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4600000011

第11章 中印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比较(1)

引言

中印经济的真正进入快车道,或者说经济的真正起飞,都是上世纪70年代末之后的事情,在起飞之时都出现了一次经济体制的大改革。中国的起飞起源于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改革开放。印度也在上世纪80年开始了较大的经济改革,经济也由此开始了较快的发展,真正的经济起飞则是在1991年拉奥政府进行大规模市场化改革之后。当然在此之前,中印经济也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可以说都在一定程度上为经济的起飞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如果根据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我们大致可以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和独立之前的印度,都属于传统社会阶段,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与独立之后到大规模市场化改革之前的印度,都属于起飞前提阶段。此后的两国则都开始进入了经济起飞阶段。

任何国家的经济起飞都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经济起飞的前提阶段创造的各种条件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起飞的影响虽然不一定是决定性的,但绝对是不能忽略的。这些起飞的前提条件主要可以三大方面;资源状况、经济体制和经济水平。

3.1中印两国的资源禀赋比较

一个国家的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两大类,两者都对于现代国家的发展的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自然资源中,对于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应该主要是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从土地资源来看,中印两国虽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还是存在明显的差别。共同之处在于两国都是大国,国土总面积都居世界前列,中国国土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印度国土面积近29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当然如果从总面积来看,中国远远超过印度,但是,在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来看,地形以及由此导致的有效利用面积特别是其中的耕地面积与农用地面积的大小比总面积的大小更为重要。从这些方面来看,双方则互有千秋。从地形来看,中国是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国土面积中,山地约占33%,高原约占26%,盆地约占19%,平原约占12%,丘陵约占10%。而印度则是以平原和低地为主。国土面积中,平原约占43%,高度在300——900米之间的台地和缓丘约占28%,丘陵约占18%,山地约占11%。众所周知,最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是平原,所以,印度的地形结构明显较中国优越。而且这样的一种地形结构的差别也导致了国土总面积远远低于中国的印度却在对国民经济影响最大的土地方面的指标——耕地面积上却超过了中国。关于中国的耕地面积,上世纪80年代统计为1亿公顷左右,但在90年代后期的农业普查中,这一数据又有所增加,现在的数据为1.2亿公顷,考虑到这近20年中因为工业化的原因我国的耕地面积应该有所减少,上世纪80年代应该比现在稍多,所以估计在1.3——1.4公顷左右。而据印度农业部的统计资料,1986——1987年度的土地使用结构中,净播种面积为1.4亿公顷,复种面积为0.37公顷,另外还有休耕地0.26公顷。所以总耕地面积超过中国。再考虑到中国人口多于印度,所以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到现在,印度的人均耕地面积都明显多于中国。根据世界银行统计,1979——1981年的人均耕地面积中国为0.10公顷,印度为0.24公顷;1999——2001年中国为0.11公顷,印度为0.16公顷。这些数据中,1979——1981年的中国数据明显用的是原来的数据,与实际有一定差距,但估计也就在0.14——0.15公顷左右,还是明显低于印度。

但是,如果从整个农用地(含耕地、长期作物用地以及草地)的情况来看,情况又有所不同,因为中国的草原面积达2.6亿公顷,远多于印度的0.12亿公顷。所以,中国的农用地总面积远远多于印度,甚至人均都明显高于印度。另外中国的森林面积也明显高于印度。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森林面积为1.25亿公顷,印度仅为0.67亿公顷。故而,综合来看,两国的国土资源互有优劣,不能简单的说哪国具有绝对的优势,关键在于两国的利用效果。不过,两国的人均耕地和人均农用地面积都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粮食是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均农用地特别耕地面积的大小对于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的影响极大,对于中国、印度这样立足于自力更生解决粮食问题的大国来说更是如此,所以,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在采取经济发展的战略时事实上都受到这一因素的约束,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两国经济能否真正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另外两种自然资源是水资源和矿产资源,这两个方面,中国还是占有一定的优势。从水资源来看,中国年降水总量达60000亿立方米,印度仅为39300亿立方米,在可用于发电的水能资源中,印度与中国的差距更大,印度能够用来装机发电的水能资源只有8983万千瓦,每年可发电4722亿度,而中国可装机发电的水能资源达37900瓦千瓦,每年可发电19000亿度。从矿产资源来看,中国的总体上也强于印度。在三种主要的动力资源,煤、石油、天然气中,中国的储量都比印度丰富。但是由于后来两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两国的动力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方面,都遇到了极大的困境。在金属矿方面,中国的储量也明显较印度占有一定优势。特别是有色金属,中国的多种有色金属都居世界前列甚至首位,如钨的储量为世界其他各国储量总和的3倍多,稀土矿的储量为其他各国总和的4倍,锑的储量占世界的44%,铜、锡、铅、钼等也居世界首位。印度则大多数的有色金属都比较稀缺,在这方面和中国有明显的差距,不过在黑金属方面,情况还是有所不同。尽管印度储量同样不如中国,但品位高,利于开发。如铁矿石,1988年中国保有储量达到497.3亿吨,居世界第三位,但贫矿太多,大部分品位在50%以下。而印度铁矿石尽管储量仅为175.7亿吨,远低于中国,但是富矿较多,品位大都在60——70%,利于开发。当然,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的状况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虽然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与土地资源比起来,其影响要小的多,所以中国在这方面的优势并不能说能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多大的作用。总的来说,两国都属于自然资源总量丰富而人均不足的国家,两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对于两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制约,其中对于印度的制约应该比中国更大一些,但这并没有对两国经济的发展造成决定性的影响。

从人力资源来说,对于经济的发展而言,主要是人口的总数以及年龄结构。从总数而言,这两个国家都是人口大国。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之初,中国人口就已经接近10亿,并在1982年正式超过10亿,达到10.17亿。印度在1981年也达到了6.58亿。另外,两者都属于比较年轻的年龄结构。中国1982年的人口年龄结构为:0——14岁人口约占33.6%,15—64岁占61.5%,65岁以上占4.9%,明显属于比较年轻的年龄结构。而印度则更年轻,1981年0——14岁占39.5%,15—60岁占54.1%,60岁以上占6.4%。可以看出,对于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资源来说,两国都是很丰富的。当然,从这样的年龄结构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两国经济起飞之初,中国的劳动力资源更具优势。而如果考虑到两国在基础教育上的差异所导致的人口素质的差异,中国的优势则更为明显。因为中国的基础教育状况明显好于印度,在国民识字率上,中国一直远远高于印度。

当然,如果动态地看待两国的人力资源,则可以发觉,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这方面的优势应该呈逐渐缩小趋势。首先是由于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而印度并没有实行类似的政策,所以80年代以来印度的人口增长率明显高于中国,使两国人口总量差距明显缩小。80年代初印度人口只相当于中国的2/3左右,而当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了11亿,中国人口为13亿左右,两者的相对差距甚至绝对差距都有所缩小。另外,最为重要的是印度人口的年龄结构比中国更为年轻,再加上新生人口明显多于中国,所以当目前中国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时候,印度还是一个年轻型的国家。如果印度能在基础教育方面有较大地进步的话,经过一定时间后,印度的人力资源则完全有可能由劣势转化为优势。

3.2改革前两国的经济体制比较

改革前的中国和印度总体来说都属于计划经济体制,但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别。

首先,中国基本上是单一的公有制,而印度实行的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在建国初的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本来也是一种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当时存在着六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即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外资经济。但是从1953年开始,经过三年左右时间的社会主义改造,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消失,外资企业或主动撤离中国,或被中国政府征收,到1956年,几乎就成了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当年我国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国营经济所占比重为32.2%,集体所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为53.4%,公私合营经济占7.3%(这类经济成分后来基本都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转化为国营经济),私营经济仅占0.1%,个体经济占7.1%。公有制(含国营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达到93%。而在工业中,这一比重甚至高达98.8%,这一状况基本上维持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之前。但是,印度在1947年独立后,在明确宣布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实行计划经济的同时,又在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提出了公营经济与私营经济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印度不仅宣布让公、私营经济共同存在,而且还明确划分了二者的经营领域。在1948年通过的《工业政策决议》中,就将二者的经营领域作了详细的划分。当时将印度工业分为四大部类:

第一部类包括:武器生产、原子能的生产和控制以及铁路运输的所有权和运营。这一部类完全由中央政府控制。

第二部类包括:煤炭、钢铁、飞机制造、造船、电报、电话和收音机以外的无线电器材以及矿物油等。这些部门的新企业只能由国家承担。

第三部类由那些中央政府感到有必要进行计划和调节的基本的、重要的工业部门组成。其中包括盐、汽车、拖拉机、(牵引车)电气工程、重型机械、机床、重化工业品、化肥、电化学工业、有色金属、橡胶、电力和工业酒精、棉毛纺织、水泥、制糖、造纸和新闻纸、空运和海运、采矿以及与国防有关的工业。这类部门中私人可以参与,但国家必须起主导和控制作用。

第四部类包括所有上述企业以外的工业领域,这些领域向私营、个体和合作企业开放。

当然,后来基本上构成改革前印度工业政策基础的应该是1956年的《工业政策决议》,这部被称为“以《印度宪法》为政治蓝本而指定的一部经济宪法”中,对公私经营的领域作了更为明确的界定,其中将工业部门分为三大部类:

A类是完全由政府负责的工业部门。基本上包括了1948年分类中的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

B类是那些逐步由国家所有并且通常由国家建立新企业的部门,基本上相当于1948年分类中的第三部类,这一类中私营企业可望成为国家力量的补充。

C类是所有余下的工业部门,都留给私营部门。但国家还是要通过许可证的方式对它们的生产和分布进行管理。

后来的政策基本上是在1956年《工业政策决议》的基础上微调,混合经济的形式则一直保留下来。另外,印度的农业基本上属于私人部门。所以,在印度的经济总量中,私营经济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

同类推荐
  • 积极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

    积极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

    发展经济是政府工作的中心任务,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必须着力扩大内需。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要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主要着眼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扩大有利于稳定需求和经济增长的投资;二是扩大有利于推进结构调整优化的投资。这是促进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
  • “宁波帮”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研究

    “宁波帮”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研究

    在我国历史上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商帮”的兴起是一个引人瞩目的重要现象。形成于明清时期的“十大商帮”为当时中国经济社会的市场繁荣和走向世界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宁波帮”是一大劲旅。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旅沪宁波人势力盛极之时,其时在沪宁波人仅从商者就有5万多人。
  • 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简明学习手册

    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简明学习手册

    企业精神是一种武器。在未来的世界里,只有信奉者生存的空间,却没有彷徨犹豫者立足的余地。铁人精神民族魂。铁人精神给当代人带来的震撼与激励从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削弱,这是铁人精神不朽的源泉。
  • 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这是一部战略主义作品。本书以世界经济视野为基础,从“大经济”的角度,全书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中国之问”一气呵成,几乎涵盖了中国经济基本面、政治与经济的决定关系、经济国防、崛起模式等几大方面差不多所有关系到中国发展前途的战略性问题。读者从每一节中都能感受到强烈的中国发展脉搏:世界处在什么时代?持续三十多年的中国奇迹是否面临拐点?世界留给中国的战略机遇期还有多久?中国是持续崛起还是走向崩盘?哈耶克主义是拯救中国的良方吗?广东模式和重庆模式谁更代表着未来的方向,“大政府”是通往奴役之路,还是幸福之路?中国如何才能在世界大格局中实现突围?
  • 危机不慌

    危机不慌

    何谓“变态”管理能力?如何找出危机中隐藏的诉求?管理层如何“小题大做”,将危机控制在萌芽状态?如何通过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危机?危机广泛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遇到危机,无需恐慌!危机让所有的元点迸发,释放原本潜伏的机会。机智的人假手危机,取最可能发挥自己优势的一点,演绎一出新秩序,这就是对危机和混沌应该持有的“潜优势”世界观!本书是对危机的一次新探索,阐述危机发生的基本环境,分析何为变态管理能力,帮助读者找到危机下潜伏的优势,并在混沌的环境中厘清新思路,指出新出路。
热门推荐
  • 女人儿童的故事

    女人儿童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王国简直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在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里,有的蕴藏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象,揭露了黑暗、鞭打了丑恶;有的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把世界各国许多童话名篇佳作装在一个美丽的花篮里,让它熠熠闪烁的光辉照耀下一代人茁壮成长,使孩子们梦幻般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 沙漠中的牧场

    沙漠中的牧场

    在莫日根的马头琴声中,我一路哼唱着这首从心里流出的歌。巴音也跟着哼唱,他说,明年夏天有游客来草原旅游时,他要唱给他们听,还要讲大漠中三个孤儿的故事。一天后,我们走出沙漠进入了草原;两天后,我们走出草原来到了城市;三天后,我告别莫日根和巴音独自回到了北京。步入家门前,我脱掉鞋子,看着沙子像流水那样从里面淌出来,瞬间淌成了一个沙漠……我将那些沙子装进一个小玻璃瓶里,高搁在书橱上,上面写着:沙漠之沙,比其玛德海日泰(我爱你)!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世纪回眸:当代红学的记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世纪回眸:当代红学的记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是一部“自选集”,共分四卷。卷一、阅读与发现。主要内容是《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家族的发展史及曹家家世对小说的影响。基本观点是阅读和研究的对象应该是文本,同时强调《红楼梦》120回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后四十回的作者不是高鹗、程伟元,他们传播《红楼梦》有功,而不是伪书牟利。本卷第二部分内容强调了红学研究要重视曹家档案资料和版本材料的发掘与校勘、注释。卷二、人物与情态。作者从人物心理描写、情态、肢体语言解读九个女性人物的身份、文化修养、性格特点、命运结局,分析这些女性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典型意义,由此打破以往《红楼梦》人物研究的呆板模式,被读者和评论家认为是一个创新。
  • 穿越后只想腰缠万贯

    穿越后只想腰缠万贯

    二十一世纪的IQ超群貌美如花的RK集团董事长淋依依由于爱人背叛死在闺蜜手中。可是本该死去的她被莫名力量唤醒,穿越到一个不知名的朝代,附在王爷闵迁雷之妻闵王妃身上。原主命运悲惨,娘不疼爹不爱的还被庶出妹妹污蔑下毒,被王爷打在冷宫,淋依依失忆不知道自己是谁,却意外发现自己并非人类!随着记忆断断续续的恢复,她才知道自己还是个穿越者!淋依依恢复本性,顿时奋起,为妾室欺压的原主讨回公道提出合离,开始在古代大展宏图,为自己的商业梦,从三层楼及变成各地楼,成功的把握六国的经济命脉,鬼怪嘉年华,听书会,衣裙编辑,婚礼现场,培养艺人,教现代饭食……在古代开发商业,混的风生水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之有你才改变初衷

    快穿之有你才改变初衷

    系统:你好,我是系统,想要再风光的活一次吗?荼陌:不,我只想死。系统:......系统欲哭无泪,别人的宿主都想活着,为何我的宿主只想死,谁来告诉我该怎么办!一个没活着理由的宿主,为达成灵魂消散的愿望,跟一个自称系统的光球穿越到各个位面,做任务获取愿望魂片的故事。枕美文不喜勿入,可右上角点叉,谢谢。1V1,小甜文。
  • 我在寿衣店的那些年

    我在寿衣店的那些年

    我在一家寿衣店,这里一直有闹鬼的传闻,我们的老板也据说不是普通人,而是地狱派过来,在阳间工作的使者。
  • 注维摩诘经卷

    注维摩诘经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万古邪帝

    万古邪帝

    【热血爽文】少年邪天,命运多舛,偶得传承,诸界欲斩。闯九州,杀破河山!战七界,邪字遮天!仙来,我诛!佛来,我屠!杀尽九成九,留一茬儿,看我破天!书友群:361047460,欢迎加入。
  • Moments of Vision and Miscellaneous Verses

    Moments of Vision and Miscellaneous Vers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