生产品头寸。Shiu(2007)的研究确实发现保险公司比较青睐利率期货,尤其是偿债能力较强的非寿险公司。

2.1.1.3、其他金融机构

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包括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和投资基金等,由于资产负债的期限匹配问题并不是其关注的重点,因而主要是从资产管理的角度考虑对利率衍生产品的运用。首先,出于对未来利率上升的担心,这类金融机构需要利用利率衍生产品对其持有的债券和票据等利率敏感性资产进行套期保值。

由于这类金融机构对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参与较多,并且其套期保值通常采取阶段性运作的方式,即先做一个较短期的套期保值,到期之后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调整策略之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套期保值,因此,它们在进行套期保值时倾向于选择利率期货和基于利率期货的利率期权。其次,与投资于原生产品类似,这类金融机构对各类利率衍生产品的投机和套利功能有着极大的兴趣。它们积极发掘利率衍生产品市场中价格被“误定”的品种,买入低估者卖空高估者,构造套利组合,或者根据自己的分析和预测建立投机头寸,从而成为利率衍生产品市场中最为活跃的套利者和投机者。最后,除了作为最终需求者,一些大型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也会作为交易商参与利率衍生产品交易,从而像前述商业银行那样,因头寸对冲的需要而产生对利率衍生产品的需求。

2.1.2、规模:对需求具有正向影响

首先,规模经济促使大型金融机构较中小金融机构更多地参与利率衍生产品交易。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单位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的状态。金融机构参与利率衍生产品交易的成本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针对利率衍生产品的研发费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二是如前文所述,无论是发挥套期保值、套利还是投机功能,利率衍生产品在给使用者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成本;三是有关的交易费用。

大型金融机构无论是出于自身需求还是作为交易商参与利率衍生产品交易,其交易量通常都十分巨大,这使得单位交易成本大大降低。而且,由于这两类交易对于金融机构来讲具有一定的可融合性,即在金融机构作为交易商与客户达成的交易当中,有一部分本身就可以用于满足其自身需求,比如一家金融机构与其客户签署了一份利率互换协议,而这份互换协议有可能正是这家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所需要的,从而进一步节约成本,因此,大型金融机构参与利率衍生产品交易的规模效应更加明显。

其次,大型金融机构较之中小金融机构更有能力(包括人员、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对各类利率衍生产品进行包括准确定价在内的深入研究和建设先进完善的基础设施,从而一方面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服务,增强对客户的吸引力,同时也使自身得以更有效地规避利率衍生产品交易中的风险。

同类推荐
  • 中国大趋势3:中国拒绝捧杀

    中国大趋势3:中国拒绝捧杀

    吹捧中国模式,如今成为国内外的一种时髦,一种潮流。吹捧者的动机纷繁多样,然不管其动机如何,“树欲静而风不止”,如果中国本身不能自持,那么这些真真假假的吹捧就将使我们失去清醒的头脑,悠悠然,飘飘然,偏移本来设定好的航向。如此,则“吹捧”就变为了“捧杀”。中国拒绝“捧杀”。中国唯有拒绝“捧杀”,潜心内修,摆脱种种脆弱,方可成就真正的大国。这也理应是大势所趋。
  • 中国为什么没有优衣库:解密中国式连锁经营困局

    中国为什么没有优衣库:解密中国式连锁经营困局

    中小型连锁企业怎样实现低成本的品牌传播?社会化媒体时代,连锁品牌怎样发挥自身门店众多的优势?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又在发生着哪些微妙改变?《解密中国连锁经营困局:中国为什么没有优衣库》从专业的角度详述了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现状,首次全面揭示中小型连锁企业所面临的困局及陷入困局的原因。书中结合众多成功的实际案例,从客观诊断到模式设计,从快速招商到门店的管控复制,再从盈利提升到品牌立体传播,让中小型连锁企业看到门店盈利的曙光。
  • 从乡村文化到都市文明:榆林城镇化研究

    从乡村文化到都市文明:榆林城镇化研究

    本书分析了城市化的动力源泉及中国城市化的道路,分析了榆林的城镇化问题,既追溯了榆林城镇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指出了其发展障碍,又明确提出了榆林城镇化的八条思路。
  • 全球大趋势2:被债务挟持的世界经济

    全球大趋势2:被债务挟持的世界经济

    在美国两轮量化宽松和中国4万亿的刺激下,人们普遍预期世界经济将如期复苏。但正如米塞斯所说:“信用扩张确实能导致一时的繁荣,但这种繁荣迟早会归于破灭,导致新一轮的萧条。”世界经济衰退的阴影于2011年年中再次橫扫全球。引发这次恐慌的是再度出现的类似于2008年秋季的违约危机,只不过上次麻烦的制造者是那些金鬲机构,而这一次则是政府债务。 更为麻烦和棘手的是,世界逐渐“老”去,创造财富的人将越来越少,但需要赡养的人口却越来越多。当前的债务问题只能曰益恶化,世界经济被债务挟持……
  • 危机的逻辑

    危机的逻辑

    本书全面而深入地展现了曾经和正在发生的各种金融骗局和投资陷阱。如次贷危机的幕后真相、斯坦福国际银行诈骗案、美国梅道夫案,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连环骗、比特币投资隐患、互联网金融诈骗、中国股市中的秘密等,涉及银行、证券、慈善、收藏品投资、房产投资、股市、公司并购等多个领域。在生动而真实的揭秘之后,作者还用大量笔墨分析了每个骗局背后的金融原理和经济常识,以及相应的识别应对之法,为我们提供了相应的防范指南。
热门推荐
  • 我的孢子分身

    我的孢子分身

    那一天,肖仁进入了孢子世界,拥有了一个孢子分身,开启了吞噬进化之路。雷电生物,海洋巨兽,远古凶兽,蛮兽族群,类人部落,神秘巨蛋,凶兽宝宝……那一天,世界再不平凡……
  • 我的仙界学院很酷

    我的仙界学院很酷

    我本是21世纪的商业霸主,家庭背叛,后母害子,幸好老天对我不错。穿越到天朝帝君家当家主,又相识与自己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对我极好,姨娘庶子庶姐害我她替我筹划。我们一起去寻找秘境的存在,中途相识了不少的伙伴,却也慢慢的揭开了这背后的阴谋。原来你对我一切的好,都是为了那个人。把我弄得遍体鳞伤的,却不曾想背后却有人在默默的帮助我。解开这背后的真相,原来还有一个庞大的组织在协助我一跃成神。那个庞大的组织就是学院!————————场景一:“东方不修,你昨天晚上又上哪鬼混去了?”王言“啊!王言,你听我解释啊!”东方不修场景二:“你就非得这样吗?可是我们现在已经融为一体了,而他的神识也早已毁灭了。”东方不修“对!非得这样,不试一下又怎么知道他回不来。”小清含着泪哭诉着…………@本书禁止抄袭详细内容请看文章,文章比简介好。虽然简介写的不好,但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一下我,需要互的在下面吱一声。
  • 碧海青龙传系列六

    碧海青龙传系列六

    十万年前的洪荒之战,无数强者陨落天际,踏入轮回;十万年后,他们的转世逐一出现,当年的暗中布局,都渐渐地浮出水面;看似平静的人间界,终于再起波澜,大唐的烟尘,掩不住历史的脚印,唐朝的官场、江湖逐一出场,无数英杰也逐一隆重登场;但所有人,都只是一个人的陪衬……
  • 重生之影帝的媳妇成长系统

    重生之影帝的媳妇成长系统

    著名影帝夜景生意外身亡,带着系统重生异世,开启新一轮的旅途。(前方高能,请注意:影帝是女的!)另加标签:女尊1V1
  • 神凤剑尊

    神凤剑尊

    数十万年前魔族入侵,人族强者李玄天横空出世,最终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封印魔皇,使得大陆免去了一场浩劫。数十万年后,魔族卷土重来,同时,一个小姑娘的命运也即将被改写…………………欢迎加入《神凤剑尊》书友群,群聊号码:852084280,粉丝值达到1000方可入群。
  • 人情义

    人情义

    没有穿越,没有系统,没有女主角,而且都是精神层面,只有经历过才懂得
  • 脑洞演绎法

    脑洞演绎法

    意识是散落在宇宙中的沙粒,每一颗沙粒都有可以意象出宇宙可能呈现的模样,只要你脑洞够大,够胆。
  • 从冰穹A到可可西里

    从冰穹A到可可西里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网游之大道无形

    网游之大道无形

    只身入海岛,拜师苦练丙火真经;单剑渡天劫,力抗雷火笑伏金蟹;联袂闯洞府,夺宝破阵暗藏玄机;隐匿观虎斗,正邪夹缝巧取宝鼎。且看网游之大道无形,水老三的游戏生涯,不一样的剑仙世界!“水三爷我只需偶而淫荡,一切就立刻搞定!”若水同学语。
  • 临渊

    临渊

    国师临渊,寿同金石,不老不死。在世人眼中,他是神明一般的存在,凛然不可轻犯。在莲灯眼中,他娇气、不讲理、臭美、怕疼,还晕血……但是因为长得好看,以上缺点也都可以忽略不计了。中原有一个词语,专门用来形容一个人清白一辈子,到了晚年却未能保住节操。叫晚节不保。他在人间踽踽独行了上百年,只为等待与她相逢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