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3300000017

第17章 论坛:气候变化中的中国经济(3)

我们“做的”和“说的”是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国家说什么、做什么,尤其是是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更是这样。这当然有利于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有利于树立守信用的形象。根据我过去一二十年参加多边论坛的感受看,这是一个非常突出和典型的东西方文化包括政治文化的差别。西方国家一再标榜他们很负责任,有很高的信任度,其实实际情况是:西方政客说的话都是对选民说的,今天本届政府说了,本届政府尽量把事情办完,但是很多办不到。尤其是很多需要办的事、需要实现的承诺,是以后的政府的事,现任领导人根本不考虑他现在提出的承诺以后的领导人和政府是否能够兑现。2009年年底哥本哈根会议对205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争论非常激烈。对西方国家的政府而言,到2050年是不是能够实现现在提出的承诺目标,已经不是他考虑的内容。西方国家政党轮流执政,到2050年还是不是他的政党执政、甚至他现在的政党到时候是否还存在,都不一定呢。至少是他本人不会再执政!而现在喊的口号越响亮越好,标准越高,占领的道德制高点也越高、也就越好,至于这些承诺到时候能否执行,不是他考虑的范围了。我们的领导人,是说什么就做什么,这也是执政党的理念,今天说2050年要做的事情,到2050年一定要执行。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领导人和西方领导人,或者我们的政治和西方的政治,不是在同一个语境下,这样的对话就很困难,也就很容易产生冲突,实际上不产生冲突甚至是不可能的。我觉得应该建议高层认真考虑这个问题。不在同一个语境下讨论问题,怎么困难产生共识呢?怎么能够有同样的认识和同样的行动呢?我们国家现在制定了很多规划,实际上我们也没有多少规划到时候是完全按照既定规划来做的。现在确定2050年温室气体减半,到时候是否能够实现减半,那要看到那时候是否有足够的科学技术支持、要看那时候发达国家是否能够率先大幅度减排。如果发达国家在2030年、2040年的时候,温室气体排放水平根本没有办法减下来,我们为什么需要担心自己在二三十年前确定的任务无法完成呢?发达国家也不可能指责和抱怨,因为他们又自己都无法完成,哪里会有什么理由指责我们?现在在制定这种目标的时候,发达国家并没有把如何实现或真正去实现这种目标当做一个选项,所以提出的目标可能非常离谱;而我们很认真,现在只能够接受我们认为今后可以实现的目标,否则就要反对。这样,实际上把我们自己放在一个很被动的地位。如果我们也按照发达国家的语境来谈,你说2050年减多少,你就定吧、减吧。到2040、2050年能不能做到,首先要审查发达国家2030年做到什么程度,2040年、2050年做到什么程度。如果他们做不到,那凭什么要求我们做到?这是到那个时候需要讲的话,我们现在把以后要讲的话,拿到今天来说了,这是很大的一个时空错位,建议学术界给中央提出新的思路和建议。

曾绍金:我说的可能和大家说的不一样,因为我长期从事矿业,也是学地质专业,用地质学的眼光看很多问题跟社会学家不一样,社会学家更在意今天,地质学的历史眼光,地球的历史不是一千年,也不是一万年,而是几亿几十亿年。我认为地球气候的变化跟地球的演变关系更为密切相关。地球有40多亿年了,我们研究五千年也好,或者一百年也好,人生在地球演变历史上只算是极其短暂的瞬间而已。对于气候变化,我认为没有多大了不起的事情。中国人很聪明,气候变暖,首先是英国人提出来的,变化的概念可以说变冷、变暖、变旱、变涝,关键一个问题是现在的变化和人类活动有多大关系,这是必须要回答的。我认为,有没有关系,有关系,有多大关系?微乎其微。论证的话,说法就多了。

对于碳排放,我本人有不同的看法。现在中国是13亿人,刚解放的时候是5亿人,当时农民烧柴火,排放量比现在用电的排放量不知道多多少倍。我们计算5亿农民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每天烧柴火做饭或者冬天烤火的排放量和现在的排放量相比不知道要多多少倍,但这些没有人算过,因为我们都算煤,解放初期产多少煤,当时人均10多度电,现在每人年均2500多度,肯定是耗电多了,但其他方面减少了,这没有算过。我说这是什么意思呢?中国人还是要理性的对待,我同意刚才前面几位讲的,中国是处在特殊的发展时期,特殊的发展时期我们回过头用历史的眼光看人类社会对地球的影响,应该说从地质学来讲,人类社会对地球的影响最大的已经发生了两次,一次是农业,农业的建立就是破坏大量的森林和湿地,建立了农田,这叫黄色革命,现在所有的农田,之前都是森林和湿地,才有了水田,用当时的眼光来讲是极大的破坏。第二是工业,工业革命用了大量的矿,应该承认采矿对环境有极大的影响。我个人认为第三类影响是人口和城市化。因为人口急剧增加,不管三千年也好,五千年也好,一万年也好,人类由当初全世界只有几百万人逐渐到1亿人,在同样一个地球上,现在60多亿了,往后的发展是否超过100亿不好预测,假如到100亿,唯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城市化。如果在几十年前的农村炊烟缭绕是美景,而现在的城市如果也是“炊烟缭绕”就是极大的环境污染。中国之所以问题这么多、这么大,因为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有13亿人口,我们比美国多10亿。城市化的问题对气候的影响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远远大于过去,这个影响对于全球的影响有多大?这个问题要另外来看。在地质学家眼里,如果没有长江黄河在几百万到几千万的泛滥,哪里有长江黄河的平原。如果没有长时间的沙尘暴的黄土堆积就没有现在的黄土高原,哪有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地球本身是活动的。刚才刘教授说四川的变化,我也很清楚,现在在南极发现几亿年前是森林林地,地球肯定有变化的,如果人类活动想阻止它不变是不可能的。还有人忽悠过把青藏打开,把西北变为“江南”,那是最大的悖论。大家看看地球仪,北纬30度只有中国是美好的江南,而在非洲、北美都是沙漠,如果按有些人说的把青藏高原打开的话,尽管这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就不知道导致大气环流的变化,将会有多少更大的灾难。我认为还是少一些“人定胜天”的悖论,人“胜“不了天,也难“败”天,人类的出现在不断改变局部环境,是否会改变整个地球,我个人认为还为时过早。

回到气候变化中的中国经济话题,前不久炒气候变暖的话题,现在也不说了,温总理不说变暖,说变化,因为地球气候变化是绝对的。不可能今年多少度,明年还是多少度,是变暖了还是变冷了,不说,是变旱了还是变涝了,也不说。关键问题是中国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特殊阶段,这个阶段里面必然产生大量对能源的消耗。什么叫工业化?解放初期城市人口12.5%,大约是六千万人在城市里生活。去年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我国是46.6%,还不算民工在城市里面,现在城市活动的人数远远超过6亿人,达到将近7亿人,城市固定人口加上打工的或者农村出来的,这7亿是什么概念呢?肯定对局部的环境影响是很大的。我们要搞城市化,未来20年从46%到70%的城市人口,还有多少人?每年一个百分点,每年新增一千五百万。新增一千五百万城市人口要吃饭、住房、交通、路,就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需要大量的开发,能源的消耗更加集中,但是这是一个转换的过程。我们研究这个事,不光为政府服务,还要为老百姓服务,我们不敢发展的话,是否回到过去的生活状况呢?这是不可能的。

在人类世界近50年或者近100年,在社会科学界里面出现过几次悖论,这些悖论实践证明,从历史到现在,人类社会都没有出现,但是每次出现悖论给人一个好处,50年前全世界公认的地球石油只能用40年,过了50年现在石油开采量是50年前的好几倍,保有储油量也是过去好几倍,但相信石油总有用完一天,这种歪理学说带来一个好处就是给大家建立一个节约的概念。我们以前把节约建立在穷的基础上,如果气候变化说要低排放,气候变化也要排放呀。我们建立的节约理念不是贫困、不是短缺,节约药建立在新的理念上,节约是为了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不是因为生活方式破坏,把地球造坏了。但是无论怎样保护,地球也只有100亿年生命。天文学研究表明,再过三十多亿年,太阳成为红巨星时,太阳体积膨胀到体积比地球轨道大多了,人改变不了这个规律。即使这样也不能反正要结束就不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我们要有一个理性的观点看待这些变化,当前关键的问题是理性的态度对待中国现在处于特殊发展阶段对资源环境的需求,既要建立好的生活环境,也要适应现在的发展,才是现在应该研究的课题。

任以峰:首先非常感谢主办方给我一次学习的机会,刚才听了几位要么是气候方面的专家,要么是经济学家,讲的很多内容非常受启发。今天的题目,“气候变化中的中国经济”是比较宽泛的,就是探讨“发展是硬道理和硬发展就是没道理”之间的平衡关系。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讲,发展肯定是硬道理。鉴于此,从长远发展来讲,硬发展就是没有道理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我们长期追循的战略目标。下面,我从WTO的角度介绍一点与环境有关的情况,属于一孔之见。

WTO为什么跟气候和环境问题有关系呢?多边贸易体制是1948年成立的。成立之时即有了环境的问题,尽管当时认识很肤浅。GATT第20条专门提及“如果是保护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命健康所必须的,就可采取例外措施”。2008年,多边贸易体制成立60年的时候,世贸组织秘书处发了一个报告《多边贸易体制60年我们学到了什么》,其中总结了很多内容,包括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好处。但在《报告》最后一段,谈到世贸组织未来挑战的时候指出,对多边贸易组织来说未来最大的挑战就是贸易与环境问题。

WTO正在进行多哈回合一揽子谈判。环境议题是其中的议题之一,但并不是一个最重要的议题,最重要的是农业和工业品的谈判。环境议题的目标是削减或取消环境产品和服务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关于环境产品谈判,各成员提出了三种谈判方式:一种叫“清单方式”,就是制定一个环境产品清单,然后谈判如何将清单中产品的关税逐步降至零,多数发达国家以及韩国、新加坡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支持这一方式;一种叫“项目方式”,就是只有在环保项目下进口的产品才可享受优惠关税待遇,多数发展中国家支持这一方式;还有一种叫“出要价方式”,就是通过出价和要价来确定不同的成员分别对哪些环境产品进行更大幅度的关税削减,这一方式是由巴西提出的。

中国关于环境产品谈判的立场是:

第一,环境产品的唯一或主要目的必须是用于解决环境问题。环境产品谈判的根本目标是保护环境,实现环境利益。我们承认环境产品的关税减免会促进相关产品的贸易,并有助于实现发展目标,从而促进环境、贸易和发展的三赢。

第二,支持为真正的环境产品制定清单,但反对“搭便车”。如果是真正的环境产品,我们愿意通过制定清单的方式对其进行自由化。但目前各个组织(包括APEC、世界银行、OECD)和WTO成员提出的所有清单中都存在大量“搭便车”的产品,使广大发展中成员无法放心开放市场。也就是说,这些产品具有多功能性,既可用于环保目的,也可用于其它目的。(根据Veena Jha的研究,只有5到6种产品属于真正的环境产品。)为此,必须为“环境产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定标准,避免出现“搭便车”的产品。

第三,环境产品谈判的结果应有利于增强发展中成员自己生产环境产品的能力。要提高发展中成员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促进自身环保产业的发展。发展中成员需要通过适度保护自身环保产业,促进国内环保产业的发展。同时,发达成员还要切实向发展中成员转让相关技术。这样着眼于长远,才能真正解决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四,谈判结果要体现对发展中成员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具体而言,发展中成员适用的环境产品清单要更短,减让条件要更宽松。

谈判未来的走向我们还很难预计。也许“清单加项目方式”可以成为一种折衷的解决方式。也就是说,对于纯粹的环境产品,以清单方式来谈判如何实现降税,但对于多功能性产品,通过项目方式来解决。当然,也不排除在谈判的最后阶段通过适当的出要价来进行一定的补充。

同类推荐
  • 良好的政治秩序

    良好的政治秩序

    对于良好政治秩序的追求一直是人类社会最核心的诉求。好的政治秩序可以使生活在该秩序中的人过上一种好的生活,而不好的政治秩序则无法让他们过上好的生活。
  •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六集党内教育参考片解说词·大字本)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六集党内教育参考片解说词·大字本)

    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已过去20多年,但克里姆林宫上空红色的带有镰刀锤子图案的苏联国旗悄然落下的那令人叹息的一幕,却仿佛永远定格在眼帘。2010年4月,苏联亡党亡国20周年的前夕,我们摄制组踏上俄罗斯土地,倾听并记录了20年前那场剧变的亲历者、当事人和普通民众对那场剧变及其后果的诉说,特别是对戈尔巴乔夫时期六年多的“改革”所做出的反思。莫斯科,红场,这里,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象征,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面鲜红的旗帜,曾是一个伟大国家和伟大人民的骄傲。红墙和广场,像位历史老人,见证了列宁和斯大林等苏联共产党人亲手缔造的红色政权,和艰辛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壮大,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辉煌和那个辉煌的时代。然而,它也见证了苏共和苏联一步步走向衰败,见证了飘扬在克林姆林宫上空70多年的红色旗帜在亿万人民的叹息声中悄然降落。如今,克里姆林宫的围墙依然泛着红色,列宁墓依然庄严肃穆,无名烈士墓依然圣火长明,但物是人非,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感慨与深深的思索。
  • 朱川论文集

    朱川论文集

    本书不仅仅是一位离休干部的论文集,更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理论争鸣的一面镜子。本书的出版具有突出的理论价值和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适合经济工作者阅读,既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也可以向老一辈领导干部敬业、勤于思考、敢于表达的精神学习。
  •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文艺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公主难嫁之皇兄求收留

    公主难嫁之皇兄求收留

    【1V1,双洁互宠小甜文,年纪大了,受不了虐^^】前世她所嫁非人,害了母后哥哥,一朝重生,萧邕直接一碗药,索性绝了自己嫁人的路。你们谁都甭想算计本公主!可是天不遂人愿:皇上补偿,赐封号邕宁公主,赐邕州作为封邑,位比藩王。众人:身家如此丰厚,就算无嗣……也很划算。就是皇上赐两百神机营武士作为公主私卫,想娶的做好心理准备,怕是个打不过的霸王。——公主大病一场,略显孱弱,但每每见人,雾鬓云鬟,山眉水眼,冰肌玉骨,美貌更甚从前。众人:看脸就够了,其他都是虚的……想考虑。——东宫护短,邕宁公主每每出行必随身呵护,书画奇珍送个不停,用度隐隐高过储君自己一筹,真是捧在手心都不为过。众人:储君唯一亲妹,又得如此疼爱……更想考虑。——众人:你想嫁。萧邕:不,我不想嫁。众人:我不信,你就是想嫁。萧邕:……——美人权势唾手可得,狂蜂浪蝶望风而来。萧纵:离我妹妹远一点。萧邕:……萧纵:没一个能看的,呦呦,你觉得呢?萧邕:嗯。萧纵:你别着急,等哥哥帮你挑个好的。萧邕:……好。三年前萧纵就这么说了,说到现在,还没挑到个让他放心的。标准成迷,萧邕表示看不懂。好在她并不着急,要不然他俩岂不要反目成仇?==
  • 三溪山

    三溪山

    三溪山的孪生姐妹梅小蔻跟梅小豆,品学兼优,遭遇经济危机之后,姐姐自断求学路,闯入社会打拼。一路坎坷,一路收获。最终,梦想成真…… 作家寄予:懵懵懂懂地写了一段时间,突然回首,才发现,我离文学还太远。所写的东西有点愧对读者。所以,苏月明决定,在把当前的一些工作忙完之后,7月份,将对作品进行修改,还请各位读者给我鼓励。
  • 世界帝国史话 拿破仑帝国

    世界帝国史话 拿破仑帝国

    本书讲述了拿破仑·波拿巴从普通的科西嘉岛民到建立拿破仑帝国的传奇故事。他是无与伦比的军事家,创造了无数大小战争奇迹;他又是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不断发动对外战争,扩展自己的帝国,但最终因此断送了自己的帝国之业。拿破仑的军旅历程虽然是悲剧性的,但这从来就没有掩盖掉他杰出的军事才华,掩盖掉他那令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都望尘莫及的众多军事奇迹的伟大价值,更没有减少人们对拿破仑的缅怀和敬仰。
  • 心念家国诗闻天下的陆游

    心念家国诗闻天下的陆游

    本书介绍了爱国诗人陆游的生平,内容包括:自幼立下报国志、诗剑闻名“小李白”、两小无猜并蒂莲、东风恶袭香魂散、语触秦桧经风雨等。
  • 此生无患

    此生无患

    东汉末年,武圣关云长发现猛将奥秘,窥得武学大道,创真气运行之法。丞相诸葛孔明以其妙法御三军,统天下,大汉中兴,史称后汉。两百年后,天下纷争再起,先有前秦作乱,后有北方外族欲南下中原。武林中亦有妖人作乱,欲图不轨。大汉社稷危殆,风雨飘摇。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周文哲病逝后,意外穿越到这样一个世界,在这里是否能实现他儿时仗剑江湖,快意恩仇的梦想?还是只想求一个百年无忧,此生无患!
  • 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历经30年畅销不衰的长篇爱情小说,更是影响了几代人的青春名作。本书讲述了看似不善言谈但极具个人魅力的主角渡边,爱上了娴静阴郁的直子,同时也被热情率真的少女绿子所吸引的爱情纠葛故事。在拯救这个迷失自我的直子的过程中,渡边逐渐失去自己的方向;而热情率真的少女绿子的出现,如同一片充满希望的绿洲,吸引着苦闷迷惘的渡边。他在这场爱情纠葛中,不断进行着自我的救赎和成长……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李逵的逆袭之路

    李逵的逆袭之路

    百丈村的二傻子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对着全村老少爷们大言不惭的说着自己的志向:“爷们要上进,要读书,要科举,将来金水河上游船,御街上放马,光宗耀祖,进士及第……”老族长豁开一张臭气熏天的大嘴,傻呼呼地瞪着李逵,然后很不厚道的带头笑起来……(这是一个属于莽撞的小人物在北宋末年奋斗的故事)
  • 道德真经集解

    道德真经集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豪门星光

    豪门星光

    摇身一变成为豪门千金,坐拥大把财富……谁知辉煌背后,暗潮汹涌,家族恩怨!娱乐黑幕!HOLD不住啦! 幸好咱有秘密武器,用不完的未来科技,想不出的随心所欲~ 这位从天而降的帅哥,你难道就是哆啦a梦? 矮油,来都来了,不如从了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