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6500000026

第26章 艺术本质论(4)

4.喜剧

喜剧,在这里又称为喜剧感,和悲剧感相对。看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主角与配角》,读果戈理的《钦差大臣》,都会给人莞尔一笑的效果。这是审美经验类型中的又一个重要类别。

喜剧的效果是笑,其感性结构由可笑的对象与笑两个部分组成。喜剧的性质也必须从笑者和可笑的对象之间的关系中揭示。笑者对可笑的对象所发出的笑并非是一种基于权力、地位、身体和暴力的优越之上,而是由那源自智力、判断力、生命力的超越性所形成的。这种笑的效果,不是上司对下属,也不是男人对女人,更不是身体健康的人对身体有缺陷的人的一种优越感;这应当是一种机智对笨拙、哲思对迂腐、洞察对愚见、明智对狭隘、勇敢对胆怯、活力对疲劳的超越。

因此,喜剧的本质是一种超越之后的轻松和欢快,它是人们回眸自己过去所形成的一种轻松的态度,是超越自身的限度、缺陷之后所形成的境界。正因为在超越自己的缺陷、不成熟和失败以后,人们才会对自己过往的这些缺陷、不足、失败、片面性一笑对之。

笑或喜剧,不是生理的,也非不道德的幸灾乐祸和鄙夷,而是人在超越了自身的局限、缺点后所报的回眸一笑。这就是笑的社会性,笑者对于可笑者的笑所具有的揭示作用,就是通过笑所完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否定。因此,只有人才笑,也只有人超越某种境界后,才能回过头来对这种境界中的缺陷报以笑声。就历史的情况而言,悲剧往往发生在人向某种理想境界突进的过程中的历史阶段,在这个突进的历史过程中超越领域对人们来说还是尚未达到,但却已经显示了;而喜剧却往往发生在人已经进入了超越状态,这时他们回眸观看自己的过去,会对自己有缺陷的过去报以笑声。因此,笑是对严肃的解除,是生命力的胜利。

5.丑

丑感,和美感相对,也是审美经验中的一种常见类型。颓败杂乱的自然风景,战火摧残后的破壁残垣,民间传说中的山精树怪,委拉斯贵支的《侏儒》,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癫痫病人,鲁迅笔下的阿Q……林林总总,千奇百怪,我们看这些当然会不太舒服,但恰是这种否定性的感受深化了美的内涵。因为,人类的审美活动不能只局限在“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之上,否则人类的审美经验只能停留在优美的范畴之内,继而就会把既存之否定性排除在审美活动之外。因之,人们的审美活动并不只能在肯定性的层面,而是要继续挖掘下去,这样,人们也必须要和自身所处的否定性境域相照面,并对这否定性境域进行审美观照。

关于丑的定义,施莱格尔说丑是恶得令人不愉快的表现;罗森克兰兹认为美感是使人愉快的积极反应,丑感则是使人厌恶的消极反应。可见,同崇高、悲剧、喜剧等审美经验一样,丑也具有否定性的审美体验要素。

但仅仅不快或者厌恶还不足以概括丑感的全部。丑感不像美感那样是一种单一纯粹的感觉,而是一种包含多种内容的复合体验。正如李斯托维尔所说,丑感是一种混合的感情,一种带有苦味的愉快,一种肯定染上了痛苦色彩的快乐。既有快乐又带有苦味,这正是丑感与美感的不同。

丑有形式丑,这主要是指那些引起我们审美上的不快感,并且没有生气灌注的、扭曲的、变形的、怪诞的、不可理喻的、不规则的、不和谐的、畸形的形式。我们看罗丹的雕塑《老妓》(又名《美丽的欧米埃尔》),那人物形象所有的干瘪丑陋的身躯,琐碎扭曲的线条,绝望麻木的神色,处处显示出生命力的枯竭,使人产生一种厌恶之情。

丑也有内容丑,这主要是指那些与人所追求之理想不相符合的、甚至是起逆反、阻碍作用的审美对象。从社会角度来看,这里的丑更是一种道德判断,它更多表现为恶。我们看《吝啬鬼》中阿巴贡的自私贪婪,《威尼斯商人》中夏洛特的无耻阴险,《白毛女》中黄世仁的残酷恶毒,这些人物的龌龊行径,这些故事的令人愤然,无不让人为之切齿。

但无论是形式丑,还是内容丑,它们都是一种非合目的性的审美对象,这些审美对象促进和激荡了审美活动的深化。丑在通过艺术的距离化之后,与我们产生了利益的距离,却让我们获得了一种内在替代性的感受,这种充满了否定性的感受恰是审美经验的重要构成。

上面说的是丑在审美中的地位,下面谈的是现代社会中丑的存在的独立性。

在现代社会,神性的光环从现世消散,裸露出的世界并不是一个和谐的结构,而是一个充满巨大矛盾的分裂体。我们不得不面临令人惊异和恐惧的事物,面对荒谬和虚无的现实。因之,审美活动也必不可能脱离这样的存在,丑便从作为美的陪衬地位上升到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而存在,以丑为代表的否定性审美经验便成了艺术活动中的重要感受对象。

尼采在谈到现代艺术时认为,现代艺术乃是制造残暴的艺术——粗糙的和鲜明的勾画逻辑学;动机简化为公式,公式乃是折磨人的东西。这些线条出现了漫无秩序的一团,惊心动魄,感官为之迷离;色彩、质料、渴望,都显出凶残之相。譬如,左拉、瓦格纳,在更为精神性的秩序上还有丹纳。总的说来就是逻辑、众多和凶残。

如是,就出现了独立的美感经验形态的丑。大多数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都具有这种丑的特征。如毕加索的《亚维农少女》,画面中共有五个女人体,她们几乎完全是用三角形、梯形、锥形等构成的。特别是画面右边的两个女性的面孔,变形非常夸张,几乎成了“牛头马面”。在这幅画中,人体的自然形式已经消失,一切都变成了几何状的构造,人体的柔韧、光泽和有机体的生命感全都没了,剩下的就只是一种符号的抽象物。画家正是通过这样的构造物向人们展示了现代人生活的状况——人的异化生活。

从美感向丑感的拓展,是人类审美能力的发展和完善。如果一个人只能鉴赏美而不能鉴赏丑,那么这个人的审美能力是残缺不全的,只能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种“脆弱的”观众。受限于狭隘的审美视野的人,看不到感性世界的丰富多彩的面貌,因而也领悟不到历史和人生的深一层的意蕴。

6.荒诞

荒诞感,作为一种文化风格的审美形态,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读卡夫卡的《变形记》,读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或者读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会有一种不安全感和不可信任感所产生的无尽空虚和生存恐惧不断袭来,尽管这种荒诞中也有滑稽的成分,但这种生存的恐惧使荒诞感成为一种痛苦而压抑的笑。

荒诞派剧作家尤奈斯库说:“荒诞是缺乏意义……和宗教的、形而上学的、先验论的根源隔绝之后,人就不知所措,他的一切行为都变得没有意义,荒诞而无用。”

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说:“一旦失去幻想与光明,人就会觉得自己是陌路人。他就成为无所依托的流放者,因为他被剥夺了对失去的家乡的记忆,而丧失了对未来世界的希望。这种人与他的生活之间的分离,演员和舞台之间的分离,真正构成了荒诞感。”

英国评论家埃斯林则认为,荒诞感展现了“人类在荒诞的处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心里苦闷”。

可见,荒诞感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人与世界的疏远和分离,一个是由此而造成的心里苦闷。我们在蒙克的《呼号》中感受到一种丧失了家园的陌路人凄凉而恐惧的心境;在达利的《内战的先兆》中,体验到一种失去理智的疯狂;在贝克特的《等待戈多》里,领悟了人与希望乃至人与自身的严重分离。这些都属于荒诞感。这种荒诞感的实质就是人在面临虚无深渊时产生的焦虑、恐惧和失望。

在审美经验中,荒诞感是比较复杂的一种类型。优美是形式和谐统一,崇高是无形式,而荒诞则是可以说反形式,在这一点上它接近于丑,所以,荒诞的对象在很大程度上对审美主体的知觉和想象造成障碍和冲突。例如达利的《内战的先兆》,奇异怪诞的形象构成使我们一下很难把握它和理解它;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中两人无穷无尽的等待那神秘的戈多;尤奈斯库的《阿麦迪或脱身术》中,无数蘑菇在屋里滋长,一个患“几何级数”增长症的尸体无限膨胀,把客房挤了出去。这些作品都使主体产生一种压抑感。

如果说崇高感是生命力瞬间受阻并因而强烈喷发,那么在荒诞感中,生命力则始终受到压抑却又不知往哪里倾注,因此引起焦虑。在崇高感中,主体经由矛盾冲突转向统一,自我实现了超越,产生了一种胜利感;而在荒诞感中,主体则不断地忍受与世界分离的折磨,寻找不到精神的栖息之地,因此伴随着一种不安与苦闷。在崇高感中,主体的心灵出于强烈的摇撼和震荡之中,在荒诞感中,主体的心灵相对来说最稳定、最冷静,没有那种情感的大起大落。这主要是因为荒诞常常以寓言为表现手段,它的意蕴藏得很深。人们不能从它的感性外层直观地把握它的意蕴,而必须借助于理性的思考,所以,荒诞感更多的是一种理智感,而不是一种激情。人们可以从头到尾冷静地观看一场荒诞派的戏剧演出,有时也会产生笑,但那是理智的笑。

这里我们论述了艺术的审美特征,至于艺术审美的层次,我们将在后文的艺术构成中详细探讨。

四、情感性

艺术,作为人类主体的一种精神活动,必然内含着人类的情感特性。这里的情感,主要是凝聚在审美形象中的创作者或欣赏者的主体态度,包括喜怒、哀乐、好恶等诸多要素。古往今来,诸多的艺术理论都十分重视艺术的情感特性。《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清代画家孔衍栻说他自己画山水“不论大小幅,以情造景,顷刻可成”。罗丹也说“艺术就是情感”。列夫·托尔斯泰在其《论艺术》中明确地说:“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他认为,一个人“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我们在听二胡曲《江河水》时,那接近人声的音色,压揉技巧所模拟出来的哭泣声,下行的旋律线条偶尔结合十度的大跳,极度充满了悲愤的情感,这情感无须通过语义性的直说,它全都融化在了纯形式的音乐线条里,让听者自身去体味和感受。由此可见情感之于艺术的重要性。

艺术的审美情感往往是一种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就如荣格所说:“我们已不再是个人,而是全体,整个人类的声音在我们心中回响。”同时,这种审美情感不只是单纯情感,它更是一种情感的形式或形式的情感,就像卡西尔在谈到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时说:“我们所听到的是人类情感从最低的音调到最高的音调的全音阶;它是我们整个生命的运动和颤动。”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审美情感作为审美评价,又总是与前述审美无功利、审美形象相互渗透着,并通过它们而显现。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倾泻了浓烈的情感评价,但这又是借人物的行动、关系在读者阅读中透露出来的。吉卜赛姑娘艾斯美拉达是外美与内美的化身,敲钟人卡西莫多外丑内美,卫队长法比外美内丑,主教克洛德外善内恶……这里的主观毁誉、褒贬态度并未直接陈述,但读者可以从对形象的直觉中体味出来。

著名的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产生于俄国社会经历重大变革和动荡的时代,在沙皇政府的专制之下,这是一个政治和文化最黑暗的时期,柴可夫斯基在这部作品中,灌注了自己对于俄罗斯民族遭受苦难的深沉感情。作者有情、听者有心,也就无怪乎列夫·托尔斯泰听了这乐曲之后,感动得泪流满面。他认为,通过此曲,他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

再如抽象主义的代表作《格尔尼卡》的诞生。1937年4月,德国***出动了40多架飞机对西班牙巴斯克文化名城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炮火硝烟,生灵涂炭,这使得毕加索义愤填膺,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完成了《格尔尼卡》。那种变形的隐喻、线条的张力充满了视觉的冲击,饱含着作者对***残暴行径的严厉控诉。

可见,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倾注了艺术家太多的心血和情感,他们将这情感都凝聚在艺术的形式里,正如苏珊·朗格所说的那样说,“艺术乃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之创造”,诚如是。

同类推荐
  •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高等院校影视传媒书系)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高等院校影视传媒书系)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郝朴宁教授领衔的“现代影视艺术研究团队”学术研究的成果之一。教材借鉴了众多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采写经验,众多广播电视媒体组织和部门的新闻工作者,以其辛勤的工作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和研究的案例。写作的过程中也从各种版本的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著作和教材中汲取了宝贵的营养,并听取了兄弟院校教授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课程同仁们的中肯建议。
  • 救忘录:一个特级教师的读书零札

    救忘录:一个特级教师的读书零札

    本书收录了作者50余年的阅读札记,涉及文史、哲学、教育、文学等领域,既有其因书与作者(如汪曾祺)相遇相识相交的故事,又有因书罹祸仍嗜书如命的经历,于细微处见大识,处处摇曳思想的烛光,是广大教师提高修养的必备书。
  •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探索教育的价值观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探索教育的价值观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由林格编写的《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探索教育的价值观)》一书告诉我们:生命最需要的是最精神的能量,亦即心灵温度;教育之道在于心灵,温暖心灵是教育的核心,因为如果一个人的心灵是温暖的,他的大脑潜能就会自然激发与拓展。《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探索教育的价值观)》所倡导的教育的首要原则就是:说有温度的话,做有温度的教育,上有温度的课……
  • 智慧中国

    智慧中国

    十二五期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的发展,国家在智慧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将投入大量资金,各城市正在加紧研究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部分城市已经开展了具体的实践。但目前国内尚缺少系统地介绍智慧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内容与实践的书藉,本书主要阐述了如下内容:智慧中国的定义、内涵、建设现状,智慧中国的总体架构;智慧中国基础网络建设;智慧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智慧中国各系统的建设(智慧政务协同平台建设、智能医疗建设工程建设、智慧中国智能电网工程建设),最后介绍了智慧中国建设发展展望。
  • 做学生最好的成长导师:张青娟班主任工作艺术99例

    做学生最好的成长导师:张青娟班主任工作艺术99例

    作者结合20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叙写了他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故事,并从中提炼了管理班级的99个管理艺术。本书没有说教和空洞的大话,篇篇生动感人,文字优美,可与《班主任兵法》相媲美,是一线班主任可以活学活用的实践手册。
热门推荐
  • 北京的红披肩

    北京的红披肩

    在北京漂泊的“我”和同院房客之间的故事,讲述了沧桑的人生中,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一份暖。小说通过生活化的人物语言,含蓄而又委婉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歌颂人性的健康淳朴,叹惋人性在现代文明中的变异,崇尚自然、优美、健康不违背人性的审美情趣,体现了作者对自然质朴人性的向往和尊重。小说有北漂在困境中的挣扎和辛酸,也有普通人的理想和追求,通过这些现实的生活表象,让我们看到了社会急剧转变时期人们的酸甜苦辣,感受着平凡人身上那种顽强不屈、百折不回的精神。
  • 春色暖秦川

    春色暖秦川

    新书《我不愿让你一个人》上市啦,第一次尝试暖爱小甜文求支持:当当购买地址:http://m.pgsk.com/main/m.pgsk.com?product_id=22920612京东购买地址:http://m.pgsk.com/m.pgsk.com淘宝卓越搜索:我不愿让你一个人即可购买。*****也许爱上徐哲楠是秦川人生悲剧的开始。他冷漠、自私、残酷、无情,根本不懂得怎么去做一个好情人。然而她还是泥足深陷,人生的轨迹也随着他的意志改变。她才明白一个人有多骄傲,就可以有多卑微,哪怕是看到别的女人就在他的怀里,站在自己的眼前。她一直以为自己会一直这样卑微下去,最终忘记时间。然而没有想到会遇到一个周宁远。“你居然看圣经?”“是啊,我是法大神学院毕业的。”“是神经病学院吧!”是啊,是的,秦川,我爱上你就是我人生疯狂的开始,你会陪我吗?********这大概是个很不讨巧的故事。故事里的主角们骄傲又年轻。他们好像总不懂得该如何去温柔的爱别人,拼了命去努力的,到最后都成了徒劳。问题好像很复杂其实又很简单。反反复复不过是为了问:你爱我吗?有多爱?*****有多少人像她一样呢?在爱里,明明入不敷出,却又义无反顾。***我的新浪微博:http://m.pgsk.com/veras
  • 血色兰花

    血色兰花

    一桩突发于东京的国际兰花走私案,打破古镇 云江的宁静。刀光血影连夺数命,云遮雾绕案情迷离;算命扑克步步追杀,情色陷阱丝丝入扣;古刹展神秘兰图,深山护绝世奇葩;爱恨情仇理还乱, 生离死别两茫茫;真凶饮弹,卧底深藏;大盗百密一疏,警探智勇双全——枪声响起,有情人魂归何处;风雨过后,贵妇兰青翠欲滴。
  • 洪荒之荧惑星神

    洪荒之荧惑星神

    洪荒流小说。荧惑星,中国神话中的捣乱小能手,类似北欧神话的恶作剧之神,洛基。也就是一根搅屎棍。上可折腾千古一帝秦始皇,下能折腾普通人的情绪、疾病。本书别名《洪荒之最强搅屎棍》,不过这名字太恶俗,有辱斯文,有辱斯文。*^_^*………………………………提前预警。1.道祖鸿钧有三次紫霄宫讲道,其实是道祖鸿钧主持的三次仙神会议。2.道祖鸿钧不是仙神的师父,而是洪荒仙神联盟的首领。3.道祖鸿钧其实不是混元大罗金仙,只是天道圣人。反过来,女娲、三清、西方二圣不是天道圣人,而是货真价实的混元大罗金仙。4.大罗金仙其实都是穿越者,洪荒的第一批穿越者。5.女娲伏羲只是兄妹,没有伦。
  • 恰似温柔的你

    恰似温柔的你

    叶悠然上辈子太过于傻白甜,不懂身边人和眼前人皆是狼柴虎豹,害的自己惨死。这辈子重新来过回到高考前一个月,看她如何手刃白莲花手撕渣男。只不过,嘶,你这个大boos哪儿来的?
  • 那年樱花今朝落

    那年樱花今朝落

    她在青春年华编制了一份让人羡慕的恋情,因为现实所迫,他不得不放弃这份感情,出国留学,她很伤心,但又放不下这份感情,在他们约定的地方樱花河畔等他回来,几年的时光溜走,她苦苦相待,正值青春年华少女心爆棚的她除了他,心里从没想过任何人,可他……在她最无知,几乎厌恨这所有的男子时,他拯救了她…………
  • 剑道争锋

    剑道争锋

    青山一发,道骨相埋,山河几多颜色改,执名锋,叹胜败,剑问古今只余埃,进,也兴灾,退,也兴灾。九州烽火,妖扰魔碍,白衣数载翻波态,故人在,故心在,竭力疆场黄沙埋,生,也相待,死,也相待。
  • 班助是只刺猬

    班助是只刺猬

    又名《如果我们不曾相遇》。假如青春是一场短暂而璀璨的焰火表演,那盛瑾临一定是顾芫的烟火中,最亮最大最久的那一朵花火。可纵使是最亮的花火,最终也要从夜空中谢幕。少女素净的面容在晚霞中染上浅浅的绯色,那双清亮的黑眸弯成了月牙状,温软的嗓音如清晨拂面而过的微风:“听说你要结婚了,恭喜恭喜。”……
  • 宇宙纪事之灿若星辰

    宇宙纪事之灿若星辰

    新书《快穿之冒牌系统》已发。【修仙日常】一颗星星变成神之后,又变成了七岁的小娃娃,还有一个不靠谱的伴星,漫漫修仙路,何其艰难!还好最后拐到了美人掌门!
  • 我在异界是超人

    我在异界是超人

    莫凡说“简介有什么好写的,又不能体现出我的强大,我只想说一句:都是穿越,为何我会叼成这样!!!