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6300000023

第23章 客居韩国(5)

他的家座落在汉城市的江南区,一条与繁华大街垂直相交的巷子里。那是一座独立的院落,里面有一幢三层的楼房。在他的宽敞的客厅里,墙上挂着一幅水墨画,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是一支怒放的梅花,苍劲的枝条上托着几朵艳红的花朵,每一朵丰满的花朵都饱含着活力与生机,令看到它们的人难以忘怀。画幅上还写着如下的几个汉字:“只因心中有爱,便不得不尽情尽兴的开放。”这幅画的含义,也许就是许世旭先生的风骨,与他的家庭生活的写照吧。

1994年的9月,许先生到中国新疆来讲学并旅行。他28日必须从伊犁飞回乌鲁木齐,否则就会赶不上10月1日飞往上海的班机(票已买好),可是伊犁机场的一个售票员,硬是捏着一张机票不卖给他,直到起飞前20分钟,才暗示许先生要送给他一条云烟。许先生无奈,买了一条云烟送给他,才购得了机票。许先生返国前,从上海机场打来长途电话,只字不提此事;直到10月中旬,我收到了新疆师大中文系主任黄川教授的信后,才得知此事。黄先生为此很生气,而许先生却开导他说:“我爱中国,这种事就不提了!”可是做为一个中国人,我很想当面问问那个索取云烟的售票员:“你对一个爱中国的外国人做出如此的行为,你还有一点点儿的羞耻心吗?”也许因为许先生的中文太好,这个售票员把他当做自己的同胞来敲诈了,这类人敲诈起自己的同胞来,是从来也不脸红的!可是,买机票是要看护照的,他会知道许先生是韩国人,他为什么要对来中国旅行的外国朋友,做出如此的举动来呢?难道他一点儿也不爱自己的新疆,一点儿也不爱自己的祖国吗?

许先生爱他的祖国韩国,他也爱中国,爱中国的文学,爱中国的文化,爱中国的美丽山川,这就是他为什么一直在用中文和韩文笔耕不辍的原因。

十二、李东乡教授

他的一个学生,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做:“活菩萨”。是这个学生亲口告诉我的。李先生本人可能还不知道。

他待人的确是菩萨心肠,大概因为他童年时代吃过很多苦吧。

1992年,是李东乡教授的休假年。我到高大中文系上课时,他正在中国旅游。9月中旬的一天,他回到汉城来了,于是中文系的全体教授请我吃饭。

在高大外国人宿舍里,我第一次与李先生见面。

他中等身材,微胖,椭圆型的而庞,带着一副眼镜,慈眉善目,说话慢悠悠的,未开口前,脸上就先浮现出笑容,常常让我想起在中国见到的弥勒佛像。

他是一位“老汉城”,地地道道的汉城人。毕业于韩国最著名的汉城大学校,后又留学台湾,在台湾大学获得了文学博士学位。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极有造诣,著作极多,从《文选》到唐代传奇,从唐诗到宋词,他都进行了深湛的研究,他撰写的《〈文选〉和昭明太子》、《传奇小说发生的诸要素》、《李贺诗的特色》这些论文,都有着自己的真知灼见。他还翻译了大量中国学者撰写的古典文学研究论文,对中韩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出色的贡献。更难得的是,他还精心翻译了《李贺诗选》,谁都知道诗歌是很难妥贴地翻译成异邦的语言的,何况李贺的诗以熔铸词采,驰骋幻想,和瑰丽雕琢著称,是很难读懂的,更何况是译成外国的文字呢?这也可见李东乡教授治学的工力了。这位学识渊博的汉学家,还主编了《韩中词典》,韩国各个大学里中文系的学生人手一册,此事上面已经提到过了。

李东乡教授善解人意,对学生极好。学生们有什么难题,都愿意找他。他指导他们读学位,帮助他们找工作,为他们的结婚典礼主婚,他与学生们一起聚餐时,都是他自己掏钱付账。韩国没有中国那样的公费请客吃饭制度。

他对我这个外籍教师,也照顾得十分周到,常常让我觉得很不好意思。他为了让我了解他的祖国,在一个星期天,与他的太太一起驾车,带着我到远离汉城的望拜阁去旅行,他们夫妇冒着似火的骄阳,先后开车约六个小时,硬是把我送回了宿舍,才告辞回家。他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拳拳之心,他对我这个中国人的诚挚情意,着实令我十分感动。

在另外的一个星期天,他又开车载着李再薰教授、白永吉教授和我,到有两个小时汽车路程的高大鸟致苑分校去旅行。那边的中文系主任孔德龙教授是他在汉城大学校读书时的学兄,学生们称他们这对师兄弟为“当代孔子”。那一天,李东乡教授从早晨七点钟开始驾车,直到晚上11点,才返回高大宿舍,然后他还要把李、白两位教授分别送回家,他再回家,他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李、白教授和我安坐在车厢里,就看他一个人聚精会神地开车,心里着实不忍。但是李再薰教授和我不会开车,无法帮助他,白永吉教授刚刚学会,经验不足,而郊区公路,上坡下坡,速度很快,没有把握。我们向李东乡教授致谢,他只是憨厚地笑笑说:“我是中文系的车夫。”

有一次,他与我聊天,谈起了他的身世,我才知道,他是一个战争受害者。韩半岛战争时期,汉城天天遭到轰炸,他的母亲和祖母都被炸死了,那一年,他才九岁。他的父亲李谦鲁老先生,带着他们兄弟姐妹,艰难地生活了下来。由于他聪明好学,刻苦攻读,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他的一个学弟,外国语大学的柳晟俊教授,在北京的一次聚会上,称他的这位师兄是“天神”,柳教授说:“他从来不随便说话。”“他说的话一定可信。”

他的学生对他尊敬如父,有一次,我在中文系办公室看报,听到门响,知道进来了一个人,然后又听见助教们和学生们“唰”地一声全体起立,因为隔着木制屏风,我不知道是谁来了,等到那人走近,才看见进来的人,是笑眯眯的李东乡教授。

十三、李再薰教授

上面说过,我初次抵达汉城金浦国际机场时,当时的中文系系主任李再薰教授就亲自到机场来接我。他中等身材,长圆脸,白白的面皮,五官端正,显得很年轻。他的汉语发音很标准,能说流利的中国话,而且语气轻柔,开口时总是面带微笑。

他1954年出生于京畿道安养市,是高丽大学校中文系的第一届毕业生,在母校修完硕士课程后,又去台湾大学留学四年,然后返回祖国,获得了国立汉城大学校的文学博士学位。

他对中国古典文学很有研究,写出了《朱子诗经学研究》、《〈朱子诗集传〉改易考》、《〈朱子诗集传〉考》、《郑樵诗经学》、《关于东坡书传》等学术论文。他曾参加李东乡教授领导的《韩中词典》编纂工作,任编纂室的执笔部主任和副室长,后又担任中文系主任和国际大学院中国专攻主任,是高丽大学校中文系最年轻的教授,现在担任韩国中语中文学会运营委员。

因为他年轻,与学生们的年龄差别不太大,所以学生们都跟他很要好。在高大中文系20周年庆典的大会上,他作为一位很具代表性的人物发言(他既是当时的系主任,又是本系的第一届毕业生),由于当时主席台上坐着前任高大总长和中文系创办人金振烨先生,李再薰教授说话的声音很轻,可是学生们还是对他报以热烈的鼓掌声和欢呼声。

他的性格很内向,平时不大讲话,但若讲起话来,却非常讲究修辞和语法,他的口语很好,发音又标准,外貌和举止都很像中国人。

1994年,他来到北京,住进了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的古典文学教授共同从事合作研究。他穿着一双懒汉鞋,一件夹克衫,走在北京的街头,不认识他的北京市民,绝对猜不出,这位与中国人长得很像的学者,原来是位韩国人。

十四、白永吉教授

白永吉教授是专门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韩国学者。在庆祝高丽大学校中文系成立2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上,我第一次有机会聆听他的学术发言。

他是胡风研究专家,对胡风文艺思想有着精深细致的研究。他掌握了翔实丰富的研究资料,不仅掌握了中国的,而且掌握了日本的,因为他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而胡风早年也曾留学日本。白永吉教授写出过有关胡风文艺思想的很有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胡风“主观战斗精神”论的成立》。

除去胡风之外,他还对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学和中国现代小说,有精湛的研究。他的学术论文《沙汀〈困兽记〉的知识人像》,在韩国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很有影响。

白永吉教授瘦高的个子,瘦削的面庞,皮肤黝黑,双目炯炯有神。

他1955年出生于仁川市,1974年考入高丽大学校中文系,是高大中文系的第三届毕业生。在母校修完硕士课程后,又去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上面已经说过),然后返回祖国,在母校任教。他也曾在李东乡教授领导的《韩中词典》编纂室工作,先后任干事和执笔主任,现在是高丽大学校中文系教授。

十五、高延祭

题目中的“高”字,是指高丽大学;“延”字,是指韩国的另一所私立大学——延世大学。

这两所大学的关系非常微妙,它们既是亲密的盟友,又是互相竞争的对手。

每年的9月25日和26日这两天,两校都要举行体育比赛。他们把这称为“高延战”,后来觉得“战”字不好,又更名为“高延祭”。

但是你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一般的大学生之间的体育比赛。没有亲临其境的人,很难想象它的场面之壮观。

1992年度的“高延祭”在汉城奥林匹克运动场举行。我以“外国专家”的身份,有幸坐在运动场正中央的教授席上,亲眼目睹了这一盛大的场面。

体育场看台的正中,是主席台和贵宾席。以主席台为界,分为左右两边,左边的是高丽大学,右边的是延世大学。整座体育场里,都密密麻麻地坐满了人。

高丽大学的校徽是老虎,校色是大红色,所以“高大”人的头上,都戴着一顶红色的遮阳帽。在他们看台的上空,还飘扬着一面鲜艳的红色绸旗,旗子上面,用黄色的、黑色的与白色的线条,画着一颗老虎头,老虎头的下面,用阿拉伯数字写着“1905”的字样。1905年——这是创建高丽大学的年份。这面红色的绸旗,大约有三平方米大小,用十只大汽球吊住,飘然升空,每只汽球都有一只大篮球那么大,由红色的与白色的条纹拼镶而成,非常好看。

延世大学的校徽是老鹰,校色是蓝色,所以他们每个人的头上都顶着一只蓝色的遮阳帽。在他们那边看台的上空,飘扬着一面白色的绸旗,也用十只大汽球吊住,飘往高空,但那十只汽球,是用蓝、白两色的条纹,拼镶而成的。

我是“高大”的客座教授,当然站在“高大”一边,头上也戴着一顶学生塞给我的红帽子。最令我难忘的是“高大”的拉拉队长。他穿着一身用红色绸子做的鲜艳服装,一件黄色的背心,站在一个像音乐指挥用的那种高台上面,用优美和舒展的节拍与舞姿,指挥着看台上的全体学生。他们一会儿唱歌,一会儿高呼,一会儿像麦浪一样地此起彼伏,一会儿按照节拍挥舞帽子,伸展上肢,或像船夫一样地先向前弯腰再挺胸向后仰。从比赛开始到结束,他们一直这样高唱、舞蹈、欢呼,从来没有间歇过,自始至终,精神饱满,情绪热烈。更可爱的是,拉拉队的一个女孩子,她也穿着一身鲜红的衣服,一件黄背心,白袜白鞋,身材窈窕灵活,披着秀美的长发,在高台上舞蹈,指挥着“高大”的全体学生,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只要她一上台,大学生们的欢呼声,似乎更要高涨一些。

我置身于这样热烈的声浪之中,似乎血也沸腾起来了,仿佛也恢复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回到了阔别三十几年的大学生时代。于是情不自禁地也跟着他们一齐欢呼,一齐鼓掌,一齐挥舞红帽子。

我是一个“外国人”,坐在看台台上,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团结的精神,奋进的精神,千万个人像一个人一样——这就是韩国精神,韩国青年一代的精神。

我领悟到了: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惊人的成就,都绝不是偶然的。

十六、汉城特别市

韩国人不喜欢中国人把他们的首都称为“汉城”。在韩文里,“汉城”,是一个专门名词,即“首都”的意思,如果音译,应该把“汉城”译成“索乌尔”,这是韩国人对本国首都的称呼。如果采用中国历史上惯用的说法“汉城”,他们则补充为“汉城特别市”。

汉城是座山城,与一马平川的北京城,很不一样。

汉城很大。像北京城分为东城区、西城区、宣武区、海淀区等一样,汉城也分成为钟路区、龙山区、城北区、江南区等十几个区。假如你打开汉城地图,就会发现,在汉城市的正中间,一条汉江,由西向东,把汉城分成了南北两大部分,汉江北面有十二个区,汉江南面有九个区。假如你登上汉城市中心南山公园电视塔的最高端,沿着瞭望塔上圆形的瞭望窗走上一圈,鸟瞰下望,你就会觉得汉城大得简直望不到边,四周都是连绵不断的青山和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群。汉江仅像一条细长的蓝色的带子,从眼下缓缓地流过。小汽车像一个又一个的甲壳虫,慢慢地蠕动。有一天,我在汉城驱车整整八个小时,竟然只到了三个地方。

同类推荐
  • 足迹

    足迹

    本书收入了56篇西北老一辈金融工作者回忆录,文章以个人亲身经历,向读者展示了党领导金融工作走过的艰辛历程,展现了西北老一辈金融工作者在当年艰苦工作环境中,坚定信仰、忠于革命和建设事业,体现出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高尚品格和道德修养。
  • 草原历险记

    草原历险记

    本书收录了蛇医斗蛇、林山血耻、草原历险记、沉重的诺言、家仇、连长之死、父子之死、被劫持的女司机、噩梦申冤等故事。
  • 与诗人对话

    与诗人对话

    一名真正的作家、学者在我的心里是神圣的、崇高的,那种敬意用我平实的文章是难以言表的。或许在准诗人的眼里,网络诗歌也许算不上真正的诗歌,但就这样不成熟的诗歌在网络里却有自己的流行的速度和市场。它不讲究诗歌的倾向,只为了心灵和心灵的碰撞,这就是诗人心理情绪的发泄,或许就是真情实感自然流露的那种。虽然大多数的诗歌写得很不正规,但一定是真实心情的表达,正如当年席慕容和汪国真的白话诗,那时候每个青年都喜欢,现代人都喜欢用这种简单的诗文抒发自己的情感。而网络诗歌实质的效应,说到家就是它的实用性和交谊性。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立场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立场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目中刊发的短篇小说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
  • 军旅柳叶刀:周金芳诗词选集

    军旅柳叶刀:周金芳诗词选集

    中国的诗词,是华夏文学史上的一朵鲜花,她以有序的韵律、特有的格律独树一帜。从唐诗、宋词、元曲,到现代诗,无一不是文学精华。
热门推荐
  • 你在高原5:忆阿雅

    你在高原5:忆阿雅

    《你在高原(共10册)》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系列之一。《你在高原(共10册)》是一批五十年代生人的故事,这一代人经历的是一段极为特殊的生命历程。无论是这之前还是这之后,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这些人都将是具有非凡意义的枢纽式人物。整个汴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景致尽收眼底,气韵宏阔;而就局部细节上,哪怕是一个人物的眉眼表情,又都纤毫毕现。这特点在这部小说中也有鲜明的体现,错综复杂的历史、宏大的故事背景和众多的人物,展现了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某一地域的面貌,而在具体的细节刻画和人物摹写上,又细致入微、生动感人。
  • 罗汉传

    罗汉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首领狂宠:漠爷,夫人黑化了!

    首领狂宠:漠爷,夫人黑化了!

    “老婆,过来,一起睡。”“等等……不是说好形婚吗?”“不这样说,你怎么会答应?”……没失忆前,她是软弱无能,常被欺压的苏颜。失忆之后,她强势狡猾,黑莲花护体,虐渣本能一度升级,出门走运一撞,把金城神秘首领给撩到手了。为护己,只能找上大佬防身。婚后,老狐狸变着法子撩她,等等,她怎么上钩了……“漠爷,形婚,我们是形婚!”“你没失忆前求着嫁给我,我只是行使我的义务。”“……”什么时候她这么不要脸?……“奶奶说明年想抱孙子。”“行,生!”“奶奶说想抱俩。”“行,生!”“奶奶说……”苏颜给他一棒槌:“我信你的邪!”(黑莲花附体女主vs谋略深算狐狸,身份强大男主)
  • 六十年后的谢罪

    六十年后的谢罪

    从不同生活角度描绘了都市生活的画卷。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微型故事、都市故事、乡村故事、校园故事、中篇故事。对各种发生在寻常百姓间的生活故事进行了极其新意的艺术加工。整部作品集更接近于精品的故事会的形式。令人读来不忍释卷。
  • 灵目天王

    灵目天王

    小和尚天性轻佻,机变无双,成功的将美女老板变成了自己的爱人同志。而与金钱,权利,掌声同时涌来的便是阴谋,仇恨与杀戮。为什么明明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为什么人世间总要有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小和尚忽然想起自己师父的话,成佛还是成魔,全在一念之间……妙空默念经文,当他站在江湖顶峰的时刻,才猛然醒悟,原来这一切,在自己出生的时候就已被人精心设计……一边是仇恨,一边是黎民众生,他在夹缝中如何抉择?
  • 公子请保重

    公子请保重

    我叫苏寂,我不是老司机,我在荒郊野外慌得一批。……开局一身伤,还没带银两。四周野茫茫,内心很抓狂。伴随着一声天雷滚滚,苏寂来到了这个陌生的朝代。于是,在这个波澜壮阔的世界,苏某人暗下决心,定个小目标:在史书上浓墨重彩一笔?等等,我好像有个退婚的问题……ps:轻松幽默为主,设定莫较真,文笔极菜,不爽轻喷,谢谢合作。
  • 同桌爽歪歪(同桌好好玩)

    同桌爽歪歪(同桌好好玩)

    《同桌好好玩》从同桌到邻桌,从校园到家庭和社会,形成环环相扣的教育链条。主要人物有“福尔摩斯”巴奇,调皮鬼周大齐,爽歪歪李晓果,见义勇为的侯洋,学习好的小美女纪阳,等等。别小瞧这些爱玩的孩子,他们的本事可不小,他们在玩侦探中竟能让一个快破裂的家庭获得重生,他们通过卖花给贫困的小伙伴温暖;他们在集体的力量中让顽劣的小混混尝尝拳头,也让他们自己从恶作剧中醒悟。
  • 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

    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

    他的生意,从倾其所有,“投资”400元摆地摊卖袜子开始:卖袜子,做点焊,加工手镯,他在创业初期折腾个不停,在各类小生意中寻找机会,一次又一次地倾囊投入,一次又一次地血本无归,一次又一次地重头来过,每次都能汲取新的教训和经验,每次都坚定地东山再起;资金一步步积累直至挣得亿万身家。
  • 赤影霜华

    赤影霜华

    一个残缺的人生,一段被安排好的命运,当二者碰撞,是臣服还是踏着荆棘杀出一条血路?是天命难违,还是因果轮回?光与影交织,梦与夜纠缠,生命的血色涌动,划出绯红的光影……(非重生非穿越,这是一个努力与自身宿命作斗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